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蛋白在运动营养中的功能特性和作用

乳清蛋白在运动营养中的功能特性和作用
乳清蛋白在运动营养中的功能特性和作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乳清蛋白在运动营养中的功能特性和作用

作者:孙炜, 赵效国, SUN Wei, ZHAO Xiaoguo

作者单位:孙炜,SUN Wei(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赵效国,ZHAO Xiaoguo(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名: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英文刊名:Amino Acids and Biotic Resources

年,卷(期):2012,34(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21条)

1.杨则宜优秀运动员营养补充使用指南 2007

2.蒋玉刚.庞伟乳清蛋白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10)

3.冯晓慧.蔡东联乳清蛋白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0(02)

4.李莹.林晓明乳清蛋白的营养特点和功能作用 2008(06)

5.韩婷.蔡东联乳清蛋白的营养特点和作用[期刊论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5(04)

6.Bierie B.Stover D G.Abel T W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gulates mammary carcinoma cell survival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adjacent microenvironment 2008(06)

7.Middleton N.Jelen P.Bell G Whole blood and mononuclear cell glutathione response to dietary whey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in sedentary and male human subjects 2004(02)

8.Gauthier S F.Pouliot Y.Saint-Sauveur D Immunomodulatory peptides obtained by the enzymatic hydrol ysis of whey proteins 2006

9.宋永平应用牛磺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 2003(04)

10.Swain JH.Alekel DL.Dent SB Iron indexes and total antioxidant status in response to soy protein intake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2002(01)

11.熊正英运动与自由基生物学研究 2010

12.Mercier A.Gauthier S F.Fliss I Immunomodulating effects of whey proteins and their enzymatic digests[外文期刊] 2004(3)

13.Brix S.Bovetto L.Frische R Immunostimulatory potential of beta-lactoglo-bulin preparation:effects caused by endotoxin contamination 2003(06)

14.杨玉红.林海乳清蛋白的组成及生物学活性[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 2011(04)

15.魏华.杨史良.徐峰乳清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保健功能 2007(19)

16.Doherty T J Invited review.Aging and sarcopenia[外文期刊] 2003(04)

17.Morifuji M.Sakai K.Sanbongi C Dietary whey protein downregulates fatty acid synthesis in the liver,but upregulates it in skeletal muscle of exercise-trained rats 2005(10)

18.Borsheim E.Aarsland A.Wolfe R R Effect of an amino acid,protein,and carbohydrate mixture on netmuscle protein balance after resistance exercise 2004(03)

19.Tipton K D.Elliott T A.Cree M G Ingestion of casein and whey proteins result in muscle anabolism after resistance exercise 2004(12)

20.周士枋.丁伯坦运动学 2004

21.蒲玲玲.郭长江乳清蛋白的组成及其主要保健功能[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06)

引证文献(2条)

1.刘冬.黄玉军.赵海晴.顾瑞霞牦牛乳蛋白质组成及特性[期刊论文]-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3(3)

2.甘桂芳.邵春海.刘景芳运动性疲劳及促进其恢复的营养手段[期刊论文]-体育科研 2013(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1117495.html,/Periodical_ajshswzy201202019.aspx

谈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规范的认识

谈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规范的认识 赵美奇 2012年7月28日—8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哈尔滨市体育局举办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这短短的7天的培训时间,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培训班没白来,学有所得、有所悟。有充实地学习内容,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授课,有符合实际的实践课,有领导支持下的强有力的组织者的无私奉献,获得了不曾想到的意外收获和惊喜,真的是受益匪浅。在培训过程中仔细聆听了几位体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从中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特别是对体育指导员工作规范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按照学校要求,我谈谈对社会体育指导的几点认识。 一、要想明白。就是对社会指导员工作理论和方法有比较深刻的把握。“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不可能做好指导员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三掌握。一是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的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医学及心理学知识、合理安排锻炼、殿炼效果

评价以及心理保健的方法、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与制定方法、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适合于群众普及的各种常用的健身项目活动方法等。二是掌握体育比赛的理论与方法。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的体育比赛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体育比赛的基本原理、大中型体育比赛的赛制、计划、编排、组织以及比赛各环节工作等的理论与方法。三是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我国社会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形势任务的基本要求、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建立和管理体育组织的方法、开展大中型群众健身活动、培养社会体育骨干以及社会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的理论与方法。 二、要说明白。就是能够指导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能够承担柔力球体育活动较高水平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能对已达到一定水平的锻炼者进一步指导提高,能够进行较高水平的运动训练工作,在指导提高锻炼和训练水平中,能够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科学掌握运动负荷,对锻炼与训练过程中的各种不利的身心因素进行积极矫治,并对各种运动事故进行有效地处理。二是能够指导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有一定

