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翻译:小马过河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翻译:小马过河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翻译:小马过河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翻译: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这样才会知道答案。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人体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别人的话只能作为建议,无论有利与否,都得自己试试,工作中,生活中这个故事的哲理都一样受用。

One day, a little horse was asked to mill flour by his mother ,He carried the two bags of wheat and left home. He was walking happily.When he came to a river,the mill wa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and there was no bridges over the water. Now, what would the little horse do. Looking at the flowing water, he got confused. Then he saw an old cow eating grass on the bank, . So he asked him : “ Uncle cow, is the water deep ? And can I walk across it ? ” “ Not at all ! ” the cow said. “It’s just as high as my lower legs, you can go across it. It’s safe. ” Then the little horse was ready to go across the water. Just then, a squirrel i n the tree shouted to him : “Little horse, don’t go in the water. It’s too deep. You’ll get drawned, and one of my friends got drawned in it a few days ago. ” So the little horse drew back his legs quickly, he had to go back to ask his mother what to do. When his mother heard his story, she laughed and said to him : “ My child, it’s not enough if you only listen to the others. you must try it by yourself, then you’ll find the truth. ”

有一天,一匹小马的妈妈让他去磨房磨面,他背着两袋子麦子离开了家,他很快乐的走着。当他来到了一条河,磨房在河对面,可河上没有桥。现在小马该怎么办呢?看着滚滚的河水,他困惑了,然后他看见一头老牛在河岸边吃草,于是他问道:“牛叔,水深吗?我能过河吗?”牛叔答道:“一点也不深,你可以过河,水只到到我的小腿肚,很安全。”于是小马就准备过河了,就在那时,树上的小松鼠对小马大喊道:“小马,不要过河,水太深了,你会被淹死的,我的一个朋

友前些天才被溺水了。”于是小马马上把腿收回来,他必须得回家问问妈妈该怎么办?当他妈妈听到这件事后,笑着对小马说:“我的孩子,如果只听别的那是不够的,你得自己亲自去尝试,找到真相。”

The little horse came back to the river again. When he put his legs in the water again, the squirrel cried out again : “ Little horse, it’s dangerous, you can’t do that ! ” “Let me have a try.” The horse said. And with those words he walked carefully acro ss the river. The water was neither that shallow as the cow had told him nor that deep as the squirrel had described. It was just OK for him.

于是小马又来到河边,当他再次把腿放进水里时,松鼠又大叫起来了:“小马,很危险,你不能那么做。”小马说:“让我试试。”边说着,小马便小心翼翼的过了河,水既不如牛叔说的一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对他来说刚刚好。

少儿英语哲理小故事带翻译:望洋兴叹

少儿英语哲理小故事带翻译:望洋兴叹 When autumn came, all the water in the large and small rivers rose higher and flowed into the Yellow River. 一到秋天,大河、小河里的水都涨了起来,流入黄河,河面顿时显得非常宽广。 The surface of the River at once appeared much wider, On one side of the bank, one couldn’t see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606513015.html, cattle and sheep on the opposite side. The River deity Hebo was therefore immensely proud and considered himself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 在河岸的这边,一眼望不见对岸的牛羊。黄河的河伯所以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天下最伟大的了。 Hero followed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North Sea. Then he looked at himself and felt he could not see the bounds of the sea. Then he looked at himself and felt he was so tiny and insignificant. He sighed and said to Hairuo, the deity of the North Sea. 河伯顺着黄河来到了北海,朝东一望,望不见海的尽头,再看看自己才觉得自己很渺小。他叹了口气,对北海之神海若说: “Asa the saying goes, a person who has gained a little learning tends to regard himself as the wiset person under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606513015.html, sky. I am just that kind of person. Seeing how broad and great you are today, I have come to realize how insignificant and ignorant I am. If I didn’t meet you , I’m afraid I would I would always be laughed at by people with knowledge.”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发表日期:2010年3月26日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5卷第2期2009年4月作者:宋学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 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供了恰当支持。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多元态势。 [关键词] 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 一 翻译文学能够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离不开谢天振对翻译文学地位的大力张扬。早在1989年,谢天振就发表了《为“弃儿”找归宿——翻译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一文,指出“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创造性叛逆,决定了翻译文学不可能等同于外国文学”,并提出“恢复翻译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主张。[1]不久,他又发表了《翻译文学史:挑战与前景》和《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两文,再次指

