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摩擦力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教案反思

一、活动背景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活动时间:2024年5月活动地点:幼儿园大班教室活动对象:5岁幼儿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精神。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滑轮组、斜面、不同材质的垫子、小车、球、毛巾、砂纸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简单的物理知识,如重力、力的作用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幼儿对摩擦力的兴趣。
2. 探究: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质、不同倾斜角度下小车滑行的距离,探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之间的粘着力等因素有关。
4. 应用: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滑轮组,使小车在斜面上滑行更远。
五、活动反思1. 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生活,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轻松掌握摩擦力的知识。
2.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实验、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 教学效果: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高,兴趣浓厚,大部分幼儿能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个别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活动准备1. 教学挂图:准备关于摩擦力的图片或者插图,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材料:准备滑轮组、斜面、不同材质的垫子、小车、球、毛巾、砂纸等,用于幼儿的实验操作。
3. 教学视频:准备一些关于摩擦力的教学视频,以动态的形式展示摩擦力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幼儿对摩擦力的兴趣。
《摩擦力的秘密》教案

《摩擦力的秘密》教案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和摩擦力,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能够独立猜测并做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
科学知识:1.了解摩擦现象的条件和摩擦的概念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研究,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够辩证地看待看待摩擦力。
2.了解减少或增加摩擦对生活的影响,掌握摩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什么因素与摩擦的大小有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力计、长方体、天平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老师示范搓手)老师在做什么?2.你能用自己的双手和身体做摩擦动作吗?用手擦脸颊、手臂、脚??3.你还能利用身边周围的物体做摩擦动作吗?推笔盒、书本、桌椅??4.解释摩擦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移动时,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今天,让我们来研究摩擦的秘密。
(老师展示了主题)【设计意图: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如何将科学概念教给儿童,使他们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我认为,教师在这里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能激发学生思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二、回归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摩擦。
1.找一找生活中的摩擦力。
学生举例。
2.播放奥运会游泳和铅球比赛视频。
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运动会产生摩擦吗?3.结论:当物体通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这称为阻力。
总结:摩擦无处不在。
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找到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摩擦力或有摩擦力的现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知识和生活经验。
整合不同学生与生活摩擦相关的内容,形成学生认知的基础。
通过视频展示,使抽象的阻力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阻力的概念。
]三、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播放奥运会单打和举重比赛的视频片段。
2.运动员在比赛前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在玻璃罩里搓搓手。
)学生发言。
3.讲解:运动员在比赛时,手掌心常会冒汗,这对体操和举重运动员来说非常不利。
大班科学《神奇的摩擦力》幼儿园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摩擦力》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二节《神奇的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探索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体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动手动脑探究摩擦力的秘密。
3. 感受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板、小车、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表等。
学具:每组一套滑板、小车、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滑滑板,感受滑板运动时的摩擦力。
(2)讨论:为什么滑板能滑行?摩擦力是什么?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摩擦力的定义。
(2)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10分钟)(1)分组实验:改变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测量摩擦力大小。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如何增大摩擦力?(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5. 随堂练习(5分钟)(1)出示练习题:在生活中,摩擦力有哪些应用?(2)幼儿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拓展:讨论如何减小摩擦力。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在生活中,找一找摩擦力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如何增大摩擦力?请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在自行车把手上缠上胶带,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的秘密摘要在幼儿园的大班中,我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科学活动,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活动的设计思路、实验步骤以及结果分析,希望能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活动设计目标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下列内容:•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如何改变物体的摩擦系数。
工具材料•纸板箱•圆珠笔•塑料杯•冰块•绳子•木块(可以是积木)活动步骤第一步:介绍摩擦力在开始实验前,介绍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力。
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表面不光滑,在两者之间会产生一股摩擦力。
摩擦力可以使物体移动,也可以使物体停止移动。
第二步:实验1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来感受物体的摩擦力对于物体的运动的影响。
首先给每个孩子发一支圆珠笔,让他们将笔放在光滑的桌子上,用手同时推动两端,看看笔会向哪个方向移动。
解释这是因为桌子的表面是光滑的,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接着,再让孩子们将笔放在纸板箱上,推动两端,观察笔会移到哪个方向。
此时,孩子们会发现,笔不再沿着一个方向移动,而是忽左忽右地移动。
这是因为纸板箱的表面粗糙,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笔的移动方向产生变化。
第三步:实验2通过实验1,孩子们会了解到表面的粗糙度会影响物体的移动方向。
接着,给孩子们一个问题:如果要让物体向前移动,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进行一个实验。
首先给孩子们一个木块,让他们将木块移动到绳子的另一端。
然后再在绳子的另一端挂上一个塑料杯,问孩子们如何才能够使木块向前移动。
此时,孩子们会发现,如果把冰块放在塑料杯里,木块就能够向前移动了。
原因是什么呢?通过解释,孩子们可以得知,冰块降低了杯子和绳子表面的摩擦系数,使得木块不受到太多的阻力,从而向前移动。
第四步:小结通过实验,孩子们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理解了摩擦力的作用和如何改变物体的摩擦系数。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掌握了一些实验技能,如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
摩擦力的秘密幼儿园教案

