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尺的校准

合集下载

千分尺校准报告

千分尺校准报告

千分尺校准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记录和总结针对千分尺的校准过程。

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精度高,广泛应用于各行业。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定期对千分尺进行校准是必要的。

本报告将介绍校准所涉及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校准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千分尺校准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 - 校准物:常用的有标准千分尺、金属块等。

- 清洁工具:如清洁布、清洁剂等。

- 记录工具:如笔、纸等。

2.2 清洁千分尺在校准之前,首先需要将千分尺清洁干净,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使用清洁布和适量的清洁剂轻轻擦拭千分尺的刻度线和表面。

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清洁剂,避免对千分尺造成损害。

2.3 校准初始位置将千分尺放置在平整的表面上,并调整刻度线使其对齐。

确保千分尺没有松动或移动。

这是校准的初始位置。

2.4 使用标准千分尺校准选择一个标准千分尺,确保其精度比待校准的千分尺更高。

将标准千分尺放在待校准千分尺的刻度线上,并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调整待校准千分尺的刻度线位置。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两者的刻度线完全对齐。

2.5 检查校准结果完成校准后,需要再次检查千分尺的准确性。

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测量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与已知的标准进行比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6 记录校准信息将校准的日期、校准人员和校准结果等信息记录在报告中。

这些信息对于追溯和参考都非常重要。

3. 注意事项•在进行千分尺校准之前,需要确保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稳定。

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千分尺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进行校准,以避免外部干扰。

•在校准和测量过程中,需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千分尺。

•定期进行千分尺的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总结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定期校准千分尺,可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报告介绍了千分尺校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在校准过程中提供帮助。

千分尺鉴定规程

千分尺鉴定规程

千分尺鉴定规程一、引言千分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制造过程中。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千分尺鉴定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千分尺鉴定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二、千分尺的定义和用途千分尺是一种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它通常由主体、测量杆和测量齿组成。

千分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用于精确测量和加工。

三、千分尺的鉴定方法千分尺鉴定是确保千分尺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下面是千分尺鉴定的具体步骤:1. 清洁千分尺:使用干净的软布或纸巾清洁千分尺的测量杆和测量齿,确保没有灰尘或污渍。

2. 零点校准:将千分尺的测量杆完全闭合,确保测量齿完全贴合,然后将刻度盘调整到零刻度位置。

3. 高度测量校准:将千分尺的测量杆张开,将测量齿轻轻放置在需要测量的物体上,确保测量齿与物体表面完全贴合,读取刻度盘上的测量结果。

4. 宽度测量校准:将千分尺的测量杆放置在需要测量的物体两端,确保测量齿与物体表面完全贴合,读取刻度盘上的测量结果。

5. 长度测量校准:将千分尺的测量杆放置在需要测量的物体上,确保测量齿与物体表面完全贴合,读取刻度盘上的测量结果。

6. 重复测量校准:对同一物体进行多次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四、千分尺鉴定的要求千分尺鉴定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千分尺鉴定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鉴定环境:在无风、无震动、无尘埃的环境中进行鉴定,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器械准备: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进行鉴定,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操作规范:按照鉴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测量误差。

4. 数据记录:将每次鉴定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比对。

5. 定期鉴定:定期对千分尺进行鉴定,以确保其长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千分尺鉴定的意义千分尺鉴定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千分尺的鉴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千分尺校准规范

千分尺校准规范

菲恩(江门)科技有限公司千分尺校准规范文件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目的对内部的千分尺校准,确保准确度和实用性保持完好。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JJG 21-2008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3、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分度值为0.01mm,测量上限到500mm外径机械千分尺;测量上限至25mm的板厚、壁厚千分尺;以及分辨力为0.001mm,0.0001mm,测量上限至500mm的数显千分尺校准。

