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精选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一上周六,我和班级里边的同学一块参观了河南博物院,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古代的历史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
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
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赭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
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
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
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
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踏入了地质博物馆的大门。
这一踏,仿佛走进了一个跨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让我领略到了地球的神奇与奥秘。
刚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恐龙化石,它高高地矗立在展厅中央,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辉煌。
那尖锐的牙齿、粗壮的骨骼,还有那长长的尾巴,无不展现出恐龙曾经的霸主地位。
我站在它的脚下,仰望着这庞然大物,心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着展厅往里走,各种各样的矿石让我目不暇接。
有晶莹剔透的水晶,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有色彩斑斓的玛瑙,红的、绿的、紫的,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还有那乌黑发亮的煤炭,看上去普普通通,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这些矿石,感受着它们不同的质地和温度。
有的光滑细腻,有的粗糙冰冷,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组展示地质构造的模型。
通过这些模型,我清楚地看到了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地壳到地幔,再到地核,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物质和特点。
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化的过程,板块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地震的发生,这些看似可怕的自然现象,其实都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一个关于古生物的展区。
这里陈列着许多化石标本,有三叶虫、菊石、鱼龙等等。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块三叶虫的化石。
三叶虫是一种已经灭绝的节肢动物,它们生活在距今约 5 亿多年前的海洋中。
这块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叶虫身上的纹理和结构。
看着它,我不禁想象着在远古的海洋中,三叶虫们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它们或许在寻找食物,或许在躲避天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化石,让我们能够窥探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在博物馆的一个小房间里,我还观看了一场关于地质变迁的 3D 电影。
戴上眼镜的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地球的内部,亲眼目睹了岩浆的涌动、山脉的崛起、海洋的形成。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精选9篇)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1博物馆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场地,场地里有只很大的模型恐龙。
博物馆的内部很丰富,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只非常大的模型恐龙站在很高的台子上,体内好像发出一种声音。
再往里面走一点,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几乎马上喷发出来了一样,“仿真还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啧啧赞叹。
再往里在走一点就更有趣了:有一块块宝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妈妈看见了一块很奇特的石头:海蓝宝。
海蓝宝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块,白色石块里面好像裹着一块蓝色石块,非常漂亮。
博物馆里不仅有博物、文物,还掺杂着部分科技。
比如我们在最顶层看见的三个模型恐龙,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了最右边的一只恐龙在弹吉他。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恐龙的脚下有一个播音器,所以才唱出这动听的歌曲来。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去地质博物馆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获肯定都不一样的。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2昨天,我们一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历时三个多小时,勉强看完。
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
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己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可是,当我们仔细的、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时,我们会吃惊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却也有着令人诧异的遗憾!也许,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那些老外“喝一壶的”。
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细细的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遗憾,那就是他们没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骄人的成就。
整个上海博物馆,没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佳绩,所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
我想,也许国内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这样吧。
为什么他们没有能够在其他方面创造出可以与以上领域相媲美的奇迹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8篇)可以一睹世界文化、艺术和自然的魅力,诚挚地感谢您的到访,希望您能够在本馆留下难忘和愉悦的回忆。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前几天,我去参观了地质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一走进地质博物馆,我就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的地质世界。
大厅里摆放着巨大的恐龙化石,那骨架高高耸立,仿佛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我先来到了矿物展区,那里陈列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矿石。
有紫水晶,那深邃的紫色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还有孔雀石,那独特的绿色纹理就像孔雀开屏时美丽的羽毛。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每一块矿石的纹理和色泽都如此独特。
