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临床研究与应用
纳米银材料抗菌机理及应用研究

纳米银材料抗菌机理及应用研究自然界中,金属银拥有卓越的抗菌能力。
因此,随着现代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用品、日用品、环保材料等领域。
目前广泛应用的银材料主要包括纳米银、银离子等类型。
其中纳米银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生物医用材料,其独特的抗菌机理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纳米银材料抗菌机理纳米银具有优越的抗菌活性,是因为其特殊的抗菌机理。
纳米银粒子表面带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能够与菌体的DNA、RNA等分子进行反应,使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抑制了菌体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纳米银还能与菌体表面的蛋白质、酶等官能基团结合,破坏了其功能性结构,破坏了菌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最终达到杀灭或抑制菌体的目的。
而且,纳米银粒子本身的高表面积、多孔性等特点,也能让它们更容易与菌体产生接触、吸附和渗透作用,加速抗菌效果的产生。
纳米银材料应用研究纳米银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日用等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纳米银材料可以应用于各种医疗用品制造,如医用敷料、人体假体、手术器械等;在日用领域中,纳米银也可以被应用于制造各种抗菌饰品、生活用品、厨具等;在环保领域中,纳米银可应用于防霉、防腐、除臭等方面,如制造高效空气净化器、饮水机等。
目前纳米银的应用领域广泛,但在未来的研究中还有许多值得关注和攻克的难点。
例如,如何提高纳米银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如何应对纳米银在潜在毒性等方面带来的安全隐患;如何进一步挖掘纳米银材料在抗菌领域的应用潜力等问题。
总之,纳米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菌材料,其天然的抗菌性能加上人造的加工技术应用,使得它在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前景。
未来,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进一步推动纳米银材料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

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一、纳米银抗菌敷料的特点纳米银抗菌敷料是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医用敷料制备中的产物,其具有微米级尺寸和纳米级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高活性。
纳米银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银抗菌敷料还具有良好的持久抗菌性能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刺激和伤害,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修复。
糖尿病足患者常常伴有皮肤破损和溃疡,容易引发感染,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而纳米银抗菌敷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伤口感染,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加速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表明,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进行敷贴处理的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几率显著降低。
纳米银抗菌敷料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纳米银抗菌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和临床研究发现,纳米银抗菌敷料对于多种致病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感染风险。
纳米银抗菌敷料的应用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研究人员还发现纳米银抗菌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患者的皮肤没有明显刺激和伤害,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对于长期使用也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纳米银抗菌敷料的应用在临床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四、纳米银抗菌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控制中的展望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纳米银抗菌敷料在糖尿病足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纳米银抗菌敷料的制备工艺和抗菌机制,优化其性能和效果,为糖尿病足感染控制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还可以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探讨纳米银抗菌敷料在不同类型糖尿病足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纳米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b 40000× Bar=100nm
