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

合集下载

鲜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鲜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鲜切花的衰老及保鲜研究郭海军(阜阳师范学院09体教四班学号200941210406)摘要:鲜切花在农产品中最娇嫩,最不耐运输、贮藏,而又最具有发展前景。

因此,研究鲜切花保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鲜切花衰老的原因和保鲜的方法,从而为鲜切花爱好者和经营者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鲜切花衰老原因保鲜方法注意事项鲜花的大量需求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们生活水平质量和欣赏情趣提高的重要标志。

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鲜切花更是一枝独秀,深受百姓的喜爱。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鲜花不能芳颜永驻,由于鲜切花采后仍进行着生命活动,贮藏和观赏寿命有限。

切取几日后会自然凋萎,这为花卉产品的存放、运输、销售、瓶插观赏等环节带来诸多不便。

鲜花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的原因会大量的枯萎凋谢,因此鲜切花的保鲜问题成为园艺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受到各国园艺工作者及花卉爱好者的极大重视。

鲜切花的衰老及保鲜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已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这我们进行了一些总结和研究,希望内给与鲜切花爱好者和经营者一定的帮助。

一、鲜切花的衰老机理1.1 水分失去平衡鲜花是植株很娇弱的部分,如果得不到充分的水分就会萎蔫。

只有当其细胞保持一定的膨压,使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并保持鲜花的固有形态,这只有在吸水速度大于蒸腾速度时才能获得。

如果木质部的导管部分被堵塞,使吸水减少,最终引起缺水而造成鲜切花衰老凋萎。

而先切花失水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微生物的繁殖封闭了导管,从而造成导管堵塞;是插花用水不洁,水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被花枝吸收而封闭了木质部导管,干扰对水的吸收,导致鲜切花失水调萎;三是花茎切口处受伤细胞的分泌物质会引起茎堵塞;四是要植株水分专职缺情况下剪切花枝,空气容易进入木质部导管而防碍吸水,引起鲜切花凋萎。

1.2 缺乏能源物质鲜切花衰老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离开母体的鲜切花缺乏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糖,因为鲜切花所带的绿叶较少,且离开植株后各种因素都不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所以糖元越来越少,以致影响正常代谢而使鲜花凋萎。

非洲菊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解析

非洲菊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解析

非洲菊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通过整合以往学者对非洲菊鲜切花的采收、保鲜、贮藏等技术的研究, 并对有效的非洲菊鲜切花保鲜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力求为后期的非洲菊鲜切花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鲜切花非洲菊保鲜技术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study on the research to African chrysanthemum cut flowers of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storage and other technical by previous scholars. The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want to provide the feasible methods and technical guidance for production of African chrysanthemum cut flowers.Key words:Cut flowers African chrysanthemum Preservation technology非洲菊为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又名扶郎花、嘉宝菊、太阳花等,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

非洲菊花朵硕大,花枝挺拔,花色丰富,花型美丽, 花期较长,切花产率高,耐插性好。

此外,它的生产用工少,成本低,产量高, 价格也不低。

在温暖地区可以周年开花,供应市场周期长,经济效益高。

1978年在南非发现以来,经英国、法国、日本、荷兰等国不断研究和推广,现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销量排名前列的鲜切花 [1]。

在国内则形成了以云南和上海为主要产地,全国大部分省市均有生产的格局。

但其花葶革质,木质化程度低,采收、贮运和瓶插过程中易出现花头下垂、花茎弯曲现象, 从而降低其观赏价值。

因此非洲菊采运和供应过程中, 保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尤为重要。

月季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月季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月季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林立,胡惠珍,汪涛涛,刘海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月季是全世界重要的鲜切花品种之一,其保鲜问题一直是生产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保鲜剂、低温冷藏等保鲜措施,存在产品保鲜周期短、费用高、重金属污染等多种问题。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的传统保鲜技术,并对各种保鲜技术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

