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过氧化氢灭菌方式的问题和探讨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曾小卿;王红梅;曾燕;朱旭萍;龚文【摘要】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中存在的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降低灭菌失败率.通过对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灭菌工作进行连续性监控,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发现的问题.结果:器械初步处理不充分导致运行程序中断、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放置不合理、器械清洁度不高等为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的常见因素,给予及时改进和监管之后,灭菌质量显著提升.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具有低温、安全无毒、快速有效、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灭菌过程中重视过程管理,规范灭菌效果监测,可有效提高灭菌质量.【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22【总页数】2页(P4241-4242)【关键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影响因素【作者】曾小卿;王红梅;曾燕;朱旭萍;龚文【作者单位】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7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为一项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新兴的冷灭菌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过氧化氢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高度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通过活性自由基、高速粒子击穿、紫外线三重作用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排放的产物为水和氧气,灭菌后可直接使用,具有安全方便、无毒环保、快速有效、低温等特点[1]。
主要应用于精密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但其灭菌效果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如该技术穿透性较弱,灭菌系统昂贵、操作水平要求高等。
为此,我科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工作进行连续性的监控和探索,及时发现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1~12月我院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共1212锅次,灭菌器为山东新华PS-100,均采用标准循环灭菌,灭菌周期为45~63min,其中灭菌失败43锅次,失败率为3.55%,失败原因主要为运行程序中断、化学指示物变色不合格、生物指示物监测阳性、过氧化氢残留和器械损坏共5个方面。
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的发展趋势

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的发展趋势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是一种利用过氧化氢气雾对空间进行灭菌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机构、实验室、食品加工厂等环境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空间环境卫生的要求日益提高,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的发展趋势。
1.灭菌效力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的灭菌效力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主要是通过在空间中释放过氧化氢气雾来进行灭菌。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灭菌装置结构的改进,过氧化氢气雾的均匀度和密度将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灭菌效果。
2.灭菌剂的优化:过氧化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空间灭菌的氧化剂,具有快速、高效、无毒、无害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过氧化氢灭菌剂主要是稀释的过氧化氢水溶液。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过氧化氢灭菌剂将进一步优化,可能出现更稳定、更纯净、更环保的过氧化氢气体或其他形式的过氧化氢灭菌剂。
3.灭菌设备的智能化: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过氧化氢空间灭菌设备也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感知空间的污染程度和灭菌需求,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智能调节,实现最佳的灭菌效果。
智能化设备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空间灭菌的情况,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灭菌管理。
4.灭菌过程的可视化: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的发展趋势还包括灭菌过程的可视化。
通过引入可视化技术,可以实时观察和监测灭菌过程,了解灭菌剂的扩散情况和灭菌效果。
