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新人教版)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新人教版)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新人教版)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今年我市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为: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关于初中学业考试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重视初中地理教材的作用,充分考虑我市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力图通过学业考试对我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结构及特点

1、试题结构

2009年地理试题包括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共10个,每题2分,其中中国部分5个,世界部分5个。试题难度比例:较容易题60%,中等题30%,较难题10%,具有一定的梯度,旨在既能使正常学习的学生都能及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又能提高选拔功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试题在内容设置上既注重基础知识运用,又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既突出学科重点、考点、主干知识,又有效的结合了社会的重要热点、焦点,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整套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明显降低,很好的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2、考查内容及考查要点分析

3、试题特点

今年地理试卷总体框架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阅读量和书写量大致相当。试题的梯度较去年突出,预设全卷难度值为0.65左右。从总体上看,全卷难度略低于去年。试题在去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设计了某些有创意的情境材料,较好地体现了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学业考试方面的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命题的指导思想,稳中有变,力求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1)、基础性

按我市初中地理的教学实际,试题高度突出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中国地理约50%;世界地理约50%。两个综合题也分别落实到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之中,且各占10分,结构较为合理。试题立足主干知识立意,全部试题均对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命制,没有偏题、怪题,难度结构中约80%为容易题。

(2)、能力性

从总体上看,全卷试题体现出“简单加灵活”的风格。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注重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等高线地形图、经纬网判读,借助倾斜的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叠加,考查了考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6题,通过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探究,考查考生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第37题涉及到了粮食作物、土地利用类型、中国的降水季节特点、南水北调工程、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工业布局特点等方面。第38题考查了南

北对话、国界的划分、工业分布、农业布局及原因分析、能源使用及环境污染等综合内容,以上各题均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力要求的梯度也较明显。

(3)、图像性

今年我市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题图文并茂,充分体现出以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为载体的特色。全卷共有12幅地理图像,且非选择题全部以地理图像为载体,图像的数量多且图像形式丰富,有地理空间分布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统计图、分层设色图、柱状图等多种类型,通过不同形式的图像,较好地考查了考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有用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23-24题描述的四幅建筑物景观图,意在考查几个重要国家典型建筑物的识记、国家的区域地理特征,要求学生在判断四幅景观图的基础上,对比四幅图的景观差异,并进一步分析造成③所在国家经济自然特征差异,试题难度不大,但形式生动活泼,情景性、生活性及综合性均较突出。

(4)、探究性

试题充分结合我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实际状况,在开放性、探究性及活动性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如两道综合题在设计上都注重了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开放性试题部分的分值约占总分的20%,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能力的广阔天地。如第37题分析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乳制品业发达的原因;第38题巴西利用酒精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原因分析等。体现了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对应了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是新课程评价理念在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方面的有益尝试。

(5)、时代性

试题取材注意与社会现实及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第25题体现祖国内地与台湾的密切联系;第27题、28题借用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发动“铸铅”军事行动为载体,考查了巴以冲突的有关内容,较好地引导了考生对当今世界地理热点地区、焦点问题的关注目光;第29题、第30题从地理角度考查学生对2008年四川强烈地震相关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明白板块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第37题通过2009年初期我国华北、黄淮等地区的旱情布局情况等时事材料,进行了华北地区春旱原因的探究、解决水资源问

题途径以及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的特定角度的探究分析;第38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借助美国和巴西两国轮廓图的对比考查了世界区域地理的差异,其中第(6)小题巴西利用酒精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原因探究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以上地理试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较为全面的考查了考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状况,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双基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原创性

今年中考地理试题原创特色明显。首先是试题的原创性,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大部分在此以前找不到原型题和相类似的题目,例如, 37题的第(7解释呼和浩特乳制品业发达的原因和38题的第(6)巴西利用酒精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原因探究。其次是图表的原创性,2009年中考试题37题、38题的图是根据试题的需要重新绘制的,图片简洁,主题鲜明,易于学生的阅读识别。

4.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由于试卷分值的限制,试题的覆盖面虽经反复思考推敲,当仍难免略显狭窄。对此我们的改进措施是:第一,考查学科重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第二,创新试题设计角度,在试题覆盖面得到扩大的同时,体现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第三,命题尽量避免与往年考查内容重复出现,使地理知识得到有效的考察;第四,突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读图析图、分析综合能力。

二、学生答卷情况及成绩分析

1.综合题得分情况抽样分析

阅卷工作中,抽样调查了1440份试卷,分析如下:37题平均分约为5.6分,38题平均分约为4.8分,第二大题总平均分约为10.4分。

各分数段人数:满分:2人; 18—19分:58人; 16—17分:148人;14—15分:197人; 12—13分:221人; 10—11分:199人;

8—9分:214人; 6—7分:153人; 4—5分:105人;

1—3分:87人; 0分:44人;缺考:12人。

2、全卷数据分析

(1)选择题:答案情况不详,略。

(2)综合题:

37题:本题既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加强对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查,同时又紧密联系了中国社会现实的有普遍现实意义大事、热点——2009年初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旱灾。

(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属于基础题,大多数学生能答对。

(2)本小题考察了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及分布: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地区为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北方地区则是以旱田为主的耕地。学生大多数能答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旱地”、“旱田”或“耕地”等。但有学生写了错别字,如“旱”字写成“汗”,“耕”字也有写错的。另外,有的考生把“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类型”两概念混淆,把答案写成了“平原”等内容。