肾小球和肾小囊腔边缘的足细胞足突上发现有纳 米银颗粒,但在肾小囊腔中未发现有纳米银颗粒
37
2周 20000× Bar=300nm
12周 20000× Bar=300nm
24周 40000× Bar=100nm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纳米银颗粒
38
(2)肝 在对照组和微米银组动物肝脏超微病理
因此为了验证纳米银是否也是通过血液而分布 全身的,在试验中的每个时间点,从各组待杀动 物的股主动脉抽取了1ml动脉血,通过消解定容, 最后利用ICP-MS测定了其中的银含量。
31
血液银含量(ug)
0.1 0.08 0.06
对照组 纳米银1次 纳米银10次 微米银
0.04
0.02
0 2 4 8 12 18 24
33
所以仅根据本试验的ICP-MS的测试结果, 是无法分辨出进入体内的银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还是以颗粒形态存在,也就不能判断纳米银是 否具有能够在体内迁移的生物学特性。所以进 一步对各组动物体内各脏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 观测。
34
2.2 超微病理分析结果
35
(1)肾 在对照组和微米银组动物肾脏超微病理
脑 脾肺 0
脑 脾肺
肝 脑 脾肺肾
纳米银1次组 纳米银10次组
微米银组
25
肾脏银含量(ug)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
对照组 纳米银1次 纳米银10次 微米银
4
8 12 18 24
时间(周)
图1-8 肾脏银含量变化曲线图
26
肝部银含量(ug)
8 7 6 5 4 3 2 1 0
42
40000× Bar=100nm
纳米银敷料对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观察

纳米银敷料对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观察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在烧伤创面应用中的抗感染效果,以及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病人分为浅Ⅱ度试验组,浅Ⅱ度对照组,深Ⅱ度试验组,深Ⅱ度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患者。
试验组应用纳米银敷料,对照组应用1 %SD - Ag 冷霜。
对每组病例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感染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降低,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組显著缩短。
结论纳米银敷料有显著抗菌及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是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临床烧伤外用敷料。
标签:纳米银敷料,烧伤,创面愈合在烧伤治疗中,局部抗菌药物依然是预防创面发生侵袭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良好的局部抗菌药物必须具备穿透焦痂的能力、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无局部刺激性、无全身不良反应、应用方便、不属于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的特性。
磺胺嘧啶银(SD - Ag)冷霜是烧伤临床常用的外用药物之一,但存在穿透力不强、耐药菌出现、影响创面上皮化等缺点。
因此,我们选用SD - Ag 冷霜作为对照组外用药,从2011 - 10~2013 - 01对纳米银敷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应用进行了比较性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情况及标本来源1.1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将每例患者两处烧伤深度相对一致创面随机分为两个对照区域(两处创面尽量选在两个不同的肢体上,以免相互影响),本组烧伤患者120 例,均为2011 -10~2013 - 01的住院患者,男性70 例,女性50 例。
年龄18~55岁。
烧伤面积8 %~20%。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其中,浅Ⅱ度和深Ⅱ度每组各30 例。
2组创面面积相近,创面深度相同,均为新鲜创面,无明显感染。
1.2 创面处理试验组创面清创,用消毒剂和生理盐水冲洗后,将纳米银敷料直接贴附在试验组创面上,其上覆盖少油的凡士林纱布,外用无菌纱布包扎。
对照组创面用药前处理同试验组,而后用1 %SD - Ag 冷霜包扎。
纳米银应用综述

纳米银应用综述摘要纳米材料因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和化学活性而显示出独特的热、电、光、声、磁、力学性能和催化性能,广泛应用于超导、化工、医学、光学、电子、电器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银应用一、超导方面用70nm的银粉制成的轻烧结体做热交换材料,可使制冷机工作温度达到0.0I一0.003K,效率较传统材料高30%。