同时,基于当前光保鲜技术在不同农产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光保鲜技术在月季鲜切花保鲜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月季鲜切花;保鲜;LED光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4-0025-02月季属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观赏性强、香气馥郁,不仅用于庭院装饰、精油提取等,也是最重要的切花植物,占世界鲜切花消费总量的16.7%。

然而,月季鲜切花也存在保鲜困难、流通耗损严重等问题,对其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统计,我国鲜切花损耗率在30%以上,其中很大比例发生在批发商和销售商对鲜切花的储藏过程中。

储藏条件不当会导致花瓣提前皱缩,叶片脱落等现象,极大影响了鲜切花的观赏价值。

当前,国内外通常采用保鲜剂、低温冷藏等物理或化学保鲜措施,延长了月季鲜切花的保鲜周期,减少月季鲜切花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耗损。

但是,这些保鲜方法也存在诸如产品保鲜周期短、费用高、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本文对当前国内外常用的保鲜技术进行了综合,并对光保鲜技术在月季鲜切花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月季概述国外将月季分为传统月季、现代月季和野生蔷薇三类。

野生蔷薇为原始状态下自然界生长的月季;传统指较为古老的月季品种,例如我国传统品种“软香红”“阳春白雪”等;现代月季指18世纪以来新培育的月季品种。

现代月季品种繁多,目前已超过25000个。

2影响月季鲜切花寿命的环境因素2.1湿度空气湿度对月季切鲜花保鲜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将鲜切花低温处理后装入全密封袋子,保持湿度95%~98%时可显著延长切花寿命。

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张颖异,周云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3期(1.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人民政府江西南昌330000;2.南昌市东湖区农村工作办公室江西南昌330008)摘要:本文对目前国内鲜切花采后保鲜的途径、所使用的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险技术和生物保鲜技术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中国的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鲜切花保鲜技术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3-0059-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68 文献标志码:A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鲜花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鲜花保鲜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市场,切花保鲜不仅可以使鲜花的品质得到改善和提高,还能够长时间的保持挺直新鲜,因此如何使采后鲜花的品质更优良、保持更长久,成为研究的发展方向。

以下就切花保鲜剂的种类和组成成分作以及在保鲜效果作一综述介绍。

1 切花保鲜的途径1.1 采收和预冷处理采收时期对切花的寿命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以上午和傍晚较为合适。

月季在冬季采收不易发生“弯颈”。

目前大多数种类的切花在半开时采花贮藏效果最好,如香石竹、瓜叶菊和月季的大部分品种。

其他球根花卉如唐菖蒲、芍药、菊花、百合、郁金香、玫瑰[2]和小苍兰等则适合在蕾期采收。

1.2 化学保鲜方法化学保鲜由于其成本低、易操作、效果明显,深受生产者、流通环节及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采用化学保鲜,常使用切花保鲜液来处理切花。

通常用的保鲜液[1]主要包括预处理液、催花液和瓶插液。

2mmol/LGSH 预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切花月季‘Samnatha’失水胁迫性,促进花朵开放,所以GSH 有望作为预贮液的主要成分。

催花液适于蕾期切花的采收,通常含有2~10% 的蔗糖和杀菌剂,并且需要有较高的室内温度和相对充足的光照和充分的湿度。

如今杀菌剂的选择更看重其经济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成本低无污染的杀菌剂已成为当今趋势。