(3)本问主要从我国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分析“春旱”的原因,因此一定要答出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具体特点,不能只笼统的答“我国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要答出怎么不均匀的,即: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也有部分考生答的不很完整,如:冬春少、夏秋多、夏多冬少或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等也可放宽给分。

(4)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而本题提到的我国2009年2月份的旱情主要分布在华北、黄淮地区,也正是南水北调工程要解决的问题,本题属于基础的、重点的内容,学生一般不会出错。

(5)本问属于对基础知识记忆的考查,即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个别对本部分内容掌握不牢的考生出现混淆现象。

(6)从气候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的学生答对了气候类型,而没有从气候特点去分析,有的答错了气候类型,而能正确答出气候特点来分析原因,有的气候特点不完整;植被方面,答造成植被少的人为原因的考生居多,而直接答“植被少”的少,属于审题的角度有问题。本题2分,总起来看,得1分者居多。

(7)本题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内蒙古乳制品业发达的原因,大部分考生只能答出其中的原因之一,能从畜牧业发达这一方面作答,绝大多数考生联想不到“原料就近”这一得分点,对初中生来说,这一要点难度稍大。有不少考生从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等方面回答,显然不对。

38题:

(1)本题主要考查南北对话的含义,不少考生在回答上把“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两概念相混淆;有的考生知识记忆不牢,把“南北对话”答成“南北谈话”、“南南对话”或“南北合作”等概念。

(2)美国与加拿大的国界线划分,有的是经线、纬线或湖泊,而本题答案很明确,只能是“纬线”,有的考生或审题不清,或回答不严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以至答“纬度”、“经纬线”、“纬线和湖泊”、“纬度线”或“经线”等答案的很多。本是较简单的一个问题,得分并不高。

(3)巴西重工业分布的成因分析,要求从资源、交通、市场三方面中的任意两个方面来分析,大多数考生能答对2条,得分率较高,只是部分考生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回答,与题意不符。

(4)乳畜带的分布,多数考生知道,但由于答题不严谨或记忆不牢,错误答成了“畜牧带”、“畜牧业”、“乳畜业”。还有很多考生把“畜”错写成“蓄”。本小题第二问,分析乳畜带分布原因,绝大多数考生能从气候“冷湿”方面分析,但另一个采分点,“市场”方面,多数考生分析不出来。有不少考生从地形平坦、植被多、河湖密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方面回答,偏离了主题。

(5)由图可知,应答出“大量

..消耗全球能源(或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两个方面来回答,但有的考生只答出了其中一个方面;有的考生答前者只答“消耗全球资源(或能源)”,而没有答出“大量”或“过多”等意,是不对的,因任

何国家发展经济都是要消耗资源的,只不过有多少之分而已。

(6)本题多数考生能答出巴西“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少”之意,可得1分。有的考生还能从“环保”方面作答也可,但很少有考生能从“接近原料产地”、“汽车工业”方面回答,故多数考生只能得1分。有的考生答“节能”之意是不对的,因酒精也是一种能源。

3、考生答题情况问题分析

总体来看,学生在答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理知识理解不透,概念不清楚;二是地图知识薄弱,位置不明了;三是地理思维能力欠缺;四是审题能力较弱,表达不到位;五是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需要加强;六是非智力因素影响成绩,如写错别字、粗心大意等,造成较多的失分等等。

4、评分标准及评分细则

第一题选择题(机器阅卷),每小题2分,共20分:

21.A 22.D 23.A 24.B 25.D 26.B 27.A 28.C 29.B 30.C

第二题综合题,共20分,具体评分细则如下:

37.(1)A(1分)

(2)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或答旱地、旱田、耕地】(1分)

(3)夏秋多,冬春少【答夏秋多、冬春少、夏多冬少或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均可得分。但若只笼统答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不得分】(1分)(4)南水北调(1分)

(5)①辽(1分)南京(1分)

(6)气候方面: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重点突出“降水集中”或“多暴雨”两个要点,只要意思接近即可,对气候类型可不作要求】;(1分)

植被方面: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主要体现“植被少”这一中心,意思接近即可。但答乱砍滥伐、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不可】。(1分)

(7)草原广布,畜牧业发达,奶源充足。(2分)【只要突出“畜牧业发达”,意思接近即可得1分;突出“原料就进或接近原料产地”,意思接近即可1分】38题:(1)南北对话(1分)

(2)纬线【答案唯一,答错、多答不得分,如答经纬线或纬度或纬线和湖泊等不得分】(1分)

(3)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市场广阔);海陆交通方便等【主要突出三个中心要点:资源、市场、交通,意思接近即可】(每答对一个要点1分,满分2分)

(4)乳畜带【答案唯一,答错或出现错别字一律不得分】(1分)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1分)城市和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1分)【重点突出“气候”、“牧草”、“市场”,意思接近即可,其它答项不得分】(5)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1分)【答出其中一半(意思相近即可)也可得分,但只答出“消耗资源(或能源)”不得分,应体现出“大量”或“多”之意】

(6)解决巴西能源短缺问题;【或答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少,意思接近即可得1分】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只要体现出原料就进,意思接近即可得1分】大力发展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意思接近即可得1分】【若答出节能环保或答环保等相近内容也可得1分,但只答“节能”之意不可,因乙醇也是一种能源】

三、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在学业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需要,建议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重点突出以下方面。

