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医院质量管理
德国医院质量管理的新思维

啪pc如ongres200印帆嗍peUed-to—Ac氓obetPetzeL p础search=%
22%22veteⅢs%20%health%20adIllistI砒ion%22%20%22pe渤20en-
r01lee%22%20%22.2007一04—05.
CIRS and PDCA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make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ty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taI management,quaIIty management,baIanced scorecard,cr.tica|jncident repo—ng system First—author’s address Shengjing HospitaI A什iIiated to China MedicaI University, Shenyang, 1 1 0004, Liaoning,
持续改进流程
(Kontinuierlicher Verbesselllngspmzess,
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 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 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 行基础。随着管理思维的改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BSC已不再 仅仅是企业的绩效管理工具.很多政府机构和公共卫生组织也 开始应用BSC来进行绩效管理、质量控制和战略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医院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之后.会伴随产生海量的数据,但并不 是所有的数据都对医院的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者 没有精力.也不需要去关注所有的数据。如何在海量数据中 找到与医院目标的实现和管理质量的提高有重大关联的数据 信息.这是医院管理者们关心的问题。在德国汉堡的国防医 院.质量控制部门就是采用BSC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根据每一年医院的目标和战略,医院的领导决策层和管 理层会在一起进行讨论.选取关键数据指标纳入到BSC报表 中.并制定相应的数据评价标准进行全年监控。关键数据指 标主要包括4个方面:管理运行、财务情况、患者情况和人 力资源。最近医院也在考虑纳入持续改进项目的数据指标。 在BSC报表中.每一项关键数据指标都有红、黄、绿3 个数据标准区间。当实际数据落入红色区间,数据项单元格 显示红色.表示出现问题,需要针对该指标进行调查,查找 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迅速执行以解决问题;黄色表示一 般情况,待观察:绿色表示运行良好。加入有颜色区分的标 准.使BSC报表看起来一目了然,这样管理者易于掌握实际 情况并发现问题。这比单纯的数据查看和比较更有助于管理, 而且这些关键数据指标都是与当年医院的目标和战略密切相 关的.因此对于关键数据指标的监控,实际上是对医院目标 和战略的监控.使医院保持向目标前进.并能及时发现并解
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德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卫生管理方面有着全面且健全的制度。
其卫生管理制度涵盖了医疗保险、医院管理、公共健康、药品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全民的健康权益,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
一、医疗保险在德国,医疗保险是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提供的。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德国的核心卫生管理制度之一,旨在保障每个公民的健康权益。
根据德国法律,每个居民都需要加入医疗保险计划,其中包括公共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
公共医疗保险是由政府管理的,而私人医疗保险则由私人机构提供。
根据公共医疗保险制度,所有的居民必须向国家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收入。
这个比例根据个人的工资和健康状况而定,一般为工资的14.6%。
政府基金用于支付医疗费用,例如医疗药品、手术费用、住院费用等。
而私人医疗保险则提供更高级别的医疗保障,适用于收入较高的人群。
私人医疗保险的保险费用则根据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性别等因素来决定。
私人医疗保险通常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例如豪华的病房、额外的医疗服务等。
二、医院管理德国的医院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院管理机构包括医院委员会、医院管理部门等。
医院委员会由医院的管理和医疗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医院的管理政策和制度。
医院管理部门则负责实施和执行医院的管理政策,包括人员招聘、设备采购、财务管理等。
