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信仰与理性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信仰与理性【摘要】:中世纪哲学的主要问题是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围绕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经验哲学的代表人物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及托马斯·阿奎那宇宙论证明,就此讨论基督教哲学中信仰与理性,这种思想传统不仅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而且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宗教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袁野、孙晔,沈阳师范大学一、教父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在早期基督教传播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最高统治者的理解和支持,应付希腊哲学后裔们的激烈抨击,一些具有哲学修养的信徒就试图从理论上论证和捍卫基督教信仰。
借用古希腊哲学,并根据教会的需要加以改造,开始阐述、制订了教义和教规。
这些人或奔走传教,或著书立说。
借着他们的活动,基督教第一次有了相对完整的教义,他们也因此被教会称为“教父”。
他们的哲学思想就被称作“教父哲学”。
(一) 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存在的两种证明——知识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
奥古斯丁对关于上帝存在的单纯神学思辨并不感兴趣,他关于上帝的哲学反思是他强烈追求智慧和精神之宁静的产物。
他年少时沉湎于感官快乐之中的经历戏剧化的证明了灵魂不可能在肉体的快乐或感觉中找到宁静。
同样,在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中,由事物构成的世界是充满变化和暂时性的。
提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有限的人的心灵何以能够获得超出其心灵能力的知识?1.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的代表,深受柏拉图主义思想的影响,将知识区分为3 种,只能相信不能理解的知识——历史知识;既能相信又能理解的知识一数学知识;只有相信的知识才能被理解的知识——神学宗教,并把知识对象和知识的关系理解为有下到上的等级关系,人的外感觉以外部有形事物为对象,内感觉以外感觉为对象,理性以内感觉为对象。
这样,有形事物、外感觉、内感觉和理性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等级。
奥古斯丁说:“很明显,有形事物被身体感觉所感知,身体感觉不能感知自身。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作者:杨文君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8期杨文君【摘要】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在著作《神学大全》的第二题中指出并阐明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他主张采用后天的证明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然而,虽然他的证明在前者的基础上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但仍存在可以进行质疑和反思的地方,这对我们更进一步的探究上帝存在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五路证明反思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和中世纪神学哲学的最高成就,他生于意大利的贵族家庭,五岁便进入进修院学习,师从哲学家大阿尔伯特,这就奠定了他更具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以理性思考为主体,这便是西方形而上学亦或说本体论所具有的传统。
而《神学大全》的出现便是这一基础很好的印证,著作中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也可最终归结为目的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
那么,这五路证明具体是怎样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一、关于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有一个背景性的人物,那就是安塞尔谟。
安瑟尔谟直接从上帝的概念导出了上帝的存在。
而托马斯·阿奎纳则不赞同安塞尔谟直接从纯粹概念推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方法,他一方面指出上帝的存在与本质是绝对同一的,上帝的本质就已经包含了存在,所以,上帝的自身的存在是无需证明的;另一方面,他又承认,上帝存在对人类的理智来说并不是直接自明的真理,因而对此需要加以证明,具体的证明是他在《神学大全》中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第一个证明是“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第二个证明是“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第三个证明是“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第四个证明是“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第五个证明是“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由于援引和改造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与变化、原因与结果、潜能与现实以及自然目的学说,因而在形式上有不同于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特点。
试阐述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试阐述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试阐述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丁珊珊宗教学专业 0311263【内容提要】:在基督教哲学史上,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始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神学家们为了给信仰寻求理性的依据,一直乐此不疲地从事这项工作,直至今日都未曾终止。
卡尔?拉纳是一名重要的天主教正统神学家,他是在对传统的论证进行扬弃之后,从人的角度并结合现代因素开展论证的。
他既坚持了传统的基督教教义,又回应了康德对本体论的批判,以存在论为基础重建本体论证明,使得传统信理与现代境遇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大大推动了天主教神学的发展。
