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

合集下载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一项随访7年的芬兰人群队列研究中致死或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
P < 0.001
P < 0.001
50% 40%
45.0%
Incidence
30% 20% 10% 0% Prior MI 18.8%
P < 0.001
20.2%
3.5% No prior MI Prior MI No prior MI
非糖尿病
MRFIT: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
Cohen JD etc. ACC 2003 (presentation 845-1)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WOSCOPS
MetS与心脏时间相关的危险比为1.8,近似于年龄因素 的危险比,而高于吸烟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的危险比。
Lakka HM et al, JAMA 2002;288:2709-2716
MRFIT研究中代谢综合征 对随访24年中年男性死亡率的影响
平均随访24年后,各组不同的死亡风险率。MetS增加了冠 心病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也提高了各种病因引起的 总死亡率。
两者皆无 冠心病死亡率 冠心病危险比 心血管病危险比 总死亡危险比 49.7% 1.00 1.00 1.00 只有代谢综 合征 * 67.9% 1.35 1.27 1.15 只有2型糖尿病 * 63.8% 1.53 1.37 1.63 代谢综合征+2型糖 尿病 * 95.1% 1.98 1.99 1.68
病率为24%,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似
50
男性
女性
代谢综合征发病率
40 30 20 10 0
20-70+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

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解析

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解析

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解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对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进行解析,从病理机制、流行病学研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而代谢综合征则是指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

2. 病理机制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相同的病理机制。

首先,慢性炎症在两种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可以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斑块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病变。

其次,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会使内皮功能受损,促进动脉硬化和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再次,促脂肪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对血脂代谢和内脏脂肪堆积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展。

3. 流行病学研究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项跨国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此外,研究还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要高于单个代谢紊乱的患者,这说明了代谢综合征中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影响。

4. 预防和治疗措施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时,应采取综合性的策略。

首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包括均衡的饮食、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戒烟限酒等。

其次,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如降脂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等都可以用于控制冠心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素。

最后,定期体检和监测也是预防和管理这两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综上所述,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两者的病理机制、流行病学研究以及防治措施均表明其相关性。

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பைடு நூலக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O ) ( );咪唑安定组镇痛效果V .5 表1 AS 均分为28 土40 ,低于氟哌利多组49 ±1 2 . 9 . 2 .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 5 4, t . 2 P<O 5 ( )。两组的恶心呕 吐、持续睡 眠状 态、皮 - =4 . ) 表2 0
优良;V S56 A  ̄ 为尚可;V S 7 A 1 为差[ 。最后进行s dn’S检验和 > 4 】 t et u t
卡方的统计学分析 , P<0 5 . 为有统计学意义 。 0 2结 果
用药 ,同时咪唑安定有顺行遗忘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不少患者在恢
复 以后 没有 紧张恐 惧情 绪 ,清醒 后便有 饥饿 感 ,有进 食的 冲动 。患 者 的认 知功 能和精 神运 动功 能也 恢复 较快 。同 时咪唑 安定 的不 良反 应 较少 ,有抗 瘙痒 的作 用和 镇静 作用 ,可 以降低 患者 对于 疼痛 的敏 感性 ,减少恶 心呕 吐 、持续 睡眠状 态 、皮肤 瘙痒 、肛 门排 气延迟 等 的发生 ,使患者容 易耐受 。 】 综 上 所述 ,眯 唑安 定4 + 比卡 因1 0 + 太尼 05 用 于 mg 布 0 mg 芬 . mg
表2 氟哌利 多组和咪 唑安 定 组镇痛 效果 比较 ( %)
[】 师爱青, 3 魏兴山, 鲁应军.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
镇痛 的 临床观 察 [ . J 中国误 诊学 杂 志, 1, (2: 9 -77 】 2 01 1) 7 519 . 0 6 1 [] 吴建 新, 晓琴 . 膜外注 入 咪唑 安定 、芬 太 尼或氯 胺 酮用于 术 4 罗 硬 后镇 痛6 例 [. 0 J 中华麻 醉学 杂志 , 1, () 2.2 . 】 2 0 67: 384 0 2 8 [】 韩启 民, 继兵 , 梅 萍 , . 唑安 定硬 膜 外 不 同用药 方 法 的术 5 张 金 等咪 后镇 痛 效果观 察 [. 国麻 醉与 镇痛 , 0 , 3:0. J中 ] 2 0 () 4 0 2 2 [】 朱 世恺 , 亚 丽 . 唑安 定 用 于硬 膜 外术 后 镇痛 的观 察 [ _ 国 6 谢 咪 J中 】

