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有形成分知识

合集下载

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名词解释

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名词解释

尿液有形成分计数名词解释1. 尿液成分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其中包含许多成分,主要包括水、尿素、尿酸、钠盐、钙盐、镁盐、尿酸盐、磷酸盐、尿酶等。

尿液中的成分种类繁多,每种成分都有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2. 尿液成分的重要性尿液中的成分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其中,水是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尿液中的盐类则是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成分。

尿素、尿酸等有害代谢产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起着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

了解尿液中的成分对于监测身体健康、诊断疾病、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3. 尿液成分的计数名词解释尿液成分的计数名词是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和检测时所使用的术语。

常用的计数名词有尿量、尿比重、尿酸、尿素、尿素氮、肌酐、尿钠、尿钾、尿钙等。

这些计数名词能够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尿液成分的量化水平,有助于评估身体健康状态,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尿液成分的检测方法常见的尿液成分检测方法包括尿液常规检查、尿液生化检查、尿液沉渣检查、尿液微量分析等。

针对不同的成分,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采用尿比重计,比色法、感应法等来测定尿比重;采用尿液沉渣检查,镜检法来观察尿沉渣中的各种颗粒和细胞;采用酶标记法、免疫测定法、显微镜检查等来检测尿中的特定成分。

5. 尿液成分的临床意义通过检测尿液成分,可以了解身体的代谢情况、肾脏功能、水盐平衡、酸碱平衡等重要生理状态,对常见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泌尿系结石等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尿液成分检测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6. 结语尿液成分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尿液成分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治疗。

了解尿液成分的计数名词和检测方法对于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尿液检测,保持身体健康。

尿液作为人体内部代谢产物的排泄物,其成分中包含了反映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尿液有形成分yiyi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yiyi课件
显微镜设置
使用专门用于尿液分析的显微镜,确保显微镜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具备适当的放大倍 数和照明条件。
涂片制备
取一小部分尿液沉淀物,均匀地涂布在显微镜载玻片上,避免过厚或过薄的涂片,以免影 响观察结果。
正常尿液显微镜下的成分
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 较少,一般每个高倍视野下不超
过3个。
肿瘤细胞
在某些泌尿系统肿瘤的情况下,尿液中可能出现肿瘤细胞 。这些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线索,但 进一步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03
尿液有形成分的自动化分析
自动化分析仪器的原理及类型
光学法原理
通过测量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 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吸光度等
,从而识别成分类型和浓度。
异常结果的识别
熟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中常见异常有形成分的特征及其临床意 义,如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管型等。
3
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应与其他临床检查、患者 症状等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04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与鉴别
细菌计数与种类鉴定
01
通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以准确计数细菌数量并鉴定细菌种
• 精确度高: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先进的算法,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结果的一致 性。
自动化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
• 可重复性:自动化分析能够消除不同操作者之间 的差异,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自动化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
01 02 03 04
局限性
• 样本前处理要求高:自动化分析对尿液样本的收集、保存和运输有 一定的要求,不当的处理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尿液有形成分知识

尿液有形成分知识

培训资料
尿 沉 渣 分 析 仪 发 展 情 况
经典的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已伴随检验界渡过了漫长岁 月,至今仍是最直接最权威的方法。尿沉渣分析仪的历史还 是短暂的,新产品正在不断涌现。 1. 1988年,美国国际遥控图像系统公司(Iris)研制成功世界 上第一台摄像式尿沉渣分析仪,由检验人员在计算机显示屏 上鉴别细胞。 2. 1990年,日本东亚医疗电子公司与美国国际遥控图像系统公 司合作,将原系统改进为图像流式细胞术的尿沉渣分析仪, 但因图像不清,重复性差,价格昂贵而未能普及。 3. 1995年,日本东亚医疗电子公司将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技术 结合,研制出新一代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4. 1996年,德国宝灵曼推出图像式尿沉渣自动分析仪,采用两 个快速移动的CCD摄像头对样品计数池进行扫描。 5. 1997年,美国戴西斯公司推出流动池式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 站,1999年引入中国,尽管该系统显微镜需人工操作,测定 速度较慢,但是由于解决了尿沉渣镜检中精确定量问题,还 是引起了国内检验界关注。 6. 2001年,中国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LX自动扫描 尿沉渣定量分析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显微平台技术, 使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水 平。
培训资料
智能分析技术识别原理
• 建模
参照实物 特征参数
CCD
来自临床的经 专家确认的有 形成分
计算机 分析计算统计训练
建立识别模型
培训资料 • 应用
被检实物 特征参数
CCD 计算机
参照模型数据库拟合
识别实物目标
培训资料
医学图像信息融合技术于镜检中的应用
LX系列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培训资料
培训资料
可识别的沉渣内容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药物结晶——主要介绍磺胺类药物结晶
①磺胺嘧啶(SD)结晶——棕黄色不对称麦秸束状或 球状
②磺胺甲基异噁唑结晶——无色透明长方形六面体 在新鲜尿中查到大量磺胺结晶,与红细胞或管型并 存——肾脏已受到药物损害,应立即停药,大量饮 水服用碱性药物使尿液碱化,以保护肾不受进一 步损害。
90
91
92
93
胆红素结晶
见于梗阻性黄疸、肝 细胞性黄疸、急性磷中 毒等。
66
胆固醇结晶
形态:缺角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常浮于尿液表面。 意义:肾淀粉样变、脂肪变性、偶见膀胱炎、肾盂肾炎。
67
胆固醇结晶
见于:肾淀粉样变 性、肾盂肾炎、膀胱炎 、脓尿和乳糜尿内。
加有机溶剂可溶解消失
68
69
酪氨酸结晶
形态:为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成束状或羽毛状。 意义: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急性肝坏死、急性磷
药物结晶
59
草酸钙结晶
出现少量,一般 无临床意义。
如数量增多并伴 有尿路刺激症状及 RBC时,应考虑结石 的可能。
稀盐酸 溶