通过研究不同含量纳米银掺杂的f Bi,Pb)2Sr2Ca2CuO 块材,发现纳米银掺杂使材料熔点降低,加速了高(指临界温度,即从正常状态到超导态的过程中,电阻消失的温度)相的形成;纳米银掺杂大大提高了磁通蠕动激活能,其中最佳掺杂15%(质量)Ag时激活能提高5~6倍;纳米银掺杂样品的钉扎能u(H)随磁场降低比非掺杂样品要慢,改善了磁场下的传输性能;纳米银掺杂使晶问损耗峰向高温移动20K,改善了晶界弱连接,并大大增强了晶界的涡旋钉扎能力。
二、光学领域1、纳米银可用作表面增强喇曼光谱(SERS)的基质,实验证明SERS谱的获得与吸附分子的电性及纳米银的表面电性有关。
根据分子的电性,选取不同电性的纳米银,可以获得较强的SERS谱,进而扩大SERS的研究范围。
同时,纳米银粒子由于其表面等离子振荡吸收峰附近具有超快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科学家发现把纳米银掺杂在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可获得较大的非线性极化率,利用这一特性可制作光电器件,如光开关、高级光学器件的颜色过滤器等。
2、用纳米银制备的Ag-BaO功能薄膜,是一种全新的光发射材料,具有很高的光吸收系数,光发射性好。
纳米银和PVP复合制成薄膜,对特定的红外波长具有很强的光吸收能力。
Yoshio HAYASHI等人采用干式银盐成像法,利用少量感光性卤化银、非感光性长链有机银盐(RCOOAg)和适当的还原剂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曝光后卤化银分解形成潜像Ag核,在120-140摄氏度范围内原位形成纳米银粒子,制备出纳米银/高分子光学材料。
3、在化纤中加入少量的纳米银,可以改变化纤品的某些性能,并赋予很强的杀菌能力。
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

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的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健康的一大隐患。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4.63亿糖尿病患者,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而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糖尿病足患者因为长期高血糖的作用易形成足部溃疡,而这些溃疡容易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引起截肢。
如何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足患者的感染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纳米银抗菌敷料的特点及应用纳米银抗菌敷料是将纳米银颗粒负载在敷料表面或深层,通过银离子的溶出,对伤口表面的细菌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
与传统的敷料相比,纳米银抗菌敷料具有以下特点:1. 抗菌效果好:纳米银颗粒具有高度的表面活性,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并且对多种耐药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 安全性高:纳米银颗粒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细胞没有毒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3. 持久性强:纳米银颗粒在敷料中的固定性好,能够持续释放银离子,具有持久的抗菌效果。
由于其以上优点,纳米银抗菌敷料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伤口敷料,如烧伤、切口、皮肤溃疡等。
而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由于足部的溃疡容易感染,因此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抗菌作用纳米银抗菌敷料通过释放银离子,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真菌等。
这对于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处理糖尿病足溃疡,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加快溃疡愈合的速度。
2. 促进愈合纳米银抗菌敷料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还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
银离子能够刺激伤口的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伤口愈合的过程。
使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处理糖尿病足溃疡,可以同时起到抑菌和促进愈合的双重作用。
3. 减少并发症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溃疡往往容易合并感染,并且伤口愈合缓慢。
纳米银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银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
