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简介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河南地质博物馆地图
金水东路18号
知识百科
•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 18号,建筑面积5800m,布展面积4100 m。 建筑新颖别致,独具风格。馆内设有地球 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 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 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 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馆 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 标本5万多件。
矿产资源厅
矿产的概念 矿产的分类
矿产资源厅 主要展示内容
• 矿物厅
矿物是大自然恩赐给 人类的瑰宝,经过亿 万年的孕育、演变, 形成了千姿百态、五 光十色的靓丽群体, 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广 泛的影响。人们的生 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 矿物。该厅展示了数 百种精美绝伦的矿物 晶体、宝石标本。
观赏石精彩图册
参观路线
地球厅 恐龙厅 古象厅 生命 演化厅 矿产资源厅 矿物厅 地 质环境厅
地球厅
地球厅向大家介 绍宇宙和地球的有关 知识。包括太阳系的 八大行星,地球的形 成、演化和圈层结构; 了解、认识地质作用 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 石;亲手操控古大陆 的聚合、分裂与漂移; 在地震剧场感受地震 带来的震撼和灾境体 会黄河、黄土和黄河 化。
• 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动物,也是现代陆地 上最大的脊椎动物。虽然现在大象不多见, 但在遥远的古代,它们遍布于世界各地, 黄河流域曾经是大象的王国。河南已发现 古象化石产地100多处,有10多个种属,分 布在14个地市。
生命演化厅
• 地球上的生命从无 到有,从简单到复 杂,从低级到高级, 是在螺旋式发展进 化之中,而生命胞 核的DNA又呈现双 螺旋结构。生命演 化厅展示创意就依 此而来。
恐龙厅
地质博物馆简介PPT课件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 sensor.
三 层 : 史 前 生 物 厅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 sensor.
感受黄土、黄河、黄河文化——走进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

文 、图l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感受黄土、黄河、黄河文化——走进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这里以黄土、黄河、黄河文化为主题,你可以了解到黄河的“前世今生”,直观地看到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以及壮观的“地上悬河”。
在这里,你还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看到黄河、黄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当置身于沙尘暴体验屋里,通过声、光、电技术,泛黄的天空中,一阵阵狂风呼啸而来,随后天昏地暗,状如尘灰的浓雾喷出,会让你觉得身临其境。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位于郑州北郊的邙山脚下,是广大游客了解和认识公园的窗口、当地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博物馆分为序厅、地球厅、黄土厅、风土人情厅、人文历史厅、黄淮厅、黄河厅、领导关怀厅、观光电梯厅及多媒体厅、生态苑、大河广场等,其主体建筑面积5829.3平方米,布展面积4114平方米,是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标本收藏、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以科普、互动、体验、参与为特点,集中展示地学知识,以黄河、黄土、黄河文化为主题,利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黄河、黄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目前,博物馆展板(解说牌)200余块;标本近80件,主要有稀有矿石如黄铁矿、辉锑矿石、孔雀石等20多种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矿石;硅化木化石、象牙化石、犀牛头骨化石、猛犸象腿骨化石等古生物化石;黄土标本如古土壤、粗陶土钙质结核等16种黄土分类;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民族服饰将近40件。
黄土与古土壤剖面◎ 猛犸象化石象的祖先出现于始新世,称始祖象,大小和猪相仿,过水陆两栖的生活,没有长鼻和巨大的门齿,臼齿原始,只有两个横脊。
后来,许多地方形成了茂密的森林,象的门齿逐渐增大,既是防御“武器”,也是在密林中穿行时披荆斩棘的“工具”;臼齿的齿脊数也不断加多,鼻子还渐加长,以便采食植物。
第四纪时,北半球曾经出现冰川,因而有一支演化成有长毛的象;森林消失了,两个巨大门齿开始弯卷起来。
精选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一上周六,我和班级里边的同学一块参观了河南博物院,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古代的历史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
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
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赭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
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
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
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
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
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有感