运动营养学教案1

运动营养学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及常见的缺乏证;掌握无机盐的生理功能,重点熟悉钙、铁、锌、硒在体内的代谢及生理功能;掌握水、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并了解常见的食物来源。掌握能量系数的概念及糖、蛋白质、脂肪的能量系数;掌握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思考: 1、糖、脂肪、蛋白质的 主要生理作用? 2、糖在身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总量是多少? 3、什么是必须脂肪酸和必须氨基酸? 4、糖、脂肪、蛋白质在膳食总能量中的比例? 5、胆固醇的不良作用? 如何控制摄入? 课程运动营养学授课对象社会体育专业 教师毛培元职称讲师授课方式理论学时 使用教材 运动营养学基础 基本授课内容: 健康的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神灵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的健康概念,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去考量和定义。1985年WHO提出健康的概念包含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 学界亦有人提出人的健康,是身体、心理、智力、精神、社交能力的健康,才是真正完全的健康。 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人的心理、生理发生异常的变化,但又未到达发生病理性变化的情况。 一起亚健康常见的原因有:1、过渡的疲劳。工作的强度、社会的压力等。 2、人体的自然衰老。 3、生理周期的变化强度改变。 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失眠、疲倦、烦燥、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性格偏执、忧虑、抵抗力下降等。 消除亚健康的方法: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保持乐观、贴近自然、适当的心理干预。 运动与健康:1、定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2、定期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耐氧性。3、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神经肌肉的紧张性。4、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多器官的代谢功能。5、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营养与健康: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营养,21世纪提出了快乐运动的理念,体能消耗小,运动方式活、技术要求低、经济负担小、时间要求松是快乐运动的特点。二十一世纪也提出了营养的新要求,全面、均衡、合理的营养。这是本课程需要研究的。 第一节:运动与营养素 营养素: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代谢,并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2种,分为6大类。醇、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水。 必须营养素的概念:人体不能合成,但是人体生长、存活、健康必须的营养素。 8种必须氨基酸(板书)。 对健康有益的食物:膳食纤维素。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 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的意义和要求理论是人们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方法则是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手段或途径。社会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包含着丰富理论与方法的体系。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指导者已有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或作用于被指导者。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的理论与方法。 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中的较高层次,不但要有更多的指导实践的积累,指导工作的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难度也在增加。因此,《制度》对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定是必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的理论与方法,要求对社会体育的知识、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理性把握层次。 (二)应掌握的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内容1.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的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医学及心理学知识、合理安排锻炼、殿炼效果评价以及心理保健的方法、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与制定方法、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适合于群众普及的各种常用的健身项目活动方法等。2.掌握体育比赛的理论与方法。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的体育比赛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体育比赛的基本原理、大中型体育比赛的赛制、计划、编排、组织以及比赛各环节工作等的理论与方法。3.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我国社会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形势任务的基本要求、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建立和管理体育组织的方法、开展大中型群众健身活动、培养社会体育骨干以及社会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的理论与方法。 二、承担较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对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主要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掌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形成实际操作能力,体现在具体指导工作之中。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能够实际承担一定的指导工作。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的指导对象是达到一定水平的锻炼者,并要对一个较大区域的社会体育工作起一定的主导作用,对其体育技能指导水平和组织能力的要求均较高,所以,《制度》规定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能够承担较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二)应承担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1.能够承担某项体育活动较高水平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能对已达到一定水平的锻炼者进一步指导提高,能够进行较高水平的运动训练工作,在指导提高锻炼和训练水平中,能够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科学掌握运动负荷,对锻炼与训练过程中的各种不利的身心因素进行积极矫治,并对各种运动事故进行有效地处理。2.能够指导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工作。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不仅能承担基层体育组织的各方面工作和进行群众喜爱项目的创编和活动组织,而且能够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对基层社会体育组织进行指导,能够进行较宏观一些的社会体育活动与竞赛的计划、规划、组织实施和发现培养典型、总结推广经验等多项工作,能够积极协调好社会体育内外部联系。 三、取得比较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业绩 评价社会体育指导业绩的意义与要求衡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水平,不仅要看其具有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其知识、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综合反映出来的工作业绩。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水平差异,最终要通过不同的工作业绩反映出来。所以,《制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提出了工作业绩方面的要求。具体对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定,是在社会体育的各方面指导工作中能够取得比较突出的业绩,通过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确实产生出非常明显的工作效果。

