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张时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ssage transcapillaire d'une hématie (Kidney Int 2001; 59: 2069-72).
Baidu Nhomakorabea
异形红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的成因虽无统一的 意见,但红细胞膜出现棘状突起或生芽样改 变(G1细胞)以及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不 规则样缺损,从而导致红细胞出现多种异常 形态变化,已经为肾脏病专家所认同。 1979年Brich和Fairley提出用新鲜尿液中红细 胞的形态变化来确立血尿来源的理论后,这 种对尿中红细胞异常形态的观察和分类逐步 应用到尿液细胞形态分析中。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成尾形, 纺锤形,梨形,也称为尾形上皮细胞或纺锤形上 皮细胞.核较大,为圆形或椭圆形.这种细胞多 来自于肾盂,在输尿管核膀胱颈部有此类细胞. 当此类细胞成片脱落表面肾盂,输尿管核膀胱 颈部出现炎症.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体检较小,形态较圆, 位于移行上皮的底层。此类细胞和肾小管 上皮细胞统称为小圆上皮细胞。底层移行 上皮细胞的核比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核梢小, 细胞体积比其略大,因此应注意其细微差 别。正常尿液中少见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重症泌尿系炎症时可见增多.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北京协和医院 检验科 张时民 2007年8月·北京
观尿术
公元l 000年波斯名医依斯梅尔(Ismail)总结了对尿液 的研究,并描述了7种针对尿液外观的观察内容, 即颜色、粘稠度、尿量、透明度、沉淀物、臭味和 泡沫,这与当今的尿液理学检查内容非常接近。 中世纪时代尿液检查的技术进展不大,多以肉眼观 察为主,因此人们总将正在观察尿瓶的人当作医生, 同时医生也用画个尿瓶的方式表达自己是医生或作 为诊所的标志。 而发现尿中有沉淀物出现,可以被认作为对尿液中 有形成分进行观察的最原始方法。
血红蛋白含量改变:①环型红细胞(面包圈样):因 细胞内血红蛋白丢失或凝聚,形成面包圈样空心圆 环。②古币样红细胞:因血红蛋白丢失,形成四方 形或三角形的中空状态,形似古钱币。③颗粒形红 细胞:胞质内有颗粒状的间断沉积,血红蛋白丢失。 ④影红细胞:细胞膜极薄,血红蛋白流失,红细胞 呈淡影状态,即将破坏消失,低渗尿中常见。 破碎状态:包括自然破碎或机械性破碎,可形成各 种形状的红细胞碎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新 月型红细胞:形如半月状或半圆形;②三角形红细 胞:形似各种大小不等的三角形;③星形红细胞: 多边多角小星形;④其它不规则形红细胞碎片。
三、尿液有形成分的类别
1 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异形红细胞成因
尿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的 机制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的 作用有关。 红细胞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通过病变的肾小 球基底膜的狭窄裂隙处渗出,受到挤压和损 伤后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并反复受到肾 小球微环境中尿液渗透量和pH的影响,致使 红细胞出现明显的改变,形成大小不一、形 态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的异形(畸形) 红细胞,被排出体外。PICTURE FORM
该病毒呈不显性感染,成人受感染机会较多, 在肾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 下)和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吞噬细胞
尿中吞噬细胞(phagocyte)有两种:小吞噬 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 多吞噬细菌等小物体。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 细胞,核多为肾形和圆形,结构细致,常偏 位;胞质丰富,常有空泡。在新鲜尿中可见 到阿米巴样伪足活动。可见较多吞噬物,如 红细胞,白细胞或碎片,脂肪滴,精子和颗 粒状物质。
G1细胞的形态特点 细胞大小不等,环形或球形囊泡样突起 (芽孢样突起)
G1细胞在诊断肾小球肾炎和肾性血尿 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报道
Morphotypes des hématies glomérulaires (Clin Nephrol 1992; 37:84-89).
