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
周萍;石学敏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1(31)8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30例高血压病外宾均采用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日2次,治疗28 d。

结果:治疗后6 am-8 am平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收缩压平滑指数为(1.40±0.04),舒张压平滑指数为(1.24±0.03)。

结论: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降压均衡性良好,既能有效控制血压,又能保持良好的降压效果。

【总页数】2页(P918-919)
【关键词】高血压病;针刺疗法;人迎穴;SBP;DBP;平滑指数
【作者】周萍;石学敏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1
【相关文献】
1.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干预1例 [J], 席娜
2.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近代研究概况 [J], 乔波;张春红
3.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高血压病56例 [J], 齐甦生
4.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Meta分析 [J], 刘楠;樊小农;孟智宏
5.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1例 [J], 阎琦;王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迎穴特异性探讨

人迎穴特异性探讨

人迎穴特异性探讨
殷颖;单秋华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9(28)3
【摘要】俞穴在于经络位置、生理病理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人迎穴位于颈部,当结喉旁开1.5寸,二侧颈总动脉搏动处,其具有多方面的特异性,兹从人迎穴的经络、位置、诊断、刺灸、治疗等多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总页数】2页(P182-183)
【关键词】人迎穴;特异性;理论探讨
【作者】殷颖;单秋华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人迎穴特异性初探 [J], 顾月华
2.针刺人迎穴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 [J], 刘艳琴;喻禄洪;苏文莉;赵凌;梁繁荣
3.基于氧化应激探讨针刺人迎穴的降压效应 [J], 郑婕;孙嫘;孟智宏;申鹏飞
4.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人迎穴温度的可行性探讨 [J], 周娴; 赵梅珍; 燕群美
5.利用神经示踪技术初步探讨针刺人迎穴降血压的动脉压力反射机制 [J], 孔莉;申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人迎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谈人迎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谈人迎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张志刚;孙毓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0(016)006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张志刚;孙毓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谈中药散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2.如何认识抗生素这把“双刃剑”——谈抗生素临床应用体会
3.谈中药散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4.如何认识抗生素这把"双刃剑"——谈抗生素临床应用体会
5.谈活血化瘀法的实质及临床应用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人迎穴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

针刺人迎穴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

针刺人迎穴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
高颍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7(25)1
【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与多发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针灸是周围性面瘫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针刺方法不一,从而导致临床疗效差异显著,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状况。

本院通过针刺人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高颍
【作者单位】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北京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治疗时机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
2.血压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的影响
3.血压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的影响
4.大秦艽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及对面神经肌电图的影响
5.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人迎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疗效观察

针刺人迎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疗效观察

针刺人迎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疗效观察
程正云;宁延荣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纵横》
【年(卷),期】1992(008)002
【摘要】本文按祝总骧氏法对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足阳明胃经隐性循经感传线测定,出现阳性点后取患侧或者健侧人迎穴进行针刺,捻转进针,针尖直抵颈椎横突骨面,针刺深度约一寸左右,当出现阻力感时,施以泻法,酸麻胀感至同侧前臂和手指后留针2—5分钟,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结果本组患者一年以上未复发者40%,一年以内未复发者25.72%,半年内来复发者20%,总有效率85.72%。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程正云;宁延荣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隔薄姜片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袁晓明
2.针刺人迎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J], 蔡少华;李强
3.平衡针刺联合三叉镇痛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 [J], 杨双娥;张银川
4.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临床观察 [J], 胡地生
5.针刺人迎穴治疗颈性眩晕56例疗效观察 [J], 励志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迎穴初探

人迎穴初探

人迎穴初探
焦春媛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
【摘要】从人迎定位、针刺深度、针刺注意事项指出人迎穴治疗机制与其所处解剖位置有关,在临床应用中,该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运用新的治疗手段可加强该穴的进一步应用。

【总页数】2页(P43-44)
【关键词】人迎穴;针刺;临床应用
【作者】焦春媛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2
【相关文献】
1.人迎穴特异性初探 [J], 顾月华
2.针刺人迎穴配合压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J], 纪芸
3.人迎穴位注射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观察 [J], 刘白云;王冠超;侯法海
4.人迎穴的定位与具体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J], 彭文清;吴新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