出“翻译文学在国别(民族)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把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事实予以叙述,这是值得肯定的”。[2](p227)同时指出:“在20世纪这个人们公认的翻译的世纪行将结束的时机,也许该是到了我们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从理论上给予承认的时候了。”[3]尽管在谢天振之前也有几篇关于翻译文学的文章发表①,但或许由于发表这些文章的刊物与翻译的关系不大,或许由于所谈内容的侧重问题或其他客观原因,这些文章在译界影响不大。毫无疑问,正是谢天振的几篇文章,才渐渐引发了译界和比较文学界乃至文学界对翻译文学研究和探讨的热情。 当然,谢天振旗帜鲜明的观点也遭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1995年的《书城杂志》曾为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认为“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和认为“翻译文学属于外国文学”,提供了探讨的平台,两种观点进行了两个回合的交锋。 ②由此,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翻译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而总的看来,主张“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或国别文学)的组成部分”的声音处于强势。几乎同时,有论者也明确提出“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4]。进入21世纪,谢天振继续其一以贯之的主张,在《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年中国最佳翻译文学》之《序》中,再次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把翻译文学等同于外国文学”的“模糊认识”,认为“外国文学实际上只是存在于翻译文学之中的一个虚幻的概念,而翻译文学

英语短篇寓言故事带翻译英语寓言小故事带翻译

英语短篇寓言故事带翻译英语寓言小故事带翻译 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将英语随堂练习的各项内容有机融入 英语故事中,能有效提升练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了英语短篇寓言故事带翻译,欢迎阅读! A wolf had been badly wounded by dogs. He lay sick and maimed in his lair. He felt very hungry and thirsty. When a sheep passed by, he asked him to fetch some water from the stream. "If you bring me the water," he said, "I will find means to get some food." "Yes," said the sheep, "if I bring you the water, you would undoubtedly make me your food." 狼和羊 狼被狗所咬,伤势很严重,痛苦地躺在巢穴里,不能外出觅食。

他感到又饿又渴,这时,他看见一只羊,便请求他到附近的小河里为他取一点水来。 “你给我一点水解渴”,他说,“我就能自己去寻找食物了。” “是呀”,羊回答说,“如果我给你送水喝,那么我就会成为你的食物。” 寓意: 谎言是经不起推敲的,它很容易被人们识破 The vixen and the lioness 雌狐与母狮 One morning when a vixen was taking her babies out of the lair, she saw a lioness and her cub. "Why do you have only one child, dear dame?" asked the vixen. "Look at my healthy and numerous children here, and imagine, if you are able, how a proud mother should feel."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

亡羊补牢寓言故事大全 篇一: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篇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终点的意义的寓言故事】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00篇

【终点的意义的寓言故事】中国经典寓言故事100篇 梅子涵先生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在一棵古老的橄榄树下,乌龟听见一只长得很漂亮的雄鸽子说,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邀请所有的动物都去参加庆典。既然所有的动物都去,那我是动物,我也应该去!乌龟心里想。 她上路了。在路上她碰见了蜘蛛、蜗牛、壁虎,还有一大群乌鸦。他们先是发愣,然后规劝并嘲笑说:“乌龟呀乌龟,不是我们说你,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婚礼马上就要举行了,可你爬得这么慢,你能赶上吗?等你爬到那儿时,别说婚宴早已结束,洞房也已闹完,甚至小孩子也出生了,恐怕生下的小孩也已经长大成人都可以举行婚礼了。” 但乌龟执意前行。 许多年后,乌龟终于爬到了狮王洞口。只见洞口到处张灯结彩,各类动物也几乎应有尽有。这时,快活的小金丝猴告诉它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如果当初乌龟听了蜘蛛们的规劝后回头,又怎能赶上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呢?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金粟志藏。1912年,日本选手金栗志藏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马拉松赛跑中,由于体力不支,中途昏倒,放弃比赛。1966年,76岁高龄的金栗志藏在瑞典旧地重游。他从当时退出比赛的地点,稳步向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场走去,终于完成了当年的未竟之功。至此,他的马拉松成绩为54年8个月6天8小时32分20秒。 面对就这一绝妙的马拉松纪录向他表示祝贺的瑞典记者,金栗志藏意味深长地说:“尽

