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集合
01第一章 集合与计数原理【讲义】

第一讲 集合与计数原理一、基础知识定义1 一般地,一组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元素x 在集合A 中,称x 属于A ,记为A x ∈,否则称x 不属于A ,记作A x ∉。
例如,通常用N ,Z ,Q ,B ,Q +分别表示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正有理数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来表示。
集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种。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有理数},}0{>x x 分别表示有理数集和正实数集。
定义2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叫做B 的子集,记为B A ⊆,例如Z N ⊆。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B 也是A 的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
如果A 是B 的子集,而且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 ,则A 叫B 的真子集。
定义3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定义4 并集,}.{B x A x x B A ∈∈=或定义5 补集,若},{,1A x I x x A C I A ∉∈=⊆且则称为A 在I 中的补集。
定义6 差集,},{\B x A x x B A ∉∈=且。
定义7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开区间),(b a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闭区间],[b a ,R 记作).,(+∞-∞定理1 集合的性质:对任意集合A ,B ,C ,有:(1));()()(C A B A C B A = (2))()()(C A B A C B A =; (3));(111B A C B C A C = (4)).(111B A C B C A C =定理2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 m m m N +++= 21种不同的方法。
第01讲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件新人教A版课件

新疆 源头学子小屋 http://w ww .xj /w xc/ 特级教师 王新敞
w xckt@
6.描述法及两种表述形式: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
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 法. ①数式形式 如由不等式x-3>2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可表示为 {x│x-3>2};
w xckt@
例6 已知A={x∈R|x2+ax+1=0},B={1,2},且 A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已知,得:A ,或{1},或{2}.
若A , a 2 4 0, 2 a 2.
若A
{1},
12
a
2
a 1 40
10.全集定义: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 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 集,记作U.
1/2/2020
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 操厚亮
8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二名、称 知识点归纳交集新疆 源头学子小屋 http://w ww .xj /w xc/ 特级教师 王新敞 w xckt@
已知: (1)(CUA)∩(CUB)={4,6,8}; (2)(CUA)∩B={1,9};(3)A∩B={2}.求A、B.
解:∵(CUA)∩(CUB)={4,6,8}
∴ CU(A∪B)= {4,6,8}
∴A∪B={1,2,3,5,7,9}
UB
1,9
2
A
3,5,7
4,6,8
∴B= [(CUA)∩B]∪(A∩B)={1,2,9}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则 记作A B(B A)
8.真子集的定义:如果A B,并且 A ≠B,则 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01-第1课时 集合(I)

(3)A={(x,y)|x+y>0,xR,yR},B={(x,y)|x>0,y>0,xR,yR}.
(4)A={y|y= ,x≠0},B={y|y= ,x≠0}.
【选题说明】正确认识周期性的点列及平面区域及函数值域的描述法表示,学习使用描述法正确书写集合.
4.已知集合P={y|y=x2+1,x∈R},Q={y|y=x+1,x∈R},那么P∩Q等于_____
______[1,+∞)_____________.
5.已知全集U={0,1,2,3,4,5},A={x|x2-5x+q=0},且AU,那么q的允许值构成的集合是___{q|q> ,或q=0,或q=4,或q=6}__,所有可能的∁UA分别是____{0,1,2,3,4,5}、{1,2,3,4}、{0,2,3,5}、{0,1,4,5}_______.
6.已知集合P={x|x(x-1)≥0},Q={x| >0},则P∩Q=____{x|x>1}______.
7.设集合A={x||x|<4},B={x|x2-4x+3>0},则集合{x|x∈A且x A∩B}=[1,3].
8.设a,b∈R,集合{1,a+b,a}={0, ,b},则b-a=__2___.
因为a<1,所以a+1>2a,所以B=(2a,a+1).
因为BA,所以2a≥1或a+1≤-1,即a≥ 或a≤-2,而a<1,
所以 ≤a<1或a≤-2,故当B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1).