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摘要 中长跑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属于体能类竞技项 目,要求运动员采用较高速度持续跑完全程,因此肌肉的代 谢能力的提高时很重要的。营养补充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 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综述和经验总结的 方法对中长跑运动训练日常、比赛及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进 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科学的中长跑训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 据。 关键词 中长跑日常营养比赛期营养高原训练期营养 1.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和营养需求 中长跑是一项长时间耐力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运动过程无间歇,能量消耗比较大。中长跑运动的能量供应以有氧供能为主,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消耗极大,维生素、无机盐、水分随汗液大量流失,因此容易引起神经活动紧张、激素分泌增加、体液丢失、代谢产物堆积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中长跑运动中,糖和脂肪供能的比例较大,其中糖供能可以通过无氧糖酵解和有氧代谢两条途径达到供能的目的。 2.中长跑项目日常训练的营养安排 糖彻底氧化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呼吸和汗液

排出,而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生成的产物酮体和氨等酸性代谢产物容易引起机体疲劳。肌、肝糖原的储备量与耐力运动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增加糖原的储备量有利于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比赛前若合理安排中长跑运动员的高糖膳食,则肌、肝糖原储备可达正常值的1~2倍。运动中每小时进食30~60g碳水化合物,可有效支持耐力性运动的能力。国外文献报道,运动后的30~45min之内是肌糖原恢复的最佳时机,中长跑运动员应在运动后头2小时及其后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 中长跑运动员的大运动量训练汗液流失量比较大,热环境或者干燥环境下一堂2~3小时训练课汗液排出量达到3~4千克,脱水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很大,所以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前中后均应该及时补充水分。训练期间最好每天监控训练前后的体重和尿比重,监控补液量是否足够。汗液的大量流失还带走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使得中长跑运动员对各种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无法及时补充会无法维持运动中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打破血液酸碱平衡,造成血液酸化、腿部抽筋、冲刺能力不足等运动能力下降的状况。因此,我们在训练中给运动员安排了运动饮料和补液盐的营养强化手段,按照运动前补充300ml,运功中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200ml,运动后500ml,以少量多次为原则进行补充。 3.中长跑项目比赛期的营养安排 一般在赛前1~2周为赛前调整期,膳食安排应以增加运动员

什么是社会体育指导员

一、什么是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群众体育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重要人才资源,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全民的体育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引导社会体育消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必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和良好素质的社会 体育指导员队伍。 原国家体委于1993年12月颁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市已建立起一支日益壮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分级管理的体系。但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及其工作现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民 健身发展的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城乡之间、各县市区之间和不同级别、类型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质量还不够高,

一些获得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 际发挥作用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机制还不够顺畅,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各级体育部门和有关组织,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薄 弱环节,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内容,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管理创新 和科学发展,着力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切实提高体育服务能力,为建设体育强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2、5力争到2011至2015年,全市

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000名以上的目标,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名列全省前茅。 (一)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发挥体育院校和其他学校建立培训基地,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除已明确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批准的高等体育院校培训外,其他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也可由体育院校和其他学校等专门教育培训机构 承担。有条件的体育院校和其他学校应在体育专业中开设社会体育指导 的相关课程,在晨(晚)练站点和其他健身场所安排一定的社会体育指 导实践,为体育专业学生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创设有利条件。 (二)提高培训质量。改革传统培训教学模式,倡导体育院校和其他学校的教师开展送培训到基层活动,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统编教材的要求,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因才施教培训

