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节 (第2课时)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1.实验室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缓缓加热③在烧瓶中加入少量的MnO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④通过分液漏斗慢慢向烧瓶中注入浓盐酸⑤将多余氯气用浓NaOH溶液吸收⑥当有连续气泡出现时,开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Cl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混有HCl杂质的Cl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杂质B.实验室制取Cl2,浓盐酸起到酸性和氧化剂作用C.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D.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3.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收集Cl2、尾气处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Cl2B.用装置丙收集Cl2C.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Cl2D.用装置乙除去Cl2中的少量HCl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5.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检验它与金属的反应。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A.①和②处 B.②处C.②和③处 D.②③④处6.自来水厂常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杀菌消毒。
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这样的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离子的浓度非常低)出售,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在下列化学试剂中,可以用于鉴别这种自来水和纯净水的是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和Cl2都有毒B.将AgNO3溶液滴入甲溶液中,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甲溶液中含有Cl-C.将NaCl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或将Cl2通入AgNO3溶液中均会出现白色沉淀D .含Cl -的溶液和氯水一样均呈黄绿色8.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NaCl 的是( )A .焰色试验是黄色B .溶液有咸味C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 .焰色试验是黄色,同时又能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9.向盛有氯气的三个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约五分之一的下列液体并振荡,观察下图所记录的现象,则各瓶注入的液体依次正确的组合为( )①AgNO 3溶液 ②NaOH 溶液 ③水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①③②D .③①②10.检验某无SO 2-4 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l -,正确的操作是( )A .取样,滴加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B .取样,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C .取样,先加稀HNO 3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D .取样,加少量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HNO 3,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11.溴又称为海洋元素,主要用作制取溴化物,并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摄影材料、灭火剂、选矿、冶金、鞣革、净水等,部分用作普通分析试剂和有机合成剂。
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锥形
sp 杂化和 sp2 杂化这两种形式中,原子还有未参与杂化的 p 轨道,可用于形成 π 键,而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 σ 键或 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指出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轨道类 型,并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1)BeCl2:__________ (2)PCl3:__________ (3)BCl3:____________ (4)CS2:__________ (5)SCl2:____________
4.如图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甲醛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 列 是 对 甲 醛 分 子 中 碳 氧 键 的 判 断 , 其 中 正 确 的 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单键 ②双键 ③σ 键 ④π 键 ⑤σ 键和 π 键
