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复习: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

合集下载

诗歌意象考试题目和答案

诗歌意象考试题目和答案

诗歌意象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月”意象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2. “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A. 富贵B. 高洁C. 爱情D. 离别答案:B3. “柳”在古代诗歌中通常象征着:A. 离别B. 重逢C. 富贵D. 爱情答案:A4.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水”意象的是: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A5. “菊”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A. 富贵B. 高洁C. 爱情D. 离别答案:B6. “雁”在古代诗歌中通常象征着:A. 离别B. 重逢C. 富贵D. 爱情答案:A7.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风”意象的是:A.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8. “竹”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A. 富贵B. 高洁C. 爱情D. 离别答案:B9. “松”在古代诗歌中通常象征着:A. 离别B. 重逢C. 富贵D. 长寿答案:D10.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云”意象的是: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花”意象的有:A.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C12. “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A. 生命的顽强B. 离别C. 爱情D. 春天的到来答案:A、D1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山”意象的有: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顾)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顾)
3
一、浙江省近六年(2005-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 浙江省近六年(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分)( 。( 年 [正官 叨叨令 无名氏 正官]叨叨令 正官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 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 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注①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 )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 意象则给 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 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 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思想情感。( 含的思想情感。(4分 含的思想情感。( 分)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 ——高考古诗鉴赏复习(一)
1
鉴赏意象,领略意境
• • • • • 真题回顾 何为意象, 何为意象,何为意境 古诗的典型意象 意境的常见表达 典例分析
2
一、浙江省近六年(2005-2010)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 浙江省近六年(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 。( 年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时刻的景色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时刻的景色, 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表现手法来刻画 的形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请指出两首诗中“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情感特点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 要分析。 要分析。

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18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高考真题演练】1.【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们: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D(“表达含蓄蕴藉”错误。

从本诗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感情表达十分直接,并不含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2)①“峨眉”和“岘山”分别是诗人和友人所在之处的两座山。

②通过两座山距离遥远,体现二人相隔遥远。

③从而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从注释可知岘山在诗人朋友郑炼去往的襄阳,可以推知峨眉山在诗人所在之处。

根据古代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和此类诗歌的一般规律可以推知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基本阅读能力和推测诗人情感的能力。

【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寓意考点精讲】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模考试题练习(共十五大题3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模考试题练习(共十五大题30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考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

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张耒③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

②红:油灯。

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7、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题目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中“一枝开”是画龙点睛之笔,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意象的?解析:作者用“万木冻欲折”来反衬梅花“孤根暖独回”,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特点。

“前村深雪里”,点明环境的极度严寒,而“昨夜一枝开”,以“一枝”这一数量词,凸显出这枝早梅的与众不同和傲然独立。

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数量的对比,突出了“一枝开”这一意象。

题目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具有怎样的意象特点?解析:诗中的杏花生长在北陂,有一池春水环绕,环境清幽。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展现出杏花即使飘落如雪,也胜过在南陌被碾作尘土,表现出杏花高洁、不随波逐流的意象特点。

题目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中的“蝉”具有怎样的意象?解析:诗中的“蝉”,垂着触须饮用清露,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叫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强调蝉声远传不是凭借秋风,而是因为自身站得高。

这里的“蝉”象征着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外在力量就能声名远扬的人。

题目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花这一意象有何寓意?解析:词中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无人欣赏,独自开放,在黄昏中忧愁,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即便凋零飘落,被碾作尘土,依然香气如故。

梅花象征着作者自己虽终生坎坷,但坚贞不屈、高洁孤傲的品质。

题目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中“柳”这一意象有何含义?解析:诗中的柳曾经在春风中摇曳,在乐游苑里舞动,而到了秋日,却在斜阳和蝉声中显得凄凉。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春晚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春晚诗

诗歌专题训练-------春晚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郡圃春晚韩琦①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政治家,曾为相十载,赞辅三朝,其功甚伟。

本诗是韩琦晚年知相州时的作品。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诗题,起句便描绘出春水方生、碧波平岸的气象,而微风送来的几缕清香,又让人感到春花正随风飘堕。

