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从立顿“农药门”看茶叶农药残留治理

从立顿“农药门”看茶叶农药残留治理

从立顿“农药门”看茶叶农药残留治理2012年4月24日,绿色和平组织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国际著名品牌“立顿”茶叶样品共含有17中农药残留,立顿铁观音、茉莉花茶和绿茶均含有至少9种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样本的农药残留多达13种。

即便按中国标准,也至少有3种禁用农药残留。

一时间,立顿卷入农药门风波。

客观讲,立顿绝对不会故意往茶叶中掺杂农药,之所以残留要从种植源头上找原因,并进一步采取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1、立顿茶叶农药残留的原因无论环境条件或外界因素怎样改变, 有些农药在植物或环境中总是分解快些, 而另一些农药则残留期较长。

常用的有机磷农药, 在环境中易分解, 在生物体内易代谢降解, 在人、畜体内很少积累, 如敌百虫、敌敌畏等有的剧毒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期稍长, 应禁止在果蔬上使用, 如有的剧毒农药, 残留期长, 只能用于拌种。

氨基甲酸脂类农药除峡喃丹外, 毒性较低, 性质不稳定, 易分解, 残留期短,残留量少。

有机氮中的杀虫眯、有机汞等高残留农药, 化学性质稳定, 在植物及环境中不易分解, 且能通过食物链浓缩, 在人畜体内积累, 应禁止使用。

有的农药本身毒性不高, 性质也不稳定, 但由于其中的杂质而造成残留毒性, 如含有二恶英的除草剂, 可对动物致畸。

1.1茶叶和其他农作物的影响施用在农作物上的农药最初以物理方式沉积于农作物表面, 但沉积量与农作物的形状有关, 在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茶叶有较高的原始沉积量, 而苹果等果实, 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小, 原始沉积量低。

一般蔬菜虽然承受药量大, 但生长速度快, 残留量则迅速下降。

1.2施药方式不同的施药方式对残留量的影响很大, 种子处理或将颗粒剂施于土壤中, 则残效期长, 喷雾法则残效期短。

2、立顿茶叶农药治理及其控制残留的对策建议2.1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高毒、高残留农药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的持久性, 易于通过食物链进行浓缩, 富集于食品, 对哺乳动物毒性高。

南平市茶叶农药残留的原因及主要控制措施_黄桂华

南平市茶叶农药残留的原因及主要控制措施_黄桂华

茶叶科学技术 二00五年第二期28南平市茶叶农药残留的原因及主要控制措施 黄 桂 华 (南平市植保植检站 353000)随着加入WTO ,茶叶农药残留的限制更加严格,抽检的农药品种逐年增加,目前已达193余种农药品种;欧盟通过立法,对输往欧盟的茶叶在欧洲入境港口进行抽样检查,对凡超过农残标准的茶叶实行就地封存、销毁或退回原产地国。

近三年我市每年都有因茶叶农残超标而被进口国一次退回的茶叶达15-25吨,这对我市茶叶和出口来说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事关我市茶业的发展和数百万茶农的切身利益。

现对我市农残的来源及控制措施分中下:1 造成茶叶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1.1 部分分散的茶农仍在使用高毒、高残留和禁用农药如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致使茶叶农药残留的超标。

1.2 部分分散的茶农忽视农药的正确使用,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如亩用辛硫磷75毫升+敌敌畏150毫升,造成亩使用的农药浓度偏高,致使茶叶农药残留超标。

1.3 茶农勿视农药残留安全施用标准,施用农药后未能达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摘,如10%吡虫啉3000~4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7~10天,而施药后2~3天就开采,致使茶叶农药残留超标。

1.4 连续施用单一品种的农药品种,在未达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内连续使用,造成茶叶内的农药富集,致使茶叶农药残留超标。

1.5 部分生产企业随意收购未经农残检测的茶叶,在茶叶出口加工拼配过程中,茶叶原料相互混杂,造成了农药残留的超标。

2 茶叶农药残留的主要控制措施:针对欧盟目前已出台茶叶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结合我市茶叶病虫发生种类特点,提出以下的主要控制措施:2.1 坚决禁止茶农在茶叶生产中使用不易降解的高危农药,切实加强对各茶叶产区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

督促茶叶栽培生产者严格执行禁止在茶叶上使用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农药,向茶农重申严禁在茶树上使用三氯杀螨醇等不易降解的农药。

