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ppt15 人教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ppt

04
分析实验结果
计算平均速度
01
02
03
平均速度定义
平均速度是指某物体在一 段时间内所行走的距离与 这段时间的比值。
计算方法
使用公式 v = s / t,其中 v 是平均速度,s 是总距 离,t 是总时间。
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代入公式进行 计算,得出平均速度。
分析误差
误差来源
误差可能来自测量工具的 精度、测量者的操作、环 境因素等。
3
部分同学对刻度尺的使用不规范,需要加强指 导和监督。
对其他同学的建议
在实验前,建议同学们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和器材的使 用方法。
在数据处理时,建议同学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 方法,减少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建议同学们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提 高实验效率。
建议同学们在实验后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撰写实验 报告并互相交流学习。
理解平均速度在生活和运动中 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和探索精神。
实验材料
秒表或手机计时器 测量距离用的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实验用小车或玩具车 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场地和测量距离
选择一个平坦的场地,确定要测量的小车或玩具车的起始 点和终点,并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
为什么学习测量平均速度
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可以了解物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程度。
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测量平均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例 如,交通管理部门需要了解车辆的平均速度来规划道路和制 定交通规则;运动员需要了解自己的训练速度来制定训练计 划。
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6. 分析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小车或玩具车的运动状态和平均速度 ,并得出结论。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ppt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1.4:测量平均速度
问题(1)小明家离学校1080m,小明从家走 到校门要15分钟,那么小明步行的平均速 度是多少?
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V=S/t,只要测出了物体运动通过的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s/t
【实验器材】
斜面 木块 小车 刻度尺 停表 金属片 (作用:准确的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超声波测距器可应用于汽车倒车。建 筑施工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的位置监 控,也可用于如液位、井深、管道长度、 物体厚度等的测量。其测量范围为 0.10~4.00m,测量精度为1cm。测量时 与被测物体无直接接触,能够清晰、稳 定地显示测量结果。
超声波发射接收传感器
连接外壳的是接地端,黑圈的是正极
四、 系统程序的设计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0.3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1.4:测量平均速度
问题(1)小明家离学校1080m,小明从家走 到校门要15分钟,那么小明步行的平均速 度是多少?
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V=S/t,只要测出了物体运动通过的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s/t
【实验器材】
斜面 木块 小车 刻度尺 停表 金属片 (作用:准确的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超声波测距器可应用于汽车倒车。建 筑施工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的位置监 控,也可用于如液位、井深、管道长度、 物体厚度等的测量。其测量范围为 0.10~4.00m,测量精度为1cm。测量时 与被测物体无直接接触,能够清晰、稳 定地显示测量结果。
超声波发射接收传感器
连接外壳的是接地端,黑圈的是正极
四、 系统程序的设计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0.3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1)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 0.2 s 拍摄一次,并测得 sAB=5 cm,sBC=15 cm, 则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0.755m/s,小球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00..5500m/s。
(2)下列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C 。
(3)小球在 AD 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 t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 s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选填“>”“<”或“=”)v2。
7.“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人们倡导 的健康生活理念,小明对某次快速走的全程平均速度进行了测量。 (1)请从下列可选择的器材中选择需要的器材 AA和BB((或或C)C)。 A.皮卷尺 B.秒表 C.装有运动软件的智能手机
(2)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手机软件收集的数据,则他此次锻炼全程的平均 速度约为 22..5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截图的最下方还有一排数据“最慢 01:25:30、平均 01:10:30、 最快 01:05:20”,你认为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路程 相同比时间间。
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
均速度是
(B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4.(衡阳中考)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 斜面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处和 C 处的时间,即 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B )
谢谢
A.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50.0 cm B.如果测得 AC 段的时间 tAC=2.5 s,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 B 处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处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可以将小车从 B 处静止释放
(2)下列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C 。
(3)小球在 AD 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 t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 s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选填“>”“<”或“=”)v2。
7.“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人们倡导 的健康生活理念,小明对某次快速走的全程平均速度进行了测量。 (1)请从下列可选择的器材中选择需要的器材 AA和BB((或或C)C)。 A.皮卷尺 B.秒表 C.装有运动软件的智能手机
(2)如图所示是小明通过手机软件收集的数据,则他此次锻炼全程的平均 速度约为 22..5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截图的最下方还有一排数据“最慢 01:25:30、平均 01:10:30、 最快 01:05:20”,你认为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路程 相同比时间间。
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
均速度是
(B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4.(衡阳中考)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 斜面的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处和 C 处的时间,即 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B )
谢谢
A.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50.0 cm B.如果测得 AC 段的时间 tAC=2.5 s,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 B 处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处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可以将小车从 B 处静止释放
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答案:1.6
6.(2022 年广州市期末)如图 1-4-6 甲所示,这是一物体在 0~ 12 s 运动的 v-t 图象,请在图乙中画出其运动的 s-t 图象.