4、校准条件校准测量范围不大于100mm的外径千分尺,其室内温度和被检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应符合5、通用技术要求5.1外观5.1.1千分尺及其校准用的量杆不应碰伤、锈蚀、带磁或其它缺陷,标尺刻线应清晰、均匀,数显外径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

5.1.2千分尺应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大于或等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用的量杆。

千分尺应具有测力装置,隔热装置和锁紧装置。

校对量杆应有隔热装置。

5.1.3千分尺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商(或厂标)及出厂编号5.1.4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检验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2各部分的相互作用4.2.1微分筒传动和测微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

4.2.2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和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调零和锁紧装置的作用应切实有效。

4.2.3数显外径千分尺,各工作按钮应灵活可靠。

6计量性能要求与校准方法5.1示值误差5.1.1外径千分尺示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2的规定: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示值得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出表-3的规定。

表-3数显外径千分尺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及量测量面的平行度。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一、外径千分尺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至300mm外径千分尺的校准、引用文献 2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1216-2004 《外径千分尺》JJG 34-2008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检定规程JJG 21-2008 《千分尺检定规程》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外径千分尺是应用螺旋副传动原理,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一种通用长度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各种外尺寸。

4、计量特性4.1 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mm。

4.2 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该偏移量见表1表1 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mm测量范围偏移量0.05 0,250.08 25,500.13 50,750.15 75,1000.2-0.3 100,2000.3-0.4 200,3004.3测力外径千分尺工作面与球面接触时所作用的力为(5,10)N 4.4刻线宽度及宽度差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固定套管上的纵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0.08,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4.5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

4.6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上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当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

若不相切时,允许压线应不大于0.05mm,离线应不大于0.1mm。

4.7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外径千分尺和校对用量杆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0.05μm。

4.8工作面的平面度工作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0.6μm。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外径千分尺内部校准规程

一、外径千分尺校准规范1、范围2、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1216-2004 《外径千分尺》JJG 34-2008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检定规程JJG 21-2008 《千分尺检定规程》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外径千分尺是应用螺旋副传动原理,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一种通用长度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各种外尺寸。

4、计量特性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测微螺旋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mm。

4.2 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该偏移量见表1表1 测钻工作面与测微螺旋杆工作面的相对偏移量mm外径千分尺工作面与球面接触时所作用的力为(5~10)N固定套管上的纵刻线和微分筒上的刻线宽度为(0.08~0.20)mm,刻线宽度差应不大于0.03mm。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棱边至固定套管刻线面的距离应不大于0.4mm。

当微分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时,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

若不相切时,允许压线应不大于0.05mm,离线应不大于0.1mm。

μm。

μm。

两工作面的平行度应在表2规定范围内。

表2外径千分尺两工作面的平行度4.10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应在表3的规定范围内外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表3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变动量在表4规定的范围内。

表4校对用的量杆尺寸偏差和两工作面的平行度5、校准条件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在表5的规定范围内,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不少于表5的要求,室内湿度不大于70%RH表5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和室内平衡温度时间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设备的计量性能见表6表6校准用标准器及相应设备的计量性能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首先检查外观,确定没有影响计量特性因素后再进行校准。

6.1 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窜动采用手感法校准。

千分尺校准方法

千分尺校准方法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 目的:
保证公司在用千分尺示值准确。

2.0 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内分度值0.01mm,测量范围至500mm的外径千分尺以及测量范围至25mm的板厚和壁厚千分尺的首校和随后校。

3.0 标准器:
4等标准量块
4.0 检定条件:
校准千分尺的室内温度及千分尺在室内平衡温度的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5.0
5.1 外观检查
5.1.1 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碰伤、锈蚀或其它缺陷,刻度应清晰、均匀。

5.1.2 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测量上限大于25mm的千分尺应附有校对用的量杆。

5.1.3 千分尺上应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厂标)及出厂编号。

5.1.4 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千分尺及其校对用的量杆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5.2 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5.2.1 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5.2.2 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作用要可靠,锁紧装置的作用要有效。