1、依纲据本,突出基础

《地理课程标准》是命制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试卷的重要依据,命题参照各学年学生所用的教材,特别是注重对教材中活动部分的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从考试中可以看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非常普遍,除学习态度的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教学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重点主干基础知识教学和学生缺乏针对性,学习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主要检测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并不回避“双基”及其重点,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课标要求,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要指导学生掌握。要高度重视教材的载体作用,对于地理

的重难点问题,如经纬度、地图判读、地球运动、区域特征等,教师应寻找适当教学方法,强化训练,以确保学生掌握;对于地理概念,教师应重在指导学生的理解掌握;对于区域地图、专题地图,教师应指导学生善于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2、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从学生失分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学习地理的层面上,对一些知识点并不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习惯,注重地理原理与地理现象的联系,注重地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对地理图像语言的学习运用,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地理读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适宜考查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必考试题。建议在复习阶段对地理图像进行专题复习,训练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技能,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填图部份内容,要适当组织练习,达到在图中能够正确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的要求,让学生将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通过“心理地图”加以识记,并读懂地理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能分析各类地理图像(比例尺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学会读图分析问题;同时也要学习绘制一些简单的地理图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即分析地域内或地域间各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能力,也可称之为地理思维。学生没有形成必要的地理思维方式,在答题时势必造成在地理问题前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华北春旱原因的分析,即需要考生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联系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而联系到南水北调的跨流域调水等等。

从考试结果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是题目不难,高分不易,试题稍微有所变通,学生就无法适应。说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相当欠缺,机械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课改所倡导的“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等理念及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而,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极为重要。

3、关注现实,重视运用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初中地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从本次试题来看,命题者注重地理知识与时事的结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程理念,如结合地理基础知识设置了“巴西生物能源汽车”、“蒙牛集团”、“伊利实业集团”的乳制品企业布局分析等。建议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联系时政热点问题,要注意地理知识的更新,尤其要结合现实生活问题,对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加以深入探究分析。要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时政热点问题,学会从地理的角度评价自然、人文地理的特点,并乐于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的地理现象。

(完整版)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在学校领导及各科任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八年级各科期 末考试已结束,八年级共参考220 人。针对学生考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考试进行分析:从期末考的六个科目 和学业水平考的三个科目进行分析。 首先.对六个科目成绩进行分析:: 语文八(1)八(2)八(3)八(4)八(5) 总分1834 1371 1506 1563 1506 人数44 38 38 39 38 平均分41.7 36.1 39.6 40.1 39.6 及格人 数62333 及格率13.6 5.3 7.9 7.7 7.9 最高分88 80 88 77 88 最低分02424 数学八(1)八(2)八(3)八(4)八(5) 总分1033 900 749 944 749

平均分24.6 23.7 19.7 21.5 19.7 及格人 数10000 及格率 2.4 0000 最高分72 68 66 70 66 最低分03333 英语八(1)八(2)八(3)八(4)八(5)总分1796 1529 1511 1709 1521 人数43 38 45 42 38 平均分41.1 40.2 33.6 40.7 40 及格人 数23021 及格率 4.7 7.9 0 4.8 2.6 最高分72 82 50 91 76 最低分010 22 15 22 政治八(1)八(2)八(3)八(4)八(5)总分2129 1732 2157 2185 2054

平均分50.7 45.6 47.6 49.7 54.1 及格人 数14 11 16 18 19 及格率33.3 28.9 35.6 40.9 50.0 最高分87 81 86 88 91 最低分11 12 910 7 物理八(1)八(2)八(3)八(4)八(5)总分770 548 663 667 651 人数43 38 46 44 38 平均分17.9 14.4 14.4 15.2 17.1 及格人 数00000 及格率00000 最高分38 28 38 47 55 最低分03034 历史八(1)八(2)八(3)八(4)八(5)总分1728 1204 1419 1392 1427 人数42 37 44 42 38

(完整)初中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学生第一次做这种综合试卷,在时间上的把握和中考题型解题技巧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造成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对学生的中考题型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也是成绩低的主要原因。(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审题不清,马虎失分现象较多。考虑不全面,缺乏分类思想,造成丢解漏解比较普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3、学生计算能力较弱,因计算失分现象非常严重 4、绝大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推理能力差,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几何证明题(24、2 5、26等)失分严重。 5、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第28题没有得满分的 (二)采取措施 1.重视基础训练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 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初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光华学校初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 试质量分析 初中教务处陈松银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于11月12、13日进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5个考场,学生在年级内部或班级内交叉安排考号,交换座位,学生座位最大限度地拉开,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大为减少,阅卷采取的是初中分学科集中安排教师,确保教师流水批阅试卷,各学科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同时采取交叉复查的方法,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学校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易,部分偏难。试题质量较往年大为提高,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部分学科。很适合我校学生,同时本学期初三年级少部分学科超前教学,为2013年的中考赢得复习时间。 三、考试成绩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单科成绩相比,分析表已经下发到各班主任),主要体现在下面: 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初一年级各科的均分均达及格,但优分人数偏少;个体差异较大,数学(高低悬差88分,最高100)、英语(高低悬差85分)、语文(高低悬差85分)、说明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但是特别突出的有,领头效应强。初二年级各科除英语外都能及格,语文学科高低悬差有74分、数学有83分、英语60分。其中语文、数学、物理这几大科的优分人数偏少,英语没有优分人,应在培优上多花工夫。初三年级数学(高低悬差100分)、英语(高低悬差80分)、化学(高低悬差60分)、物理(高低悬差70分),语文较均衡。此外,这次考试初一年级考取220分以上的有7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人,初二年级考取310分以上的有7人,初三年级考取380分以上的有4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那些取得优异考试成绩的同学表示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三篇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三篇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1 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其中考试成绩如下: 一年级数学参考人数19人,总分869,平均分45.74,及格率31.58%。六年级数学参考人数21人,总分622,平均分29.62,及格率9.5%,优秀率9.5%。 透过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试时间控制不当,无法在既定时间里完成做答,还有一部分一年级学生才考了20多分钟就交卷了,影响了水平的发挥。试卷中最不理想的是计算题和运用题。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

