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知识详解钓竿钓性和硬度

鱼竿知识详解钓竿钓性和硬度
鱼竿知识详解钓竿钓性和硬度

鱼竿知识:详解钓竿钓性和硬度

调性的意义:

调性决定了一根钓竿的基本性能。软、硬、超硬、极硬等调性区分,从大体上划出了钓竿的不同用途。另一角度或者说另一意义上所指的钓竿“调性”——则是把钓竿的全部性能归于“调性”范畴!

调性的划分:

调性的三定义:

其一:最早接触理解并沿用至今的手竿单纯调性定义为:软调、硬调(基本5-5~4-6调),超硬调(3-7~1-9范围),极硬调(基本抖动不弯,其中又有:1~8H硬度区分)等;

其二:日本叫法,分:

本调子——大概雷同于中性调子;

胴调子——4-6调;

先调子——大概雷同于咱们的超硬调范围;

战斗竿——极硬调罗非竿的另一种称呼;也有人说:是指罗非竿中的精品。其三:大概是前两年某国内钓具专家首先提出,钓竿的调性应包含:自重、钓力、弹性、韧度、手感及恢复性等子内容;并提出:长、细、轻、挺、强、灵、定等七种钓竿性能综合评定的术语。

影响调性的一些因素:

A、硬度、

钓竿的“硬度”决定和影响着钓竿的调性!比如:一根鲫竿和一根鲤竿比较,同样都是3-7或2-8的超硬调竿,因为壁厚和硬度的不同,会连带产生钓力、弹力、自重、韧度、手感等方面的不同。即使两款鲤竿之间,也会因为“硬度”的不同,和生产厂家的设计理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认识和定义。

B、弹性、

一根钓竿设计生产中,弹性指标是否恰倒好处也很关键!比如:有些超硬鲤竿,抖动时看似2-8,但一控鱼马上一弓到底,是弹性不足的表现!好钓竿的弹性设计应该能体现一种实战感觉:——钓小鱼不硬、钓大鱼不软的高品内涵!而且在控鱼过程中,钓竿自身的反弹力可以在自动化解鱼冲力的同时,节省不少人力!

C、韧度、

一般指钓竿的抗弯曲强度,和整体连贯特性。局部韧度好不见得就是好竿!举例:某款3.6米鲤竿特点:小鱼上钩2-8调、大鱼来了还是2-8调!俗话称“点头不哈腰”式的假2-8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即是:全竿弹性、硬度分配不均!前边软,后边硬。前后节之间传力脱节!整竿受力完全集中到了前面,大鱼上钩,已全凭前部一二节的局部“韧性”在与鱼抗衡……韧性弹性硬度设计不足,则使整竿“调性”瓦解!

A、硬竿

1、什么样的调性属于硬竿:

硬竿的概念比较混杂,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硬钓竿所指——4-6调竿。而且钓竿的硬度指标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不是调性!比如同样的5-5调竿,由于硬度、壁厚不同,也有软硬之分等!

2、硬钓竿的特点和性能:

硬钓竿的特点是拿到手里轻抖很挺直,不象软钓竿那样有抖“面条”一样的感觉!除自身硬度的原因外,设计适钓鱼种也不同。硬度与弹性两指标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对应关系,硬度高则弹性强,硬度小则弹性弱,一般有这种控鱼感觉。 3、适用范围:

老说法有:软竿钓大鱼(要具备一定的弹性)硬竿钓小鱼。但目前市面上超硬竿充斥,硬钓竿的运用则五花八门,但硬钓竿的适用范围很广!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可以作为综合竿休闲使用。

B、超硬钓竿

1、什么样的调性属于超硬调竿:

一般手握竿把,轻轻抖动钓竿,主弯曲部位出现在由前往后2-8~3-7范围的钓竿被称为超硬调性钓竿。

2、特点和性能:

超硬竿的特点是改变、加强了钓竿整体硬度分布,从而使钓竿控鱼力度加强、钓力加强。其性能表现

为,控鱼更为快捷有力,手感更烈!

