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维普资讯 https://www.360docs.net/doc/606142262.html,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由。其二,实验仪器的资源共享。开放性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仪器种类比传统的药理实验教学所用的仪器要多。有些容易搬动的小型仪器如离心机、电子秤等可以考虑集中在某个实验室,仪器适用规则贴到仪器附近显眼的地方,方便大家使用。不容易搬动的大型仪器或是灵敏度要求高不适宜搬动的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冷冻离心机等由带教老师负责,带领学生使用。这样既可以提高仪器的利用率,达到资源共享,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三,实验经费的相对开放。实验经费是保证实验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除了学校的常规实验经费支持外,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课题值得深入探讨,我们可以采取鼓励学生申报校内课题,通过本科生科研立项的方式获得部分经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鼓励他们加入到科研工作者的行列中来,也可以激发带教老师的热情[3】。 ?19l? 总之,开放性实验既是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韩云海,李海岭,吴焕周,等.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63—165. [2]乐江,汪晖,武汉生,等.药理学探索性实验中教学方式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638— 640. [3]盛瑞,耿明华.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科研性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6一18. 作者简介:王婷,女,1979—03生,博士,讲师. [收稿日期:2009—11-09]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付志锋,王琳(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在教学中,加大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比例;开展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并加强与医药生产企业的合作。结果表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917R一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49(2010)02—0191—03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药学的各个相关学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运用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研究药品性质、制定药品标准、控制药品质量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此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又要有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知识,所以学生普遍反应比较难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可以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构建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2009JY088)意识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现介绍如下。 1改革实验教材。精选实验内容 药物分析实验教材采用的是自编教材,打破了过去基础性实验多,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的格局。我们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为基础,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国药 万方数据

《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单位:阳谷县李台中学 课题组成员:杨留杰王洪光孙正一朱美静李文辉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

集中反映。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可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时间与资源设备、考核和评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教学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应用型师范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近几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加强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对实践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设施和经费投入不够,管理缺乏规范,监督与考评不得力,等等[1]。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通过确立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使师范生师能和师德并重,成为未来合格的德艺双修的中小学教师。其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所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并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才能得以更好地展现;通过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教育,坚定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构建 1.专业技能训练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教具及课件制作等。二是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备课技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说课技能、讲课技能等。其中讲课技能又包括导入、讲解、活动设计与组织、组织教学、提问、板书等技能训练。三是教育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生团队工作等技能训练。 2.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军训、文体活动、读书或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调查研究、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育科研能力训练 师范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与实践必须具备两大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训练包括研究性作业、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发明创作等。 4.现代教育技术训练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是当代师范生必须面对和掌握的实践知识之一,如网站或网页的制作、课件制作、对word、flash、power point、excel等的熟练操作和使用。 三、实践教学的多方位探索 (一)教学途径多方位探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周晓霞 (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就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使学生充分重视预习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收到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6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结合本学院的现状,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将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从一般的知识技能传输验证性实验层次,提升到有目的地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1]。 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小型综合性实验以及多步合成实验。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将各分支学科的重要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可以锻炼综合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设计性实验按照实验题目,教师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并根据待分析样品的性质、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教师修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 二、使学生对预习实验报告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化学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将实验内容写在黑板上,老师按照此内容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即使不预习实验课,按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步做就可以了,对实验课不重视,更有甚者,不做实验,实验报告上的数据都是抄袭他人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学生重视分析化学实验课,采取了以下措施:(1)预习实验报告一定要做好,包括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处理方法,并且课前检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可以引起他们对实验课的足够重视。(2)引导学生多思考。