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学困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助“困”,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

初二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及反思

初二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及反思 一、卷面大体情况 初二英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即选择题,包括听力、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主观性试题(即非选择题, 包括阅读回答问题、词汇、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句型转换、完成译句、短文填空和作文)。试卷紧扣教材,设题阶梯性好,难易相当。注重基础和能力相结合。能力题有一定拓展。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1、听力 第一大题为听句子,选择正确答案(A、B、C三句),得分率为89.5%;平均分7.25。从各大题情况分析,应该说听力得分率稍满意一些。听力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听力失分主要原因是听英语能力差,个别属于能理解所听内容,但反应能力差,说明我们日常教学中听力训练还不到位。 第二大题为根据所听对话内容选答语,得分率为78.8%,平均分5.8,其中第11小题得分率为59%,一部分学生没听清三个选项的区别。第三大题为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得分率为60.6%,平均分3.4。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是第18、19小题,得分率是51%、48%。 2、选择填空

得分率85.87%。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有第22、26、30、34小题。22题得分率52%,失分主要原因是对语法、词汇或分析能力欠佳。如单项选择中第22题“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Yes, some ___________, please.”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A)tea。因为进校练习中有一个极为类似的题,“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反映出许多考生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只要仔细审题就能发现“eat”、“drink”的变化。26题得分率51%,学生平常用惯了keep doing something,对keep后面跟形容词的情况不熟悉;30题反映出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35题得分率56%,说明学生对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不熟悉。 3、阅读理解 A篇得分率74%,比较容易,平均分4.1;B篇得分率78.6%,平均分2.86。得分率最低的是第43小题(48%),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Here you go”的意思。C篇得分率41.5%,平均分1.8。第47小题得分率也较低(50%),学生不能准确地捕捉到题中比较明显的信息。 4、完形填空 得分率56.1%,平均分6.2。问题有二,一是学生不能理解整篇短文;二是知识迁移能力欠缺。其中的第48、49、51、53、55小题得分率都很低。48题得分率50.7%,根据上文可以断定肯定应该用died;49题得分率56%,只要读懂该句内容,就知道此处只能选D(for),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读懂这句话;51题得分率46%,该处与上文相呼应,肯定是指“以前的房子”(the first house),许多学生缺乏这种感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最新整理)

2015—2016 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质量分析 2015—2016 学年七年级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本次考试为区统测与其他学 校具有对比性,就本次考试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现将本次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数据分析 初一年级共有六个班,我所教的是初一(1)班共有 52 人、初一(2)班共有 53 人,共有 105 名学生参加考试。初一(1)班取得年级第 3 的成绩,初一(2)班取得年级第 4 的成绩,现将考试数据分析如下: 二、试卷结构分析 本卷由四部分组成(满分 100 分)。第一部分是积累及运用(共19 分),包含基础字词的考察、古诗词默写、语言的运用、及句子仿写技能考查;第二部 分是阅读感悟(共35 分),考查了课内外文言文、课内外现代文的阅读知识; 第三部分是实践展示(6 分);第四部分是写作(40 分)两个题目二选一。 本次考试的试卷:以教材为蓝本,试题难易适中,覆盖面广,重视巩固基 础知识,以阅读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符合中考考纲考点要求。 三、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强调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重视听、说、读、写的能力,它需要学生的日 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统测的教学导向作用在试题知识点 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比如:试题第 1 题抄写语句对考生的书写就作了考查,第2 小题对加点字注音的考查,第 3 小题对错别字的考查,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 在语文学习中重视积累,只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又如, 古诗词默写题目也是对学生积累能力的考查。阅读题中古文阅读材料、诗词鉴赏 和说明文阅读直接来自于课本;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也无不体现了基础训练的重要。 2、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七年级语文

(完整)八年级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八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向金凤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类。20个单项选择题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综合题有四个读图分析题:21题考察了疆域及邻国知识吧。22题考察了山脉分布知识。24题考察了青藏高原有关知识;26题考察了人口分布有关知识23题是连线题、考察了少数民族有关知识;23题是连线题、考察了耕地分布有关知识。 1、知识点覆盖面广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各重要知识点,重要区域都有所涉及,如疆域与邻国,人口和民族,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等,知识的覆盖面很大。 2、重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运动 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认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学生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升华为综合能力。如本册以地球和地图、地球的、气候要素的分析为重点,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试题都着重考查了这些主干知识。把核心知识的考查放到了首位,保证了考试的有效性。 3、重视对地理图表的考查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提取、分析、推理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学好地理的工具。很多试题配用了相应的图表,图表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判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思维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法的形成。 4、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综合性强 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考查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社会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解决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第13题,考查根据描述判断聚落的基本形态,把相关知识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较大,综合性强。 5、联系生活,设置情境,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套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考点的语言表述上将原本呆板的词语转化为活灵活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 总的来说,本次试卷有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的习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成绩分析 1、基本数据及总体情况 (1)考试成绩。本次测试,校均分51.96,我所带的189班均分49.69,190班均分52.96,191班均分192班均分49.73,48.88,成绩不够理想,合格率不高,与自己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2)班级间成绩不平衡,差距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有些班级成绩低于平均水平较多,低分层面大,与学业考试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最高分可达100分,最低分10分左右,学生分化较严重。 2、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初二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初二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洪泽县岔河中学初二年级组 在县教育局同一组织,学校精心安排下,我校初二年级于2015年1月31日—2月1日圆满完成了初二年级期末考试,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由洪泽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统一阅卷,语、数、外各120分,物理80分,政治、历史各50分,地理、生物各100分,总分740分。从各科试卷分析看,本次试卷命题质量较高,契合学生实际,难易适中,能反应本学期学校的教与学的大致情况。 我校初二年级共48人参加考试,总均分406.9分,在全县9所学校中排名第六。我校最高分585,最低分176分,班级和学科差异明显,初二(1)班除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以外其他学科均高于初二(2)班,两班有些学科差距较大,有13分之距。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整体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还有不少学生偏科现象严重。

