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合集下载

浅议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浅议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浅议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内容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父母、自然、社会和祖国的感恩之心,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教育内容学生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感恩心理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这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

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什么是感恩教育?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社会、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简洁地说就是知恩图报。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报恩之情每个人成长的阶段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和教育。

妈妈告诉我:小时候,我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她天天在我耳边唠唠叨叨,告诉我:什么是圆的,什么是方的,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并让我玩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在玩耍中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为了让我的智力尽早得到开发,天天让我听一盘幼儿英语磁带,反反复复,坚持不懈,使我在两岁的时候,就会背三十多个英语单词,知道数二百以下的数字,认识百种不同的图片。

父母的养育和教育是多方面的,生活上、学习上、为人处世上,我只有好好学习,学好各种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我要上个好大学,长大以后做个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语文教材中蕴涵着深深的父母之爱。

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蕴涵的那份深深的父爱不仅感动着朱自清,更感动着一代一代的青年人和广大的读者;邹韬奋的母亲,温暖着我们的心田;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流溢的是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催人泪下,试问天下父母哪个又不如此呢?丰子恺把对孩子的热爱和期望诉诸笔端,便有了《给我的孩子们》。

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者:杨洁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第06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

”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做好感恩教育的工作,深挖语文教材的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壮丽秀美的山川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了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描写了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学生心潮澎湃,赞叹不已。

2.父母之恩父母不但给予我们生命,而且全心全意地养育我们。

如朱自清的《背影》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3.祖国之恩我们不仅可以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母亲的地大物博,而且还能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和丰厚底蕴,从祖国优秀儿女为国献身的英雄事迹中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凝聚力。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则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祖国心和民族义。

4.社会之恩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

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1.感恩——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祖国为我们提供了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最好的回报。

2.感恩——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应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

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出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

3.感恩——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摘要:结合“传美”课题研究,以教材为裁体,拓展文本,不断创新,以五年级的《慈母情深》为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感恩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99-01作为语文教师、课题研究员,我积极践行,以教材为裁体,拓展文本,大胆创新,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下面以五年级的《慈母情深》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与体会。

一、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识恩伴随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体验。

感恩是人文精神内涵的重要部分,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借助教材,很好的渗透感恩教育。

《慈母情深》是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片略读课文,作者梁晓声将一位平凡、辛劳、贫寒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刻画得细腻、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温暖。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母爱的深沉、伟大和无私。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

东东说:“我的爸爸妈妈可关心我了,他们总是把好吃的菜往我的碗里夹,自己却舍不得吃,他们还说我在长身体要多吃些。

”洪雅说:“我妈妈每天总是早早起床,为我做营养早餐”。

妮妮说:“我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每天都很晚回来,可他们再忙再累,还是不忘记关心我的学习”……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我看到了学生学会识恩,接着我顺水推舟进行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悟恩就在这时,我总结到:是啊,从同学们的叙述中我已感受到了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曾几何时,他们的两鬓又多了几缕白发。

现在请大家以我们的校本课程中山歌编唱的特点“以歌明理,以歌代言,以歌塑人”创编一首山歌或者小诗,抒发你对父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发表时间:2014-03-28T09:43:32.48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作者:谢福兴[导读] 中学语文教材有不少歌颂祖国灿烂文化、民族瑰宝和民族精神的文章。

谢福兴福建省安溪县官桥中学362400摘要: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体验点,渗透教材中每一份独一无二的情感经历,使学生学会感恩,更学会报恩、施恩,从而将感恩教育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教育价值观知恩感恩报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育也即人文教育,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人生的底色。

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

面对近年来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感恩之心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识恩、知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报恩。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一、挖掘教材,促其知恩知恩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有使学生确实感知到“恩”之所在,明确他人所受的“恩”,以人为镜,才能反思自身,而有所领悟。

中学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笔者将这些资源分为四大方面:自然之恩、养育之恩、他人之恩、祖国之恩。

1.自然之恩。

自然之恩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最为丰富。

如,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天的婀娜多姿;沈从文的《边城》表现了湘西地方的景美和人美;《故都的秋》则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写景状物中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不仅以丰富的资源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更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着我们的精神。