第2课时集合的概念和运算(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利用集合表示方程、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平面上的点集;
解:由A=B得:
(1),或 (2).
2025届高中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集合》ppt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5页
解析:(1)方法一(列举法):A=…,-12,12,32,52,72,…, 列举法形象、直观.
B=…,-12,0,12,1,32,2,52,3,72,…. 显然 A B.
方法二(描述法):集合
A = xx=k+12,k∈Z
=
xx=2k+2 1,k∈Z
,B=
xx=2k,k∈Z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18页
对点练 1(1)已知集合 A={(x,y)|x2+y2≤3,x∈Z,y∈Z},则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9
B.8
C.5
D.4
(2)(2024·湖南长沙月考)如果集合 A={x|ax2+4x+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 a 的
值是( )
A.0
B.4
C.0 或 4
(2)解:①由 x2-8x+15=0, 得 x=3 或 x=5,∴A={3,5}. 若 a=15,由 ax-1=0,得15x-1=0,即 x=5. ∴B={5}.∴B A. ②∵A={3,5},又 B A, 故若 B=∅,则方程 ax-1=0 无解,有 a=0; 若 B≠∅,则 a≠0,由 ax-1=0,得 x=1a. ∴1a=3 或1a=5,即 a=13或 a=15. 故 C=0,13,15.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23页
集合间的关系问题的注意点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问题时,必须考虑是否存在空集的情况, 勤思考,多练习这一特殊情形. 否则易造成漏解. (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 集合的包含关系,转化为区间端点的大小关系,这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对端点值的取舍, 尤其注意区别开区间和闭区间. 例如:[-1,2)⊆(2a-3,a+2]⇒a2+a-2≥3<2-. 1, 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enn 图等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求得参数 后,可以把端点值代入进行验证,以免增解或漏解.
高中数学高考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0
(1)已知集合 A={x|x2-3x+2=0,x∈R},B={x|0<x<5,x∈N},则满足条件
A⊆C⊆B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2)已知集合 A={x|-1<x<3},B={x|-m<x<m},若 B⊆A,则 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4
2.已知集合 A={x|x2-2x-3≤0,x∈N*},则集合 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7
B.8
C.15
D.16
解析:选 A.法一:A={x|-1≤x≤3,x∈N*}={1,2,3},其真子集有:∅,{1},{2},
{3},{1,2},{1,3},{2,3}共 7 个.
下一页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8
2.设集合 A={x|-2≤x≤2},Z 为整数集,则集合 A∩Z 中元素的个数是 ( )
A.3
B.4
C.5
D.6
解析:选 C.A 中包含的整数元素有-2,-1,0,1,2,共 5 个,所以 A∩Z 中的元
素个数为 5.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2.已知集合 A={x|(x-1)(x-3)<0},B={x|2<x<4},则 A∩B=________,A∪B= ________,(∁RA)∪B=_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 A={x|1<x<3},B={x|2<x<4}, 所以 A∩B={x|2<x<3},A∪B={x|1<x<4},(∁RA)∪B={x|x≤1 或 x>2}. 答案:(2,3) (1,4) (-∞,1]∪(2,+∞)
2021年新高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第01讲-集合(解析版)

8.(2020·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月考)已知集合 A {x | 0 x 2} , B {x | x 1} ,则 A B ______
【答案】{x |1 x 2}
【解析】因为集合 A {x | 0 x 2} , B {x | x 1} , 所以 A B {x |1 x 2}. 故答案为:{x |1 x 2}
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
3.A⊆B⇔A∩B=A⇔A∪B=B⇔∁UA⊇∁UB. 4.∁U(A∩B)=(∁UA)∪(∁UB),∁U(A∪B)=(∁UA)∩(∁UB).