管我比对手落后了半个多世纪,但我最后还是抵达了终点。” 坚持不懈,最后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不仅我相信这句话。 我相信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相信。 感谢您的阅读!

短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趣味寓言故事大全

短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趣味寓言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不仅要深恶痛绝地抨击和揭露伪、恶、丑,而且要热情地赞扬和歌颂真、善、美。寓言故事可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故事了。小编精选了一些经典寓言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经典寓言故事1晋国范某有个名叫子华的儿子,他在一群门客的拥戴下,成为远近闻名且受晋王垂爱的人物。他虽不为官,其影响几乎比三卿大夫还大。禾生和子伯是范家的上客。他们有一次外出在老农商丘开家借宿,半夜谈起子华在京城里名噪一时的作为。商丘开从窗外听见后,眼前顿时闪过一线光明。既然范子华能把死的说话、穷的说富,干脆找他求个古祥。第二天,他用草袋装着借来的干粮,进城去找子华。子华家的门客都是些富家子弟。他们衣着绸缎、举止轻浮、出门车轿、目空一切。当商丘开这个又黑又瘦、衣冠不整的穷老头走来时,他们都投以轻蔑的目光。商丘开没见过大世面,说了声来找子华就往里走。没想到被门客拽住、又推又撞、肆意侮辱。但他毫无怒容,门客只好带他去找子华。说明来意后,商丘开被暂时收留下来。可是门客们仍然使着各种花样戏弄他,直到招式用尽,兴味索然。有一次,商丘开随众人登上一个高台。不知是谁喊道:“如果有人能安然跳下去,赏他100斤黄金。”商丘开信以为真,抢先跳了下去。他身轻如燕,翩然着地,没伤着一点身体。门客们知道这是偶然,并不惊奇。事过不久,有人指着小河深处说:“这水底有珍珠,谁拾到了归谁。”商丘开又当是真。他潜入水底果然拾到了珍珠。此后,门客们再也不敢小看他;子华也给了他同别的门客一样游乐、吃酒肉和穿绸缎的资格。有一天,范家起了火。子华说:“谁能抢救出锦缎,我将依数重赏。”商丘开毫无难色,在火中钻出钻进,安然无恙。范家的门客看傻了眼,连声谢罪说:“您原来是个神人。就当我们是一群瞎子、聋子和蠢人,宽恕我们的过去吧!”商丘开说:“我不是神人。过去我听说你们本领大,要富贵必须按你们的要求说一不二地去做。现在才知道我是在你们的蒙骗下莽撞干成了那些冒险事。回想起来,真有点后怕。”从此以后,范家门客再不敢侵犯他人,见了乞丐、巫医也作揖拱手,害怕真会遇到神人。这则寓言通过对商丘开在范子华家经历的描述,揭露了以子华和门客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奢华、蛮横、虚伪和无能;反映了商丘开虽然贫穷卑贱却有着诚实和耐劳的品质。经典寓言故事2小鹰在鹰妈妈的严格要求下坚持刻苦训练,飞行速度越来越快。鹰妈妈看着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小鹰,感到格外高兴。一天,小鹰对鹰妈妈说:“我飞得这么快,这么高,感到十分自豪。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如果我在空中突然遭遇暴风雨的袭击,你一定会为我的安全担心的!”鹰妈妈微微一笑,说:“飞行途中突然遭遇暴风雨确实有危险,但是,我相信你是最棒的,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我不会太为你的安全担心!”小鹰连续参加了三次小鸟飞行大赛,每次他都荣获冠军。每当小鹰高高兴兴地拿着沉甸甸的金牌给妈妈看时,鹰妈妈都会开心地笑起来。小鹰对鹰妈妈说:“每次大赛我都遥遥领先,我是最棒的,我是永远的冠军!”鹰妈妈听了小鹰的话,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小鹰说:“妈妈,您怎么叹气,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呢?”鹰妈妈对小鹰说:“我身体很好,也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我只是有些为你担心啊!”小鹰说:“我已经长大了,再猛烈的暴风雨我都不再惧怕,我有勇气和能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是最棒的,您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鹰妈妈指着金灿灿的金牌,对小鹰说:“你能够获得金牌我当然高兴,但是我也很为你担心。你背负着沉甸甸的金牌,以后还怎么飞行呢?”小鹰笑着说:“您的担心是多余的,我把金牌都放在家里,从来不会带着金牌去参加比赛!”鹰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小鹰说:“我知道你把金牌都放在家里,不会时常带在身上,但我总觉得这些金牌好像已经牢牢地压在了你的心里。我担心你获奖后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你一定要牢记,没有永远的冠军,没有永远的第一。不能整天陶醉在胜利之中,只有把已经取得的胜利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奋发努力,才能不断进步啊!”小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妈妈的担心并非多余。经典寓言故事3毛遂在平原君门下已经三年了,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一次,碰上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秦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赶紧出使楚国,向楚

