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010 外径千分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精确测量小尺寸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等领域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千分尺的测量准确性,进行定期的校验是非常重要的。
二、校验目的本次千分尺校验的目的是验证千分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校验,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千分尺的偏差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校验方法1. 准备工作a. 确保校验环境稳定,温度和湿度适宜。
b. 准备标准千分尺,具有已知准确度的千分尺,可以是国家标准或第三方认证的仪器。
c. 准备校验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校验结果。
2. 校验步骤a. 清洁千分尺:使用干净的软布或棉签清洁千分尺的刻度线和测量面,确保无灰尘和污垢。
b. 零位校准:将千分尺的刻度线对齐,确保游标指针指向零刻度线。
c. 单位校验:使用标准千分尺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与待校验的千分尺进行比对。
d. 重复性校验:重复测量同一物体多次,记录每次测量结果,并计算测量值的平均数和标准偏差。
e. 稳定性校验:在不同时间间隔内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检查测量值是否稳定。
四、校验结果评估1. 准确度评估:将校验结果与标准千分尺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偏差值,并判断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2. 重复性评估:根据测量值的平均数和标准偏差,评估千分尺的重复性性能。
3. 稳定性评估:根据不同时间间隔内的测量结果,评估千分尺的稳定性能。
五、校验频率千分尺的校验频率应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校验,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简单的功能检查。
六、校验记录和报告1. 校验记录:根据校验步骤和结果,填写校验记录表格,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环境、校验步骤、校验结果等信息。
2. 校验报告:根据校验记录生成校验报告,详细描述校验过程、结果评估和建议。
报告应保存并备案,以备查阅和追溯。
七、校验结果处理1. 合格:如果千分尺的校验结果在允许范围内,可以继续使用,并在下次校验时重新评估。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正确的使用和校验千分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以匡助大家正确进行千分尺的校验工作。
一、校验前的准备工作1.1 清洁千分尺在进行校验之前,首先需要确保千分尺的表面和刻度清洁无尘。
使用干净的布或者纸巾轻轻擦拭千分尺的表面,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垢。
同时,确保刻度线清晰可见,以便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1.2 校准基准尺千分尺的校准需要依赖于一个准确的基准尺。
在进行校验之前,需要先校准基准尺,确保其准确度。
可以使用专业的校准工具,如光学投影仪或者激光测量仪,对基准尺进行校准。
校准时应遵循操作手册中的指示,并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
1.3 确定校验环境校验千分尺需要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选择一个干燥、无风的环境,并确保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同时,避免在有振动或者噪音的环境中进行校验,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二、千分尺校验步骤2.1 校验零点将千分尺的两个测量脚彻底关闭,确保它们密切贴合。
使用基准尺的零点对千分尺进行校准。
将基准尺的零点与千分尺的刻度线对齐,确保两者彻底重合。
如果存在偏差,可以使用千分尺上的调零螺钉进行微调,直到两者彻底对齐。
2.2 校验刻度线将千分尺的测量脚张开到所需的测量范围,如10毫米。
使用基准尺的刻度线进行校准。
将基准尺的刻度线与千分尺的刻度线对齐,确保两者彻底重合。
如果存在偏差,可以使用千分尺上的调节螺钉进行微调,直到两者彻底对齐。
2.3 校验测量范围将千分尺的测量脚张开到最大范围,如150毫米。
使用基准尺的测量范围进行校准。
将基准尺的测量范围与千分尺的刻度线对齐,确保两者彻底重合。
如果存在偏差,可以使用千分尺上的调节螺钉进行微调,直到两者彻底对齐。