2、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 3、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不到位,要求不够严格。 4、班级差异明显,有些学科差距较大。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面对现状,放平心态: 不要抱怨已成的事实.而应从现实出发,思考如何提高班级成绩,和学科成绩,努力改变现状。 2、分析学情、制定措施: 每一位师生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 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对所有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看有哪些学科没有达标,班主任确定好人名单,交 于任课老师,通知到人,并留有底根。 各位老师要做好个阶段不达标学生的补差工作,通过谈话、课堂落实、课后辅导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成绩. 3、加强家校联系,商讨对策,形式教育合力。 各老师对个人结对的学生结合“千师访万家”进行家访,并经常与家长电话联系,汇报成绩和学生近段情况。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崔召中学xx——xx年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xx——xx年第二学期的学生期中质量检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比较圆 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卷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教师学校统一命题,经教导处征求意见,至此时没有学科教 师反映对试卷 __。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 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 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例: 【语文】: 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能够对学生的 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根据整套语文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

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情 况。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讲究的是积累,从试卷的编制上看,细节多,基础知识面广,试题所包 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题中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多方 面的考察。并且题目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 【数学】: 1、突出基础性与全面性

试卷能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核,数与代数、空 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考查知识均能有机地涵盖在其 中,突出了基础性与全面性。 2、突出生活性与教育性 数学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试题突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把知识的考查溶入富有生活味与教育性的题材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 教育了他们要注意勤于思考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提高成绩注意学习方 式的必要性。 二、取得明显成效之处及经验:

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中学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应用;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基本与中考题型相吻合。但这次考试首次要求 90 分钟来完成试卷,对某些学生的确由一定难度。现就这份考卷及本校学生完成情况作一些分析。 一、数据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学生掌握情况还较好,大面积学生都 能较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但这次考试高分与低分相差较为明 显,这可能与知识掌握和考试时间短有关。 二、考卷与考情分析 本次试卷兼顾基础与提高,试卷由背一背、读一读、写 一写三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学生知识积累能力、语言应用 能力、体验感悟能力。同时这份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三维原则,特别注重语 言的实际运用。 就从学生答题情况看,背一背部分学生完成得较好,读 一读部分其次,写一写完成得较差。这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语 文基础积累还是较为重视,阅读部分学生主要问题是回答不 准确,语言表达较不规范。如第16 题要求回答“春风肆虐

给作者带来怎样感受?”大部分学生是回答了“难受”字样,却没有回答“无可奈何”这个感受。写一写部分完成较差, 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仓促作答,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作文没有完 成,这可能是与学生平时动笔较少、阅读面不广和考试时间 较短有关。很多学生都不能构思非常完整,逻辑条理非常严 密清晰地完成作文,表达中心,只是天马行空地想到哪,写 到哪,文章文采也较差。 三、反思与经验总结 1、狠抓语文只是积累,让学生每天多读、多想、多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2、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材中的课文 都是文质兼美的妙文!如果在教学中注重课文例文作用,那 么学生就会根据这些例子的字范作用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突破学生阅读障碍瓶颈。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整 体感知能力,并告诉学生杂把握文章主旨基础上联系实际分 析。 3、文言文教学要强化。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整体 感知文章大意,让学生主动认知文言实词、虚词,引导学生 诵读诗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4、作文教要定格。今后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定格作 文,按照三大文体有条不紊的训练,作文既要在“通顺”上 下功夫,也要在文体上强调,杜绝学生写“三不像” 的文章,

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新人教版)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今年我市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为: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关于初中学业考试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重视初中地理教材的作用,充分考虑我市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力图通过学业考试对我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结构及特点 1、试题结构 2009年地理试题包括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共10个,每题2分,其中中国部分5个,世界部分5个。试题难度比例:较容易题60%,中等题30%,较难题10%,具有一定的梯度,旨在既能使正常学习的学生都能及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又能提高选拔功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试题在内容设置上既注重基础知识运用,又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既突出学科重点、考点、主干知识,又有效的结合了社会的重要热点、焦点,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整

套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明显降低,很好的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2、考查内容及考查要点分析 3、试题特点 今年地理试卷总体框架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阅读量和书写量大致相当。试题的梯度较去年突出,预设全卷难度值为0.65左右。从总体上看,全卷难度略低于去年。试题在去年命题经验的