运动营养与健康论文

运动营养与健康 通过一学期的运动营养学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了解更多的运动营养学知识,这有利于我们今后在体育教学生涯中的实践运用。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健康人群和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营养学问题的学科。下面就来谈谈我所学习到的运动营养与健康。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健康和娱乐参加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包括娱乐性的散步到竞赛的不同运动水平。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来说,采用什么运动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科学的健身才有可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活力,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与此同时,适当的营养对保持每个人的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同样起重要的作用。运动方式的不当和只注重运动而忽视合理的营养,都不可能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甚则实得其反,损害健康。任何年龄层的人的健康来自于良好的营养加有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它将使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工作有创造性,不易患某些慢性疾病。运动和营养将使我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富有、更聪明。 目前我们所进行的各种日常运动主要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有人称之为“轻体育”。这些运动不拘形式,可以慢跑、快走、骑车、打球、登山等,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的方式提供能量。与有氧运动相对比的是无氧运动,如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方式:100米跑、跳高、举重、投掷等,这些运动时机体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需求,肌肉工作时没有充足的氧气,能量利用不充分,肌肉的工作时间就受到限制,因此,这些运动项目相对不适合健身锻炼,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那么,有氧运动又是通过哪些方面促进我们的健康呢? 1 改善心肺功能 2 控制血压 3 减肥 4 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5 改善心理状态 要有适量的运动。我们所建议的运动是有氧运动,慢跑和散步都是比较好的有氧运动。按照三个三安排运动比较好,一周至少锻炼三次;一次运动在三十分钟左右,感到身体微微有汗即可;每次运动心跳在一百三十次左右。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32学时

实用文档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介绍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机能,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等的一门科学。运动营养学是运用营养学知识为运动训练及比赛或体育锻炼服务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营养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素基本生理功用,食物合理选择等),根据运动专项特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运用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膳食;根据体育锻炼健身的需要,如何运用运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机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提高等健康目的。 运动营养学是专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是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及饮食防治某些常见病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中要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结合问题讨论、自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大全. 实用文档 助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一)教学内容 知识点:食品、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任务,营养和健康的关系,运动营养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合理营养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的概念内容及任务,了解运动营养学学科的发展任务,掌握营养与运动的关系。 第一章营养素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

儿童少年体育锻炼中的营养问题

地点:南校区报告厅 主讲单位:疾控中心 主题:儿童少年体育锻炼中的营养问题 第一节营养与健康 (一)营养的涵义与合理营养 生命的存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命活动及体育活动的进行,都依赖于体内的特质代谢过程,从而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新的构成细胞的物质、能源和其他活性物质,而且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这一获得与利用食物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是保证机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二)营养膳食的合理性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则是增强机体质量、完善生理机能,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之一。 营养膳食合理性原则就是要求膳食中必须含有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素,而且含量适当,种类互补,全面满足身体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此外,营养的合理性还要求食物是易消化吸收,不含对机体有害成分。 我们强调营养膳食的合理性,应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要做到食物营养成分的互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都不可能十分全面。在富含一种或数种营养成分的同时,可能缺少另外某种成分。例如:粮食谷物主要提供糖类、肉类禽卵等主要提供蛋白质与脂肪,而蔬菜与水果是维生素、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只有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实现营养成分的互补,满足机体的需要。 2.要进行不同年龄阶段营养成分的选择。人生的各个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儿童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对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取,在种类数量上要有充分的保障,做到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脂肪,全面而均衡。老年人为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强调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为防治骨质疏松、高血压等老年退行性疾病,要补充钙质,限制钠盐,形成对某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和职责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和作用 《制度》在第—条就指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既是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地位的明确肯定,也是对他们的作用的充分概括。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体育工作者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是促进体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以自己的勤奋努力,积极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广泛进行现代体育观念的传播和科学健身知识的普及,不但通过逐步提高社会体育发展水平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直接增进群众的体质与健康,而且有利于在全社会不断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对于群众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提高文化修养,树立道德新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职责 《制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与明确,同时也表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事业负有重要的责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应面向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种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坚持直接而经常地为群众健身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履行的具体工作职责是:采取各种方式方法,调动群众的体育活动积极性,提高群众自觉锻炼的意识,组织和带领群众积极开展各种健身活动:积

极宣传科学健身知识,认真进行科学健身的指导服务,有效提高群众的健身锻炼效果:对群众进行合理体育消费和健身投资的正确引导与有效帮助,促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条件与素质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是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最基本的共同要求。基本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与工作表现条例,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法律与社会公德,热心社会体育事业,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二是申请的资格条件,规定申请授予技术等级称号或晋升高一等级称号,均应参加相应级别的业务培训,考核合格。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级 《制度》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和国家级四个级别。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要求 《制度》中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各方面条件规定,同时也是对他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概括起来,一是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思想觉悟:要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自觉的道德修养: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二是科学文化素质,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应掌握政策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组织管理知识、锻炼指导知识以及科学研究知识等专业理论知识。三是工作能力