甲
乙
图 1-4-6
答案:如图 1 所示. 图1
7.(2021 年株洲市期末)如图 1-4-7 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 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 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 的平均速度.
实验猜想: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会越来越快.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v_=__st____.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4.实验装置:如图 1-4-1 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 面倾斜较小的坡度.
图 1-4-1
5.实验思路: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越
好.( ) 答案:×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下滑过程中在 做匀速直线运动.( )
答案:×
4.测量时间的工具可以选用秒表.( ) 答案:√ 5.使小车从斜面中部静止释放,同样能测量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 ) 答案:×
【实验导引】 提出问题: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如何变化?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AB________(填“>”“<”或“=”)vAC. 答案:(1)40.0 0.25 (2)小 (3)同一位置 (4)<
8.[科学探究]如图 1-4-8 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滚尺 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滚轮是由塑料轮毂和橡胶轮组成的, 将滚轮沿被测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 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 己步行的平均速度.
6.(2022 年广州市期末)如图 1-4-6 甲所示,这是一物体在 0~ 12 s 运动的 v-t 图象,请在图乙中画出其运动的 s-t 图象.
甲
乙
图 1-4-6
答案:如图 1 所示. 图1
7.(2021 年株洲市期末)如图 1-4-7 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 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 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 的平均速度.
实验猜想: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会越来越快.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v_=__st____.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停表. 4.实验装置:如图 1-4-1 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斜 面倾斜较小的坡度.
图 1-4-1
5.实验思路: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越
好.( ) 答案:×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下滑过程中在 做匀速直线运动.( )
答案:×
4.测量时间的工具可以选用秒表.( ) 答案:√ 5.使小车从斜面中部静止释放,同样能测量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 ) 答案:×
【实验导引】 提出问题:斜面上运动的小车,速度如何变化?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AB________(填“>”“<”或“=”)vAC. 答案:(1)40.0 0.25 (2)小 (3)同一位置 (4)<
8.[科学探究]如图 1-4-8 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滚尺 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滚轮是由塑料轮毂和橡胶轮组成的, 将滚轮沿被测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 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 己步行的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20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引入
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
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
根据 =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
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停表来测量。
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长速度越大。
新课学习
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
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
学校的路程。课堂讲解Fra bibliotek知识点1:测量平均速度
例题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还有 停表
、 刻度尺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电子停表可以读到0.001s,
甚至1.0×10-6s或更小。
新课学习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
小的坡度。
新课学习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表。
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④ 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⑤ 重复步骤②~④,进行第二次测量。
⑥ 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新课学习
在用上述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
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
条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不同、时间不同,路程越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引入
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
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
根据 =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
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停表来测量。
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长速度越大。
新课学习
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
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
学校的路程。课堂讲解Fra bibliotek知识点1:测量平均速度
例题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还有 停表
、 刻度尺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电子停表可以读到0.001s,
甚至1.0×10-6s或更小。
新课学习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
小的坡度。
新课学习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表。
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④ 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⑤ 重复步骤②~④,进行第二次测量。
⑥ 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新课学习
在用上述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
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
条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不同、时间不同,路程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甘肃月考)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
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 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 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 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福建·期中)一列长 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
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v s t
m/s
km/h
s 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t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分析论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不同路程(时间)段平均速度不同,某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测量平均速度 (共50张PPT)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 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s t
长木板 木块 挡板 小车 停表
刻度尺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问题④: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金属片
s2 t2
【设计表格】
路 S1= S2= S3=S1-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 t2 =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 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
值,得到结果。
G.整理回收器材。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
v
S 3=
s1-s2 t3= t1-t2
s3 t3 s1 t1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 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s t
长木板 木块 挡板 小车 停表
刻度尺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问题④: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金属片
s2 t2
【设计表格】
路 S1= S2= S3=S1-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 t2 =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 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
值,得到结果。
G.整理回收器材。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
v
S 3=
s1-s2 t3= t1-t2
s3 t3 s1 t1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_PPT课件

V1=? V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 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 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0.3
