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氧族元素(指导、练习)

第十章  氧族元素(指导、练习)
第十章  氧族元素(指导、练习)

第十章氧族元素

[学习指导]

1.O3分子中存在键;H202分子中有-O-O-基;H2SO4分子中存在(p-d)π键。

2.H2O2的主要性质

(1) 不稳定性── 分解为O2和H2O;

(2) 弱酸性;

(3) 氧化性── 被还原为H2O;

(4) 还原性── 被氧化为O2。

3.H2S的主要性质

(1)弱酸性;

(2)还原性── 一般被氧化为S。

4.亚硫酸及其盐

(1) H2SO3为中强酸;

(2) 亚硫酸及其盐具有氧化还原性,但以还原性为主

还原性── 被氧化为SO42-;氧化性── 一般被还原为S。5.硫酸的主要性质

(1) 吸水性和脱水性;

(2) 浓硫酸有氧化性── 一般被还原为SO2。

6.K2S2O7(焦硫酸)可作熔矿剂。

7.硫代硫酸及其盐

(1) H2S2O3不稳定── 分解为H2S和S;

(2) Na2S2O3具有强还原性

遇强氧化剂── 被氧化为SO42-;遇弱氧化剂── 被氧化为S4O62-(连四硫酸)。

第十一章氧族元素

思考题

1.实验室中制备H2S气体为什么不用HNO3和H2SO4而用HCl与FeS作用?

HNO3和H2SO4具有氧化性,可将S2-氧化为S↓或H2SO4(遇强氧化剂时)

2.H2S气体通入MnSO4溶液中不产生MnS沉淀。若MnSO4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水,再通入H2S时即有MnS沉淀产生。为什么?

2H2S + MnSO 4 Mn(HS)2 + H2SO4 (氢硫酸的酸式盐均易溶于水) MnSO4 + 2NH3·H2O + H2S MnS ↓+ (NH4)2SO4 + 2H2O

3.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共存? 为什么?

H2S与H2O2MnO2与H2O2

H2SO3与H2O2 PbS与H2O2

H2S + H2O 2 S + 2H2O

2H

H

MnO 2+ H 2O 2

∵ MnO

2 + 4H + + 2e -

Mn 2+ + 2H 2O ; E θ = 1.224V H

2O 2 + 2H + + 2e -

2H 2O ; E θ=1.763V

微量杂质或重金属离子(Fe 3+

、Mn 2+

、Cr 3+

、Cu 2+

)及Mn02

等以及粗糙活性表面均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MnO

2 + 2H 2O + 2e - Mn(OH)2 +2OH -; E θ = -0.05V

H

2SO 3 + H 2O 2

H 2SO 4 + 2H 2O

PbS + 4H 2O 2 ─→ PbSO 4↓+ 4H 2O

4.全球工业生产每年向大气排放约1.46亿吨的SO 2,请提出几种可能的化学方法以消除SO 2对大气的污染。

SO 2 + CO ─→ 2CO 2 + S↓

可以利用燃烧不完全的产物CO 将工厂烟道气中的SO 2还原成硫,这样,既可防止CO 及SO 2对大气的污染,也可回收硫。

5.浓硫酸能干燥下列何种气体? H 2S NH 3 H 2 Cl 2 Hl CO 2

6、浓硫酸、稀硫酸均有氧化性,使其具有氧化作用的原因有何不同?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是指成酸元素中硫的氧化性;

稀硫酸的氧化作用是由于H 2SO 4中所解离出来的H +

夺电子所致;

故稀H 2SO 4,只能与电极电势顺序在氢以前的金属如Zn 、M g 、Fe 等反应,放出H 2。

7.AgNO 3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S 2O 3,与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反应有何不同?

AgNO 3 + Na 2S 2O 3 ─→Ag 2S 2O 3↓(白) + NaNO 3 Ag 2S 2O 3 + H 2O ─→ Ag 2S↓+ H 2SO 4

即S 2O 32- + 2Ag + ─→ Ag 2S 2O 3↓(白)─→Ag 2S↓(黑) Ag 2S 2O 3在溶液中迅速分解,颜色经黄色、棕色、最后成黑色Ag 2S 。

用此反应可鉴定S 2O 32-或Ag +

2Na 2S 2O 3 + AgNO 3 ─→ [Ag(S 2O 3)2]3- + NaNO 3 S 2O 32-是一个比较强的配位体

8. 用一简便方法,将下列五种固体加以鉴别,并写出有关反应式。 Na 2S Na 2S 2 Na 2SO 3 Na 2SO 4 Na 2S 2O 3

Na 2S + 2H + ─→ 2Na + + H 2S↑(腐蛋臭味)

Na 2S 2 + 2H +─→ 2Na + + H 2S 2(多硫化氢H 2S x 为黄色液体) S 22- + 2H + ─→ H 2S x ─→ H 2S + S

当酸与亚硫酸盐作用时,平衡向左移动,产生SO 2

SO

32-+-H + H + + HSO 3- SO 2↑+ H 2O (鉴定SO 32-的方法)

S 2O 32- + 2H + ─→ S↓+ SO 2↑+ H 2O (鉴定S 2O 32-) Na 2SO 4 + 2H + (无变化)