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e auae t e e iy f CHD. Th p e ae c o S nd h n m b r f is o v l t he s v rt o e r v ln e f M a te u e o t c mpo e t we e nay e i e c g o p n ns r a l s d n a h r u
Ch n s o r a fC r v s u a d c n ,Ap i 2 0 i e e J u n l a 出0 a c l rMe i i e o r1 0 9,Vo. 1 1 4,No 2 .

临床研 究 .
冠 心 病 与代 谢 综 合 征 的相关 性 分 析
任 川 郭丽君 陈 少敏
【 s at obet e (ea a erlinhpb tent ee t o ooayahrsl o chat i ae Abt c】 r jc v TJ vl t t e t si ew e h sv]y fcrnr t oc rt er d es i u e h ao e ’ i e e i s
【 摘要 】 目的
徐伟仙
梅 林 张福 春
王贵松 高炜
连续性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析冠 心病 和病 变严重程度 代谢综合征 ( S 及其危 险因素数量的关 系。方法 j M)
选 20 06年 9月 至 2 0 0 7年 2月住 院行 冠 状 动脉 ( 脉 ) 影 的 患者 15例 , 据 冠 脉造 影 结 果 分 为 冠 心 病组 14例 , 冠 造 6 根 1
H si l e i 0 1 1 C ia o t , rn 1 0 9 , hn pa B g C r so dn uh r G O L4 n E al g o l @sh . o l or p n i a to : U i. , m i u i e g : j o u cn

冠心病的三种诊断指标

冠心病的三种诊断指标

冠心病的三种诊断指标一些专家指出,近年来,冠心病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沉重的压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在众多困扰人们的疾病中,冠心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了解冠心病的判断指标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发现。

在此,专家介绍冠心病的三个判断指标。

1.血脂异常血脂是人体脂肪代谢的产物,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包括胆固醇“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异常是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无论哪种异常,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很多人对“血脂正常值”存在误解。

实际上,许多胆固醇水平“正常”或患有冠心病的人都有患冠心病、复发或死亡的高风险。

对于总胆固醇低于5.7 mmol/L的不同情况,医生和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肥胖美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肥胖人群往往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前瞻性数据显示,向心性肥胖是冠心病的一个更大的危险因素。

肥胖的客观指标是体重。

成年人的体重标准用体重指数(bmi)表示,身体质量指数=体重(kg) ÷身高(m) 2,身体质量指数≥24为超重,身体质量指数≥28为肥胖。

有人建议,中国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应该保持在19岁到23岁之间。

国内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腰围增大,高血压、血清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都相应升高。

专家建议,预防心血管疾病要从改变体型开始。

男性腰围不超过85 cm,女性腰围不超过80 cm比较合适。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是因为糖尿病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组合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疾病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疾病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疾病前面已经提到代谢综合征涉及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这些疾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目前有不同程度的研究。

其中,研究较多、较深入的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等。

(一)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密切关系很早就被报道。

目前已经肯定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关联性,但与继发性高血压无明确关系。

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不管是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还是在群体人群,血压(包括24 h平均血压)与胰岛素敏感性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②高血压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即使血压正常,也常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③采用正常血糖一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④肥胖症、2型糖尿病等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患者,他们的血压值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之间存在独立相关关系;⑤扩展葡萄糖钳夹试验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在骨骼肌,主要环节在糖的非氧化处理障碍,即糖原合成减少。

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孰因孰果还有争议,但目前更多倾向胰岛素抵抗是因。

主要的证据有:①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证实,糖尿病、肥胖症者采用运动或药物等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后,高血压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②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已经可以具有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③动物试验证明,用蔗糖或果糖代替普通饲料喂养大鼠2周后可产生高血压,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如果继续喂养果糖饲料,原发性高血压可持续3个月以上,如果停止果糖饲料,则血压可以恢复正常;④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血压正常但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的个体,随访8年后,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胰岛素水平正常者;⑤高胰岛素环境培养下,胰岛素靶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胰岛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因此高胰岛素血症引起水钠潴留;②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和刺激儿茶酚胺释放;③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引起细胞内钙离子代谢紊乱,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高,而高钙可以增加血管的收缩性,增强血管外周阻力而致高血压;④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外周阻力;⑤高胰岛素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一氧化氮等血管舒张因子减少,血管舒缩失调,可引起血管阻力增大;⑥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血管容易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血压升高。