(3)sp3 杂化 sp3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__s____轨道和三个_____p____轨道杂 化 而 得 , 杂 化 轨 道 间 的 夹 角 为 __1_0_9_°__2_8_′_ , 立 体 构 型 为 _正__四__面__体___形,如 CH4 分子。
(1)在形成多原子分子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上的某些能量 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 程,叫做轨道的杂化。双原子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过程。 (2)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ns,np)。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从微粒结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N- 3 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 B.H2CO3 中 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 C.S2O32-(S2O23-相当于 SO24-中一个氧被硫替代)中心原子 S 的杂化 方式为 sp3
D.三氧化硫有单分子气体和三聚分子固体(
sp 杂化轨道含有12s 和12p 的成分,sp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 180°,呈直线 形,如下图所示。
正|误|判|断
1.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一定是中心原子。( √ ) 2.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 子时不可能发生杂化。( √ ) 3.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 √ ) 4.杂化轨道能量更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 √ ) 5.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未 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 ) 6.2s轨道和3p轨道能形成sp2杂化轨道。( × )
应|用|体|验
1.下列粒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粒子的空间结构不正确 的是( B )
A.PCl3中P原子为sp3杂化,分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B.OF2中O原子为sp杂化,分子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C.NH+ 4 中 N 原子为 sp3 杂化,分子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D.SO2 中 S 原子为 sp2 杂化,分子空间结构为 V 形
sp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p2
sp
(3)有机物中碳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饱和碳原子采取sp3杂化,连
接双键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连接三键的碳原子采取sp杂化。
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 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满足等电子原理的分子称 为等电子体。例如CO和N2具有相同的原子总数和相同的价电子总数, 属于等电子体。
湘教版2021-2022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 1.表现形式:风化、侵__蚀__、搬运、沉__积__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流水、风、_冰__川_等。 3.过程:风化侵蚀的产物,经搬__运__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 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_冰__川__融__化_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含义: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 及生物的影响下原__地__发生的破__坏__作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干旱区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
()
(2)“泥沙俱下”是指沉积作用。
()
(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 (4)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
洲。
()
提示:(1)× 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但也有流水侵蚀作用。 (2)× “泥沙俱下”指的是搬运作用。 (3)× 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 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4)×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 冲积扇或洪积扇;而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和河口三角洲。
2.风积作用 (1)含义:指风所搬__运__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__积__。 (2)对地貌的影响:形成各种形态的沙__丘__。