可视化技术还可以提供灭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理化学参数的数据,为灭菌效果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
5.环境友好型灭菌剂的研发:如今,过氧化氢灭菌剂是一种比较环保的灭菌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环境影响。
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研发更加环境友好的灭菌剂。
这些灭菌剂可能具有更低的挥发性、更低的毒性、更好的可降解性和更少的残留物,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灭菌工艺的标准化:随着过氧化氢空间灭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关的灭菌工艺也需要标准化。
关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影响原因探讨

关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影响原因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是一种常用于灭菌微生物的方法。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遇到失败的情况。
这篇文章将探讨一些可能导致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设备问题。
若设备没有正常维护和校准,则可能导致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偏差。
这些参数的偏差可能会导致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不稳定,从而影响灭菌效果。
此外,设备故障如电源中断、通风故障、泄漏等也可能导致灭菌过程中的异常。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操作错误。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
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程操作,就可能导致灭菌失败。
例如,未按照要求正确加载和排列灭菌器内的待灭菌物体,或者在灭菌过程中开启了灭菌器的门,都会导致灭菌效果下降。
第三个可能的原因是灭菌物体特性。
不同的物体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
一些物体可能具有较高的抵抗能力,需要增加灭菌时间和灭菌剂的浓度来确保灭菌效果。
此外,一些物体可能具有复杂的结构,灭菌气体无法完全进入到物体的各个角落,导致局部灭菌不彻底。
第四个可能的原因是灭菌剂质量问题。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需要使用高纯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灭菌剂。
如果灭菌剂的质量不合格,可能会导致灭菌效果下降。
例如,灭菌剂的浓度不足、纯度不高,或者灭菌剂中含有杂质等,都可能影响灭菌效果。
第五个可能的原因是灭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灭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可能对灭菌效果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灭菌效果下降。
此外,湿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灭菌器内的过氧化氢溶液降解,从而影响灭菌效果。
最后,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
例如,灭菌器内的杂质和残留物可能会影响灭菌效果。
此外,灭菌器的密封性能问题也可能导致灭菌效果下降。
综上所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的原因可能包括设备问题、操作错误、灭菌物体特性、灭菌剂质量问题、环境因素等。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近年来,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因其灭菌所需时间短,灭菌后不残留有害物质,操作过程简单,灭菌效果可靠,适用范围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耐湿、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的灭菌,尤其是适用于硬式腔镜的灭菌。
且节省人力和物力。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4年余,现将灭菌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过氧化氢离子体灭菌存在的质量隐患与防范措施清洗环节:彻底有效的清洗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所在。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多用于各类硬式腔镜的灭菌,因其材料特殊,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易出现清洗不彻底而影响灭菌效果。
因此灭菌前应对其进行最重要的处理:彻底、谨慎的人工清洗:流动水冲洗后,置于多酶清洗液中浸泡3~5分钟,超声波清洗器清洗5~10分钟,用专业毛刷反复刷洗氧化氢的变质,因此,灭菌物品必须选用专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
包装前要检查器械物品与低温等离子的兼容性、清洁度、是否干燥、有无损坏。
对于手术缝线、棉类、纸张、木质品、润滑剂、粉剂等不宜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因这些物质会吸收过氧化氢而影响灭菌效果:对直径<1mm和长度超过400mm的管腔类器械因不能穿透到管腔内而不能用过氧化氢灭菌;如果被灭菌物品干燥不彻底,将会中断设备运行程序造成灭菌败。
包装环节: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对某些材料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同时也会引起过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滅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压力水枪反复冲洗各个管腔。