60
61
62
63
胆红素结晶( Bilirubin)
形态: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橘红色。 意义:见于各种黄疸患者尿中(梗阻性黄疸、急性
肝坏死、肝癌、肝硬化等)。
64
65
区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或16个小方格,计数池
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个大方格的
容积为0.1μ l;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μ l,每个样本用1个
计数池。
10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结晶异常
总结词
提示泌尿系统结石或药物结晶
详细描述
尿液中结晶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结 石或药物结晶。结晶类型和成分对诊断不同 类型的泌尿系统结石具有重要价值。同时, 结晶数量和形态的异常也可能与某些代谢性
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04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临床 应用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泌尿系统感染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 红细胞等有形成分,有助 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如 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上皮细胞异常
总结词
提示泌尿系统肿瘤或炎症
详细描述
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肿瘤或炎症,如肾盂癌、膀胱癌、尿道炎 等。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如移行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对诊断不同类型的泌
尿系统疾病具有参考意义。
管型异常
总结词
提示肾脏病变或尿路梗阻
详细描述
尿液中管型数量增多,可能提示肾脏病变或 尿路梗阻,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 盂肾炎等。不同类型的管型,如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等,对诊断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具 有重要价值。
详细描述
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尿液中白细胞的来源通常为泌尿道感染或炎症。尿液中白细胞的出现可 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等疾病。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上皮细胞
总结词
尿液中上皮细胞的来源和意义
详细描述
上皮细胞是尿路上皮的主要组成成分,尿液中上皮细胞的来源通常为泌尿道黏膜的脱落。上皮细胞的 出现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的 性质和进展。
03 尿液有形成分异常的临床 意义
红细胞异常
总结词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加热溶解加酸加热溶解加乙酸溶解无临床意义加酸加热可溶解磺胺嘧啶sd结晶棕黄色不对称麦秸束状或球状磺胺甲基异噁唑结晶无色透明长方形六面体在新鲜尿中查到大量磺胺结晶与红细胞或管型并存肾脏已受到药物损害应立即停药大量饮水服用碱性药物使尿液碱化以保护肾不受进一步损害
尿液沉渣分析
龙岩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邱群凤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见于:慢性肾炎或 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细颗粒管型 粗颗粒管型
腊样管型
出现于尿中提示局部肾 单位有长期阻塞性少尿或 无尿现象,说明肾小管严 重变性坏死。见于慢性肾 小球肾炎的晚期、肾功能 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偶 见于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 性排斥反应时。
脂肪管型
见于:肾病综 合征、慢性急性发 作、中毒性肾病等
意义:大量出现为肾、膀胱结石的征兆。
胱氨酸结晶
①常尿内少见。 ②在先天性胱氨酸病 (遗传性胱氨酸尿症 )时可大量出现,有 形成结石的可能性。
尿酸结晶
①常尿液中可见。 ② 如 伴 有 RBC 出 现 时 , 提示有膀胱或肾结石的 可能,或机体尿酸代谢 发生障碍。
加热 溶解
非晶体尿(磷)酸盐
操作
(四)定量计数板法 1、准备尿标本:同离心法。 2、充入计数板。
3、观察、计数: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的管型数, 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数,即可得到1ul尿液
中的数量。 4、报告方式:
细胞、管型:个数/ul 结晶:同涂片法
尿沉渣计数板
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又有1个计数区,每个计数 区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或16个小方格,计数池 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个大方格的 容积为0.1μ l;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μ l,每个样本用1个 计数池。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 层。
尿液中镜下红细胞>3/HPF,且肉眼不能看到尿液显血色, 称为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
1L尿液中含血量在1ml以上,肉眼能观察到尿呈红色, 称为肉眼血尿(macroscopic hematuria)。
尿液中的红细胞
尿液中的红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红细胞检查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 高渗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呈锯齿形、棘形等; 低渗尿中红细胞胀大,呈环形红细胞或者影红细胞。
Fuchs-Rosenthal血细胞计数板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学比较
一、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概述
尿他
检查
检查
二、尿液细胞检查
红细胞 吞噬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红细胞检查
正常人尿中排出红细胞甚少,如每个视野见到1-2 个红细胞时应考虑为异常。
尿液中的吞噬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上皮细胞检查
肾小管上皮细胞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移行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鳞状上皮细胞 squamous epithelial cell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较中性粒细胞大1.5倍左右,细胞 核圆形较大,核膜很厚。常为多边形,胞质中 有小空泡、颗粒或脂肪小滴。
一、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概述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张时民)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张时民)