有的矿石表面光滑如镜,反射着灯光,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而有的则粗糙不平,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不禁想象着它们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岁月,是如何形成如今这般美丽的模样。
接着,我走进了古生物化石展区。
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恐龙化石,有凶猛的霸王龙,有体型巨大的马门溪龙,还有小巧灵活的迅猛龙。
其中有一具恐龙化石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只完整的剑龙。
它的背上排列着一排排巨大的骨板,尾巴上还有尖刺。
我站在它面前,感觉自己是如此渺小。
我盯着它的骨骼,努力想象着它活着时候的样子,想象它在远古的森林里漫步、觅食的情景。
我仿佛看到它甩动着长长的尾巴,驱赶着前来侵犯的敌人;又仿佛看到它悠闲地吃着树上的叶子,享受着阳光的温暖。
在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展示着一块三叶虫的化石。
这块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三叶虫的身体结构清晰可见。
那小小的身躯,却承载着数亿年的历史。
看着它,我不禁感叹生命的神奇和脆弱。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多少生物兴起又灭绝,而这块小小的化石,却成为了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见证。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的地质剖面展示区。
这个展示区就像是把大地切开了一样,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层的结构和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物。
我看到了厚厚的砂岩、页岩,还有夹杂在其中的煤层。
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时期,每一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用手轻轻地触摸着这些地层,感受着时间的沉淀。
在博物馆的另一个展厅里,有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模型,上面标注着各种地质构造和板块运动的路线。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精选21篇)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精选21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1听说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很多好看的石头,还有很多没有见过的化石,所以蛇年的初七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和几个同学早早的来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
当我们走进静静的博物馆展厅,就被一层地球展厅一个转动的蓝色大地球吸引住了,在这个转动的大地球上,我看到了海洋、高山还有我们中国。
这个展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科学的小游戏,这个游戏是用来测试自己用积木搭的房子可以抗几级地震。
我和同学一共测试了好几次,最后我总结经验是搭建的房子底部积木越多,房子越矮越结实,我搭的房子可以抗8级地震。
在宝石展厅参观时,在那些五彩缤纷的宝石里,我最喜欢的是月光石,因为它发出一种像月亮一般淡淡的光芒,让人的内心感觉很平静。
另外在矿物岩石厅里,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岩石里面有闪闪发光的水晶晶洞,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对妈妈说:“我长大了也要去山上凿洞,说不定也会发现很多的水晶。
”妈妈笑着说:“你好天真啊!不过只要你好好学习长大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探宝”。
展厅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互动游戏,通过这些游戏也增加了我们很多的自然知识和辨别真假水晶的常识。
在三楼古生物厅,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恐龙化石,还看到了一些昆虫、小鱼、青蛙、树木的化石,发现以前的生物比现在的生物要小,通过一段影片我也知道了古生物化石形成的过程。
不过最让我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四楼的国土资源厅,妈妈说那个展厅展示了长江黄河的地质地貌,可惜我没有看到,不过我希望有一天我会看见真的长江和黄河!在楼外的广场,我们还发现地上刻着地球的结构图,看起来形象易懂,我们站在上面跳来跳去,并说出我们所在的位置,可有趣了,这也算一个意外的小收获!这次来地质博物馆参观,让我懂了许多关于地球、矿物、化石等知识,真是太有意义了。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了地质博物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刚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被那巨大的恐龙化石给震撼住了。
那家伙,高高地耸立在大厅中央,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辉煌。
我站在它脚下,抬头仰望,脖子都酸了,心里不禁感叹:“这恐龙当年得是多么威风凛凛啊!”顺着参观路线往前走,各种各样的矿石映入眼帘。
那些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头,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展柜里,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有的矿石像晶莹剔透的宝石,有的则像被雕琢过的艺术品。
我趴在展柜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矿石,心里琢磨着:“这些石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大自然可真是神奇!”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前。
模型做得特别逼真,一层一层地展示着地球的不同层次,从地壳到地幔,再到地核。
我绕着模型转了好几圈,试图把每个细节都看清楚。
看着看着,我就忍不住想:“咱们生活的地球,里面居然这么复杂,真不知道科学家们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在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一组关于火山喷发的展示。
那场景做得太逼真了,火红的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滚滚的浓烟弥漫在空中。
旁边的介绍牌上详细地解释了火山喷发的原理和过程,我一边看一边脑补着火山喷发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嘴里还小声嘀咕着:“这要是真碰上火山喷发,那可真是太可怕了!”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沙盘,展示的是山脉的形成过程。
我凑过去,仔细地观察着那些高低起伏的地形,想象着板块运动是如何让大地隆起,形成雄伟的山脉。
这时候,旁边一个小朋友问他妈妈:“妈妈,这些山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吗?”他妈妈笑着回答:“不是呀,宝贝,这是经过很长很长时间,一点点形成的。
”我听了,也忍不住笑了,心想这小朋友可真天真。
来到古生物化石展区,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化石,有三叶虫、菊石、鱼龙等等。
这些化石就像是时间的胶囊,把远古生物的形态和生活场景定格在了那一刻。
我看着那些清晰的纹理和形状,仿佛能看到它们在远古海洋中畅游、在陆地上奔跑的样子。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5篇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5篇第一篇:地质博物馆观后感2010年,4月22日,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正式落成开馆。
一年来,有15万多人次参观了博物馆,纷纷给予了好评。
博物馆已经迎来多位国家和省级领导前来参观,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外游客,国内各大社会团体也热衷到此参观学习,嘉兴本地很多大、中、小学师生把这里视为最好的第二课堂,5万多名学生参观游览过博物馆。
