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生版练习)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课课练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1)

浙江省象山中学高中语文《仁者爱人》课课练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一、基础知识1.选出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好仁者,无以尚之(超过)B.友直,友谅,友多闻(原谅)C.君子喻于义(明白)D.克己复礼(约束)2.以下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吾尝成天而思矣B.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必也狂狷乎C.我未之见也老者安之D.有杀身以成仁以资政殿学士行3.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B.入那么孝,出那么弟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也D.既来之,那么安之4.选出以下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A.吾亦欲无加诸人尧舜其犹病诸B.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岂假设匹夫匹妇之为谅也C.尧舜其犹病诸吾其被发左衽矣D.不能死,又相之管仲相桓公5.选出对以下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 C )①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②子食于有丧者之侧③非尔所及也④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对以下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 B )①行有余力,那么以学文②吾道一以贯之③吾道一以贯之④固相师之道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7.选出对以下加点字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D )①与师言之道与②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③管仲非仁者与④是谁之过与A.①④同,②③同B.①②③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③④同8.以下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达”相同的是:( B )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B.修己以安百姓C.饭疏食,饮水D.子钓而不纲9.以下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D )A.民到今受其赐B.如之何其废也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10指出以下“徒”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B )A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B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二、单项选择题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C、默默无闻的人D、敢于行动的人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B、使民如承大祭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举直错.........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原君一、填空题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将、、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仁者爱人(学生版)

五、仁者爱人班级:学号:姓名:㈠梳理积累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实词(解释加点的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字词)1.出则弟,谨.而信.()2.泛.爱众而亲仁.()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吾道.一以贯.之()5.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6.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7.尧舜其犹病.诸()8.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9.可谓仁.之方.也已()10.何事.于仁()11.盍.各言尔志()12.敝.之而无憾.()13.愿无伐善..()..,无施劳1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5.固相.师之道.也()16.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17.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18.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19.不能死,又相.之()20.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21.微.管仲,吾其……()22.自经.于沟渎()23.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4.己欲立而.立人()5.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6.吾道一以.贯之()7.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8.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9.敝之.而无憾()10.愿闻子之.志()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2.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13.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吾亦欲无加诸.人()15.尧舜其.犹病诸.()16.何.谓也()17.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18.何事..于仁?必.也圣乎()19.盍.各言尔志。
”()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并翻译)1.吾道一以贯之()2.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4.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㈡温故知新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管仲非仁者与 B.吾其被发左衽矣C.今女安,则为之 D.吾道一以贯之【】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事:做事 B.尧舜其犹病.诸病:难,以为难C.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 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谅:信【】3.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A.民到今受其.赐 B.如之何其.废也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尧舜其.犹病诸吾其.被发左衽矣B.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尧舜其犹病诸.!虽有粟,吾得而食诸.?D.己欲立而.立人人而.不仁,如礼何【】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达”相同的是:A.尧舜其犹病.诸 B.霸诸侯,一匡.天下,C.愿无伐善.,无施劳 D.子钓而不纲.【】6.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吾道一以贯之”不相同的一项是: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仁者爱人仁者的爱是无私的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仁者爱人仁者的爱是无私的在《论语》中,仁者爱人仁者的爱是无私的,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
本文将通过习题的形式来探讨这一观念。
习题一:什么是仁者对人的爱?仁者对人的爱是无私的,它不计较个人利益,而是以他人的需要和幸福为出发点。
他们愿意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以实际行动来表达他们的爱。
习题二:请举例说明仁者爱人的行为。
仁者爱人的行为有许多具体表现。
比如,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仁者爱人的表现。
他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对他人有同样的关心和体谅,就像我们希望别人对待我们一样。
习题三:仁者爱人有什么意义?仁者爱人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当每个人都能以无私的心态对待他人时,社会将会充满爱和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
其次,仁者爱人也是一种道德的追求。
它要求我们超越个人的利益,关注他人的幸福和福祉,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习题四:如何培养仁者爱人的品质?培养仁者爱人的品质需要我们从自身出发。
首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关心他人,是否愿意为他人付出。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等方式来培养这一品质。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将仁者爱人的理念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
习题五:仁者爱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什么?仁者爱人的理念与现代社会是密切相关的。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的关系也更加复杂。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仁者爱人的理念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习题六:请简要总结仁者爱人的重要性。
仁者爱人是一种无私的爱,它不计较个人利益,以他人的需要和幸福为出发点。
它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
我们应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参与志愿活动等方式来培养仁者爱人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仁者爱人的理念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通过习题的形式,探讨了仁者爱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时作业:仁者爱人 Word版含解析