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刷洗。
拆卸和刷洗时注意保护器械的性能质量。
监测环节:监测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三种监测方法综合实施是保证灭菌效果的重要措施。
工艺监测包括待灭菌物品的装载及各种参数的设置。
灭菌前检查灭菌包的大小,塑封包装是否严密,纸塑包装需按纸面对塑面放置,不可上下堆放,不可让任何物品触及灭菌仓的壁门或电极,灭菌舱内装物品不超过2/3满。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中存在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近年来,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因其灭菌所需时间短,灭菌后不残留有害物质,操作过程简单,灭菌效果可靠,适用范围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耐湿、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的灭菌,尤其是适用于硬式腔镜的灭菌。
且节省人力和物力。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4年余,现将灭菌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过氧化氢离子体灭菌存在的质量隐患与防范措施清洗环节:彻底有效的清洗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所在。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多用于各类硬式腔镜的灭菌,因其材料特殊,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易出现清洗不彻底而影响灭菌效果。
因此灭菌前应对其进行最重要的处理:彻底、谨慎的人工清洗:流动水冲洗后,置于多酶清洗液中浸泡3~5分钟,超声波清洗器清洗5~10分钟,用专业毛刷反复刷洗氧化氢的变质,因此,灭菌物品必须选用专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
包装前要检查器械物品与低温等离子的兼容性、清洁度、是否干燥、有无损坏。
对于手术缝线、棉类、纸张、木质品、润滑剂、粉剂等不宜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
因这些物质会吸收过氧化氢而影响灭菌效果:对直径<1mm和长度超过400mm的管腔类器械因不能穿透到管腔内而不能用过氧化氢灭菌;如果被灭菌物品干燥不彻底,将会中断设备运行程序造成灭菌败。
包装环节: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对某些材料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同时也会引起过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压力水枪反复冲洗各个管腔。
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刷洗。
拆卸和刷洗时注意保护器械的性能质量。
监测环节:监测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三种监测方法综合实施是保证灭菌效果的重要措施。
工艺监测包括待灭菌物品的装载及各种参数的设置。
灭菌前检查灭菌包的大小,塑封包装是否严密,纸塑包装需按纸面对塑面放置,不可上下堆放,不可让任何物品触及灭菌仓的壁门或电极,灭菌舱内装物品不超过2/3满。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优缺点探讨及策略

离子灭菌技术 的应用效果 。择取使用之 前单 单进行 2 %戊 二醛 浸泡消毒的 8 0 0 件 医疗辅助 器械 , 统 计其灭菌 达标率 。结 果
共进行 4 7 0锅次 , 均为有效循环 , 所有经过灭 菌的器具 均灭 菌达标 , 无继发性 细菌感染 。结论 会对器械造成 明显损 伤且 灭菌周期 较短 , 能够提高 医疗 器械 利用率。 该 技术无毒安全 、 低温环保 , 不
1 资 料与方 法
所 以科 室可 酌情 精简 此环 节 。将手 术室 中使 用过 的 宫腔 镜 、 腹 腔镜 、 胸 腔镜 、 鼻 内镜 、 膀 胱镜 等 医疗辅 助 器械 首先进 行 清洗 , 吹干 并加 以包 装 , 再 将 其放 入灭 菌舱 中 , 保 持立 靠 、 松放状态 , 不 可 重 叠 放 置 。物 品
1 . 3 观察指标 ①使用灭菌 自 检系统 、 化学指示卡 以及 相 关生 物指 示剂 进 行 灭 菌 结 果 检查 , 统 计 进行 灭 菌 的总锅 次 、 有 效 循 环 次 数 。灭 菌 效 果 需 要依 靠
机 器 生产 厂家 给 予 的相 关 配套 物 品进 行 判 定 : 取2 支生物 指示 剂 , 其 中一 支 随 器 械 一 同灭 菌 或 直 接 使 用 灭菌 包装 袋包 装后 进行 灭菌 , 灭菌 后 , 这 支生 物指 示剂夹 碎 培养液 瓶 , 放入 培养 箱 内培养 ; 另一 支夹 碎
[ 关键词 ] 优缺点 ; 使用策略 ; 低温等 离子 灭菌 ; 过氧化氢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 6 1 3 [ 文献标 志码 ] B [ DOI ] 1 0 . 1 6 4 8 5 / j . i s s n . 2 0 9 5 - 7 8 5 8 . 2 0 1 7 . 0 3 . 0 5 0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过程问题与对策

( 西安市北方 医院 , 陕西 西安 7 0 4 1 0 3)
过氧化氢低 温等离子 体灭菌技术 是消毒领 域近年来 出现 的一项新的物理灭 菌技术 。随着医学和生物高新技术 的发展 ,
2 检查包装 。检查 器械的清洁度 、 . 2 干燥度 , 问题最多 的
化氢量不足现象 的发生 。
24 人工补装 、更换 瓶装液体过氧化氢 时 ,需戴乳胶手 . 套、 圆帽和 口罩 , 防止烧伤 。过氧化氢很容 易渗入皮肤 , 如果不 小心接触到皮肤 , 应立即使用大水量流动水彻底冲洗接触部位
大约 5m n根 据情况就 医。过氧化氢应储备在冰箱 内。 i,
热和耐湿 的器械就需要采用低温灭菌技术来处理 。 温等离子 低
体灭菌器具有低温 、 干燥 、 快速 、 无毒 的优越性 , 对器械无损伤 ,
适用于各种不耐热 、 不耐湿 医疗器械 的灭 菌 , : 如 内镜 、 金属器 械、 陶瓷和玻璃制品及其他畏 热器材 的灭 菌处理 , 可用于外 还
人员操作 , 选择具有较强 慎独 精神 、 责任心强 的人员进行培训 、
