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教案 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科学入门 辅导教案

一、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妙的科学现象,科学并不神秘。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本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讲述:火山爆发,地震、不明飞行物、含羞草、雨后彩虹、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
2.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3.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
4.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①交通工具的变化②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③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④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5.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二)走进实验室弹簧测力计小练习:1.取少量液体的器皿:化学实验室2.加热的仪器:化学实验室3.测量的仪器:物理实验室4.观察的仪器:生物实验室重点掌握:仪器①盛放少量固体;②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①用于搅拌;②过滤时引流;③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加热时常用的热源。
加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①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②铁架台上铁圈放置漏斗进行过滤。
量筒是用于度量液体体积。
①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②进行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③也做洗气瓶。
①配制溶烧杯口上,以免液体溅出。
5.不可用烧杯长期盛放化学药品,以免落入尘土和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
(三)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直接观察就是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直接观察并不可靠,有一定的局限性。
2.间接观察就是用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1.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将玻璃仪器与灯芯接触,其原因是( )A.灯芯温度太高会使玻璃熔化破裂B.灯芯温度低,会使玻璃受热不均而破裂C.酒精灯会熄灭D.造成酒精大量挥发浪费2.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 )A.烧杯B.广口瓶C.试管D.细口瓶3.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 )A. 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B. 直接向试管中倾倒C. 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D. 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4.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B. 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C. 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D. 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5. 用剩的药品应()A. 放回原瓶B. 带出实验室C. 放到指定容器内D. 抛弃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可以用手拿药品B. 固体氢氧化钠放在纸上,在天平上称量C. 取完药品后,应盖好试剂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D.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7. 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 使用酒精灯前,应先把酒精添满B. 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C. 用酒精灯内焰加热D.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8. 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 拿出实验室B. 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C. 倒入废液缸中D. 放回原试剂瓶9. 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C. 用托盘天平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D. 实验中剩余的药品都要放回原试剂瓶10. 下列化学仪器,相信你已多次使用过,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填在横线上:a.量筒,b.玻璃棒,c.药匙,d.托盘天平,e.胶头滴管,f.试管(填序号)(1)称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___;(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_______;(3)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_______;(4)可用于搅拌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5)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6)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二章复习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二章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二章复习课,主要内容包括:1. 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复习,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步骤等;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复习,包括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分子与原子、化学元素等。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第一、二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基本概念、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化学元素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步骤、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科学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二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巩固已学的知识;3. 讲解:针对第一、二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4. 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6. 拓展:给出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科学探究》的板书设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调查资料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板书设计: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元素的理解与应用元素的周期表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存在形式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请解释物质的基本概念、分子的组成和化学元素的意义;3. 请举例说明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答案: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观察、调查、资料分析;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形态等特征;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微粒;化学元素的意义:化学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案(无答案):第一章科学入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无答案):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其实不神奇1、科学要研究各样(),找寻它们产生、发展的原由和()。
2、()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有仪器:试管:是()试剂的反响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可以超出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度,并先(),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可以骤冷,免得试管爆裂。
电流表:测定()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的大小。
酒精灯:是()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加热。
烧杯:能用于许多试剂的反响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药匙:用来取用少许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②不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2、用手在瓶口(),使少许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不测事故的办理:①酒精灯失火:立刻用()息灭。
②烫伤:用()受伤处③被化学试剂灼伤:用()。
实验室三不:()、()、()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使用滴管时,胶头在(),管口在();滴管口不可以()容器,更不可以接触()。
滴管用完后应立刻(),未经清洗的滴管禁止汲取其余试剂。
应将滴管竖直、悬空、迟缓地滴。
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1、酒精的量:()到()之间。
2、点燃:用()点燃,禁止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3、火焰的结构:()、()和()三部分,加热时用酒精灯()加热。
原由是()温度最高。
1 / 31 / 34、熄灭:用()盖灭,切不行用嘴吹。
第三节科学察看1、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的察看还不可以对事物做出靠谱地判断2、2 、常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3、3 、常有的记录方法:文字描绘、表格记录、图形记录4、第四节科学丈量1、丈量是一个将()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丈量 : 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 千米 =1000 米; 1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1 毫米 =()微米,1微米=()纳米3、长度丈量工具是(),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估读单位莫忘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0C)
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0C——水沸腾时的温度 3、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选、观、放、 读、记(结果带上单位)
体温计的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35℃~42℃ ⑵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 ⑶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液体 会自动断开
3、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 A、
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 4、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2.70厘米,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 XXX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2.7 厘米
。
• 5、如图3所示,本来水的体积是
、
头后量筒的示数是
。
•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少
B 、 A 、 C、 E 、 D 、 F 。
1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
定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C 与评 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1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6吨= 5600 千克=5.6x106克;
正确答案:3789.6730℃
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形状、位置、 状态、温度等因素无关
3、质量的单位: 4、实验室测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视察“铭牌”——量程、横梁 标尺最小刻度值 (2)放平、归零: (3)调平:调节平衡螺母 (4)称量:左物右码
《科学入门复习课》课件10(19页)(浙教版七年级上)