S 2O 32- + 2Ag + ─→ Ag 2S 2O 3(白)↓(迅速分解,颜色经黄色、棕色、最后成黑色)Ag 2S 2O 3 + H 2O ─→ Ag 2S↓(黑)+ H 2SO 4

第十一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第十一章卤素和氧族元素 11.1 p区元素综述 p区元素指ⅢA~ⅦA和零族元素,具有如下特点: 1)同族元素自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 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除零族外,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为n s2n p1 ~5,n s、 电子均可参与成键,由此它们具有多种氧化数,并且随着n p电子的增多,失电子趋势减弱,逐渐变为共用电子,甚至变为得电子。因此p区非金属除有正氧化数外,还 有负氧化数。 ⅢA ~ⅤA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低氧化数化合物的稳定 性增强,高氧化数化合物的稳定性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惰性电子对效应”。如Pb的化合物以Pb2+为主, Pb4+化合物有强的氧化性

3)P区金属的熔点一般较低 Ga/29.78℃,In/156.6℃,Sn/231.88℃,Pb/327.5℃,Bi/271.3℃,这些金属可作为低熔点合金。 4)某些金属是制造半导体重要材料,如超纯锗、砷化镓、锑化镓。 11.2 卤素元素 11.2.1卤素通性 结构:价电子构型:n s2n p5与8电子构型差1个电子 核电荷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除稀有气体外) 原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小 → 最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是同周期中最强的 卤素之间比较:从氟→碘,非金属性下降 原因:从氟→碘,电负性下降

11.2.2 卤素单质 1 物理性质 皆为双原子分子 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其熔、沸点都比较低 熔、沸点依F--Cl--Br–I 增大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除氟与水激烈反应外)的大得多(为什么?)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碘化物中 (s) + I-(l) ?I3(l) I 2 其它物理性质见书

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7.少量Mn+可以催化分解HbQ,其反应机理解释如下:HO能氧化MrT 为 MnO,后者又能使H2Q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 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H2O2+2H++2e-=2H2O p01 = MnO 2+4H++2e-= Mn2++2H2O p0 2= O 2+2H++2e-= H2O2 p0 3= ①-②H 2O2+Mn2+ =MnO2+2H+ 0 0 0 E =? 1 —? 2= >0 ②-③MnO2+H2O2+2H+=Mn2++O2+2H2O 0 0 0 E =9 2一(p 3= 一= >0 8. 写出H2O2 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KMnO(在HSO介质 中), Cr(OH)3 (在NaOH介质中)。 解: 3H2Q + 2Cr(OH) 3 + 4NaOH H2NaCrO + 8H 2O 5H 2Q + 2KMnO + 3H 2SS2MnSO+ K 2SQ +8H2O + 5。2 14.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 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第一个反应首先形成白色硫代硫酸银沉淀,随后经历黄色、棕色至黑色的硫化银。 Ag + + 2S2Q2-(足量)—[Ag(S2O) 2]3 16. 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Na2C2与过量冷水反应。Na 2O +

2H2d2NaOH + O (2)在N Q Q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2Na 2C2 + 2HO —4NaOH + O2 ( 3 ) 在Na2CO3 溶液中通入SO2 至溶液的PH=5 左右。 Na2CO3+2SO2+H2O—2NaHS3O+CO2 ( 4) H2S 通入FeCl3 溶液中。H 2S+2FeCl3—S+2FeCl2+2HCl (5) 62S加水。Cr 2S+HSCr(OH)3+HS ( 6)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2HCl + (NH 4)2S x—H2S + (x-1)S + 2NH 4Cl (7) Se禾口HNC反应。3Se+4HNO 3+H?3HSeO+4NO 18. 将SC(g)通入纯碱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A逸出,所得溶液经烧碱中和,再加入硫化钠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得溶液B。将某非金 属单质C加入溶液(B)中加热,反应后再经过过滤、除杂等过程后,得溶 液D。取3mL溶液D加入HCI溶液,其反应产物之一为沉淀C。另取 3mL溶液D,加入少量AgBr(s),则其溶解,生成配离子E。再取第3份 3mL溶液D,在其中加入几滴溴水,溴水颜色消失,再加入BaCl2溶液,得 到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F。试确定A~F的化学式,

第十六章 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7. 少量Mn2+可以催化分解H2O2,其反应机理解释如下:H2O2能氧化Mn2+为MnO2,后者又能使H2O2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H2O2+2H++2e-=2H2O φ01=1.77V MnO2+4H++2e-=Mn2++2H2O φ02=1.23V O2+2H++2e-=H2O2φ03=0.692V ①-②H2O2+Mn2+ =MnO2+2H+ E0=φ01-φ02=0.54V>0 ②-③MnO2+H2O2+2H+=Mn2++O2+2H2O E0=φ02-φ03=1.23-0.68=0.55V>0 8. 写出H2O2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KMnO4(在H2SO4介质中),Cr(OH)3(在NaOH介质中)。 解:3H2O2 + 2Cr(OH)3 + 4NaOH→2Na2CrO4 + 8H2O 5H2O2 + 2KMnO4 + 3H2SO4→2MnSO4 + K2SO4 +8H2O + 5O2 14.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1)Ag++S2O32-(少量)→ (2)Ag++S2O32-(过量)→ 解:2Ag+ + S2O32- (少量)→Ag2S2O3 (白色) Ag2S2O3 + H2O→Ag2S↓(黑色) + 2H+ + SO42-