[微思考] 绘图说明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来判断盛行风向。 提示:①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沙丘剖面图 沙丘景观图 沙丘等高线图
②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 向,如下图:
任务设定 1.风化作用分为哪些类型?对地表造成什么影响? 2.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分别对河谷造成怎样的影响? 3.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有何变化特点?流水沉积作用可形成 怎样的地貌? 4.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会对地表造成怎样的影响? 5.风积作用可形成何种地貌?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参数方程 第2节 第2课时 双曲线、抛物线的参数方程教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4-4-

第2课时 双曲线、抛物线的参数方程[核心必知]1.双曲线的参数方程(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参数方程是⎩⎪⎨⎪⎧x =a sec φ,y =b tan φ,规定参数φ的取值X 围为φ∈[0,2π)且φ≠π2,φ≠3π2.(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y 2a 2-x 2b 2=1的参数方程是⎩⎪⎨⎪⎧x =b tan φ,y =a sec φ.2.抛物线的参数方程 (1)抛物线y2=2px 的参数方程为⎩⎪⎨⎪⎧x =2pt 2,y =2pt ,t ∈R .(2)参数t 的几何意义是抛物线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问题思考]1.在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中,φ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提示:参数φ是点M 所对应的圆的半径OA 的旋转角(称为点M 的离心角),而不是OM 的旋转角.2.如何由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判断焦点的位置?提示:如果x 对应的参数形式是a sec φ,那么焦点在x 轴上; 如果y 对应的参数形式是a sec φ,那么焦点在y 轴上.3.假设抛物线的参数方程表示为⎩⎪⎨⎪⎧x =2p tan 2α,y =2ptan α.那么参数α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提示:参数α表示抛物线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M ,以射线OM 为终边的角.在双曲线x 2-y 2=1上求一点P ,使P 到直线y =x 的距离为 2.[精讲详析] 此题考查双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应用,解答此题需要先求出双曲线的参数方程,设出P 点的坐标,建立方程求解.设P 的坐标为(sec φ,tan φ),由P 到直线x -y =0的距离为2得|sec φ-tan φ|2=2得|1cos φ-sin φcos φ|=2,|1-sin φ|=2|cos φ| 平方得1-2sin φ+sin 2φ=4(1-sin 2φ), 即5sin 2φ-2sin φ-3=0. 解得sin φ=1或sin φ=-35.sin φ=1时,cos φ=0(舍去). sin φ=-35时,cos φ=±45.∴P 的坐标为(54,-34)或(-54,34).——————————————————参数方程是用一个参数表示曲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的,因而曲线的参数方程具有消元的作用,利用它可以简化某些问题的求解过程,特别是涉及到最值、定值等问题的计算时,用参数方程可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然后利用三角知识处理.1.求证:等轴双曲线平行于实轴的弦为直径的圆过双曲线的顶点. 证明:设双曲线为x 2-y 2=a 2,取顶点A (a ,0),弦B ′B ∥Ox ,B (a sec α,a tan α),那么B ′(-a sec α,a tan α).∵k B ′A =a tan α-a sec α-a ,k BA =a tan αa sec α-a,∴k B ′A ·k BA =-1.∴以BB ′为直径的圆过双曲线的顶点.连接原点O 和抛物线2y =x 2上的动点M ,延长OM 到P 点,使|OM |=|MP |,求P 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何曲线.[精讲详析] 此题考查抛物线的参数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解答此题需要先求出抛物线的参数方程并表示出M 、P 的坐标,然后借助中点坐标公式求解.设M (x 、y )为抛物线上的动点,P (x 0,y 0)在抛物线的延长线上,且M 为线段OP 的中点,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为⎩⎪⎨⎪⎧x =2t ,y =2t 2,由中点坐标公式得⎩⎪⎨⎪⎧x 0=4t ,y 0=4t 2, 变形为y 0=14x 20,即x 2=4y .表示的为抛物线.——————————————————在求曲线的轨迹和研究曲线及方程的相关问题时,常根据需要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即参数(将x ,y 表示成关于参数的函数),然后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这种方法是参数法,而涉及曲线上的点的坐标时,可根据曲线的参数方程表示点的坐标2.抛物线C :⎩⎪⎨⎪⎧x =2t 2,y =2t (t 为参数),设O 为坐标原点,点M 在抛物线C 上,且点M 的纵坐标为2,求点M 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解:由⎩⎪⎨⎪⎧x =2t 2,y =2t得y 2=2x ,即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x . 又∵M 点的纵坐标为2, ∴M 点的横坐标也为2. 即M (2,2).