鲜切花化学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鲜切花化学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的酶大量合成 , 鲜切花体 内的蛋 白质酶 , 过氧化物酶 , 核酸酶大量合成 , 与鲜切花衰老相关的酶活性大大提
高, 合 成量 增 加 。通 过对 马蹄 莲切 花抗 氧 化 酶活 性 的
1 切 花 采后 的 生理 生化 变 化
1 . 1 水 分 的 变化
影响研究得出: S O D、 C A T和 P O D是植物体内的活性 氧 自由基清除系统 的重要保护酶 , S O D和 C A T主要 功能 是清 除 自由基 , 保 护 细胞 膜免 受 自由基 的伤 害[ 5 1 。 在不 同保 鲜剂 对 毛茛 切花 生理 效 应 的试 验 中得 出 : 植 物体 内普遍存在着 S O D、 C A T和 P O D等。当花毛莨 逐渐走 向衰败 时 , 其 体 内的 自由基 增加 , S OD、 C AT和 P O D 酶活 性增 加 [ 6 】 。 1 . 3 可溶 性 糖 的 变化 鲜切 花采 收后 碳 水化 合物 总体呈 下 降 趋势 , 鲜 切 花采收前期主要是降解体 内淀粉 , 使得鲜切花体内可 溶性糖的含量呈增加趋势。 采收后鲜切花进行呼吸作 用, 消耗鲜切花 的养分 , 使可溶性糖呈下降趋势。 糖分 迅速 消耗 , 引起 细胞 解体 。
Ke y wo r d s :c u t l fc h e mi s t r y ; c h e mi c a l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 r e v i e w
切 花 是指 从植 物体 上 剪切 下来 的花 朵 、 花枝 以及
湖 南农 业科 学 ( HU N AN A G R I C U L T U R AL S C I E NC E S )
鲜 切 花 化 学保 鲜 剂 的研 究 进 展

鲜切花采后的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概述(一)

鲜切花采后的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概述(一)