3、适用范围:

凡是比较求快的搏鱼场合,超硬竿应该都比硬调软调竿来得干脆,不论是鲫竿还是鲤竿,控鱼更为主动快速是其主要目的。超硬鲤竿在钓力、自重、硬度等方面多被钓友作为——综合性钓竿,意思就是钓混养一般所有品种的通杀竿种。

C、战斗竿、(罗非竿)

1、什么样的调性属于战斗竿:

战斗竿的调性区域一般在极硬调范围。用手轻抖不易弯曲,且根据不同需要,在硬度上又有1~8H不同标准(有的以号数表示:几号基本表示几H)

2、特点和性能:

战斗竿的特点是竿身粗硬,自重比超硬竿大,握把部位自然锥式较多。弯度判别一般在中鱼以后才能

很好地实现。性能方面是钓力增强,控鱼快速!手感强烈!

3、适用范围:

主钓罗非,而且是飞鱼方式,因为罗非鱼的特点决定中钩后的最初挣扎很剧烈,但一旦控鱼出水,他就基本不动了,由于罗非棘刺较多不适合抄网使用,所以,从快速控鱼和直接飞鱼方面,“非竿”应运而红!除此之外,象淡水白鲳,黑鱼,鲢鱼等中钩后初期逃窜比较剧烈的鱼种都可以运用!现在,不少钓友开始利用非竿快速飞鲫鱼,快速漂鲤鱼等方法,也在某种程度上更新着人们的观念。相对而言。刺鱼和控鱼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成熟!比如:某些钓友愿意以强悍、相对粗壮的“非竿”作为出战混养的综合性钓竿,已不为怪了!

1、什么样的调性属于软竿:

5-5、4-6调中(甚至包括某些“超硬钓竿”)相对硬度和弹性较弱的钓竿我觉得都可称为软竿。

2、特点和性能:

弹性弱,易弯曲,硬度软!是软竿特点。性能方面不一,有的软竿设计优秀,柔中有钢!强度可以;有些软竿则不行,一软到底,没有筋骨。…

3、适用范围:

柔中有钢!强度可以的软竿可以专门用于钓超大型鱼种,应验老说法中软索套蛟龙的事实;溪流短节竿中,“八工”竿是比较有特点的纯溪流软竿,设计就是钓溪流小型鱼种的;随钓友不同从艺阶段和性格,软竿的实际用途也很广泛,很难界定专钓什么鱼。

4、注意事项:

冬季钓鱼,细线小钩钓组,配用软竿,是正确选择。

中钓竿

顾名思义,中调竿的硬度介于软竿与硬竿之间,现在的钓竿制造由于规范程度不够,很难讲清严格界限!

总结、调性不是绝对的

钓竿调性随钓手经济条件、不同水域鱼情、控鱼习惯、经验性格、技术手段而难有优劣取舍定论,在某种意义上讲仅是一种约定俗成,或自由随意!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知识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知识 一、标准预防概念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粘膜、皮肤,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2、戴手套、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3、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 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 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4、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5、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三、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方法)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30%,手卫生执行 不到位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病人身体健康,医务人员认真执 行《手卫生规范》刻不容缓。2009年4月卫生部正式出台了《手 卫生规范》,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1、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四、洗手与卫生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 液)和流动水洗手。 2、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代替洗手。 五、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 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六、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设计方法步骤: 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初步确定踏步宽b和踏步高h(注意:b≮bmin,h≯hmax,bmin和hmax分别为各类建筑的最小踏步宽和最大踏步高。) b、h的取值可参考表2.1和表2.2。 表2.1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名称 踏步高/mm 踏步宽/mm 最大值常用值最小值常用值 住宅175 150~175 260 260~300 中小学校 150 120~150 260 260~300 办公楼160 140~160 280 280~340 幼儿园150 120~140 260 260~280 疗养院150 300 剧场、会堂160 130~150 280 300~350 (2)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寸确定梯段宽度B和梯井宽度。 (3)确定踏步级数咒,调整踏步高矗和踏步宽b,用层高H除以踏步高h,得踏步级数n≈H/h,当以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 (h≈H/n),用公式b+h=450(mm),或b+2h=600~620(mm),确定踏步宽b。 (4)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注意 (梯段宽)。 (5)由踏步宽b及每梯段的级数,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 ( 为级踏步的踏面数)。2.根据上述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及顶层平面图的草图 3.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确定楼梯为现浇或预制、梯段为板式或梁板式,以及平台板的支撑方式。 4.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是否满足2m的要求。若不满足,可通过下列途径加以调整: (1)降低楼梯间底层平台梁下的室内地坪标高。 (2)将底层第一梯段增加级数。 (3)底层设一跑直通二层。 (4)将第一跑坡度适当增大,抬高底层平台标高。 (5)将(1)、(2)、(3)、(4)种方法结合使用。5.根据平面图、剖切位置,及上述尺寸绘制剖面草图根据计算的踏步级数和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先画出全部踏步的剖面轮廓线,然后按所选定的结构形式画出梯段板厚(梁板式梯段还应画出梯梁高);画出平台梁及平台板;画出端墙及墙上的门、窗、过梁等。 6.根据剖面图调整好的尺寸,对平面图进行调整,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尺寸标注7.完成剖面图,加深并标注 7.完成剖面图,加深并标注 如何设计楼梯(踏步尺寸,坡度,梯段宽度) 1、楼梯的坡度:楼梯坡度的确定,应考虑到行走舒适、攀登效率和空间状态因素。 梯段各级踏步前缘各点的联线称为坡度线。坡度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楼梯的坡度(这一夹角的正切称为楼梯的梯度)。室内楼梯的坡度一般为20度-45度为宜,最好的坡度为30度左右。特殊功能的楼梯要求的坡度各不相同。例如爬梯的坡度在60度以上,专用楼梯一般