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有感2013年11月3日;我们一行人辗转来到郑东新区;来到盼望已久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进行参观..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等多个展厅..我们一路深深地被吸引;被震撼..我们流连于各个展厅;参观完毕;仍觉意犹未尽..回来后;虽然众多文物已叫不出名字;但它们的影像却长时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种激动的心情仍稍不曾减少..还未进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大门;我们就看到了高大威猛的恐龙;顿时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参观充满了无比的好奇心以及向往和憧憬..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地球厅..地球厅中;太阳系、银河系、宇宙;震撼的照片、模型展现着浩瀚的天外世界..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地球以及天文的一些有关知识;而且对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层结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见到了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石;不得不说;我们被这些奇奇怪怪的岩石深深震撼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更有幸见到了家乡的土壤..原来土壤与土壤之间竟有这么多玄机;不同地区的土壤在特性上千差万别;有黑色的;有黄色的;又有粘性的;有无粘性的;不只不觉间;他们早已被打上了地区烙印..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随后;我们来到了恐龙厅..在恐龙厅;我们不仅见到了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还有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等等;而且一睹中生代陆地霸主恐龙、海洋霸主鱼龙、空中霸主翼龙的风采..展馆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几乎展示了河南所有种类的矿石、岩石以及来自国内和部分国家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其中有多件国宝级和数百件珍稀实体精品标本..此外;馆内还建有喀斯特地貌、冰川、碧水丹霞、溶洞、露天采矿等30余处仿真度很高的景观模型..这让我们十分振奋还未从来自恐龙厅的激动心情中抽脱出来;我们转身已来到生物演化厅..在生物演化厅;我们看到了最早的生物化石;了解了生命的繁衍生息以及人的演变进化过程..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些成果都是前辈们用心血研究并积累下来的财富啊..如果不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求索;我们又怎能破获生命的奥秘突然发现我们真的好幸运;虽然我们所了解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古象厅..在这里;我们如愿以偿地与大象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虽然见到的只是大象骸骨;但大象的形象却在我们眼前更加生动具体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与大象合影留念;虽然那只是骨骼;这仍然让我们兴奋不已从中我们可以想想一下我们中原大地在远古时期竟有大象的踪迹;这不得不说是不可思议的..出厅时我们捕捉到了墙壁上的豫字;看上去竟然象大象在和人跳舞;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其它生命的亲近与尊重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观看了矿物厅、矿产资源厅和地质环境厅..在矿物厅和矿产资源厅陈列了好多矿物质及矿产资源;形态各异;有液态的、粉末状、石块状;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等等..还有些比较珍贵也很漂亮的岩石;比如云母、石英石;水晶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吸引了在观游人的眼球..在地质环境厅;我们领略到了中原大地的各种地质遗迹资源..而且;了解到了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影响..比如;由于所处地区的地质元素的构成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某种化学元素含量大;会造成当地某种疾病高发或比其他地方多发..通过对地区地质环境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地方性多发病..另外;还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还看到了众多不同地区的特色景致;比如伏牛山、嵖岈山、养子峰等;我们深深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在馆外;我们零距离接触了矿石林;石凳、石桌是它们的主体..在科普广场;我们看到了“地球发威”的壁画;它这是在警告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它的时候都会心有触动的;爱护地球是我们不容辞的责任..这次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精神和思想上也经过了深刻的洗礼..首先是发展..从古至今;物种在不断的进化;人类的思想和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的规律便是不断的发展;无论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还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社会..同时;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创新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又是实践的最高体现..唯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发现更多新事物;新问题;然而也唯有创新;我们才能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找到更多的突破口;更好地解决问题;得到更大的收获..二是灭亡..记得去年看过一个电影2012;想到如果地球发飙;我们真的能靠几艘“诺亚方舟”就能脱离灭绝的命运吗从一楼看着面前巨大的恐龙骸骨;回想着这些中生代的霸主;他们也曾在大自然的巨大毁灭力之下化为灰烬..当我们认为自己可以靠着高科技躲过大自然的毁灭时;那些巨大的恐龙是否也在想着靠自己的巨大身躯来与从天而降的灾难抗衡呢再想想最近几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以及伴随着全球变暖而来的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不规律等激增的自然灾害;这无疑是加速地球毁灭、人类灭亡的节奏啊此时;如果我们再不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环境、防治自然灾害;那么我们便再也无力阻挡这场世界大灾难的到来虽说人生不过寥寥几十年;终究是要尘归尘土归土的;但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就在我们追求梦想的路上;在我们为他人、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上..那么首先;必须得确保有他人;有社会..唯有生命延绵不绝;我们的价值才能永存;我们的生命才能升华如果地球毁灭了;人类灭亡了;那么我们的一切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或许会老去;但我们的生命;总该留下点什么..许三多说:“什么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我要说;有意义的事就是为了一些信念、一些坚持而奋斗;就是不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危害子孙后代的事我们虽然无力决定别人做什么;但我们至少可以用行动说出我们在做什么。
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范文5篇)

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范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南京地质博物馆观后感(一)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
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 平米。
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
《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
《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
《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
《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
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作为一个具有70 多年历史的老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为落实国家《科学普及法》、建设江苏文化大省这一宏伟目标,同时向社会和公众宣传地学科普知识,建设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江苏省政府先后拨款 1.68 亿元,实施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包括老馆(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改造(一期工程)与新馆建设(二期工程)。
在江苏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先后进行了新老馆展厅内容设计编写、形式设计及招标,老馆建筑物加固工程招标及施工,2006 年10 月28 日,南京地质博物馆一期工程(老馆改造)全部完成,重新免费对社会开放。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及内容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5号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馆内展示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展览内容涉及地球演化史、地质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
一、地球演化史展区
地球演化史展区是博物馆的核心展区之一,以地球演化史为主线,通过地质标本、模型、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地球的起源、地壳形成、大陆漂移、地质构造、地球变化等过程。
包括“地球诞生”、“地球地壳形成”、“地球大陆漂移”、“火山地震”、“海洋演化”、“冰川变迁”等展区。
二、中国地质资源展区
中国地质资源展区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煤、油、气、铁、铜、铝等非金属矿产和金、银、钨、锡、钼等金属矿产。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3D影像展示,生动地介绍了地质资源的形成、开采、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三、地震灾害展区
地震灾害展区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以地震为主题,展示了地震的成因、震源、地震波、地震测量和地震预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仿真装置,再现了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等历史地震的情景,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一个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
它向人们展现了地球的历史、地质资源的丰富和地震灾害的可怕,引起了人们对地球和自然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200字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200字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国家级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
该博物馆成立于1916年,是中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中国地质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地质知识,包括地质标本、化石、矿石、岩石等。
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展示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质灾害的防治等内容。
博物馆内最著名的展品之一是“中国古生物群化石陈列”,展示了中国各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龙、古人类等。
此外,博物馆还有珍贵的岩石标本和矿石标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
中国地质博物馆还设有科普教育活动,包括地质知识讲座、科学实验、亲子活动等,旨在提高公众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中国地质科学的瑰宝,中国地质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科普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地质知识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