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意义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拯救与守护

(01级·法学院·卢毅林·010741034)

摘要:无疑,混乱与贫乏孕育出中古的信仰。这世界需要一种教义:它能使人产生盼望以消减其苦难,给予人慰藉以缓和其伤恸,以如诗般的信仰来补偿乏味的辛劳,以永恒的观念消除人生短暂之叹。赋予一出宇宙性的戏剧以尊贵的意象,否则,这只是一幕幕生灵相继跌落于无可避免之灭亡中,毫无意义且令人难以忍受的戏剧。

关键词:上帝意义拯救守护

人类在幽暗的洞穴中独行,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无论前行还是驻足,无论欣喜还是伤感,无论了解还是困惑,无论坚强还是懦弱,人类抱有决不退却之信念,事实上亦从未退却。

无助的感触却时刻缠绕着人类的征程。仁慈的大自然有时会显露无情的一面,而险恶无知的人类叛徒总在兴风作浪,人类本身为私利甚至倾向于抛弃更为宝贵的良心,残酷的争斗总是难以避免。人类的信心轻易地被摧毁,而光辉的理性不足以弥补信心的动摇与缺失。这时候,人类的不自觉地创造了上帝,上帝创造了人类希望之光。

一、恩赐

生活在舒适与愉快的时代的人们,未必可以体会到中世纪人们心中的不安与惶恐。平民的人身安全尚置于领主的掌握,自由与平等更不必谈及。秩序当然存在,但是极不公正且不稳定。暴戾的刑法和蛮横的税法是统治之基,决斗因火刑与神判变得盛行,封建法度还无理地规定新娘的初夜权交由领主处分(往往因此触发暴动)。对于粗犷的农奴或农夫,他们的生活似乎不仅仅意味着黑面包了,但是不得不担负起开拓和建设的劳役。他们竭力供养了穿着鲜丽丝绸紧身服的领主。但是不忠诚的领主随时会因王位变更而挑起战火,整齐的藩篱和田野随之化作焦土。骑士是年轻的贵族,荒诞的骑士精神曾经风行欧洲,成为当时唯一活跃的元素,其好斗作风被引入十字军。女人耐心地在农舍劳作和养育孩子,可以坦率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由于受热情赞颂的圣母玛利亚,她们的地位稍有提高,但是她们的悲惨命运也许就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浩劫开始。另外,欧洲还要从哥特人、匈奴人、回教徒、诺曼人的侵扰中缓缓恢复。

中世纪已经远离古希腊神话般的民主生活,已经背离了古罗马伟大统一的理想。柏拉图构想的至善的理想国已然灰飞烟灭,西塞罗提出的自然法国度也无法实现。

此时基督教精心策划了博大而庄严的观念:创世、原罪、童女圣母、受难的神、基督复活、最后审判。圣礼下领受救世主之恩典,蒙受拯救。彼岸乃上帝之城,一旦成为上帝的选民即可进入。相信上帝,就是相信正义终将伸张,恶虽一时得逞,终将为善所净化。这就是上帝最大的恩赐。

二、第一原因

人类不满足安于结果,热衷追问原因。“生命需求”不仅仅在于自我保存的欲望,传宗接代的欲望,尤其在于追逐因果律的欲望,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均论证,事物形成一个渐次优越的接替,一定有一个最高的形式处于顶端。每一事物由初始因引起,初始因必然是最完善的原因,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原因。上帝就是最初和最终的原因。上帝以七天创造世界和以洪水重建世界的事迹世代流传,物质世界无时无刻不依靠上帝存在,上帝甚至创造灵魂--包括运动基质、感觉基质、智慧基质--并且灵魂不死,能够脱离肉体继续执行其职能。世界的运转依然以上帝作为第一推动力。就算亚里斯多德对这样的解释大概也不至于否定。

人们开始把上帝视为第一原因,意味着同时开始放弃对科学之路的探索。然而上帝是无辜的。这不过是思想的历史中信仰对理性发起的一场不友善的挑战,信仰虽然一度独领风骚,理性却不愿甘拜下风,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卷土重来,至今备受尊崇。其实,用理性解释上帝,本身即是理性权威的明证。