又∵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 =-12.∴由抛物线的定义知|MF |=2-(-12)=2+12=52.即点M 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52.如果椭圆右焦点和右顶点分别是双曲线⎩⎪⎨⎪⎧x =4sec θ,y =3tan θ(θ为参数)的右顶点和右焦点,求该椭圆上的点到双曲线渐近线的最大距离.[精讲详析] 此题考查椭圆及双曲线的参数方程,解答此题需要先将双曲线化为普通方程并求得渐近线方程,然后根据条件求出椭圆的参数方程求解即可.∵x 216-y 29=1,∴右焦点(5,0),右顶点(4,0).设椭圆x 2a 2+y 2b2=1,∴a =5,c =4,b =3.∴方程为x 225+y 29=1.设椭圆上一点P (5cos θ,3sin θ), 双曲线一渐近线为3x -4y =0,∴点P 到直线的距离d =|3×5cos θ-12sin θ|5=3|41sin 〔θ-φ〕|5(tan φ=54).∴d max =3415.——————————————————对于同一个方程,确定的参数不同, 所表示的曲线就不同,当题目条件中出现多个字母时,一定要注明什么是参数,什么是常量,这一点尤其重要.3.(某某高考)两曲线参数方程分别为⎩⎨⎧x =5cos θ,y =sin θ(0≤θ≤π)和⎩⎪⎨⎪⎧x =54t 2,y =t (t ∈R ),它们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解析:由⎩⎨⎧x =5cos θ,y =sin θ(0≤θ≤π)得x 25+y 2=1(y ≥0),由⎩⎪⎨⎪⎧x =54t 2,y =t(t ∈R )得x =54y 2.联立方程可得⎩⎪⎨⎪⎧x 25+y 2=1,x =54y2那么5y 4+16y 2-16=0,解得y 2=45或y 2=-4(舍去),那么x =54y 2=1.又y ≥0,所以其交点坐标为(1,255).答案:(1,255)本课时的考点是双曲线或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某某高考以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为载体考查抛物线定义的应用,属低档题.[考题印证](某某高考)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为⎩⎪⎨⎪⎧x =2pt 2,y =2pt ,(t 为参数),其中p >0,焦点为F ,准线为l .过抛物线上一点M 作l 的垂线,垂足为E .假设|EF |=|MF |,点M 的横坐标是3,那么p =________.[命题立意] 此题考查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及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解析] 由题意知,抛物线的普通方程为y 2=2px (p >0),焦点F (p 2,0),准线x =-p2,设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A .由抛物线定义可得|EM |=|MF |,所以△MEF 是正三角形,在Rt △EFA 中,|EF |=2|FA |,即3+p2=2p ,得p =2.答案:2一、选择题1.以下参数方程(t 为参数)与普通方程x 2-y =0表示同一曲线的方程是( )A.⎩⎪⎨⎪⎧x =|t |,y =tB.⎩⎪⎨⎪⎧x =cos t ,y =cos2tC.⎩⎪⎨⎪⎧x =tan t ,y =1+cos 2t 1-cos 2tD.⎩⎪⎨⎪⎧x =tan t ,y =1-cos 2t 1+cos 2t解析:选D 注意参数X 围,可利用排除法.普通方程x 2-y =0中的x ∈R ,y ≥0.A 中x =|t |≥0,B 中x =cos t ∈[-1,1],故排除A 和B.而C 中y =2cos 2t 2sin 2t =cot 2t =1tan 2t =1x 2,即x 2y =1,故排除C.2.以下双曲线中,与双曲线⎩⎨⎧x =3sec θ,y =tan θ(θ为参数)的离心率和渐近线都相同的是( )A.y 23-x 29=1B.y 23-x 29=-1C.y 23-x 2=1 D.y 23-x 2=-1 解析:选B 由x =3sec θ得,x 2=3cos 2θ=3〔sin 2θ+cos 2θ〕cos 2θ=3tan 2θ+3, 又∵y =tan θ,∴x 2=3y 2+3,即x 23-y 2=1.经验证可知,选项B 合适.3.过点M (2,4)且与抛物线⎩⎪⎨⎪⎧x =2t 2,y =4t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 )条( )A .0B .1C .2D .3解析:选C 由⎩⎪⎨⎪⎧x =2t 2y =4t 得y 2=8x .∴点M (2,4)在抛物线上.∴过点M (2,4)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2条.4.方程⎩⎪⎨⎪⎧x =2t-2-t,y =2t +2-t(t 为参数)表示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的上支 C .双曲线下支 D .圆解析:选B 将参数方程的两个等式两边分别平方,再相减,得:x 2-y 2=(2t -2-t )2-(2t +2-t )2=-4,即y 2-x 2=4.又注意到2t>0,2t+2-t≥22t ·2-t=2,即y ≥2. 可见与以上参数方程等价的普通方程为:y 2-x 2=4(y ≥2).显然它表示焦点在y 轴上,以原点为中心的双曲线的上支.二、填空题5.(某某高考)圆锥曲线⎩⎪⎨⎪⎧x =t 2,y =2t (t 为参数)的焦点坐标是________.解析:代入法消参,得到圆锥曲线的方程为y 2=4x ,那么焦点坐标为(1,0). 答案:(1,0)6.抛物线C :⎩⎪⎨⎪⎧x =2t 2,y =2t(t 为参数)设O 为坐标原点,点M 在C 上运动(点M 与O 不重合),P (x ,y )是线段OM 的中点,那么点P 的轨迹普通方程为________.解析:抛物线的普通方程为y 2=2x ,设点P (x ,y ),点M 为(x 1,y 1)(x 1≠0),那么x 1=2x ,y 1=2y .∵点M 在抛物线上,且点M 与O 不重合, ∴4y 2=4x ⇒y 2=x .(x ≠0) 答案:y 2=x (x ≠0)7.双曲线⎩⎨⎧x =23tan α,y =6sec α(α为参数)的两焦点坐标是________.解析:双曲线⎩⎨⎧x =23tan α,y =6sec α(α为参数)的标准方程为y 236-x 212=1,焦点在y 轴上,c 2=a 2+b 2=48. ∴焦点坐标为(0,±43). 答案:(0,±43)8.