其中,纳米银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纳米银材料的特性和制备方法、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研究趋势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纳米银材料的特性和制备方法1.特性:纳米银材料指的是粒径在1到100纳米的银颗粒,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首先,它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使得其表面能够与生物分子充分接触;其次,因为其尺寸很小,纳米银材料能够在生物组织中穿透到更深处,为治疗和诊断提供更好的条件;此外,纳米银材料还具有优良的光学、热学和电学特性,可以应用于各种生物传感器、光学成像以及微纳加工等领域。
2.制备方法: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如化学还原法、物理气相沉积、激光烧蚀、电化学法、微乳液法等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其通过还原银离子制备纳米银颗粒。
但是,由于化学还原法中存在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因此也有人开始关注绿色纳米银材料的制备,如生物还原法等。
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纳米银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纳米银材料在治疗感染方面的应用纳米银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的能力,并且可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烧伤创口感染、牙周病等。
2. 纳米银材料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纳米银材料的高敏感度和优异的光学、电学特性,使得它在生物传感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分子探测、细胞成像、荧光标记等。
3. 纳米银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纳米银材料可以被作为光热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的载体,以使得其提高了药物的作用效率、减少毒副作用。
同时,纳米银材料也有利于肿瘤的光热治疗,其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局部高温可以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三、未来研究趋势虽然纳米银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其应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纳米银临床应用研究进1

纳米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银是一种亮白色金属,可杀灭细菌、真菌和霉菌。
自进入20世纪,I临床应用银化合物杀菌消毒、抗菌消炎逐渐广泛。
如磺胺嘧啶银用于治疗烧、烫伤;在日本,应用含氟化二氨银漱口水防治牙周炎、龋齿、口腔溃疡;美国还推出了一种羧酸银与乙醇复配液,经I临床试验证实治疗泪管炎、阴道感染、烧伤、细菌性感冒、面部粉刺等效果良好;瑞士某公司将硫酸氢银与过氧化氢复配作皮肤消毒液效果良好。
国内、外研究人员将纳米材料和技术与银的特性相结合,研制出纳米银材料应用于各领域,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了纳米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纳米银的抗菌原理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新型抗菌产品,由于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且安全性高、效力持久,是一种具有长效性和耐候性抗菌剂。
有关纳米银杀菌作用的原理,多数学者认为,超细状态银表面积极大,在水中呈Ag+,因此纳米银的杀菌作用主要与银离子有关,可与菌体中酶蛋白中的-SH迅速结合,供代谢关键酶失活,使致病菌不能代谢而死亡;其次,纳米银可与致病菌DNA碱基结合并形成交叉链接,置换嘌呤和嘧啶中相邻氮之间的氢键,使DNA变性而不能复制,导致致病菌失活。
纳米银的原子排列表面为介于固体和分子之间的“介态”,这种活性极强的纳米银微粒具备超强抗菌能力,可杀死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
此外,纳米银又是非抗生素类杀菌剂,目前没有任何细菌对银产生耐药性。
2 纳米银在临床中的应用2.1 在外科中的应用2.1.1 在烧烫伤、烧伤植皮中的应用。
磺胺嘧啶银(SD-Ag)作为传统治疗烧、烫伤的银制剂,在溶液中起抗菌作用的仅是Ag+ 。
Ag+ 除了与细菌的一些成分结合外,也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或与Cl-反应而沉淀,导致其抗菌能力下降,而纳米银敷料展示了一种新的银的形式Ag+ 与活性银的结合,可为创面持续提供一定浓度的动态活性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词 】 肺结核 ; 追踪调查 ; 报 告 关
结 核 病 是 我 国重 点 防 治 的 慢 性 传 染 病 , 究 和 探 讨 肺 结 核 的 研 免 费 治 疗 效 果 和 防治 方 法 有 非 常重 要 的 意 义 。笔 者 对 2 0 0 6年 通 过 恩 施 市 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确 诊 , 实 施 结 核 病 免 费 治 疗 的 患 者 并 进 行 了追 踪 调 查 , 现将 结果 报 道 如 下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I
