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与防灾试卷及答案

工程抗震与防灾试卷及答案
工程抗震与防灾试卷及答案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A)卷

一、选择题。

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3、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4、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5、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6、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7、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8、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9.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

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

B.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

C.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

D.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

10.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室外,你应当怎样避免下列哪种危险的避震方法()

A.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

B.不在狭窄的胡同、走廊、楼梯上停留

C.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烟囱、架空管道

D.不在电线杆、高压线、大型广告牌下行走

11、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时候。

A、尧舜时代

B、商周时代

C、秦朝

D、汉朝

12、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

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13、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以上地震人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2.0级

B、3.0级

C、4.0级

D、5.0级

1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

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15、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

A、切断电源、切断燃气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D、立即外逃

16、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有()。

A、床下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窗子边

17、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A、先救人少的地方

B、先救亲近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远后救近

18、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19、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指的是()异常。

A、水文

B、气象

C、地象

D、地下流体

20、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应该()。

A、使劲跑

B、蹲下或趴在地上

C、叫喊

D、六神无主

21、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应该()

A、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

B、拔腿就跑

C、从窗子跳出去

D、惊慌失措

2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23、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24、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起实施.。

A、1997年12月29日

B、1997年3月1日

C、1998年3月1日

D、1998年12月29日

26、大震前,井水往往会有一系列变化,如变浑、翻花、冒泡、涨落等,这是一种()现象。

A、正常

B、微观异常

C、宏观异常

D、水文异常

27、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的方针。

A、预防为主,专群结合

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C、预报为主,专群结合

D、预报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28、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能有效地减少伤亡。

A、不顾一切冲出屋外

B、慌不择路逃到窄巷中

C、越窗跳楼往外逃

D、震时就近躲避,第一次大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9、地震三要素为()。

A、地点、震级、烈度

B、时间、地点、震级

C、地点、震级、深度

D、时间、烈度、距离

30、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

A、头部

B、腹部

C、胸部

二、简答题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3、地震发生时怎样避震?

4、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身体?

一、选择题

1~5 DABAD6~10 BABCA 11~15ABBAC

16~20DCCDB 21~25AAADC 26~30CBDBA

二、简答题

1、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3、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4、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5、答: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地震监测; (2)地震预报; (3)震害防御; (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 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 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6. 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什么时间? 答:甘肃省临泽县。1995年,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7.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8. 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 答:1988年。 9.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 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10.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 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11.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2.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 (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3. 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14. 什么是地震对策?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测试题

安全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每年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A. 4月20日 B. 5月12日 C. 7月15日 D. 9月11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起施行。 A. 2000年12月1日 B. 1998年3月1日 C. 2003年5月1日 D. 2007年8月10日 3. 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 A. 最近的建筑物内 B. 空旷地蹲下 C. 高楼 D. 立交桥 4. 发生地震时,在平房人员应迅速头顶保护物向室外跑,来不及可避险。 A. 倚靠鱼缸 B. 躲在床下或桌子下 C. 倚靠书柜 D. 站在房中央 5. 闻到有浓烈的煤气异味,应立即。 A. 打开门窗,关掉煤气阀门 B. 开灯查看,确认煤气泄漏位置 C. 打开抽风机,抽走煤气 D. 打电话报警求助 6. 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造成。 A. 建筑物倒塌 B. 地震的余波 C.地震引起的火灾 D.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

7.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 A.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B.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 C.以静制动 D.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 8. 夏天高温天气,从外面大汗淋漓回家,应。 A. 用冷水冲洗降温 B. 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C. 喝冰镇饮料降温 D. 将空调开到最大吹风 9. 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缓解症状。 A. 用热毛巾敷脸 B. 用冷毛巾敷脸 C. 喂服汽水等冰镇饮料 D. 喂服咖啡、红茶等热饮 10.外出旅游入住旅馆后,应该首先。 A. 了解附近的商场 B. 留意察看逃生通道、安全门,最好试走一次 C. 了解景点 D. 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遇到大风,我们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遇到地震,如何逃生?