标准预防知识与职业防护

学习主题: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主讲人: 学习时间:2017. 标准预防的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 人; 2、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 沫隔离。 标准预防职业防护 (一)洗手/手消毒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 3、洗手/手消毒,在两个病人之间,或同一个病人,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应洗手/ 手消毒。 (二)使用手套 1、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2、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3、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 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4、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使用口罩 防止或减少医务人员通过呼吸道被感染的机会。 (四)使用眼罩或面罩 可以防护或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至医护人员口、眼及鼻等粘膜。(美国洗内镜时不带口罩,带面罩) (五) 使用防护鞋 (六)使用工作帽 (七)使用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种类多,应正确适当使用 (八)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具、物品等,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其中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九)环境控制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十)被服

楼梯的尺寸及相关知识

` 分类:建筑杂谈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空间的大小决定楼梯的形式,楼梯的款式很多,但都围绕三种基本形式进行变化: 直形梯——直线行进的楼梯,这是最为常见也最为简单的传统楼梯形式,颇有一意孤行的味道,几何线条给人挺括和“硬”的感觉。直梯加上平台也可实现拐角;几何线条给人挺括和“硬”的感觉。直形梯的优点是便于老人、儿童走动。缺点是比螺旋梯需要的空间更大,只有在屋内空间较大时,才可选择直形梯。直形梯的变换形式是折梯,以直形梯加上平台来实现拐角,从而节省了空间。 弧形梯——以曲线来实现上下楼的连接,美观,而且可以做得很宽,没有直梯拐角那种生硬的感觉,是行走起来最为舒服的一种;优点是美感足,韵味佳,很能活跃空间气氛。由于是弧形,造型方面可以更大胆、更张扬、更前卫,让楼梯作为“精美雕塑”在室内跳跃而出。缺点是如果设计不当,就会浪费空间。而且这类楼梯不适合成批生产,因此价钱较昂贵。 螺旋梯——对空间的占用最小,盘旋而上的蜿蜒趋势也着实让不少人着迷。螺旋梯是折梯的变形,这种楼梯优点是对空间的占用最小,且具有强烈的动态美,由于不靠墙,围栏不能借助墙体,需加上透空栏杆,这就更好地表现了楼梯的艺术之魅。缺点在于有局促感,由于每一段跨度较多,因此安全性较差。 我们在选择房子的时候,空间的尺度、层高的尺寸就已经定形,而且很难改变。为了上下楼的方便与舒适,楼梯需要一个合理坡度,楼梯的坡度过陡,不方便行走,会带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如果轻松地拾级而上,就需要有一定的空间给楼梯一个延伸的余地。 在空间尺度与层高尺寸充裕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楼梯并不成问题,但如果这两个条件受到限制,就不得不谨慎考虑,以利于空间的节约。对于狭小的空间来说,旋梯可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所以,选择你家的楼梯,最后的决定可能真的不是你的主观要求。空间的“内容”决定楼梯的形式。 楼梯最为忌讳的就是各个台阶的忽高忽低。 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在楼梯上被绊或踩空的感觉,这两种滋味都会让人惊出一身的凉汗。因为人在上、下楼的时候,那种节奏感已经在脑袋里存好了,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事,这时候如果突然打断,而且是在一个陡面上,肯定会带来恐怖。 造成忽高忽低的原因说起来并不复杂。如果是预制的楼梯,用空间高度除以楼梯长度就可以算出每个台阶的踏步高度。但如果是后加工的楼梯,空间是固定的,而楼梯的配件尺寸也是预制的,两个固定的尺寸之间必定存在着矛盾。只能以楼梯的尺寸去配合空间的尺寸。这就难免出现不合适。一般而言,这种调整会在楼梯的首、末两级进行,而中段保持不变。所以有可能出现首、末两级的踏步高度与中段不符。 把这种调整安排在首、末两段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个人在踏上楼梯第一步的时候总是最为