输, 以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量 。本组 中 9例患者进行 了 自体 血 回输 , 少 回输量 4 0m , 多 回输 量 20 0mL 自体输血 能 最 0 L 最 0 , 及时补充血容量 , 增加携氧能力 , 同时又可弥补血源不足 , 无 且 传染疾病的危 险。 38 术 中准确清点器械 及敷料 由于手术 紧急 ,患者 出 . 血量多 , 创面大 , 中用 的敷料较多 , 以在关腹时要仔细清点 术 所
①灭 菌物品未充分 干燥 , 导致灭菌过 程 中断 , 能顺 利完 不
成灭菌全过程 ; ②过氧化氢量 不足或无过 氧化氢 时 , 会发 生灭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的探讨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的探讨目的: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不适宜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和物品进行灭菌,通过质量控制、效果监测,确保灭菌物品安全有效,满足临床和手术对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物品的使用需要。
方法:制定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专人负责效果监测,每日记录,定期质量分析、讨论,制定持续改进措施、效果评价,使灭菌质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结果: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简称CSSD)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233次,合格率达100%。
结论:通过对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的物品从清洗到灭菌全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使得无菌物品安全有效,多种精密、贵重且不耐高温的器械和物品顺利地应用于手术,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预防院内感染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标签: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7-0151-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分别对呼吸机和麻醉机管道灭菌32次,眼科耳鼻喉科手术器械灭菌68次,传感器电线、电子仪器、激光机头灭菌24次,内窥镜设备等灭菌109次,灭菌总数233次。
1.2质量控制方法1.2.1操作员和质控员必须掌握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原理,了解灭菌正常周期的循环过程。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其灭菌原理为: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被“激励”成等离子体状态,作用于微生物膜脂、DNA及其他重要细胞结构,破坏其生命力,使微生物失去活性,从而达到灭菌目的[1]。
1.2.2确定医院适宜使用低温灭菌的物品和包装材料,做成表格进行对照。
1.2.3人员培训由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生产厂家专业人员进行灭菌操作流程及清洗、维护方面的培训,通过考核,达到完全掌握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操方法才能上岗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过氧化氢灭菌方式的问题和探讨
深圳市润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吴小姐
过氧化氢用于洁净区灭菌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可是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在于对它的理解是不够的。
市面上无论VHP,亦或HPV,核心在于“V”,而V指的是vapor, 各位看官just 百度一下,意为:蒸汽,水汽。
所以VHP 是:”汽化“过氧化氢,而非”气化“过氧化氢。
而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所谓干雾,其实肉眼清晰可见,号称10微米以下,实际上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10微米你眼睛能看到吗?姑且不考虑其扩散性,从其过量的使用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复配的杀孢子剂,和操作时湿度的极速上升,洁净区是否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由此可见,过氧化氢消毒是好的趋势,但是要克服几个问题,
第一:腐蚀性的问题。
如何能够有效的降低单位过氧化氢浓度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对彩钢板和镀锌板的腐蚀必须要解决。
第二:湿度的问题:这个和单位的过氧化氢用量有关系,如果用量少了,湿度自然就下来了。
第三:扩散性的问题:利用电扇去吹不应该成为过氧化氢的标签,需要有力量源去推进过氧化氢的扩散
要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其实一个答案就够了,就是制造尽可能小的,最接近气态的过氧化氢颗粒。
所以说,颗粒的实际雾化或者蒸汽化效果(抱歉的说,真正的过氧化氢气体有,但是只能实现极小范围内的物件灭菌,参考过氧化氢灭菌柜)才是衡量一个方案的核心,如果过氧化氢真能大范围变成气体,我敢说,国内的无菌企业基本都会选择,下一版GMP 可能都推荐成标配了。
实际上过氧化氢灭菌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去保证其完整的覆盖到洁净区,这个问的人很多,论坛里面有几个专门的帖子讲过,作为一个生意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除了钱,也有点其他的追求了,今天抛开业务,讲讲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各位QA QC 生产同仁,如果还用单位浓度(缘于我们过去对甲醛,臭氧的操作习惯)这个概念去衡量过氧化氢的灭菌效果,或者去作为验证方案的出发点,可能是要出问题的,我不能说你OUT了,毕竟是我们卖东西,不敢太过分,但是思路可能要变化一下,需要从实际灭菌效果来看,为什么呢?