技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意义

技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意义
关键 词 :技校 语文教 学 感 恩教育
感 恩 ,字 面 意 义 理 解 为 感知 、 感 谢 和 报 答 别 人 的 恩 情 。 其 延 伸
意 义 可 概 括 为 一 是 接 受 恩 情 并 表 示 感 谢 ,二 是 学 习 别 人 , 向别 人 样 施 恩 ,三 是 传 承 恩 情 ,使 之 更 为 广 泛 ,并 形 成 为 一 种 社 会 现 象 。 中 国有 句 俗 话 : “ 水 之 恩 , 滴 涌 泉 相报 ”感 恩 是 中 国人 的 美 德 , 懂 得 感 恩 是 一 个 人 最 起 码 的 道 德

情 感 熏 陶 的 重 要 内 容 ,对 于 体 会 文 章 中 心 思 想 、 品 味 文 章 情 感 内 涵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有 目的 的 对 学 生 开 展 感 恩 教 育 ,将 让 学 生 既 获 得 知 识 量 的增 加 , 又 获 得 情 感 的 洗 涤 , 树 立 起 爱 与 被 爱 、获 得 与 给 予 并 存 的价 值取 向 。 技 校 语 文 感 恩 教 育 的 现 实
之 情 。 “ 恩 ”不 仅 是 一 种 情 感 , 感
更 是 一 种 人 生 境 界 的体 现 ,永 怀 感 恩 之 心 , 才 能 从 各 个 方 面 获 得 更 大 的 情 感 回 报 。试 想 ,一 个 不 懂 感 恩 的 人 ,怎 能 成 为 一 个 有 高 尚 道 德 品质 的 人 ,何 谈 对 社 会 和 人 民 的 责 任 心 呢 ?孔 子 日 : “ 仁 者 爱 人 ” 只 有 懂 得 爱 的 人 才 会 懂 得 珍 惜 ,才 会 善 待 自 己 , 善 待 他 人 。 感 恩 教 育 是 培 养 孩 子 责 任 感 的 重 要 基 础 。 只 有 懂 得 感 恩 的 人 才 会懂 得 付 出 ,有 了感 恩之 心 , 才会 觉 得 自 己有 责 任 去 回 报社 会 ,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感 恩教育 , 先要让学生知 恩 。在教育 、 首 教学 , 以 及 日常生活 中 , 引导学生筛选信 息 , 明白要感 谁 的恩 , 感 什么恩 , 怎样做才是感恩 。 感恩 大 自然 , 是要 引导学 生从 小事 做起 , 爱 就 从 护花草 树木 、 护关 爱小动 物 、 保 保护 环境 等一 点一 滴 做起 , 让他们 明 白 : 这样 的举 动就是 感 恩大 自然 的举 动, 从而形成 热爱 自然 、 护 自然 的意识 , 保 学会和 大 自
三、 指导课外 阅读 的方 法
课外 阅读讲究形式 多样化 , 以读一读 、 可 写一写 、 画一画 、 唱一 唱。培养学 生 的阅读 习惯 , 括喜 欢 阅 包 读, 经常阅读 , 把读 书当做 一种 自我实现 的手段 ; 习 学 用普 通话 , 正确 、 流利 、 感情地朗读 ; 习默读 , 到 有 学 做 不 出声 , 不指读 ; 要轻重起 伏 , 力戒 唱读 和一 字一顿地 朗读 。 在课 外阅读 中做好读 书笔记也是至关重要 、 不容 忽视 的 , 做好读书笔记无 论是对 内容 的记忆还 是对 日 后 的查 找资料都有好处 。读 书笔记 的方式 多种 多样 , 采 用 自己喜 欢 的方 式 就行 。有些是 只摘 录其 中的语
的情 感。 此外 , 留出时间让 学生朗读全文 , 要 从整体上 把握感 恩的印迹 , 加深对感恩 的理解 。 2 象 中体验 。表现大 自然美 景的课 文 , . 想 通过 想 象 深入 意境 , 能使大 自然之美 深人人 心 , 黄河 魂》 如《 文 通过对壶 口瀑 布的想象 , 能更 加体验到大 自然 的 造化 之功 , 国的雄 伟壮丽 。描写祖 国优秀儿女 的课 祖 文, 通过 想象 能使人物 形象更 加 丰满 , 人 物高 尚品 对 质 的认识更 加深 刻 , 《 如 狠牙 山五壮士 》 想象 五壮 士 , 英 勇歼敌 的情境 ,能 够激起 学生 抵御侵 略 的万丈 豪 情 ;最后 的姿势 》 《 ,想象人 民教师谭千秋 舍生忘 己抢 救学生 的场 面 , 能激起 学生钦佩 、 崇敬之情 。 3 . 中体验 。对 表现事物 意义 的课文 , 思维 我们要 引导学 生深入思维 ,在思 维 中深刻认识事 物 的意 义 。 体验恩情 的深广 。如 《 只有 一个地球 》要 引导学生 深 , 刻认识地球 对人类 的意义 , 体会地球对人 类 的恩情 是 不可代替 的 ; 圆明园的毁灭》 《 ,通过 了解 圆 明园毁 灭 的惨痛 经历 ,体会 到一个 强大 的祖 国对人 民的意义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当今,不少人崇尚拜金主义,为人民服务淡薄,为人民币服务浓厚,感恩思想日渐淡漠;独生子女大多自私唯我。