标准预防考核知识点

标准预防知识学习材料 标准预防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防护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预防: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适用于病人的一般诊疗护理工作。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流程:洗手—手消毒—戴帽子—戴口罩—穿工作服。 2、加强防护:适用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接触感染性或传染性病人。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措施: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楼梯设计以及尺寸要求

一、1.楼梯间底层、标准层和顶层三个平面图,比例1:50 (1)绘出楼梯间墙、门窗、踏步、平台及栏杆扶手等。底层平面图还应绘出室外台阶或坡道、部分散水的投影等。 (2)标注两道尺寸线。 开间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宽、梯井宽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注意:1)梯井宽指平行两梯段结构之间的净距,而非楼梯扶手之间的净距; 2)不标注门窗洞口及墙段尺寸,但应在图上画出。 进深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步宽×步数=梯段长度、平台深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若两梯段长度相同,可只在一边标注,若不同,则应在另一边加注第一道尺寸。 (3)内部标注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标注楼梯上下行指示线,并注明该层楼梯的踏步数。 (4)注写图名、比例,底层平面图还应标注剖切符号及编号。注意:剖切线的剖视方向应朝向有梯段一方看,并应剖到楼梯间端墙上所开的门窗洞口。 2.楼梯间剖面图,比例1:30 楼梯间剖面详图应画出底层、二层、顶层之梯段,顶层画到顶层栏杆扶手高度以上用折断线切断。剖面图应按楼梯平面图上剖切线剖视方向绘制。具体要求如下: (1)绘出梯段、平台、栏杆扶手,室内外地面、室外台阶或坡道、雨篷以及剖切到投影所见的门窗、楼梯间墙等,剖切到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2)标注两道尺寸线。 水平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踏步宽×步数一梯段长度、平台宽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垂直方向: 第一道:各梯段高度——踏步高×步数=梯段高度; 第二道:层高尺寸。 (3)标注各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底层平台梁底标高、栏杆扶手高度等。注写图名和比例。 3.楼梯构造节点详图(2~5个),比例自定。

很实用的楼梯设计、尺寸要求

楼梯间剖面图,比例1:30 楼梯间剖面详图应画出底层、二层、顶层之梯段,顶层画到顶层栏杆扶手高度以上用折断线切断。剖面图应按楼梯平面图上剖切线剖视方向绘制。具体要求如下: (1)绘出梯段、平台、栏杆扶手,室内外地面、室外台阶或坡道、雨篷以及剖切到投影所见的门窗、楼梯间墙等,剖切到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2)标注两道尺寸线。 水平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踏步宽×步数一梯段长度、平台宽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垂直方向: 第一道:各梯段高度——踏步高×步数=梯段高度; 第二道:层高尺寸。 (3)标注各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底层平台梁底标高、栏杆扶手高度等。注写图名和比例。 3.楼梯构造节点详图(2~5个),比例自定。 要求表示清楚各细部构造、标高有关尺寸和做法说明。 二、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初步确定踏步宽b和踏步高h(注意:b≮bmin,h≯hmax,bmin和hmax分别为各类建筑的最小踏步宽和最大踏步高。) b、h的取值可参考表3.1和表3.2。 表3.1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名称踏步高/mm 踏步宽/mm 最大值常用值最小值常用值 住宅175 150~175 260 260~300 中小学校150 120~150 260 260~300 办公楼160 140~160 280 280~340 幼儿园150 120~140 260 260~280 剧场、会堂160 130~150 280 300~350 (2)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寸确定梯段宽度B和梯井宽度。 (3)确定踏步级数咒,调整踏步高矗和踏步宽b,用层高H除以踏步高h,得踏步级数n≈H/h,当n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 (h≈H/n),用公式b+2h=600~620(mm),确定踏步宽b。 (4)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注意(梯段宽)。 (5)由踏步宽b及每梯段的级数,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 为级踏步的踏面数)。2.根据上述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及顶层平面图的草图。 3.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 确定楼梯为现浇或预制、梯段为板式或梁板式,以及平台板的支撑方式。 4.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 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是否满足2m的要求。若不满足,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70927