体育锻炼过程中营养的补充

体育锻炼过程中营养的补充 与运动负荷相适应的营养供应运动训练始终处在消耗(训练) - 营养补充(膳食与营养) - 休息(睡眠) - 恢复这一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该循环链中,合理的营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运动训练超乎正常的人体运动,容易造成人体部分营养素的缺乏,并由此导致运动员心理、生理、机能和竞技状态方面的变化,影响疲劳的及时恢复。随着体育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步意识到高效能的营养补剂对疲劳的影响很大,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也随之有了质的发展。运动营养补剂的功效是多元的,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运动员因剧烈运动消耗掉的体内营养素,还能起到加速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机体对运动代谢终产物的清除,促进体内能量物质的恢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稳定内环境,调节各器官系统功能,在总体上提高运动能力等效果。通过营养补剂,可以使运动员身体上由于大负荷运动造成的功能低下与紊乱,在新的适应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即所谓训练- 恢复- 再训练- 再恢复。新的恢复总体上看,高于以前的起始水平,提高疲劳的恢复能力。运动训练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建立过程,营养补剂的作用,就是促进机体从不平衡回到平衡状态,并产生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也就相应地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高质量的训练依托于高质量的恢复,而服用营养补剂则是恢复手段中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1补糖 糖是维持人体运动能力的主要能源物质, 对ATP 合成速度影响极大。糖在氧供应充足或不足时都可以分解供能, 在运动中糖代谢分解产物的转化或排出比其他类能源物质容易, 利用速率快, 消耗多, 也是最好的能源物质。因此, 补糖是最常用的营养补剂。补糖具有增强免疫的功能, 近期研究提出补糖使血糖浓度保持, 有利于减少应激激素, 稳定免疫功能, 避免运动员在大运动量期间的疾病发生; 补糖是防治中枢疲劳的重要方法, 糖是人体大脑唯一的能源物质, 血糖水平下降, 就会使大脑能源供应不足, 中枢发生疲劳。长时间的耐力性项目和球类项目都适合补糖, 运动前补糖是为了增加体内肌糖原含量, 及血糖浓度, 一般采用改良的补充糖原法; 运动中补糖提高血糖水平,减少肌糖原损耗, 从而延长运动时间, 通常间隔一段时间补充含糖饮料, 量不宜太大,或在运动前两小时口服葡萄糖, 掌握好服糖时间, 防止发生胰岛素反应; 运动后补糖是为了加速恢复肌糖原, 运动后的6 小时, 肌肉中糖原合成酶含量高, 补糖时间越早越好。关于补糖类型, 常用的是葡萄糖和果糖, 果糖主要增加肝糖原储备, 而葡萄糖主要是增加肌糖原含量。 2 氨基酸的补充 人体内氨基酸多存在于骨骼肌中, 种类繁多, 它对肌肉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对运动能力影响极大。长时间运动时, 氨基酸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之一, 通过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过程供能; 血浆中氨基酸可经血脑屏障而进入大脑, 因此, 对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色氨酸, 它是判断中枢疲劳的重要标志。作为营养补剂的主要是: 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牛磺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等。研究表明:口服支链氨基酸,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能和色氨酸竞争进入大脑, 有防止中枢疲劳的功能。国外研究报道: 谷氨酰胺是免疫系统某些细胞的重要燃料, 是调节肌肉蛋白质合成, 增加身体免疫的重要物质,因而认为, 在大运动量期间, 每天可口服2g谷氨酰胺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一、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 (一)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的意义和要求理论是人们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方法则是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手段或途径。社会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包含着丰富理论与方法的体系。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指导者已有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或作用于被指导者。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的理论与方法。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中的较高层次,不但要有更多的指导实践的积累,指导工作的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难度也在增加。因此,《制度》对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定是必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的理论与方法,要求对社会体育的知识、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理性把握层次。(二)应掌握的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内容1.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的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体育锻炼的生理学、医学及心理学知识、合理安排锻炼、殿炼效果评价以及心理保健的方法、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与制定方法、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适合于群众普及的各种常用的健身项目活动方法等。2.掌握体育比赛的理论与方法。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的体育比赛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体育比赛的基本原理、大中型体育比赛的赛制、计划、编排、组织以及比赛各环节工作等的理论与方法。3.掌握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我国社会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