鲜切花采后的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概述(一)采后加工鲜切花采后的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概述ll=一)■张建国李志强2姬延伟2在世界花卉生产中,切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它是鲜活产品,采后仍进行生命活动,因此其采后生理变化及保鲜技术一直是园艺学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现对切花采后生理变化与保鲜技术研究的内容进行概述,以期对切花生产和销售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切花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切花品质与其体内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水分,糖类,蛋白质,核酸,有机酸,挥发性物质,矿质元素,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化学成分的性质,含量及变化都直接影响切花品质.切花采收后,花枝和母株间的联系被切断,花瓣内部便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水分代谢遭到破坏;淀粉,蛋白质,核酸和磷脂等大分子生命物质和结构物质逐渐降解,失去原有功能;催熟激素乙烯生成量迅速增加,加速花瓣的衰老;质膜流动性降低,透性增加,最后导致细胞解体死亡.外观上则表现为花瓣枯萎,脱落.水分的变化植物从花芽发育到盛开,必须保持高度水平的紧张度,而花朵的紧张度取决于吸水速度和水分散失间的平衡,鲜度只有在吸水速度大于蒸腾速度时才能获得.大多数切花的含水量为70%~80%.切花采收后,切断了来自母体根系的水分供应,切花叶面蒸腾量大于基部吸水量,造成水分亏缺.故切花采收后,采取适当措施使其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对于切花保鲜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表明,月季切花瓶插过程中,吸水总量与瓶插寿命没有相关性,其寿命的长短只取决于吸水与失水之间的平衡关系.当切花吸水量大干失水量时,其鲜度增加,花色鲜艳,茎杆挺拔,代谢正常而当吸水量小于失水量时,则切花品质变差.香石竹切花遭受短暂水分胁迫时,会出现早期萎蔫,并伴随着膜透性增大和膜活性降低以及乙烯生成等生理变化.长期水分胁迫时,失水程度越高,乙烯大量生成的峰期出现就越早.即使复水,切花也会失去观赏价值.因而在切花贮运过程中,通常需要90%~95%的相对湿度,以确保其鲜度.切花采收后应及时置于水中,但插入水中的切花并不一定能保证水分的充分供应,切花的导管堵塞,是影响水分吸收的主要原因. 导管堵塞可分为细菌造成的堵塞和生理性堵塞.细菌造成的堵塞细菌造成的堵塞有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细胞在切花茎的基部造成物理堵塞二是切花花茎末端吸收细菌代谢物封闭了木质部导管,干扰水分的吸收.瓶插水pH值6.5~7.2时微生物最易繁殖,如瓶插水偏酸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生理性堵塞在无菌情况下,分解酶活性增加,切口处产生果胶分解物,切口端受伤细胞释放出单宁和过氧化物酶,导致切面维管束周围有单宁氧化酶,钙盐,镁盐的沾带物积累.这类堵塞,可通过再剪切花茎基部并快速移入水中以减少氧化来解决.此外,在水分亏损状态下剪切花枝,空气易进入木质部导管,出现气泡切断水柱,也影响吸水(物理堵塞).排出气泡,花枝紧张度可得到恢复,这就是通常在水中剪切花茎可防止其凋萎的原因. 瓶插时花与叶之间也产生对水的竞争.如月季除去叶片,可减少78%的水分丢失.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衡量切花寿命长短的良好的指标,高呼吸速率的切花的寿命较短.对月季,香石竹,兰花,蜡梅等切花的呼吸速率的研究表明,呼吸速率随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渐升高,兰花盛开时达到呼吸高峰,花开始萎蔫时呼吸速率降低.采收后喷布BA能降低切花的呼吸速率,延迟呼吸高峰的出现,进而延长切花寿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代谢花瓣衰老伴随着干物质的减少,这是由于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糖,淀粉,蛋白质和核酸等的重新分配.糖类是切花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为切花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外部供给糖,糖沿着维管束进入到花中,增加花的渗透浓度,改善吸水能力,使花瓣保持膨胀.同时维持细胞膜的半透性,推迟离子与水的渗漏,有利于延长寿命,保持花瓣色泽.糖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基质, 可延缓蛋白质的分解.糖还能影响水分的平衡,使气孔关闭,减少水分丧失.研究发现,唐菖蒲贮藏后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含糖量的减少.用外源糖预处理切花菊花,可延缓其自身糖分的消耗,使切花菊花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都有较高的含糖量,从而提高其贮后的观赏质量.蔗糖处理红衣主教月季切花,可以改善贮藏品质,延长瓶插寿命,增大花朵直径,降低失水速率和细胞膜透性.切花采后碳水化合物总的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淀粉在采后1到几十个小时内迅速分解,之后则维持较稳定水平.如月季切花花瓣中的淀粉在采后1~2d内迅速分解,之后维持较稳定的水平.可溶性糖含量于采后逐渐降低,还原糖在瓶插前期稍有增加,以后也下降.研究表明,月季采收时花瓣中的淀粉含量越高,其后在瓶插的花冠中的糖分就越高,瓶插寿命就越长.除了糖类的降解,切花体内还伴随着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蛋白质,氨基酸的变化与切花的衰老关系密切.在可溶性蛋白质中,有相当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酶类,如切花采后蛋白质酶,核酸酶,过氧化物酶等活性的提高,往往导致切花品质的降低.长寿花比短寿花和中寿花含有更高水平的蛋白质,且水解速率较低.研究认为,切花采后蛋白质的变化动态和切花采收时的发育程度有关,若采收的切花完全开放,已经成熟,则瓶插时主要发生蛋白质的分解作用.若在蕾期或初开期采收,花朵尚未发育成熟,采后初期随着发育程度的加深,蛋白质合成作用是主要的,在以后的衰老过程中蛋白质才开始大量分解,含量下降.脂类物质主要包括膜脂,不挥发的油脂和蜡质.膜脂和不挥发的油脂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成分.在切花衰老过程中,膜中磷脂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导致膜流动性降低,膜相变温度升高,使得膜粘性增加,与膜结合的酶活性下降,致使细胞吸收溶质的能力减弱,膜固化透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解体死亡,花瓣凋萎.