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中语二班丁小云

试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滩头中学丁小云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现代以来国际上诸多心理学派和教育学派所共同认识并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同时也对许多教学模式产生过巨大影响并成为其理论内核。在国内,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各种研究中,人们对其理论研究比较多,而对其与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还太少。如果我们不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论迁移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再先进的理念也只能是一种空话。因此,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操作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针对这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有:

一、重视自主行为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在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吸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吸向老师质疑、请教,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从这一点出发,我先从道理上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更注重的是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多给与鼓励和肯定。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创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只要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去讲,只要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去分析,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根据提示确定了学习目标,并选择了每己喜欢的段落作重点学习、赏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畅所欲言,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比老师讲给他们要好许多倍。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例如,每节课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制度,利用课前五分钟,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提高学生的素养,设置了“海阔天空”“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赏析”“心灵寄语”等内容,学生轮流来讲。

二、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集体教学虽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补充,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具有显著的优势。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个人家庭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可以彼此取长补短。同时,小组交流与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四人。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为:首先是任务定向,教师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学生加以选择、接纳;其次是组内交往,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往,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宜过多: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通过竞争得到共同提高,分享成功快乐。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利用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结合提示、注释、练习展开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如有疑难问题,还可以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时,也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收集”桥“的资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分工合作,收集的资料大大增加了,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对于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还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辩论赛活动,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当他遇到困惑或矛盾的情况时,这种心理倾向会更强烈。少年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本能的对一切新奇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心理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收集资料、教给他们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形成善于听取各种不

同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

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提出来。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意识,没有积极的思考,很难想象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自己去探究文章并提出问题还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到示范性,给学生以“方法的示范”“思维的示范”设问注意环环相扣,先后有序,体现教学环节。如教学《背影》一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文中几处写到背影?(2)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次?找出这一段,并体会其语言表达。(3)文中没提到背影的段落写了什么?(4)如果把2、3、4节去掉如何?这样,运用这些问题体现出了本文响教学环节,教师由一个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示范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自主式的创新学习时,也可以引寻学生对教材进行以下探索:欣赏课文的一个最佳处,提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引入与此文写法相同(或相反)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文章中有哪些空白是可以展开想象的,此文所用材料可否增一个或减一个、换一个等等。我们还可以结合传统教法,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和环节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交流,这也是很好的探究。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为“我”买书的过程文中没有提及,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像空间。我让学生分组交流对买书过程的看法,并推荐学生表演"阿长买书"的过程。于是不识字的阿长在学生的想象中活了起来,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买书的艰辛过程,更加深了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当我们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语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定会呈现出鲜活生动、扎实高效的喜人局面。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水平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水平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生理解到合作共赢,共同进步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划分学习小组,放手让学生共同去学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实行讨论。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2、提供学生质疑空间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以前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水平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3、展开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化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水平。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动相互了解,促动持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实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但锻炼同学们的交际水平,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水平,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但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合作与创新自我评价(共5篇)

篇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课堂创新理念初探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课堂创新理念初探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 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要点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主地 发展自己的潜能。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 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 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自我评价激励学习。自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 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 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操作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 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

最新-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精品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鲁平 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问题中主动思考。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动机,研究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心理,通过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引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正所谓一切的学科都起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要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数学作为三大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就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呢?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激起探索欲望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灌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所以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目中不实用的科目,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比如,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课后作业时需要多长时间,上下学需要多长时间,遇到雨天要增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门才不会迟到。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学生会遇见的问题,与自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

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 一、通过自主探求,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自行探求的实现,完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卢梭说过: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囿于别人的思想;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少让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才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真正的解放。所以学生通过自行探求,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学习主人的权力。 1、学生成了课堂中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只扮演的是一个学习矛盾的挑起者、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良好氛围的创造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了学习干预,同时也打消了学生在课堂上时时依赖教师的念头,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科学》上册《我看到了什么》的时候,我只组织他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树,没有其他的干预,但学生们观察树的时候,真的很像科学家。他们或抬头仰望,或低头细瞧,或用手抚摸,碰到新发现时,几个人或是七嘴八舌,或是惊讶,或是惊喜,想干什么就做什么。教师此时只是一个旁观者。但是我觉得学生们正是由于没有了教师的干预,他们才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不时时依赖老师,而主动去寻求知识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习兴趣 正是由于教师在学生自由探索过程中,只充当环境的创设者。使学生的学习少了一份干扰,学生的学习感到没有负担。自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四年