博物馆馆长董利华表示,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普及地学知识。
而在今天,我们同浙的学生就随着地质学老师去参观位于学校旁边的东方地质博物馆。
据老师说,浙江东方地质博物馆是全省第一个综合地质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地球演化、矿物生长和生命发展的进程。
博物馆开设了恐龙厅、地球厅、岩石厅、矿物厅、化石厅、宝石厅、火山厅、浙江山水映画放映厅、石油勘探厅和浙江省地质地貌沉降厅以及地震逃生演示厅等9个展厅,共有藏品12000多件。
一些难得一见的展品前更是围满了参观者。
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分别拿出照相机、手机进行拍摄,闪光灯频频闪烁。
一楼展览大厅摆放着一具27米高的马门溪龙标本,标本高大威猛,配上影像、灯光、声响等,让人对侏罗纪时代浮想联翩。
对爱美的女生而言,展示着200多种天然宝石原石的宝石厅最吸引人,通过对翡翠、红宝石、祖母绿等宝石原石知识的了解,参观者可以学到宝石鉴赏、开采、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占地1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里,还有不少重量级的宝贝,其中多项藏品正在申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例如:“双龙携子迎百合化石屏”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最大海百合化石屏吉尼斯纪录;还有一母11胎的鱼龙化石以及长达48米长的硅化木等,都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走进东方地质博物馆展厅就看到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嫦娥奔月”等热点科研项目的地球厅;接着就是展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数以千计岩石标本,向人们展示了神奇瑰丽的地下世界的岩石厅;然后是收藏300多种矿物晶体,包括美幻美伦如神仙洞府的石膏晶洞、晶莹剔透的萤石晶体等20多种绝品的矿物厅;继续往前走就是展示200多种天然宝石原石,汇集翡翠、软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众多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珍品,学习诸如宝石鉴赏、开采、加工等知识的宝石厅;接着走就看到用巨型天然火山弹堆成火山口,模拟火山喷发场景的火山厅;还有未开放的体验地震场面的地震厅;再走就看到展示褶皱、断层等多种构造的浙江省地质地貌沉降厅;最后就是复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海洋繁荣景象的化石厅;其地质藏品规模之大,馆藏标本数量之多,堪称中国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范文(精选20篇)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1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
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
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
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
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
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
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
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212月15号早上,地质工程专业的卓越班、1班和2班全体学生搭乘校车赴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实习。
而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这种博物馆参观。
作为亚洲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共有五个基本陈列展厅。
分别是一层的地球厅,二层的矿物岩石厅和宝石厅,三层的史前生物厅和四层的国土资源厅。
进入博物馆后,一位来自地质大学的大三学姐负责为我们卓越班进行展品的介绍。
听她讲得头头是道的样子,我真的好生羡慕。
不过,与此同时,她也激发了我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兴趣,增强了我对地质知识学习的信心——几年之后,我也会有质的转变!在地球厅中,展馆是以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线来设计展品的。
它为我们呈现了火山喷发、断裂和褶皱等地质现象、地震等地质灾害和喀斯特地貌等地质景观,形象地使我们对地球有了一次更深入的了解。
而二层的矿物岩石厅则展出了近千件矿物珍品和典型岩石标本。
它以宏观产出状态和微观结构组合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岩石标本及知识。
同时,它也让我认识到我现在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一点皮毛,要想将来有所建树,我还需一步步地努力探索。
宝石厅则展出了各种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融入了东西方的珠宝文化,介绍了宝石鉴定和鉴赏方面的知识。
看着这些色彩缤纷、闪烁耀眼的各类宝石,我不禁有了一个不知该不该有的想法——要是哪天,我能找到一两块这样的宝石,那就太好了!不过,至少目前来说,这还是一个很遥远的幻想。
史前生物厅则以史前重大事件为线索,为我们介绍了生物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包括早期的生物大爆发、生物登陆、恐龙和鸟类、生物大灭绝和人类时代等内容。
我打小时候就对生物的演化极为感兴趣,而参观过这个展厅之后我对古生物的演化的印象又进一步加深,相信大一下期的古生物学那门专业课应该不是什么挑战。
国土资源厅分类展示了我国土地。
海洋、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工作和地质工作的成果,它是我看到了我国地质工作者艰辛探索的足迹,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总之,参加地质博物馆后,我收获颇多。
相信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成功之门!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312月22日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场地,场地里有只很大的模型恐龙。
博物馆的内部很丰富,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只非常大的模型恐龙站在很高的台子上,体内好像发出一种声音。
再往里面走一点,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几乎马上喷发出来了一样,“仿真还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啧啧赞叹。
再往里在走一点就更有趣了:有一块块宝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妈妈看见了一块很奇特的石头:海蓝宝。
海蓝宝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块,白色石块里面好像裹着一块蓝色石块,非常漂亮。
博物馆里不仅有博物、文物,还掺杂着部分科技。
比如我们在最顶层看见的三个模型恐龙,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了最右边的一只恐龙在弹吉他。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恐龙的脚下有一个播音器,所以才唱出这动听的歌曲来。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去地质博物馆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获肯定都不一样的。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4前几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通过此次参观,我有了许多的感想和启发。
当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排队进入时,我很兴奋,博物馆位于一个很热闹的路段,这里充满着老北京的风情,在博物馆外的石碑前我们集体与老师合影留念。