三、 经典例题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 1-1】(2020·全国高三一模(文))已知集合 A x x2 2ax 2a 0 ,若 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 a
④如果 a1 M , a2 M ,那么 a1 a2 M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 【答案】①③
【解析】对①:对 b 2n 1, n N ,
总是有 b 2n 1 n 12 n2 , n 1, n z ,故 B M ,则①正确;
对② c 2n, n N ,若 c 2n M ,则存在 x, y Z ,使得
A.30
B.31
C.62
【答案】A
【解析】因为集合 A x | x 6 且 x N* 1, 2,3, 4,5 ,
D.63
所以 A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25 2 30 .
故选:A
【例 2-3】(2020·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三月考)已知集合 A={-2,3,1},集合 B={3,m²}.若 B A,则实数 m 的
解不等式 lg x 1 1,得 0 x 1 10 ,解得 1 x 9 .
A x x 1或x 3 , B x 1 x 9 ,则 ðR A x 1 x 3 ,
旧教材适用2023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讲集合及其运算课件

(2)已知 a,b∈R,若a,ba,1={a2,a+b,0},则 a+b 为(
)
A.1 B.0 C.-1 D.±1
答案 C 解析 由已知得 a≠0,则ba=0,所以 b=0,于是 a2=1,即 a=1 或 a =-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 a=1 应舍去,因此 a=-1,故 a +b=-1.故选 C.
1.若有限集 A 中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的子集个数为 2n,真子集的个 数为 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2n-2.
2.A∪∅=A,A∪A=A,A⊆ (A∪B),B⊆ (A∪B). 3.A∩∅=∅,A∩A=A,A∩B⊆ A,A∩B⊆ B. 4.A∩B=A∪B⇔A=B.
5.A⊆ B⇔A∩B=A⇔A∪B=B⇔(∁UA)⊇ (∁UB)⇔A∩(∁UB)=∅. 6.A∩(∁UA)=∅,A∪(∁UA)=U,∁U(∁UA)=A. 7.(∁UA)∩(∁UB)=∁U(A∪B),(∁UA)∪(∁UB)=∁U(A∩B).
2
PART TWO
核心考向突破
考向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 1 (1)已知集合 A={0,1,2},则集合 B={x-y|x∈A,y∈A}中元 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答案 C
解析 当 x=0 时,若 y=0,则 x-y=0;若 y=1,则 x-y=-1;若 y =2,则 x-y=-2.同理可得,当 x=1 时,x-y=1,0,-1;当 x=2 时,x -y=2,1,0.综上,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 B 中元素有-2,-1, 0,1,2,共 5 个.
6.(2021·福建泉州质量检测(三))已知集合 A={(x,y)|x+y=8,x,y∈ N*},B={(x,y)|y>x+1},则 A∩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结论专题讲解1 集合技巧全攻略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结论专题讲解第1讲 集合技巧全攻略结论一、集合的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意两个元素是不能相同的.凡是出现含参数的集合,必须首先考虑集合的互异性,即集合中元苏不相等,例如集合{},A a b =,则有a b ≠[例1]设集合{}{1,2,3},4,5,{|,,}A B M x x a b a A b B ====+∈∈,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A.3B.4C.5D.6[答案]B[解析]因为集合{1,2,3},{4,5},{|,A B M x x a b a A b B ====+∈∈,所以a b +的值可能为:145,156,246,257,347,358+=+=+=+=+=+=.所以M 中元素只有:5,6,7故选B .[变式]已知集合()2{|()10}M x x a x ax a =--+-=各元素之和等于3,则实数a =()[答案] 2或32[解析]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当方程()2()10x a x ax a --+-=重根时,重根只能算一个元素.