德国的医院管理制度非常注重质量和安全。
医院必须获得医院质量认证才能提供医疗服务。
医院质量认证是由独立的质量认证机构进行的,评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设备和设施条件等。
医院还需要定期进行外部审计,以确保其持续符合质量要求。
三、公共健康德国的公共健康政策致力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公共健康政策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流行病控制等方面。
德国的疫苗接种计划非常完善,婴儿出生后会按照预定的时间表接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而针对成人和老年人,则有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醒人们关注健康问题,并进行自我保健。
德国医疗质量监管体系述评

会 Ⅲ 而在 全 国层 面 上 .职 业 共 同体 的 自我 监 管 直 到 2 。 0世 纪
8 0年 代 末 期 ( 时 主 要 是 对 技 术 安 全 和 卫 生 状 况 进 行 监 测 ) 当 才被 视 为 确 保 医 疗 质量 所 必 需 [ 2 1
作 为 典 型 的 大 陆 法 系 国 家 .德 国通 过 成 文 法 的 方 式 推 动 医疗 质 量 监 管 体 系 建 设 的 特 征 非 常 明显 .这 一 点 与 其 他 国 家
量 管 理 。此 外 .近 年 在 社 会 保 险 医疗 系 统 中 大 力 采 取 D G Rs 这 一 付 费方 式 .而 这 也 间 接地 要 求 加 强 医疗 质 量 的 管 理 。 20 年 ,德 国 又 制 定 了 《 生 系 统 现 代 化 法 案 》 o3 卫
( eu d et d mi e n seez G s n h i mo e s r gg st ,德 文 缩 写 为 G s iu MG), 管 尽
有 着 较 大 的 区别 。2 0世 纪 9 0年 代 .德 国 卫 生 改 革 立 法 的 最 初 动 因是 为 了 控 制 和 降 低 医 疗 费 用 .当 时 主 要 在 成 本 效 益 方 面进 行 探 索 .质 量 并 不 是 一 个 突 出 的 问 题 。 19 -2 0 9 3 0 0年 间 ,此 类 法 律 的几 次修 订 也 都 集 中 在 降 低 成 本 上 。 相 关 法 律
专题 研 究 Z u nia j h a t nu y i
德 国医疗 质量监管体 系述评术
吴奇 飞① 马 丽 平② 梁 铭 会∞
德国莱茵TüVSQS-Healthcare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TÜV RHEINLAND德国莱茵TÜVSQS-Healthcare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19版目录目录 (1)0.1 背景 (1)0.2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 (2)0.3 透明化和责任化 (4)0.4 认证过程 (6)1 范围 (1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3 术语和定义 (14)3.1 有关人员和组织的术语 (14)3.2 有关医疗服务的术语 (16)3.3 有关质量的术语 (19)3.4 有关管理体系的术语 (20)3.5 有关审核的术语 (22)4 基础性要求 (23)4.1 管理承诺 (23)4.2 服务原则 (26)4.3 资源规划 (27)4.4 医疗服务的提供 (28)4.5 质量管理 (30)4.6 公司治理 (32)4.7 文件管理 (35)5 合规性要求 (35)6 医学专业要求 (36)6.1 感控管理 (36)6.2 医学检验和检查 (38)6.3 药事管理 (40)7 支持性要求 (42)7.1 食品安全 (42)7.2 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 (44)引言0.1 背景德国莱茵TÜV Certified Service Quality Healthcare(下简称:SQS-Healthcare)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2019版(下简称:本标准)的建立,是期望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相关利益方清楚地意识到:建立一套可测量的并可持续改进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流程,从而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当地乃至国际标准和法律、法规接轨的必要性。
本标准旨在为所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一套通用的质量管理工具,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及所有临床和行政管理职能,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和价格管理的透明度,从而保持充分的医疗卫生安全,并实现持续改进。
通过本标准的建立、实施和推广,为患者提供选择最佳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必要信息,为中国医疗市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扫清管理层面的技术障碍。