级《科学》中《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时,我只分给同学们几块磁铁、铁、塑料、铜等材料,交代我们这节课研究磁铁的磁性。学生们可来劲了。特别是男孩子们,因为早已玩过,所以玩磁铁的动作远远超出了我的计划范围。在教室里任何东西都是他们选择的目标,他们高兴极了。教《我看到了什么》也同样,学生们有的竟爬到树上去。(虽然不对,但这为之后开展讨论提供了真实的材料)看学生们这高的兴致,我真的不想做应有的“干预”。 3、学生的自信心增强 以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一种学习上的胆怯。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多进行评判的结果。也就是对学生的探求进行了干涉,束缚了他们思想的同时,也大大减弱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放开让学生去探求,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他们通过自己探求,虽然难免会有不准确的结论,但它毕竟是自己的探求成果。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因此而感到自傲。比如我在教四年级《科学》中的《植物怎样生存》这一课时,我偶然发现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学生竟然与同学为一个不同的看法争了起来。我看到她们因争论而发红的脸,不禁笑了。 4、动手能力增强 由于在自行探求中,教师没有了以往的全面指导,好多事情都由学生自己动手,自行探求。所以他们只能靠自己不停地动手,才能解决自己对事情产生的疑问。比如《磁铁的磁性》,对于一些东西,能否被磁铁吸住,他们只有一个一个地去试。我在这课堂中,好几次看到几个学生先是猜测挂在墙壁上的不锈钢挂片是否被磁铁吸住,紧跟而上的是争论。最后他们站在椅子上去试了一下,终于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课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贯穿于新课程改革的始终。它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 一.理性的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新课程特别强调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过于依赖知识传递的接受性的单一化弊端,主张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渗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话来说,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转变观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首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向,教师应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者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都能在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改变传统的死板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1、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以激发和培 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给学生审美的愉悦。这种创造性自主学习的尝试,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摘要]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从不重视学生的“学”,上课全凭一张嘴、一支笔,课堂教学过多的强调学生认知的价值,以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接受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我们都可以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在这样一种压抑和紧张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够走得多远,效果能有多高?可想而知,学生的意愿、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那学生的学习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痛苦多于快乐,这样的教育当然是不成功的。于是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已成为重要的学习理念。 [正文]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要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获取知识共同提高学业水平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人合作,不想为他人服务,这种意识与做法显然是与时代违背的。因此,在这种形势之下,研究和探索学生合作与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