第一个反应首先形成白色硫代硫酸银沉淀,随后经历黄色、棕色至黑色的硫化银。 Ag+ + 2S2O32- (足量)→[Ag(S2O3)2]3- 16. 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Na2O2与过量冷水反应。Na2O2 + 2H2O→2NaOH + O2(2)在Na2O2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2Na2O2+ 2H2O →4NaOH + O2 (3)在Na2CO3溶液中通入SO2至溶液的PH=5左右。Na2CO3+2SO2+H2O→2NaHSO3+CO2 (4)H2S通入FeCl3溶液中。H2S+2FeCl3→S+2FeCl2+2HCl (5)Cr2S3加水。Cr2S3+H2O→Cr(OH)3+H2S (6)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2HCl + (NH4)2S x→H2S + (x-1)S + 2NH4Cl (7)Se和HNO3反应。3Se+4HNO3+H2O→3H2SeO3+4NO 18. 将SO2(g)通入纯碱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A逸出,所得溶液经烧碱中和,再加入硫化钠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得溶液B。将某非金属单质C加入溶液(B)中加热,反应后再经过过滤、除杂等过程后,得溶液D。取3mL溶液D加入HCl溶液,其反应产物之一为沉淀C。另取3mL溶液D,加入少量AgBr(s),则其溶解,生成配离子E。再取第3份3mL溶液D,在其中加入几滴溴水,溴水颜色消失,再加入BaCl2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F。试确定A~F的化学

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第一课时 教案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以氯元素为核心的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掌握卤族元素的单质、卤化氢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 能力培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认识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的归纳,认识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通过分析卤单质的制备,认识事物间普遍联系与制约的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设计实验、探索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事物和探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案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了解本部分内容的复习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复习卤族元素的知识。 【板书]一、卤族元素

【复习提问】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曾经学过的卤族元素知识,建立起以氯、溴、碘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图,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评】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归纳情况给予评价。最终建立如下页关系: 【板书】1.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投影】 【板书】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NaBr溶液中滴入氯水 (2)在FeSO4溶液中滴入溴水 (3)在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 【提问】比较Cl2、Br2、I2、Fe3+的氧化性强弱。比较I-、Br-、Fe2+的还原性强弱。 思考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Br2+2Fe2+=2Fe3++2Br- 2I-+2Fe3+=I2+2Fe2+ 思考并根据书写的离子方程式得出结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氧族元素 总体目标: 1.了解氧化物的分类 2. 握氧、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掌握硫的多种氧化态所形成的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节目标: 第一节氧及其化合物 1.掌握氧、臭氧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氧的成键特征 2.了解氧化物的分类;掌握主要氧化物的结构、制备和性质(与水的作用、酸碱性) 3.掌握过氧化氢的结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性质和用途 第二节硫及其化合物 1.了解硫的同素异形体、制备、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化氢的制备、结构和性质;了解金属硫化物的主要性质 3.掌握SO 2、SO 3 、H 2 SO 3 、H 2 SO 4 和它们相应的盐、硫代硫酸及其盐、过二硫酸及其盐 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第三节硒、碲及其化合物 了解硒、碲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习题 一选择题 1.H 2O 2 熔、沸点较高(分别为273K和423K),其主要原因是() A .H 2O 2 相对分子质量大 B. H 2 O 2 分子极性大 C. H 2O 2 分子间氢键很强,在固液时均有存在缔和现象 D. H 2 O 2 分子内键能大 2.气态SO 3 分子的几何构型是() A.线性 B.平面三角形 C.弯曲形 D.三角锥 3.在293K,101.3KPa压力下,1体积水可溶解H 2 S气体2.6体积即饱和, 此H 2 S饱和溶液pH值约为() A.2.5 B.3.8 C.3.5 D.4.0

4.在分别含有0.1mol/L的Hg2+,Cu2+,Cr3+,Zn2+,Fe2+的溶液中,在酸度为0.3mol/L条件下,通H 2 S至饱和都能生成硫化物沉淀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Cu2+,Hg2+ B.Fe2+,Cr3+ C.Cr3+,Hg2+ D.Zn2+,Fe2+ 5.既能溶于Na 2S又能溶于Na 2 S 2 的硫化物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ZnS B.As 2S 3 C. HgS D.CuS 6.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后,会产生多硫物的是() A.H 2S B.Na 2 S C.Na 2 SO 3 D.Na 2 S 2 O 4 7.热分解硫酸亚铁的最终产物是() A.FeO+SO 3 B.FeO+SO 2 +1/2O 2 C.Fe 2O 3 +SO 2 D.Fe 2 O 3 +SO 3 +SO 2 8.用于制备K 2S 2 O 8 的方法是() A.在过量硫酸存在下,用KMnO 4使K 2 SO 4 氧化 B.在K+离子存在下,往发烟H 2SO 4 中通入空气 C.在K+离子存在下,电解使H 2SO 4 反发生阳极氧化反应 D.用Cl 2氧化K 2 S 2 O 3 9.下列含氧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A.HClO 3 B.HBrO 3 C.H 2 SeO 4 D.H 6 TeO 6 10.硫的含氧酸酸性递变规律是() A.H 2SO 4 >H 2 SO 3 >H 2 S 2 O 7 >H 2 S 2 O 4 B.H 2 SO 4 >H 2 S 2 O 7 >H 2 SO 3 >H 2 S 2 O 4 C.H 2S 2 O 7 >H 2 SO 4 >H 2 SO 3 >H 2 S 2 O 4 D.H 2S 2 O 7 >H 2 SO 4 >H 2 S 2 O 4 >H 2 SO 3 11.下列四种硫的含氧酸盐中,氧化能力最强的是();还原能力最强的是() A.Na 2SO 4 B.Na 2 S 2 O 3 C.Na 2 S 4 O 6 D. K 2 S 2 O 8 12.下列各种硫的含氧酸,可以是同多酸的是() A.H 2S 3 O 6 B.H 2 S 2 O 7 C.H 2 S 3 O 10 D.H 2 S 6 O 6 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自然界中只存在单质氧而没有单质硫 B.氧既有正氧化态的化合物,又有负氧化态的化合物 C.由H和18O组成的水叫做重氧水