{()(1)[(1)]0}M x x a x x a =----=∣.当1a =时,{0,1}M =,不合题意;当11a -=,即2a =时,1,2}M =∣,符合题意;当1a ≠,且2a ≠时,1a a ++-13=,则313,,1,222a M ⎧⎫==⎨⎬⎩⎭,符合题意.综上,2a =或32.结论二、集合相等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且B A ⊆,那么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例2]设,R a b ∈,集合{1,,}0,,b a b a b a ⎧⎫+=⎨⎬⎩⎭,则b a -=().A.1B.1-C.2D.2-[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01,,a b a ∈+又0a ≠,故0a b +=,得1ba=-,则集合}{1,0,a {0,1,}b =-,可得1,1a b =-=,则2b a -=.故选C .【变式】设,,{1,},{1,}a b P a Q b ∈==--R ,若P Q =,则a b +=()[解析]因为P Q =,所以11ba =-⎧⎨=-⎩,所以1,1a b =-=-,所以2a b +=-.结论三、集合子集个数真子集有()21n-个,非空真子集有()22n-个.[例3]已知集合{}**(,)|43120,,B x y x y x N y N =+-<∈∈,则B 的子集个数为().A.3B.4C.7D.8[答案] D[解析] 因为集合{}**(,)43120,,B x y x y x y =+-<∈∈N N ∣,所以{(1,1)B =,(1,2),(2,1)},所以B 中含有3个元素,集合B 的子集个数有328=.故选D .【变式】设集合{1,2,3,4A ⊆∣,若A 至少有3个元索,则这样的A 一共有().A.2个B.4个C.5个D.7个[答案] C[解析] 因为集合{1,2,3,4},A A ⊆至少有3个元素,所以满足条件的集合A 有:{1,2,3},{1,2,4},{1,3,4},{2,3,4},{1,2,3,4},所以这样的A 一共有5个.故选C .结论四、子集与交集若A B ⊆,则A B A ⋂=;若A B A ⋂=,则A B ⊆.[例4]已知集合{0,1,2},{1,}A B m ==.若A B B ⋂=,则实数m 的值是().A.0B.2C.0或2D.0或1或2[答案] C[解析] 因为A B B ⋂=,所以B A ⊆,所以0m =或 2.m =故选C .【变式】已知集合2{|320},{|}M x x x N x x a =+->=>,若M N M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3,)+∞B. (3,)+∞ C. (,1]-∞ D.(,1)-∞-[答案] C[解析] 由2320x x +->,即2230x x --<,可得13x -<<,故{|13}M x x =-<<.由M N M ⋂=可得M N ⊆,故(,1]a ∈-∞-.故选C .结论五、子集与并集若A B ⊆,则A B B ⋃=;若A B B ⋃=,则A B ⊆.[例5]已知集合{}2|1P x x =≤,{}M a =.若P M P ⋃=,则a 的取值范围是().A.(,1]-∞-B.[1,)+∞C.[1,1]-D.(,1][1,)-∞-⋃+∞ [答案] C[解析] 因为P M P ⋃=,所以M P ⊆,即a P ∈,得21a …,解得11a -剟,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1]-.故选C.【变式】设全集U =R ,若11|,,|,3663k k A x x k B x x k ⎧⎫⎧⎫==+∈==+∈⎨⎬⎨⎬⎩⎭⎩⎭Z Z ,则下列正确的是( ).A.U U C B C A ⊇B.A B A ⋂=C.A B A ⋃=D.U C A B ⊆[答案] B[解析] 由212|,,|,66k k A x x k B x x k ++⎧⎫⎧⎫==∈==∈⎨⎬⎨⎬⎩⎭⎩⎭Z Z 可得A B ⊆,所以A B A ⋂=.故选B.结论六、子集与空集题目中若有条件B A ⊆,则应分B =∅和B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例6]若集合{}2|60M x x x =+-=,{}|10N x ax =-=,且N M ⊆,则实数a =[答案] 0或12或13- [解析] 由260x x +-=可得2x =或3x =-,因此{2,3}.M =- (1)若0a =,得N =∅,此时,N M ⊆; (2)若0a ≠,得1N a ⎧⎫=⎨⎬⎩⎭.若N M ⊆,满足12a =或13a =-,解得12a =或13a =-. 故所求实的值为0或12或13-. 【变式】已知{|25},{|121},A x x B x m x m B A =-=+-⊆剟剟,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 3m …[解析] 应分B =∅和B ≠∅两种情况讨论.当121m m +>-, 即2m <时, B =∅,满足B A ⊆, 即2m <; 当121m m +=-, 即2m =时,{3}B =,满足B A ⊆, 即2m =; 当121m m +<-, 即2m >时,由B A ⊆,得12215m m +-⎧⎨-⎩……即23m <…;综上, 3m …. 