工程结构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命题作业 作业名称:试述底部剪力法的定义、适用条件并计算图示框架 作业要求:按以下提示步骤计算图示框架 已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0.139,顶部附加水平地震 作用δn=0。 计算步骤提示:(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eq=0.85 (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已知α1=0.139 (3)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α1G eq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n=0 (5)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6)计算各层层间剪力 第一层:V1= F1+ F2+ F3 第二层:V2= F2+ F3

第三层:V3= F3

解: 第一振型 g g T T T 51<< 139.0)( max 21==αηαγT T g 第二振型 g T T <<2s 1.0 16.0max 22==αηα 第三振型 g T T <<3s 1.016.0max 23==αηα (2)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第一振型 ∑∑===?+?+??+?+?= =3 1 2 222131 11363.11 180667.0270334.02701 180667.0270334.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第二振型 ∑∑==-=?+-?+-??+-?+-?== =3 12 222 23122428.01 180)666.0(270)667.0(2701 180)666.0(270)667.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第三振型 ∑∑===?+-?+??+-?+?= =3 1 2 22233 1 33063.01 180)035.3(270019.42701 180)035.3(270019.4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3)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i j ji j ji G x F γα= 第一振型 kN 4.1678.9270334.0363.1139.011=????=F kN 4.3348.9270667.0363.1139.012=????=F kN 2.3348.9180000.1363.1139.013=????=F 第二振型 kN 9.1208.9270)667.0()428.0(16.021=??-?-?=F kN 7.1208.9270)666.0()428.0(16.022=??-?-?=F kN 8.1208.9180000.1)428.0(16.023-=???-?=F 第三振型 kN 2.1078.9270019.4063.016.031=????=F kN 9.808.9270)035.3(063.016.032-=??-??=F kN 8.178.9180000.1063.016.033=????=F (4)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 第一振型 kN 8362.3344.3344.16711=++=V kN 6.6682.3344.33412=+=V kN 2.33413=V 第二振型 kN 8.1208.1207.1209.12021=-+=V kN 1.08.1207.12022-=-=V 8.12023-=V 第三振型 kN 1.448.179.802.10731=+-=V kN 1.638.179.8032-=+-=V kN 8.1733=V (5)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 kN 8.8452 312212111=++=V V V V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1.地震时,人们往往先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A)的到达警告人们尽快做出防备。 A.纵波 B.横波 C.面波 2.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B)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A.玻璃 B.结实 C.塑料 3.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快跑 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A)。 A.头部 B.腹部

C.胸部 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C)。 A.楼房 B.房屋 C.悬挂物 6.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B)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堡坎下 B.开阔地 C.广告牌下 7.当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B)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A.布 B.湿毛巾 C.纸 8.地震发生后,应当(C)。 A.传播谣言 B.听信谣言

C.从不同媒介了解地震的情况 9.地震发生时,以下那种手段能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发生(A)。 A.切断电源、燃气源、火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10.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要保护的身体部位是(A)。 A.头部 B.胸部 C.双手 11.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此时应该(B)。 A.使劲跑 B.蹲在地上 C.叫喊 1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当(A)。 A.走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13.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C)。

A.跳楼 B.躲在窗下 C.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 14.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B)。 A.窗户边 B.课桌下或桌旁 C.过道上 15.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是(C)。 A.床下 B.桌子底下 C.窗子边 16.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B)。 A.跳车 B.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

防灾减灾安全知识 1、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是什么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目的是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常见的灾难性天气有哪些 主要有台风、暴雨、雷电、寒冷、冰雹、地震和高温等。 3、如何应对台风的来临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指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应急措施:(1)在台风来临前,不要出门,以防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要搬移窗台上的花盘或者其他悬挂物品,及时加固室外容易被风吹动的物体;(2)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里游泳或者驾穿出海;(3)在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停止作业,在危险地带工作的人员要及时撤离;(4)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4、如何应对暴雨 暴雨,特别是大范围的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城市内涝,使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对城市交通也会带来重大影响。 应急措施:(1)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者堆砌土坎;(2)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3)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掉入地坑、沙井等;(4)驾车经过深积水区,应尽量绕行。 5、如何应对雷雨天气 雷雨天气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如果放电击中人员、建筑物或者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急措施:(1)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2)关闭家用电器,拉开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3)在室外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如果无处躲避时,应尽量在低洼处躲避,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的高度;(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等水上活动;(6)如果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靠紧,以防被雷电击中后电流互相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 >时,在结构顶部附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 ,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加ΔF n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往年试卷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A卷(开卷)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成绩_________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一、填空题(1ˊ×15=15ˊ) 1.常见的建设工程施工伤亡事故有、、、 和等五种。 2.我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一贯坚持的方针是。3.我国安全生产行业管理模式为。 4.我国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是。 5.建设工程中能识别危险因素的常见方法有、、不安全状态与不安全行为列表法等。 6.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包括评价、评价和安全生产能力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在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中,我国首次提出了工程监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责任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C.《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D.《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说明事故统计特性的1:29:300事故法则是由()提出的。 A.Kerr B.Heinrich C.Haddon D.Gibson 3.下列属于第二类危险源的是()。 A.煤气 B.炸药 C.防火墙 D.运动中的机械设备 4.我国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对于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界定是()。 A.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5-9.999千万元 B.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4.999千万 C.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1- 4.999千万元 D.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5-9.999千万元 5.用于寻找主次因素的安全管理工具图是()。 A.控制图 B.因果分析图 C.排列图 D.分层法6.高处坠落的“基准高度”是指()。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完整版讲解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A)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