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几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6.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报告流程?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经核实为II级暴发后应于12小时向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经核实为Ⅲ级暴发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市CDC报告。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8.隔离标志有哪些?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楼梯的各种尺寸要求及公式汇总

楼梯的各种尺寸要求及公式汇总 一、楼梯的组成 1.楼梯段 楼层间的倾斜构件。每个梯段的级数不宜少于3级,不应多于18级。 2.平台 供休息和转换方向的水平构件。有楼层平台和休息平台(中间平台)。 3.栏杆扶手 梯段临空边的安全设施。 二、楼梯的尺度 (一)踏步尺度 楼梯常用坡度范围在25°~45°,其中以30°左右较为适宜。如公共建筑中的楼梯及室外的台阶常采用26°34′的坡度,即踢面高与踏面深之比为1:2;居住建筑的户内楼梯可以达到45°。 踏步常用高度尺寸,踏步的高度,成人以150mm左右较适宜,不应高于175mm。

踏步的宽度(水平投影宽度)以300mm左右为宜,不应窄于260mm。当踏步尺寸较小时,可以采取加做踏步檐或使踢面倾斜的方式加宽踏面。踏口的挑出尺寸为20~25mm。 依据——建筑物用途、行走舒适、面积经济等。 经验公式: g + r = 450mm 2r+ g = 600~620mm g = 250~300mm r = 150~175mm 楼梯平台宽度——指踏步边到内墙面距离(不含扶手宽度)。 栏杆和扶手 梯段栏杆扶手高度应从踏步前缘垂直量至扶手顶面 室内高度≥900mm; 水平段高度≥1050mm; 室外高度≥1050mm; 高层≥1100mm 儿童扶手高度: 500~600mm

楼梯的净空高度 (1)梯段下净空高度≥2.2m。 (2)平台下净空高度≥2m。

(二)楼梯段的宽度 楼梯段是楼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供人们上下通行的,因此楼梯的宽度必须满足上下人流及搬运物品的需要。楼梯段宽度的确定要考虑同时通过人流的股数及是否需通过尺寸较大的家具或设备等特殊的需要。 楼梯段宽度: 依据通行人数的多少、防火要求、搬运物品等确定。每股人流按:550mm+(0~150mm)计算 楼梯尺寸计算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doc资料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职业暴露?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 2、何谓“标准预防”?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3、何谓“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是什么?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5、什么是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6、标准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精)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 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 (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初步确定踏步宽 b 和踏步高 h(注意:b≮bmin, h≯hmax, bmin 和 hmax 分别为各类建筑的最小踏步宽和最大踏步高。 b、 h 的取值可参考表 2. 1和表 2. 2。 表 2. 1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名称踏步高 /mm 踏步宽 /mm 最大值常用值最小值常用值 住宅 175 150~175 260 260~300 中小学校 150 120~150 260 260~300 办公楼 160 140~160 280 280~340 幼儿园 150 120~140 260 260~280 疗养院 150 300 剧场、会堂 160 130~150 280 300~350 (2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寸确定梯段宽度 B 和梯井宽度。