至于预言、启示、各种奇迹,对于解释原因不明的存在,并非毫无意义,甚至不乏价值,相信冥冥中的伟大推动力,与寻求自然规律并不必然冲突。经院哲学家的悲剧在于试

图以理智解释信仰,但“神学不是理智的奴婢,理智也不是神学的奴婢”。

三、至善

人之所以与其他物种真正区别,并非由于人的智能之发达,或者社会生活之习性,或者心灵之高贵,或者上帝之眷顾。唯一确实的原因在于人可以确知目的,判断价值,或者说,人可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人的终极目的无非是最大限度地完善自我、最大可能地实现自我,“善生活”就是最好的概括。永远地追求善与美,由此人类灵魂可以傲立于宇宙。

古希腊的哲学家只争辩是德性还是幸福为至善。而托马斯阿奎那声称富有目的性的宇宙隐含着一个伟大的目的制定者:一个明达的上帝。至善是上帝,而对于创造物来说,至善是最可能的善或类似上帝。仁爱(敬爱上帝、爱邻如己)与沉思(凭直觉思索上帝的知识)就是通向至善或最终目的之正途。而捷径就是修道苦行(完全放弃世俗生活)。

那么,怀疑论者质问:上帝既然是至善的为何要允许魔鬼的存在?昔日斯多葛学派的解说是罪恶是为了锻炼善者之德。托马斯阿奎那补充说上帝正是坚信向善之心决不会受到魔鬼的引诱而容忍魔鬼。他与奥古斯丁一样同意,邪恶是缺陷,不是因为追求恶而是因为意志缺陷把恶误认为善。

但是对于堕落者势必以超自然制裁。人们对天堂的憧憬是模糊的,但对地狱的恐惧是真切的。对受诅咒的痛苦的触动远甚于得救者享福。世俗道德法典旨在指导个人实现至善的努力,却显得无力迫使其履行重要的义务。而法律的最大遗憾是法网的疏漏。上帝主持的最后审判除了未曾发生之外就是完美,其震慑力在当时确实无与伦比。经院学者认同地狱处于地球最下端,地狱之门、地狱之火、地狱之刑、还有地狱中央被烧红铁链绑住的因巨痛嘶吼不已的恶魔,这些描绘深入人心。

四、十诫

康德说“灿烂星空,在我之上;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善良意志之所以善不是因为行动的结果而是因为它自身是善的,它来自对道德律的尊重,是一种纯粹的责任感。神人立约,亦约定谨遵戒律。据说仁慈的上帝没有宽恕下地狱者就是因为痛恨他们违约。

博纳梵图拉说上帝赋予我们双重正直,一个是良心的正直,用以正确的判断;一个是道德本能的正直,用以正确的想望,良心或会陷入错觉与谬误,但是道德本能是天赋的光圣洁不灭。上帝的戒律沟通了良心与道德本能。人的心灵进行一种三段论:道德本能作为大前提--要避免一切邪恶;戒律作为小前提--通奸是上帝禁止的,所以是一种罪恶;良心得出结论--必须避免通奸。

至于邓司各脱认为上帝以他的公正的意志立法,因此戒律不是必然的。他完全可以创造一个世界,那里谋杀、多妻与侵犯财产是正当的。但是既然他的命令不可收回,这些命令就必须付诸实现。这与自然法学派主张自然法来源于最高理性格格不入,但是一致的观点是自然法或道德律是无论如何不可违背的。

五、意志自由

怀疑论者的又一诘难:上帝既然是全能的为何没有预见人类始祖犯下原罪?回答是上帝授予人类自决权,始祖选择偷食禁果,于是被逐出伊甸园,上帝预见某些人会滥用自由,但他允许,并事先定下对其责罚。自由与原罪相生相伴,原罪传之后代,自由亦然。

托马斯阿奎那说意志是灵魂王国的第一推动者,意志本身就是一种风险:选择的自由无助于达至善的目的。因为意志自由更多地有利于成就自我而非他人。但托马斯阿奎那断言每个人的按理性行事的自然倾向,是趋善避恶。理性通过使意志明了目的而推动它。上帝说了:选择去吧,但是要为你的选择承担责任。

六、救赎

如果说基督教的罪感、儒教的忧患与佛教的劫难有其共同根源,那么罪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化解之术。

浸礼:除去原罪罪污;告解:承认罪过、洗清灵魂;临终涂膏:聆听死者忏悔,豁免其罪,为死者赢得进入天堂之保证。这些奇妙的制度,使忏悔者从萦系于内心并压迫其神经的悔恨痛苦的忧思中求得解脱,使罪人因有悔改之希望得到鼓舞。

救赎是上帝的另一种拯救。房龙先生疾呼的宽容精神也许可回归至上帝的宽恕。恩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