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茶树植保工作降低茶叶农药残留

合集下载

加强茶叶监管服务建设 抓好茶叶“农残”控制工作

加强茶叶监管服务建设 抓好茶叶“农残”控制工作

1 安 溪 茶 叶农 药残 留 ( 残 ) 状 农 现
安 溪 县 产 茶 历 史 悠 久 , 自古 就 有 “ 南 茶 都 ” 之 闽 称 。是 名 茶铁 观 音 、黄 金 桂 的故 乡。 安溪 县 茶 园面 积 、 茶 叶产 量均 居全 国产 茶县 前列 ,现 有茶 园 面积 5 万 亩 , 0 年 产茶 5. 万吨 ,涉 茶 总产 值 5 亿 多 元 ,茶 叶 产 品远 销 2 7
学术 专 业 人文 茶趣
加强茶叶监管服务建设 抓好茶口 农残”控制工作 十“
翁 木森 林 成业
( 溪县 农村 环保 能 源站 安
安溪 县植 保 植检 站 )
茶 叶农 药残 留 (农残 )是茶 叶 生 产长 期 存在 的一个 “ 大 难 ” 问 题 。 自2 世 纪50 代 中期 化 学 农 药 开 始 老 0 年 在 茶 区广 泛使 用 以来 , 由于农 药 品种 局 限 、使 用 技 术 不 当 、安 全 用药 意 识 不强 等 原 因 ,造 成茶 区环 境污 染 和 茶 叶 农 药残 留 因此 ,加 强茶 叶 生产 监 管 与服 务 建设 ,深 入 开 展 以农 资市 场 整 顿 为重 点 的农 业 综合 执 法 活动 ;坚 持
观 测 和 测 报 点 相 继 关 闭 ,全 县 茶 树 病 虫 测 报 网 人 散 网 破 。 目前 ,仅 有 的测 报 点只 能 开展 短期 的测报 ,无 法进 行 系 统 的预 测预 报 ,测 报 方法也 有 待 进一步 改进 。
绿 色 食 品 茶 和 有 机 茶 的 开 发 生 产 步 伐 。 以 “ 色 、 品 绿 牌 、诚 信 、文 化 ”为 指 导 ,全 面 推 进 茶 叶 基 地 生 态化 、
茶 叶 加 工标 准 化 、茶 叶经 营 品牌 化 建设 。 1 9 年 以来 , 98 全 县 已建 立2 万 亩 无公 害 茶 叶 生 产基 地 、1 万 亩 优 质铁 0 O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探讨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探讨

交流探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探讨华黔星(石阡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贵州石阡 555100)摘要:在茶叶病虫害防控工作中,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示范,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有效遏制茶树病虫危害,保障茶树等我县特色经济作物稳产增收和质量安全,建立健全茶产业长效发展机制。

介绍了常见的茶叶病害类型和茶叶虫害类型,如茶炭疽病、茶饼病、茶煤烟病等病害,以及茶假眼小绿叶蝉、丽纹象甲、蚜虫等虫害。

为了科学防控病虫害,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要点展开深入研究,重点探究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控技术、农业防控技术的应用要点,进一步探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策略和保障措施,提出了设置技术标准、加强示范推广、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人员培训等建议,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应急防治,控制危害,及时治理。

关键词: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0 引言茶叶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型作物,茶叶四季常青,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需要明确茶叶病虫害的类型,明确不同种类病害和虫害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

对茶叶病虫害进行防控时,经常会使用药物,如果用药不合理,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应当以环保为目标,对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在绿色防控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绿色为本,综合控害,统防增效。

以茶园生态系统为中心,实施茶园生态健康管理,优先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增强茶园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病虫发生基数。

1 茶叶病虫害的常见类型1.1 茶叶病害类型1.1.1茶炭疽病。

出现该病害时,观察茶叶的叶尖和叶片边缘部位,可以发现圆形斑块,斑块呈现为水渍状,且颜色主要为暗绿色。

该病害集中出现在春季和秋季,初期发病时,茶叶叶片脱落,茶树的长势受到影响,随着病害加重,病斑越来越大,形状也越来越不规则,颜色会从暗绿色转变为褐色,再从褐色转变为灰白色。

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初报

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初报
曲监一
陈 银 方
( 江 省松 阳 县农 业局 ,24 0 浙 330 )