英语寓言经典小故事带翻译

英语寓言经典小故事带翻译 两口锅 There were two pots on the bank of a river. One was made of brass, and the other was made of clay. 河中漂流着一个瓦锅和一个铜锅。 When the water rose they both floated off down the river. The earthen pot tried to stay away from the brass one. 每当潮涨潮落时,瓦锅就尽量地远离铜锅。 So the brass pot cried out, "Fear nothing, friend, I will not hit you." 铜锅大叫:“别害怕,朋友,我不会撞你的。” "But I may come in contact with you," said the earthen pot. "If I come too close, whether I hit you or you hit me, I shall suffer for it." “但是我有可能会和你接触,”瓦锅对铜锅说,“如果我离你太近,无论是你碰到我,或者是我自己不小心碰到你,我都会碎的。” After that the earthen pot floated away. 然后,瓦锅就漂走了。 两个狗洞 My uncle has two dogs. One is big and the other is small. He likes them very much.One day, Mr. Smith came to visit him. When the friend saw two holes in the door, a large hole and a small hole, he was surprised and said, "My dear friend, why

翻译新中国_中国文学_英译中国文学考察_1951_1966_

翻译新中国:《中国文学》英译中国文学考察(1951-1966) 倪秀华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1951年创刊的《中国文学》是中国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文学的综合性刊物,但至今学界关注不足。通过分析《中国文学》的创办动机、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其与同时期文学思潮和国家外交政策之间的互动,探讨《中国文学》与冷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新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这一刊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挥的重要作用。关键词:?《中国文学》;翻译选材;翻译策略;文学思潮 Abstract: Chinese Literature launched in 1951 is the only journal in China aiming at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 to the English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rpose, the choices of translation material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is magazin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literary poetics and foreign policies during 1951 to 1966,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gazine and the nation-building project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magazine at the time. Key words: Chinese Literature ;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aterial; translation strategy; literary poetics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13)04-0035-06 一、引言 中国的汉籍外译自古有之。