基本精神和形势任务的基本要求、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建立和管理体育组织的方法、开展大中型群众健身活动、培养社会体育骨干以及社会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的理论与方法。 二、承担较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 (一)对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主要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掌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形成实际操作能力,体现在具体指导工作之中。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能够实际承担一定的指导工作。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的指导对象是达到一定水平的锻炼者,并要对一个较大区域的社会体育工作起一定的主导作用,对其体育技能指导水平和组织能力的要求均较高,所以,《制度》规定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能够承担较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二)应承担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1.能够承担某项体育活动较高水平的技能传授和锻炼指导。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能对已达到一定水平的锻炼者进一步指导提高,能够进行较高水平的运动训练工作,在指导提高锻炼和训练水平中,能够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科学掌握运动负荷,对锻炼与训练过程中的各种不利的身心因素进行积极矫治,并对各种运动事故进行有效地处理。2.能够指导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的工作。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不仅能承担基层体育组织的各方面工作和进行群众喜爱项目的创编和活动组织,而且能够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对基层社会体育组织进行指导,能够进行较宏观一些的社会体育活动与竞赛的计划、规划、组织实施和发现培养典型、总结推广经验等多项工作,能够积极协调好社

体能与营养

关于体能与营养的结课论文 作者:许恒指导老师:佟春雨 通过一学期《体能与营养》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现在越来越多的 人为了健康和娱乐参加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包括娱乐性的散步到竞赛的不 同运动水平。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来说,采用什么运动方式是 至关重要的,只有科学的健身才有可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活力,预防疾病和 延年益寿的目的。与此同时,适当的营养对保持每个人的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 同样起重要的作用。运动方式的不当和只注重运动而忽视合理的营养,都不可 能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甚则实得其反。运动和营养将使我们生活的更健康、 更富有、更聪明。 目前我们所进行的各种日常运动主要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有人称 之为“轻体育”。这些运动不拘形式,可以慢跑、快走、骑车、打球、登山等,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的方式提供能量。与有氧运动相对比的是无氧运动,这些 运动项目相对不适合健身锻炼,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那么,有氧运动又是通 过哪些方面促进我们的健康呢? 1 改善心肺功能 2 控制血压 3 减肥 4 增加 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5 改善心理状态要有适量的运动。合理营养可以保证 运动的质量和效果,运动时,为了满足供氧的需求,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 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会使我们的身体功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使机体的 营养状况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消耗增多和有害的代谢物质增多。因此,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运动效果,增进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及时补充营养在 运动时显得尤为重要;二合理营养可以促进运动后体能恢复,消除疲劳,而且 可以促进疲劳快速消除,使体能迅速恢复,从而保证次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也为更好的进行下一步运动奠定基础。 由于人们对运动时的营养补充不够重视或缺乏相应的运动营养知识,使到很多运动效果适得其反,因此了解运动时的营养补充原则非常重要。我们只有 学会将科学的运动与合理的营养措施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改善体质。 首先,对于能量和糖类的补充,任何形式的运动都需要以消耗能量为基础,而体内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是运动中的能量供给最主要、直接的来源,因此补充 糖类,即碳水化合物,在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运动补糖类可以增加体内糖原

运动营养学复习要点

运动营养学复习要点 第一讲运动营养学概述 ①营养的概念 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②营养素的概念 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 ③营养素的种类 蛋白质、脂类、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食物纤维(膳食纤维、纤维素) ④营养素的主要作用 供给能量、调节生理机能、构成机体组织。 第二讲运动与糖类 ①糖类的分类(根据分子结构大小的不同) 单糖、双糖(低聚糖)、多糖 ②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⑴供给能量;⑵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⑶节约蛋白质;⑷抗生酮作用;⑸解毒作用。 ③从事无氧运动的运动员通过糖类摄入的能量一般应占总能量的多少?65%-70% ④血糖指数的概念 与参照食物(葡萄糖或白面包)摄入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相比,含糖食物使血糖水平升高的相对能力。