2.2 加强宣传促进茶农认识农药残留的危害性,适时防治病虫,减少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合理采收。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及技术途径_陈亚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及技术途径_陈亚
植物保护 2016 年第 1 期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及技术途径
陈 亚,李霞雪
( 四川省雅安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四川 雅安 625000)
摘 要: 茶叶中较高的农药残留是茶叶生产中面临的不可忽视问题,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质量。本文主要总结了降低茶叶农药残 留的农艺措施和主要技术途径。 关键词: 降低; 茶叶农残; 农艺措施; 技术途径
[1]陈宗懋. 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茶叶, 2001. 23( 1) : 3 - 4.
[2]陈宗懋. 无公害茶园农药安全使用技术[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2.
[3]刘心. 有 机 茶 生 产 和 管 理 技 术 问 答[M]. 北 京: 金 盾 出 版 社, 2003,9: 79 - 99.
化学农药防治是直接使用农药杀死害虫,具有 高效、快速等优点,但长期使用不仅破坏茶园生态系 统中害虫和有益生物之间的相对平衡和稳定,而且 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茶叶 农残残留 量 增 大,甚 至 超 标[12]。 因 此,科 学 合 理 使 用农药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首先,严 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残留时期长的农药,如六 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等,应选择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农药,如除虫脲、联苯菊酯、吡虫啉等。其次, 正确使用农药,严格按照有效剂量使用,把握最佳用 药时机,克 服“见 虫 就 治”,“治 早 了 ”的 片 面 做 法。
生物防治即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方 法,无毒、无 害、环 保、成 本 低 是 其 主 要 特 点[7]。 目 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 ①以菌治虫。白僵 菌防治小绿叶蝉和茶丽纹象甲,粉虱真菌制剂防治 黑剌粉虱、椰圆蚧,苏云杆菌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 ②以虫治虫。利用寄生性昆虫,如赤眼蜂防治茶毛 虫的卵,绒茧蜂预防茶尺蠖幼虫; 利用捕食性天敌如 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防治各种蚧类、茶蚜、假眼 小绿叶蝉。③植物源药物防治。如苦参碱、除虫菊 素、印楝素、鱼藤酮防治茶丽纹象甲、茶假眼小绿叶 蝉、茶蚜、茶毛虫、茶尺蠖、茶叶螨类等; 另外茶毛虫 NPV 防治茶毛虫、茶尺蠖 NPV 防治茶尺蠖、Bt 防治 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害虫; 土农药烟草液防治茶 毛虫、茶蚕、茶蚜; 土农药茶籽饼防治茶苗根结线虫; 放线酮防治茶云纹叶枯病; 多氧霉素防治茶饼病; 井 冈霉素防治茶苗白绢病等[8,9,10,11]。 4. 4 化学农药防治

茶叶农药残留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

茶叶农药残留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

茶叶农药残留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茶叶农药残留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茶产业是福建省安溪县的支柱产业,2009~2019年,安溪县持续名列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2019年,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涉茶总产值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以上来自茶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帮助茶农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现将我县茶叶农药残留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对策介绍如下:一、茶叶农药残留的形成原因1.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极个别农药经销商、茶农暗中销售、使用禁用农药,尤其是外来流动商贩,从周边市、县贩运禁用农药至我县销售,导致以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禁止使用的茶叶农药残留事件时有发生。

2. 凭感觉盲目用药我县茶园的生产管理除茶叶企业、茶叶合作社的自有(或挂钩)基地外,基本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管理为主。

分散经营户以中老年为主要群体,经营管理观念较为守旧落后,科学用药认识不足,常凭个人感觉和习惯用药、盲目用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3. 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有的茶农思想比较保守,习惯用某种成分的农药,就长期单一使用同种农药,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加上用药量随意加大,导致农药残留检测超标。

4. 不合理农药混配有些茶农不了解茶园病虫实际情况和主要防治对象,在选购农药时把防虫、治病的多种农药一起购买混配使用,不但浪费农药、增加成本,而且造成农药积累降解慢,使茶叶农药残留累积。

5. 不重视农药安全间隔期个别茶农在茶青采摘前担心受病虫为害,打保险药,一旦新梢芽叶生长成熟就采摘,安全间隔期不到,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二、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对策1. 抓农资源头管理,实行准入报备制度①严把归口关、报备关。

县农业与茶果局加强农资源头管理,整合县级经营公司及旗下经营网点,组建安溪县新合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从2010年开始,凡进入我县行政区域销售的农资,均须向县农业与茶果局申请报备,统一组织经营全县农资。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的措施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的措施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的措施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但由于过度使用农药以及不当使用农药等原因,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成为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和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

首先,应该加强茶叶农药使用的管理。

农药使用前,应该了解茶叶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避免农药接触皮肤或呼吸道。

同时,应该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其次,应该加强茶叶农药残留监测。

通过对茶叶的采样和检测,及时发现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茶叶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强对茶叶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茶叶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最后,应该加强消费者教育和宣传。