据马祖毅和任容珍(1997:698-704)考察,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国人从事的对外翻译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此后的中国文学外译活动一直延续并发展至今,尤其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有计划地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然而,对于近代以来中国主动把自身文学“送出”(季羡林,2004:1)的种种努力,目前翻译研究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尤其是建国1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翻译几乎是研究的盲点。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研究的缺失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对这一时期文学的否定倾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在 西方启蒙话语的影响下普遍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政治的附庸,没有文学价值,同时期出现的中国文学外译随之也一并被否定,而被视为无研究价值;其次,翻译研究,尤其是描写翻译研究大多关注于目标语社会主动发起和/或生成的翻译现象或活动,而对源语社会出现的翻译现象或活动则关注不足;再次,史料等材料的匮乏也进一步阻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讨。 建国17年的中国文学外译活动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生的民族国家主动对外翻译介绍本国文学作品,以响应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诉求和召唤,意图在国际社会中实现自我合法形象的塑造。 收稿日期:?2013-03-10作者简介:?倪秀华,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对外翻译、中国翻译史 2013年9月Sep.?201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Journal?of?Tianjin?Foreign?Studies?University 第20卷第5期Vol.?20?No.?5

中国经典励志寓言故事精选五篇

中国经典励志寓言故事精选五篇 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有教育意义的道理在简单那的故事中体现。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寓言故事1一匹战马伴随它的主人参加了多次战斗。在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它机智勇敢,身手不凡,使它的主人夺得了每次战斗的胜利。 马王闻讯,决定给这匹出色的战马授勋,以表彰它的赫赫功绩。谁知战马听到这个消息后,竟跑来向马王请求:"陛下,请不要给我授勋吧!"马王一愣,不解地问道:"这可是难得的荣誉啊!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呢?""唉!"战马叹道,"因为您一旦给我授勋,各地的马儿们便会今天请我演讲,明天约我作报告,后天要我去剪彩……要参加的会议和活动将会没完没了!""这其实也是一种荣誉啊!"马王说,"到那时,你也许会产生更大的勇气和力量,从而立下更多的战功的!""可是陛下,"战马不禁着急地喊道,"这样一来,我哪有半点时间和精力去驰骋疆场啊!"马王听罢,又是一愣。它忽然明白了许多出色的马成名之后再也没有建树的原因。寓言故事2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寓言故事3森林里住着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老实的熊。他们生活在一起。春天来了,他们要播种玉米。狐狸说:“熊兄弟,去播种,我去把树上的小鸟赶走。要不然,它们把我们的种子给吃了怎么办。”狐狸说完,就走了。它来到一棵大树下睡觉。熊播完了种子,狐狸刚好也睡醒了,他揉着眼睛对熊说:“我赶走了好多小鸟,它们都想来吃们的种子的。”熊相信他的话。熊种的玉米发芽了,并渐渐越长越高,还结出了玉米棒子。到了该收获的季节,狐狸说:“兄弟,去收玉米,我到山上去打野兔来改善改善们的生活。”老实的熊同意了。狐狸出去了,他又找了一棵树躲在下面美美地睡上一觉。他回家的时候,熊把玉米收完了。狐狸摊开手说:“兄弟,抱歉!今天运气不好,一只野兔也没打着。”熊还是相信他的话。秋天到了,他们种的稻子熟了。狐狸又说:“兄弟,去收稻子。我在家看着玉米,要不然让小偷把玉米偷了。”熊走后,狐狸在家里又睡了一觉。他睡完觉,熊也收完稻子回来了。“有小偷来偷我们的玉米,被我赶跑了。”狐狸对熊说。熊依然相信他的话。到了分东西的时候,他们请邻居狼作证人。狐狸说:“熊老弟,干活这么辛苦,我也没闲着。这样吧,分九份,你分一份,怎么样?”老实的熊爽快地答应了。邻居狼对熊说:“狐狸是骗你的,其实每次干活的时候,他都在睡大觉。”熊听了抢过东西,把狐狸赶走了。冬天到了,到处冰雪覆盖,狐狸找不到吃的,就饿死了。寓言故事4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