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在武汉市某医院后勤精细化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在武汉市某医院后勤精细化综合管理中的应用第二届全国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有奖征文参选文章2017年3月24日- 3月27日湖南长沙远大城摘要:武汉市某医院对照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中关于医院后勤综合管理的各项标准进行自评,制定改进计划,逐条实施,通过定期满意度调查检查后勤综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结合落实后勤信息反馈制度,继续按照PDCA循环4大步骤不断改善工作流程。
通过进行KTQ质量认证,后勤综合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得到完善与更新,工作方法不断创新,持续提高医院后勤服务质量,班组员工的工作观念也发生转变,实现了医院后勤综合管理工作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
2004年,德国健康保险联盟、德国医学协会、德国医院协会、德国护理协会和德国医师协会联合成立了第三方医院评审机构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Cooperationfor Transparency and Quality in HealthCare)[1]。
KTQ机构成立后,以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模式来规范医疗机构各个部门的组织和管理,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体系[2]。
KTQ质量标准是德国医院管理界在医院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制定时已经考虑到不同国家医院的发展情况,关注的是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流程设计和完善,更贴近于我国医院的发展现状[3]。
武汉市某医院由德国的宝隆医生1900年创立于上海,1955年支援中部医疗时整体搬迁至武汉。
引进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是该医院延续德国严谨务实的传统和格物穷理的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是医院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与安全体系、创建国际一流医院的关键因素。
后勤作为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保障部门,只有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才能确保提供更为先进、高效的保障服务。
该医院经过近2年时间的准备,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德国KTQ质量认证,并成立了专门的KTQ认证办公室。
德国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与监管模式及其启示

德国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与监管模式及其启示在全球医疗体系中,德国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监管模式一直备受关注,并被视为典范之一。
深入研究德国的相关模式,对于改善和优化我国的医疗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德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和专业化。
其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
公立医院通常由政府资助和管理,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私立医院则以盈利为目的,注重提供高端和特色的医疗服务;非营利性医院则在特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慈善医疗等。
德国的医生培养体系十分严格。
医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才能获得行医资格。
这确保了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且,德国的医疗机构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德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生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具有全面性和公平性。
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居民,包括在职员工、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等。
参保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享受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
同时,德国还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在资金筹集方面,德国的医疗保险主要通过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来实现。
缴费比例根据收入水平确定,高收入者缴费比例相对较高,低收入者缴费比例相对较低。
这种筹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性和共济性。