氧族元素通性

氧族元素通性 王振山 氧族元素指周期系第ⅥA 族元素,它包括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五个元素。除O 之外的S ,Se ,Te ,Po 又称硫族元素。其中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约占总质量的48.6%;硫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52%,居元素丰度第16位,但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 氧元素在地球上的丰度最高,达58%(以mol 计),16O(993759%),17O(0.037%), 18 O(0.204%);14O ,15O ,19O 为人工合成的同位素,t 1/2为数十秒。 元素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比较复杂,只有少数能以单质存在,例如,氧和硫在自然界大量以游离态单质状态存在,其余均为化合物。化合物主要有氧化物和硫化物两大类。地质学上称前者为亲石元素,后者为亲硫元素。硒、碲则有稀有元素,单质为准金属,通常以硒化物,碲化物存在硫化矿床中;钋则是典型金属元素,是一种放身性元素,存在于含铀和钍的矿床中。(S 有四种同位素: 32, 33, 34, 35) 氧族元素通性 氧族元素(ⅥA 族):O 、S 、Se 、Te 、Po ,非金属、准金属、金属。 氧族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表 从表可以看出,氧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趋势与卤素相似。氧族元素的金属性、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熔点、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电负性、电离能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小。 氧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均为ns 2np 4,有获得2个电子达到稀有气体稳定结构的趋势。当氧族元素原子和其他元素化合时,如果电负性相差很大,则可以有电子的转移。例如,氧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元素形成二元离子化合物,硫、硒、碲只能和低价态的金属形成离子型的化合物。当氧族元素和高价态的金属或非金属化合时,所生成的化合物主要为共价化合物。 氧和硫的性质相似,都活泼。氧能与许多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氧化物,硫也能与氢、卤素及几乎所有的金属起作用,生成相应的卤化物和硫化物。不仅氧和硫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对应化合物的性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

2H 2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1.复习重点 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 元素 氧(O ) 硫(S ) 硒(Se ) 碲(Te )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 4 5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密度 逐渐增大 与H 2化合难易 点燃剧烈反应 加热时化合 较高温度时化合 不直接化合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 2SO 3 H 2SO 4 H 2SeO 3 H 2SeO 4 H 2TeO 3 H 2TeO 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 (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 4Na+O 2=2Na 2O ② 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

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 2NO+O 2=2NO 2 4FeS 2+11O 2 2Fe 2 O 2 +8SO 2 ④与有机物作用 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 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 2S+O 2 =2S↓+2H 2 O 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 2SO 3 +O 2 =2H 2 SO 4 ,2Na 2 SO 3 +O 2 =2Na 2 SO 4 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 2+O 2 +2H 2 O=4Fe(OH) 3 d.苯酚 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 2=2H 2 O+2I 2 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 负极:2Fe—4e—=2Fe2+正极:O 2+4e—+2H 2 O=4OH— Fe2++2OH—=Fe(OH) 2 4Fe(OH) 2+O 2 +2H 2 O=4Fe(OH) 3 2Fe(OH) 3 =Fe 2 O 3 +3H 2 O (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无机化学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

第16章氧族元素 16-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方铅矿; (2)朱砂; (3)闪锌矿; (4)黄铜矿; (5)黄铁矿; (6)芒硝; (7)海波; (8)保险粉 解: (1)PbS (2)HgS (3)ZnS (4)CuFeS2 (5)FeS2 (6)Na2SO4·10H2O (7)Na2S2O3·5H2O (8)Na2S2O4·2H2O 16-2 命名下列硫的含氧酸及盐。 (1)K2S2O7; (2)H2SO5; (3)K2S2O8; (4)Na2S2O3·5H2O; (5)Na2S2O4; (6)Na2SO3; (7)Na2S4O6; (8)Na2SO4·10H2O 解: (1)焦硫酸钾(2)过一硫酸(3)过二硫酸钾 (4)五水合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 (5)连二亚硫酸钠 (6)亚硫酸钠(7)连四硫酸钠(8)十水合硫酸钠(俗称芒硝) 16-3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H2S+ClO3-+H+ ------ (2)Na2S2O4+O2+NaOH------ (3)PbO2+H2O2 ------ (4)PbS+H2O2 ------- (5)S+NaOH(浓)------ (6)Cu+H2SO4(浓)------ (7)H+H2SO4(浓)------ (8)H2S+H2SO4(浓)------ (9)SO2Cl2+H2O------ (10)HSO3Cl+H2O------ 解: (1)5H2S + 8ClO3- === 5SO42- + 2H+ + 4Cl2 +4H2O (2)Na2S2O4 + O2 +2NaOH === Na2SO3 + Na2SO4 + H2O (3)PbO2+H2O2 === PbO + H2O + O2↑ (4)PbS+4H2O2 === PbSO4 + 4H2O (5)3S + 6NaOH(浓) === 2 Na2S + Na2SO3 + 3H2O (6)Cu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7)S + 2H2SO4(浓) === 3SO2↑+2 H2O (8)H2S + H2SO4(浓) === S↓+ SO2+ 2H2O (9)SO2Cl2+2H2O === H2SO4+2HCl (10)HSO3Cl+H2O === H2SO4+HCl 16-4 完成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2O2与过量冷水作用; (2)几滴热水滴在Na2O2固体上; (3)电解硫酸与硫酸铵的混合溶液; (4)将难溶于水与酸的Al2O3变成可溶于水的硫酸盐; (5)无氧条件下Zn粉还原酸式亚硫酸钠溶液; (6)将SeO2溶于水,然后通SO2Q气体;

