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7篇)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踏入了那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地质博物馆。
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瞬间穿越到了远古的地质时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恐龙化石,它高高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那尖锐的牙齿、粗壮的骨骼,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沿着展览的路线,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和矿物标本。
其中有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内部有着细腻的纹理,就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还有一块色彩斑斓的孔雀石,那绿色和蓝色相互交织,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触摸,感受着它那光滑而又独特的质感。
在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组化石。
这些化石记录了远古生物的形态和生活场景。
有一片三叶虫的化石,那小小的身躯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我凝视着这片化石,脑海中浮现出亿万年前三叶虫在海洋中畅游的画面。
它们或许在寻找食物,或许在躲避天敌,那生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地质构造的区域。
这里有巨大的沙盘模型,展示了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原理以及火山的喷发过程。
看着那起伏的山脉和断裂的地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球内部的强大力量。
突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模拟地震的装置前,围满了小朋友。
他们兴奋地跳上跳下,感受着轻微的震动,脸上洋溢着好奇和惊喜的笑容。
我也忍不住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当那震动传来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颤抖了一下,仿佛真正经历了一场地震。
在博物馆的另一个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宝石。
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等,它们被精心地镶嵌在展示柜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其中一颗巨大的钻石吸引了我的目光,它那完美的切割工艺和无与伦比的光泽让人惊叹不已。
我不禁想象着,如果能把这颗钻石戴在手上,那该是多么耀眼的一刻啊!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关于地质灾害的展区。
这里展示了泥石流、滑坡、海啸等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山西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去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参观,真的是一次很有趣又长见识的经历。
一进博物馆,那种浓厚的地质氛围就扑面而来。
看到馆里那巨大的古生物化石骨架的时候,我感觉特别震撼。
那个场景让我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远古时代,看到这些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的庞然大物。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恐龙化石,它高高地站在那里,虽然只剩下骨架,但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生前的那种威严和强大。
当时我就想到,在远古的时候,它们才是地球的主宰啊,而现在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化石来想象它们的样子。
馆里还有各种矿石的展示。
那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矿石就像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样。
有一块里面像是有液态流动的矿石,我就在想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经过了多少漫长的地质过程才有这样神奇的模样,很是好奇。
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矿石,特别美丽。
在这里我看到了大自然神奇的创造能力,能用最简单的物质创造出这么千奇百怪又精美的东西。
还有一些展示地质地貌形成的区域。
看着那些模拟的地理场景,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很多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山山水水,背后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变历史。
看完后我明白了,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历史,每一寸土地都是经过漫长岁月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对了还记得那段专门讲煤炭形成的解说。
山西是煤炭大省,了解到煤炭是由远古的植物深埋地下,经过亿万年的沉积等过程才形成现在我们开采利用的煤炭,就觉得自然资源真的很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自然资源,并且在开发利用它们的时候要采用可持续的办法。
山西省地质博物馆之行,让我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和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真可谓不虚此行。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参观了地质博物馆后,我对地球的历史、地质现象以及地质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地质的奇妙,还让我对地球更加敬畏和爱护。
地质博物馆内分为多个展区,每个展区都以生动的方式展示了地球的演变历程。
首先,我来到了“地球演化”展区。
在这里,我看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壮丽的火山喷发画面、气势磅礴的地震模拟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些自然灾害的威力。
通过这些展示,我深切感受到了地球的脆弱性,也更加明白了大自然的伟力。
接着我来到了“地质资源与环境”展区。
这个展区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开采和利用。
我看到了各种金属矿石的样本,还学到了如何分辨它们。
同时,展区还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应该更加珍爱地球资源,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喜欢“奇石展示”区。
这里展示了地壳中形成的各种奇特形状的石头,有的像是人、动物,有的像是天鹅、风车等等。
这些奇石给了我无限的遐想空间,也让我更加意识到地球的神奇和多样性。
此外,在地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还发现了许多关于地球的有趣知识和历史文化。