讲解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层层引导,使学生知道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师范教育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师范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09年第5期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做客人民网谈教师队伍建设(节选)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2007年的时候管司长就来过人民网做客,当时您曾经说过,全国30万教师学历不合格, 现在您认为这个数字目前是否有所改变? 管培俊:有改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学历不合格教师的数量由原来的50多万已经下降到24.3万。与此同时,高学历的教师在逐步地增加,根 据统计,到2008年底,具有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已经占到全部小学教师的71%,这个增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具有 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现在已经占到半数以上,在高中教师当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也在逐步增加。教师学历的水平提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自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来,华东师范大学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国家政策,把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不仅通过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加强师范生的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学习,而且积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基本体验 和基本技能。 一、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开展 2007年以来,我校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 (一)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5月,学校根据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提出的培养优秀教师未来教育家的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的师范生培养 方案。为凸显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 年的专业学习中。 为把这一新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华东师范大学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 为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改革,整体推进“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学校建立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学校教务处整体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和师范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并负责指导、监督 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各院系相继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系主 任亲自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师范生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与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2.探索师范生实践教学新机制 为落实“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上,华东师大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机制。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实施内容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项目式翻转教学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向课堂反转方向发展,具体实施分为3个步骤,即课前预习,课中即课堂的练习,课后重点总结三个部分。 (1)课前预习 每次上课前,先给同学们初略提点下一章节的内容,然后让他们先自己预习并基本理解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做这章节的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做ppt时一般4-5人一组,这样让他们可以自由讨论,同时增强他们的自学与合作能力。 (2)课堂练习 每节课45分钟时间里,讲课时间控制在35-40分钟之间,剩下的时间通过马上做课后相关内容的习题让同学们从理解上升到掌握的程度,对于比较复杂的同学们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次讲解,确保每堂课内容都能被充分吸收。 (3)课后总结 每章节上完后,会要求同学们先把本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写在作业本上,让他们对本章节的知识在弄懂的基础上自我归纳出重点,然后才要求他们做课后习题。这样每章节的内容让他们从逻辑顺序上到具体的解题都能把握好。 总之,课堂反转充分挖掘同学们本身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让他们有自主性,同时加强复杂内容的指导,这样每章节内容在上完后绝大分内容都被很好的吸收,这比灌输式教学效果是好很多。相关的材料通过ppt与作业本来展示。

每章的具体项目设计 第一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4学时) 教学目标:要求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原理及其分子结构的关系;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和类型;掌握定性与定量方法;了解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概述 紫外可见光的波段(10-800nm),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产生(由分子的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为紫外可见光谱;由分子振转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为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曲线,朗伯-比尔定律。 第二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电子跃迁的类型为:σ→σ*、n→σ*、π→π*、n→π*,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紫移,紫外光谱的四类吸收带:RKBE,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共轭效应、助色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位阻、溶剂效应等。 第三节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为:光源(在可见光区使用钨灯或卤钨灯,在紫外光区使用氢灯或氘灯)、单色器(棱镜、光栅)、吸收池(玻璃材质仅适用可见光区,石英材质都可适用)、检测器(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仪器的类型为:单光束、双光束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定性分析包括:化合物的鉴定、纯度检查等,结构分析包括初步推断功能团、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定量分析包括:单组分的定量和多组分的定量。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把好集中实践环节质量关 ―――沈阳电大分校、教学点05春毕业实践环节顺利完成 毕业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毕业实践环节,把好质量关,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重要课题。本学期我们本着探索、提升、创新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基层分校和教学点毕业实践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分校、教学点集中实践环节顺利、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管理制度的建设 由于此次基层教学单位共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毕业集中实践环节,为了保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我们先后下发了《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分校、教学点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要求》、《关于聘任沈阳电大基层分校、教学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细节,提出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二、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从指导教师的聘任工作入手,下发了《关于聘任沈阳电大基层分校、教学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通知》,面向校内外公开聘任,严格执行指导教师审批程序,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真审查,加强了对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先后召开2次专业培训会,请校内专业负责人进行指导培训,严把教师资格的关口,努力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指导水平高、实践过得硬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毕业论文的阶段性指导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各专业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开题报告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工作。