第12-16章 p区元素习题

第12-16章P区元素习题目录 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完成方程式;五计算并回答问题一判断题 (返回目录) 1 硼在自然界主要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 在硼与氢形成的一系列共价型氢化物中,最简单的是BH3。() 3 硼酸是三元酸。() 4 硼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电负性比氢小。() 5 由于B-O键键能大,所以硼的含氧化合物很稳定。() 6 硼砂的化学式为Na2B2O7。() 7 B2H6为平面形分子。() 8 硼是缺电子原子,在乙硼烷中含有配位键。() 9 三卤化硼熔点的高低次序为BF3BCl3>BBr3>BI3。() 11 地壳中丰度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铝。() 12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因而各种晶型的Al2O3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 13 只有在强酸性溶液中才有Al(H2O)63+存在。() 14 在气相中三氯化铝以双聚分子Al2Cl6的形式存在。() 15 AlX3都是共价型化合物。() 16 KAl(SO4)2·12H2O与KCr(SO4)2·12H2O属于同分异构体。() 17 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金属铝可制得无水AlCl3。() 19 因AlCl3分子中Al为缺电子原子,所以AlCl3中有多中心键。() 20 碳酸盐的溶解度均比酸式碳酸盐的溶解度小。() 21 Na2CO3比NaHCO3的溶解度大,同理,CaCO3比Ca(HCO3)2的溶解度也大。() 22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 23 分子筛是人工合成的硅铝酸盐,具有吸附和催化作用。() 24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它是颗粒状的石墨。() 25 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即使在纯氧气中,金刚石也不能燃烧。() 26 一般情况下,CO2不能助燃,但是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能燃烧。() 27 高纯度的硅和锗是良好的半导体。() 28 金刚石与石墨是同素异形体,由金刚石转变为石墨的△r H>0。() 29 用碳酸钠溶液沉淀溶液中的Ca2+,Mg2+,Cu2+时,均得到碳酸盐沉淀。() 30 水溶液中Cu2+与CO32-作用形成的沉淀是Cu2(OH)2CO3。() 31 水玻璃可用作不烧砖的粘合剂。() 32 Na2SiO3·5H2O是高效洗衣粉的助剂,以取代Na5P3O10。() 33 四卤化硅熔点高低的次序为SiF4

无机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第二十一章第十三章_氧族元素(1)

第十三章 氧族元素 1.试用论分子轨道理描述下列各物种中的键、键级和磁性(顺磁性、逆磁性)和相对稳定性。 (1)+2O (二氧基阳离子);(2) O 2 ;(3)- 2O (超氧离子) ;(4)-22O (过氧离子)。 答:O 2分子阳、阴离子的分子轨道能级与O 2分子的相同。 (1) +2O ])()()()()()(KK [1*py 22pz 22py 22px 22*s 22s 2πππσσσ +2 O 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一个三电子键: 5.22 16)O ·B (=-=键级 有1个成单电子,显顺磁性。 (2) O 2 ] )()()()()()()(KK [1 *pz 21*py 22pz 22py 22px 22*s 22s 2ππππσσσ 22 2 6)O ·B (=-= 键级 有一个σ键,2个三电子键;有2个成单电子,显顺磁性。 (3) -2O ])()()()()()()(KK [1 *pz 22*py 22pz 22py 22px 22*s 22s 2ππππσσσ 5.12 36)O ·B (=-=键级 有一个σ键,一个三电子键;有1个成单电子,显顺磁性。 (4) -22O ])()()()()()()(KK [2 *pz 22*py 22pz 22py 22px 22*s 22s 2ππππσσσ 12 2)O ·B (==键级 - 22 O 无成单电子,为反磁性。 分子或离子的键级大,其稳定性就强,所以稳定性: +2 O > O 2 >-2O >- 22O ;分子或离子的磁性与成单电子数有关,成单电子数越多,磁性越强,所以磁性 O 2>+2O =-2O >- 22O , 2.重水和重氧水有何差别?写出它们的分子式。他们有何用途?如何制备? 答:重水为D 216O 或D 2O ;重氧水为H 218O 。 重水D 2O 是核能工业中常用的中子减速剂;重氧水H 218O 是研究化学反应特别是水解反应机理的示踪物。二者的差别是:H 218O 不能维持动植物体的生命,电解水时,H 2O 优先分解,而重水D 2O 聚集在残留液中,经长时间电解后蒸馏其残留液可得到重水D 2O 。 3.解释为什么O 2分子具有顺磁性,O 3具有反磁性? 答:O 2分子中有2条三电子п键,电子未完全配对,有2个单电子,所以有顺磁性,而O 3分 子中有2条σO -O 键,1条4 3π键,电子均已配对,所以有反磁性。 4.在实验室怎样制备O 3?它有什么重要性? 答:在实验室里制备臭氧主要靠紫外光(<185nm)照射氧或使氧通过静电放电装置而获得臭氧与氧的 混合物,含臭氧可达10%。臭氧发生器的示意图见图13-10。它是两根玻璃套管所组成的,中间玻璃管内壁镶有锡锚,外管外壁绕有铜线,当锡箔与铜线间接上高电压时,两管的管壁之间发生无声放电(没有火花的放电),产生电弧,02就部分转变成了03。