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的关系进展

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的关系进展
腹血糖 >10 gd( .mm lL 或 已经接受治疗 , 0 m / l5 6 o ) / 或此前 已经 诊断为糖尿病。 N E —A P H的诊断标 准 , 同时具有 下列 3个或 3 CP T I 即
等多种 因子 , 这些 脂肪 因子影 响胰 岛素敏 感性 、 血压水平 、 内
维普资讯

14 4 9・
代 谢综 合征 和冠 心病 的 关 系进展
双东思 , 刘 斌, 陈宏勃 ( 吉林 大学第二 医院 , 吉林 长春 1 02 ) 30 1
[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 肪因子 ; 脂 胰岛素抵抗
中图分类号 : 42 8 R 4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4—0 1 (0 7 1 10 4 2 20 )3—14 0 4 9— 3
两者实质相 似而细节不同 , 但均 以腹部 ( 中心性 ) 胖 、 肥 血 脂异常 ( L—C低 、G高 ) 高血 压 、 HD T 、 血糖升高为判 断条件 。
脂 肪组 织胰 岛素敏感性 。瘦素仍然 可以增加 肾交感 神经活性
及动脉压力导致 血压 升高 “J 。
代谢综合征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阳, 沈 卓伟 明等 以 2 0 01 年美国的代谢综合征 的诊断标准连续收集经 冠状 动脉造影证 实至少有 一支血 管狭窄 ≥5 % 的冠 心病患 者 , 中 M 0 其 S合并
代谢综合征( tbl y do e,MS me o csn rm a i )是一组 由遗 传因
1 中心 性肥胖
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的临床综 合征 , 是多 种代谢 异常 的集
11 I ( 岛素抵 抗) 肥胖 特别是 中心性 肥胖 与 I ( 岛素 . R 胰 : R胰
合, 主要包括高血糖 、 中心性肥胖、 脂代谢异常等 , 是心血管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心病患 者 , 而在两种 或更多代谢异 常因素存在时 , 冠心病 与 非冠心病人群 m 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总体 多元 c
22 以性别 、 . 年龄 、 否吸烟 、 围 、 是 腰 收缩 压 (B ) 舒 张压 SP 、 ( B ) U ' 、G、 D —C I) D P 血 A,e 1 t L 、I r t L—C I 为 自变量 , 、I S 冠心病 ( =1无 =0 为因变量 , 行多元 l se回归分析。总体 有 , ) 进 o t  ̄i
论是冠心病 人群还是 非冠 心病人群 , 水 平均 有明显升高 , m 说 明 m 与血压 、 血脂等代谢 因素可 能存 在相互作 用。m 对
维普资讯