人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

人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
申国明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5
【总页数】1页(P57)
【作者】申国明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应用 MRI测量针刺缺盆穴安全深度研究 [J], 李晓陵;张帆;关昕;曹丹娜;王丰;吴迪
2.运用MRI研究针刺人迎穴的安全深度和角度 [J], 李娟;程为平;程光宇
3.完骨穴针刺的安全深度研究 [J], 解家琪;王维峰;李明磊
4.应用CT测量项痹病患者新设穴针刺安全深度研究 [J], 陈永斌;黄尚飞;方凯;方学全;潘小霞
5.应用CT测量天鼎穴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的研究 [J], 谢伟; 张树源; 张宝; 陈曦; 石磊; 薛任; 王涛; 麻增林; 方继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针配合人迎穴注治疗癫痫失神发作45例

头针配合人迎穴注治疗癫痫失神发作45例

头针配合人迎穴注治疗癫痫失神发作45例
史江峰;高曌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1(022)001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癫痫失神发作的新疗法.方法:针刺头部刺激带(胸腔区、制痫区)配合人迎穴注地西泮治疗癫痫失神发作45例,同期用丙戊酸钠治疗35例对照.结果:头针配合人迎穴注组总有效率82.2%,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57.1%(P<
0.05).( ):头针配合人迎穴注治疗该病有一定优势.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史江峰;高曌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细胞破壁蚕龙胶囊治疗儿童失神发作癫痫的临床研究 [J], 高良;游国师;李成东;田华
2.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小儿癫痫失神性发作 [J], 晋文蔓
3.头针配合康复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观察 [J],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张晓英;景福权;周钰;罗琼
4.头针配合风府穴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0例 [J], 陆军
5.睡眠中失神发作的儿童失神癫痫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J], 徐洋;刘平;陈嘉蕾;胡文广;甘晓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具有较强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协调和维 持血管张力。 1. 2 多穴降压 石学敏院士认为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是 “气海失司、营运失调”,并以气海理论为依据创立了以人迎 为主的“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 满意的疗 效。殷 春 等[5] 应 用 此 针 法 治 疗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患 者,观察比较针刺前以及针刺 5min、15min、30min 的血压值, 比较每隔 15 天与第 1 天的针刺前血压值。结果显示,同一 天针刺各时点的收缩压与针刺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每隔 15 天针刺前的血压值较第 1 天针刺前均下降明显,提示该 针法不仅对收 缩 压 及 舒 张 压 有 调 节 作 用,而 且 有 良 好 的 即 刻降压效果和长期降压作用。张春红等[6]运用此针法治疗 高血 压 病 60 例,血 压 达 标 率 达 83. 3% ,停 减 药 率 达 到 75. 0% 。王丽娟等[7]采用该针法治疗 1 级高血压病总有效 率为 90. 0% 。由于人迎穴毗邻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通过 针刺人迎穴可 兴 奋 心 迷 走 中 枢、抑 制 心 交 感 中 枢 来 降 低 心 率,同时 抑 制 交 感 缩 血 管 中 枢 使 血 管 舒 张,降 低 外 周 阻 力[8 - 9]。心率和外周阻力的降低最终使血压下降,但是当刺 激作用于感受 器 一 定 时 间 后,其 感 觉 冲 动 发 放 的 频 率 逐 渐 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压力感受器的适应[10]。颈动脉窦压力 感受器适应慢,只 有 刺 激 作 用 的 初 期 其 冲 动 发 放 频 率 有 些 下降,但此后感 受 器 发 放 冲 动 的 频 率 在 整 个 刺 激 过 程 中 很 少改变[11 - 12]。因此针刺人迎穴需采用量化的捻转补法才 可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申鹏飞等[13]运用石学敏院士捻 转补法第二定义[14]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并比 较治疗前、治疗后 3 ~ 360min 期间的血压变化,结果证实了 捻转补法针刺人迎穴可达到迅捷、稳定、持久的 最 佳 降 压 效应。 1. 3 高血压病早期预防 席娜等[15]选取人迎、合谷、太冲 等穴对原发性 高 血 压 病 患 者 进 行 早 期 干 预,为 高 血 压 病 的
