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文学作品中的感恩主题:通过选取一些具有感恩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小康村的春天》、《草房子》等,让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从中感受到主人公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2. 阅读杂志、报纸中的感恩故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感恩故事,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感恩事迹,从中学习感恩的重要性和具体方式。
3. 写作中表达感恩之情: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值得感恩的事情,如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导等,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感恩之情,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4. 课外活动中的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义工活动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和责任感。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操作方式。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选择包含感恩主题的文学作品、分析这些作品以及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此外,培养感恩意识的教学活动如感恩日记的撰写、名人故事的阅读与讨论以及集体公益活动的组织也能够深化学生的感恩体验。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感恩,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为社会贡献积极力量。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引言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感,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能,还有助于形成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文学作品,采用互动教学方法,并组织感恩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实践。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成为更有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的未来公民。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1 培养积极情感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感恩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能够激发人的内在满足感。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将更加敏锐地意识到身边的好事和好人,进而体验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
感恩教育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故事或诗歌来实现,这些作品常常通过角色的言行,情感的表达,以及作者的深刻描写,传递感恩的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感恩的内涵,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积极情感,更好地欣赏生活的美好。
1.2 培养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感激之情,更是回馈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表现。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将更加明白他们应该怀有一颗回报社会的心。
这种社会责任感能够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慈善事业,甚至小事如帮助同学或家庭成员。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避免感恩意识在下一代孩子身上缺失、断层,感恩教育势在必行!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让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图报,为学生打好亮丽的精神底色。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支点。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战场。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而长久的洗礼,从小树立起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才会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1 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小学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涉及爱国题材的,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等;有体现父母的养育之恩题材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有如《理想的风筝》等感师恩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等感友恩的课文;还有描绘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的《只有一个地球》等。
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散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赞歌,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关感恩教育资源,细心体会,认真琢磨,细细品读,深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赏析、领悟,激发他们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2 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培养感恩意识2.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朗读中识恩、知恩,用声音把作品中的形象再造出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秋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恩情;让学生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彼此交流、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所知的有关感恩的小故事,让学生加强对感恩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或课文所给予的情境中扮演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体验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初等教育—课堂内外Open Class【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语文教学;方式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蒙星明【于都县盘古山镇中心小学,江西赣州34231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教育是教师根据榜样人物的感恩故事,或者课本上和感恩相关的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恩图报的教育,加强他们感恩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美好的品德,促使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1.感恩大自然。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予了我们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让人们能够美好生活。
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是无限的,是最珍贵的财富。
所以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事物,怀着感恩的心去感谢大自然。
2.感恩父母。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感恩父母,因为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
例如在小语文教材中有古诗《游子吟》中有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
3.感恩祖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千千万万优秀的华夏儿女。
我们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留给华夏儿女最宝贵的财富。
4.感恩社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想的人,而且还要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感恩社会,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他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中让学生学会感受师恩,领悟师恩的伟大,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的恩情。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1.通过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以教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可通过狼牙山五壮士感人的故事,组织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感恩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素养教育,它教会孩子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老师、朋友以及社会的帮助与关爱。
而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感恩心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有必要引入感恩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更能培养出感恩之心,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语文教育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书籍来灌输感恩的情感。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们可以读一些感恩的故事、诗歌和小说,让他们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可以让孩子们阅读《小狼疼痛》《小兔子的感恩心》等寓言故事,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课外读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给孩子挑选书籍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感恩主题的书籍,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语文课堂也可以通过一些感恩主题的写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处于成长阶段,这个时候正是培养感恩心的好时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感谢家人、老师、朋友的信件或者感恩日记,让学生们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这有助于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学会感恩的良好机会。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情感。
通过让学生背诵一些感恩主题的古诗词,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让学生们通过古诗词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教师也可以通过古诗词的赏析和解读来加深学生对感恩情感的理解,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感恩的深刻内涵。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班级组织一次“感恩节”活动,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可以是写感恩卡片、制作感恩礼物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感恩的力量。
也可以通过一些戏剧表演、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展现感恩的主题内容,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意义、现状、方法、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回报,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感恩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更加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感恩教育的现状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一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一些学生家长也缺乏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学生在家庭中也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引导。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恩情感和思想。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的情感和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恩的情感和意义。
四、案例分析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妈妈的账单》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照顾下成长的故事。
小男孩在妈妈的账单中发现了一份特殊的账单,账单上写着妈妈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
小男孩深受感动,从此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和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感受到妈妈对小男孩的无私照顾和付出。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男孩和妈妈,通过亲身经历来体验妈妈的爱和关怀。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建议: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恩元素,如《慈母情深》等课文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感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感恩教育相关的情境,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感恩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感恩瞬间,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恩情感。
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主题的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写感恩信、进行感恩演讲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感恩之情付诸实践,培养他们的感恩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除了具体的感恩行为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激他人的付出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以及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等措施,可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教师示范感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示范感恩的行为,比如感谢学生的回答、感
谢学生的帮助等。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学
会感恩。
2. 选取教材和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蕴含感恩主题的课文或故事,比如《感恩的心》、《孝顺的儿女》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这些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到感恩
的内涵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感恩的主题作文,比如写感谢
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等。
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感恩的对象和原因,进一步培养感恩意识。
4. 分享感恩故事: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一些感恩的故事或者自己的感恩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体会到感恩的力量,并且互相鼓励和学习。
5. 感恩活动和实践: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比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给老师送上
一份感谢礼物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感恩的喜悦和意义。
通过以上的渗透方式,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让他们学会感
恩他人的帮助和付出,并将感恩的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行为。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感恩”的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渗透感恩教育,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的洗礼,从小树立起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的条件优越,父母的溺爱,知恩图报已离他们太遥远。
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大自然的赐予等,都觉得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从没有想到回报。
从而产生的种种不良的现象,让人堪忧,这迫切需要进行感恩教育。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战场。
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之一,感恩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最基本的有感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等。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而长久的洗礼,从小树立起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才会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1 深入剖析小学语文教材,弄清教材编写意图
小学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涉及爱国题材的,如《我爱祖国》等,有体现父母的养育之恩题材
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有如《画杨桃》等感师恩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等感友恩的课文,还有描绘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的《只有一个地球》等。
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散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赞歌,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关感恩教育资源,细心体会,认真琢磨,细细品读,深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赏析、领悟,激发他们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2 有效利用文本,从文本入手,培养感恩意识
在语文课堂中,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利用文本进行角色体验、情感体验、情境体验来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感恩的心延续。
感恩教育,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知恩,只有之恩,才能图报。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从中筛选信息,明白对谁感恩,感什么恩。
如表现大自然之恩的,通常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如《桂林山水》、《长城》、《颐和园》等课文。
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感知大自然之恩。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件的意义,能让学生感受英烈的祖国
心、民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在知恩之后,要让学生体验,俗话说: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因此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才能达到目的。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是情感体验的重点,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如《穷人》一课,抓住文中,突出主要人物——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如《山雨》一课中对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引导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充分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激起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报恩和施恩是目的,只有将情感回归于现实,付诸于行动,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情感才能得到升华。
在学习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中,以文本知识为内容进行拓展,让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学了《穷人》一文后,提出“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呢?等。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不断深化,不断拓展,让学生们幼小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去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使中国的五千年的文明得以源源流传。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体现感恩,渗透感恩,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这样感恩之花开遍每个孩子的心间,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祖国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文清,姚恒朋.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中
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31期
[2] 查贺琴.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 科教文
汇(中旬刊),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