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初报
松 阳县位 于浙 汀省西南部 , 是全 国重点产茶县 、 中国名 茶之乡 、 中国绿茶集散地。 茶产业是该县的农业 支柱产业 , 也 是 出口创汇的优 势农 副产 品。 为适应 国内外新的市场形势的 需要 , 决控制茶 叶病虫 为害和农药残 留的技术难题 , 阳 解 松

较多 。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 。 一般大叶品种茶树抗病 力强 , 而龙井 4 3等品种易受感染 。
5 .茶 轮 斑 病
轮斑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 内越冬 。 次年春
季在适温高湿条件 下产生分生孢子从叶片伤 口或表皮侵入 , 经71 , - 4天 新病斑形成并 产生分生孢子 , 随风雨溅滴传播 , 进行冉侵染。高温高湿条件适于发病 , 浙两南以夏秋茶发生 较重 。 排水不 良, 扦插苗圃或密植 园湿度大时发病重 。 强采 、 机采 、 修剪 、 日灼及虫害严重 的茶 园 , 因伤 口多 , 有利 于病 菌
炭疽病是浙西南茶树主要病害。 茶炭疽病以菌丝体在病 叶组织 中越冬 , 第二年 5 6月间的雨天形成分生孢子 ,  ̄ 并借 雨水传播 , 从嫩叶背面茸毛处侵入叶片 ,~ 4天后形成小 的 81
病斑 , 发展 成 大 型 病 斑 需 1- 0天 由于炭 疽 病 的潜 育期 长 , 53
斜纹夜蛾 枯 病

g m h a 、 叶 斑 病 PXl l. 功 e m ̄ f e赤 hl s  ̄ o si a I .假 眼小 绿 叶蝉
般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 的茶园 、 幼龄茶园及 台刈茶园发生
假眼小绿叶蝉是浙西南茶 园普遍发生的最主要害虫。 在 浙西南一 年发生 9 1 代 , ~ 1 主要 以成 虫在茶 树上越 冬 , 眼 假 小绿叶蝉在一年 中基本J 有 3 - 个虫 口高峰 , 第一峰 自4月 中 下旬起至 6月底 7月初结 束 , 虫量 以 5 6月份最集 中, 、 持续 时间最长 ; 二峰从 8月 中旬开始 到 9月中旬 , 第 虫量高于第

“土楼工夫”基地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成效

“土楼工夫”基地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成效

生物 等各 项 绿色 植保 技术 ,以及 必要 时有 限制 地 使 用 高效 安全 的化 学农 药 ,控 制 茶 园病 虫 危害 ,减 少 化 学农 药使用 量 ,改 善茶 园生 态环 境 ,确 保 茶叶质
量 安全 。现将 三 年来 生产 “ 土楼 工 夫 ”红茶示 范 片
的绿 色 防控 技术 应用 与成 效介 绍 如下 :
晚人为振动抖落后薄膜或盆具等承接捕杀 ;利用茶
细 蛾 、卷 叶 蛾 类 害 虫 卷 苞 为 害 的 习 性人 工摘 除 虫 苞 ;利 用 幼龄 茶毛 虫和 茶蚕 的群集 性摘 除虫群 ;利
作者简介 :简文双 ( 9 6)女,农艺师 ,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工作。 17
42
第 4期
茶 叶科 学技术
茶 叶科学技术 2 1 () 4 ~4 014:2 4
T a ci n e a d T c n l g e S e c n e h o o y
“ 土楼工 夫 "基 地茶 园绿色防控 技术应用成效
简文双 ,林文海
( 靖县农业局 南 福 建 南靖 330 ) 6 6 0
摘要:茶树病 虫害绿 色防控技术 ,指应用农业 、生态、物理 、生物等措 施综合防控茶 园有 害生物,达到减 少农 药施用量 , 降低茶叶农 药残 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的植保技 术 本文总结介绍福 建省现代农业 ( 茶叶 ) 产业技 术体 系南靖 综合试验推广 站 2 0 ~2 1 年 示范推 广的 “ 09 01 土楼S 夫”红茶基地病 虫害绿 色防控 的技术要点 、防控成效 ,以供参考。 -
科 技 园 地
用 茶蚜群 集和 趋嫩 的 习性 人工摘 除虫枝 条 ;利用 蓑 蛾类 害 虫的结 虫袋 的 习性人 工摘 除虫虫 袋 ;利用 茶 毛 虫 、茶丽 纹象 甲以及尺 蠖类在 中化蛹 的 习性 耕 翻 杀 虫等 。