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C )。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 B.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5.根据《规范》规定,下列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D )。 A.砌体房屋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含答案)

庆阳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50分) 1、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是。 A、每年5月12日 B、每年7月28日 C、每年12月4日; 2、临震预报是指对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A、10日 B、3个月 C、2年 3、世界上第一台地震监测仪器是由发明的。 A、张衡 B、李善邦 C、古登堡 4、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 A、横波(S波) B、纵波(P波) C、面波 5、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称为。 A、中源地震 B、浅源地震 C、深源地震 6、地震三要素是。 A、震中位臵、烈度、震级 B、震源、震中位臵、震级 C、发震时间、震中位臵、震级 7、天然地震是的结果。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8、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 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9、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 A、中国地震局 B、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府 C、地震预报专家 10、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和管理的第一个地震台是。 A、南京水晶台地震台 B、上海徐家汇地震台 C、北京鹫峰地震台 11、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是。

A、城市 B、地震危险区 C、广大农村 12、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 A、迅速跳出窗外 B、迅速从楼梯跑到楼外 C、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13、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洪水 B、雪灾 C、地震 14、一个地震发生,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A、震源深度 B、震中矩 C、震级 15、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 A、塌陷地震 B、火山地震 C、人工地震 16、由地下核爆炸或大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是。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17、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 A、地光 B、地动 C、地声 18、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上课。 A、室内 B、家里 C、室外 19、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A、应该 B、迅速 C、不要 20、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不动 21、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楼房边 B、开阔地 C、徒坡下 22、在户外避震,,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A、不要乱跑 B、赶快跑 C、可以不跑

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

鼓楼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 一、居家防火 防止易燃气体泄漏引起火灾。使用煤气等可燃气体,室内应具备通风条件。发现漏气现象,切忌使用明火寻找漏源,也不要开灯、打电话,应迅速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二、安全出口 进入建筑物时先观察安全出口(紧急通道)位置,尤其是到达住地或下榻酒店时,应首先确认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位置,确认紧急通道畅通,以便紧急情况下自救和逃生。 三、预防触电 家用电器、电源设备等出现故障时,尽虽寻求专业人员修理,避免自行带电维修。勿用湿手更换灯泡、灯管,勿用湿布、湿纸擦拭灯管、灯泡。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能直接用手拉救,要用木棍使人和带电体脱离。 四、居家防宙 打宙时,应关闭电视机、电脑,更不能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雷电一旦击中电视天线,会沿电缆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身安全。勿打手机或有线电话,应在雷电过后在拨打,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入侵,造成人员伤亡。不要靠近窗户,或把头、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以防受到雷击。 五、野外防宙

