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双声或叠韵词
PPT《关雎》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详解(《诗经》简介,双声、叠韵,重叠词)

男 女 恋 爱
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 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 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语 言 优 美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 “淑女”的追求。
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 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 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理 想 婚 姻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 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 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
和 谐 稳 定
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 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 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 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 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 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
追 求
窈窈窕窕淑淑女女,,钟钟鼓鼓乐乐之之。。
看谁背得快 1.分章背诵,每章读3遍,背1遍
2.抓住主人公的思想变化: 爱慕——相思——追求
3.抓住诗歌的语言特点: 复沓(重章叠句)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 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 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 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歌。此诗 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 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 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诗经王风采葛语言特点

诗经王风采葛语言特点
《诗经·王风采葛》是一首表现相思之情的诗歌,其语言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叠字: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如“采采卷耳”、“盈盈脉脉”等,这些叠字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感,还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
2.运用双声词和叠韵词:诗歌中运用了一些双声词和叠韵词,如“不我遐弃”、“辗转反侧”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词汇,还增强了表现力。
3.句式整齐、押韵工整:诗歌的句式整齐,每句都用“兮”字结尾,形成了鲜明的韵律感。
同时,诗歌还运用了大量的押韵,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和谐、优美。
4.语言质朴自然:诗歌的语言非常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繁复的修辞手法,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朴素而真挚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人心。
总之,《诗经·王风采葛》是一首充满情感和音乐美的诗歌,其语言特点包括叠字、双声词和叠韵词的运用,句式整齐、押韵工整,以及语言质朴自然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优美动人,同时也能够深刻地表现出相思之情。
关雎中的双声词和叠韵词

关雎中的双声词和叠韵词《关雎》中有好多双声词和叠韵词,这些词呀,就像是诗中的小点缀,闪闪发光,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说到双声词,它们的特点就是前后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听起来特别顺口。
想想啊,像“关关雎鸠”,这个“关关”就是双声词,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像是春天的鸟儿在歌唱,真是让人心情大好。
再说说叠韵词,叠韵词就是同一个字重复出现,比如“芳芳”,让人感觉更加亲切、柔和,像是在耳边轻声细语,让人心里一阵暖意。
双声词和叠韵词在古诗中可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它们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像是珠宝一样镶嵌在诗中。
“关关”不仅仅是好听,它还带有一种柔美的意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遥远的春天,白鸽在湖边嬉戏,花瓣随风飘扬,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幸福的气息。
再想想那“窈窕淑女”,这里的“窈窕”同样是叠韵,给人一种温婉而典雅的感觉。
这样的词,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读几遍,越读越觉得美。
说到这些词,咱们可得提到音韵的美妙。
诗歌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双声词和叠韵词让它的旋律更加动听。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词,整首诗可能就会显得干巴巴的,少了那种韵律感。
就像做菜少了调料,虽然食材新鲜,但味道总归是缺了些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是“草木皆兵”的紧张,缺乏了灵动的气息。
双声词和叠韵词还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们能唤起我们的情感,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那份真挚的情感。
“关关”里的那种细腻与温柔,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到了爱与思念。
就像是那种旧时的情怀,心中满是甜蜜与期待。
平时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咱们常用的“叮叮咚咚”,就能让人想起童年时在院子里玩耍的快乐。
诗歌里的双声词和叠韵词,也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想想古代的文人雅士,能用这样的词来表达情感,简直是才子佳人的绝佳配合。
这种文采,不仅仅是字句的堆砌,而是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咱们现在读起这些诗,感觉就像是和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实在是太奇妙了。
说到底,双声词和叠韵词在《关雎》中,不仅仅是为了让诗更好听,它们还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鲜活。
《诗经》知识点归纳

关雎知识点归纳一、作品简介: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地位: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二、《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由桃花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比∶《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赋∶《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直接叙述这个叫氓的男人貌似憨厚,他一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
三、朗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
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四、诗歌大意:译第一章: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解读:第一章: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译第二、三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诗经中双声叠韵词的举例

诗经中双声叠韵词的举例《诗经》里的双声叠韵词简直是让人一读就爱上,仿佛一阵清风吹过,耳边就响起了那种动人的旋律。
你看,书中那些简单的字词,却能组合成这么美的画面,简直让人惊叹!比如《关雎》,里面的“关关雎鸠”就很经典,听上去就像小鸟在唱歌,柔柔的,甜甜的,让人想起那种春天的气息,仿佛在河边,阳光洒在脸上,心情一下子就明亮起来了。
再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句话多么生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哎呀,不就是想给别人带来快乐吗?这种双声叠韵的词句,听上去让人觉得特别亲切,仿佛是老朋友在聊天。
就像你和我,现在聊着,哈哈,简直没什么距离感。
你知道,《诗经》里的这些词句,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情感的传递。
那种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都藏在这些字里。
还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听就是画面感十足的诗句,仿佛眼前就浮现出桃花盛开的场景。
满树的桃花,像是为春天穿上了粉色的裙子,摇曳着,美得让人心醉。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春天的踏青,大家一起在花下嬉戏,笑声朗朗,真的是很美好的回忆呢。
这种双声叠韵的魅力,不只是好听,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欢快的氛围,仿佛时间都停住了。
想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句诗好像是说,无论外面的天气多么糟糕,鸡还是会叫,生活还是要继续。
真的是一种乐观的精神。
就像我们常说的“风雨过后见彩虹”,总会有希望在前方等着你。
双声叠韵的词句不仅悦耳,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每次读到这些,都有种振奋的感觉,仿佛生活中的每一个难关都能轻易克服。
再来聊聊“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句就像在描绘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采摘野菜的场景多么美好。
想象一下,几个朋友在山野间,边聊天边嬉闹,简单的快乐,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这种叠韵的方式,不但让句子更有韵律感,也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仿佛每一处细节都能成为值得回味的瞬间。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真的是把思念写得淋漓尽致。
简单的几个字,表达出了一种心动的感觉。
关雎里的双声叠韵词

