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推荐)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的本质: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2、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含细胞核内的假根部分控制的。

伞藻嫁接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5.染色体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6.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7.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8.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细胞核中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10.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12.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保证了生物的子

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生理特征。

2 . 基因控制性状。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一个亲本。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 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XY女 XX。女性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数量相等含X或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2. 体细胞内染色体的表示方法男性: 22对+XY(或44条+XY)

女性:22对+XX(或44条+XX)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表示方法精子:22条+X 或 22条+Y

卵细胞:22条+X

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当解答染色体问题时,不要忘记常染色体

3. 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受精卵中含有23对染色体,因此受精卵是体细胞。

4.性状的遗传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体细胞: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会随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生殖细胞:染色体和基因不成对且染色体数减半。(成对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

3. 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类型。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变异: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根据产生的原因分为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子代

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导致,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子代。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为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3.变异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各种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和加强,更加适应环境,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4.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培育优良品种——育种。

(1)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使亲本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子代,再从中挑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类型进行育种。

(2)诱变育种:利用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适当处理,诱导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从中选择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获得新品种。

5.变异是随机的,有利突变少。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1.遗传病是由于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1)染色体遗传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如先天性愚型是由于染色体数多了一条。

2)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控制。

①显性致病基因控制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多指。

②隐性致病基因控制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苯丙酮尿症等。

2.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为了减少遗传病发病几率。

原因:近亲的双方来自与同一个祖先,所以含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遗传病的几率高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

3.开展优生工作的措施主要有: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4.人类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人类基因组。

5.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解人类的遗传密码,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1)1999年9月,我国科学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全部基因序列的1% 。

2)2000年6月26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宣布,

“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6.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要以生物自身的生存为标准

最主要的手段

最有效的方法重要措施

1、果皮和种皮的基因组成完全由母本决定。

2、胚和胚乳的基因组成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

3、嫁接时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接穗完全相同。

4、(1)当亲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有两种性状时,亲代基因组成为Aa×Aa,亲代的表现性即为显性性状。

子代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无中生有)

(2)当亲代有两种性状,子代只有一种性状时,亲代基因组成为AA×aa,子代的表现性即为显性性状。(有中生无)(3)当亲代和子代都有两种性状时,亲代基因组成为Aa×aa,无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子代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1。

基因组成判断规律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变异一课三练提能培优

7.2.5 生物的变异一课三练提能培优 知识点一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1.下列现象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的是( ) A.番茄的果皮有红色和黄色 B.营养过剩出现小胖墩 C.家兔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 D.豌豆的茎有高茎和矮茎 【解析】选B。番茄的果皮有红色和黄色、家兔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豌豆的茎有高茎和矮茎,这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营养过剩出现小胖墩,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变式训练】 菊花会展上,同学们被千姿百态、争奇斗艳、雍容华贵的各色菊花深深地打动了,菊花如此绚丽多彩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的遗传 B.生物的变异 C.光照不同 D.环境温度的不同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菊花之所以千姿百态,品种繁多,是生物不断产生变异的结果。 2.(2017·苏州质检)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 B.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女儿 C.长在暗处的玉米矮小 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女儿,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变异的是( ) A.父母都是双眼皮,儿子是单眼皮 B.姐姐有酒窝,妹妹没有酒窝 C.羊有角,马没有角

D.父母胖,女儿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及子代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羊和马虽然性状上有差异,但不属于同种生物,它们的差异不是变异。 【易错警示】不要误认为生物间的差异就是变异,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4.(2017·迁安质检)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一般有利 B.凡是变异都可遗传 C.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解析】选C。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可以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5.下列有关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花生和小花生果实长度不同,是由于品种不同 B.大花生和小花生的果实长度也受环境影响 C.大花生的果实一定大,小花生的果实一定小 D.在探究过程中,应随机各选取30枚大小花生 【解析】选C。本题考查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实验。花生的果实大小不同,主要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为减少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可随机取样,样品数量不宜太少,应各选取30枚;大花生和小花生的果实长度也受环境影响,在贫瘠土壤中的大花生会变小,在肥沃土壤中的小花生会变大,比较大小花生要根据它们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6.(2017·漳州质检)以下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普通甜椒诱变成太空椒 B.小王整容后,单眼皮变为双眼皮 C.用模具套在西瓜果实上,种出方形西瓜 D.将同一品种的圆白菜从北京引种到西藏,叶球的重量增加 【解析】选A。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普通甜椒的种子诱变成太空椒,

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8讲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选择题 1.(2019广东梅州适应考试)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体大肠杆菌体内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 B.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 C.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答案 B 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 配对,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所以突变体大肠杆菌体内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A正 确;T—A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 分子中氢键数目增加,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DNA复制时,5-溴尿嘧啶可与碱基A互补配对,也可与碱基G互补配对,所以该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C正确;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G配对,T—A碱基对复制一次时有A—5-溴尿嘧啶配对,复制第二次时有5-溴尿嘧啶—G配对,复制第三次时可出现G—C配对,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D正确。 2.(2019广东佛山段考)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上具有重复的同源序列,则可能出现错配(图1)。图1细胞中染色体发生错配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的两个如图2所示。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B.图1中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区段未能准确对位 C.图示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移接 D.其余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含有的片段分别是FBBBd、FBBD