故m 的取值范围是3m ….结论七、交集与空集由于A ⋂∅=∅,因此,A B A ⋂=中的A 可以为∅.[例7]已知集合{}2120,{211}A x x x B x m x m =--=-<<+∣∣…,且A B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2A -[].1,3B -[).2,C +∞[).1,D -+∞[答案] D[解析]由2120x x --…, 得(3)(4)0x x +-…, 得34x -剟, 所以||3A x x =-剟4}.又A B B ⋂=,所以2m …. (1)当B =∅时,有121m m +-…,解得2m …. (2)当B ≠∅时,有321,1 4 ,12211,m m m m m -≤-⎧⎪+≤⇒-≤<⎨⎪-<+⎩综上, [1,)m ∈-+∞. 故选D .【变式】设{}}2|8150,{|10A x x x B x ax =-+==-=, 若A B B ⋂=, 实数a 组成的集合的子集有()个. [答案] 8[解析] 集合A 化简得{3,5}A =,由A B B ⋂=知B A ⊆,故(I )当B =∅时,即方程10ax -=无解,此时0a =符合已知条件.()II 当B ≠∅时, 即方程10ax -=的解为3或5,代人得13a =或1.5综上,满足条件的a 组成的集合为110,,35⎧⎫⎨⎬⎩⎭,故其子集共有328=个.结论八、并集与空集由于A A ⋃∅=,因此,A B B ⋃=中的A 可以为∅.[例8]已知集合}2||230,{10},A x x x B x mx A B A =--==+=⋃=∣,则m 的取值是().A.11,3⎧⎫-⎨⎬⎩⎭B.10,1,3⎧⎫-⎨⎬⎩⎭C.11,3⎧⎫-⎨⎬⎩⎭D.10,1,3⎧⎫-⎨⎬⎩⎭[答案] D[解析]{}2|230{|13}{1,3}A x x x x x x =--===-==-或,{|10}B x mx =+=,当A B A ⋃=时,B A ⊆.若B =∅,则方程10mx +=无实数解,此时0m =;{1}B =-,则方程10mx +=的实数解为1-,此时1m =;若{3}B =,则方程10mx +=的实数解为3,此时13m =-;若{1,3}B =-,则方程10mx +=的实数解为1-和3,此时m 不存在.综上,m 的取值是10,1,3⎧⎫-⎨⎬⎩⎭.故选 D.【变式】已知集合{}{}2|121,|310P x a x a Q x x x =+≤≤+=-≤,若P Q Q ⋃=,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答案] (,2]-∞[解析] 2{|310}{|25}Q x x x x x =-≤=-≤≤, 因为P Q Q ⋃=,所以P Q ⊆. (1)当P =∅时,即121a a +>+,解得0.a <(2)当P ≠∅时,即121,12, 02215,a a a a a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2]-∞.结论九、反演律(德摩根定律)()()()I I I C A B C A C B ⋂=⋃(交的补等于补的并)()()()I I I C A B C A C B ⋃=⋂(并的补等于补的交)[例9]若U 为全集,下面三个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 (1)若A B ⋂=∅,则()()U U C A C B U ⋃=. (2)若A B U ⋃=,则()()U U C A C B ⋂=∅. (3)若A B ⋃=∅,则A B ==∅.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 D[解析] (1)()()()U U U U C A C B C A B C U ⋃=⋂=∅= (2)()()()U U U U C A C B C A B C U ⋂=⋃==∅;(3) 证明:因为()A A B ⊆⋃,即A ⊆∅,而A ∅⊆,所以A =∅; 同理B =∅, 所以A B ==∅ 综上,三个命题均为真命题.故选D.【变式】若全集{1,2,3,4,5,6},{2,3},{1,4}U M N ===,则集合{5,6}等于()..A M N ⋃.B M N ⋂.()()U U C C M C N ⋃.()()U U D C M C N ⋂[答案] D[解析]因为{1,2,3,4}M N ⋃=,所以()()(){5,6}U UU M N M N ⋂=⋃=痧?.故选D.结论十、容斥原理用card()A 表示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有资料中用A 或其他符号),则通过维恩图可理解其具备的二维运算性质card()card()card()card()A B A B A B ⋃=+-⋂.[例10]高一某班学生参加大舞台和风情秀两个节目情况如下:参加风情秀的人数占该班全体人数的八分之三;参加大舞台的人数比参加风情秀的人数多3人;两个节目都参加的人数比两个节目都不参加的学生人数少7人.则此班的人数为_____[答案] 40人[解析]设{}|U x x =是高一某班学生,{}|A x x =是该班参加大舞台学生,{}|B x x =是该班参加风情秀学生.设该班两个节目都参加的人数为x ,只参加风情秀的人数为y ,由图可知,3(73)8x y x y x y +=+++++,解得15x y +=, 因为315408÷=(人),所以该班总人数为40人. 