(某某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1和C 2的参数方程分别为⎩⎨⎧x =t ,y =t(t 为参数)和⎩⎨⎧x =2cos θ,y =2sin θ(θ为参数),那么曲线C 1与C 2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x =t ,y = t ,得y =x ,又由⎩⎨⎧x =2cos θ,y =2sin θ,得x 2+y 2=2. 由⎩⎨⎧y =x ,x 2+y 2=2,得⎩⎪⎨⎪⎧x =1,y =1, 即曲线C 1与C 2的交点坐标为(1,1). 答案:(1,1) 三、解答题9.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A 、B 是双曲线同支上相异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相交于点P (x 0,0),求证:|x 0|>a 2+b 2a.证明:设A 、B 坐标分别为(a sec α,b tan α),(a sec β,b tan β),那么中点为M (a2(sec α+sec β),b2(tan α+tan β)),于是线段AB 中垂线方程为y -b2(tan α+tan β)=-a 〔sec α-sec β〕b 〔tan α-tan β〕[x -a2(sec α+sec β)].将P (x 0,0)代入上式,∴x 0=a 2+b 22a(sec α+sec β).∵A 、B 是双曲线同支上的不同两点, ∴|sec α+sec β|>2.∴|x 0|>a 2+b 2a.10.过点A (1,0)的直线l 与抛物线y 2=8x 交于M 、N 两点,求线段MN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解:设抛物线的参数方程为⎩⎪⎨⎪⎧x =8t 2,y =8t (t 为参数),可设M (8t 21,8t 1),N (8t 22,8t 2), 那么k MN =8t 2-8t 18t 22-8t 21=1t 1+t 2. 又设MN 的中点为P (x ,y ),那么⎩⎪⎨⎪⎧x =8t 21+8t 222,y =8t 1+8t 22.∴kAP=4〔t 1+t 2〕4〔t 21+t 22〕-1. 由k MN =k AP 知t 1·t 2=-18,又⎩⎪⎨⎪⎧x =4〔t 21+t 22〕,y =4〔t 1+t 2〕, 那么y 2=16(t 21+t 22+2t 1t 2)=16(x 4-14)=4(x -1).∴所求轨迹方程为y 2=4(x -1).11.圆O 1:x 2+(y -2)2=1上一点P 与双曲线x 2-y 2=1上一点Q ,求P 、Q 两点距离的最小值.解:设Q (sec θ,tan θ),|O 1P |=1, 又|O 1Q |2=sec 2θ+(tan θ-2)2=(tan 2θ+1)+(tan 2θ-4tan θ+4) =2tan 2θ-4tan θ+5 =2(tan θ-1)2+3.当tan θ=1,即θ=π4时,|O 1Q |2取最小值3,此时有|O 1Q |min = 3. 又|PQ |≥|O 1Q |-|O 1P | ∴|PQ |min =3-1.。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正负极判断及原电池原理运用(共16张PPT)

例4.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1、电解液: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可溶性铜盐溶液。
2、电极材料:正极 铁
,
负极 铜、石墨或比铁不活泼的其他金属
。
3、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Cu2+ +2e - = Cu
某同学用Zn和稀H2SO4制H2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加入了大量的CuSO4溶 液,却发现产生H2很慢,为什么? 解释:加入大量的CuSO4溶液后,生成的Cu附着在Zn片表面,甚至把Zn
包裹,减少了Zn片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反应速率减慢。
2.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及防止钢铁的腐蚀。
钢铁中含有碳,在潮湿的环境提供电解质溶液,与Fe组成原电池,发生 原电池反应而使钢铁遭到腐蚀
总反应: 2Fe + O2 + 2H2O = 2Fe(OH)2
随之发生: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不稳定的Fe(OH)3失水 变成铁锈(Fe2O3·nH2O),自然条件下钢铁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
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 方法一: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不锈钢; 方法二:用有机油、油漆等涂料和陶瓷、塑料等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在钢 铁的表面制造各种材质的保护层; 方法三:在钢铁的表面焊接比Fe更活泼的金属(如Zn),组成原电池后, 使Fe成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得到保护。
3.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例3.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 X与Y组成原电池时,Y是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暴晒作用 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 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 的搬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想一想: 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成因相同吗? 【答案】不同。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沟 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概念: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 生物的影响下 __原__地____发生的 ___破__坏___作用。