人迎穴对躯 干 痛 和 内 脏 痛 均 有 较 强 的 镇 痛 作 用,其 机 制可能是针刺人迎穴的传入信号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各水 平段下行性抑制及脊髓节段性抑制产生镇痛的效应[19]。临 床中有针刺人迎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肾绞痛、偏头痛[20]、三 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报道。 3. 1 三叉神经痛 郑盛惠等[21]打破人迎穴“禁不可灸,刺 入 四 分 ,过 深 不 幸 杀 人 ”的 禁 忌 ,采 用 深 刺 人 迎 穴 为 主 穴 的 方法 与 口 服 卡 马 西 平 对 比 治 疗 三 叉 神 经 痛 ,采 用 尼 莫 地 平 法及 Mcgill 量表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随访 1 年的复 发率。研究结果提示深刺人迎穴在临床疗效及 Mcgill 量表 评分方面 均 优 于 对 照 组,随 访 1 年 复 发 率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表明 人 迎 穴 深 刺 治 疗 三 叉 神 经 痛 具 有 较 好 的 临 床 价值。 3. 2 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 滕秀英等[22]将 60 例患者随机 分为西药组及针药组,西药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类药 物等治疗,针药 组 在 西 药 组 基 础 上 加 以 患 侧 人 迎 穴 为 主 的 针刺治疗,通过 CSS、FMA、VAS 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 行评分并比较 差 异,结 果 提 示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组 内 各 评 分 比 较差异均具有 统 计 学 意 义,且 治 疗 后 针 药 组 较 西 药 组 各 评 分量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4 顽固性呃逆
吕美珍[29]依据《灵枢·海论》中“膻中者,为气之海,其 输上在于柱骨之 上 下,前 在 于 人 迎 ”的 理 论,采 用 电 针 夹 脊 配合针刺人迎穴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治疗组针刺双侧 人迎穴,针刺患侧胸 3、胸 5、双侧胸 9、胸 11、腰 2 夹脊穴并 于胸 3、胸 5 夹脊穴以电针治疗; 对照组取穴为膻中、乳根、 足三里、内 关、太 冲 穴 针 刺 治 疗。结 果 治 疗 组 有 效 率 为 96. 7% ,治愈率为 31. 7% ,对照组有效率为 80. 0% ,治愈率 为 20. 0%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6 周围性面瘫
杨松柏等[30]将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 3 组: 常规针刺组 ( 取穴为: 阳 白、四 白、迎 香 为 主) 、人 迎 针 刺 组 ( 人 迎 穴 为 主) 、术针组( 人迎穴为主并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每组 40 例,以治疗前后面神经直接刺激诱发电位( ENoG) 潜伏期 和波幅及瞬目反射( BR) 的 R1 值、R2 值作为疗效评价标准, 以比较治疗 周 围 性 面 瘫 的 疗 效。 结 果 显 示,术 针 组 临 床 愈 显率为 87. 5% ,优于人迎针刺组的 77. 5% ,且明显高于常规 针刺组的 65. 0% 。 7其 他
呃逆,中医学认 为 是 由 于 胃 失 和 降,气 逆 动 膈,上 冲 喉间而发,呃呃连 声,声 短 而 频,不 能 自 制 的 疾 病[23 - 24]。 西医学认为呃逆是 反 复 的、不 随 意 的 膈 肌 痉 挛 及 肋 间 肌 收缩,而后突然声门闭 合 产 生 的 一 种 特 有 的 声 音。若 能 明 确 病 因 ,多 能 缓 解 、治 愈 该 病 。 有 少 数 呃 逆 患 者 检 查 未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 编号: JDZX2012151) 第一作者: 谷文龙,男,2012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第 10 期
谷文龙,杜宇征,金珊珊,等: 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99·
预防开启新的途径。 2 中风后吞咽困难