1 监测手段的不成熟:过氧化氢浓度的检测手段大体可以概括为:
试纸:看颜色变化,好吧,你要觉得专家能相信这个概念,你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探测设备:全球范围内做的也就那么几家,最大最专业的一家我们是相当相当,相当熟悉,利用气体探头来直接读取数值,相信有在线监测的厂家一定知道他家,我们就不点名了。
这个要好好说道说道。
总结来说,用于监测灭菌后残留的手持式是100%可以信赖的,读数
很准,Ok,最大浓度测量范围20ppm 让各位失望了。
其在线浓度的监测误差大,具体大多少,恩,,恕我不能讲,会被打的,我就这样说吧,在线过氧化氢浓度监测就是一个摆设,是一个定性的东西,不是定量的东西,可证明有无,不好证明多少。
这就是说,灭菌时浓度的读数可信性不好。
目前没有大浓度过氧化氢机器精确的监测探头问世
红外看浓度:新鲜东西,至少目前国际上没见用的
2 监测设备实施的困难性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过氧化氢设备放到洁净区的走廊和灌装间的结合部,你要知道你轧盖间的天花顶浓度是多少?你要怎么弄?
千万别提自带浓度监测,在线浓度监测,这个东西是摆设,为什么呢?他的浓度标明的是设备发出的浓度,不是每个角落的浓度,这个还要用设备监测吗???固定的过氧化氢浓度,固定的房间体积,可以设定的喷射量,万能的“百度知道”直接计算出来过氧化氢浓度不就可以了吗。
更为关键的是,你要考虑到的是扩散性,即浓度是否均衡的扩散到了每个角落,好的,要做到这个,给每个角落装一个过氧化氢气体探头(按照市场价2万一个),每个灌装机操作风险区也装一个。
嗯,你们家设备科经理估计得带你去医院。
所以说,鉴于过氧化氢没有高浓度精确测试方法,鉴于过氧化氢无法像气体一样的均衡扩散,凡是装了过氧化氢探头的各位兄弟姐妹将长期陷于矛盾,痛苦,困惑当中,会总是问为什么。
那有人问了,你们家也是干雾过氧化氢的,难道说能避开这个问题,我可以很认真的说,我们也避不开,我们的过氧化氢干雾也存在扩散不均匀的问题。
但是这个不均匀是已经提高了的“不均匀”,是进化了的“不均匀”,为什么呢?从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因为我们产生的颗粒很小基本肉眼看不到,无限接近气态,所以有助于扩散到每个角落
第二:我们设备考虑到需要动能去推动过氧化氢颗粒,所以设计了强大的弹射力,可以让颗粒极速的弹出同时遇到墙壁迅速反弹
第三:我们的单位用量很少,可以说我们计算出来的单位浓度,比探头的误差还小
所以我们的“不均匀“是非常小的不均匀,设备发出的地方和角落的浓度差对比VHP或者气源的设备,可以忽略了。
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不建议你们用浓度,因为我们的浓度一般是130ppm,而VHP可能要到600多ppm了(RABS里)但是我们一样能达到灭菌效果。
所以浓度之于过氧化氢很不靠谱,即使有些企业有钱,直接把VHP接到送风管道里面,输送到每个房间,那么归根到底,你不是气体,你没有准确的监测设备。
你一样无法保证扩散均匀。
因此,建议各位写方案的时候,用BI(生物指示剂)作为衡量的标准:
首先:专家认可,尤其药典中有提到的嗜热脂肪芽孢,有工业化的芽孢条,自呼吸式,不会因为消毒没到位就污染了洁净区,这就避免了法规冲突
其次,真正的做到了是在灭菌,而不是在玩浓度游戏,你不要考虑扩散是否均衡,你要考虑是否死角都灭到了。
最后,很多企业说日常怎么办?我们来仔细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国内的无菌企业能做到一个月大消,灭菌的基本算多了,一年就那么几次,如果能迅速的完成灭菌可能(我们设备3个小时就可以)在固定的消毒方案,固定的设备,固定的设备验证方案,保证的前提下,通过1-2次的灭菌用生物指示剂灭菌作为验证标准,后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用量可以固定,车间体积可以固定,这些影响效果的因素都可以固定下来,需要保证的就是进入设备的液体浓度,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每次都用BI,这样最有保证。
做这个时间长了,个人觉得验证问题好解决,我国药企QA的能力还是ok的,关键是要让车间主任认同才是核心,作为直接使用人,别抱怨,员工觉得好才是真的好,所以要考虑的肯定是:
使用麻烦不麻烦
对人是不是有害
时间多少,别耽误了生产绩效,
彩钢板别给老子弄坏阿,补起来麻烦着呢
相信我,要是能让上述四个问题都解决了,其他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