第11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习题参考答案

第11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习题参考答案 1. 解:(1) 2NaCl + 2H2O 电解2↑+Cl2↑ (2)2Br?+Cl22 + 2Cl?; 3 Br2+3CO32??+ BrO3?+3CO2↑; 5Br?+ BrO3?+ 6H+2+3H2O 2. 解:(1) 2Br?+Cl22+ 2Cl? (2) 6Ca(OH) 2(热) +6Cl2 Ca(ClO3)2+ 5 CaCl2+ 2H2O (3) I2+ 2HClO32+ 2HIO3 (4) 4KClO4+KCl 3. 解:(1)以食盐为基本原料制备Cl2、NaOH、NaClO、Ca(ClO)2、KClO3、HClO4; 2NaCl + 2H2O 电解2↑+Cl2↑ Cl2 + 2NaOH(冷) NaClO + NaCl + H2O 2Cl2 + 2Ca(OH)2(冷) 2 + CaCl2 + 2H2O 3Cl2 + 6KOH(热) KClO3 + 5KCl + 3H2O 4KClO3 3KClO4 + KCl KClO4 + H2SO4(浓) 减压蒸馏4 + HClO4 (2)以萤石(CaF2)为基本原料制备F2。 CaF2 + H2SO4(浓) CaSO4 +2HF↑ KOH + 2HF KHF2 + H2O 2KHF2电解2↑+ F2↑ (3) 2KI+Cl2I2+ KCl 3I2 KIO3 + 5KI + 3H2O 4. 解:(1)Cl2 + 2KOH(冷) KClO + KCl + H2O (2)3Cl2 + 6KOH(热) KClO3 + 5KCl + 3H2O (3)KClO3 KCl+3Cl2↑+ 3H2O (4)2KClO3 2KCl+ 3O2↑ (5)I2+ 5H2O23+ 4H2O

第十五章氧族元素教案

第十五章氧族元素之教案 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 一:氧族元素通性的变化规律(C级掌握) 1.同族的通性 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 15-1.2:为什么氧族元素的氧化态为偶数(-2,+2,+4,+6)?(B级掌握) 2。与同周期的卤素元素比较(C级掌握) 15-1.3:为什么氧族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和电负性均小于同周期的卤素元素?(C级掌握) 3。氧族元素从上到下正氧化态的稳定性逐渐增加。 二:氧的特殊性(C级重点掌握) (1)电子亲合势:O<S(原因同卤素的F<Cl) (2)解离能:O-0<S-S(原因同卤素的F 2<Cl 2 ) (3)氧在正常化合物中的氧化数均为-Ⅱ,OF 2、H 2 O 2 等例外。氧可形成强的双键,而S,Se,Te形成 双键的倾向越来越小. 15-1.4:硫与氧相比,为什么氧易形成p-p的π键,而硫却难以形成?(B级掌握) 三:氧族元素的存在(了解) 15-2 氧及其化合物 15-2-1 氧气单质(了解) 一:氧气的结构 二:氧气的性质 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除稀有气体、卤素、氮气和一些贵金属外,其余元素都能和氧直接化合. 三:氧气的制备 15-2.1:指出工业上和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C级了解) 四:氧气的用途 15-2-2 氧化物 一:氧化物的分类 15-2.2:总结氧化物按三种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情况,并各举一例说明(C级了解)