部分切花叶片表面有蜡质层,能减少切花水分因蒸腾作用而散失,较长时间的维持切花品质.生物膜的变化切花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透性会增加.研究表明,花瓣衰老时,色素,氨基酸,糖及电解溶液的渗漏急剧增加,渗透率是平时的2~5倍.月季花瓣衰老过程中,固醇与磷脂的比率增加,导致膜的流动性降低,从而使与膜结合的酶活性减弱,细胞吸收溶质的能力减弱, 加之膜透性的增加,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花瓣凋萎.内源激素的变化植物切花中含有IAA(生长素),CTK(细胞分裂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它们的含量及变化控制着切花的衰老.一般来说,乙烯和ABA促进花瓣衰老,CTK和GA延迟花瓣衰老,而IAA具有促进衰老和延迟衰老的双重作用.其中乙烯促进衰老的作用最为关键.有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有机酸主要是一些代谢产物,如天门冬氨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其含量的变化,导致细胞液泡中pH值变化,进而影响花瓣寿命.挥发性物质是指切花产生的一系列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呈油状的物质,虽然它们的含量很低,但能赋予切花更好的品质.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主要有N,P,Ca,Mg等,其含量对切花品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缺钾或钙会引起月季花梗弯曲;而缺钾则植物细胞壁太薄或木质部不发达缺钙,钾,硼时香石竹的瓶插寿命缩短.矿质元素还影响切花的颜色,高钾低氮有利于月季着色,而高氮时颜色不佳. pH值的变化高勇等研究月季切花细胞液PH的变化发现,衰老组织中pH值升高.GREENHOUSEHORTICULTURES9影响切花寿命的3个因素切花采后寿命长短与采前生长状况,采收期,贮藏条件以及是否采用了适合的预处理有关.采前生长条件切花采前的生长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组成,水分,植物保护和园艺措施等,都会影响切花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采后品质.要使鲜花的保鲜期尽可能长,不能只从采后开始,在品种选择,栽培措施上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利采后贮藏,保鲜.品种选择在切花保鲜中,品种的选择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茎杆粗的品种,糖分贮藏量多,维持呼吸作用的时间较长,保鲜期较长.加强栽培管理在选择优良切花品种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改善栽培措施,可以增加切花干物质含量,延长保鲜时间和瓶插寿命.研究认为,切花品质的30%~70%决定于采前生长条件,其中以光照影响最大.在光照较弱条件下生产的香石竹和菊花切花衰老速度较快,而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植株由于呼吸消耗增加,其碳水化合物水平下降,切花寿命缩短.矿质营养,栽培基质,浇水对大多数切花的瓶插寿命影响不十分明显.但缺乏钙,钾,硼时香石竹的瓶插寿命缩短,硝态氮对菊花瓶插寿命的影响优于氨态氮及尿素.在切花栽培期间,氮肥过量会促使切花营养生长过盛,进而降低切花品质,还容易促进乙烯产生,加速切花衰老.因此,在花蕾现色之前要少施或停施氮肥,防止因枝叶柔嫩而保鲜时间和瓶插寿命降低.保持土壤相对干燥,不仅有利于根系发育,而且可延长采后保鲜期.病虫害防治病虫的危害会降低鲜花保鲜的时间及降低鲜花的品质.在切花及叶上常带有病虫卵是限制其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因为切花中有病虫是引起其较快速衰败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出口时切花常用甲基溴化物熏蒸消毒以延长其采后寿命,但该方法对许多切花本身也有害,甚至在不引起可见的物理损伤时,缩短其货架寿命.作为替代法,新西兰的鲜花生产商用采后将鲜切花放在一个箱内熏蒸消毒来控制病虫害.具体方法是,将青霉素溶解于CO(在一个压力罐中),并将此"溶液"用管子输入箱中,随CO.的挥发,青霉素在叶或花的表面覆以一层,杀死很大范围内的对其敏感的昆虫.所使用的熏蒸剂为甲基溴化物或青霉素.由于这些原因,许多国家花卉生产者正努力尝试用非化学法来杀死病虫,如用某种虫害的天敌来杀死病虫,但这给切花生产者带来了检疫问题,发展上受到了限制.常用的切花采后防侵染处理是电离射线法.射线被广泛用于消毒医用物质及设备,也用于食品消毒,用射线杀死切花中病虫的效果不好,甚至杀死病虫所需的剂量较低时,射线处理也会引起切花货架寿命的显着降低.但日本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对菊花来说,将花放入含蔗糖溶液的瓶中,则可完全克服电离射线的负作用.采后昆虫非化学防治的另一方法为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成份(气调贮藏),即减少o.含量,提高CO.含量.这种方法在过去几年中在美国得到研究,是防治病虫专家认为效果较好的方法.采收时期采收时期对切花品质影响很大,采收过早,由于发育不充分,花朵甚至不能正常开放;采收太晚会缩短切花寿命.一天中,以日出前采收为好.不同种类的切花采收期,通常依据其花枝发育阶段来确定◎花蕾显色期采收.不仅花朵能正常开放,而且便于包装运输.如唐菖蒲花序下端的花蕾显色时,即可采收.芍药,牡丹等在花头(花蕾)显色时采收,可于吸水后盛开,且耐贮藏.◎花朵初开时采收.目前多数种类的切花采收期均属于此类.以月季为代表,在1~2枝花瓣外展初开时采收最佳.属于此类型的还有香石竹,荷兰菊,金光菊等.◎盛开时采收.以花期持久的种类为多,如花烛,红鹤芋,火鹤,山茶类,向日葵类等.近年来,许多人都提倡采用蕾期采收的方法,其优点是切花少受伤害,所占空间少,较耐贮运,能保存较长时间,从而减少生产成本.适宜蕾期采收的花除了菊花外,还有香石竹,郁金香,唐菖蒲, 金鱼草等.采收时,切口要整齐.有的种类如菊花,最好在水中进行二次剪切,或将切口置于80cc~90cc热水中浸泡10~15min,以排出花茎中的空气,利于切花水养时的水分吸收和疏导.分级与包装分级是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对所采花材进行归类,其主要依据是花枝的长短,也有按花径来分的.同一种切花由于花径大小和品种特性的不同,分级标准也有差别.如大花菊与小花菊,其分级标准的差别就比较大.包装也是保鲜的措施之一,它包括花材的单支包装,花束包装以及运输包装等.大多数切花无需单支包装(但也有例外).花束包装是对分级,预处理后的花材按一定数量扎成束,再用塑料薄膜封裹.一般包装时,须适当透气,以防花材变质.一1浙江林学院旅游学院311300—2河南省洛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471011。