摩擦力的秘密(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2.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3.能够简单说明摩擦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计时器、铅笔、几种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球、塑料球、橡胶球、棉花球、木块、金属块等)以及手推车;2.学生准备笔记本或纸张、铅笔以及口袋天平(可能需要家长帮忙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用黑板写出“摩擦力”,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个词汇;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一些物品,并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能够停在桌子、地板上不会滑动呢?有什么作用呢?”。
第二步:探究摩擦力的作用1.让学生用手尝试推动桌子或椅子,观察是否会滑动;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推不动?和桌子表面的摩擦有没有关系?3.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的物品,让他们猜想不同材质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4.让学生组成小组,用手推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比较。
第三步:模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1.教师演示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在斜面上进行滑动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质物体滑动时的时间;2.学生利用手推车、不同材质的物品以及计时器,在同样的斜面上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时间;3.学生计算不同材质物体滑动时所需的时间,并将结果填写到笔记本或纸张上。
第四步:总结摩擦力的作用1.教师问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能否发现不同材质的物品,滑动时的时间有什么区别?这是为什么?2.引导学生简单说明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教师需要补充学生的总结,帮助他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课后拓展1.学生可以尝试用手抚摸不同材质物品的表面,用感觉判断它们表面的光滑程度,简单讨论摩擦力与物品表面的光滑程度之间的关系。
2.学生可以在家里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实验,结合家里的物品进行讨论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总结通过这堂课,学生了解到了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同时也掌握了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质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通过课后拓展,学生还可以深入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大班科学:摩擦力的秘密

总结:
摩擦力有利有弊,在我 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我们 学习的知识减少有害的 摩擦,增加有益的摩擦。
实验(一)你拉得动吗
• 准备两本比较厚的书, 最好超过一百页。首先 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上, 口对口的放正;然后将 两本书一页一页相互交 叉,然后分别用力拽两 本书的两侧,看看需用 多大的力才能拽动书本, 将两本书完全分开。 原理:书页相叠少的,摩擦力比较小, 比较容易拉开。而书页相叠多的,摩 擦力也增大,就不容易拉开了。
谢谢欣赏!
实验(二)筷子提米
• 拿出一个杯子,在其 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 将一支筷子插入进去 并压紧大米,向上提 起筷子,此时杯子和 米就一起被一起提起。
原理:摩擦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结合在一起, 而且由于米粒表面粗糙,挤压得紧,使筷子和杯 子受到的压力大,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就增大。筷 子向上提起时,米粒与杯子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阻 碍筷子提起,结果反而将米与杯子一起提上来了。
假如没有摩擦力,世界会怎样?
• 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走路了。因 为既站不稳,也无法行走。比如在冰上步 行,由于冰滑,走不多远就累得满头大汗。 如果没有摩擦力的话,道路比冰还滑,那 时人们只有伏倒在地上才会觉得好受些。 • 假如没有摩擦力,螺钉就不能旋紧,钉在 墙上的钉子就会自动松开而落下来。家里 的桌子、椅子都要散开来,并且会在地上 滑过来,滑过去,根本无法使用。……
写字是利用钢笔与纸之间的摩擦人走路是利用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平常我们擦玻璃是利用了抹布与玻璃间的摩擦用小刀削铅笔时铅笔与小刀之间的摩擦用黑板擦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擦火柴用肥皂水脱玉镯包上毛巾拧瓶盖雪天汽车车轮裹上铁链滑冰擦桌子爬竿子摩擦力的好处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短跑运动员穿钉鞋皮带轮上传送带与轮子的摩擦手拿菜油瓶时的摩擦原理
神奇的摩擦力大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摩擦力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摩擦力大班科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摩擦力大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神奇的摩擦力大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陀螺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活动过程一、导入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二、展开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2、实验:摩擦力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小结: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小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力》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单元“力的世界”中第2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探索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方法,探索摩擦力的大小,并学会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索摩擦力的大小,并理解其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实验盒、砂纸、滑块、砝码、尺子、记号笔。
2. 学具:摩擦力实验盒、砂纸、滑块、砝码、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滑块在不同材质的表面上滑动的距离,引发幼儿对摩擦力的思考。
(2)讨论:为什么滑块在砂纸上滑动的距离比在光滑的桌面上短?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摩擦力实验盒,了解摩擦力的产生。
(2)实验:让幼儿分组操作,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讲解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引导幼儿理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增加摩擦力?(2)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讨论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鞋底、自行车刹车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内容:(1)摩擦力概念(2)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3)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观察家里有哪些物品利用了摩擦力,并记录下来。
(2)尝试用实验方法,验证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的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出现了一些失误。
整个活动还可以紧凑些,比如可以删除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这一环节,因为孩子们能举例生活中许多摩擦现象,老师不用再多此一举,还有摩擦力实验的介绍,不用亲自示范,直接介绍就可以了。
经过这次的展示活动,我认识到科学学科教学任务是非常重大的,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可以说能当好一名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却不见得就能做好一名科学教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强科学专业素质的提升,积累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