二:氧化物的酸碱性(C级掌握) 15-2.3:总结氧化物在周期表中的酸碱性变化规律(C级掌握) 15-2-3 臭氧 一: 臭氧的存在和保护作用(P490-491) 二:臭氧的产生(了解) 三:臭氧的性质(C级掌握) 臭氧是淡蓝色,俱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分解较慢,但在437K时,将迅速分解,并放出大量热。 无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臭氧都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它能与除金和铂族金属外的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臭氧浓度可由碘量法来测定 2KI + H 2SO 4 + O 3 ==I 2 + O 2 + H 2 O + K 2 SO 4 所产生的I 2用Na 2 S 2 O 3 来滴定。 四:臭氧的结构(C级掌握) 臭氧分子呈三角形,偶极距为0.54D,是反磁性的。 在这个分子中,中心氧原子以sp2杂化态与其它两个配位氧原子相结合,分子中存在一个π 3 4的离域大π键。键角为116.80,键长为127.8pm。 15-2.4:试从O 2和O 3 的结构差异说明它们性质上(如氧化性,极性,磁性等)的不同(B级掌握) 15-2.5:为什么O 3 的分子偶极距不为0?(A级掌握) 五:臭氧的用途 15-2-4 过氧化氢 一:制备和用途(P493)(了解) 二:结构和性质 1.结构(C级掌握) 在过氧化氢分子中有一个过氧链-O—O-存在,结构如右图所示。O-O 键和O-H键的长度分别为147.5pm和95pm,键角∠HOO为94.80,两个氢原子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111.50。 2。性质 (1) 物理性质 纯的过氧化氢是无色粘稠液体,沸点为423K,凝固点为272K。过氧化氢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故在液态和固态中存在缔合分子,使其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常用它做氧化剂或还原剂.实验室中常用的过氧化氢为30%的水溶液。 (2) 化学性质 1) 稳定性: 极纯的过氧化氢相当稳定。其水溶液在室温下会分解: 2H 2O 2 (l)==2H 2 O(l)+O 2 (g) △ r Hθ=-195.9kJ·mol-1 15-2.6:为什么要在冰盐水条件下制备H 2O 2 ?(C级掌握) 15-2.7:指出H 2O 2 分解反应的条件影响因素以及防范分解的措施.(C级了解) 2) 酸性 过氧化氢水溶液是二元弱酸,在298K时,它的第一级电离常数K 1=1.55×10-12,K 2 ≈10-25. 3) 氧化还原性(C级重点掌握) 在H 2O 2 分子中,氧的氧化数为-I,处于中间状态,所以它即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其标准电极电势 见下表.

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参考.doc

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2+ 2+ 7. 少量 Mn 可以催化分解 HO,其反应机理解释如下: HO 能氧化 Mn 2 2 2 2 为 MnO2,后者又能使 H2O2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 - 0 = 解: HO+2H+2e =2HO φ 2 2 1 + - 2+ 0 = MnO +4H +2e =Mn +2HO φ 2 2 + - φ0 = O +2H+2e =HO 2 2 2 3 2+ + ①-② H 2O2+Mn =MnO2+2H E 0 0 0 =φ 1-φ 2=>0 2 2 2 +2+ 2 ②-③ MnO +HO+2H=Mn +O+2HO E 0 0 0 =-= >0 =φ-φ 2 3 8.写出 H2O2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KMnO4(在 H2SO4介质中),Cr(OH)3(在 NaOH介质中)。 解:3HO + 2Cr(OH) 3 + 4NaOH→ 2NaCrO + 8H O 2 2 4 2 5H O + 2KMnO + 3H SO→2MnSO+ K SO +8H O + 5O 2 2 4 2 4 4 2 4 2 2 14.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 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2- (1)Ag +S2O3 ( 少量 ) → +2- (2)Ag +S2O3 ( 过量 ) → + 2 32- 2 2 3 解: 2Ag + S O ( 少量 ) →Ag SO ( 白色 ) + 2- Ag S O + H O→Ag S↓( 黑色 ) + 2H + SO 4 2 2 3 2 2

第一个反应首先形成白色硫代硫酸银沉淀, 随后经历黄色、 棕色 至黑色的硫化银。 Ag + + 2S 2- ( 足量 ) →[Ag(S 2 O 3) 2] 3- 2O 3 16. 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Na 2O 2 与过量冷水反应。 Na 2 O 2 + 2H 2O →2NaOH + O 2 (2)在 Na 2O 2 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 2Na 2 O 2 + 2HO →4NaOH + O 2 (3)在 Na 2CO 3 溶液中通入 SO 2 至溶液的 PH=5 左 右 。 Na 2CO 3+2SO+H 2 O →2NaHSO 3+CO 2 (4)H 2S 通入 FeCl 3 溶液中。 H 2 S+2FeCl 3→S+2FeCl 2+2HCl (5)Cr 2S 3 加水。 Cr 2 S 3+H 2O →Cr(OH)3+H 2S ( 6)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 2HCl + (NH 4 )2S x →H 2S + (x-1)S + 2NH 4Cl (7)Se 和 HNO 反应。 3Se+4HNO 3 +HO →3HSeO+4NO 3 2 2 3 18. 将 SO 2(g) 通入纯碱溶液中, 有无色无味气体 A 逸出,所得溶液经烧碱中和,再加入硫化钠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得溶液 B 。将某非金属单质 C 加入溶液( B )中加热,反应后再经过过滤、除杂等过程后, 得溶液 D 。取 3mL 溶 液 D 加入 HCl 溶液,其反应产物之一为沉淀 C 。 另取 3mL 溶液 D ,加入少量 AgBr(s) ,则其溶解,生成配离子 E 。再 取第 3 份 3mL 溶液 D ,在其中加入几滴溴水,溴水颜色消失,再加入 BaCl 2 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F 。试确定 A~F 的化学式,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14章 氧族元素