三、尿液有形成分的类别
1 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异形红细胞成因
尿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的 机制可能与肾小球基底膜的 作用有关。 红细胞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通过病变的肾小 球基底膜的狭窄裂隙处渗出,受到挤压和损 伤后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并反复受到肾 小球微环境中尿液渗透量和pH的影响,致使 红细胞出现明显的改变,形成大小不一、形 态不一、血红蛋白含量不一的异形(畸形) 红细胞,被排出体外。PICTURE FORM
鉴别血尿来源的检查法
G1细胞:>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被公 认是一种特异性很好的鉴别诊断指标 异形红细胞比率:50%,70%,75%,80% 尿MCV测定:<70FL被认为肾性血尿的可能 性增加。尿MCV与血MCV比值. 扫描电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
鳞状上皮细胞. (pavement epithelium)
离心转速和离心力换算法
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应在400×g左右。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公式为: g=11.18× (rpm/1 000)2× R 或rpm=1 000 ×[400/(11.18× 半径)]1/2 (注:rpm为每分钟转数;R为离心半径,指从离心 机轴中央到离心管底部的距离;g为相对离心力) 离心半径为20cm时,采用1338r/min(1350r/min) 离心半径为16cm时,采用1495r/min(1500r/min) 离心半径为10cm时,采用1892r/min(1900r/min)
肾小管上皮细胞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来自肾小管,体积是中性粒细胞的1.5~2倍, 含有一个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较厚,细胞 核突出易见。在尿液中呈不规则的顿角状。 胞质中可有颗粒,空泡或脂肪小滴。在正 常人中极少见到。因体积较小也被称为小 圆上皮细胞。 相关连主题词:小园上皮细胞、含铁血黄 素颗粒、脂肪颗粒细胞、OFB、复粒细胞、 decoy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5年 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JCCLS)的文件GP1-P2
•1997年 欧洲尿液分析协作组提出 (ECCLS)尿沉渣检查的相关文件
•2000年 中国CCCLS制定 《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标准化》
培训资料
常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新标准建议
1、标本收集、送检、保存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对病人留尿进行指导、 使尿道口保持清洁 •留取尿液应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可2~8℃冷 藏,6小时内完成检验;或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 腐剂 •标本的标记本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病人姓 名、特定编码(或住院病人的病区、床号)、 标本收集时间 •建立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在接收标本时,必 须检查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化 验单是否一致;从留尿到接收标本的时间是否 过长;标本中是否被污染;尿标本量少时,应 注明尿量 •使用的器材、仪器标准
培训资料
尿 沉 渣 分 析 仪 发 展 情 况
经典的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已伴随检验界渡过了漫长岁 月,至今仍是最直接最权威的方法。尿沉渣分析仪的历史还 是短暂的,新产品正在不断涌现。 1. 1988年,美国国际遥控图像系统公司(Iris)研制成功世界 上第一台摄像式尿沉渣分析仪,由检验人员在计算机显示屏 上鉴别细胞。 2. 1990年,日本东亚医疗电子公司与美国国际遥控图像系统公 司合作,将原系统改进为图像流式细胞术的尿沉渣分析仪, 但因图像不清,重复性差,价格昂贵而未能普及。 3. 1995年,日本东亚医疗电子公司将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技术 结合,研制出新一代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4. 1996年,德国宝灵曼推出图像式尿沉渣自动分析仪,采用两 个快速移动的CCD摄像头对样品计数池进行扫描。 5. 1997年,美国戴西斯公司推出流动池式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 站,1999年引入中国,尽管该系统显微镜需人工操作,测定 速度较慢,但是由于解决了尿沉渣镜检中精确定量问题,还 是引起了国内检验界关注。 6. 2001年,中国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LX自动扫描 尿沉渣定量分析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显微平台技术, 使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水 平。
流式技术局限性
培训资料
1、非图像、非特异性检测技术 2、仪器不能修正 3、重复计数 4、资料为非图像性质 5、个别图像错误代替全部 6、重复劳动、低效率、高消耗
尿沉渣仪发展中的代表产品
培训资料
培训资料
尿液沉渣镜检方法
流动计数池法
KOVA定量法
玻片法
牛鲍式法
尿沉渣检测方法
培训资料
镜检法
符合标准化,确证报告 尿沉渣检测“金标准” 体外肾活检
检测项目有局限性
流式细胞法 是快速过筛
须镜检确证
培训资料
血液分析成功案例
血液细胞检测
电阻抗 核酸标记
激光散射

