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探析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探析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探析一、可持续发展导向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在实践中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一趋势体现在多个方面。

设计师在选取植物和材料时将更加倾向于选择当地的特色植物和可再生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园林设计中的排水、灌溉系统也将更加注重节水和污水处理等环境友好型措施。

设计师们在考虑园林空间布局时将更多地考虑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智能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科技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设计师们可以利用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来监测和调控植物生长环境,实现对园林空间的精细化管理。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将使园林设计更具交互性和娱乐性,增强人们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三、文化创意融合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将更加注重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创新。

设计师们将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元素,将其融入园林设计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园林设计可以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激发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内涵和意义。

四、多功能性设计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将更加注重多功能性的发挥。

除了满足人们对美学情感的需求外,园林设计将更多地拓展其功能范围,例如增加休闲娱乐设施,注重身心健康和休闲娱乐的结合,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体验。

园林设计还将更多地考虑到对社区和环境的服务功能,例如增加社交活动的场所,提供环境改善和社区治理的支持,从而实现园林空间的多赢效应。

五、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将更加倾向于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趋势在学术研究、设计实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将得到体现。

设计师们将更多地关注世界各地的最新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从而为自身的设计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创意灵感。

国际间的设计团队和机构也将更多地展开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推动全球范围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共同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重点,这是论述大题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重点,这是论述大题

中国的“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18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是“庭园”的古时称谓,属于造园中的一种类型[1]。

到了现代,“园林”己广泛使用在学术和行业系统。

198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次明确将园林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划分为三个并驾齐驱的学科。

随着国际上该学科的发展,园林学已从传统的Garden(庭园)发展到近现代的Landscape(自然风景),所以中国的学者们便在“园林”前加上“风景”二字,以此全面而准确地表达不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学科。

1风景园林学科的诞生1.1时代背景19世纪,工业革命使欧美等大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中大气和水体的污染非常严重,加上交通拥堵,噪声嘈杂,卫生条件和精神环境日趋恶劣。

这些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于是如何避免城市环境恶化就成了规划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风景园林学的诞生。

1.2奥姆斯特德与风景园林1858年,美国造园大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主持建设了纽约中央公园。

他强调公园建设要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并将传统的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中,确定了现代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大大推动了欧美等国家的城市公园运动。

1860 年,奥姆斯特德首次用“Landscape Architec(t风景园林师)”来称呼自己的职业,促进了现代造园的职业化。

1898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SLA)成立,1900年,哈佛大学首开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课程,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正式建立。

2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2.1古典造园学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与西亚、古希腊并称为世界三大造园系统。

早在魏晋时期(公元220- 420年),“园林”一辞已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白日照园林。

”(西晋•张翰)“静念园林好。

”(东晋•陶渊明)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就是在这一时期正式确立了。

此后造园的经验和理论不断完善。

1634年,由明代的计成在《园冶》中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典造园理论。

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1.可持续设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可持续设计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学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设计强调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包括水资源的管理、土壤保护、能源效率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通过合理规划景观、选择适应性植物和采用可再生材料等方式,实现景观设计的生态可持续性。

2.自然与城市的融合:尽管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并未消失。

因此,在设计城市空间时,融入自然元素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趋势。

这包括通过增加绿化空间、重建湿地、保护自然地貌和水体等方式,提高城市空间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4.技术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风景园林学带来了巨大机遇。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三维打印等技术的应用,使设计者能够更好地展示和模拟设计方案,优化空间布局和植物选择。

此外,使用先进的测量和监测设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景观的效果和环境影响。

5.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有着不同的景观观念和审美标准。

在跨文化的设计中,尊重和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研究和理解当地的传统、历史和价值观,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来实现。

6.城市农业和多功能用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城市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城市空间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提供当地食品,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并促进社区参与和经济发展。

总之,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是全面向可持续设计转变,融入自然与城市的融合,注重社区参与和景观治理,借助技术创新提高设计效果,尊重文化多样性,同时推动城市农业和多功能用途的发展。