最新寓言故事题目大全

寓言故事题目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试题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知识竞赛题 《奕秋诲奕》中的奕秋是一个什么人?——名棋手 《不龟手药》中“手药”是指什么药?——冻疮药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什么人?——厨师 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什么?——东施 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谁?——井底之蛙 “曲调越高级,能和他一起喝酒的人就越少。”是哪个寓言故事中讲的?——曲高和寡寓言《二人相马》的主人公是谁?——伯乐 南郭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盒子 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卫国人 “宁可相信尺码,不能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哪个寓言故事?——郑人买鞋 教育孩子要讲诚信的著名故事是什么?——曾子杀猪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谁偷了?——邻居的儿子 寓言《投婴于江》中那个人要把小孩字投到江里去的原因是什么?——这孩子的父亲是善于游泳的 “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扒下人家的衣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强取人衣“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更羸 《千金买首》中“首”是指谁的头?——千里马 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谁得到了好处?——渔人 “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猴子 《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是哪两座山?——太行王屋 《纪昌学射》中,纪昌的老师是谁?——飞卫 《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表现怎样?——掉头就跑,吓得魂飞魄散《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公明仪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哪个寓言故事?——杯弓蛇影寓言《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老虎 《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什么病?——粗脖子病《争雁》

有关英语哲理小故事带翻译

有关英语哲理小故事带翻译 Angel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child ready to be born. One day the child asked God: "They tell me you are going to send me to earth tomorrow but how am I going to live there being so small and helpless?" God replied: "Among the many angels, I have chosen one for you. She will be waiting for you and will take care of you." "But, " said the child: "tell me here in Heaven I don‘t anything else but sing and smile. That‘s what I need to be happy!" God said: "Your angel will sing for you and will also smile for you every day. And you will feel your angel‘s love and be happy." "And," said the child: "how am I going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when people talk to me, If I don‘t know the language that men talk?" "That‘s easy", said God: "Your angel will tell you the most beautiful and sweet words you will ever hear, and with much patience and care, your angel will teach you how to speak." The child looked up at God saying: "And what am I going to do when I want to talk to you?" God smiled at the child saying: "Your angel will Place your hands together and will teach you how to pray." The child said:"I‘ve heard on earth there are bad men. Who will Protect me?" God put his arm around the child, saying: "Your angel will defend you - even if it means risking life!" The child looked sad, saying: "But I will always be sad because I will not see you anymore." God hugged the child: "Your angel will always talk to you about me and will teach you the way to come back to me, even though I will always be next to you." At that moment there was much peace in Heaven, but voices from earth could already be heard. The child, in a hurry,

关于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关于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有一匹马为农夫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地干了一辈子活,可当它老得不能干活了的时候,他的主人将它赶出了家门,告诉它说,等它 比一头狮子更强壮的时候,才允许它再回来。 狐狸想了一下,对老马说:“你只要躺在这装死就行了,其他的交给我来办。” 狐狸来到狮子的洞门口,对狮子说:“大王,路边有一匹死马,您去弄来做晚餐怎么样?”狮子听了,非常兴奋地跟着狐狸去了。 来到马躺的地方,狐狸求狮子让它把老马绑在身上,方便拉回洞中慢慢享用。当狮子躺下后,狐狸却用尽全身的力气,将狮子和老 马捆在一起。直到狮子没法挣脱了,狐狸才站起身来,对老马说:“伙计,现在你可以回家了。” 一路上,在狮子的咆哮声中,老马艰难地把狮子拖回了主人的院子。当它的主人看到老马拖着一头狮子躺在院子里时,非常感动。 他把老马牵回了马厩,一直喂养它直到死去。 一天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小苹果树和老苹果树在一起欢乐地唱着歌。突然,老苹果难过地说:“哎呦,我的肚子好疼呀。”小苹果树焦急万分, 这时,飞来一只喜鹊,小苹果树用恳求的语气对喜鹊说:“喜鹊阿姨,您能不能帮我婆婆治病呢?”喜鹊说:“对不起,我只能捉叶 子上的虫子,不会捉树干里的虫子,更不会做手术。”喜鹊飞走了。 这时,飞来了一只啄木鸟,在老苹果树上啄呀啄。小苹果树生气地说;“快走开,我婆婆会更加疼的。”啄木鸟说:“刚才我看到你 婆婆很难过,估计肚子里面有虫子,我是来帮你婆婆动手术的。” 小苹果树高兴极了。 啄木鸟医生在老苹果树树干上啄来啄去,检查身体,当听到空空的声音,那就表示树干里面已经被虫子吃空了。它把树皮啄开,里