4、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 观察量程 (2)、测量时: 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
1、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才读数,
(3)、读数时:
2、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中取出来读, 3、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注意带上单位
体温计 (1)用途: 测量人体体温
的改变而改变
2、一架天平,测量前左盘低右盘高,未经调节,称得 一铁块的质量是50克,那么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比50克 ___小_______.(填"大"或"小")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
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
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
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
5、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若砝码已磨损,
则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 B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22、
讨论:
1、如何测一枚小铁钉的质量?
2、若有一堆相同规格的小钢珠,估计 有几百个,你如何用天平快速地知道小 钢珠的准确数目?
四 时间的测量 ——仪器: 秒表、钟 1、测时标准: 任何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一 、体积的测量-仪器: 量筒或量杯
1、 体积: 是指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2、 量筒的使用方法:
(1)观察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2)量筒应平放在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的凹面最低处平行
注意: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上密下疏.
12、
俯视
仰视
14、
15
25
10
思考:
如何测一不规则塑料块体积? 说出所需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教案1 浙教版

时间、温度……
个别同学回答。
其他同学聆听补充。
讨论归纳
讨论、练习
笔记本上练习
建立假设
设计方案
板书设计: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长度L 刻度尺 米m
体积V 量筒 立方米 立方分米 毫升
温度T 温度计 摄氏度
质量M 天平 千克
时间t 停表 秒
作业布置:作业本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复习课本身相对枯燥,学生对这几个量的学习比较困难。本节可用一个情景引入,学生饶有兴趣,争相回答。
一、测量工具
长度L 刻度尺
体积V 量筒
温度T 温度计
质量M 天平
时间t 停表
组织学生6人一组讨论,一组准备一种工具的使用
归纳:课件展示这5种工具的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等。
二、特殊测量
1. 长度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⑴ 积累取平均值法:纸的厚度,金属丝直径
⑵ 滚轮法:跑道长度
⑶ 化曲为直法:地图上铁路的长度
课题:科学入门复习课(第1、2 课时,共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长度、体积、质量、温度、时间这几个物理量的概念和单位。
熟知这几个量的测量方法。
熟知科学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各物理量之间的单位换算。
练习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科学实验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实验的严谨求实态度。
学生活动
情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气温为20,小明的妈妈让青青去给彭埠镇的姑妈送一瓶体积为2.5质量为2.2的“金龙鱼”花生油,小明家住在严加弄,从严加弄到彭埠镇距离大约5,小明乘公交车经历9到达彭埠镇。(课件)
在横线部分填上单位。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

器
用途 吸取、滴加少量液体
基
胶头 使用
本
滴管 (四不 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操
原则)
作 贮存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气体,广口瓶贮存固体,细口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撑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一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仪器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他 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组误合差法 与(错卡误尺不法同,,精如错图误)是;可以避四免的不,而误差不是不能可向以避燃免的着,的但我灯们可内以添想办加法减酒小精误差。
从从日日常 常生生活活、、自自然然灯现现象象或或实实验验观观原察察中中则发发现现与与科科不学学有有能关关用的的问问两题题 酒精灯互相点火
只有第一次正确 B.
常 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
是A A.外焰与空气接触处
B.外焰中部分
C.内焰中部分
D.外焰与内焰的交界处
2.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观察是认识科学的重要方法 B.观察除了眼看、耳听等外,更重要的是用脑去想 C.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进行 D.观察要有目的和对比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工具在观察中可纠正一些错觉
某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四不:不手摸、不品尝、不凑闻、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
取用 量
按说明用量取用 无说明取少量:固体铺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药品
取用 固体粉末或小颗粒用药匙,要领:一斜二送三竖
取用
固体 密度大或块状固体用镊子,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基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课件(48张PPT)

