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xxxx

学号:xxxx

姓名:xxxx

课堂名称:人与自然

分数:______________

王维诗中的人文生态观

摘要:王维为唐玄宗时期著名的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佛”,本文尝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重新考察、审视王维山水田园诗歌、散文。论证了王维诗文并不像长期以来学术界颇有影响的诸多研究者所论定的那样表现出对世俗妥协、对社会逃避的消极情绪,而是体现了盛唐时期一种良知、宁静、清新、美好、和谐、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观。本文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文中,体现了人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养互惠的人文生态观与审美传统。

关键词:王维诗歌积极人文生态观和谐

生态美学的核心是生态美——生态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不等同于传统美学中的自然美,因为它不仅包括自然生态美,也包括社会生态美、精神生态美。它是生命与自然的和弦,是自然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体现,是生命运动的节奏旋律,是宇宙神秘的诗意境界。对中西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思想的挖掘和整理,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审美意识中包含有强烈的生态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的审美活动的前提,它既表现在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上,也表现在人主体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上。所以,美不仅是人的生命精神在对象之中的物化和显现,而且也是人的自身生存状态的表征。

王维是最当之无愧的重视自然、热爱自然生态的伟大诗人,王维诗歌具有多样的风格,但以山水田园诗最为出色。关于王维的山水诗画,前人论析甚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成为有口皆碑的定评。殷瑶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诗:“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更明确地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然而以前的很多人研究王维都专注于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上,现在我想从王维具体的诗中来谈谈他的人文自然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

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朝的时候,王维就已经有一种生态观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人文生态观的真实写照。秋季的晚上,恰值雨后,静默的空山里充溢着清凉,鲜美的气息,月亮透过松隙洒下清光,石上泉水清澈见底。空气的清新,松月的清光,泉水的清澈,静默的空山,营造的是一个清新、清明、清澈、一尘不染的洁净空间。这也正是诗人空静清明的心境。“莲动”“竹喧”的声音是在静山中才能察觉的;浣女、渔夫则是纯朴的劳动人民。所以全诗既是写秋天晚上雨后空山的清静,也是在表现诗人胸中的清静,二者的境界已被泯灭,后者完全溶解在前者之中了。

他的山水田园诗善于将自我融入自然,以一种浑融无间的状态描景造境,构成了具有无限意味而又难以言传的美的境界。他的山水田园诗特意选取一些宁静、清幽的景物加以描写,构成了清静悠远的意境。最有特点的是,他的诗融入了画法、画境,他的画和诗有着内在境界、风格的一致性。他不仅以画法入诗。而且善于在诗中营造画境,他特别重视诗中的色彩、线条美。色彩与线条是绘画

的基本要素。王维诗有画意,表现绘画般的色彩、线条的美,是其原因之一。他对于颜色美很敏感,对于颜色深浅明暗和色调冷暖迸退有敏锐精到的辨别力。色彩,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象,也是绘画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达·芬奇说:“白色为光的颜色,没有光就看不到一切颜色。黄是土色,绿是水色,蓝是空气的颜色,红是火色,黑是黑暗。”这就说明,色彩不仅可以反映自然景物的某些本质特征,而且具有形式美,能够唤起人们头脑中鲜明的印象和美好的感受。王维作为画家,深知利用着色敷彩的重要作用,把抽象的情、意又化为具体可感的实体。在他的诗歌里,色彩作为展示意境的重要因素,往往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型态。

王维在描写人物时,总将人物放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描写生活的诗意和人们美好的情感,让风俗描写贯穿着抒情旋律,从而流露出令人陶醉的牧歌情调来。人与景,情与境,人物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了一种整体上的自然和谐之美。在恬静中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哲学的抽象和生活的具体所感之间显现出充满了生命活力、人生气息的生活世界,充满了和谐、宁静的审美世晃。在这里,“生活哲学”化入了“诗”,化为了诗意,沉入了形象世界的深处,提高了作品的审美境界。如《山居即事》:慨侧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

雀巢松树遍,

嫩竹含新粉,

渡头灯火起,

苍茫对落晖。

人访弊门稀.

红莲落故衣。

处处采菱归.

柴门静掩,映衬着苍茫暮色;人迹罕至,唯有鹤巢松树,与人相对。这描写的是十分寂静索漠的环境。然而,在诗人仔细的关照中,却可以看到红莲的花瓣在落下,绿竹生出新芽,给人以万物生生不息之感。渡头灯光,采菱人归,又有了人间情调、闲静、自然、灵动令人体味到空静而愉悦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