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茶树栽培管理

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茶树栽培管理

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茶树栽培管理1. 茶叶质量安全现状茶叶作为一种广泛消费的饮品,其质量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茶叶质量安全包括茶叶的品质、卫生安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在当前的茶叶市场中,茶叶质量安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茶叶添加剂问题部分茶叶生产商为了追求茶叶的色泽和口感,常常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可能包括合成色素、香精等。

这些化学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并且在冲泡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1.2 农药残留问题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是常见的。

然而,不正规使用农药或者使用过量的农药会导致茶叶中残留农药的问题。

过高的农药残留会对茶叶的品质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3 茶叶质量不均问题茶叶质量的不均主要体现在茶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

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茶树品种的差异,茶叶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同时,不同茶叶等级的划分标准也不统一,导致茶叶质量评价的主观性较强。

2. 茶树栽培管理茶叶质量安全的保障需要从茶树的栽培管理入手。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茶树栽培管理措施:2.1 合理施肥茶树的施肥对茶叶的品质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茶树的养分供应和抗病能力,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量。

施肥时应结合土壤分析结果,科学配比肥料,确保茶树吸收到适宜的养分。

2.2 病虫害预防和控制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是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要做到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对茶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药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定期清理茶园杂草和病虫害感染的病叶,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风险。

2.3 正确采摘和加工茶叶的采摘和加工环节对茶叶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茶叶采摘应选用优质的嫩叶,避免采摘老叶或者病虫害感染的叶子,以保证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茶叶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加工时间等参数,保持茶叶新鲜度和活性。

2.4 加强茶叶质量检测茶叶质量检测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茶叶栽培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防控考核试卷

茶叶栽培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防控考核试卷
D.适量修剪茶树
15.在茶叶绿色防控中,以下哪个环节至关重要?()
A.病虫害监测
B.农药使用
C.茶叶加工
D.茶树栽培
16.以下哪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茶叶品质和生态环境保护?()
A.提高化肥使用量
B.优化茶园生态环境
C.使用剧毒农药
D.忽视病虫害防治
17.以下哪种茶树栽培模式更符合绿色防控要求?()
A.密植栽培
5.茶园生草栽培可以______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选用抗病虫害的茶树品种可以______茶园的化学农药使用。()
7.在茶叶加工过程中,______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8.茶园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______的质量和口感。()
9.合理的修剪和采摘策略有助于______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4.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茶叶栽培的生态环境?()
A.茶树品种的选择
B.茶园的地理环境
C.气候变化
D.茶园管理措施
5.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提升茶园土壤质量?()
A.增施有机肥料
B.定期进行土壤检测
C.使用免耕或少耕技术
D.过度使用化肥
6.以下哪些是茶叶生态栽培的要点?()
A.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茶树品种
B.采取合理的修剪和采摘策略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茶叶栽培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是______。()
2.在茶园生态系统中,______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3.绿色防控中,利用______来控制茶园害虫是一种环保的方法。()
4.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采用______来防治茶园病虫害。()

茶叶农药调查报告

茶叶农药调查报告

茶叶农药调查报告1. 引言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也是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品。

然而,随着茶叶种植和加工的不断发展,农药的使用也日益普遍。

本文旨在调查茶叶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情况,分析农药对茶叶质量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茶叶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情况2.1 农药类型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

其中,杀虫剂是最常用的一种,用于防治茶叶害虫。

除草剂用于清除杂草,提高茶叶生长环境。

杀菌剂用于防治茶叶病害,保证茶叶的健康生长。

2.2 农药使用量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数量并不一致。

大部分茶农会根据茶叶生长情况和害虫病害的严重程度合理使用农药,但也存在一些茶农过度使用农药的情况。

3. 农药对茶叶质量的影响农药的使用对茶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下。

3.1 农药残留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可能在茶叶上留下残留物。

这些农药残留可能对茶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2 茶叶口感和香气改变过度使用农药可能导致茶叶口感和香气的改变。