2020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专题强化测试卷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7.8.9.10.11.12. 选项 1.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3.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 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 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 二 总分 13 14 得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有关遗传的谚语或俗语如: 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③虎父无犬子④天下乌鸦一般黑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⑥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3、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可以从这些方面研究:(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和高度)、(叶的形状和生长方式)、(花的颜色)、(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研究。 4、猫妈妈是黄色的,它生了5只小猫,其中2只是黄色的,2只是黑色的,1只是橘红色的,推测小猫的爸爸(可能身上有黑色和橘红色的花纹)。推测的依据是: 2只黄色的小猫和猫妈妈的颜色相似;另外3只小猫应该是遗传了猫爸爸的特征。 5、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做了研究豌豆花颜色的实验,发现了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6、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上的各部分如何生长。 7、人的智力和遗传有关吗(人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遗传决定。智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8、变异: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9、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 ①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②龙生九种,种种不同③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④一颗之果,有苦有甜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⑥一母之子,有愚有贤10、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1、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1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 13、三叶草的变异状态是四叶草。四叶草一直是欧洲人心目中的幸运的象征,它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样东西:爱、健康、名誉、财富。 4、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如: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播种出新苗。 不可遗传的变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15、生物的变异不仅来自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16、变异可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与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17、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2月,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8、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19、“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suì)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20、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21、人工变异的方法有:用X射线照射种子;太空环境。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20 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教学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4)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四、具体内容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可以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 (4)基因突变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基因(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突变如何产生的?(诱因) (6)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①普遍性:只要内因(基因变化)和外因(诱导因素)同时存在控制任何性状的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 ②随机性:只要是在DNA 复制时,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③突变率很低:(低频性)原因:自然状态下DNA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严格的复制机制. 如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为10—5—10—8 ④有害性:由于生物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已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因此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如人类的遗传病,植物的白化苗,但也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 另外,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有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如微生物的抗药性对人类有害,但对生物生存有利,同时突变的有利和有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一种环境条件下的有利突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有害突变. ⑤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基因突变只能在控制同一性状的范围突变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学习知识点.doc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x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 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 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F 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 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x)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x)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x)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 体上。(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 .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 .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C) A.aa B .Bd C.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B)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单选题(共7题) 1.(2019?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江苏)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5.(2019?江苏)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6.(2019?天津)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 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 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 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7.(2019?天津)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题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香蕉只有果实,种子退化,其原因是(C ) A.传花粉的昆虫少 B.没有进行人工授粉 C.减数分裂不正常 D.喷洒了植物生长素 2.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D )A.单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杂交种 3.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上述无子番茄性状能遗传 B.若取无子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若取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4.血友病是由于人类X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而形成的血液凝固机能缺陷病。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以后所生的儿子中(C)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患血友病 D.不能确定5.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C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 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6.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D )A.6%、8% B.8%、92% C.78%、92% D.92%、8% 7.下列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A) A.东北虎和华南虎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C.鸟类和青蛙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 8.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的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下图7—12中,哪2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D ) 图7—12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原因 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 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卿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概念:是指基因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 A A T T C C G G T 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 T T A A G G C C A T T A A G G C C A 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 出错 T T T G A A G G C C A A A T T C C G G C T T A A G G C C G 缺失 A T C C G G T T A G G C C A 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 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 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如苯丙酮尿症) 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对某一生物个体来说突变的频率很低,对某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来说,突变基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 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 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女:44条常染色体+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 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 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教案精选: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与 进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学设计 【考纲解读】 (l)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做听课的主人:(知识网络自主构建) 以变异为中心写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变异的类型;育种方法名称及原理;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热点考向聚焦】 一、变异的类型 例题1、.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

生了变化 例题2、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变式训练1、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变式训练2、下表是苋菜抗“莠去净”(一种除草剂)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 抗性品系CGT丙氨酸GGT脯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 敏感品系CGA丙氨酸AGT丝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 氨基酸位置227 228 229 230 A. 基因中碱基的改变,一定能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 B. 其抗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码子发生了改变 C. 其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228号