我们采取了把市内教学点的学员统一召集到校内,聘请校内开放学院的相关教师统一做了开题报告,而对地处郊县的各分校,我们则由教务处带领相关教师专门去给学员做了开题报告。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集中实践环节有个良好的开端。为了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管理,通过下达教师任务书、签署教师责任状、填写指导过程记录等环节来增加对指导教师的约束,同时,在指导工作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填写《沈阳电大指导教师考核表》,在表中有教师对学员的综合评价分析和分校(教学点)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这些工作的考核结果,将对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精选3篇)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精选 3 篇) 篇一: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感想 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感想 杨松 资源环境学院 2010 级 环境五班 22201020210126 论文关键词:分析化学创新教学兴趣 论文摘要: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让我们学生自己学会 根据实验目的而设计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其产物量的估算。 分析化学是许多涉及化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分析化学中, 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刻理解所学 的内容,牢固掌握基本操作,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综合 素质。 然而,从老师的教学模式来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学生对分析化 学实验课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难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学生自己的身 上着手,就是让大家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实验要求。 1、老师的基础知识教导。老师使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教学,让同学们增加对分析化学的兴 趣,从而增加对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分析化学实验对规范性操作要求很严,仅靠上课时教师演示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老师可 以使用一些现代的教学方式, 例如使用动态 PPt 教学, 或者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操作的 基本步骤及应该注意的基本事项。 2、 耐心细致地指导,并进行阶段性检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实 验有着严格规范的操作要求,这是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最基本保证。没有规范的操作技能训练 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 知识储备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进行新的实验课程之前,不是立即开展正规的实验活动,而是先进行基本操作训练, 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耐心指导操作不规范的同学, 并时刻提醒大家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能理解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并能较快地掌握操作 要点。提前通知学生在天平称量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完成后,将进行阶段性测验,检 查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规范操作的掌握情况,检测不合格的学生将不允许做下一轮实验, 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几乎都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按照规范性操作的要求去练习,直至 熟练掌握规范性操作,从而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铺设解决问题的阶梯,从实验中提炼问题,又能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训练?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方成武 戴银 韩茹 谢冬梅 王键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 (合肥 230038) 摘 要 针对目前中药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所下降的趋势,安徽中医学院修订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增加课程见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毕业实习模式,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通过一系列举措,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技能培养 目前,全国大多数的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中药专业毕业生均为宽口径、适应面广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研发、生产、营销、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从事的岗位大多为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以及药物研究所等部门。根据安徽中医学院已毕业的二十余届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分析,多数毕业生能胜任本职工作,尤以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毕业生工作最为出色。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单位反映,自1990年代以后毕业的学生,其实践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近年来考入大学的学生年龄较小,从学校到学校,大多数没有经过社会生产实践的锻炼,同时学习的刻苦精神也不如以前的学生;二是由于近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教育经费和实验条件未能同步增长和发展,致使一些正常的实践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三是因为市场经济以后,原有的生产实习基地(例如制药厂)考虑到市场竞争因素以及G MP生产车间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生产实习大多持不欢迎态度。 为了提高中药专业毕业生在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行业中的竞争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加强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修订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中药专业学生对传统中药的“认、采、制、用”方面的实践知识匮乏状况,通过调研、论证,对中药专业四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将《中药学》与《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时间进行对调[1]。对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以及专业课(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分别安排12周时间进行生产见习;增加毕业实习时间,将毕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第八学期开始提前到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开始。 二、实行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11巩固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药用植物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理论课结束之后,每年的5月中旬安排学生到黄山进行野外生产实习(自2003年开始,因教学时数的压缩,又将黄山野外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年7月份的暑假期间),以加强学生对药用植物原植物的鉴别能力以及生态意识和采制标本技术的培养。黄山具有东部海洋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山地小气候特点,终年温暖湿润,冬暖夏凉,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多达1700余种。因此每年《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黄山野外实习已成为学院中药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由于学校的大规模扩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解决经费紧张和实习时间减少的矛盾,学校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在校内建成了栽培有700多种常用药用植物的药植园以及收藏有7万多份植物蜡叶标本的标本中心。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药用植物学理论课时,既可观看蜡叶标本,又可到学校药植园见习,课程结束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大多数常见药用 — 1 3 — 药学教育2005年第21卷第5期 收稿日期:20052062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项目号:2005060。 作者简介:方成武(1961-),男,安徽舒城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从事中药资源与应用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课程改革