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首先进入了1楼的地球厅,在这里分为东西展厅,东展厅通过生动形象的模型将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及其原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生动的体会到了地球内力作用的强大与奇妙,也了解到了地球内力作用对我们自然的重大影响。
西展厅以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运用模型和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通过参观地球厅我感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神秘,并且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作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和我们所学习的地球科学知识相结合,简单的说地球内力作用如同一个建造者,创造出大地山川,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同一个造型师,通过精心设计和雕琢,塑造出秀美多样,变化玄妙的自然景观。
参观完了地球厅,我们来到了矿物岩石厅,在这里,通过导游的讲解与自己的观察,看到并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各式各样的岩石让我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复杂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还仔细的观察了这些岩石的纹理细节,学习到了不同地质构造出的岩石结构的异同。
在岩石厅中最令大家兴奋的要数宝石展厅了,玛瑙,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宝玉…满目琳琅,千奇百怪的宝石使大家发出一声声惊叹,其实在我们对这么多种类的宝石发出向往之叹时,更应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史前生物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化石,在展厅里,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系统的介绍了地球史前生物产生,进化,灭亡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分为大致最早期的生命,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脊椎动物的出现,生物登陆,生物大绝灭,恐龙与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8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生动的体会到生物进化过程的艰难以及生物在大自然变化前的脆弱,当面对着这些从地球上消失的生物的化石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然选择那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残酷规律。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收获很大,不尽看到并学习到了原来地理科学教材上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从未亲身了解的体会,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阅历,努力学习和钻研知识,培养自己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在大学时光里,能够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使自己在未来的奋斗中充满求知欲与热忱。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5期末考试后,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北京西四羊肉胡同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史前生物厅和国土资源厅。
地球厅主要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
矿物岩石厅展示了自然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矿物岩石,这些精美奇特的矿物标本生动地向我们诉说着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和它们自身的特点。
宝石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展品。
这些展品旁的文字说明简洁,再加上讲解员的认真介绍,使我们很快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
来展厅参观后,我们还可以基本掌握宝石的鉴别方法,区分天然品与相似品、合成品与模仿品的本质。
还可以在显微镜下放大并观察一些矿物体的显微结构,直观地认识宝石。
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我们介绍生物的发展路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
通过一个下午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既拍照了许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同时又学到了地质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娱乐的同时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可谓是娱乐、学习双丰收。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6听说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很多好看的石头,还有很多没有见过的化石,所以蛇年的初七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和几个同学早早的来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
当我们走进静静的博物馆展厅,就被一层地球展厅一个转动的蓝色大地球吸引住了,在这个转动的大地球上,我看到了海洋、高山还有我们中国。
这个展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科学的小游戏,这个游戏是用来测试自己用积木搭的房子可以抗几级地震。
我和同学一共测试了好几次,最后我总结经验是搭建的房子底部积木越多,房子越矮越结实,我搭的房子可以抗8级地震。
在宝石展厅参观时,在那些五彩缤纷的宝石里,我最喜欢的是月光石,因为它发出一种像月亮一般淡淡的光芒,让人的内心感觉很平静。
另外在矿物岩石厅里,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岩石里面有闪闪发光的水晶晶洞,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对妈妈说:“我长大了也要去山上凿洞,说不定也会发现很多的水晶。
”妈妈笑着说:“你好天真啊!不过只要你好好学习长大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探宝”。
展厅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互动游戏,通过这些游戏也增加了我们很多的自然知识和辨别真假水晶的常识。
在三楼古生物厅,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恐龙化石,还看到了一些昆虫、小鱼、青蛙、树木的化石,发现以前的生物比现在的生物要小,通过一段影片我也知道了古生物化石形成的过程。
不过最让我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四楼的国土资源厅,妈妈说那个展厅展示了长江黄河的地质地貌,可惜我没有看到,不过我希望有一天我会看见真的长江和黄河!在楼外的广场,我们还发现地上刻着地球的结构图,看起来形象易懂,我们站在上面跳来跳去,并说出我们所在的位置,可有趣了,这也算一个意外的小收获!这次来地质博物馆参观,让我懂了许多关于地球、矿物、化石等知识,真是太有意义了。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7今天我和姥姥、妈妈一起参观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还未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就看见高大威猛的恐龙模型一下子吸引了我对恐龙的兴趣。
来到恐龙厅,我们看到了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还有世界最小的窃蛋龙。
中国唯一的恐龙结节龙。
看到了巨大无比的恐龙骨架及恐龙蛋化石,让我十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