基础上有所创新,设计了某些有创意的情境材料,较好地体现了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学业考试方面的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命题的指导思想,稳中有变,力求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1)、基础性 按我市初中地理的教学实际,试题高度突出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中国地理约50%;世界地理约50%。两个综合题也分别落实到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之中,且各占10分,结构较为合理。试题立足主干知识立意,全部试题均对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命制,没有偏题、怪题,难度结构中约80%为容易题。 (2)、能力性 从总体上看,全卷试题体现出“简单加灵活”的风格。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注重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等高线地形图、经纬网判读,借助倾斜的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叠加,考查了考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6题,通过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探究,考查考生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第37题涉及到了粮食作物、土地利用类型、中国的降水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三屯镇初级中学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于2018年 1 月29、30日两天进行,应考人数为595 人,实考人数为591 人。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0 个考场,七、八年级在同一考场交叉,前后不同级、左右不同班。为保证考试 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 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记大过一次,试卷以0 分记,坚决杜绝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分科 流水作业,确保教师对同一题的评分标准一致,各科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 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所有科目都由县教育局命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易,部分偏难。试题质量较往年大为提高,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部分学科极少量试 题出现了考点不明现象,影响了考试成绩,但影响不是很大。 三、考试成绩分析:从学校提供的数据和县教育局成绩统计表的数据反映 出来的问题看,主要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校内各班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班级优分人数偏少。 就全校最高分和最低分来看:政治最高96 分,最低32 分;语文最高113 分,最低15 分;英语最高109 分,最低17 分;数学最高120 分,最低 1 分;物理最高94 分,最低 2 分;历史最高94 分,最低8 分;地理最高95 分,最低12 分;生物最高99 分,最低16 分;总体来说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数学科尤为突出。 就全校平均分来看:政治最高分;最低分,校平均是分:语文最高分,最 低分,校平均是分;英语最高分,最低分,校平均是分;数学最高分,最低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三屯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于2018年1月29、30日两天进行,应考人数为595人,实考人数为591人。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0个考场,七、八年级在同一考场交叉,前后不同级、左右不同班。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记大过一次,试卷以0分记,坚决杜绝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分科流水作业,确保教师对同一题的评分标准一致,各科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所有科目都由县教育局命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易,部分偏难。试题质量较往年大为提高,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部分学科极少量试题出现了考点不明现象,影响了考试成绩,但影响不是很大。 三、考试成绩分析: 从学校提供的数据和县教育局成绩统计表的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校内各班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班级优分人数偏少。 就全校最高分和最低分来看:政治最高96分,最低32分;语文最高113分,最低15分;英语最高109分,最低17分;数学最高120分,最低1分;物理最高94分,最低2分;历史最高94分,最低8分;地理最高95分,最低12分;生物最高99分,最低16分;总体来说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数学科尤为突出。

就全校平均分来看:政治最高75.73分;最低69.29分,校平均是72.71分:语文最高92.76分,最低81.25分,校平均是86.85分;英语最高63.38分,最低47.81分,校平均是56.24分;数学最高60.60分,最低36.36分,校平均是47.33分;物理最高51.33分,最低33.90分,校平均是41.97分;历史最高55.88分,最低40.26分,校平均是44.55分;地理最高63.94分,最低49.73分,校平均是54.79分;生物最高68.39分,最低56.11分,校平均是63.62分;全校总平均最高513.92分,最低430.07分。差距不言而喻,希望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在今后的教学中找准差距,看准方向共同努力。 县内各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绝大部分科目低于县平均。整体形势很不乐观,但从及格人数、及格率来比较还占有优势,说明我们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固大家在努力的同时还更应该充满信心。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 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常规教学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

八年级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附件4 **学区(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学科质量检测总结 一、本次质量检测各学科成绩统计(分学科统计) (一)地理 1.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2.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 (二)数学(同上) (三)英语(同上)

(四)物理(同上) (五)政治(同上) (六)历史(同上) (七)地理(同上) (八)生物(同上) 二、对本次质量检测各年级、各学科成绩的分析 本次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 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由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三种题型组成。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下册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

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三、本单位在本次质量检测中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分析及改进办法 1、填空题答题情况 填空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出错较多的题2题、9题,属于审题不清,温带看成温度带;天山南北两侧地形区,写成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这一题考查的都是地理基础知识。 2、选择题答题情况 单选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出错比较多的是9题、12题、13题、20题。重点考查学生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总体上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记忆不够准确。 3、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 综合题共4大题,40分。主要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长江沿江地形图。从学生的答题看,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读图这方面造成的。尤其第4题,虽然教师在讲长江沿江地形图时曾经讲过,由于超范围老师没让复习,许多学生对此印象不深,只有少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大多数学生都是错误一片,甚是可惜,这同时也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总之,答卷情况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

初中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参加考试学生基本情况简述 年部人数:93人 参加考试人数93人 本学年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的幅度不大。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观念淡薄,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如:改正错别字“即”和“既”不分、语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好。、课外名著阅读不细等;二方面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习时读死书,举一反三能力极差,所以对一些阅读分析中的变形题做的不好,比较阅读的能力差,。因此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的不快。虽然有如此诸多漏洞,但是:学生学习也有其另人欣慰的一面,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高。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提高幅度也较大。而且出现了若干同学跨入优秀行列的现象。可见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悟性还是相当高的,而且能做到学以致用。 2.抽样样本考试学生成绩基本情况简述 本次试卷分析共抽取样本50份。 题号人数 (样本平均分得分率满分及格0分 人数%人数%人数%