⑤糖储备包括?血糖、肌糖原、肝糖原 ⑥运动前、中、后补糖的意义 运动前补糖:可增加肌糖元和肝糖原的储备,还可增加血糖的来源。 运动中补糖:能提高血糖水平,减少肌糖原消耗,延长耐力时间。 运动后补糖:促进肌糖元合成,有利于疲劳恢复。 ⑦运动前、中、后补糖的方法 (1)运动前补糖 大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前数日:将膳食中糖占总能量比增加到60-70%。 运动前15分钟-4小时:补糖1-5g/kg。运动前15-30分钟最好使用液体糖。 运动中补糖 一般采用低浓度的糖溶液(5%-10%) ,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3)运动后补糖 原则是越早越好。最好在运动后即刻、头2个小时内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第三讲运动与脂类 ①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机体所需要的、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途径获得的脂肪酸。 ②主要的必需脂肪酸为?亚油酸。 ③脂肪的生物学功能 ⑴供给能量;⑵构成生物膜;⑶供给必需脂肪酸;⑷御寒、保护脏器;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食欲、增加饱腹感。 ④食用脂肪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 脂肪消化率、脂肪酸组成、维生素含量。

体育运动知识之营养与健康

体育运动知识之营养与健康 发布日期:2011-6-17 17:22:33 选择题 1???? 六大营养素包括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 A???? 无机盐??? 微量元素??????钙??? 铁 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蛋白质的营养功用???? D???? 构成机体组织?????? 调节生理机能?????? 供给热能?????? 保护肝脏 3???? 成年人在长期蛋白质供应不足时会出现体重下降、()等等。??? A???? 肌肉萎缩?????? 心血管病?????? 近视?????? 食欲不振 4???? 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成人应占热能供给总量的()。??? A???? 10%-12%?????? 12%-14%?????? 14%-16%?????? 16%-18% 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脂肪的营养功用??????? C???? 组成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 促进蛋白质的吸收与利用?????? 增加食物的美味与饱腹感 6???? 机体的“燃料库”是()????? C???? 蛋白质??? 糖??? 脂肪?????? 维生素 7???? 1g脂肪在体内氧化燃烧可产生()的热量? C???? 9.414KJ? 18.828KJ 37.655KJ 75.310KJ 8???? 脂肪应占每日能量供应量的()左右,寒冷天气适当增加,炎热环境下适量减少。???? B???? 7%-10%? 17%-20%?????? 37%-40%?????? 47%-50% 9???? 脂肪必须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供能,一般是在运动强度小于最大耗氧量()下,脂肪供能耗氧较多。??? A???? 55%?????? 65% 75% 85% 10??? 下面含脂肪食物是()?? A???? 花生?????? 玉米?????? 高粱米??? 水果 1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糖的营养功用???? D???? 保护肝脏??????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抗生酮作用???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

运动营养学总结

运动营养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具体内容: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从预防营养素缺乏和预防慢性疾病两方面来考虑人类的营养需求,提出了良好健康状态的作用的新观念。 四项内容对应的简写和具体概念: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的平均值。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RDA,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危害健康。 3.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双糖(蔗糖麦芽糖 乳糖海藻糖)寡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功能:1,细胞和组织的成分2,提供能量,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保肝解毒作用6,增强肠道功能7,作为食品添加剂 4.低聚糖的相关内容:寡糖又称低聚糖,是由3-9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 而成。分为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生理功能: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2,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结肠发酵”3,抗龋齿作用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 5.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果胶,树胶 等;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能够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功能;果胶类易与食物中无机盐结合,而影响无机盐的吸收;木质素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维持机体消化功能的正常。 6.补糖的方法:(1)运动前补糖: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 量的60%-70%(或10克/千克体重);也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即在比赛前一周逐渐减少运动量,直至赛前一天休息)或在赛前1-4小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在赛前15分钟或赛前2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2)运动中补糖:每隔30-6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物质,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克/h,多数采用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3)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理想的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运动后补糖量为0.75- 1.0g/kg,24小时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 7.脂类的功能:体内和体外:体内:1,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 部分2,脂肪是一种富含能量的营养素3,保护重要器官(缓冲)4,维持体温正常;体外:1,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食物中的脂肪可向人体供应必需脂肪酸3,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8.必需脂肪酸概念,分类,作用。必需脂肪酸(EFA):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 能自行合成,必需由食物中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分为亚油酸,亚