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 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23 成陡峻的河岸。同时,□21 _曲__流__带___。河床发生裁弯取直,形 __凸______岸堆积,导致河流 成□24 牛__轭__湖__
侧向发展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新视点: 球状风化
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质较为均匀的岩石如花岗岩、辉绿岩和某些砂岩 中,常见球状风化作用。岩石剥离就像剥洋葱,由表及里、层层往里风 化剥离脱落,岩石棱角的地方最容易风化剥离而脱落,最后剩下的未受 风化的、岩石内部的部分呈球形,形成岩球,大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A 组·基础达标1.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4-乙基戊烷 B .2,3-二乙基-1-戊烯 C .2-甲基-3-丁炔 D .2-乙基己烷【答案】B【解析】先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碳骨架结构,再用系统命名法正确命名并与已知名称对照。
2.1-甲基环丙烯()是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来防止乙烯敏感型果蔬的早熟,下列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丁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 .碳原子的轨道只有1种杂化方式C .生成1 mol C 4H 10至少需要2 mol H 2D .与高锰酸钾溶液合用,增长果蔬的保鲜时间 【答案】C 【解析】的分子式是C 4H 6,丁烯的分子式是C 4H 8,不是同分异构体,A 错误;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形成了碳碳双键、2个碳原子形成了碳碳单键,前者为sp 2杂化、后者为sp 3杂化,B 错误;根据氢原子守恒知C 正确;因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不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合用,D 错误。
3.下列方程式错误的是( )A .乙烷―→氯乙烷:CH 3CH 3+Cl 2――→光CH 3CH 2Cl +HClB .乙炔―→四溴乙烷:CH≡CH+2Br 2―→CHBr 2CHBr 2C .2-丁烯与Br 2加成:CH 3CH==CHCH 3+Br 2―→CH 3CBr 2CH 2CH 3D .乙炔―→溴乙烯:CH≡CH+HBr ――→催化剂△CH 2==CHBr 【答案】C【解析】两个溴原子应该分别与原来的两个不饱和碳原子成键,C 错误。
4.分子式为C 7H 12的炔烃,分子中含有两个—CH 3的同分异构体有( )A .7种B .6种C .5种D .6种【答案】B【解析】无支链时三键不能在首端,相应的结构(碳骨架)有2种:C —C≡C—C —C —C —C 、C —C —C≡C—C —C —C ;若有一个支链,则主链上碳碳三键只能在首端,主链为C≡C—C —C —C —C 、C≡C—C —C —C ,前者的甲基有3种成键方式,后者乙基只有1种成键方式,故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B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2课时)
【学习重点、难点】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合作探究】
1、请仔细观察以下脱水缩合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 脱水缩合过程中,脱掉的水中H 原子和O 原子分别来自于什么基团?
2) 甘氨酰甘氨酸叫做几肽?含有几个肽键?请写出肽键
3) 图示脱水缩合过程脱掉了几分子水?2个甘氨酸的分子总数和甘氨酰甘氨酸分子总数相比
较,N 、H 、O 的数量分别有什么变化吗?
4) 甘氨酰甘氨酸中的羧基、氨基分别有几个?并观察它们的位置
2、请模仿以上脱水缩合过程写出1个丙氨酸、1个半胱氨酸、1个丝氨酸脱水缩合后的产物。
脱水缩合的过程:
脱水缩合的产物:
1) 脱水缩合过程脱掉了几个水?同时形成几个肽键?含有游离的氨基几个?游离的羧基
几个?脱水缩合的产物叫做几肽?
2) 整理脱水缩合的规律完成以下表格
3、蛋白质的多样性如何体现?
练习:
1、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⑥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
该化合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构成该化合物每个氨基酸的R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写出肽键___ _____。
(4)图中有个_________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需_________个分子的水。
(6)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的。
3、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
1 D、799、11和9
4、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A、63个
B、62个
C、17个
D、16个
5、某二十二肽被水解成1个四肽、2个三肽和2个六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18
B、5、18
C、5、17
D、6、17
6、下列物质
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的氨基
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氨基、羧基和肽键数目依次是()
A、3、3、2
B、2、2、3
C、3、2、2
D、3、4、2
C—C
CH CH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