5.2.3 带有表盘的千分尺表针移动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5.3 示值校准:
5.3.1 零点校验:
旋转微分筒使测微螺杆逐渐靠近测砧,待将靠近时旋转测力装置2圈,固定套管零刻线右边缘与微分筒端面应相切,固定套管纵刻线与微分筒零刻线应在同一直线上,否则应进行零点调整。

5.3.2 示值校验;
用4等标准量块去校其它点,千分尺受校点应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内5个点,各点示值误差不应超过允差。

6.0记录表格
千分尺校准记录表。

千分尺怎么校准

千分尺怎么校准

千分尺怎么校准
千分尺(micrometer)的校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清洁千分尺:使用干净的布或棉签轻轻擦拭千分尺表面,确保上面没有灰尘或油脂。

2. 选择零位校准物:千分尺通常配有一个精确的零位校准物。

找到它并确保它没有损坏或损坏,以保证准确的校准。

3. 校准千分尺:将千分尺的测量爪完全合拢,并将零位校准物夹在测量爪之间。

确保校准物被均匀夹紧,并不会受到倾斜或损坏。

4. 调整零位:根据千分尺的使用说明,使用零位校准装置或螺旋钮调整零位指针至正确位置。

确保指针对准零位校准物而不偏离。

5. 检查准确性:校准后,使用其他标准测量物(如标准背刀或校准块)检查千分尺的准确性。

将测量爪与标准测量物接触,确保指针与标准值对齐。

如果有偏差,则可能需要重新调整零位或进行进一步校准。

6. 保持千分尺干净和安全:在使用千分尺时,请注意保持其干净,并避免碰撞或损坏。

定期进行校准可以确保千分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请注意,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的千分尺型号和制造商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进行校准之前阅读千分尺的使用说明或联系制造商以获取准确的校准步骤。

千分尺校准规程【技巧】

千分尺校准规程【技巧】

千分尺校准规程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1.目的:确保千分尺校准严格按规定操作、保证校准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普通千分尺内部的校准。

3.量块:指专为千分尺校准设置的标准长度量块。

4.测试条件:温度20±5℃,湿度不超过75%.5.内部校准测试步骤:5.1校准前将千分尺清洁干净,准备好校准工具。

5.2确认尺架、测微装置、测微螺杆、固定套筒、微分筒、等是否完好,检查方法:目测。

5.3.校准项目5.3.1外观校准方法:目测5.3.1.1 要求没有碰伤、锈蚀、带磁性、或者其他缺陷;5.3.1.2 必须具有调整零位的工具;5.3.1.2 标有分度值、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及出厂编号;5.3.2 各部分相互作用校准方法:实验和目测5.3.2.1 微分筒的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无卡死现象;5.3.2.2 锁紧装置有效;5.3.3 测微螺杆的径向,轴向窜动检查方法:固定千分尺后用杠杆千分尺测量;要求窜动量不大于0.01。

5.3.4 测砧和测微螺杆的相对偏移量校准方法:校正测微螺杆同平板水平后,用杠杆千分尺测量;偏移量不大于0.1。

5.3.4 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校准方法:表面粗糙度标准样块比对。

5.3.4 示值误差的校准方法:采用标准量块均匀测量千分尺1.005、1.5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等7点,测量3次,测量值相对零点不超过正负0.004mm。

5.3.4 量杆的校准方法:采用标准量块比对测量,误差不允许超过正负0.004mm。

5.4 校准合格贴上合格标签或者暂停使用标签,并填写《卡尺检定记录表》,合格标签上面必须填写校准修正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分尺的检定/校准作业指导书
依据:JJG21─2008千分尺检定规程
注意事项:
检定过程必须带手套,防止标准器生锈。

