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课件资料

思考
黄土剖面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黄土的形成
科学家的假说
水成说 风水雨相说 风成说
(图片点击可放大)
思考: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高原上 的黄土是哪来的?
中亚
蒙古
中亚、蒙古
戈壁 沙漠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小组讨论下列四条证据
第一条证据:黄土厚度象冬季的积雪一样均匀 说明黄土是被风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
二、黄土高原的地貌表现为_黄__土__塬___、
黄__土__梁____、黄__土___峁___,黄土高原的降水集中在 __7_、__8___月,多___暴__雨___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南方山 区、华北和东北山区。(二阶梯)
2、造成其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是什么?
(1)地形 — 山区、坡度较大; (2)降水 — 降水量较大、季节差异大。
讨 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后果? 论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小结:
一、世界 最大的黄 土分布区
二、黄土 高原的水 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范围
主要的黄土地貌景观
自然原因 影响结果
人为原因
课堂测试
一、黄土高原东起_太__行__山_西至 乌__鞘__岭___ 南 至 _秦__岭____北至 __长__城___,跨越了 _山__西__省__ 、 _陕__西__省__ 、 宁__夏__回_族__自__治__区__ 、 _甘__肃__省___等省。
气候特征:
温 带 季 风 气 候
返回
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 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 是良好的耕作区。
返回
的 黄黄 土土 地梁 貌: 类条 型状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讲授新课】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引导学生读图8.1“黄土高原的位置”或挂图,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简单地介绍把黄土高原。
总结:在我国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黄土覆盖的地区——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2、讲述: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
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学生描述。
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
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4、提问: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产生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读图8.5和第二自然段课文回答: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引导学生读图8.2“黄土高原景观”认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仔细比较“塬、梁、峁”的景观特征。
提问: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哪一种黄土地貌景观?
高二地理说课稿-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高二地理说课稿: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地理说课稿: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
01
02
03
04
黄土颗粒细小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细小,粒 径一般在0.05-0.5毫米之间,
质地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
由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在沉积 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
形成了明显的垂直节理。
沟壑纵横
由于黄土高原的地表受到侵蚀 ,形成了大量的沟壑和峡谷,
地形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水 土流失问题严重,大量的泥沙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推 动黄土高原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变
黄土高原是由于长时间的风力作用和气候变化形成的特殊地形区,其形
成和演变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术和经验,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下降和水质恶化的问题逐渐凸显。
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
总结词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极端气 候事件的增多等。
详细描述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黄土高原的气温不断升高,这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问 题。同时,降水量的减少也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 洪涝等频繁发生,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气候变化因素相互作
黄土高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
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03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示例3

教案示例3——“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成因及治理的途径;3.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讲述法四【教学准备】黄土高原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导入: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或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看一看这反映的是哪个地形区的景观特征?(讲授研讨新课)(出示地图)黄土高原的位置。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在图上确认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方面进行描述;2.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教师简要介绍)(图片展示)深厚的黄土层(设疑思考)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有的地区黄土的厚度甚至超过300米,是全世界黄土分布最高、最厚的地区。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发言(教师总结)1.引导同学阅读教材资料,理解风成说;2.强调科学假设,激励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承转过渡)你对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展示图片)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简要介绍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设问质疑)黄土高原上不同的地貌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活动)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水土流失活动题;(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四点:①三个实验中反映出的植被状况差异;②烧杯内水量多少;③坡度的倾斜角度;④烧杯内沙土的情况。
从而得出:坡度越缓、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越弱。
)2.在理解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知识点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
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
(落实在P66图8.1)(2)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P66图8.2黄土地貌景观)(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4)成因:风吹来的高原--“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2.严重的水土流失(1)形成原因自然因素:①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冲刷侵蚀力强;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2)影响①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频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冀北山地、东南丘陵等,都位于第二级阶梯。
(P70图8.8 ,P71阅读材料)3.脆弱的生态环境(1)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2)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3)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本区的人地关系呈恶性循环。
(P71图8.10)4.生态建设。
(P73图8.15)(1)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2)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建水库等;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等。
●煤炭基地的建设(1)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2)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后记。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 土 地 貌
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 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 的耕作区。
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梁
黄土峁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黄土呢
•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 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 戈壁吹来的。 • 黄土高原形成示意图
功能 蓄水保土,发展 多种经营
储水拦沙,改善生 产条件,合理利用 水土
打坝建库 平整土地 工程措施 修建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 深耕改土 科学施肥 农业技术 选育良种 措施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 肥力,充分利用 光热
生 物 措 施 与 工 程 措 施 结 合 合 理 安 排 生 产 活 动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不仅危害山区而且危害平原,不仅危害干旱地区 而且危害多雨地区,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危害其他生产 活动。
(1)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2)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引发泥石流 (5)影响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第八章
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 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 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我们 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 以黄土高原、长江沿岸地带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以黄土高原、长江沿岸地带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涝 灾 害 发 生 的 频 率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城南中学马颖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切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
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黄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
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文资料,
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5通过以上内容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原因及治理的途径
四、教法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地形,导入新课并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自学要求:
(1)、看图8.1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2)、看图8.1说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
(结合活动题完成)教师提问总结,巩固记忆。
2、严重的水土流失
出示本部分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学生看书找出答案,要求理解记忆。
活动题部分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适情讲解补充。
3、脆弱的生态环境
(1)、活动题
第一题看图分析总结,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师生共同完成。
第二题学生看书理解。
4、生态建设
出示本部分重点:
(1)、如何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
(2)、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个重点引导学生看书和看图8.15理解记忆。
第二个重点通过活动题,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来完成。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上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惟一原因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 风沙危害
B 水土流失
C 植被破坏
D 土质疏松
3 、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过度放牧 B.开采
C.毁林开荒 D.营造宫殿
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
C.开矿 D.土质、降水、地形等
5.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6.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7.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8.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9.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流程图(把字母填入适当的方框内):
A.农作物产量下降
B.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增加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10.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有:()
A.高原山地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读图回答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上图中标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
说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
称。
A.___________(高原)
B.___________ (山脉)
C.___________ (山脉)
D.___________ (河流)
(3)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4)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
(5)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一、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广人稀
B.资源缺乏,特缺煤炭
C.人多地少
D.生态建设已步人良性循环
(二)填空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堆积区,它东起_______,西至________,南连_______,北抵______。
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
地形:地形______沟谷密度____,平地少,斜坡多。
气候:这里降水______,且多______。
土壤:黄土结构______,多空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植被:这里植被______,且受人类活动影响,______严重。
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
被,使地表疏松。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___________,使______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_____面积减少;还向_____河输送大量泥沙,在其下游形成了“_______”,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2.下图表示我国各省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环境
C.预防疾病
D.移风易俗
自学思考题
(1)、看图8.1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2)、看图8.1说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4)、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
(结合活动题完成)(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7)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8)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
(9)、如何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
(10)、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