插花艺术—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插花艺术—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切花保鲜研究进展摘要:目前,我国切花消费、生产网络已基本形成,鲜切花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被称为“朝阳产业”。

鲜切花与其他商品不同,不耐贮输。

切花采后仍进行着生命活动,但其营养源和水源被切断,在外界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等影响以及其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影响下,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衰老和凋谢。

如何延长其寿命和观赏期,保持尽可能长时间的新鲜度是整个鲜切花产业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切花保险鲜切花发展正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鲜花作为一种奢侈品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鲜花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礼物相互馈赠。

鲜切花是花卉产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花卉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即切花开花与衰老机理研究、保鲜剂生理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切花贮运保鲜技术的开发。

本文也着重从这三方面入手综述当前鲜切花保鲜的研究进展情况。

一、鲜切花衰老生理研究切花从采切后,生理活动虽然发生变化,但是仍在进行,生命活动仍在继续。

对切花采后生理的研究是保鲜技术的一个理论基础。

完整的花卉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是连续进行的,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即根系吸水与叶面蒸腾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鲜花切离母体后,水分的供应和吸收出现障碍,导致体内水分不足。

花瓣衰老后期最典型的现象是由于水分丧失所导致的鲜重下降、干枯和皱缩。

切花吸水量的减少是由多因子引起的,如微生物阻塞茎维管束,并分泌一些未知的有毒物质,受伤细胞壁分解产物以及气泡堵塞。

引起堵塞的具体原因有:茎干基部创伤反应引起的堵塞;切面分泌乳汁或其他物质造成堵塞;采切时空气进入导管形成气栓;胶质软糖在木质部中沉积造成的堵塞;侵填体造成的堵塞;由于切口基部细菌或大颗粒物质堵塞引起茎内大量导管空腔化。

切花运输过程中,花材直接装入纸箱内进行干式运输,更容易常遭到不同程度的水分损失。

鲜切花采后生理变化特征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鲜切花采后生理变化特征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5期1鲜切花概况及种类1.1鲜切花概况切花是从植株活体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材料,如花枝、花朵和叶片。