一些农药的使用可能会使茶叶产生异味或苦涩的口感,影响消费者对茶叶的感官体验。

4.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4.1 土壤和水源污染农药的使用可能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农药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会使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

此外,农药可能通过地下水和河流进入水源,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4.2 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和微生物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能导致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农药对益虫的杀伤作用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进一步导致害虫种群的增长。

5. 建议与对策为了控制农药的使用和减少其对茶叶质量和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加强农药使用管理,确保农药使用合理和安全。

•提倡有机茶叶种植,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加强农民农药使用培训,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的认识和技能。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有四大对策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有四大对策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有四大对策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量的检测是确定茶叶好与坏的一项重要标准,想要减少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量,我们主要从发展无公害茶、以农业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措施、生物防治技术、物理机械防治四个方面进行。

茶叶中农药残留量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

云南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研究人员杨志洁关认为,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有四大对策。

第一,发展无公害茶。

无公害茶作为农业部提出的政府行为和市场准入标准,在我国广大茶区已逐步推广。

从病虫防治角度而言,所谓无公害茶是指通过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和优化防治技术,使得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低于我国无公害茶的标准。

在发展无公害茶生产时,使用多种菊酯类农药应以联苯菊酯为首选品种,因为其对茶园的主要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发挥一次喷药兼治多种害虫的作用。

第二,以农业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措施。

积极引导茶农选用无病虫害种苗,选择抗病性强的种苗,适当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加强茶树植保和茶园田间管理,清除茶园中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不给害虫以生产和繁殖的场所。

同时,还需进行茶园修剪、合理采养,以剪除蛀梗虫枝、病枝,合理培土以阻碍越冬虫蛹羽化出土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具有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特点。

如国内研究利用捕食螨控制茶叶害螨的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效果。

又如,印度研究者发现,来自热带的铁锈菌类是茶园杂草的天敌,它可以控制杂草的数目。

生物防治技术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能长期控制危害且成本低廉,是目前防治茶树虫害、生产无公害茶叶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四,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最简单的人工捕杀,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环境条件使害虫不能接受和容忍等。

物理机械防治既可用于预防虫害,也可在已经发生虫害时作为应急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茶树植保工作降低茶叶农药残留
摘要:采用有机质肥栽培的茶树抗性强,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适量,生产出的茶叶品质更好。

加强茶树的保植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茶树的抗性,还能
有效的减少茶树病虫害控制对农药的依赖,从而提升绿色茶叶的综合品质。

湖北
恩施州是湖北省的四大茶叶产区之一,目前处于茶产业向绿色化、高品质转型的
关键期。

本文以湖北恩施州为例,基于茶树保植工作的重要性,探讨科学的茶树
保植工作及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策略。

旨在为茶树科学种植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提
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茶树保植;农药残留;科学管理;有机肥
引言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属
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为
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以
18℃~25℃气温最佳,年降水量满足1500毫米即可。

湖北恩施的气候条件非常
适合茶树种植。

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茶树产地之一和湖北省四大茶叶产区之一。

恩施州茗茶良种较多,常见的有宜红茶、恩施富硒茶、马坡茶、鹤峰茶、宣恩贡茶、咸丰帝茶、翠泉绿茶、恩施玉露、来凤藤茶、巴东真香茗等等。

其中鹤峰茶、恩施玉露、来凤藤茶是恩施有名的特产茶,也是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

截止2020年底,恩施州茶叶销售收入达到74.5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5.8%。

2021年,湖北恩施州的茶树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为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目前,恩施州茶树种植已经实现了规模、产量、产值均居湖北省第一的
位置。

其茶树种植具有规模大、产量高、产值高的特点,表现属良好的发展趋势。

未来,恩施州茶产业发展需要从数量第一向质量第一的目标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茶树保植工作,降低茶叶农药残留对提高恩施州茶叶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恩施州茶树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恩施州茶树种植规模大、分布广、个体户多。

个体户茶树保植普遍存在科学
性与规范性,且茶园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控制。

在病虫害防治上,发部分个
体户农民缺乏专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及理论,缺乏对农药使用的正确认识。

农药
的使用上,最常见的问题如下:(1)用量过量;(2)用药缺乏针对性;(3)
购买茶药的渠道复杂;(4)茶药使用单一,激素类茶药使用较为普遍;(5)使
用含毒量较高的茶药。