第14章 氧族元素 14-1: 空气中O 2 与N 2 的体积比是21:78 ,在273K 和101.3kPa 下1L 水能溶解O 2: 49.10 mL ,N 2:23.20mL 。问在该温度下溶解于水的空气所含的氧与氮的体积比是多少? 14-2: 在标准状况下,750mL 含有O 3 的氧气,当其中所含O 3 完全分解后体积变为780mL ,若将此含有O 3的氧气1L 通入KI 溶液中,能析出多少克I 2? 解:由方程式: 2 O 3=3O 2可知该混合气体中含有臭氧60ml ; 由O 3+2I -+H 2O=O2+I 2+2OH -;可算出析出I 2的质量;(0.06/22.4)×2×126.9=0.68g; 14-3 : 比较O 3 和O 2 的氧化性﹑沸点﹑极性和磁性的相对大小。 解:氧化性:O 3>O 2; 沸点:O 3>O 2; 极性:O 3>O 2; 磁性;O 3

卤素、氧族元素 化学竞赛题库

卤素、氧族元素练习 第2题 (5分) 化合物X 是产量大、应用广的二元化合物,大量用作漂白剂、饮水处理剂、消毒剂等。年产量达300万吨的氯酸钠是生产X 的原料,92%用于生产X —在酸性水溶液中用盐酸、二氧化硫或草酸还原。此外,将亚氯酸钠固体装柱,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氧化,也可生产X 。X 有极性和顺磁性,不形成二聚体,在碱性溶液里可发生歧化反应。 2-1 写出X 的分子式和共轭π键(m n π)。 ClO 2 53π (各1分,共2分) 2-2 分别写出上述用草酸还原和用氯气氧化生产X 的反应方程式。 2ClO 3+ H 2C 2O 4 + 2H + = 2ClO 2 + 2CO 2 + 2H 2O (1分) 或 2NaClO 3 + H 2C 2O 4 + H 2SO 4 = 2ClO 2 + 2CO 2 + Na 2SO 4 + 2H 2O 2NaClO 2 + Cl 2 = 2ClO 2 + 2NaCl (1分)NaClO 2是固体,写成ClO 2,不得分。 2-3 写出上述X 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lO 2 + 2NaOH = NaClO 2 + NaClO 3 + H 2O (1分)或 2ClO 2 + 2OH = ClO 2+ ClO 3+ H 2O 第6题(8分)化合物A, 俗称“吊白块”,年产量上万吨,主要用于染色工艺,具还原性和漂白性, 对热不稳定,有毒。近年报道,我国一些不法商人违章地将A 添加到米、面、腐竹、食糖等食品中增白,导致多起严重食物中毒事件,如某地曾发生五所学校400余名学生食用含A 食品一次性中毒事件。已知: ● 固体A·2H 2O 的摩尔质量为154 g/mol ; ● A 的晶体结构及其水溶液的电导证实A 是钠盐,每摩尔A 含1摩尔钠离子。 ● A 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20o C 饱和溶液A 的质量分数达45%。 ● A 的制备方法之一是在NaOH 溶液中令甲醛与Na 2S 2O 4(连二亚硫酸钠)反应(摩尔比1:1), 反应产物为A 和亚硫酸钠。 ● A 在化学上属于亚磺酸的衍生物,亚磺酸的通式为RSO 2H ,R 为有机基团。 6-1、画出A 的阴离子的结构(简)式。 6-2、写出上述制备A 的“分子方程式”。 6-3、给出A 的化学名称。 1. M A = 32+3x16+3x1+12+23 = 118 118+36 = 154 HO CH 2S O -O 或HOCH 2SO 2-或HO CH 2O - 或O S O C H H O H -等。 (3分)

第15章氧族元素

第15章氧族元素 [教学要求] 1.掌握氧、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的成键特征及多种氧化态所形成的含氧酸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一般地了解硒和碲。 [教学重点] 1.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 2.硫的同素异形体,硫化物、多硫化物、氧化物、硫的含氧酸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 硫的不同氧化物、含氧酸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15.1 氧族元素概述 15-1-1 氧族存在(自学) 15-1-2 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P 1.氧化态:-2,-1,+4,+6 2. 单键(1)自身成键O-O < S-S > Se-Se > Te-Te 键能:142 264 172 -- kJ·mol-1 (2)与电负性较大、价电子数目较多的元素的原子成键 O-F < S-F O-Cl < S-Cl 键能:190 326 205 255 kJ·mol-1

(3)与电负性较小、价电子数目较少的元素原子成键 O-C(359 )> S-C (272) O-H (374 )> S-H(467) kJ·mol-1 3. 双键O=O (493.59 kJ·mol-1 ) > S=S(427.7 kJ·mol-1) 第二周期元素2p-2pπ键特征, 第二周期元素可与第三周期元素形成P-d反馈π键,如SO42-、PO42- 4.键型多数氧化物为离子型,而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多数为共价型, 15-1-3 氧族元素的电势图(见书486) 氧的元素电势图: a、H2O2无论酸性或碱性都会歧化; b、O2酸性条件下是强氧化剂,碱性条件下是弱氧化剂; c、O3无论酸性或碱性条件都是强氧化剂。 15-2 氧及其化合物 15-2-1、氧气单质 一、基本性质、制备和应用: O2分子结构:[KK(σ2s)2(σ*2s)2(σ2p)2(π2pY)2(π2pZ)2(π*2pY)1 (π*2pZ)1] 1、氧形成化合物的价键特征 (1)、以氧原子为结构基础的成键情况 A、形成离子键成为O2-离子, Na2O , MgO B、形成共价键,氧化数为-2时: a、两个共价单键:—O — 此时O原子多取sp3杂化。H2O b、在a的基础上再形成一个配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