由根部将所吸收的水分、营养元素及激素无法运输到切花的这些器官,然而这些器官仍然可以进行一系列消耗营养物质的生命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切花的保鲜是指采收鲜切花后,对其进行预处理,采用物理保鲜或添加化学物质的方法,维持切花体内的水分平衡及有机质平衡,从而达到延长切花寿命、提高观赏价值及经济效益的目的[1]。

1.2鲜切花种类月季、百合、菊花及唐菖蒲为世界四大切花。

在我国,月季销售额位列四大切花之首,2012年我国月季切花的种植面积为1.38万hm 2,交易额高达31.4亿元[2]。

此外,我国常见的切花种类还包括香石竹(康乃馨)、牡丹、马蹄莲、红掌、文心兰等。

本文将概述以上不同切花的采后生理特征及其相应的保鲜技术。

2鲜切花采后生理变化特征2.1水分代谢变化特征体内水分代谢平衡是植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鲜切花采后水分代谢会发生明显变化:由于阻断了根部对上部的水分供应,花茎的吸水能力开始下降,切花水分代谢发生紊乱。

当切花失水量为鲜重的5%时,花瓣失去膨压,开始出现萎蔫症状,并最终导致切花衰败。

因此,切花采后对于含水量的保持至关重要。

此外,鲜切花还会因切口糜烂而破坏输导组织,从而诱使导管堵塞,所以将切花插入水中的简单处理对于水分的供应是严重不足的,还需要考虑造成堵塞的因素[1,3]。

2.2呼吸代谢及大分子物质代谢变化特征呼吸代谢特征是衡量切花储存及运输寿命的有效指标。

一般来说,呼吸效率与切花寿命成反比,即呼吸效率高的切花寿命相对来说较短[4]。

鲜切花采后仍会进行呼吸作用,若采后处理方法不当,可造成切花呼吸旺盛,从而促进切花衰老。

呼吸作用因不同的鲜切花品种而异,且与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相关。

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及二氧化碳分压均可降低呼吸作用,有助于延长切花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沈逢源, 王永伟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森林公园
刊名:
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2010(4)
被引用次数:8次
1.乔勇进.徐芹.王海宏.方强.张绍铃.Qiao Yongjin.Xu Qin.Wang Haihong.Fang Qiang.Zhang Shaoling鲜切花采后处理及保鲜技术[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11)
2.黄智博.赵林森鲜切花的保鲜技术简述[期刊论文]-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2(3)
3.张静.刘金泉.ZHANG Jing.LIU Jin-quan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1)
4.王文哲.徐珊珊.梁青鲜切花采后保鲜技术和养护方法[期刊论文]-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2)
5.张微.谢晶.管伟康切花保鲜技术[期刊论文]-保鲜与加工2004,4(6)
6.张小波.王敏利.ZHANG Xiao-bo.WANG Min-li鲜切花的综合保鲜与贮藏技术研究[期刊论文]-陕西林业科技2008(2)
7.陈丹生.王精明.丁有雄鲜切花的衰老与保鲜(综述)[期刊论文]-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1)
8.农日我国花卉产业布局优化产销两旺[期刊论文]-北京农业2009(16)
9.赵梦提高鲜切花品质的关键--鲜切花保鲜处理[期刊论文]-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5(1)
10.彭永宏.宋丽莉.李玲鲜切花衰老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
1.刘季平,廖列文,梁建峰,郭杰宜,李红梅,何生根不同贮藏处理方式对月季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4(05)
2.江斌海藻寡糖结合1-MCP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农业 2012(15)
3.余前媛百合切花化学保鲜研究进展综述[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11(21)
4.周明芹不同糖浓度对蜡梅切花寿命的影响[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0(24)
5.刘苗苗,张若依云,姚亚运,廖丽,白昌军,王志勇贮藏温度对结缕草匍匐茎扦插存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期刊论文]-草原与草坪 2013(04)
6.张楠,谢玉华,李兴霞几种无机盐对非洲菊切花保鲜的影响[期刊论文]-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02)
引用本文格式:沈逢源.王永伟鲜切花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南农业 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