怎么办呢?反应快的学生想到了与同桌合作,成功地拉出了六边形。我再问学生“如果要你们拉七边形、八边形,你们还行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行”。这样学生在无形的动手操作中,感到手不够用,逼得学生自己去想办法,去请同学帮忙。在借同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了:当一个人不能完成某项任务时,可以求助其他同学的帮忙,懂得在合作中完成个体无法完成的任务,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尝到合作学习的“甜头”,以此来点燃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把学生“逼上”合作的“梁山”这样他们就乐于与同学合作,一起进行观察、研究,同时也使他们感到了与人合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营造气氛,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到知识的乐趣。如在教《圆锥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关于圆锥的体积、我们可以研究哪些问题,怎样进行研究,学生讨论后说出了许多想要了解的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1)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说“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寓言故事。为什么小白兔不要白菜,而要菜籽和种菜技术?为什么小白兔第二年会有吃不完的菜?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知识”就相当于“白菜”,“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就相当于“菜籽”,“学习方法”就相当于“种菜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职业信息技术教学。职业信息技术教学着眼于现实,它最需要“白菜”,需要尽快掌握实用技术,注重应用性;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着眼于未来,更需要的是“菜子”和“种菜技术”,需要加强兴趣培养,注重智能开发,注重基础性。正是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应用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1)、“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对学生发展终身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在信息时代,学校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要靠人在社会生活中自主获取。合作也将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探究和创新则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重要力量。 (2)、“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是学生学习的“种子”。 (3)、“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合作的技术,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学生学习的“种菜技术”。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正确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冶父山镇罗岗小学高岳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分开和割裂,要高度重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合理组织和科学调控,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是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学生手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忙于穿梭,疲于应付,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摆摆花架子,充其量只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究其根本,在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主就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教师袖手旁观,不加干涉,不做有效引导,这种放野马式的自主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自主与引导密不可分,不能人为分开,高效的自主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知识面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单调、处理问题能力薄弱,在如何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因此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合理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排除障碍、解决问题方法和措施,使其尽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1)增加学生自主时空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裕的时空,教师少讲、精讲,可讲可不讲的地方就坚决省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弄懂掌握的的内容,教师就不必事无巨细地重言倒语,只在介绍背景、方法方式、升华提高、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即可。这样增加学生的活动时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阔的空间去读书、思考和体验。 (2)扩大学生选择权利 学生学习往往受老师画的条条框框的制约和束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高度的选择权。学生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合作者,事倍功半,成效明显。 二、正确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矛盾,也无谁优谁劣之分。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喜欢和人交流的学生,引导他们要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机整合和交叉效应才是上策。 (1)加强合作的针对性。 合作任务要明确,具有针对性。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合作不能漫无目的和随便随意,要精心挑选。 (2)加强合作过程的有效性。 合作的过程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给予学生一定的个别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思考有一定的结果时,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做到讨论交流时胸有成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做合作的主人,而不是充当观众和听众。合作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最好快速记录别人发言要点。自己发言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结合别人的发言谈论话题。在充分交流基础上整合观点,进而形成集体意见,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和喜悦。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并非贬低自主性学习的价值。探究性学习和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

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首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增提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和主体作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 一、抓课前预习,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自主学习”之门的钥匙。 我认为预习是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果就高。所以,课堂教学极力提倡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做到“学生不学,教师不教;学生先学,教师后教”。这样,把那些原本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一部分较浅显的内容往前移,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解决。在学生预习习惯形成之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制定出科学实用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各种方法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年级对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刚开始时,预习要求必须落到实处,有所侧重,学生预习起来有了抓手,弄不懂的作上记号,这样指导学生课前看书,把容易解决的问题自己先独立解决,逐步培养学生的一种内在、主动、自觉预习习惯,让学生独立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为自

己寻找下一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知道“我要学什么,我什么地方不理解,我什么地方已经弄清楚了”,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 二、抓课堂指导,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金色翅膀”。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总怕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会,总想靠老师来把学生教会,会的学生听了厌烦,不会的学生听了范难,老师则干瞪眼。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努力改变以讲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占有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以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要把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作为一条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写、自算、自练、算思、自悟以及同学之间进行互学互助,使学生学会支配时间,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课堂上就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 1、自定目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巧设导入,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习目标,就会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教师板书课题时问:“看到这个课题,你设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应学会什么,让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整理知识要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索中去。 2、自学内容 对于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教师只需要点学生的难处,拨学生的疑处。如“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手中的圆柱沿着它的一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认真回顾《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观念理论的解读》这门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应该避免哪些问题: 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探究学习,探讨信息内涵,拓展知识外延。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学生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方法。(1)抓住课题质疑。揭题时,让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推测,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教《星星变奏曲》一课,就可质疑题目中的“变奏”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用“变奏”一词?这样,学生能去查阅资料,从而解决两节诗的结构和语言上的异同。(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这些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会提问。(3)抓重点语句质疑。对语言的揣摩赏析是中学语文

教学的重点,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4)从矛盾中质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让学生猜一猜为何称“死海”,为何又说“不死”。(5)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 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还要知道怎样解决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可对学生启发引导,让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从课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据;(2)展开想象;(3)新旧知识结合;(4)运用比较,区别异同;(5)举一反三。 同时,在解决了问题后,在深刻理解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容量及授课时间适度拓展知识的外延,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能力。如:在理解了以物喻人的表现方法后,要求学生就“粉笔、蜡烛、杨柳、梅花”等事物展开联想尝试在课外练笔中运用;以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写法在《台阶》、《背影》等课文中均有运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在综合了不同文中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后,可以让学生的运用在习作中。 探究式的教学改变了学生接受式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充满自豪感,并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其次,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整理内化,使知识系统化。 教师对全文的归纳总结,一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一方面结