此外,政府也会对医疗保险进行一定的补贴,以确保基金的平稳运行。
德国的医疗监管模式十分严格和完善。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监管机构会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对于医疗服务中的违规行为,监管机构会依法进行处罚,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在药品监管方面,德国也有着严格的制度。
所有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都受到严格的监管。
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

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一、德国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德国的现代卫生管理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意志帝国时期。
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医疗服务主要由私人医院和慈善机构提供,没有像样的国家医疗制度。
直到1883年,德国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医疗保险制度,这一举措被认为是现代卫生管理制度的开端。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德国的医疗服务逐渐国有化和社会化。
1919年,德国在威玛共和国宪法中确立了公民的医疗保健权利,并倡导医疗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开始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卫生管理制度也逐渐完善,建立了现代的医疗服务体系。
1972年,德国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典》,进一步规范了医疗保险体系,明确了国民在医疗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此后,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监管机构和卫生管理部门,使得德国的医疗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德国卫生管理制度的体系结构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主要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医疗服务机构三个层面组成。
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卫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卫生部门主要是协调各地卫生事务,做好全国范围内的卫生服务规划和资源调配。
地方政府则负责具体的医疗服务管理和监管工作,包括医院建设和管理、医疗机构执照和质量监督等。
医疗服务机构由公立和私立医院、诊所、药店、护理院等组成,是提供具体医疗服务的主体。
在德国,医疗质量监管机构也是卫生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质量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对医疗服务机构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德国还建立了专门的医疗技术评估机构,负责对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和评估,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德国卫生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德国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在严格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主要有《社会保险法典》、《医疗服务法》和《医药法》等相关法律。
其中,《社会保险法典》是德国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核心法律,规定了医疗保险的范围、内容、缴费制度和医疗服务的报销标准。
德国医院管理及对我国卫生改革的启示

史堡匡瞳笪理盘查 生 箜 鲞箜 9 Q C iJ pA Sp 02 V l8 o9 h d i,e 20 , o 1,N . n
5 69 ・ ・来自・国外 医院管理 ・
德 国 医 院 管 理 及 对 我 国 卫 生 改 革 的 启 示
侯建林
一
刘 金 峰 雷 海 潮 胡善 联
、
钟 东 波 王 吉善
董德 刚 陈 卫 国 焦 云 智
私 立 非 营 利 性 医 院 和 营 利 性 医 院发 挥 的作 用 日益 增 大 。私 立 医 院提 供 的 医疗 服 务 范 围 十 分 广 泛 , 有 既
德 国健康保 障体制概况 【2 】 |
形 成 了鲜 明 的对 比( 1 。 表 )
表 1 19 90~19 98年 德 国不 同类 型综 合 医 院病床 数 对照
3 0 欧 元 。 目前 ,HI 约 覆 盖 了 全 国 8 % 的 人 20 0 S 大 8 口 ,H 是 由许 多 疾 病 基 金 会 (i ns f d ) 成 . SI s kes u s 组 c n 不 同疾 病 基 金 会 提 供 的 服 务 方 案 相 同 , 侧 重 的 人 但 群 有 所 不 同 , 此 投 保 费 率 也 不 同 。 由 于 相 互 竞 争 因 的原 因 , 些 疾 病 基 金 会 被 兼 并 , 病 基 金 会 的数 量 一 疾