三、校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3.1 记录校验数据在进行校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每一个校验点的数据。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标题: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精密测量工具,准确的校验是保证其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千分尺校验的作业指导书,帮助读者正确进行千分尺的校验工作。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校验设备:首先要确保准备好适用于千分尺校验的标准设备,如外径千分尺校验仪、平行度检测仪等。
1.2 检查千分尺状态:在进行校验前,需要检查千分尺的外观是否完好,刻度是否清晰,零位是否准确。
1.3 确定校验环境:选择一个安静、干净、无振动的环境进行校验,以确保准确度和稳定性。
二、零位校验2.1 调零操作:将千分尺放置在平稳的水平面上,轻轻旋转刻度盘至零位,确保指针指向零刻度。
2.2 检查零位误差:使用标准设备进行零位校验,记录零位误差值,如果误差超出规定范围,需进行调整。
2.3 调整零位:根据零位误差值,通过调整千分尺的零位调节螺钉,使其指针准确指向零刻度。
三、量程校验3.1 确定量程范围:根据千分尺的量程规格,选择适当的标准设备进行量程校验。
3.2 逐步校验:依次将千分尺移动至不同位置,使用标准设备进行校验,记录各位置的读数。
3.3 检查误差:比对校验结果与标准值,计算各位置的误差值,确保在规定范围内。
四、平行度校验4.1 定位千分尺:将千分尺固定在校验仪上,确保其平行度正确。
4.2 进行校验:使用平行度检测仪进行校验,记录平行度误差值。
4.3 调整平行度:根据平行度误差值,通过调整千分尺的固定方式或位置,使其平行度达到要求。
五、记录和报告5.1 记录数据:将各项校验结果准确记录在校验记录表中,包括零位误差、量程误差、平行度误差等。
5.2 制作报告:根据记录的数据,制作详细的校验报告,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结果等内容。
5.3 存档备查:将校验记录和报告进行存档,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总结:千分尺校验是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工作,正确的校验作业指导书能够帮助操作人员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千分尺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Q010 外径千分尺校准作业指导书

测量范围
受检点尺寸
0~~25
5
15
20
25~~50
27
35Biblioteka 4850~~7552
60
70
75~~100
80
90
98
100~~125
102
110
120
125~~150
128
135
148
150~~175
152
160
170
175~~200
177
185
198
C取用标准量块时,须戴手套,并小心不可将其掉落地上
B检查是否有影响测量精度的外观缺陷
C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D锁紧装置的作用是否有效
E测砧及测微螺杆端面是否有严重磨损或损坏
3.4.2校准中
A用适当测量范围的外校合格标准量块或量块组合对外径千分尺进行校正;
B各被校外径千分尺在量程范围内大致均匀取三点不同尺寸校正,每点校正三次取平均值(见下表)
D将量测读数值减去标准量块值,即为误差值
3.4.3校准后:标准量块使用完毕后,须擦拭干净,并喷上防锈油放回固定位置保存
3.5判定标准
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不超过±0.005mm,即为合格
3.6记录保存
A填写《计量仪器内部校准报告》
B校准合格后贴上校准标签
C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进行维修等处理后再校准
4、相关记录:
4.1《计量仪器内部校准报告》
1、目的
规范外径千分尺校准操作,确保测量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径千分尺的校准。
3、内容:
3.1主要校准标准器具:
【最新】千分尺校准指导书-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千分尺校准指导书篇一:千分尺内部校准作业指导书千分尺内部校准作业指导书1.0 目的:确保千分尺校准严格按规定操作、保证校准的准确性。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普通千分尺内部的校准。
3.0 定义:量块:指专为千分尺校准设置的标准长度量块。
4.0 测试条件:温度20度左右,湿度小于80%.5.0内部校准测试步骤:5.1校准前将千分尺清洁干净,准备好校准工具。
5.2确认尺架、测微装置、测微螺杆、固定套筒、微分筒、等是否完好,检查方法:目测。
5.3. 校准项目:。
5.3.1 外观校准方法:目测5.3.1.1 要求没有碰伤、锈蚀、带磁性、或者其他缺陷;5.3.1.2 必须具有调整零位的工具;5.3.1.2 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及出厂编号;5.3.2 各部分相互作用校准方法:实验和目测5.3.2.1 微分筒的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无卡死现象;5.3.2.2 锁紧装置有效;5.3.3 测微螺杆的径向,轴向窜动检查方法:固定千分尺后用杠杆千分尺测量;要求窜动量不大于0.01。
5.3.4 测砧和测微螺杆的相对偏移量校准方法:校正测微螺杆同平板水平后,用杠杆千分尺测量;偏移量不大于0.1。
5.3.4 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校准方法:表面粗糙度标准样块比对。