因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人文性,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素材。

语文教师应在开放灵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

山野花草树,欲报三春晖。

不知感恩回报,不如禽兽草木。

——题记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西方拜金主义的冲击,独生子女的唯我,感恩思想日渐淡漠,作为语文教育理应担负起感恩教育的使命。

其实语文教育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中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

笔者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尝试着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

1让学生懂得感恩的必要性我们有太多值得感恩的事情和理由。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做人,学会做事,如何共同做事,还要教学生学会感恩。

所以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肯一次次牵扶,让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老师,是他们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到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

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我们应该感谢兄弟姐妹,是他们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知道有人可以和我血脉相连;我们应该感谢朋友,是他们给了我友爱,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感恩”传统美德,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胸怀;“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经典古训。

我们还要感谢困难,是困难让我更加有斗志;感谢坎坷,坎坷教会了我坚持;感谢失败,失败带给我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 得 三 春 晖 。” 之 学 生 天 大地 大 不 报 告 如 父 母 之 恩 大 。 教科 书 中多 角 度 地 表 达 父母 之 恩 , 《 蚕 》 有 春 中
年 年 辛 劳 无 怨 无悔 的母 亲 , 《 雀 》 老 麻 雀奋 不 顾 身 抢 救 小 有 麻 中 麻 雀 的那 种 爱 子 之情 等 3感 念 老 师 之 恩 我 们 应 该 感 恩 我 们 的老 师 . 他 们 赐 予 . 是
恩 。 比什 么 都 重 要 通 过 各 种 活 动 让 学 生 学 会 感 恩父 母 . 这 感谢 老师 , 谢同学 . 们就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 , 感 他 面对 挫 折 . 对 学 习 , 而体 会 父 母 、 人 、 长 、 友 间 无 私 的 亲 情 、 面 从 亲 师 朋 友 情 . 得 “ 水 之 恩 当涌 泉 相报 ” 真 正 内 涵 。 懂 滴 的 要 让学 生 学 会 感 恩 . 先 就 要 让 他 们 拥 有 … 双能 发 现 “ ” 首 爱
作 者 简介 : 冰 ( 9 2 , , 北石 家庄 人 . 西 大 学政 治 秦 1 8 -) 女 河 广 学院 ( }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想政 治教 育 9级 研 思
XUE ZH0UKAN
上 .大 学 生 志 愿 者 感 触最 深 的是 生命 阳 光馆 的残 疾 人 志 愿 者 . 这 些 残 疾 人 尽 管行 动起 来有 我 们 难 以想 象 的 困难 . 做 事 特 别 但 认真 , 特别 能 吃 苫 . 心态 很 阳光 。 只要 上 帝 赋 予 我 生命 与健 康 . “ 我 会 ~ 直 向 前跑 ” 疾 人 运 动 员 的这 句 话 . 铭 刻 在 了生 命 馆 残 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生正处在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如能加以适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身的基础学科,是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能收到以情动人的良好效果,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本文探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一、从教材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感恩当前的学生心理都成熟得比较早,也懂得感恩的道理,但是往往没能落实到行动中,有些学生对于同学给予的帮助不予理睬,或是认为理所当然,没有感恩之心。

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从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入手,开展感恩教育。

教材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例如,在讲授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笔者把课文的教学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也讲述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的艰辛与付出。

老舍的《我的母亲》讲述了我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管教和关爱呵护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大爱无疆的爱子深情和高尚的性情品质。