即公 立 医 院 、 立 非 营利 性 医 院 和 私 立 营 利 性 医 院 。 私
公 立 医 院 私 立 营 利 性 医 院 合计
3 72 7 6 . 2 53 2 5 . 8 0 2 8 9 8 5 3 2 7 3 7 279 . 3 1 6. 618 8
—
2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 果 ; 2 3 月 组 织 相 关 科 室 的全 体 医 生 、 理 骨 干 进 每 —个 护 行 座 谈 , 习最 新 相 关 知 识 , 递 新 的 信 息 , 同探 讨 在 合 学 传 共
作 中存 在 的 问 题 , 商 解 决 的 办 法 , 强 了 医 、 、 勤 等 协 加 护 后 各 部 门 的相 互 沟 通 与 配 合 , 思 广益 , 成共 识 。 集 达 医 院 质 量 管 理 委 员 会 每 年 1次 与 各 科 工 作 人 员 共 同
试 图 整 合 各 利 益相 关方 的力 量 和 优 势 , 立联 邦联 合 委 员 建
会 这 样 相 对 集 中 的 监 管平 台 。在 医疗 服 务 准 入 方 面 , 国 德
大力 推 行 各 种 认证 制 度 。 卫 生 技 术 监 管 方面 加 强 卫 生 技 在
术 评 估 的 研究 和推 广 。 医疗 服 务 评 价方 面力 图建 立 可用 在 于不 同医 院 之 间相 互 比 较 的 医 院质 量 监 管 指 标 体 系 ; 医 在 疗 差 错 预 防 方 面 , 主 要 致 力 于 建 立 基 于 互 联 网 的 非 惩 罚 则 性 的 医疗 差错 匿名 报 告 与 讨 论 平 台 。 根据德国的《 医院 管 理 法 》 医 院 通 常 由州 卫生 部 和 区 , 卫 生 处 负 责行 政 管 理 。 院 内行 政 、 疗 、 理 3方 面 各 成 医 医 护
会 ) 织 的 赴 德 医 院管 理项 目第 3批 学 员 . 于 2 1 组 并 00年 前 往 萨尔 布 吕肯 、 海 姆 、 堡 及 柏 林 等地 进 行 交 流 学 习 。 曼 汉 学 习 工 作 期 间 , 能在 临 床 第 一 线 并 接 触 到 德 国 的 医 院 管 理 层 , 触 颇 深 , 将 德 国 医 院 在 质 量 管 理 方 面 的做 法 简 要 感 现 介绍如下 。 1 德 国 医疗 质 量 监 管 体 系 和 医 院的 领 导 体 制 德 国 非 常 重 视 以法 规 的 方 式 推 动 医疗 质 量 监 管 的 发 展 , 一 点 与其 他 国家 有 着 很 大 的 区别 。在 医 疗 质 量 监 管 这 主体 方 面 , 医疗 职 业 共 同体 发 挥 着 较 大 的 作 用 。 目前 德 国
修 订 并 确认 各 部 门 的《 工作 标 准 手册 》 每 年 年 底 与各 科 回 。
顾、 总结 本 年 度 工 作 , 定 第 二 年 工 作 目标 、 划 及 具 体 的 制 计 完 成 时 间 、 任 人 和 督 察 人 等 : 在 委 员 会 会 议 上 审 核 工 责 并 作结果 , 由各 科 负 责 人将 工 作 计 划 完 成 情 况 、 在 的 问 题 存 与 不 足 进 行 汇报 。
王 燕 森
( 日友 好 医 院 院 办公 室 , 京 中 北
本 人 入 选 成 为 IWe t( 国 国 际 继 续 教 育 与 发 展 协 n n 德
10 2 ) 0 0 9
国大 多 数 医院 所 采 用 的 医疗 、 理 、 醉 、 射 等 各 部 门 各 护 麻 放
自为政 、 自成 一 套 的 质 量管 理 模 式[ 2 1 。 22 务 实 的 医 院 质量 管 理 委 员 会 . 在德 国, 政府 和疾 病 基 金 会 均 要 求 医 院 采 取 管 理措 施 保 证 医疗 服 务 的 质 量 , 果 医 院 不 合 作 , 予 医 院 的补 偿 如 给 就会 相 应 减 少 。同时 , 们 还 成立 质 量 管 理 委员 会 , 医 院 他 对 的 临床 诊 断 和 治 疗 过 程 进行 评 价 , 求 这 些 服 务必 须经 济 要 而 且 有 效 。 在 社 会 健 康 保 险 基 金 会 和 医 院 之 间 发 生 纠 纷 时 . 先 通过 由 双方 共 同组 成 的一 个 联 合 委 员 会进 行谈 判 首
以解 决 问 题 。 如果 问题 没有 解 决 , 要 请 求 仲裁 机 构 进 行 则
仲 裁 。如 果某 一方 不 能接 受 仲裁 的结 果 . 最 终 要 诉 诸 于 则 法律 , 由法 院进 行 判 决 。 医院 质 量 管理 委员 会 由 医 院 的 医生 主 管 、 护理 部 主管 及 各 专 科 的 主 管 医 生 、 士 长 组 成 , 责 是 负 责 各 科 的 计 护 职 划 评 估 、 作 标 准 书 的核 定 与 监 控 。 委 员 会 每 月 召 开 1 工 次 碰 头 会 , 医院 管理 工 作 提 出设 想 , 讨 解 决 办 法 和 预 期 对 探
中 日友好 医院学报 2 1 年第 2 卷第 6 Jun h aJ a r ns i o i l 0 1 e , o 2 , o 01 5 期 o r lfC i - a nFi d pH s t , 1 D c V 1 5 N . ao n p e h p a2 . 6
பைடு நூலகம்
35 6
浅 谈德 国 医院 质量 管 理
体 系 。 行 院 、 二 级 管 理 。医 院领 导 实 行专 业 化 管 理 。 实 科 行 政 院 长 大 多是 大学 经 济 系或 法 律 系毕 业 的管 理 专 家 , 医疗
院长 由各 科 主 任 、 医学 专 家 担 任 , 理 院长 由 实 践 经 验 丰 护 富或 高 学 历 的 高 年 资 护 士 担 任 。 院 长 一 般 4 5年 改 选 1 ~
次 , 可 连任 。 的 医院 行 政 院长 可 终 身 制 , 的医 院则 成 也 有 有
立 医院 管 理 委 员会 _ 1 _ 。 2 德 国 医院 的 质 量 管理 组 织
21 专 职 的 质 量管 理 人 员 ( 控 员 ) . 质
根据 医 院 的规 模 . 院 配 备 数量 不等 的专 职质 量 管 理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