例如,我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地质奇观,如中国的黄山、美国的大峡谷等等。
这些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地貌风景,吸引了无数旅游者来探索。
在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后,我对地球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责任感。
地质博物馆不仅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变迁和地质现象,也让我认识到了保护地球环境的紧迫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减少浪费,重视环保,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通过这次地质博物馆的参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的奇妙与壮丽,同时也增强了我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参观地质博物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为地球的保护尽一份力量。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感第一次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没有想到这里有各种矿石,如果跟着懂的人慢慢参观,收获肯定很多。
但对目前的我来说,只能走马观花了。
首层展示地球圈层结构布局,各种矿石的形成,地质情况等,不仅有介绍,还有动手操作。
二楼展示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宝石精品,有的矿石外形奇特,有的颜色诱人,最喜欢看的就是宝石厅,这里面可都是宝贝啊!三层主要展示的化石,还有一些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的宣传;让观众在浓郁的科学氛围中,通过亲眼目睹、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轻松步入精彩纷呈的地学空间。
是个长知识的好地方。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位于北京西四羊肉胡同。
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在中外博物馆界久负盛名。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为了更好的对这样专业性的展览加深了解,在前去参观前,我们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了些“预热”。
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
在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物司下设立地质科,来年,地质科更名为地质调查所,招收30名学生,计划学生3年毕业后充任地质调查所技术人员。
如期所至,1916年7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在北京丰盛胡同3号(现兵马司胡同6号)隆重举行—它伴随了一个师生们3年来悉心采集的917件矿岩标本、图说及野外调查照片的“学生成绩展览会”,这一天也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建馆日。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1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
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
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
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
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
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
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
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篇212月15号早上,地质工程专业的卓越班、1班和2班全体学生搭乘校车赴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实习。
而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入这种博物馆参观。
作为亚洲最大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共有五个基本陈列展厅。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精选9篇)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1博物馆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场地,场地里有只很大的模型恐龙。
博物馆的内部很丰富,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只非常大的模型恐龙站在很高的台子上,体内好像发出一种声音。
再往里面走一点,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几乎马上喷发出来了一样,“仿真还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啧啧赞叹。
再往里在走一点就更有趣了:有一块块宝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妈妈看见了一块很奇特的石头:海蓝宝。
海蓝宝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块,白色石块里面好像裹着一块蓝色石块,非常漂亮。
博物馆里不仅有博物、文物,还掺杂着部分科技。
比如我们在最顶层看见的三个模型恐龙,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了最右边的一只恐龙在弹吉他。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恐龙的脚下有一个播音器,所以才唱出这动听的歌曲来。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去地质博物馆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获肯定都不一样的。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2昨天,我们一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历时三个多小时,勉强看完。
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
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己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可是,当我们仔细的、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时,我们会吃惊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却也有着令人诧异的遗憾!也许,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那些老外“喝一壶的”。
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细细的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遗憾,那就是他们没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骄人的成就。