其中有些事情琐碎而又细腻,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温暖而又深刻的影响。

比如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养活自己的三个孩子,日夜辛勤劳作,不仅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还给别人洗衣服、缝补衣服贴补家用,在动荡的社会中,母亲坚强地撑起了一个家,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而我在长大后拒绝了母亲让我结婚的想法,离开母亲去留学甚至是在抗战中辗转到西南,没有一刻让母亲省心,母亲仍然理解并体谅着自己的儿子,没有强迫过我。

天下的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在学习了课文之后,
笔者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讲自己的母亲,讲述自己的母亲对生活、对自己的付出的事迹。

在同学的讲述和交流中,学生对母亲和母爱会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纵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从此却失去了根。

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关于自己母亲的事迹,他们会对这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母亲也会产生感恩之心,感恩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无私的付出。

课后笔者给学生留了一个实践作业如果母亲不在身边,学生就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母亲在身边的,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生对这个作业都完成得特别好。

老舍的这篇文章中关于亲情、友情的句子辞藻唯美、富有感染力,笔者便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注意适时引导学生去鉴赏文章语句,让学生明白,自己便是父母深切关爱、不可替代的一切,是亲情不可或缺的承载;自己便是挚友无法填补的感情空间,是友情不可多言的温馨。

帮助学生明白生命价值的可贵,让他们亲近生命、热爱生命、感恩生命,学会感恩父母、珍爱他人,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排演以感恩为主题的舞台剧以情动人让学生正确认识了感恩,但是学生对感恩的体验还不深刻。

面对一年一度的学校会演,笔者提议学生排练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舞台剧——《纸飞机》,这个剧本讲述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女学生突然身患白血病,并且因为化疗导致头发掉光,只能戴帽子来遮丑。

她的心情越来越难过,越来越消极,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她拒
绝了父母和奶奶的关心,动不动就朝他们吼叫,摔东西,还不去上课,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可是她班上的所有同学都没有放弃她,由于她都不见班上的同学,于是班上的同学想了个办法,每天把学校老师讲课的内容工工整整地抄在一张纸上,叠成一架纸飞机,然后放飞,让它飞进女学生的房间里。

刚开始她会愤怒地撕毁纸飞机,但是纸飞机还是每天都会飞进来,渐渐地,女学生被同学们的真诚与坚持打动了,她为自己的任性向父母和奶奶道歉,利用纸飞机和同学一起学习,身体好转后她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终于女学生战胜了病魔,收获了珍贵的亲情和友情,她抱着她亲爱的同学们,满满的感动。

在排练中,笔者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去真正体会父母对他们的操劳与苦心,去真正明白感恩于心,成长于行这个舞台剧的主题。

舞台剧表演完后,不管是参演的学生还是在台下观看的学生,感恩之情在他们之中酝酿升华,大部分学生都选择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有的为父母或爷爷奶奶捶捶背、洗洗脚,有的帮父母或爷爷奶奶洗衣做饭,有的通过主动给父母打电话问候来表达对父母的辛苦付出的感激之情,付诸行动的学生都会从内心有不少的触动和体会。

三、在作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俗话说言为心声,在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是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作文课中,笔者也会对学生适当地进行感恩教育。

比如笔者向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主题是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希望学生把内心中对父母想说的话或是平时不便在语言上表达出来的话,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多学生都认真去写作文,或是向父母倾诉心中真实的想法,或是表达对父母的关心的感激之情,或是就某些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诉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学生用细腻的笔触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父母辛勤劳作的体贴,表达了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的感激之情。

在家长会上,笔者把这些作文都交到了学生家长的手中,很多父母在看了孩子的作文、聆听孩子的心声之后,都慨叹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太少,意识到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无私的爱和辛勤的付出,孩子都是懂得感恩的。

经过这样的深入交流,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了,孩子也更愿意帮父母做事情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总之,语文教师心中要有一个大语文的概念,语文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学校、家庭、社会这四者一起构建起来的大课堂,这样的大课堂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多用心,通过各种方式把感恩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恩教育中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主动接近感悟感恩之情,那么就能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文学思想和情感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作者廖洁芳单位贺州市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20044[2]王金龙,金英.融美育才德育,践行欣赏型德育活动模式[].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3[3]孟庆岩.在职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感恩教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5[4]陈钱林.尊重教育新理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