标准器应放在干燥和温度适宜的检定室内,注意保持清洁,使用前应将各工作面用汽油擦试干净。

每次使用完毕必须用汽油擦洗干净并涂上防锈油,放入盒内。

检定条件:
温度(20±3)℃湿度:不超过70%RH
应将被检卡尺及量块等检定用设备同时置于平板或木桌上,其平衡温度3h。

(根据测量范围~100mm)
外观:
标尺标记清晰,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均。

数显千分尺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现象。

各按钮功能稳定、工作可靠。

各部分相互作用:
主要指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摩擦,在测力的作用下全程运行灵活,不得有卡住,或一段行程灵活、一段行程不灵活等现象。

千分尺的锁紧装置作用要可靠,能保证测微丝杆运行到任何部位都能可靠止动;对大于300mm的千分尺可调或可换测砧的调整或装卸应顺畅,。

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测微螺杆的轴向串动和径向摆动均不大于0.01 mm。

一般情况下凭手感觉,左手拿住千分尺弓架,右手拿住活动套管
前后推拉和左右摆动,只要感到有活动量就说明测微螺杆有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

轴向串动用杠杆千分表检定。

检定时,杠杆千分表与测微螺杆测量面接触,沿测微螺杆轴向方向分别往返加力3N~5N。

杠杆千分表示值的变化,即为轴向窜动量。

径向摆动用杠杆千分表检定。

检定时,将测微螺杆伸出尺架10mm后,使杠杆千分表接触测微螺杆端部,再沿杠杆千分表测量方向加力2N~3N,然后在相反方向加同样大小的力,此时杠杆千分表示值的变化,即为径向摆动量。

测力:
用分度值不大于0.2N的专用测力计校准。

校准时,使测量面与测力计的球工作面接触后进行。

千分尺的测力应为(5~10)N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相对位置:
当微风筒零刻线与固定套管纵刻线对准后,微风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管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应相切,若不相切,压线不超过0.05mm,离线不超过0.1 mm。

测量面的平面度:
用技术光波干涉法校准,将平面平晶的测量面与千分尺测量面研合,调整平晶使测量面上的干涉环或干涉带的数目尽可能少。

外径千分尺测量面不应出现2条以上,数显千分尺不应出现1条以上相同颜色的干涉环或干涉带。

外径千分尺测量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0.6μm。

数显千分尺测量面的平面度应不大于0.3μm。

两测量面的平行度:
测量上限至100mm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用4块厚度差为1 /4测微螺杆螺距的平行平晶校准,测量上限大于100mm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用平行度校准仪校准。

使用平行平晶校准时,依次将4块厚度差为1/4的平行平晶放入两测量面间,使两测量面与平行平晶接触,均匀转动棘轮机构,并轻轻转动平晶,使两测量面出现的干涉环或干涩带数目减至最少。

分别读取两测量面上的干涉条纹数,取两测量面上的干涉条纹数目之和与所用光的波长值的计算结果作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

示值重复性:
数显外径千分尺的示指重复性应不大于1μm。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5次并分别读数。

示值重复性以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确定。

数值漂移:
数显外径千分尺的数值漂移应不大于1μm/h。

在测量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锁紧测微螺杆,放置1h内显示值的变化不超过规定值。

示值误差:
各种千分尺的受检点应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的5点上,对于测量上限大于150mm的千分尺,将量块依次研合在相当于千分尺测量范围下限的4等量块上依次进行校准。

对于测量上限大于150mm的千分尺,只校准测微头。

示值误差=实测值+对零位量块的偏差-受检点量块偏差
千分尺示值误差检定结果处理:按等使用量块时,要考虑量块修正量
计算公式:示值误差=实测值+对零量块的偏差-受检点量块偏差例:检定50~75mm的外径千分尺,用50mm量块对零位,量块偏差(-3μm),用55.12量块检这一点,其量块偏差为(+1μm),受检点实测值为55.126mm,则受检点的示值误差为:
示值误差=6μm+(-3μm)-(+1μm)=2μ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