本文的主旨就是力图阐述卡尔?拉纳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的思想背景及其论证思路。
【关键词】:拉纳在在者毕竟在上帝本体论证明 (【正文】:第一部分学术回顾卡尔?拉纳(Karl?Rahner 1904——1984)是德国天主教神学家。
他的神学思想影响了在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产生革命性变化的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
正因如此,他被视为当代天主教会系统里最有影响的神学家,甚至有人断言他是这个神学系统里自托马斯?阿奎那以降最重要的神学家。
他对宗教哲学的两大主要贡献为:一是用存在主义哲学改造经院哲学,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入手将经院哲学重新阐释为超验论的哲学,即“超验论的托马斯主义”;另一方面是将传统的教义神学重新解释为神学人类学,即神学研究应该始终围绕信仰1主体而不是外在的超越性客体。
卡尔?拉纳一生著作颇丰。
但他语言极其晦涩难懂,令许多学者望而却步。
因此,国内学界对其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少。
台湾辅仁大学的武金正神父曾著《人与神的会晤——拉纳的神学人观》,不仅详细介绍了拉纳的生平和背景,还从拉纳的超验人学方法入手,对拉纳思想的一些重要议题作了整理和论述。
为了纪念拉纳的百年诞辰,辅仁大学又推出了关于其思想的研究论文集——《拉纳的1《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单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246页1基督论及神学人观》。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1. 引言1.1 五路证明的背景五路证明是指由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五种逻辑推理,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这五种证明分别是:第一路证明(基于运动之必有初因)、第二路证明(基于效果之必有原因)、第三路证明(基于存在之必有本体)、第四路证明(基于度量之必有最佳)、第五路证明(基于方向之必有智慧)。
这些证明被认为是基督教神学中最具影响力和重要性的观点之一,对于信仰的启发和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路证明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阿奎那对其进行了深化和发展,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这五种逻辑推理,阿奎那试图证明上帝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引导人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来认识和信仰上帝。
的提出,开启了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的新篇章,对当代人们探讨宇宙和神秘世界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五路证明是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所提出的,被认为是西方神学和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神学论证之一。
这些证明试图通过理性推理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从而为基督宗教的信仰提供理性基础。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于:五路证明提供了理性基础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为信徒提供了坚实的信仰基础。
在现代世界,科学和理性思维盛行,五路证明的出现为那些需要理性支撑来坚定信仰的人提供了方向。
五路证明的出现挑战了无神论者和非理性主义者的观点,为信仰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
通过理性推理证明上帝的存在,使得信仰不再仅仅是盲目从众,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推理之上。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于为信徒提供了理性基础和哲学支撑,使得信仰更加坚定和深入。
这些证明不仅是中世纪神学思想的杰作,也是现代信仰的重要支柱之一。
2. 正文2.1 第一路证明的反思第一路证明是指由运动推至必有第一动者这一论证。
西方文化概论填空题(答案+挖空分开,方便复习)

填空题1 .希腊神话中的美神是(阿佛洛狄忒),她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维纳斯)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雅典娜),美神是(阿佛洛狄忒),酒神是(狄奥尼索斯)2.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而对众神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希腊神话主要是(地中海)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在“黑暗时代“末期杂乱无章的希腊神话传说进行编撰整理工作的两位重要人物是荷马和(赫西俄德)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命运)3 以克洛诺斯为首的老一辈神族是(提坦)神族,以宙斯为首的新一代希腊神族是(奥林匹斯)神族;与希腊正统宗教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奥尔弗斯)。
4 .西方的历史之父是(希罗多德),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哲学之父是(泰勒斯),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里克利)希腊最杰出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柏拉图)。
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为(理念论)/希腊最主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泰勒斯),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作(水本原说);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