5.3.4 示值误差的校准方法:采用标准量块均匀测量千分尺5.12、10.25、15.37、20.5 、25等5点,测量5次,测量值相对零点不超过正负0.004mm。
5.3.4量杆的校准方法:采用标准量块比对测量,误差不允许超过正负0.004mm。
5.4 校准合格贴上合格标签或者暂停使用标签,并填写《卡尺检定记录表》,合格标签上面必须填写校准修正值。
5.5 注意事项:5.5.1 拿取时轻拿轻放。
5.5.2 校准完成,需在千分尺移动滑动部位涂上防锈油,放置时测砧和测微螺杆必须留有间隙。
外径千分尺检定作业指导书

外径千分尺检定作业指导书订正订正订正内容纲要页次版次订正审查同意日期单号2011/03/30/系统文件新拟订4A/0///同意:审查:编制:外径千分尺检定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外径千分尺的检定,合用于使用中和维修后的分度值为 0.01mm丈量范围 0-1000mm的外径千分尺初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查验。
2引用文件JJG 21-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千分尺)3检定条件3.1 检定室内温度: 20±5℃3.2 检定室内湿度:≤85%RH4检定方法和技术要求4.1检查外观4.1.1 检查方法:用专用擦布擦试尺身表面,保持表面洁净、无油污,目力察看卡尺。
4.1.2 千分尺及其校正用的量杆不该有碰伤、锈鉵或其余缺点;4.1.3 千分尺应附有调零位的工具,应标有分度值,丈量范围、制造厂名及出厂编号。
4.1.4 使用中和维修后的千分尺,同意有不影响使用正确度的外观缺点。
4.2检查各部分互相作用4.2.1 检查方法:目测和手动检查4.2.2 轻轻转动微分筒,使测微螺杆的挪动,应安稳无卡住现象;4.2.3 挪动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作用应确实有效,带有表盘的千分尺、表针移动应灵巧,无卡阻现象。
4.3 检定微分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摇动用杠杆千分表检定,检准时使杠杆千分表与测微螺杆丈量面接触,沿测微螺杆轴向方向分别来回加力3N-5N。
4.4检定测力用分度值不大于0.2N 的专用测力计检定,检准时使工作面与测力计的球和工作接触后进行。
4.5检定微分筒锥面棱边上面沿主固定套管纵刻线表面的距离。
4.5.1 在工具显微镜上检定,也能够用0.4mm的塞尺置于固定套管刻线表面上以比较法检定;4.5.2 微分筒锥面棱边上面沿不该高于塞尺表面,这一检定应起码使微分筒在一周范围内每 90 度角地点长进行。
4.6检定微分筒锥面端面至固定套管上横刻线的距离将千分尺零位调整好后,此时微分筒锥面端面应与固定套管横刻线的右侧沿相切。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千分尺校验作业是一项常见的测量工作,广泛应用于工程和创造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千分尺校验作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匡助读者正确进行千分尺校验。
一、准备工作1.1 选择合适的千分尺:根据测量对象的尺寸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千分尺。
常见的千分尺有机械式和数字式两种,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1.2 清洁千分尺:在进行校验之前,务势必千分尺清洁干净。
使用干净的布或者纸巾擦拭千分尺的刻度线和测量面,确保无尘和污垢。
1.3 校准设备准备:准备一个已经校准过的标准千分尺,并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准备一个平整的工作台和其他必要的辅助工具,如千分尺夹具等。
二、校验步骤2.1 定位千分尺:将千分尺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并使用夹具将其固定,以确保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2 零位校准:将千分尺的刻度线调整至零位。
如果是机械式千分尺,使用调零螺钉进行微调;如果是数字式千分尺,按照说明书进行零位校准。
2.3 测量校验:使用标准千分尺分别测量待校验尺寸的起始点、中间点和结束点。
确保千分尺与被测尺寸接触良好,避免晃动或者侧倾。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对。
三、注意事项3.1 温度校正:千分尺的测量精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在校验前应进行温度校正。
根据千分尺的说明书,将温度调整至标准范围内。
3.2 避免磁场干扰:千分尺是一种精密仪器,容易受到磁场的干扰。
在校验过程中,应避免磁性物品的挨近,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3 校验频率:千分尺的精度会随时间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建议定期进行校验。
校验频率应根据使用情况和精度要求来确定,普通为每一个工作周期结束后或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校验。
四、结果评估4.1 判定标准:根据测量要求和千分尺的精度等级,确定合理的误差范围。
普通来说,误差在千分尺量程的1/3以内是可接受的。