【变式】设A B ,是有限集,定义(,)card()card()d A B A B A B =⋃-⋂, 其中card()A 表示有限集A 中的元素个数,命题(1):对任意有限集 ,",A B A B ≠"是“(,)0d A B >"的充分必要条件;命题(2):对任意有限集,,,(,)(,)(,)A B C d A C d A B d B C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命题(1)和命题(2)都成立 B.命题(1)和命题(2)都不成立C.命题(1)成立,命题(2)不成立D.命题(1)不成立,命题(2)成立[答案]A[解析](,)d A B 实际表示的是只在A 中或只在B 中的元素个数.对命题(1),当A B ≠时,至少有1个元素只在A 中或只在中, 所以(,)0;d A B > 对命题(2),如图所示,记图中的各个区域内的元素个数是(1,2,,7)i S i =且0i S …,所以(,)d A C =1245134623,(,),(,)S S S S d A B S S S S d B C S S +++=+++=++56S S +, 所以123456(,)(,)22d A B d B C S S S S S S +=+++++…,1245(,)S S S S d A C +++=,所以命题(2)也成立. 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三数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第一讲集合一.课标要求: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 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
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分值5分。
预测2007年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
具体题型估计为:(1)题型是1个选择题或1个填空题;(2)热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和工具作用。
三.要点精讲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b∉;素,记作A(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3.全集与补集:(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Φ,ΦS C =S 。
4.交集与并集:(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
}|{B x A x x B A ∈∈=⋃或并集。
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集合的简单性质:(1);,,A B B A A A A A ⋂=⋂Φ=Φ⋂=⋂(2);,A B B A A A ⋃=⋃=Φ⋃(3));()(B A B A ⋃⊆⋂(4)B B A B A A B A B A =⋃⇔⊆=⋂⇔⊆;;(5)S C (A ∩B )=(S C A )∪(S C B ),S C (A ∪B )=(S C A )∩(S C B )。
四.典例解析题型1:集合的概念例1.设集合},4121|{Z k k x x A ∈+==,若29=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A x ⊂ B .A x ∈ C .A x ∈}{ D .A x ⊂}{ 解:由于4124121+=+k k 中12+k 只能取到所有的奇数,而41829=中18为偶数。
则A A ⊂∉}29{,29。
选项为D ; 点评:该题考察了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该分清楚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而集合之间是包含与不包含的关系。
例2.设集合P ={m |-1<m ≤0},Q ={m ∈R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A .P QB .Q PC .P =QD .P ∩Q =Q解:Q ={m ∈R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对m 分类:①m =0时,-4<0恒成立;②m <0时,需Δ=(4m )2-4×m ×(-4)<0,解得m <0。
综合①②知m ≤0,∴Q ={m ∈R |m ≤0}。
答案为A 。
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集合Q 中含有参数m ,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不能忽略m=0的情况。
题型2:集合的性质例3.(2000广东,1)已知集合A ={1,2,3,4},那么A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A .15B .16C .3D .4解:根据子集的计算应有24-1=15(个)。