篮球专项运动员赛前一周营养食谱及训练方案

篮球专项运动员赛前一周营养食谱及训练方案 引言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比赛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越来越高的技术、战术水平,同时比赛和训练也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篮球运动的实践表明, 要想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没有优良的体能作保证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好的体能呢?这是当代篮球指导教师和教练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大量的运动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 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制定系统、科学、持续的体能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高强度对抗的比赛中具备优良的体能优势。 合理营养供给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员身体需要哪些营养成分,需要多少,这些营养成分具体在哪些食物中存在,所占比例是多少。也就是所谓的“应该吃什么,量是多少,具体应该在什么时间吃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教练员、运动员对营养补给标准把握的不好。很多营养学研究者调查报道,伙食标准提高以后,其营养结构比低伙食标准时还要不合理,菜肴类食品中偏食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各种主食蔬菜的摄取量不足。由此可知,长期的营养补给不合理,会导致运动员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提高缓慢,达不到训练的预期效果,因此说运动员合理营养补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饮用合理饮食营养对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机能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营养因素几乎影响到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每一个环节。从运动员训练后的营养补充内容看,糖类属于主要能量物质,运动时和运动后必须随时予以补充。 糖是维持人体生命及运动能力的主要能源物质,体内糖类物质在有氧及无氧状态下,均能分解,产生出能量,供人体运动之用。运动中糖代谢分解产物的转化或排出也比其他能源物质来得更加容易, 且利用速率快。因此,糖是运动中常用的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蛋白质属于运动过程中的高消耗物质,身体部分能量消耗,各种器官系统及运动中受损肌肉的修复等,无一不与之有联系。人体骨骼肌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氨基酸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和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极限运动中,氨基酸还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之一。脂肪是人体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比糖和蛋白质更高的能量源泉。 除三大营养素之外,还有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等营养素。在体育运动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仅靠苦练是不够的,必须与各个学科相联系,采用多种多样的科学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 体育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及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要想使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原理,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锻炼的方法。 第一节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一、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 体育应该是一个确有实效,而又能不断提高的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则应是人们所进行的、有效的、合理的身体活动。而要使这种身体活动有效和合理,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依据,这种依据就是所谓的体育锻炼的原理。因此可以说,体育锻炼原理并没有概念上的意义,它只是从体育锻炼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具有原则意义的理论。这种理论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的几点做一简要的介绍。 (一)刺激与适应性的改变和增强 体育锻炼实际上就是对身体施加的一种运动刺激。在运动的刺激下,引起了机体的多种反应,并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与时间的延续、负荷量与强度的增长,使人体在形态、机能、素质、体能等方面,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和增强。原则上讲,有了这种刺激,人体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没有这种刺激,人体就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 (二)运动疲劳与疲劳恢复 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运动——疲劳——休息——恢复。有人讲“没有疲劳,就没有锻炼”,这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运动中只有出现疲劳,才可能通过休息,使体力得以恢复,并进而提高身体对疲劳的耐受力。例如,在长跑锻炼中,一个人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跑一千多米就感到体力不支,而他通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能跑两三千米仍不感到十分疲劳。可见,人的体力及各种运动能力,必须通过运动所产生的疲劳锻炼才能得以增强和提高。所以,我们不应害怕疲劳,担心自己的体力会用完。我们应该明白,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中叫做“超量恢复”。所谓超量恢复,是指人体通过一定量与强度的运动刺激,使机体出现疲劳,而在休息之后,机体的代谢能力与体力状况,可以恢复到比运动前更高的水平之上。人的各种运动素质与体能,就是在这种“超量恢复”的多次出现与重复中提高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运动这一规律,以增强锻炼的效果。 (三)能量消耗与营养补充 运动必然要消耗体内更多的能量物质。因此,运动后就必须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这样才能使体内的机能代谢逐步提高到新的水平上。这不仅能够加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可使体质的增强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 (四)用进废退 人的各种运动能力,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无一不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就拿我们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中都有的“前滚翻”动作来说,其实这是还不会走路的幼儿在床上很容易做出的动作。然而,在大学的体育课上,却有学生做不出这一简单动作,而有的学生却能很快地学会头手翻、前手翻,甚至更为复杂的动作。这不能不使我们吃惊地看到,人的各种原本就有的运动能力,是能够在不使用、不锻炼中渐渐消退的;而这些能力又能在经常的锻炼中得到惊人的提高和发展。这就是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为什么会比一般人大得多、球类运动员的反应比一般人快得多,体操运动员又能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难新动作的最基本道理。人们常讲:“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颇有哲理性和科学性的。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的原则主要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体育练习者从事体育锻炼实践,达到理想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只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体育锻炼的原理,才能使体育锻炼获得最佳效果。 (一)自觉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