B.诗人善于用字,颔联中“又”“还”二字既形象表现杨花飘飘落落、林鸟忽现忽藏之美景,又含蓄表达怡然心境。

C.古人称酒为“酒兵”,意思是说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第七句说“欲‘战’万愁无酒力”,暗合了这个意思。

D.本诗构思巧妙,前两联从眼前春水、落蕊、杨花、林鸟等景着笔,颈联由景及人,尾联直抒胸臆,结构流转自然。

2.诗歌尾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愁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一种树。

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

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

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复习: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教学博苑01-02 2126高考古典诗词复习: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南宋•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海棠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4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4分)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王诜①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4分)1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答柳恽①吴均【南北朝】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③。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这首诗是吴均与朋友柳恽的赠答之作,此诗源于柳恽要出门远行而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正是答他的诗而作。

②催轴:即催车上路。

这两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

[③原陆:高原和平陆。

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去到哪里呢?本诗的第三至六句选取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色?1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14.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15.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①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②?却与山窗障北风。

①林景熙(1242~1310)宋末诗人,宋亡不仕,流落江湖。

故朝:宋朝。

封事:臣下呈皇帝的奏章。

②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机密奏章。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1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间(唐)冯廷巳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老。

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

(2分)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参考答案1.梅。

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进而写花枝旁逸、栽种在农家院内的姿态。

2.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沽的节操。

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3.“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1分)、颜色红艳(1分)、姿态美丽(1分);“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1分);“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1分)。

(答出任何四点即可得满分4分).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意象至少答出4个,得1分;凄清、孤寂各1分。

)5.“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

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6.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

一腔愁情,“孤舟”写出孤寂之情,“微月”借传统意象月光点染羁旅之愁,(1分)“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

7.主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8.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

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9.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10.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2分)可见此园林之富丽,春意之盎然,(2分)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1分)11.这两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凉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12.答:选取“秋月”、“层岭”、“寒风”、“高木”、“雾露”、“关山”等意象,(1分,意象缺一个不扣分),勾勒了一幅凄清幽冷的图景,(1分)。

13.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14.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悲凉画面。

15.四处漂泊,远离人烟,大雪将至,宿于山村,室内地炉火红。

为后文发现山窗新糊故朝封事,抒发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16.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17.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

(1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

(1分)18.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①个性气息即通过文章表现的性格特点。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些带有明显个人风格印记的文章总会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急脾气,慢性子;朴实平易,幽默可亲……这些都构成“这个人”不同于“那一类人”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体现字文章中,无疑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真实可感。

②深刻内涵即通过文章变现的认知能力。

这种认知能力包括对问题能够理性思考,拥有思想的自由、思想的深度与思维的广度。

对于中学生的考场作文,对文章深刻性的要求并不苛刻。

只要能够由表及里的分析事物、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意见,能够给人一些思考和启发,都算有思想的文章,一个写的思想水平,往往代表了他所能到达的高度,也是高校选拔较为看中的。

①知识底蕴即通过文章表现的文化底蕴。

读者面对一篇文章,总有一种获取新知、接受文化熏陶的愿望,丰富的知识含量能使读者的文化艺术品位得到提升。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知识储备的重要表现便是文章材料的丰富程度。

材料的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不仅会使文章的内容充实,还可增强其文化品质,是之带有一种书卷气。

这就更加难得。

②艺术品味即通过文章表现的审美能力。

作文是个大舞台,音乐、电影、美术、戏剧、曲艺等艺术种类均可摄入笔端,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对这些素材的品鉴、感悟,常常展现出的文化品位、美学素养。

因此,艺术性材料的巧妙运用,常常给人耳目一新、格调不俗之感。

③情感体验即通过文章表现的生活经历、人生际遇。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生活与情感绝不会千人一面。

每位走过的路不同:学校、家庭、社会、,这是领域的不同;幸福与苦难,得意与失意,这是感受的不同。

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写作的财富。

那些独特的际遇和情感体验,将使笔下的文字更具感染力,终能打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

作为考场作文,拉近考题于个人生活的距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独到的感受,常常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④语言魅力即通过文章表现驾驭文字的能力。

文字表达不能解决写作的所有问题,但这又是一个中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