怎样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12-04-11T13:11:15.04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黄凤梅蔡爱清[导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黄凤梅蔡爱清(诸城市林家村镇琅古尧小学山东诸城26222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 主、合作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例如,教“5”的认识,我结合实际,以“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数量是5的事物呢,大家找到吗?看谁的观察力最强”的设问。然后引导学生认一认,数一数,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我们对它是那么的熟悉。 2.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教学中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教学“比一比”时,是让学生探索图片,可提出“你看了这幅图可以说出一个故事来吗?”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图片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从而自己发现图中各物品、对象数量不同,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3.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答案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我热情引导他们大胆创新,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做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 4.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我鼓励相邻几个同学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5.让学生感兴趣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对体育活动、对文艺活动的爱好等等。 兴趣是建立在人的认识需要的基础上的。它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如喜欢数学、喜欢解应用题等。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不感兴趣,对事物所能带来的结果感兴趣。我要使学生喜欢数学,令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内在规律、结构特征等吸引兴趣,使之形成需要,从而成为爱好。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东园学校肖艳峥(学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一、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

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绘"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之目的。如《一夜的工作》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一重点句品读可通过以下引导尝试探究:1、读中发现"花生米"是否因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2、读思讨论:"到底花生米有否增加?"(有),从哪看出?(好像)3、删掉"好像"一词再读句子,你悟到什么?(多了一个人,花生米增加,可增加不多),也可联系前文说一说。(人增加,花生米也一定增加了)4、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你还想说什么?(增加一个人,分量还数得清。那平时他吃的真的很少呀!)由于读中发现"花生米到底有否增加"这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同样学习《草船借箭》时,"文章明明是写诸葛亮利用草船骗了曹操的箭,可课题为什么却用'借' 呢?""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能完成任务吗?"等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中恰当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落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趣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激发灵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推力,它就象一块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探求新知识。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小熊分西瓜》的故事:熊妈妈买了一个西瓜,要分给三个儿子,给了他们1/3、2/6、3/9三个分数,要他们选择自己要得到的西瓜数量,大哥说我比较大,给弟弟分多一点吧,选择了1/3,二哥也说,我是哥哥,多的应该给弟弟,它就选择了2/6,三弟没办法只好选择了3/9。然后,

我就问同学们:“大家说,三个小熊说的对吗?它们到底得到了多少西瓜呢?”这时,他们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有的同学带着我的问题通过画图得出三个分数一样大,也有的同学用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发现1÷3、 2÷6、3÷9三个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商不变。看到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结论,都纷纷使出自己的本事,各显神通,我真替他们高兴。就这样,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独立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主探索的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创新精神。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自己剪好的松树、衣服、五角星、蝴蝶等图案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图形所具有的性质,通过“看”、“折”、“比”,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过程,理解了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合作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小组交流、合作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互递、知识互补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愉

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 张俊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赵家初中熊芳 [内容提要] 全面贯彻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因材施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我国刚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我们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时代变迁,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自主学习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相对传统接受学习方式更具有生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我国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产生的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发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发展 华蓥市双河小学谭永泉 《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课标》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营造激发情感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动情,将情感和乐趣融为一体,主动参与学习,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与亿万人民沉痛哀悼总理,无限怀念总理的深情产生共鸣,上课伊始,首先播放哀乐,在哀乐声中教师用低沉、缓慢的声调导入新课:“1976年1月8日,在中华大地的上空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位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江河为止呜咽,山川为止哭泣。全国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然后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把学生“送”到当时的长安街上,让他们与长安街上送总理的人们站在一起,让他们“身临其境”。通过以上三步,把学生的心拉回到文中所描写的那一特定的历史场面中,学生悲从心中来,泪光闪闪。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人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