2014-2015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长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对人尽心竭力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事:事情D.愿无伐.善伐:夸解析事:止,仅。
2.对下列句子中的“于”字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解析①和②均为介词,表对象,“给”或“向”。
③和④均为介词,表处所,“在”。
3.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D)A.尧舜其犹病诸B.己欲立而立人C.老者安之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解析A项“病”,名词用作动词,以为难;B项第二个“立”,使动用法,使……站立;C项“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A.非尔所及也B.固相师之道也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D.席也解析A、B、D三项都是判断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
5.名句填空。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管仲相.桓公:辅佐(2)一.匡天下:完全(3)吾其被.发左衽矣:通“披”,披散(4)微管仲:无7.下列各句句式与“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不相同的一项是(B)A.何谓也B.甚矣吾衰也C.子将奚先D.未之有也解析例句与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1860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仁者爱人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弟子,出则弟,谨而信,。
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放肆气馁襁褓举一返三 B.接踵迁徙谄媚逢迎暴虎凭河C.俸禄奸佞辅仁以德抱怨 D.笃厚逾越反躬自省中道而废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人比而不周古之学者为己 B.唯仁者好人夫人不言,言必有中C.群居终日东里子产润色之 D.视其所以仍旧贯,如之何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行张潮茨菰【注】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注】茨菰,即慈姑,生长在水田中,叶烂于秋末冬初。
(1)诗中的“妾”为什么“梦”?她的梦为什么“不离江上水”?答:(2)诗的前两句以景遇情,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 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3, D(A返-反,B凭-冯C抱-报)4, C(A周:(古)不团结,(今)不周到;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学有所成的人。
B好人:(古)喜爱人,(今)品行好的人;夫人:(古)那个人,(今)对自己或他人妻子的敬称。
D所以:(古)所做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此;仍旧:(古)沿袭过去的,(今)仍然)5, (1)因离别时间久远,由久别而思念,由思念而生梦境。
因为第一句写在西湾离别,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就“不离江上水”。
(2)全诗表达的是思念的凄苦,孤居的寂寞。
诗歌开头,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寓情于景,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出满池的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思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
第五课 仁者爱人-浙江省岱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论语选读》必考十课预测演练

学生版:第五课仁者爱人——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是“仁”的具体准则;使老人安逸,让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爱,是施行“仁”而达到的理想效果;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是“仁”的最高境界。
要做到“仁”,其途径和方法就是“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深奥理论,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同情有丧事的人,善待自然,这些都是“仁”的具体表现。
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不能过于注重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做出了贡献。
[核心思想]1.“仁”的内涵“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而其具体体现则包含方方面面,诸如“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2.“仁爱”与“兼爱”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
墨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3.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
而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看到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指责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立“三归”(娶三姓女子)、“反坫”(坫土筑的平台)、“塞门”(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4.推己及人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其他的人。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测试附答案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测试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道一以贯.之贯:贯穿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舍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食:吃饭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谅:信,小信解析:选B B项,“施”应解释为“夸耀,表白”。
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尧舜其犹病诸B.己欲立而立人C.愿无伐善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解析:选D A项,“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B项,第二个“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C项,“善”,形容词作名词,长处。
3.对下面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④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解析:选A①和②均为介词,表对象,“给”或“向”。
③和④均为介词,表处所,“在”。
4.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尧舜其.犹病诸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③己欲立而.立人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选B①②中的“其”均为副词,表推测语气;③为连词,表并列关系;④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师言之道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爱人》
一、核心解读: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
《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
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与同情是人间正道。
孔子并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丰功伟业去做,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
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生命的终极目的在孔子看来就是伟大人格的形成。
“亲亲之爱”也就是孝悌,即对长辈孝顺,对兄弟友爱,它是仁德的基础与起点。
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
圣者即是仁德圆满的人。
“忠恕之道”的“忠”就是对人推心置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
而所谓的“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作为普通人,未必有能力让别人“立”、让别人“达”,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恻隐之心”就是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
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和“孔子相师”两章节我们可以体察到孔子对不幸者的同情心;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则体现了圣人的恻隐之心普施与一切众生。
二、名句填空:
0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力,。
”★
02·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
”★
03·曾子曰:“夫子之道,。
”
0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三、字词注音:
曾参.()取譬.()尧舜
..()季路侍.()少.者怀之()
厩.焚()师冕.()齐衰
..()敝.之无憾()一匡.天下()
瞽.者()沟渎.()桓.公()弋.不射宿()被.发左衽.()
四、实词整理: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3)与师言之道与.?/ 管仲非仁者与.?
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词,说明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5)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6)尧舜其犹病.诸!
(7)泛爱众而亲仁.。
3、解释一词多义:
施(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2)愿无伐善,无施.劳。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病(1)尧舜其犹病.诸!(2)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
一(1)吾道一.以贯之(2)一.匡天下
及(1)赐也,非尔所及.也。
(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方(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事(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4)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道(1)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5)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解释其他字词:
(1)夫子之道,忠恕
..而已矣
(2)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3)愿无伐善
..。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无施劳
(5)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6)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7)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8)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9)自经
..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五、虚词整理:
而(1)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5)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其(1)尧舜其.犹病诸!
(2)民到于今受其.赐。
(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以(1)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吾道一以.贯之。
之(1)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4)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5)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六、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4)吾道一以贯之
(5)何谓也?
七、思考题: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对管仲的评价,子贡和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请作简要说明。
3、联系上面四则文字,谈谈你对孔子仁爱观的理解。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1)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2) 摄:兼任。
(3) 树塞门:树,树立。
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4) 反坫:坫,diàn。
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2、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三)阅读《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技也。
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
请结合名家点评,说说儒家学说中对“修身”与“学文”的关系有着怎样的认识?
(四)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1、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具体指什么?
2、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原文,来解释“忠”“恕”的内涵。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4、孔子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孔子的这种思想是否还行得通?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