(3确定踏步级数咒,调整踏步高矗和踏步宽 b ,用层高 H 除以踏步高 h ,得踏步级数n ≈H/h,当以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 (h≈H/n,用公式 b+h=450(mm,或 b+2h =600~620(mm,确定踏步宽 b 。 (4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注意 (梯段宽。 (5由踏步宽 b 及每梯段的级数 , 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 L 。 ( 为级踏步的踏面数。 2.根据上述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及顶层平面图的草图 3.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 确定楼梯为现浇或预制、梯段为板式或梁板式,以及平台板的支撑方式。 4.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 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 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是否满足 2m 的要求。若不满足, 可通过下列途径加以调整: (1降低楼梯间底层平台梁下的室内地坪标高。 (2将底层第一梯段增加级数。 (3底层设一跑直通二层。 (4将第一跑坡度适当增大,抬高底层平台标高。 (5将 (1、 (2、 (3、 (4种方法结合使用。 5.根据平面图、剖切位置,及上述尺寸绘制剖面草图 根据计算的踏步级数和踏步的宽度和高度, 先画出全部踏步的剖面轮廓线, 然后按所选定的结构形式画出梯段板厚 (梁板式梯段还应画出梯梁高 ; 画出平台梁及平台板; 画出端墙及墙上的门、窗、过梁等。

楼梯尺寸

楼梯尺寸 一:旋转楼梯 旋转楼梯通常称为螺旋形或螺旋式楼梯,通常是围绕一根单柱布置。由于其流线造型美观、典雅,节省空间而受欢迎。所以楼梯尺寸非常重要。旋转楼梯尺寸多少为宜?下面看下室内楼梯尺寸标准。 螺旋式楼梯通常是围绕一根单柱布置,平面呈圆形。其平台和踏步均为扇形平面,踏步内侧宽度很小,并形成较陡的坡度,行走时不安全,且构造较复杂。 因为旋转楼梯尺寸省空间,如果空间比较小,一般来讲,室内楼梯尺寸的洞口最小可以开到1300*1300MM,或1400*1100MM,现在的旋转楼梯也就是中柱旋转式楼梯,它的受力点只有一个,即中心受力。这样的楼梯尺寸结构造成了如在楼梯的外侧行走的话,踏步板处于上下晃动状态。这是所有中柱旋转式楼梯共有的缺点,而且楼梯的通行半径越大,晃动得越厉害。旋转楼梯的承重力一般是150KG到200KG ,相比之下,其它成品钢木楼梯的承重一般是在400KG左右。 也有没有中柱的螺旋式楼梯,这种螺旋式楼梯主要靠踏步下的双螺旋梁来支撑荷载,或者由楼梯的栏杆来支撑荷载。相对来说无中柱的对有中柱的旋转楼梯尺寸更复杂,楼梯受到弯、扭、剪、压等多种组合在一起的力的作用,受力复杂,不好计算。在无中柱楼梯中栏杆受力的更加复杂一些,因为栏杆一般较窄,梁的平面外稳定不好控制。 家庭室内关于旋转楼梯尺寸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为避免上下楼梯时产生错觉,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与最后一级台阶的高度应该与其他级一致。如需改变,旋转楼梯尺寸应该控制在4厘米以内,最好以不超过2厘米~3厘米为宜。 第二、室内楼梯尺寸最高一级踏步到天花板的高度,需要有两米以上的净空,最低不低于1.8米,否则会产生压迫感。 第三、栏杆间距:两根栏杆中心距离以8厘米为宜,不大于12.5厘米,以免小孩子把头从间隙处伸出去。 第四、楼梯尺寸扶手高度:到腰部位置,85~90厘米,扶手直径以5.5厘米为好。

【安全防护】标准预防相关知识

安全防护】标准预防相关知识 标准预的防概念: 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 显的血 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 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 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 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象:将所有病人血液、 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 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 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调双向预防: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 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 防止非血源性疾病 的传播 4.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 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1. 标准预防针 对所有为患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 2. 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 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 3. 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 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 4. 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 血液的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 飞沫隔离, 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 隔离对 1. 强

操作时须戴手套5.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洗手,必要时手消 毒6.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7.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 溅污染身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8.手部皮 肤破损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戴双层手套9. 戴手套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10.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①保证充足的光线 ②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伐M伤11. 使用后的锐器防刺伤:① 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 盒②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12. 立即清洁污 染的环境13.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14.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锐器15. 保证废弃物 的正确处理①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 ② 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2. 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 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 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 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