关雎里的双声叠韵词
关雎里的双声叠韵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出现在经典古书“诗经”中,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叠韵词,其中一个字有轻重音,另一个字则是平音。
这种特殊的字组合,不仅可以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还能渲染丰富的表情。
古代的古书《诗经》之中写有许多以“关雎”为题的双声叠韵词,描述的是女子走过一座关,深深地吸引了诗人的视线,令他陷入沉思之中,领略着无尽的流连忘返。
“关雎”这一词源自古书《尔雅》,它是指河边树梢上的一种鸟类。
“雎”是这一鸟类的中文名字,而“关”表示的是一道河的起伏,因此,这一双声叠韵词将河边的鸟类与河岸的风景衔接起来,形成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诗经里最著名的关雎里的双声叠韵词便是《关雎》,它描写的是一个女子从关外进入关内,而此时她容貌迷人,穿着华丽,走路轻盈,令诗人大开眼界。
“关雎美,夔夔兮。
汝袈裟,照临兮。
”
这首诗歌描写的是女子穿越关口走向内陆,而诗人得以欣赏到这一画面,但却又因为她的美丽而痴迷。
伴随着诗歌的抒发,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沉醉和沧桑,他的激情和耐心,仿佛一股清风吹拂,将人带入古书中的梦境。
诗歌里描写的“关雎”,不仅可以表达出深邃的美感,还能传达出真诚、深情和平和的情感。
它将人类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美景相结合,
定影出一种无穷的流连忘返,在跨越关口的瞬间,融合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宇宙观,以这种独有的表达方式,将诗歌的内涵表达的淋漓尽致。
关雎里的双声叠韵词,无论从文学的角度还是艺术的角度,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它将异国的美景与中国古典文学融合,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和遐想。
先秦文学 名词解释及主观题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及主观题解释名词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3.伪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亦称伪孔本,流传至今,是后代《尚书》最通行的本子。
东晋元帝时梅ji所献的一布题作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共58篇。
其中新增篇目和“孔安国传”是晋人的伪造。
4.易经:《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5.卦,爻辞:是《易经》的基本因素,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6.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7.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的主要文学特征

诗经的主要文学特征1、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诗经》中的词语丰富多彩,使用的单字近三千个,构成了众多的词汇,表述了极为丰富的生活知识。
《诗经》名词、动词的最大特征是它的具象化。
周代是一个单音词为主的时代,在表达同类事物的不同个体时,还没有形成以抽象类概念为主构造复合词的普遍能力,因此常用不同的单音词来表示不同的个体。
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一般性名词“马”,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
如“鸨”指毛色黑白相间的马,“黄”指毛色黄白相间的马;“骆”指白毛黑鬣的马等。
这些具象化名词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周人对马的熟悉程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驾驭和使用语言的非凡能力。
《诗经》中的动词也具有具象化的特征,如其中描写手的动作的动词就有五十多个,这说明了人们对人类动作的细心观察以及创造语言的高超能力。
2、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
《诗经》中这一类形容词数量非常大,重言,如:夭夭、灼灼、迟迟、习习、霏霏、依依、皎皎等,双声如参差、踟躇、黾勉等,叠韵如辗转、窈窕、逍遥、沃若等。
其中重言词又是最多的,这正是因为《诗经》时代单音词占多数,人们还不能大量创作复合词,便只能依靠这种形式来增强抒情描写的效果,并使诗歌的节奏整齐。
3、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韵律规范。
《诗经》最常用的押韵方式就是在偶数句中隔句押韵,《诗经》的押韵形式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
双声、叠韵、重言词的使用和规范的押韵,使《诗经》的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重章复沓的章法。
《诗经》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章复唱,也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重章复唱的形式,又称为叠咏体,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歌是口头传唱的,这种形式便于记忆和传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众多貌
10.振振
振奋有为貌
11.薨薨
类声,昆虫群飞声音
12.绳绳
戒慎貌
13.揖揖
群聚貌
14.蛰蛰
安静
15.夭夭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少壮茂盛
16.灼灼
鲜艳
17.蓁蓁
茂盛貌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々。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虫鸣声
25.趯趯ti4
虫跳貌
26.忡忡
心神动摇貌
27.惙々chuo4
心慌气短貌
28.委蛇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悠闲得意走路邪曲摇摆貌
29.肃肃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快步疾走
30.脱脱tui4
18.肃肃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网繁密貌
19.丁丁zheng1
类声
20.赳赳
威武有力貌
21.翘翘
汉广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高扬貌
22.僮僮
采蘩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假髻高耸貌
23.祁祁
众多貌
24.喓々
草虫
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野有死麕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舒迟貌
31.
32.
33.
34.
35.
诗经中的双声或叠韵词
词
来源
举例
释义
1.关关
关雎
关关雎鸠
和鸣声
2.窈窕
窈窕淑女
美好貌
3.参差
参荇菜
长短不齐貌
4.萋萋
葛覃
维叶萋萋
茂盛貌
5.喈喈
其鸣喈喈
和鸣声
6.莫莫
维叶莫莫
茂盛貌
7.采采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采了又采
8.崔嵬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岩石高低不平
9.诜诜shen1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