区别
酸结晶等; • 细菌、寄生虫、酵母菌; • 精子、粘液丝;
培训资料
常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新标准建议
5、对病理意义目标进行分类定量计数,保证重复性 •规范统一的方法和各项参数指标(定量分类计数)、 结果准确性、重复性、检出率灵敏度 •对细胞及管型形态学还要根据病理学意义不同作详 细分类(如各种管型和红细胞、白细胞分类)等

白细胞
红细胞
区别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液
流式技术应用成功
培训资料
流式技术原理
1、荧光标记染色技术(分类特异性差)
9-氮杂菲
DNA和RNA(橙色)
羰花青 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绿色)
2、激光散射技术 (测定大小)
3、电阻抗技术
(计数)
培训资料
有核酸的不一定就是 WBC
除WBC外,真菌、上皮细胞、 细菌、 精子、寄生虫等都含有核酸
培训资料
常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新标准建议
2、标本处理 用未处理的样品(原尿液不离心)进行分析,减少 作者环节带来的误差,避免环境污染
3、阴性过筛功能 大样品量检测,足够的样品镜检视野数保证灵敏度 保证临界值样本不漏检
4、对镜下全实景视域所有目标进行形态学分析,用经 的方法保证结果准确性
• 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 • 管型:各种管型 • 结晶:无定型结晶、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尿
没有核酸的不一定就是 RBC
酵母菌、草酸盐结晶等易被误认为红细胞
培训资料
1、不能区分病理管型 等极具临床诊断意 义的有形成分,阳性 标本最终仍须镜检
2、报告单并非有形成分 形态图像不利于复查
3、细胞分类特异性差
4、试剂成本高
培训资料
流式+摄像
看起来没有可挑剔了
培训资料
焦距
以10%代替90%,舍九取一
7、报告方式和内容:有形成分分类数量、实景形态 学图、形态学数据分析图
8、可实现检验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高自动化程度,提高速度和工作效率,使用成本低, 操作简便,适于各级规模实验室,易于推广普及 •关于质量控制 定量,形态学分析 •定量计数的准确性: •用颗粒定量计数参考物来进行校准 •形态学识别分类的正确性: •提供不同情况与性质的尿液有形成分临床参考值; •用专家确认了的各种类型的有形成分“标准图谱”作参 考进行校准
6、对重要意义的有形成分进行形态学数据分析,提 供更有价值的指标 •提供各种细胞形态信息大小形状颜色对目标进行分 类 •红细胞:常态、异形(芽孢、环状)、不均一性
血尿来源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单核、多核、死亡、活体等
提示感染的性质 •管形、结晶、上皮细胞等作形态学类别细分
培训资料
常规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新标准建议
培训资料
可识别的沉渣内容
造血细胞: 管 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肾小管
透明 细胞 颗粒 腊样 脂肪
上皮细胞: 结 晶:
鳞状 移行
盐类 病理性 药物类
微 生 物:
细菌 酵母菌 寄生虫
其 他:
精子 粘液 污染物
培训资料
尿 沉 渣 标 准 化 进 程
•90年代开始,国外已非常重视尿液分析
•1995年 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成分知识
尿液分析临床意义
培训资料
尿分析
疾病早期诊断 治疗效果评估 健康保健检查
临床使用 最广泛 的实验检查项目
尿液分析的内容
培训资料
物理学检测 干化学检测 尿沉渣检测
尿液颜色、透明度、气味、比 重、渗透压等
PRO、GLU、pH、KET、BIL、 URO、NIT、BLD、LEU、SG
细胞、管型、结晶体、细菌、 寄生虫、真菌、精子、黏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