各种异常红细胞形态分类
大小改变:患者本身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直径) 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大小。①大 红细胞:直径≥8μm,形态与正常红细胞无显著不 同。②小红细胞:直经≤7μm,形态与正常红细胞 无显著不同。 外形轮廓改变:①棘形:细胞质内向外侧伸出一个 或多个芽孢样突起。②锯齿形(或车轮状):红细 胞外周表面出现大小高低基本一致的突起状态,均 匀分布。③皱缩形(桑葚状、星芒状):红细胞因 脱水而成的颜色较深的皱缩状球体,直经变小,厚 度增加,高渗尿中常见。
二、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几个 基本概念
标本要求: 首次晨尿:适用于定量或定性检查 第二次晨尿:同上 随机尿:定性检查 三杯尿:定性或定量检查。 12h尿:定量检查 3h尿:定量检查
检查方法分类
血尿定位分析
三杯实验法分析血尿来源 显微镜红细胞形态观察,判断肾性血尿与非 肾性血尿 尿红细胞体积分析法 UF-100分析,根据尿红细胞体积分布曲线判 断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来源。
移行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移行上皮细胞可以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 等处,由于所处部位不同,细胞在大小和 形态上有很大差异.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如在器官充盈时脱落, 其体积较大,约为正常白细胞的4~5倍,多呈 不规则形,核小且居中.当在器官收缩时脱 落,形成的细胞体检较小,为白细胞的2~3倍, 多呈圆形,核大且居中.有时将其称为大圆 上皮细胞.膀胱炎时此类细胞可成片脱落.
17-18世纪尿沉渣检查历史
作者
De Peiresc Ledermuller Galeazzi

1630 1760 1783
国家 尿
法国 德国 细沙样结晶 正常
发现
长菱形结构 结晶 小滴和结晶
意大利 黑色
19世纪
Vigla and Rayer Becquerel Simon Henle Bird Johnson Frerichs 1837 1841 1842 1842 1844 1846 1854 法国 法国 德国 德国 英国 英国 德国 建立临床尿液显微镜检查方法 肾小球肾炎中异常红细胞形态 肾小球肾炎中发现管形 在肾小管和尿中都发现管形 出版第一本尿沉渣的书 在肾小球肾炎中发现脂肪颗粒 在急性肝萎缩患者尿中发现胱氨酸和 亮氨酸结晶
鉴别血尿来源的检查法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 认是一种特异性很好的鉴别诊断指标 异形红细胞比率:50%,70%,75%,80% 尿MCV测定:<70FL被认为肾性血尿的可能 性增加。尿MCV与血MCV比值. 扫描电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鳞状上皮细胞. (pavement epithelium)
平均 偏差
直接计数法 离心沉淀计数法 UF-100 AVE-763
1.18% -54.34% -0.04% -2.52%
平均偏差
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有
①离心后仍有部分细胞没有被沉淀下去,上 清中仍遗存一定量的红细胞。②部分细胞在 离心时被破坏。③离心过程中细胞贴壁的问 题,④离心后倾倒上清液后的残留液体回流 问题。⑤计数的细胞在计数池内的分布误差。 ⑥离心后的细胞并未完全进入试管的凸出头 内,或许沉淀在其周围;⑦由于在计算结果 时要除以50这个浓缩系数,又放大了上述 的误差。⑧还可能存在未发现的产生误差的 因素。
定量尿沉渣计数法
定量尿沉渣检查法:使用定量 尿沉渣计数板或尿沉渣计数显 微镜系统。 尿液不经过离心,可直接滴入 计数板进行计数。 如经过离心,尿液被浓缩后, 在计数后应该进行浓缩倍率的 换算。 以每微升含有多少细胞或管型 来报告结果。
离心法和不离心法的差异
参考值不一致,在使用时应该注意。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为尿沉渣的 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如各种尿液细胞 分析仪器和尿沉渣检查工作站。但实际应用 中显示不同方法定量计数结果差异很大,参 考范围也多样化。
1988 年起Kohler H, Wandel E等首先提出一 种有囊泡样突起的畸形红细胞——棘形红细 胞,即G1 细胞(glomerular cell),又称芽孢 状畸形红细胞, 为肾小球性血尿的典型表现。 其形态特征很少受外界因素影响, 仅出现在肾 性血尿中。1991年有文章发表。 棘形红细胞是肾性出血的表现。其特点为: 细 胞大小不等,胞膜破裂,结构改变,形成面包圈、 口形、花环形等,并在膜内或膜外附有一个至 多个芽胞状突起, 或者当红细胞血红蛋白丢失 后仅见周围附有小伪足或小圈的淡环影。