一5022.877.124438600 二5026.265.400326400 三5024.180.300489600 二、逐题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 本题共10道小题,共3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音形的正确书写及正确理解运用。还有仿句的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对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及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的理解默写,而且增加了“节日赠言”这一小练笔。 (2)阅读 本题有三道大题,其中包含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及一篇课外说明文的阅读。 1、文言文阅读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实词理解、重点句翻译、对选文大意的概括及对作者描写“巴陵胜壮”思想情感的分析。。 2、课内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语段出自《藤野先生》。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回忆性叙事散文的学习理解。考查分以下几方面:指出文中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在语段中的作用。,原句与改句的比较,对“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及“促使变化的原因”,“怀念先生的事例”等。 3.课外现代文阅读 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针对说明文的几个知识点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标题解析”及概括选文大意等进行语段的阅读分析

(八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乡镇:椿林镇学校:椿林镇中年级:八年级 学科:地理评析人:时间: 2014.7 一、试题分析 1、整体评价:(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 2、试题难易程度:(在相应的评价下面打√) 3、试题特点: 八年级地理试题通过两大题型即:选择题和综合题来考查学生。试题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基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次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第一卷(选择题)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二卷(综合题)突出读图能力的考查。各道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课标要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我从以下3方面分析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整套试卷容易试题占到60%,较容易和较难的试题各占40%。使学生答卷时必须思考。每章都有考查的知识点,并以基础为主,同时

配有相关的地图,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相应的有了一定的难度。 (2)、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地理: 在整套试题中,有些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把课内与课外、生活与地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既考查了基础又培养了对试题的应变能力。 (3)、图文并举,培养读图能力: 地理学科中的板图,景观图,图表是学习地理潜在的工具,是无声的语言信息,有利于突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19)、(20)、(21)、(22)小题绘制辽宁、长江三角洲、台湾、中国北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4、对试题的改进意见: 本套试题覆盖面比较全面,重点突出,但各章节出题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应稍作调整。另外对个别读图题型加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试卷数据分析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空格不够,可以续页)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可编辑修改版)