以上问题导致茶树病虫害防治效率低、产业农药残留高的
问题[1]。

2茶树科学保植的措施
针对恩施州茶园管理中的问题,我认为现阶段应当加强茶树的保植工作,选
择优良的茶树品种替换老弱茶树,并通过加强水肥管理来壮树,提高茶树对病虫
害的抵抗力,做好茶园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在茶园保植管理中,应以有机肥代替
化肥,通过测土配方了解茶园土壤的养分,并根据茶树的营养需求补给水肥,为
茶树提供多元化的分。

茶园保植工作应以壮树及病虫害预防为主,辅助以多种手
段控制病虫害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

茶树管理中,应尽可能的减少茶药的使用。

必须要以茶药控制的病虫害,应当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茶药,且严格按照
规定的用量和方式防治,来有效的控制茶叶农药的化学残留[2]。

3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
在茶树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预防为先、综合防治的原则。

茶树病虫害防
治工作应渗透到茶园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每个周期,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
理防治及适量的化学药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一定要体现针对性原理,建立在对病虫害监测的基础上科学的实施病虫害防治,以尽可能少的化学农药及
其他方法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3.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应关注病虫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期除虫,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茶树常见的茶尺蠖、小绿叶蝉、黑毒蛾、蚧类、螨类、小绿叶蝉、象甲等害虫具
有在茶树枝上越冬的特性,因此冬季是农业防治的最佳时期。

冬季通过剪枝、清园、除草等农业防治手段结合石硫合剂封园等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

剪枝作为最
常见的农业手段,处理时务必要科学精准,坚决保证病枝、枯枝完全处理,对原
子做彻底的石硫合剂杀虫处理。

3.2生物防治
茶园的害虫种类多,且持续时间长。

但根据生物链原理,每种害虫都有其特
定的天敌。

根据生物趋利避害的特点,在茶园内养殖或套作种植一些对茶树本身
无害,同时又可以驱避或取食害虫的生物的动物或植物,来控制茶园虫害的数量。

随着虫害天敌数量的增加,茶园的虫害自然也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采用生物防治
虫害时,应注意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及配置数量的科学性,来确保对虫害防治的
全面性,以及维持更加长远的茶园生态链关系[3]。

3.3物理防治
茶树的害虫中,有些具有容易捕捉的特点,有些具有假死性特点,有些具有
趋光性特点。

结合不同类型害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就可以起到有效的控制
虫害的方法。

对于易捕捉及假死性害虫,可以采取人工捕捉、拔除病树、剪枝、
摘除病叶等方式处理。

对于具有趋光性特点的害虫,可以在茶园内选差黑光、紫光、太阳能灯、充电等等进行诱杀,也可以根据趋光喜好悬挂粘虫板,来诱杀害虫。

3.4化学防治
对于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式无效的虫害及病害,只能采用
化学防治的方法控制。

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时,应注意用药的针对性及剂量,确保
用药精准有效。

为了有效的降低茶叶农药的残留,建议加强对茶用农药供销渠道
的监管,并为农户提供茶用农药的技术指导。

对于什么害虫应该用什么药,用量
是多少,农户都应该按照科学的知识实施,才能起到用少量的农药防治病虫害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茶树保植工作、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需要在科学监测的基础上
加强科学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

本文以恩施州茶树保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例,
提出根据茶树生长需求提供水肥、增强茶树抗性,以减少农药用量来降低产业农
药残留的方式。

鉴于各地茶树种植生产环境的差异性,茶树水肥管理、病虫害防
治方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建议茶树管理在茶树监测的基础上科学实施,
病虫害防治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适量的化学防治等多元化防治
方式,代替传统的依赖农药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来控制茶叶的农药残留。

简言之,
绿色产业生产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综合防治,从预防的视角来管理茶园及茶树病
虫害,抵抗病虫害,从而确保茶树健康茁壮成长,全面的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提升茶叶生产的综合品质。

参考文献:
[1]张皛,徐小燕,冯娟.思南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治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
科技,2020(09):118-119.
[2]黄宝珍.永春县茶叶农药残留情况及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对策[J].农技服
务,2019(08):73-74.
[3]陈亚,李霞雪.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及技术途径[J].四川农业科技,2016(01):3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