通过各种途径向消费者宣传农药残留的危害,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更加安全合理地选择茶叶。

同时,应该加强茶叶生产企业的自我监管和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总之,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保障人民健康和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 -。

解决茶叶农药残留的对策

解决茶叶农药残留的对策

解决茶叶农药残留的对策茶叶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怎样防治茶叶夜蛾茶叶入梅前病虫无公害治理技术茶园光线与茶叶品质茶叶采制季节与茶叶品质气象条件与茶叶生产茶叶生产与气象气温、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树叶防病害茶叶无公害农药防治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既是近年来我国茶叶外贸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国内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正因如此,国家有关部门对解决我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十分重视,目前已经采取了措施。

有关部门首先从源头抓起,要求在茶叶生产中认真切实贯彻农业部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下文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等在茶叶生产中应用的规定。

当前,特别要宣传停止在茶树上使用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规定。

第二、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针对主要茶叶进口国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调整常用的农药品种。

1、在禁用三氯杀螨醇后,可用克螨特和四螨嗪进行替代。

2、在禁用氰戊菊酯后,可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进行替代。

3、针对当前欧盟对优乐得、速螨酮的MRL标准暂订为0.02mg/kg,该两农药暂停使用,待正式MRL确定后再考虑使用。

4、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如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黑刺粉虱真菌制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5、推广应用目前欧盟MRL较宽或未制订标准,并被证明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几种农药,如硫丹(赛丹)、吡虫啉(康福多、大功臣)。

第三,建立、健全茶叶卫生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茶树种植到茶叶加工再到包装、销售的整个过程。

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普及科学种茶和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提高茶叶技术人员、茶农、茶厂工人的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

随着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要普及茶园中农药使用、肥料应用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宣传普及茶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加强对茶厂的管理和整顿,提高卫生条件。

农业生产资料管理部门应对茶区农药和肥料的供应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禁止将禁用农药和不适用的肥料带入茶区或在茶区应用。

茶叶中农残降解机理与控制技术

茶叶中农残降解机理与控制技术

2.1.2 芽梢生长稀释作用
茶树的经济收获部位是生长十分迅速的顶端组 织,表现在重量上和体积上的迅速增加,这对农 药残留量有稀释作用,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降解 有着重要影响。
越是幼嫩的芽梢,农药降解的速度越快。此外, 生长稀释作用的大小,在不同种类的农药上差异 也很大。残留期长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生长稀释作用就相对较大。
(1)光辐射:
到达地表的日光辐射主要是280~300纳米波长 的光波,所提供的能量值(397.7~427千焦/米) 也足以可以使农药的许多键产生裂解反应。
因不同农药分子上的不同官能团对光的稳定性 不同,不同农药对日光引起的光降解的敏感性也 不一样。
对光线非常敏感的有机磷农药辛硫磷喷施在茶 树上只需经过几个小时日照就会大部分降解 。
(10)波尔多液: 为一种保护性无机铜杀菌剂,系用硫酸铜、生
石灰和水配置而成,有效成分主要是碱式硫酸铜。在 茶树上主要用于非采摘茶园,用来防治茶云纹叶枯病、 茶饼病、茶轮斑病、茶褐色叶斑病等多种叶部病害及 地衣、苔藓等。注意一般不能与其它农药混用。
(二) (11)Bt制剂:系苏云金杆菌,适用于鳞翅目 害虫(茶卷叶蛾、茶毛虫、茶尺蠖等)、茶蚜等的 生防,防治浓度800~1000倍。
50
2006年茶园推荐使用农药清单 (2)
日本最新的残留限量标准(mg/kg)
克螨特(炔螨特)
5
除虫脲(敌灭灵)
20
甲氰菊酯(灭扫利)
25
三唑醇(百坦、羟诱宁 )
20
十三吗啉
20
百菌清(达科宁 )
10
苏云金杆菌(B.T)
豁免物质
波尔多液
豁免物质
石硫合剂
豁免物质
4.1.3 部分农药品种介绍

试析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与技术途径

试析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与技术途径

试析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与技术途径自古以来,茶叶作为我国高级、健康饮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广受人们重视。

近几年,生态环境的变化、种植户对利益的追求等,茶叶农药残留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茶叶质量,危害了人体健康。

文章由农艺措施与技术两种途径进行探讨,以求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提高本地茶叶质量,以品牌推动当地经济提升。

标签:茶叶农药残留;农艺措施;技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长,人们越发追求“绿色无公害”产品,而近几年,我国茶叶出现的质量问题,影响了茶叶种植基地经济收益。

而“绿色贸易”的制约,直接影响我国茶叶出口,阻碍我国茶叶贸易发展,直接导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不断降低。