2012年6月Jun.,2012 收稿日期:2012-03-12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基金项目“基于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探索”(SJG2009164);常熟理工学院 2009年精品课程建设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徐肖邢(1953—)女,浙江诸暨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分析与生物传感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仪器分析课程改革 徐肖邢,翟 春,汪学英,尹 凡 (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强化实践环节、建设辅助教学平台、科 研反哺教学等措施,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2)06-00101-03 仪器分析是人类了解自然世界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仪器分析”课程作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众多,涉及学科较广,理论基础、分析原理及应用领域等各不相同,同时各领域发展迅速,知识量大。如何针对应用性本科教学特点[1],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优化课程教学目标 按照“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应用实践,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审定,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和明确课程教学要求,以更好地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1)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构建“仪器分析”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目标。既考虑知识系统性和学科前沿性要求,又注意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2)调整“仪器分析”课程的教 学要求。简化公式推导和仪器结构,突出方法应用,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应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成分、限量元素和有害成分检测监控等能力上,放在学生掌握各种分析仪器方法的特点,针对不同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上。(3)分类制订“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对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不同要求,结合专业的特点,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分大类制订与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二、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目标,提出阶段性的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有效的教学形式,确定评价学习结果的方案,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的系统决策过程[2]。我们在分析应用型层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学科知识的相对系统性与纵深度以及内容的应用性与先进性,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基本原理、分析仪器、方法应用为主线,将理论课内容整合为“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三大模块,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影响学习 101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_新基础教育_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

2002年第10期(总第273期) 教育研究 EDUCAT IONAL RES EARCH N o.10,2002 Gener al,No.273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 叶 澜 [摘 要] 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教学过程观 个性化、创生性 基质性、原初性元素 学生资源 多向互动 动态生成 [作者简介]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062) 课堂教学的过程改革研究,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构成。如果说,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建,是为了弄清什么是当今中国学校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有价值和最为根本的目标;那么,课堂教学过程观的重建,则要回答在价值观认定以后,教师需要怎样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并如何以新的过程观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实现新的价值观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课堂教学过程观的重建,也是我国当今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必“遇”之题。我们在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提出这一任务,故“重建”是相对于长期形成的、在传统教学论中被确立稳固地位的观念,在学校课堂教学实践中至今还相当普遍甚至相当顽固地现实存在;“重建”不只满足于理论的批判、观念的更新,还力图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实践形态;“重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追求和任务,也是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和交互作用的产物。 一 课堂教学过程(以下简称“教学过程”)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从理论角度看,历史上有过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激烈争辩,如今又有可以后现代为其总称的多种教学论流派的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重建课堂教学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传统教学论的经典之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但对解放后我国教育界影响最大的,则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教科书。可以说,这本教科书是赫尔巴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一发表于《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题为“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在“之一”中,笔者已涉及了“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问题,但未对方案中过程设计的“过程观”作展开论述。“之二”以此为主题续上文。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 获得新知识、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的思维方法,是对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技能的教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现就个人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有益探索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只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听讲、做笔记,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记忆型” 或“再现型”人才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中药学》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加自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能力为主”的方针,课前让

学生预习,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结合重点难点内容讲授。由于准备充分,在课堂上学生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使原本呆板枯燥、难以记忆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记忆,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潜能,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中有些比较浅显、易读易懂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教师指定阅读参考书内容,指出学习要点,结合基础理论启发式地提出问题,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如消食药、驱虫药、涌吐药等章节内容,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按照严密的思维逻辑,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2精简教学内容 《中药学》教学应遵循“突出重点、避免重复、注意衔接”的原则,以“性能功效-主治”为主线其他相关内容围绕其展开,突出学科特点,这也符合《中药学教学大纲》“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的要求。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重点,解释难点,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必面面俱到,切忌泛泛而谈。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要把握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 着重讲解每一章节中的代表药,介绍临床常用药。如清热凉血药, 能清热凉血,治疗营血分热证。这一功用涉及本节的所有药物,可在概述中详加交待,并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