面有好多虫子呀!啄木鸟把虫子一只一只啄掉,直到把所有虫子消灭光。 小苹果树和树婆婆感激地对啄木鸟说;“啄木鸟医生,谢谢您, 您坐下歇会吧。”啄木鸟拍着翅膀说:“不用啦,我还要给别的树 治病呢!”说着向远方飞走了。 小苹果树和老苹果树又唱起了欢快的歌。 路上有好多小动物向小猴问好:“小猴哥哥,早上好!”小猴频 频回答:“早上好!”太阳公公把大地照得更亮了,好像在向全体小 动物问候! 后来,他发现墙壁后躲着一只小狮子,正在吃他采得桃子呢!他 走过去,问:“小狮子,你干嘛吃我的桃子啊?”“因为我有点饿了,又想吃桃子,但又不会爬树,所以我一路跟着你,想偷点桃子吃!” 小狮子不好意思地说。听到这里,原本气愤的小猴逐渐平静下来, 看着小狮子可怜的样子,耐心地说:“那你暂时先住我这里吧,什 么时候想吃桃子了就跟我说,我帮你摘!” 于是,小猴就和小狮子成了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可开心了! 看了“关于经典寓言故事大全”的人还看了: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_复译_转译_之争

2005年3月 第21卷 第2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 ar.,2005 Vol.21 No.2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 “复译”、“转译”之争 陈 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 100101) 提 要: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复译和转译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复译与转译过程中,一直存在“抢译”、“胡译”、“乱译”、“滥译”甚至是抄袭现象,应把它们与复译、转译区别开来,以促进外国文学翻译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翻译市场。 关键词:文学翻译;复译;转译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2-0100-05 D eba te on Retran sl a ti on and Tran sl a ti on not fro m the O r i g i n a l Text i n20th Cen tury’s L iterary Tran sl a ti on i n Ch i n a CHEN Yan Abstract:A s cultural phenomena,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are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fr om the devel opment of literary translati on in China,which deserves comp licated and syste matic study and objective evaluati on. 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should be differed fr om random translati on t o i m p r ove the translati on of f oreign literature. 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 on;retranslati on;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复译与转译之争是针对文学翻译的不同方式类型而展开的论争。由同一原本的不同译本出现的时间先后的不同,形成了首译与复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由译本所据原本的不同,形成了直接翻译和转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因已有的译本不能满足读者的期望和需要,复译是翻译家常有的选择;因翻译家所掌握的语种等因素的限制,转译也常常是译介外国文学的必要途径和方式。在中国翻译史上,复译和转译是相当普遍的译本类型,其中不乏成功的、受到读者欢迎和肯定的译作,也有不少过多背离原文的转译本和重复平庸、乃至滥竽充数的复译本,对于复译和转译的是非功过,翻译界有着见智见仁的不同看法,并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和争鸣。 一、复译之争 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复译普遍存在,数量较多。尤其是1930年以降,复译越来越常见。在已出版的各种译本中,复译本的数量占一多半。许多著名翻译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梁实秋、周扬等都参与了名作复译。复译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复译的出现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翻译方法不断更替的一种表现。晚清时期,翻译家普遍采用豪杰译的翻译方法,对原作多有增删、改动。五四以后,主张尊重原文的翻译家,使用逐字译和直译的方法重新翻译就成为必然。其次,复译的出现也是现代汉语不断发展、演变和完善的体现。由于现代汉语经历了晚清时期的文白夹杂、五四时期的中外杂糅阶段,直到30年代后才逐渐趋于定型,所以30年代以前的译本普遍显得译文老化,不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也就需要复译。这就是30年代前后在我国文学翻译史上形成第一个复译高峰的原因之一。这股潮流对翻译文学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如抄译、乱译等不良现象,引起人们对复译的反感、认识上的分歧及学术上的论争。 邹韬奋指出,复译不太经济,应该翻译那些有价值的未曾译过的书。(邹韬奋,1920)茅盾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 我们以为如果真要为读者的“经济”打算,则不但批评劣译是必要的手段,而且主张复译是必要的救济。如果劣译出世,一方加以批评,而一方又能以尚有第二译本行将问世的消息告知读者,这倒真正能够免得读者“浪费”了时间精神和金钱的。(茅 001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大全集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大全集 不逞之徒】 春秋时,郑国的公子子驷,派人刺杀了郑僖公,立僖公之子嘉为国君,即郑简公。郑国一些贵族公子对此非常不满,打算发兵讨伐。可是还没动手,就被子驷察觉,抢先一步,把他们通通杀死了。从此,子驷掌握了郑国的大权。 后来,子驷又重新划分贵族大夫们的封地,少给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四家的土地,他们都非常怨恨子驷。于是,几家就联合起五家贵族及一伙心怀不满的人,共同起来发兵讨伐子驷。最后,他们攻入国都,闯进宫中,杀死了子驷,劫持了简公。 后来,子驷之子子产,平定了这次叛乱,成为郑国国君。 【兵不血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