【初中要点】八年级生物苏科版下册第22章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初二生物苏科版下册第22章生物的变异知识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的变异知识点,包括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等重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知识点 1.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基因重组的实例(必修2P83) 两个同胞兄弟或同胞姊妹在遗传上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3. 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4.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5. 基因突变的原因 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或自身生理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6. 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7. 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课后练习 1.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培育出高产奶牛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 A.人工选择 B.自然突变 C.改良饲料 D.改善环境 2.南橘北枳所描述的变异,其形成原因是() A.气温的差别 B.染色体畸变 C.基因突变 D.人为因素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A.同一穗玉米种子的后代植株有高有矮 B.同一母猪生下的一窝猪崽都是黑色 C.大豆叶片和小麦叶片在形态上不一样 D.鸟的后代与哺乳类的后代有很大的区别 4.一块玉米地里出现了几株白化苗,不久它们就死掉了,这是因为() A.幼苗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无机盐 C.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水分和无机盐 D.幼苗生长的地方光照不足 答案: 1.A 2.A 3.A 4.A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新学期认真学习,预祝大家可以在新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试卷

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题 必修二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某区域一个种群的某一性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假设该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该性状没有作用,也不存在突变。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理论上Aa的基因型频率N为A.0≤N≤100%B.0<N≤50%C.0≤N<50% D.50%<N<100% 2.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以产生新的基因 A.叶肉B.根分生区C.茎尖D.花药 3.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 A.不可遗传的变异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生态位分化 4.a基因纯合会导致某种生物胚胎致死,现已知该生物某自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接近50%,则该种群中杂合子大约占 A.1% B.10% C.50% D.99% 5.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一个生物物种可以发生单独进化 B.生物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C.共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7.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aBBC;③AAaaBBBB;④a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花药离体培养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8.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后,病菌的抗药性增强,杀菌效果下降,原因是 A.抗生素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抗生素对病菌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病菌的数量增加 C.抗生素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病菌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9.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通过如右图育种过程 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突变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汇总

单元过关检测(七)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般认为,艾滋病病毒最可能产生的变异是() A.环境改变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 解析: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故C正确。 答案:C 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它发病率比较高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解析:B错误,只增加一个碱基对有可能会导致突变位点后所有氨基酸都改变;C错误,在生长过程中,基因本身不改变,改变的只是基因的表达状态;D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答案:A 3.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纯合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隐性品种可从子二代中选出,经隔离选育后,显性品种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解析:根据所需,若新品种为隐性纯合子,则在F2中即可找到,若新品种为显性个体,在F2中即可出现该性状的个体,但不一定为纯合子,经隔离选育后在F3中才能确定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C 4.(2016·武昌联考)人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下列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数目改变而引起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B.白化病 C.猫叫综合征D.红绿色盲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多了1条21号染色体导致的,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故A正确。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故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错误。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故D错误。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3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3 生物的变异与 进化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判断 1.生物变异的类型 2.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适用范围生物 种类 所有生物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 性生殖的生物 真核生物 生殖 方式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 体数目变异 原因DNA复制(有丝分裂间期、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过程出现差错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 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间发生交叉互换 内外因素影响使染色体 结构出现异常,或细胞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分开出现异常 实质产生新的基因(改变基因 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产生新的基因型(不改变基因 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 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 的量) 基因数目或基因排列顺 序发生改变(不改变基 因的质) 关系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基因重组提供原始材料。三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3.染色体组和基因组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其特点: (1)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2)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当然也就不含有等位基因。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4)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有的一组染色体可看成一个染色体组。 (5)不同种的生物,每个染色体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大小是不同的。 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基因组计划则为测定单倍体细胞中全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包括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体。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4.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多倍体由合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对于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属于单倍体还是三倍体,要依据其来源进行判断:若直接来自配子,就为单倍体;若来自受精卵,则为三倍体。 【例1】(2010·北京西城)如图示意某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所作推断中,错误的是 A.此种异常源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 C.该生物基因型为HhAaBb,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 D.此种异常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育性下降 [解析] 由图示可知,图中两对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与b或a与B发生互换,由此可能产生HAa或hBb型的异常配子,据图可知,此细胞的基因型为HhAaBb,如果该生物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如果由配子发育而成则只能属于单倍体生物;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多数都是有害的,有可能引起生物体的育性下降。 [答案] C [知识总结]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问题 (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4)关于不同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问题。病毒的可遗传变异惟一来源是基因突变;细菌等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所以不存在染色体变异。在真核生物中,上述三种类型都存在。 【互动探究1】(2010·江浦中学测试)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无中生有为隐性。例: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可以得出,单眼皮为隐性基因控制的。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Y 女:44条常染色体+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宁夏银川二模)下图中,a、b、c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3个基因,m、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一定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 B.m、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会导致基因突变 C.若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 D.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表达 解析: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可能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A错误;m、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m、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特点,若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C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转录,但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完成,D错误. 2.(福建漳州一模)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所处时期出现在受精作用开始后 C.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或aB D.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图为减Ⅱ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次级卵母细胞的减Ⅱ后期出现在受精作用开始后,B正确;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含细胞质较多的部分将是卵细胞,基因型应是aB,C错误;由同一染色体复制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应该相同,图中A和a不同,则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3.(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二模)秋水仙素的结构与核酸中的碱基相似,其可渗入到基因中去;秋水仙素还能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之间,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据此推测,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后不会引发的结果是( D )

初二生物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初二生物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Y 女:44条常染色体+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