4.2 记录测量结果:将校验过程中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包括被测尺寸和千分尺示值。
可以使用表格或者记录表格来方便后续分析和比对。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

千分尺校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小尺寸物体的长度和厚度。
为了确保千分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千分尺校验的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校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校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千分尺和校验设备的表面清洁,无油污和灰尘。
b. 将千分尺放置在稳定的平台上,确保其水平度。
c. 准备校验设备,包括校验块、千分尺校验仪等。
2. 校验块的选择a. 根据千分尺的量程选择合适的校验块。
校验块的长度应接近千分尺的量程,以确保校验的准确性。
b. 校验块的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划痕和凹陷。
3. 校验步骤a. 将校验块放置在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内,确保其与千分尺接触紧密。
b. 通过千分尺校验仪读取校验块的长度值,并记录下来。
c. 移动千分尺,将校验块放置在不同位置进行校验,至少进行三次测量,并记录下每次的测量值。
d. 根据测量值计算出平均值,并与校验块的标称值进行比较。
e. 如果平均值与标称值相差较大,则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换千分尺。
4. 结果记录和分析a. 将每次测量的数值记录下来,并计算出平均值。
b. 将平均值与校验块的标称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偏差值。
c. 根据偏差值判断千分尺的准确性是否符合要求。
d. 如果偏差值较大,则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换千分尺。
5. 校验结果的处理a. 如果千分尺的校验结果符合要求,则将校验记录标注为合格,并在千分尺上贴上合格标签。
b. 如果千分尺的校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将校验记录标注为不合格,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更换。
三、校验要求1. 校验周期a. 千分尺的校验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通常为一年一次。
b. 如果千分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外力冲击或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则需要立即进行校验。
2. 校验设备的选择a. 校验设备应具备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校验的准确性。
b. 校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3. 校验记录的保存a. 校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的校验结果和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3校准后:标准量块使用完毕后,须擦拭干净,并喷上防锈油放回固定位置保存
3.5判定标准
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不超过±0.005mm,即为合格
3.6记录保存
A填写《计量仪器内部校准报告》
B校准合格后贴上校准标签
C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进行维修等处理后再校准
1、目的
规范外径千分尺校准操作,确保测量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径千分尺的校准。
3、内容:
3.1主要校准标准器具: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3.2校准环境条件:
温度:18℃--25℃、相对湿度55%±10%
3.3校准周期:
六个月
3.4校准步骤:
3.4.1校正前
A检查外径千分尺是否有碰伤,锈蚀,带磁或其他缺陷,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及数值是否清晰可见
外径千分尺校正受检点
测量范围
受检点尺寸
0~~25
5
15
20
25~~50
27
35
48
50~~75
52
60
70
75~~100
80
90
98
100~~125
102
110
120
125~~150
128
135
148
150~~175
152
160
170
175~~200
177
185
198
C取用标准量块时,须戴手套,并小心不可将其掉落地上
B检查是否有影响测量精度装置的作用是否有效
E测砧及测微螺杆端面是否有严重磨损或损坏
3.4.2校准中
A用适当测量范围的外校合格标准量块或量块组合对外径千分尺进行校正;
B各被校外径千分尺在量程范围内大致均匀取三点不同尺寸校正,每点校正三次取平均值(见下表)
4、相关记录:
4.1《计量仪器内部校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