王海琴等[16] 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病机是痰浊瘀阻窍 闭,咽喉开闭失司,而人迎穴属足阳明胃经,可化痰散结,开 关利窍,故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 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仅予吞咽康复训练及电针双侧人迎穴 治疗,对照组则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只予吞咽康复训练, 以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为评价标准,治疗 20 次后治疗组有 效率为 96. 7% ,对照组有效率为 73. 3%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李振华等[17] 认为邪阻经络喉舌之窍后出现吞咽困 难,并根据中医 学“经 之 所 过,病 之 所 及 ”的 原 则,结 合 人 迎 穴循喉咙、天突治“胸中气噎、舌下急”的特点,选取人迎、天 突为主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取得良好临 床 效 果。 曹荣禄等[18]运用舌三针( 聚泉、海泉、舌边) 及人迎穴为主, 治疗 吞 咽 功 能 障 碍,痊 愈 加 显 效 率 为 73. 5% ,总 有 效 率 为 94. 1% 。 3 疼痛性疾病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3.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 莱芜,271100)
[关键词] 人迎穴,临床应用; 综述,学术性 [中图分类号]R22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7705( 2014) 10 - 0198 - 03
人 迎 穴 为 足 阳 明 胃 经 穴 位,在 颈 部、喉 结 旁、当 胸 锁 乳 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1],与肾、脾、肝、心、三焦、胆、 小肠、冲脉、任 脉、阴 跷 脉 等 经 脉 相 通。 解 剖 位 置 位 于 颈 阔 肌中、胸锁乳突肌前缘,有甲状腺上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 窦和颈内、外动脉,分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颈 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后外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 走神经。正是由于人迎穴特殊的经络关系及复杂的解剖结 构,成就了其特异性的脉法诊断和多样性的治疗功 效[2]。 历代文献中论述较多,既有对其疗效肯定的一面,也 有 像 《针灸甲乙经 》中 提 到 的“刺 人 迎,入 四 分,不 幸 杀 人 ”的 禁 忌,所以临床 医 师 望 而 却 步。 随 着 对 人 迎 穴 解 剖 结 构 的 研 究及操作方法 的 规 范 化,近 年 来 人 迎 穴 在 临 床 中 的 应 用 广 泛,并取得较 好 的 临 床 疗 效。 现 将 近 几 年 针 刺 人 迎 穴 临 床 应用综述如下。 1 高血压
人迎穴在针 刺 降 压 方 面 的 地 位 举 足 轻 重,近 年 来 既 有 人迎穴单穴针 刺 降 压 的 研 究,也 有 以 人 迎 穴 为 主 联 合 其 他 穴位降压的临床应用; 既对轻中度高血压病具有良好效果, 又在治疗高血 压 亚 急 症 方 面 有 独 特 优 势,还 可 以 针 对 高 血 压病前期的患者进行预防。 1. 1 单穴降压 卫彦等[3]将高血压病使者分为 3 组,治疗 组单取人迎 穴,传 统 针 刺 组 取 百 会、曲 池、太 冲、太 溪 穴,西 药组予卡托普利片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 SOD 和 MDA 测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86. 84% ,且对 SOD 及 MDA 含 量的改善明 显 优 于 两 对 照 组。 结 果 提 示,针 刺 人 迎 穴 具 有 较强的抗氧化 能 力 和 抑 制 脂 质 过 氧 化 作 用 ,这 也 是 针 刺 人 迎穴具有降压、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机 制 之 一。 卫彦等[4]还对针刺人迎穴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 影响进行研究,得出针刺人迎穴降压的另一重要机制,针刺 人迎穴不但可以抑制 ET 大量分泌,同时还可促进 NO 的释
综上所述,人 迎切, 但古籍中有针刺禁忌,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在当代也应引 起我们的重 视。 临 床 医 师 应 熟 悉 人 迎 穴 的 解 剖 结 构,掌 握
据有关文献报 道,针 刺 人 迎 穴,可 增 加 脑 血 流 量,可 部 分改善脑血管的病理状态,扩张颈内动脉系统脑血管,增加 血管弹性,改善脑组织血流循环[31]。解除微动脉及毛细血 管痉挛,改善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32]。揭子慧等[33] 据此 治疗颈性眩晕,获得 满 意 的 疗 效。 李 兰 媛[34] 针 刺 人 迎 穴 治 疗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疗效显著。高翔宇等[35]依据补法针刺 人迎 穴 具 有 补 纳 宗 气、祛 邪、促 进 脏 腑 精 气 输 布 的 作 用,特 别是促进精气上注于头的作用,治愈中风后视歧患者 1 例。 也有学者[36 - 39]用来治疗不定陈述综合征、痤疮、神经性皮 炎、青光眼等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