含铁血黄素颗粒
肾小管上皮细胞质中如 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经 普鲁士蓝染色为阳性时 称为含铁血黄素颗粒。 含铁血黄素尿主要见于 慢性血管内溶血。急性 血管内溶血时,含铁血 黄素尿要几天后才阳性, 并可持续一段时间。
复粒细胞
脂肪颗粒细胞(fatty granular cells)也称复 粒细胞:在某些慢性肾脏疾病时,肾小管上 皮细胞易发生脂肪变性,浆内出现较多数量 不等、分布不均的脂肪颗粒或脂肪滴样小空 泡。国外将其称作卵园脂肪小体(Oval Fat Bodies,OFB),国内习惯将其称为脂肪颗 粒细胞。若此类颗粒充满胞浆,覆盖胞核, 又称为复粒细胞。
标准尿沉渣检查法
新鲜尿液混合均匀,取10ml放在离心试管内, 以400g的速度离心5min。 离心后将上清液弃去,保留沉渣量约0.2ml,轻 摇试管使沉渣混合均匀。 取一滴置于载物片上,用18×18mm盖玻片覆 盖标本。 将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以10倍物镜观察 全片,注意有无管型等较大成分存在,再换40 倍物镜观察和鉴定有形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观 察10个视野并记录所见倒的细胞和管型数量, 以最低值至最高值的方式报告。结晶等有价值 的病理发现应如实报告。
肾小管上皮细胞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来自肾小管,体积是中性粒细胞的1.5~2倍, 含有一个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较厚,细胞 核突出易见。在尿液中呈不规则的顿角状。 胞质中可有颗粒,空泡或脂肪小滴。在正 常人中极少见到。因体积较小也被称为小 圆上皮细胞。 相关连主题词:小园上皮细胞、含铁血黄 素颗粒、脂肪颗粒细胞、OFB、复粒细胞、 decoy细胞。
Decoy细胞
decoy细胞:也称为诱导细胞,是一种含有多 瘤病毒(BKV)包涵体的脱落的肾小管上皮 细胞。其形态特点包括: ①胞核增大(“玻璃球” 样结构)且胞核朝胞体周边移位;②染色质边 集;③核包涵体(“鸟眼”细胞) ;④胞浆空泡化; ⑤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核内见数量不一的病毒 颗粒,直径约4.5À 。还可见含“decoy细胞”的 管型。
Beale Harley Rovida Rieder
1869 1872 1870 1898
英国 英国
在肾脂肪变患者尿中发现胆固醇结晶 在肾小球肾炎尿中发现“有核的”红细 胞。
意大利 发现管形的属性中有白蛋白 德国 出版一部全面的尿沉渣检查专著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进展
1956年开始有各种尿干化学试纸问世 1970年开始有尿分析仪生产 1983年:Yellow Iris尿沉渣分析仪器出现,采用人 工智能显微镜(AMI)系统。 1995年:流式尿沉渣分析仪UF-100出现 1999年起各种尿分析工作站如Diasys等开始应用 干化学、沉渣分析、影像的尿分析系统联合应用。 2002年 IQ-200尿液有型成分分析仪在美国上市.
离心转速和离心力换算法
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应在400×g左右。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g=11.18× (rpm/1 000)2× R 或rpm=1 000 ×[400/(11.18× 半径)]1/2 (注:rpm为每分钟转数;R为离心半径,指从离心 机轴中央到离心管底部的距离;g为相对离心力) 离心半径为20cm时,采用1338r/min(1350r/min) 离心半径为16cm时,采用1495r/min(1500r/min) 离心半径为10cm时,采用1892r/min(1900r/min)
又称扁平上皮细胞,主要来自输尿管下 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形态大 而扁平,细胞质宽阔呈多角型,含有小 而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女性 尿液可呈片出现,无临床意义。如同时 伴有大量的白细胞出现,应该注意有无 泌尿生殖道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等。 此外肾盂肾炎,肾盂核输尿管结石也会 出现上皮细胞增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