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里克利),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是(苏格拉底)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的个性特征就是(和谐之美)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应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奥尔弗斯)柏拉图之后,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非基督教哲学家是(普罗提诺)和(斯多葛)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二远对立的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西方教会的著名教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书中为基督教的灵肉对立思想和修道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理论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理论研究中世纪神学的人都知道,托马斯·阿奎那在其著作《神学大全》中关于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被称为目的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
宇宙论证明是为目的论服务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而证明上帝存在是为他的神学目的论确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所以,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神学目的论。
而讨论其神学目的论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透视其神学目的论,挖掘其人学目的论的思想。
01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理论在经典著作《神学大全》中,托马斯·阿奎那这样论述:“关于上帝存在,可以有五种证明方法。
第一种很明了的方法就是从运动出发的方法: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有些小物在运动,这是确切无疑的,可被感性知觉所确定。
”在阿奎那看来,但凡是运动的事物都是由另一物推动的,因为要么就是存在着被推动的可能性,否则无物能在被推动下运动。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因为运动都是将事物从可能性变为现实,但是,若非经过某个现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举例可知,用火点燃木柴,就是在用现实存在的热将可能的热转化成现实的,对木柴来说,火是推动这个运动过程的某种现实存在。
在同一种运动关系中,同一事物是不能既是可能又是现实,只能在不同的关系下才能发生转变,就像上面的例子中火的热,不可能同时是可能的冷,又是可能的热。
因此,不能将某一事物在一种关系条件中即被认定为推动者,又被认定为被推动,更不能认定为自动。
由此,得出结论为凡是运动的事物必定是被另一物推动的。
即是,当我们说某物被动时,就是在认定它被他物所推动。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循环推论,就必然会追溯到第一推动者那里,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不被其他事物推动的,众所周知,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阿奎那在运动关系中推论出了第一推动者上帝的存在。
阿奎那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这样论证道:“第二种方法是从有效因概念出发的方法。
在感性可感知的事物里,存在一种会产生效果的原因秩序。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填空题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
关于艺术中人体比例,提出了定理。
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二分法、、和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
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
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
这被称为“论”。
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实体的身体具有广延性,心灵实体具有思维性,两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被称为心身论。
7、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8、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和。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
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
10、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
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1、数是世界的本原、黄金分割;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3、知识、本体;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5、奥康、奥康剃刀;6、天赋观念论、二元论;7、贝克莱、休谟;8、斯宾诺莎、莱布尼茨;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10、自我、同一。
1、苏格拉底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的著名命题。
他的概念辩驳的辩证法,被称为“”。
2、柏拉图提出的“四德说”,包括、勇敢、节制和等四种德性。
3、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伦理学,提出了幸福生活的目的是“的无病痛和的无纷扰”。
4、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
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的主张是信仰与理性可以并存与一致,但信仰却理性,知识为信仰服务。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是中世纪哲学家们提出的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证明。
这些证明包括:宇宙莫不是因果律的体现,存在具有旨意的事物和追求美好的动植物等。
然而,这些证明并不能完全证明上帝的存在,更不能令人信服。
以下是些反思:
首先,这些证明的前提是基于一些假定,例如宇宙是有始有终、存在一个终极原因等。
这些假定是无法证明的,只能源于信仰或个人观点。
其次,这些证明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每个人对“存在旨意”、“美好”等概念的理解
都是不同的。
因此,证明上帝的存在也受到不同的解读,无法成为确定性的证明。
第三,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很少考虑了存在看似没有旨意和美好的事物和现象。
这些
事物和现象存在,但却不完全符合上帝的概念。
证明是有缺陷的,因此这些证明被质疑。
第四,这些证明存在转换斜率的问题。
这些证明从对自然的观察而开始,最终推导到
一个宏大的主宰,这个推导的过程缺少“转折点”,其中间未描绘过渡。