金属片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 的示数。
金属片
进行实验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记录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 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 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1.4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回顾:
•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几种? •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 • 速度的单位,公式。 •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 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1.4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能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会求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了解测量物体运动即时速度的方法。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 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 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 0.3
金属片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 的示数。
金属片
进行实验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记录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 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 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1.4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回顾:
•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几种? •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 • 速度的单位,公式。 •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 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1.4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能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会求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了解测量物体运动即时速度的方法。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5.某小组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下 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 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请根据图中所给 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①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υ=s/t )进行测量的。
② 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小____(填“大、小”)。 ③ 填空。 SAB=_5_._0__cm=__5_._0__×__1_0__-_2_m tAB=__2___s
课堂总结
一、实验: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原理:v = —S
t
实验步骤:
1.测量全程平均速度:测出小车的要运动的路程S1并记录;
计算时间t1并记录;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1;
2.测量上半段平均速度:测出上半段的路程S2并记录;计算运
动的时间t2并记录;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2; 3.在前两次实验基础上不进行实验求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实 验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坡度大,小车运动得太快,不易记录时间。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速度的公式 V=S/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 程 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图3-12
A
图3-13
B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
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
C 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C.1m/s
D.2.5m/s
课堂练习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的是的是( 乙 )和( 丙 )
实验步骤
思考:如何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
金属片
S2 S1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算出速度
【实验用表】
路 程 S/m
运动时间 t/s
平均速度 V/(m/s)
S1 = 0.70
t 1= 7.2
V 1= 0.097
S2= 0.35
t2= 6.0
V2= 0.058
想一S想3=,0如.3何5 在已测t3出= 全1.程2 和上半段的V3平= 均0.速29度1 的基础上
不进行实验直接求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 2. 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会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速度的公式 V=S/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 程 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3 、你不能因为自己是刘翔,就看不起哪些参加全民健身的。 10 、如果你被幸运之神遗忘,请不要悲伤,相信阳光总会有一天会照耀在你的身上。 11 、人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老认为有些事情你做不到,其实你只要认真去做,勤奋、努力肯定能够做到。 3 、有大目标,须有大动作;有大追求,须有大改变。 7 、面对人生的磨难,请用你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吧! 10 、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攀蟾折桂,舍我其谁。 8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8 、不要装大,对于装大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捡块砖头,悄悄跟上去,一下子从背后放倒他。 19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外,谦虚谨慎是不可缺少的品格。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成功的门路。 3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2 、每个人都是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的,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都有着各自原因。条件不会摆放在每个人面前,学会没有条件的时候自己去创造条件,才可能走近成功。 5 、只有自强、自立、自信,你才能付得起人生的账单。 9 、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肯下苦功,并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5 、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欢愉;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功。 1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实验步骤
1.测量小车要运动的路程S1并记录; 2.计算运动的时间t1并记录;
3.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1;
金属片
S1
金属(片)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距离和时间。
【实验用表】
路 程 S/m S1 = S2=
运动时间 t/s t 1= t2=
平均速度 V/(m/s) V 1= V2=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 验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注意点:
a 安装实验置时,斜面的倾角要尽量小,小车运动的起止 距离要适当大;
b 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c 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开始释放; d 测量时间要尽量与小车运动和停止的时间同步,读数要 规范准确,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直接显示速度。
课堂练习
1.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 经过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点;当车经 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7点48分,则小汽车从A 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4_8__min,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__1_0_0___km/h。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比一比,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谁快?为什么?
V下>V上
下坡时,物体越往下滑,速度越快。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显示速度
传感器测距离配合计算机测速的优点: ① 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 ② 计算机可以根据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自动算出速度; ③ 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4.一小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 紧急情况,反映0.6s后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了52m后 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1_4__m/s。
解:S=S1+S2=30m/s×0.6s+52m=70m t=t1+t2=0.6s+4.4s=5s
v=S/t=70m/5s=14m/s
vAB=__2_._5_0_×__1_0_-_2 _m/s。
④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 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大____。
(填“大、小”)
6 、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才能够丰富自己的阅历,理解人生的真谛。 1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6 、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7 、每个行业都是这样:很多当年的第一名都已销声匿迹,曾经默默无闻的,却成了领军人。真正的事业拼得都不是快功。成功大多是慢火细熬出来的。你可以不是第一,但一定要最后一个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