整个上海博物馆,没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佳绩,所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
我想,也许国内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这样吧。
为什么他们没有能够在其他方面创造出可以与以上领域相媲美的奇迹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地质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前几天,我去参观了地质博物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一走进地质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镇住了。
但很快,我就被各种各样神奇的展品吸引住了,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奥秘的地质世界。
我最先来到的是矿物展区,那些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矿石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有一块紫水晶,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它的晶体通透得仿佛能看穿一切,那深深浅浅的紫色,就像是宇宙中最绚烂的星云,让我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它,感受一下这来自大自然的奇妙礼物。
还有一块孔雀石,那独特的纹理和颜色,像极了孔雀开屏时的尾巴,绿色和蓝色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说不出的美。
我就站在那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它,心里想着,大自然到底是怎么创造出这么美丽的东西的呀?接着,我来到了化石展区。
一看到那些巨大的恐龙化石,我瞬间就被震撼到了。
有一副恐龙骨架,特别高大,我站在它下面,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
我仰着头,努力想看清它的全貌,脖子都酸了。
那一根根巨大的骨头,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故事。
我想象着这只恐龙当年在地球上威风凛凛的样子,它或许是这片土地的霸主,跺一跺脚都能让大地颤抖。
还有一些小巧的恐龙蛋化石,它们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就好像还在等待着小恐龙破壳而出。
我盯着那些化石,脑子里浮现出了小恐龙们刚刚出生时的可爱模样,它们一定是萌萌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在地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许多奇特的岩石样本。
有一块花岗岩,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斑点和纹路,就像一幅抽象的艺术画。
我凑近了仔细看,发现那些斑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深,有的浅,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还有一块玄武岩,它的表面坑坑洼洼的,就像是被岁月啃噬过一样。
我用手轻轻抚摸着它,感受着那种粗糙的质感,心里不禁感叹,这得经过多少风风雨雨,才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啊。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地质构造的区域。
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各种地质构造和板块运动的路线。
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后感(8篇)可以一睹世界文化、艺术和自然的魅力,诚挚地感谢您的到访,希望您能够在本馆留下难忘和愉悦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一上周六,我和班级里边的同学一块参观了河南博物院,里面陈列着出土的古代的历史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刻造像、钱币、书画等,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绝伦、玲珑剔透之作。
尤其是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是目前时代最早的一件。
馆藏的古代雕刻艺术品赭如汉画、佛教造像、砖雕和其他浮雕、圆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艺人智慧的结晶。
其中著名的戏车画像砖、田延和造像碑、刘根造像碑、鲁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观音像、盘龙石砚等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典之作。
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笛,有"中华第一笛"之美誉,是中国最早的乐器。
与之同出的刻符龟甲、龟腹石子,与我国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银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则天除罪金简、邓州福圣寺塔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椁,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
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响!玉柄铁剑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身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西周晚期器物。
剑身为铁质,铁质剑身与铜芯相接,铜芯部嵌入玉茎内。
剑首及茎身接合部均镶以绿松石片。
出土时已折为两段,剑身外包一层丝织品,并被装在用皮革精心制作的剑鞘内。
考古学将漫长的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于历史学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三种社会形态。
玉柄铁剑玉柄、铜芯、铁身,它的发现,把中国冶铁史向前推进了200 年,标志着作为社会生产力新代表的铁器已经萌芽,宣告封建社会即将来临。
称的上是“中华第一剑”!中原大地,群雄逐鹿,演绎了多少风云变化,河南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无数的英雄史诗!河南博物院还收藏有二千多枚恐龙蛋化石,在世界各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另有部分珍贵的近现代文献、文物,其中如太平天国的布告、义和团的旗帜、吉鸿昌烈士就义时的血衣、彭雪枫烈士的遗物、《响导》周报、《红旗报》、《中州评论》《拂晓报》等,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物一样,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观光过河南博物院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和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时下,我们正在进行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此时,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我是一名中国人,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是已经中国人!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二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坐校车去博物馆参观。