选项为A ;点评:该题考察集合子集个数公式。
注意求真子集时千万不要忘记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同时,A 不是A 的真子集。
变式题:同时满足条件:①};5,4,3,2,1{⊆M ②若M a M a ∈∈-则6,,这样的集合M 有多少个,举出这些集合来。
答案:这样的集合M 有8个。
例4.已知全集32{1,3,2}S x x x =--,A ={1,21x -}如果}0{=A C S ,则这样的实数x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0{=A C S ;∴A S ∉∈00且,即322x x x --=0,解得1230,1,2x x x ==-=当0=x 时,112=-x ,为A 中元素;当1-=x 时,S x ∈=-312当2x =时,213x S -=∈∴这样的实数x 存在,是1x =-或2x =。
另法:∵}0{=A C S∴A S ∉∈00且,3A ∈∴322x x x --=0且213x -=∴1x =-或2x =。
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性质。
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当0=x 时,112=-x ”不能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符号}0{=A C S 是两层含义:A S ∉∈00且。
变式题:已知集合2{,,2},{,,}A m m d m d B m mq mq =++=,0m ≠其中,A B =且,求q 的值。
解:由B A =可知,(1)⎩⎨⎧=+=+22mq d m mq d m ,或(2)⎩⎨⎧=+=+mqd m mq d m 22解(1)得1=q ,解(2)得21,1-==q q 或, 又因为当1=q 时,2mq mq m ==与题意不符,所以,21-=q 。
题型3:集合的运算例5.(06全国Ⅱ理,2)已知集合M ={x |x <3},N ={x |log 2x >1},则M ∩N =( )A .∅B .{x |0<x <3}C .{x |1<x <3}D .{x |2<x <3} 解:由对数函数的性质,且2>1,显然由1lo g 2>x 易得),2(+∞=B 。
从而)3,2(=⋂B A 。
故选项为D 。
点评:该题考察了不等式和集合交运算。
例6.(06安徽理,1)设集合{}22,A x x x R =-≤∈,{}2|,12B y y x x ==--≤≤,则()R C A B 等于( )A .RB .{},0x x R x ∈≠C .{}0D .∅ 解:[0,2]A =,[4,0]B =-,所以(){0}R R C A B C = ,故选B 。
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的交、补运算。
题型4:图解法解集合问题例7.(2003上海春,5)已知集合A ={x ||x |≤2,x ∈R },B ={x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 _。
解:∵A ={x |-2≤x ≤2},B ={x |x ≥a },又A ⊆B ,利用数轴上覆盖关系:如图所示,因此有a ≤-2。
点评:本题利用数轴解决了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关系问题。
例8.(1996全国理,1)已知全集I =N *,集合A ={x |x =2n ,n ∈N *},B ={x |x =4n ,n ∈N },则( )A .I =A ∪BB .I =(IC A )∪B C .I =A ∪(I C B )D .I =(I C A )∪(I C B ) 解:方法一:I C A 中元素是非2的倍数的自然数,I C B 中元素是非4的倍数的自然数,显然,只有C选项正确.方法二:因A ={2,4,6,8…},B ={4,8,12,16,…},所以I C B ={1,2,3,5,6,7,9…},所以I =A ∪I C B,故答案为C.方法三:因B A ,所以(I C )A (I C )B ,(I C )A ∩(I C B )=I C A ,故I =A ∪(I C A )=A ∪(I C B )。
方法四:根据题意,我们画出Venn 图来解,易知B A ,如图:可以清楚看到I =A ∪(I C B )是成立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集合概念和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用无限集考查,提高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
题型5:集合的应用例9.向50名学生调查对A 、B 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 赞成A 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 的比赞成A 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