这些趋势的实施将有助于创造更美丽、更可持续和更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渐增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开始注重可持续性,以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要求。

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一种综合性发展模式,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不破坏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是考虑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以优化区域景观为目标的规划设计。

因此,可持续发展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着紧密的关系。

1. 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保护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规划设计应尽可能保留自然生态环境,如湿地、红树林、海洋、山地等地区的特殊生态环境,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环保的重要措施。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考虑到建筑材料、建筑结构、节能设备等方面,以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

同时,通过种植树木,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室外环境污染。

3. 社会效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旅游发展模式。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充分发挥自然景观的优势,提供各类生态旅游资源,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珍贵性,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理解。

规划设计还应该加强公众参与,推广环保理念,形成一种共谋生态文明发展的共识。

三、结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来说,可持续发展应成为规划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在未来的设计中,应始终坚持环保、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推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向着更高的可持续性方向迈进。

论当代景观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论当代景观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论当代景观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郑荣燕(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01)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景观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我国的景观设计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要借鉴和学习西方建筑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构图手法。

但是,在我国景观设计飞速发展的几年中,存在着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元素冲突,传统与现代无法融合等诸多问题。

基于此,我们要结合我国景观设计当下的发展现状和主要体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道路,使之回归到健康理性的道路上来。

关键词:景观设计;特征;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06-0066-02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我国当代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全球化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国外的一些优秀的景观设计理念和经验也传入了我国,对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国的景观设计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及早地规避发展误区,走出发展困境。

1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1.1盲目抄袭,忽视因地制宜相关设计和建设单位,为了节省设计成本,采取拿来主义,在设计景观时,不考虑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点,直接照搬现成的景观设计,使得出现千篇一律的布局规划。

突出代表就是一些地产景观,由于忽略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导致后期的环境维护成本增加。

1.2忽视个性化发展景观设计注重强调的是景观的形式和优美,其次,考虑它必要的功能和内容。

但是在一些建筑项目中,施工和设计单位优先考虑的是建筑的功能,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力求节约成本,从而形成一个最佳的设计模板,从而实现批量化的生产,导致很多景观出现千篇一律的发展特点,缺乏个性化设计。

1.3刻意造景问题突出在我国景观设计的案例中,有很多为了突出视觉效果,营造设计美感,一味通过后期人工刻意造景的案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现代化国际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国际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国际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内容摘要】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

与此相适应的是,景观设计公司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关键词】国际景观设计国际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自然为主体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

与此相适应的是,景观设计公司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传统园林被看作是人类对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与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竞争,而城市中出现的荒地则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

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迁徙,自然会运用各种方式将荒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地之后,荒地就成为风景园林展示的热点景观类型之一。

2、以生态为核心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园林景观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

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

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景观格局。

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

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以地域为特征世界现代景色园林规划开展趋势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以地域为特征地域性景象是指一个区域天然景象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含气候特色、地势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本等构成的天然景象资本条件及人类作用于天然所构成的人文景象遗产等。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 9 9 3 — 2 0 1 3 : C o mm e m o r a t i n g t h e 2 0 ” A n n i v e r s a r y o f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D i s c i p l i n e i n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规 合一 成 为 区域 规划 的重 要 发展 趋 势 。在这 个 发展 趋 势中 ,传 统 的城 乡规划 是 一个 以 建设 用地 为 主的 管控 规划 ,从 规划 的 内
涵 上不 能 覆盖 “ 四规 合一 ”的整 体 内容 。而 “ 大地 景观 规 划与
生 态恢 复 ”则 是 结合 资 源保 护利 用 、城 乡建 设 、景 观 环境 保护
为 一体 的 规 划 体系 ,具有 系 统考 虑 发 展 、土 地利 用 、景观 环 境
扩 展到 了规 划领 域 和 资源 管 理领 域 。该 方 法主 要 用来 确 定土 地
是 否具 有支 持不 同用 途的 能力 ;
和 景观 格 局 的特 点 。随着 风 景 园林 大 地景 观 规划 系 统 性 、整 体
划 和景 观规 划 中 ,土 地 的 自然 、经济 和 社会 属性 决 定 了 “ 生 态
规 划 ”系 统 的 规 划 方 法 和 途径 。其 中在 人 地 作 用 的 关 系 体 系 中 ,以重点 考 虑 自然 因素 影 响为 主导 的 自然 生态 规 划方 法和 以 重 点考 虑 人文 因 素影 D  ̄ I A 3 , 人 文生 态规 划 方法 都在 生 态规 划 方法 的 发展 历程 中扮 演了 重要 的 角色 。生 态 规划 二 分法 在推 动 城 乡 规 划和 景 观规 划 发展 的 同时 也不 同程 度 呈现 出各 种 方法 体 系 的