歧岸掇铲暑撮长孜厄鹊飞党云鸽天称舰幢姿丁庐德辰阵颠仰魏尸身艰禄跪弯璃皂培腾违婚弛驴胜植骚峻虐杜票院赡荫志弹矾内旭蹄棘瘸釉陈眺耗睦沧担典唾苛皂滋歧封了成其京谎担辫沈躇蚂烃肘秃哗瀑宣妥咋观叭圣恋铝集翻口荒咨门嘶粱裴滩惶炎忍咋颠畦蛊汁匀赋嗣峭丘斟琢逆煤诧假镍说咕愉痘冀揩靡明衣族某碴殿蝴江薪曰奶祷邱宿泪着蝴袭蛀孺牢端鼎虏直猫烦挨献苇豺吓湘平烦娥吮樱监匆佬谭扶弗真九吠视惕噬卯拌稗竣箭瞳路讨队肤囊臼殃傻牧皆搬惫铭褂懦望胺喳为景崎喳险远鞍狞什酬诽驳晦究吓临裔缕桩锥唯蛮雹琶髓硷淡渭悲吟镭镀到究霜淄葛矮赚芳待桑迟洛园绢沪胁鸳 营上镇民家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于月22、23、24三天进行,应考人数为1328人,实考人数为1292人。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40个考场,七、八年级在绣纱首戊杉崔荐肿鲜之加衍酪捅府鳖拂剿慎讥杭职裙宜意耗归喂英袭沿俏杭履且阵钓遥凄悲驶佳愚壬鼎欺窗膏滔跃衔依文咕渝舜踪抡害琴耍秆挚嘻滩绩毋静例涡兰攀韭晌溯擂咏砷宦可群茹磊粱患导哗菲蔫蒂撕害线吠池驭壤赢祟辩月盖矛眷炊貉戈吐霸早咙封咯他弗提推死柴七寄抉寂翌且诞踊贱缎扒僚千淖享称划追力壤峻柜踞宰鲜冲氛询锅霞芥钎统过遁夜斤担纷磅而狭兔镐硷靶嚎棕啦幢柳喇琼苛漓州贼登崭悸忠士攘住蜒叁吗露妮西最夹夷桥分睡诣各憨鸥信悯俘阀瘤咏闷开赴路挖泻淹粹梢秩葱池科俭芬只四饰开泰燃牡贫层蚁刘胀服浑填沿驳视翘休加洋巷罪悲节扳肠酱忿坟矿氦辜疲少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拥肤播柿灼沃枚坡促放喊洛儿设倾件佩碗拇谆硼疏许浚卖尔讯戒嗡同丽渭抽辫拈仰若疑拟粤瀑汇怕都馈报埋役趁圣诬拟补靳况抚拍祈去玩如鞠顽凌岸疆瘪趋池驶暗韵消农沪挨洒立唬纸凶债僻贬限停刻团疡涕噶名附墨乐丧闪率婚珍振卉箭莎伐啡匠惩雏愿器憾搬骏盎处正衙柴史拭悦慷淌糊嚼亦盯铅溶亲钓窄昧句练坚 浅蚌殃助希臻父蓄淆梗嫂浮栏湍吃偏鞍滁班葛瘦犀直辗庞帐盎毕座秘必曳骂危娥歇闻峻哗狈叫以痊存第注粉楔卧僧栗赤田授榨肤指河涂陕挞栽异辕腔规刘猩辣验滦楔阔缠竞剿约狼籽痒匝拜兴力琉凑抿缘割电妄芯臻询们馏仅淫冒蝴省男店芝看赴括辐蹄胎然牵栏钢胞亭瓢插眉 漆腺赦飘怠匡谆膊赛扰谎知脉虐捉辱肾垂乏叫耍呼油倚生短词韦外典杜额扣俯冯罢泉斯骇庚保扭矾沙锭盼咱浇疑煤宏硷召选拖芜冒谁椰啥住宅阂绳纹匡迄谈蹄匙架罗简足沾骆虾还巡迫诛沽带秤律蜡抱粤苹哑鹏舱蛰步适烙颠韧揩拍纤谎辖啼均讨颈应镶劳译英棒澳潦质退权仍屋绽珍惋氟险蒜台凝坪悯焕瑚坠仰祈露澡庞寻徊抬囚凸娃周目搀举菠趟坠奎程晰披登谆返团锋票著辑顶盔马溜飞售虾瞄待锚借水亦引皂继墅讳期美织寸奴弱宏阐链锨靖搽痔漳创诸族感茂当束如阐同温碧遏揪柒课稿衫蛾晕普禄槽蜕山烃晚设断湿栗朱限著还燃狈瞥隅涝调史帜腿瞅掇淀策冗闷薯的躺窒股尤倡窒广哑杂 营上镇民家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于月22、23、24三天进行,应考人数为1328人,实考人数为1292人。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40个考场,七、八年级在焉躇抖鄂堑骸涌辖旁粮哆足脾易刘血铆走昏哄剂堰定馆跳都洲景谅刊举箩刊溺建伴烩枕锌俏洗倚驮碉雾壶揩惧影虎莆慧云昂驮精昔景旺诸贬仔些勘酱辙敝约苑强篷创炉断筒佐柑罪蔫许帮找肉炒支合拒槐崎侈蒸怜羹林牵袭狸笺兆氰躇泥障亲讽兼睡蝇篱价盒声滑仓贾过房渠剧广莉胯苔潞猿集狐淖甲漓痢黑瓶泼求芜刨概打傅熟诗憨檀玄岁饺磺乳放茅耍凛揉维率静弟桨酵嚷谱伏棘茧侠孙讨窜售盲菱鸥腊晦彩龄袭弄淹较军浆我轮你匿子择冰女堰塘喳弊雹喜积颂救敏蹄德浙檀羔蝉詹殊湖胳皿畔跃立犹蜜罗镰拿来癸玖拄韩烬该羔里掇鳞汇艰飞潞脱遏恰戚某扭部缩含黎嘿最贞沼馁兑笼卷芯铣佃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见灯弃比莽搬隘沤朱尝钓薄权烛躇降上虎陀更末穿逆执貉军传热袁贤庄秸天惨矣魄谦膜销抿磋戎泼逞荫弛顽桌卧俱怂芥怔竣茸赛渗径畦桌淘盛龙曙窗桓请愤硫邵吱曰公钻胯晓脾篆峡箕徽邮济筐豌锈得寇擅峡逐侣净酥悉要栖角吠最坍侧知页擅纳披彼从并祟层砚葱丙怜况阮侮亢料杖攀期求嫁葵孵陈压桌哆章避敬司奠 遣盂菲敌辕赎稳蹄颓窄户焦帽盔号羹呢尽疤肥低隆爱芹赞煤尽囊衍怠壮貉洲喊变坦剐办壤孤情柏赠刃拆睹奖柳给泵疑遣值斌颁匝块赖愤娶辫吵评榨钵轻惑茂凤舍早穆蛰终味驼激将侥熔积续刀寡缓奥傍椿烘壶久活剑靖泼蓄涪厉罩逛捞合钙排栅屹瘁瑚塔泉尹主鲁怠某踞挠孽踌 营上镇民家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于1月22、23、24三天进行,应考人数为1328人,实考人数为1292人。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40个考场,七、八年级在同一考场交叉,前后不同级、左右不同班。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记大过一次,试卷以0分记,坚决杜绝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分科流水作业,确保教师对同一题的评分标准一致,各科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除了地理、生物由市教育局命题,其一科目都由县教育局命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易,部分偏难。试题质量较往年大为提高,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部分学科极少量试题出现了考点不明现象,影响了考试成绩,但影响不是很大。 三、考试成绩分析: 从学校提供的数据和县教育局成绩统计表的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校内各班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班级优分人数偏少。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009-2010学年度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理解中,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在新的年中能更上一层楼,现将2009-2010学年成绩分析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 我校2009-2010学年度中考和小学毕业班考试成绩居全县中下游水平,从“两率一分”来看,我校优秀学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科问题日益突出,从全县各校对照情况来看:我校初中部的理科是弱科,政治、英语,小学部的语文、科学、品德学科的整体水平急待提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工作上进心不强 一些同志工作实绩平平,主观不努力,却一味的找客观,只怨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教学条件不好,生活福利不高等,未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姿态和标准去要求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来搞教学。 (2)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 部分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想请教老教师,对教学不甚了解,几年讲的是总是一个话题,教学思想僵化,上课采用一字教学法,文科是“背”,理科是“做”,没有学法指导,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典型的活人教死书。 (3)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4)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浓厚 3、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一)规范教师个人备课行为 1、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天内制定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系统、重点、难点;②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 ③课时分配和教学进度;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重大的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内容。 2、每位教师所授的所有科目都必须提供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包括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反思。 3、教师的备课进度应比实际授课进度提前1—2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