常用楼梯尺寸和过道尺寸

常用楼梯尺寸和过道尺寸 楼梯涉及的尺寸数据很多,除大家熟知的踏步的踏面、踢面尺寸之外,梯段的宽度,歇台的宽度,平台下线的净高等也都在规范上有明确规定。容易被忽视的是: 1.楼梯扶手的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不应小于1.05m。 2.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扶手栏杆的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以防儿童坠落。 3.楼梯平台净宽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外,同时不得小于1.10m。 4.梯段宽度在住宅设计中规范有明确规定,在其他建筑中,必须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公共建筑中表现性楼梯所取宽度尺寸通常都偏大的,但要注意扶手的设置与梯段宽度的关系。即: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这里顺便提两个经常要处理的问题: 一是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通常采用0.35m和0.125m这两个参数。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允许只设一级踏步,至少要两级,这是因为踏步上下地面的高度相差过小时,行人不易辨别该处有高差,缺乏精神准备,跨出虚步而伤及脚腿。另一个问题是当利用旋转楼梯作疏散梯时,必须满足踏步在距内圈扶手或简壁0.25m处,其踏面宽不应小于0.22m的要求,这点在防火规范上有明确规定。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 楼梯涉及的尺寸数据很多,除大家熟知的踏步的踏面、踢面尺寸之外,梯段的宽度,歇台的宽度,平台下线的净高等也都在规范上有明确规定。容易被忽视的是: 1.楼梯扶手的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不应小于1.05m。 2.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扶手栏杆的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以防儿童坠落。 3.楼梯平台净宽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外,同时不得小于1.10m。 4.梯段宽度在住宅设计中规范有明确规定,在其他建筑中,必须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公共建筑中表现性楼梯所取宽度尺寸通常都偏大的,但要注意扶手的设置与梯段宽度的关系。即: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这里顺便提两个经常要处理的问题: 一是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通常采用0.35m和0.125m这两个参数。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允许只设一级踏步,至少要两级,这是因为踏步上下地面的高度相差过小时,行人不易辨别该处有高差,缺乏精神准备,跨出虚步而伤及脚腿。另一个问题是当利用旋转楼梯作疏散梯时,必须满足踏步在距内圈扶手或简壁0.25m处,其踏面宽不应小于0.22m的要求,这点在防火规范上有明确规定。电梯、自动扶梯 于45°以便设备的通过和人员的通行。近年来,自动扶梯在百货商场、文化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的使用日渐普遍,在建筑设计中,除与生产厂家密切配合外,下列数据应该掌握: 1.梯级宽:目前有0.6m、0.8m、1.0m三种,视生产厂家不同其宽度还略有出入。 2.倾角:一般有30°和35°两类。 3.梯井宽度为:单梯:梯宽+0.6m+2×0.4m 双梯:2(梯宽+0.6m)+2×0.4m 其中0.4m为梯侧至井进之安全距离。 4.梯井长:层高/tanα+(2.0~2.9m)+(2.0~2.3m)是一个不小的数字。α为梯段倾角 1.过道宽: 最窄的走道应该是住宅中通往辅助房间的过道,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规定,其净宽不应小于0.8m,这是"单行线",一般只允许一个人通过。规范规定住宅中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0m的宽度,也只是一人正行,另一人侧身相让的尺寸。这个尺寸用"不宜小于"是考虑到砖混建筑中,0.24m墙,1.2m中距的过道,净空只有0.96m,不足1.0m考虑的。 高层住宅的外走道和公共建筑的过道的净宽,一般都大于1.2m,以满足两人并行的宽度。

楼梯的设计要求

武汉工业学院 《建筑构造》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楼梯设计 姓名:刘陶 专业:建筑学 学号:1206030131 指导教师:李震 2014年6月11日