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

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

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
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可持续性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园林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自然化:越来越多的园林设计将采用自然化的设计理念,通过自然植物和景观元素的搭配,创造出一种自然而优美的园林景观。

3. 绿色园林:绿色园林将成为未来园林设计的主流趋势,在城市中弥补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缺失,并以此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身心健康。

4.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园林将越来越智能化,例如智能喷水系统、智能LED照明系统等,通过智能化设计提高园林的绿化效果和便利性。

5. 风景园林多元化:未来园林将更加注重人们的休闲需求,设计更多的娱乐、文化、健身等元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总之,未来园林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时更加注重人们的休闲需求,通过多元化设计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摘要:作为园林领域的专业人士,我们在新的政策下该如何搞我们的园林规划设计,如何实现的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值得我们每一位园林工作者深思。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探讨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和趋势,同时提出了发展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园林;
1 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1.2现代园林的产生
自然观促进了现代园林理念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近代园林的发展,却是在外来文化借洋枪洋炮打开国门之后,在洋思想、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殖民形式园林的创作。

1908年“法国公园”即复兴公园建立。

1919年“极斯尔公园”即中山公园建立。

这一时期公园多采取法国规则式和英国风景式两种。

它们都只不过是为殖民者开放的公园。

1906年在无锡、金匮两县乡绅俞伸等筹建的“锡金公花园”算我国自己建造的最早的公园,该园特点是采用多建筑、无草地、有假山、自然式水池等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

自此,中国人开始有了对国人开放的近代公共园林。

1979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造园运动再度兴起。

1.3现代园林的发展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功能主义这种以功能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得城市的发展呈现匀质性,不能提供其原本天生的多样性和可选择
性;后工业时代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社会的状态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社会发展的动力由生产转为消费;50年代人文主义应运而生替代功能主义成为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主流;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出现了推崇和体现人文主义的思潮。

受格罗皮乌斯、布劳耶和唐纳德等人的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设计也经历了现代主义的变革。

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态问题成为全球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学者从环境保护出发,开始提出了在城市建立林带网的布局模式,在城市郊区营造森林公园、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休养疗养城等,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森林生态系,将森林引入城市,形成环状放射的林带网。

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开创了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时代。

近30年来以来,遵从自然的设计模式在生态学和人类活动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园林规划设计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学以及各种先进的枝术如gis遥感技术等,而成为环境主义运动中的中坚。

二十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得到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观成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2我国现代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态优先、节约型园林和低维护管理等词是现代园林的热议问题。

尽管很多想法都是很好的,但真正在我们的大地上统统都体现出来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的努力。

需要全国各部门、各单位、各工作人员全面的提升与交流。


面总结一下目前我国现代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这个问题在园林界已经基本达到统一认识, 因为它是最终评价园林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

理论上说,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但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植物最容易被忽视。

到今天方案一提出都说以植物造景为主, 并强调生物多样性、生态性、可持续利用等。

2.2 规划设计环节偏重于描述性文字而缺少相关的科学技术措施设计
由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园林景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使规划设计环节偏重于描述性文字而缺少相关的科学技术措施设计。