时间的主单位
--秒(s)
常用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天(day)等 注意单位的换算:
24 60 分(min);1min=_____s( 60 1天=_____h;1 小时=_____ 秒)
测量的工具: 停表(秒表); 手表;钟
1 、用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 75 次,则该同学 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 A ) A、0.8秒 B、0.08秒 C、0.6秒 ( D、1.33秒
深圳市新华中学 肖平
秒针走一圈30秒 最小分度值0.1秒
读数:1分45秒2
3 、完成下面的单位变换和给下面的一些 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3分)
-3 500 0.5 × 10 0.5吨= 千克,0.5升= 米3;
1时32分=
5520 秒;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米 ;饮水 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升; 鲸的质量可达1.2×102 吨 。
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科学结论 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2、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 1 建立猜测和假设, 2 获取事实与证据, 3 提出问题, 4 合作交流, 5 制订计划, 6检验与评价。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B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⑤②⑥④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①⑤④②⑥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 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 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测量结果会偏小). 3、读数时,衡量标尺上游码的读数看游码左侧对 齐的刻度线,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 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深圳市新华中学 知识应用 肖平
知识点1: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例1. 按照国际标准(SI),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B ) A、吨 B、千克 C、克 D、毫克 例2. 质量是5×106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B ) A.一粒米 B. 一个中学生 C.一只鸡 D. 一个鸡蛋 知识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教案2 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
事物入手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知道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需要合作和交流,需要意志、
毅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4、知道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体验学习科学的过程
5、知道科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重点: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习《科学》
的兴趣。
2、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教具:
三、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1—2 实验和观察(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和准确记录及描述。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准确的记录和描述。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停表、天平和砝码、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药匙、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玻璃皿、放大镜(可让学生自带)等。
药品:食盐、鸡蛋、白醋
[教学手段]
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思路]
1、通过对图1-1
2、图1-13的讨论,得出准确判断的方法;
2、展示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3、通过演示实验,归纳出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2 实验与观察
一、实验室里的仪器
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实验时:1、明确目的
2、仔细观察
3、规范操作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
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体积的特殊测量方法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1、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米尺各一把、皮卷尺等刻度尺,学生自带各种刻度尺;
2、各种刻度值的量筒、量杯、细线、水(滴几滴红墨水)、形状
不规则的小石块、长方体、学生自带饮料瓶
[教学思路]
(一)长度的测量
4、列举事例先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测量
的方法,归纳测量的实质,引出长度单位。
5、通过举一些物体长度的实例,对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概念,进而介绍常用
单位及换算。
6、通过多种刻度尺的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零刻度、测量范围、
最小刻度。
再通过实例“测课本的长和宽”,归纳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7、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的设计。
(二)体积的测量
1、简单回顾小学已学过的立方体和柱体体积的计算及单位换算
2、讨论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介绍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3、讲清量筒的正确使用。
最后讨论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目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练习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
积。
器材:
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量筒、烧杯和水、圆柱体、细线、小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
过程:
1、观察各种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填入下表。
2、测量物体的长度
(1)估计待测物体的长度,填入下表。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填入下表。
(3)正确读数,填入下表中。
3、观察量筒、量杯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填入下表。
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估计能浸没石块)倒入量筒内,都读出水的体积V
1
,填入下表。
(2)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当石块沉倒筒底,并被水完
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
2,填入下表。
(想一想;此时测的V
2
是什么?)
(3)计算待测石块的体积,填入下表。
5、取出小石块放回原处,把量筒内的水倒回烧杯中,整理好仪器。
讨论:
1、你会测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面积吗?试测算下图中树叶的面积,并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图略)
2、观察图中所示的实验。
(图略)
实验中测出木塞的体积是________。
这种测量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测量的含义理解上有些生涩,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且学生容易简单理解成是测量仅包括长度的测量,另外就是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物质的长度的时候,学生由于之前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讲解,并简单加以应用。
在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四个正确,学生对于读正确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教材对于该内容是忽略处理,而教学中又将它明确提出,学生因此在理解上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来巩固。
§1—4温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会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温度计的制作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方法:探究、学生边活动边讨论
四、教具:烧杯、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单位;摄氏度
3、种类: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计
三、正确使用温度计
使用前:观察量程
测量时: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记录时:写上单位
§1—5质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及其单位。
托盘天平的用途、构造和使用步骤。
难点:托盘天乎的构造、功用和使用步骤。
游码质量的读法。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
膏皮1块,装有冰的饮料、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思路】
1、过实物来具体说明物质与物体的区别,通过比较引出质量的概念,提出学习质量给我们实际生活带来的现实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逐渐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联系实物,引入质量的单位,通过实物来感受质量的大小并用练习加深理解。
4、从现实生活入手,了解测量工具的名称及基本使用范围,并进一步引出托盘天平,通过对照实物认识天平的结构
5、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1.物体中所含的物质多少叫做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 托盘天平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1)托盘天平的调节
2)托盘天平的使用
3)托盘天平的维护
§1—6 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的单位,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
3.初步学会时间的测量工具使用及读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及其单位。
停表的使用步骤。
难点:停表的使用步骤及其读法。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用具:散文“匆匆”,时间作息表,钟,表,停表
学生实验器材:学生每桌准备机械停表,学生课前准备有关时间内容的资料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索,掌握时间的各种知识
【教学思路】
3、创设情景,从散文内容中引出学习的主题“时间”,从具体的内容来概括时间
的特点,在体验中明白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4、引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和区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巩固时
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5、通过学生课前准备,找到大量翔实的材料,丰富学生有关时间内容的知识储备,
同时,通过自己参与,探究,加深对时间测量工具及方法的理解
6、从时间的测量方法过渡到时间的单位,进而来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实物来学习停表的使用方法,直观,具体。
7、同时结合多媒体的课件,模拟停表的使用以及停表的读数。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
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