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不得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

中国寓言故事有道理

中国寓言故事有道理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 宋国人,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 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 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 家的房间,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于是他回家以后,到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 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 累的所有家产。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受了姓国的欺骗,于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姓国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是怎么去偷的呀?” 姓向的听了这番话,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来,明智的人懂得如何用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向大自然索取,创造财富;愚蠢的人才会想到用非法手段,走“捷径”去攫取 别人的劳动成果使自己致富。这种人,到头来还是要栽跟头的。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 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赛车时心不在马,终致失败的教训说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天赋极好,7岁时就能写出很精彩的诗歌、文章,受到当时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赞赏,被认为是小神童。尽管李贺聪颖过人,可他依然十分努力,从无丝毫的懈怠,作文、写诗都非常严肃认真,从不马虎草率。 李贺回到家,他母亲赶紧叫仆人端上热过的饭菜,可是李贺依然没有慌着去吃饭,而是将白天写的那些草稿从锦囊中取出来,及时修改、整理,然后誊写清楚,集中放入另一绣花锦囊之中,这才吃饭、休息。李贺天天如此坚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里办重大的红白喜事,他都从不停止这样做。 一天晚上,待李贺回家做完这一切躺下睡着后,他的母亲来到他的房间,取过锦囊将里面的东西全倒出来,一看,竟都是些诗稿、笔记,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他母亲想到这孩子一向体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惫不堪的样子,十分心疼又担忧地叹息道:“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李贺虽然很年轻时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诗作却成为人们喜爱的传世佳作,为了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 李贺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再好也一样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做文章不能凭主观想象,而是要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 有一个人背着一把大弓,四处游历。他那张弓确实是漂亮,雕花的弓弯,上好牛皮条做的弓弦,可就是空背在背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人上前好奇地问他说:“为什么只见你有弓而没有箭呢?”那人骄傲地回答说:“我的弓是最好的弓,可惜还没有发现可供它使用的箭!” 又有一个人拿着一支箭,到处转悠。他那支箭的确是支好箭,箭头包着银,锐利而闪闪发亮,箭尾上带着漂亮的羽毛。可是这支箭只能一天到晚提在这个人手中,不能实现它高远的理想。有人走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