题目:现浇砼结构层高3M,层数为5层。楼梯为现浇砼板式平行双跑楼梯。开机2.7M,进深5.1M。住宅出入口设在一层的中间休息平台,入口设砼棚,采光窗1.2M。入户门宽度为1M,要求绘制楼梯各层平面,剖面1:50。绘制栏杆扶手、楼梯踏步大样1:10.标明楼梯的楼面和平台的材料做法。 [解]: 楼梯的组成 1.楼梯段 设有踏步供建筑物楼层之间上下通行的通道称为梯段。(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指出:“每个楼梯段上的踏步数目不得超过18级,每个楼梯段上的踏步数目不得少于3级”,因为个数太少不易被人察觉,容易跌倒。 2.楼梯平台 楼梯平台是指连接两梯段之间的水平部分,平台用作楼梯转折、连通某个楼层或供使用者稍事休息。平台的标高有时与某个楼层相一致的平台称为楼层平台,介于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称为休息平台或中间平台。 3.栏杆(栏板)和扶手栏杆(扶手)是设置在楼梯段和平台临空侧的围护构件,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应在上部

设置供人们手扶持用的扶手。 3.栏杆(栏板)和扶手 栏杆(扶手)是设置在楼梯段和平台临空侧的围护构件,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应在上部设置供人们手扶持用的扶手。 设计步骤分析: 1、确定踏步尺寸(b,h)和各层的踏步数量(N) 楼梯梯段是由若干踏步组成,每个踏步由踏面和踢面组成。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踏步尺寸。通常公共建筑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280mm、300mm,踏步高度150~170mm(常用300mm×150mm),住宅公用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260mm、280mm,踏步高度150~175mm (常用260mm×175mm)。设计时,可选定踏步宽度,由经验公式2h+b=600~630mm,求

人体工程学与楼梯尺寸

一般按宽度0.3 米,高度0.15 米设计最适宜。住宅踏步最大高度0.18 ,最小宽 度0.25 。 幼儿园小学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5 ,最小宽度0.26 。 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6 ,最小宽度0.28 。 其他建筑物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7 ,最小宽度0.26 。住宅户内楼梯,专用服务楼梯,最大高度0.20 ,最小宽度0.22 。 根据住宅规范的规定,套内楼梯的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与0.90 M。这一规定就是搬运家具和日常物品上下楼梯的合理宽度。此外,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 左右最为舒适。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 厘米,一般在28 厘米最舒适。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 厘米最舒适。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室内楼梯的坡度一般为20 度-45 度为宜,最好的坡度为30 度左右。特殊功能的楼梯要求的坡度各不相同。例如爬梯的坡度在60 度以上,专用楼梯一般取45 度-60 度,室内外台阶的坡度为14 度-27 度,坡道的坡度通常在15 度以下。一般说来,在人流较大、安全标准较高,或面积较充裕的场所楼梯坡宜平缓些,仅供少数人使用或不经常使用的辅助楼梯,坡度可以陡些,但最好不超过38 度。 踏步的尺寸一般应与人脚尺寸步幅相适应,同时还与不同类型建筑中的使用功能有关。踏步的尺寸包括高度和宽度。踏步高度与宽度之比就是楼梯的梯度。踏步在同一坡度之下可以有不同的数值,给出一个恰当的范围,以使人行走时感到舒适。实践证明,行走时感到舒适的踏步,一般都是高度较不而宽度较大的。因此在选择高宽比时,对同一坡度的两种尺寸以高度较小者为宜,因行走时较之高度和宽度都大的踏步要省力些。但要注意宽度亦不能过小,以不小于240mm 为宜,这样可保证脚的着力点重心落在脚心附近,并使脚后跟着力点有90%在踏 步上。就成人而言,楼梯踏步的最小宽度应为240mm舒适的宽度应为300mn左右。踏步的高度则不宜大于170mm较舒适的高度为150mn左右。 同一楼梯的各个梯段,其踏步的高度、宽度尺寸应该是相同的,尺寸不应有 无规律的变化,以保证坡度与步幅关系恒定。

标准预防原则(20200401080030)

标准预防原则 概念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 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 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 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1隔离对象:将所有 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防 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 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 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 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 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

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 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 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处理被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 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 止刺伤。(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 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 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 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 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 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m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 ,并不宜小于0.10m , 三、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 步距) 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45°。步距是按2r +g :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r 为踏步高度,g 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560 ~630mm 范围内,少年儿童在560mm 左右,成人平均在600mm 左右。 四、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0.32m ,每段阶梯不宜大于18 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 。 五、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 ,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 ; 六、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 2、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七、其它 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180mm-200mm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