基于此,提高茶叶品质,降低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销售量,保护我地茶园种植面积,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为何茶叶中农药残留难以降低农药喷施过多,是茶叶中农药残留过高的主要原因。

为何茶叶中农药残留难以降低,主要因以下幾点:其一,当种植户选择农药时,选择最高药效,以求一次见效,是诸多种植户的想法,农药药效越高,黏着力越强,作物越容易农药残留。

其二,从事农业种植的人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在其认知中,作物生病就需要施药,并且,诸多种植户对什么是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危害等不了解,当茶叶需要施药时,盲目选择,追求药效,甚至使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的三氯杀螨醇等农药,茶叶农药残留难以降低。

其三,在茶叶采摘时,春茶3-5天采摘一次,夏茶7-10天采摘一次,依照茶叶生长规律进行采摘,能够有效保障茶叶质量,若茶农采摘茶叶不规律,直接影响茶叶质量,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

其四,在施洒农药时,诸多茶农对农药污染的认知不足,随意将药瓶等物丢进井中,污染了生态环境,并且,在水源灌溉时,水中的农药也是导致茶叶农药超标的原因。

二、科学规范农艺,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针对茶叶中农药残留事件,当地政府应重视,并委派技术人员下乡,提高茶农种植技术。

1.规范用药:农技站技术人员应详细检测当地茶树,了解茶树中农药残留状况,确定茶树是否能在保障茶叶质量前提下,继续使用农药,若可以,则规范茶农农药的使用范围与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我国政府及茶业行业高度重视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针对茶叶中残留
农药问题,应根据其来源采取控制措施。

首先要生态种植,选择适宜的水土,其次要科学管理,把握最佳用药时间、用量、种类等,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等生态环保措施。

1 茶叶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茶叶中农药残留对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0万左右的人农药中毒,世界每年大概有300万的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茶叶中残留农药对人体危害按照程度不同一般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积蓄性中毒三种。

我国是茶饮大国,由于茶叶中农药残留而引起的中毒随时都可能发生。

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如果农药在人体内存留过久,可能会引发慢性中毒。

提高我国农药残留标准,生产绿色茶饮料是未来茶叶发展的必经之路。

2 茶叶中残留农药来源及影响浓度的因素
要解除茶叶中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研究人员采用各种方法查找污染茶叶的各种因素:土壤、施药、施肥、空气和水源等都是残留农药的主要来源。

土壤、水源中含有的金属元素、各种种类的残留农药含量将直接影响到茶叶中这些元素、农药的含量。

其中不科学施肥、不合理施药是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

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目的。

3 茶叶中残留农药的控制措施
3.1 采用农业防治,建立生态茶园生态茶园是实施农业防治的有效措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减少茶叶农残,是减少茶叶中有害残留的生态环保措施。

生态茶园中生物多样性高,具有降温、增湿、减风等功效以提高茶园自我调节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生态茶园可以提高茶叶品质,达到控制农药残留的目的。

生态茶园的模式有茶-林结构、茶-果结构等。

3.2 运用科学原理对茶园实施管理目前有很多科学管理茶园的原理,其中HACCP是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原理。

HACCP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一种保障食品安全的、科学的预防性管理系统。

首先,检测茶园的土壤和茶树中残留农药的含量,根据含量来确定其被农药污染的程度,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该茶园。

其次,在茶叶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药,对农药来源进行严格控制。

第三,控制茶园周围农作物的施药,防治农药通过空气漂移污染茶园,应尽可能在无风的天气里施药。

第四,找准茶树的关键控制点,茶树的关键点就是直接施药浓度、用量以及用药时间,实现科学种植和有效管理,正确使用农药,把握用药最佳时机,减少用药量,从而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

第五,对茶园各项检测指标进行记录并验证,发现偏颇,应立即纠正。

广泛推行该管理体系,我国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3.3 应用科技知识生产优质茶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的茶叶生产管理部门要广泛宣传科学种茶、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不断提高茶农的
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对茶农们进行农药化肥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让茶农掌握茶园病虫害、杂草治理的综合治理技术。

农业相关部门要对茶树病虫进行预报预测,建立科学完整的茶叶生产保障体系。

4 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机械结合的技术
对于茶树病虫害的预防及治理,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无毒、无害、环保、成本低是生物防治的主要特点。

对于茶树病虫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在茶区积极推广。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防治害虫,人工捕杀是最简单的物理机械措施。

扰乱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改变原有环境条件使害虫不能生存等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种植措施和技术控制措施,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高度重视提高茶叶的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和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相结合治理虫害;提高茶园科普知识,促进种植人员科学合理种茶也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