21 0 0年 3月 第 8卷
_ | 一
第 5期
:
C I 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一 。l | | - -
纳 米 银 临 床 研 究 与 应 用
1 抗 菌 活 性
的实验 , 发现嗜酸性 乳酸杆菌在含有 6 8 / L纳米银 的营养 液 2 g m 中仍能 生 长 , 将 生 殖 道 感 染 常 见 病 原 菌 的 杀 灭 率 控 制 在 并
9. 9 9% 以 上 。
北 京 大 学 临 床 药 理 研 究 所 对 十 几 种 共 3 3株 临 床 分 离 到 1 病 原 菌进 行纳 米 银 抗 菌 实 验 , 实 纳 米 银 微 粉 为 杀 菌 材 料 。 证 对 常 见 革 兰 阴 性 菌 和 革 兰 阳 性 菌 在 体 外 都 有 较 大 的 抗 菌 作 用 ; 耐 药 菌 与 敏 感 菌 的 作 用 相 同 , 菌 作 用 不 受 细 菌 接 种 量 对 抑
和培 养基 p 的影 响 。 H 2 抗 真 菌 活 性
6 促 进伤 口愈 合
研究发现 , 除了抗菌性 , 银还有 促进 伤 口愈 合 的作 用 。慢性
损 伤 时 , 口中 金 属 蛋 白酶 活 性 增 强 , 破 坏 生 长 因 子 和 亲 性 组 伤 会
织, 阻碍伤 口的愈合 , 而银可与金属蛋 白酶 中的硫基结合 , 降低过
一
结 核 病 患 者 免 费 治 疗 资料 。 采 取 询 问病 史 、 往 史 、 既 家族 史 、 好 、 作 环 境 等 答 嗜 T
19— 5
4 抗 淋 球 菌 活 性
中 国 医学 科 学 院皮 肤 病 研 究 所 进 行 纳 米 银 抗 菌现作用 1 , 2h 淋球菌杀灭率为 10 0 %。根据
这一研究结果 , 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对 5 不 影 响 乳 酸 杆 菌 生 长
牛 永 华
包头市第八 医院药剂科 ( 内蒙古 包头 0 44 ) 100
【 关键词 】 纳米银 ; 药理学 ; 抗 菌
纳 米 银 材 料 与 现 代 药 理 学 和 医学 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如 用 金 、 银 的 纳 米 粒 子 进 行 定 位 病 变 治 疗 , 减 少 副 作 用 。 人 类 很 早 使 用 以 银 质 的 器 皿 存 放 液 体 , 用 银 来 杀 菌 消 毒 ; 年 来 随 着 抗 生 素 的 并 近 滥 用 , 种 病 原 体 的耐 药 性 越 来 越 突 出 , 纳 米 技 术 的 出 现 , 得 各 而 使 银 在 纳 米 状 态 下 , 菌 能 力 产 生 了质 的 飞跃 , 克 服 耐 药 性 。 因 杀 并
【 收稿 日期 】 2 0 0 9—1 0 2~ 8
有较好 的疗效 , 使用方便 、 尤不 良反应 , 以进行 临床推广。 可
4 3例 实 施 肺 结 核 病 免 费 治 疗 患 者 追 踪 调 查
向 勤
恩 施 市 沙地 乡卫 生 院 ( 北 恩 施 4 5 0 ) 湖 4 0 0
【 摘要】 笔者对本地 实施免 费治疗的 4 3例结核病 患者进行 了追踪调查 , 采取 问卷及 患者 X线胸 片检 查, 观察 结核 病控制项 目免
中 国科 学 院微 生 物 研 究 所 进 行 了纳 米 银 微 粉 对 乳 酸 菌 影 响
此, 临床J 采用纳米银 的广谱抗 菌 、 - 无耐 药性 、 效力 持久 , 水杀 遇
菌 力 更 强 、 全 环 保 等 特 点 , 过 医 学 研 究 证 实 , 具 有 以 下 抗 病 安 通 其 原体效果。
13 1 年 龄分布 .. 恩施市疾病预 防控 制中心 2 0 0 6年确诊 的 4 3例
本次调查结核患者年龄在 l 5~7 岁 , 1 均为农
1 1 资料来源 .
12 方 法 .
民, 高年龄 段 患 者 数 居 多 , 1~6 5 O岁 患 者 占本 次 凋 查 对 象 的
2 . 1 ; 该 年 龄 段 中 , 发 患 者 4例 , 该 年 龄 段 患 者 数 的 79 % 在 复 占 3.3 , 33 % 占总 患 者 数 的 9 3 % , 表 1 .0 见 。
1 资料 与 方 法
卷的形式 , 了解 患者 的基 本情 况和肺 结 核病 患者进 行 x线 胸片
检 查 的 诊 断 结 论 。 调 查 内容 包 括 4 3例 肺 结 核 病 患 者 的 地 区 分 布 、 龄分 布 、 别 分 布 、 病 季 节 分 布 以及 患 病 类 型 分 布 。 年 性 发 13 分 布 状 况 .
的效 果 。 3 抗滴虫、 菌活性 霉
第 一 军 医 大学 将 阿 希 米 、 米 银 外 用 抗 菌 器 进 行 临 床 验 证 : 纳 患者 阴道 炎 3 9例 、 颈 炎 3 例 , 过 2个 月 治疗 结 果 基 本 治 愈 。 宫 1 经 症 状 体 征 基 本 消 失 , 道 分 泌 物 明 显 减 少 。 治 愈 率 分 别 为 阴 7 . % 、7 5 , 明纳 米 银 对 霉 菌 性 、 虫 性 、 特 异 性 阴 道 炎 89 8.% 说 滴 非
感 染 药 物 史 , 根本 j 改 变 滥 用 抗 生 素 的 现 状 , 必 将 是 二 十 一 从 - 也 世纪的杀菌利剑 。
中 国 医 学科 学 院 皮 肤 病 研 究 所 利 用 琼 脂 稀 释 法 , 7种 真 菌 对
的标准菌株进行测定 , 抗真菌浓度较低 、 抗菌范 同广 , 收到 了很 好
度 的金 属 蛋 白酶 活 性 , 进 伤 口愈 合 。 临床 可 广 泛使 用 。 促 纳 米 银 抗 菌 剂 已广 泛 用 于 治 疗 烧 烫 伤 、 伤 、 染 、 脓 、 创 感 化 痤 疮 、 肤 病 、 科 疾 病 等 细 菌 、 菌 引 起 的 疾 病 , 现 了真 正 不 含 皮 妇 真 实 抗 生 素 的长 效 广 谱 抗 菌 功 效 。其 无 毒 、 味 、 刺 激 、 过 敏 反 无 无 无 应 , 不 会 引起 细菌 的 耐 药性 , 纯 粹 的绿 色 医用 抗 菌 产 品 。 且 是 纳 米 银 产 品 的成 功 开 发 和 临 床 推 广 , 必将 改 变 整个 世 界 的 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