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

合集下载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持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教育学研究持续深入。

在汲取和借鉴社会学的实证方法和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学派别,教育理论竞相争鸣,教育学迅速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些欧美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是一种主张定量研究的教育学。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1.强调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使用于教育研究。

2.强调教育实验的严谨性。

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没有本质差别,坚持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1)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2)根据假设制订实验计划,实行实验;(3)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准确性。

3.强调教育研究的定量性。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并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近百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但实验教育学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机械照搬于教育学这样一个人文科学领域的做法,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为诸如教育目的、态度、情感这样一些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问题就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所以,它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是应该受到批判的。

(二)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一种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强调学生直接经验和自主体验的教育学,是在对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实行深刻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在考试过程中相对来说客观题出的比较多,而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多学员在备考的时候却不是很容易,非常头疼。

《小学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小学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要回答什么是教育,⾸先要考察教育是怎样起源的。

在教育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主张。

(⼀)⽣物起源说其代表⼈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1831—1902)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870—1944)。

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他把⽼动物对⼩动物的饲养和爱护等本能活动都说成是教育活动,证明教育在⼈类出现之前即已存在,不只是⼈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

沛西?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中也持这种主张,他认为:“⾼等动物如狗和猿,它们的⽣活在许多⽅⾯是我们的模型。

”在我国的古代,也有“乌反哺,⽺跪乳”等谚语和故事,⽤以劝诫⼈们报答⽗母养育之恩。

近⼏年来也有⼈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提出“前⾝说”,即认为在⼈类社会产⽣之前,在古猿中已经有了教育活动。

所有这些主张,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理起源说其代表⼈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他⽤⼼理起源说批判⽣物起源说,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未有独⽴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童对成年的“⽆意识的模仿”。

模仿毫⽆疑问是教育中的⼀个重要因素,但⼈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的性。

教育也不单是模仿,因此单纯从模仿来说明⼈类的教育活动,仍然不能科学地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

(三)劳动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物起源说和⼼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者⼤都认可这⼀观点。

它从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的转变过程中的作⽤》⼀⽂中“劳动在⼀定意义上创造了⼈类本⾝”这⼀基本命题出发,推演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的需要。

其基本观点如下。

1.教育是⼈类社会的活动,为⼈类社会所特有,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抹煞它的社会性特点。

2.教育是有⽬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有⽬的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

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2019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019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019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二)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的根源在于分工;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西方:古希腊:雅典(显著特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军事教育)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古埃及: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2)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隋唐:科举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宗教性3、近现代教育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新特点:终生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2023教师招考知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023教师招考知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

3.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4.孔子重视仁和礼,他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仁。

5.孔子提出的庶富教,体现的是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6.“性相近,习相远”反映了教育和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7.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是乌申斯基。

8.孔子的办学方针是有教无类,体现的是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9.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10.孔子主张的教育内容是文行忠信,其中"文"具体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11.孔子主张的学习过程是学思习行。

12.我国或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家是孔子,对应古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我国首倡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是孔子,对应古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14.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之以文,约之以礼。

15.“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体现的是环境的作用。

16.墨家的教育内容有政治和道德、科学技术、文史知识、思维能力,其中科学技术是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

17.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18.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亲知”、“闻知”和“说知”。

其中“说知”是指由推理、推论而得到的知识。

19.墨子的教育方法有主动、实践、创造、量力。

20.“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体现的教育原则是量力性原则。

21.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

22.孟子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详细表现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23.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4.孟子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

其特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5.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恶论,化性起伪体现的是外铄论。

26.荀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大儒。

27.荀子认为教育的内容是五经,其中核心是礼。

28.老子的思想集中表现在文化堕落论;人性“复归”论;“绝圣弃智”论。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卢梭
裴斯泰洛齐
洛克 斯宾塞
教育学
教育学
创立派
培根
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1)科学归纳法:真理的获得源于科学的归纳 (2)首次提出“教育学”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
创立派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极致夸大独立
《大教学论》
(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4)教学方法: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口欲言,而未得之貌
人物
人性论
教育作用
教育目的
孔子启发因材施
孔子
“性相近,习相 远”
①社会——庶富教 ②个体——性相近、 习相远
学而优则仕
孟子性善盈科进
孟子
性善论
扩充善性
明人伦
荀子性恶闻知行
荀子
性恶论
化性起伪
培养大儒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六经 道德教育
①启发诱导 ②因材施教 ③温故知新 ④学思行结合 对象:有教无类
劳教脱离 有阶级
教育学
夏、商、西周
春秋
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朝 清末
奴隶社会
学校
教育内容
庠、序、校 (西周——国学、乡学)
私学兴起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核心
基础
封封建社会会
私学繁荣 (稷下学宫)
儒、墨
官学 (太学、鸿都门学)
私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其他 政教合一 学在官府

《小学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小学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之就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活动、揭⽰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需要其他有关学科如哲学、⼼理学等的参与。

在教育尚处于萌芽和经验阶段,作为总结教育经验、具有⼀定理论体系的教育学是不可能出现的,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学科。

古代的教育思想常常是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起的,如中国古代的《论语》和西⽅古代的《理想国》等,虽然这些著作包含不少有关教育的论述,但都不能称为教育专著。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学记》(⼀般认为成书于先秦);西⽅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约35—95)的《雄辩术原理》,但它们尚不具备⽐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在对科学的分类中,⾸次把教育学列为⼀门独⽴学科。

这时已经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科学分类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孔⼦(前551—前479)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在中国教育第⼀个创办⼤规模私学,相传培养弟⼦达3000⼈,⾝通六艺者72⼈。

他还整理、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等⽂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教育弟⼦。

其⾔论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弟⼦和再传弟⼦整理⽽成《论语》⼀书(其中也记载了孔⼦部分弟⼦的⾔⾏),为儒家经典之⼀,是研究孔⼦思想的重要资料。

该书对孔⼦有教⽆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体⼒⾏、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法,学⽽不厌、诲⼈不倦的教学态度等,都有重要体现。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育事业和教育科学也得到长⾜的发展,⼀批教育专著相继问世。

就其⼤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在1632年写成的《⼤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于1776年在哥尼斯堡⼤学⾸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门课程在⼤学⾥开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
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教育学研究不断深入。

在汲取和借鉴社会学的实证方法和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教育理论竞相争鸣,教育学迅速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些欧美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是一种主张定量研究的教育学。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1.强调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2.强调教育实验的严谨性。

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没有本质差别,坚持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1)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2)根据假设制订实验计划,进行实验;(3)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

3.强调教育研究的定量性。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并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近百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但实验教育学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机械照搬于教育学这样一个人文科学领域的做法,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为诸如教育目的、态度、情感这样一些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问题就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因此,它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是应该受到批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