到了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墙那么大的木版画,画上有两只仙鹤和太阳,有些女人在拿枪捕鱼,男人们在3奇马。
看了这幅画,就有一种进入古代的感觉。
我们上了二楼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绍旧石器时代的。
在展示柜中,有许多磨尖了的石头做的器具、环形石器和许多小石头中有小洞做的项链。
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又走进了另一间屋子,这间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
时间由石器时代转到了古代。
那里有军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
能看出以前的齐齐哈尔就是一个军事重地。
因为有兵器、枪、军用毯子和抽烟用的烟壶。
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闯关东》里也说了齐齐哈尔是一个军事重地。
在当时还相当的有名呢!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体,又冷又不舒服。
可现在我们不仅要穿得暖和,而且还要漂亮好看。
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东西就行,可现在我们不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着也不能淡了。
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帐篷,现在住又宽有大的楼房,又暖和,又美观。
并且现在有事可以打个电话,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骑马和信鸽的。
并且我们有面向世界的互联网和电脑。
看看现在的我们,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个个幸福得在冒泡。
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们也是能担起社会发展的一代。
等我们长大了,中国将无比富强,我们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三11月3日,日本的文化日,我们决定去参观一下长野县的历史博物馆。
我们先来到了位于千曲市的〃长野县立历史馆〃。
因为是文化日,所以免费开放。
在日本待了十几年,却不知道文化日里有很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真是孤陋寡闻。
今天人很多,好像在搞什么活动。
后来看到了到处飘扬的“森将军祭" 的白旗。
我对日本历史一无所知,更不知道这森将军为何许人也。
女儿倒是津津乐道,告诉我们上次学校组织来的时候,他们爬上了那个山坡。
那是森将军古坟据说建于1600年前是长野县最早也是最大的古坟,埋葬着当时信浓国的统治者。
进到历史馆里面,女儿有点儿兴奋,带着我们左窜右窜,显得她很轻车熟路。
这里展出了从绳文时代到现代日本的社会发展史,大约2000年。
我这人对历史知之甚少,主要是不喜欢记忆那些繁琐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倒不是对历史本身不感兴趣,所以很多东西一看而过,不留痕迹。
但参观了这样的历史博物馆后我想会在我记忆的存储器里留下一点东西,因为日本的这种博物馆大多修得很有品位和水平,通俗易懂,可以让普通人及小孩子看得明白,而且有很多模型或实物,让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时代的生活情景。
比如这里有绳文人住的茅草屋,屋内摆放着他们所食用的野味模型及猎到的动物标本。
也有江户时代的民宅,还有20世纪初冈谷的缥丝业发达时期的机器及养蚕的模型。
这样的东西可以让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不感到乏味,又容易理解。
由此想起前年回北京时,曾经带女儿参观过号称中国最大的科技博物馆的"中国科技馆"。
从外表看,建筑物称得上造型很有气派,且颇有创意。
进到里面也很宽敞而有现代感。
但是所展示的东西却实在不敢恭维。
解说词晦涩难懂,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理解起来也不容易。
实物呢,则不是不能正常运转,就是即使运转起来,也不知其要说明什么原理。
我想这是便是差异,即在日益发展的中国,人们常常追求拥有一个富丽堂皇的外表,但却对是否拥有与其外表相匹配的内质视而不见,当然也许是管理、经营水平还不到位吧。
再回到眼前这个历史馆。
除了室内设施外,外面还有几间茅草屋,供人们体验古代人的感受。
天下起了雨,在这不遮风又不挡雨的昏暗小屋,不禁令人感叹人类追求舒适享乐的欲望是怎样地推动了社会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啊!而且这种发展是那么地不可逆转。
我很难想象现代生活在钢筋水泥或优质木材建造的温暖洁净的住宅里的人们,再回到这种自然的环境里。
虽然有人会去做一些回归自然的体验,但那不过是一时追求新奇、刺激的冒险,而不会将自己的生活基盘永远建在那儿。
之后我们去了县内另一个历史博物馆一一“松代大本营地下战壕〃遗址,可惜时间过了开馆时间,只能在门口的小展示室里看了看。
以前从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听了女儿的讲解,并看了展室出展的内容,才知道二战期间还曾有过这样的历史。
原来这是1944年U月Il日日军紧急开工的一个战壕工事的遗址,之所以至今作为历史教育的一环展示给世人,是因为它不仅是战争的产物,而且还是种族歧视的一个血的见证。
太平洋战争末期,行将覆没的日军以继续维护天皇制度为目的,决定在本土与盟军决以死战,并将指挥中枢转移,最终选定了在长野县松代町的三山环绕之中建立所谓的松代大本营。
于是开始了紧急修筑战壕的工程。
据说当时的修筑工程十分艰难,日军动员了很多当时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人及一些日本人作为民工参加劳动。
但是象岩石爆破及日夜倒班这样的最艰苦的劳动则都是让朝鲜人做。
没有好的安全保障,工期又紧,所以工伤事故频发。
多时一天死掉几十人,而且死掉的人常常不为人知,连尸首也找不到。
据不完全统计,死者在7000人以上。
另外,为满足日军长官的肉欲,还绑架了一些朝鲜女性做慰安妇,并设置了慰安所。
这种罪恶行径,不仅使无故女性遭受性暴力的蹂躅,也充分暴露了殖民者的冷酷而无人性。
也许是我历史知识贫乏之至,迄今为止,我竟不知有这样一段血淋淋的历史。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宣传教育不够。
我不知道这段历史是否在全日本的小学用社会教科书上有记载,只知道它是长野县大多数小学"社会见学〃的一个内容。
但愿这种教育能够培养下一代正确的历史观,以适应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化需求。
战后60余年,围绕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日本与亚洲周边国家的矛盾冲突不断。
但通过对历史博物馆的参观,我觉得虽然右翼势力的嚣张影响着一些人的历史观,可是更有一些正直而善良的人们在为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不懈地努力着。
正如长野县历史馆的网页上所写的那样:"历史为何物?我们能说它与我们无关、它仅仅是过去的记忆、它不过是教科书上的文字吗?如果我们被亚洲人民问到日本的过去,我们能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过去也消失了吗?"我相信有正义感的人一定会认识到:历史是不能抹杀、不能回避的真实存在,只有正视、反省它,才能真正成为"前车之鉴"。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观后感四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
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
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
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
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
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