12 ・ 22
浙 江临床 医学 2O 年 9 O7 月第 9 卷第 9 期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冠 心病 的关 系
曾志红 黄 艾 茜 周伟珍
尿酸 、 血糖 、 胰岛素 、 甘油三脂 ( G 、 T ) 总胆 固醇(、) 高密度 1 、 C 脂蛋 白胆固醇( D —C 、 H L )低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D L L—C 等 ) 指标。生化指标采用 日立 77全 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定。胰 4 岛素测定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 , 使用亚培 公司 A S I分 X YV 1 析仪及配套试剂盒 。胰岛素抵抗 ( 评估 用胰岛素敏感 性 m) 指数(s)n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o iit ( - 1 作为一种代谢 性疾病 , 岛素抵抗 与冠 心病 的关系 尚 胰 不 明确。本研究分析不同程度代谢综合 征患者 的胰 岛素抵 抗与冠心病的关 系 , 并探 讨胰 岛素抵抗在冠 心病发 生 中的
2 1 冠心病组年龄、 . 血尿酸水平 、 吸烟及男性比例均高于非 冠心病组 , 脂质代谢紊乱 、 状况 也较非 冠心病 组严重 ( m 表 1。N ) O和 M 两组 中冠心病人 群 璐 高于非 冠心病 组人群 1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Year Incidence Rate of MI
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 致死/非致死MI7-年发生 率) (East West Study)
Nondiabetic
50
n=1373
45
40 P<0.001
35
30
25
20
19%
15
10
5
4%
0
No Prior MI*
MI
Diabetic n=1059
(>0.9 men, >0.85 women)
• TG > 1.7 mmol/L +/or HDL
<0.9 (men), <1.0 (women)
• BP >160/90 mmHg or meds • Microalbuminuria (urinary
AER >20 ug/min,or A/Cr >30mg/g)
MRFIT Jamerson. Am J Hypertens. 2000;13:68S-73S.
PROCAM:危险因子的组合对MI发病的影响
120 100
80 60 40 20
0
Incidence of MI/1000 pts
Prevalence (%):
54.9
22.9
2.6
2.3
9.4
8.0
Assman G, Schulte H. Am Heart J 1988;116:1713–1724
Usual Systolic BP (mm Hg)
Usual Diastolic BP (mm Hg)
IHD=ischemic heart disease.
Prospective Studies Collaboration. Lancet. 2002;360:1903-1913.
HDL-C与冠心病 Framingham Heart Study
• 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小密 度脂蛋白增加相关
Relative Risk
BMI p<0.001 WHR p<0.001
3 2.5
2 1.5
1 0.5
0 12345
Quantiles
Hubert et al. Circulation 1983; Cho et al. Eckel et al. Circulation 1997;Diabetes Care 2002; Folsom et al. JAMA 1993
血压与冠心病死亡率
IHD Mortality (Floating absolute risk and 95% CI)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ge at risk
256
80-89 years
128
70-79 years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ge at risk
CHD events per 1000 per year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40
40-49
>=50
Plasma HDL-C(mg/dl)
FHS men CPPT placebo FHS women MRFIT LRCF men LRCF women
每千人冠心病发病率
200
150
100
50
女性
0
男性
<25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
HDL-C (mg/dl)
Gordon, Castelli et al. Am J Med 1977; 62: 707–714
在高、中、低HDL-C水平人群中冠心病事件发生率 —4个北美研究的结果
ATP III: >3 of following
• WC >102 cm (men),
>88 cm (women)
• TG > 1.7 mmol/L • HDL < 1.04 mmol/L
(men), < 1.30 mmol/L (women)
• BP >130/ > 85 mmHg • G > 6.1 mmol/L
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
党爱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006/6/3
提纲
• MS定义特征 • MS危险因素组分与CHD的关系 • MS危险因素组分致CHD 机制 • MS及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
WHO:
• DM or IFG/IGT and > 2 of
following• Fra bibliotekMI > 30 kg/m2 +/or WHR
Age-Adjusted CV Death Rate per 10,000 Person-years
140
120
Nondiabetic
100
Diabetic
80
60
40
20
0
0
1
2
3
Number of Risk Factors*
*Increased systolic BP, elevated total cholesterol, smoking.
内脏肥胖与冠心病危险
• Framingham研究,肥胖与 心血管疾病相关联
• Nurses’ Health Study,肥 胖与 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相 关联
• 腹部内脏脂肪较BMI与总 死亡率具更强的相关性
• 增加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 率(DM,HNT,dislipidemia, prothrombotic state)
45% P<0.001
20%
No Prior MI*
MI
MI=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se patients had no prior MI at baseline.
Haffner et al. N Engl J Med. 1998;339:229-234.
8
危险因素增加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 死亡率的影响
CRP 和 LDL-C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
Relative Risk of CV Disease
3
2.5
2
1.5
1
0.5
0
>160 130-160
LDL-Cholesterol (m g/dl)
<130
>3 1-3 CRP <1
Multivariate-adjusted RR: Women’s Health Study, Ridker NEJM 2002:347:1557
256
80-89 years
128
70-79 years
64
60-69 years 64
60-69 years
32
50-59 years 32
50-59 years
16
40-49 years 16
40-49 years
8
8
4
4
2
2
1
1
0
0
120 140 160 180
70 80 90 100 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