若在路上、田野等处遇到雷雨天气无法躲避时,最好的应急措施是迅速蹲下,做到身体的位置越低越好,人体与地面接触越小越好,离铁路钢轨、高压线越远越好。迅速关闭手机,不拨打或接听手机。 六、中毒救治 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赴医院寻求专业救治,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饮水、催吐、导泻等方法进行自救。 七、遭遇有毒气体袭击 尽可能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手帕、毛巾、衣物等遮掩口鼻,避免或减少毒气侵害。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尽快寻找安全出口,迅速有序地撤离污染源或污染区域,尽虽逆风撤离。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并进行必要的自救互助,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排除。 八、地震时 在室内如何应对 (1) 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自来水开关。 (2) 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尽速躲在坚固家具、桌子下,或者靠建筑物中央的墙站着。 (3) 切忌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 随着地震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上升,应对地震灾害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防震减灾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防震减灾知识题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错) 正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 3、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对) 4、《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08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错) 正确:《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11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 5、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对) 6、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防御为主,预防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错) 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8、防震减灾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因震情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对) 9、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妨碍、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有制止和举报的权利,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 10、《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错) 正确: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建设工程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和施工的监督管理。(错) 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等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建设工程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和施工的监督管理。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 13、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的。(对) 14、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的。(错)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 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 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 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P5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R波)和(洛夫波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 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详见书P17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和(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土木建筑行业是高风险性行业? ①当前建筑施工呈现出以工业建筑为主向以民用建筑为主转变,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广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建筑施工又以产品固定、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产品多样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规律性差、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业在我国各行业中属危险性较大且事故多发的行业。 ②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工程,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离散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工程建设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其中建筑业的技术含量偏低,工人文化素质低,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总体上不安全因素多,安全事故多发。 2、为什么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发生几率最高?五大伤害类型是哪些? ①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1)高处坠落多发于安装登高架设作业过程中,脚手架、吊篮处、试用梯子登高作业时,在“四口”“五临边”处或轻型屋面处的施工,在拆除工程时和其他作业时,这些高空作业环境的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也增加;2)实际工程中,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经常未按标准搭设,施工设施落后;同时高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教育不足导致安全知识缺乏,使得高坠发生率很高。 ②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电击伤害事故 3、上网学习事故案例,思考事故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哪些? 应包括: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4、学习新安全生产法,总结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应包括哪些? 国家规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包括: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九)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十一)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十二)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整理五组安全科学名词术语 答: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安全生产方针: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土木工程抗震试卷试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2、场地土的液化: 3、场地覆盖层厚度: 4、强柱弱梁: 5、剪压比: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 2、地震作用是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 3、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和。 4、抗震设防标准是依据,一般情况下采用。 5、地震作用的大小不仅与地震烈度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建筑物的有关。 6、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7、《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8、地震系数k表示与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与的比值。 9、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10、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和判别。 1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分为、、几种类型。 12、隔震又称为“主动防震”,常用的隔震形式有、、、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2、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3、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 4、 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 ) 5、当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相同或接近时,结构的地震反应最大。( ) 6、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 7、任何结构都要进行两个阶段的抗震设计。( ) 8、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各道墙的地震剪力的分配,不仅与屋盖刚度有关而且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 9、框架梁非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否则破坏可能转移到加密区之外。(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隔震?什么是减震? 2、“抗震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3、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5、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应如何选用? 6、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五、计算题(10分) 已知: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1200kN,H 1=4m ,H 2=8m 。 08.0max =α,T g =0.4s ,结构的阻尼比05.0=ζ,频率1111.6-=s ω,1299.15-=s ω。第一振型为000 .1618.11121=x x ,第二振型为000 .1618.01222-=x x ,已知08.0max =α,求: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多遇水平地震作用j i F ,并计算剪力。提示: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1T 的地震影响系数:033.01=α;724.01=γ;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2T 的地震影响系数:08.0max 2==αα;276.02=γ

2020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共80题)

2020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共 80题) 1.地震前兆异常分几大类? 答: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2.什么是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3.什么是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

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4.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 答: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5.震前地下水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6.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7.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8.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

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 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单选题- 2.0 分 ) 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 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D、火灾 C、停电、断水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2、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单选题- 2.0 分)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3、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 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单选 题-2.0 分) 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D、95% C、 90% A、 75% B、 85% 4、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单选题- 2.0 分)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B、跳楼 A、安全通道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5、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单选题- 2.0 分 ) 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D、内部 C、地幔 B、地壳 6、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 护。 ( 单 选题 - 2.0 分 )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 护。(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 贸然外逃;( 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 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 藏室及墙角躲避; (4) 要关闭电源、 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5) 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 也不要乘电梯。( 6)地 震后迅速撤离。 A、( 1)( 2)( 3)( 4)( 5) C、( 1)( 2)( 3)( 4) B、( 2)( 3)( 4)( 5)( 6) D、( 1)( 2)( 3)( 4)( 5)( 6) 7、地震灾害有()特点。 ( 单选题- 2.0 分) 地震灾害有()特点。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A、突发性 8、民谣: "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 泡。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 指的是()异常。 ( 单选题- 2.0 分) 民谣: "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 变味道。 " 指的是()异常。 C、地象 D、地下流体 B、气象 A、水文

防灾减灾安全常识

防灾减灾安全常识 防震安全 一、遇到地震怎么办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二、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二、中、小学生安全常识—消防安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如果使用不

工程结构抗震3

1.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以()为抗震设防目标。 两个水准 三个水准 两阶段 三阶段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三个水准 2. 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与楼盖刚度无关 与楼盖刚度有关 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与楼盖刚度有关 3. 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00m/s 300m/s 400m/s 500m/s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500m/s 4. 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 )。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 0.85(GK+QK) 0.75(GK+0.5QK) 0.85(GK+0.5QK)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0.75(GK+0.5QK) 5. 一级抗震墙除底部加强部位外,其他部位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 1.2 1.4 1.6 .1.8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1.2 6.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个抗震设防类别。 二 三 四 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四 7. 强柱弱梁是指()。

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8.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9. 修正刚度法适用于柱顶标高不大于()且平均跨度不大于30m的单跨或等高多跨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12m 15m 18m 21m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15m 10. 框架房屋破坏的主要部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