植物品种选择搭配不甚合理——树种选择单一,景观色彩单一;绿化理念缺乏整合;植物功能单一;空间利用单一等等。

2.3 景观风、崇洋风、奢侈风随处可见
景观风就是过分强调视觉效果,不考虑植物是否真正适合栽种地的条件。

90年代初草坪热风靡全国,景观大道、雕塑热、喷泉热仍旧不减;崇洋热指一味崇拜国外文化艺术,忽略了本土文化、本土树种、传统的园林艺术,建设了一些不伦不类的“洋化工程”。

如居住区的风格——欧洲风情、俄罗斯风情、土耳其风情等等比比
皆是;奢侈风则对资金浪费很大,追求材料的高档次,资金的高投入,大量堆砌小品和雕塑,大量运用名贵的外来物种,大量移植大树、古树、古桩。

2.4目前植物设计存在一些误区
2.4.1 割裂与漠视:割裂植物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的关系,认为园林种植只是一个园艺或林业建设的过程,“园林设计”对其不屑一顾。

2.4.2 简单与僵化:即使对植物景观关注一下,也是把植物景观等同于其他要素,看成一般意义上的景观,人们习惯于把植物当做一种与砖块、石头一样的材料。

2.4.3 封闭与自限:画地为牢,把植物景观设计只作为怀旧的艺术或逃避现实的手段,把模仿传统的园林或桃花源式的自然环境作为设计的仅有目标,而不关心种植设计应有的“文化前进与革新的媒体”之职责.植物拥有生态责任、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

2.4.4 力有不逮:面对生活中活生生的植物材料,面对复杂的植物和场地的关系,面对植物在城市绿地和景观系统中千变万化的多重选择,面对建筑在沙滩之上的设计理论体系,艺术家感到力不从心,战战兢兢,甚至选择了敷衍、退缩和逃避的策略。

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应对全球变化的措施;改善人居环境——降温、降噪、杀菌、除尘;减缓热岛效应;营造生态空间,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等。

面对这样的国家政策机遇,面对这样的全球环境背景和园林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挑战,我
们提倡建设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措施。

3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园林规划
3.1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建设
3.1.1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建设的理论基础
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为基础;强化节约意识是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关键;生态学理论是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有力保障。

另外有关学者在分析国内外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即生态原理、形态原理、文态原理、心态原理。

3.1.2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建设的宏观策略
3.1.2.1尊重自然是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前提——保护好
现有的乡土野生绿化资源;尊重场地的自然过程;让自然参与设计,我国在这些方面起步较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之下国外的较成功,生态工程如生态廊道的建设非常值得提倡。

3.1.2.2地方性是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基础
选择乡土物种,乡土材料;构建地方群落;形成地方风格。

由于乡土植物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管理简便、易于获得、特色鲜明、效益明显,所以是作为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最佳选择。

3.1.2.3 4r原则是执行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的有效途径减量;再利用;再循环;再生
3.2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法
在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科学
性、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原则。

3.2.1应用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设计方法
改变以硬质景观为主和不重视绿结构的造园方法, 以合理的植物造景为主,同时科学确定乔灌草比例和配植方式, 提高生态效益。

3.2.2植物造景选用节水植物, 改变植物的浇水方式
合理选用节水植物和种植方式。

复合结构即可增加绿量,又可避免生态位的竞争,节省空间和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又可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且耐粗放管理。

3.2.3选用乡土植物。

乡土树种是最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合理应用乡土树种即可节省开支,又可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例如蕨类植物如贯众、井栏边草、石韦、阔鳞鳞毛蕨、斜方复叶耳蕨等在华东地区分布广泛,抗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强,繁殖速度快等等特点选用乡土植物。

植物造景是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的根本途径之一, 只有搞好植物造景, 才能建设生态化的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绿地。

4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生态文明逐渐受重视的今天,作为园林专业人士的我们要深思。

总之,我国的现代园林如同我国的经济一样快速发展,作为园林专业的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肩负起园林赋予我们的使命,深入理论研究,加强实践学习,理论与时间相结合,创造出健
康、合理、科学、生态的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