证明未能证明自
然和神的合一,没有表达出具体的上帝形象。
最后,以上证明的认同都是基于理性的。
然而,信仰远不仅仅局限于理性领域内。
当
我们面对一定量的未知的情况时,信仰可能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证明成为次要问题。
我
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其他类型证明,例如个人内心的体验、社会研究、宗教传统等。
综上所述,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是尽管有启发作用,但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明。
提示
我们应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以更全面的方式认识上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教会里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先信仰而后理解,一个是先理解而后信仰。
基督教对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基督徒肯定相信上帝的存在。
对一般人来说成为基督徒很简单,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
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基督教还没有成为统治地位的宗教时,有一批博学的思想家,他们既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同时又有希腊哲学的底蕴和素养,他们在奠定基督教教义时也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只是要信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理论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区别,中国人的信仰从来不想证明,而西方人总想把信仰的对象用理论的方法加以证明。
托马斯•安奎拉的著名的宇宙能证明,即托马斯五路的五个证明。
第一个证明,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被推动的。
我们必须假定,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第二个证明跟这同构,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作为结果它都有原因,而上帝就是终极原因。
第三个证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或然性存在的。
从概率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在某一个时候这些或然性的东西它都不存在,而在概率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有这种正好都不存在的情况,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后来会有这些东西,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他就不可能从无中产生出来。
但是,我们明明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东西,因此所有的东西不可能都是或然性的,它一定有必然性的存在。
第四个证明就是完满性。
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从不完满到比较完满到非常完满形成一个系列,那么这个系列最端,,而这个最完满的东西就是上帝。
这四个证明都叫宇宙能证明,它们具有同构性,根据一个系列往上追溯,但是又不可能追溯到无限,必须终止,然后我们终止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上帝。
第五个证明是目的能证明。
自然界和谐有序充满了目的性,每个事物好像都有自己的目的。
看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也充满了目的。
它的目的从哪儿来呢?我们就必然相信,肯定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他按照一定的意图,创造人类事物。
17世纪法国有个大数学家叫帕斯卡,他同时是神秘主义者和天主教徒。
帕斯卡本人特别反对当时像英国自然神论这种证明。
他认为用理性推出上帝的存在是枉费心机的,因为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
帕斯卡这点跟我说的最早作证明以前的教父派的观点有点相同。
他认为我们的理性非常有限,我们不可能用数学公理的方式来推出上帝。
因此他坚决反对像英国那种自然神论,设计论证明用一种逻辑理性来推出理性。
那上帝推不出来,而他认为上帝是巨大的无限的对象。
他说这种无限的混沌,把我们和上帝隔开了。
简单的说,你信它他就存在,你不信它他就不存在。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想上帝存在呢?赌博啊!于是他提出一个上帝存在的博弈论证明,他说我们现在就这样,我们赌一把吧!我赌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哪一个赢的机会更大?赌徒嘛,赌场上你就要算我到底哪一个赢面更大,好,你想一想,如果你赌上帝不存在,那么如果你赌赢了,上帝果然不存在,你赢不了什么。
因为上帝不存在嘛,你赌它果然不存在,你赢了,它也赢不了什么,但如果你输了,这个代价就大了,你赌它不存在,而它果然不存在,你将来在它面前你怎么交代。
你说当时我举手时我不想你存在,你输的就大了吧。
反过来你要赌它存在呢?拟想想如果你赌输了,它不存在你失去不了什么,因为拟说它存在,它不存在,你赌输了,但是它不存在,你也输不了什么,但你要赌赢了你就赢大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因此博弈论证明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宁愿赌上帝存在,我们不
要赌它不存在,否则我们就亏的比较大。
这种证明当然不是证明,这个完全是从一个现实功利的角度来出发,但是它里面也充满了智慧。
康德具体的反驳了宇宙论的证明,同时也反驳自然神论的证明。
康德同样也认为,你既不能用理性的证据来证明上帝不存在,也不能用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因为上帝存在与否是超出推理的证据的,因为理论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我们只能说理性所对应的经验世界现象,世界范围里面我们找不着上帝,但是超出经验范围,现象之外的那个本体世界,又涉及上帝那个问题,我们无法回答,因为我们的经验论不能应用的经验之外的东西上面去,否则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矛盾,一系列的幻象。
这是康德的观点。
因此关于上帝,我们在认识论世界里面不能谈他。
在自然界中我们找不着上帝,在自然界之外我们对它一无所知。
因此我们既不能说上帝存在也不能说上帝不存在。
我们既不能用理性来证实上帝也不能用理性来证伪上帝,所以我们就把上帝束之高阁,我们不谈他。
在自然科领域里面,在经验世界里面,我们就只研究自然现象而已,研究自然世界,我们获得科学结论够了,所以我们把上帝赶出自然界,我们不谈他,这个做法基本上跟自然神论还是有点相同,只不过不同的就是说关于在自然之外的上帝有没有。
他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证明,他认为尽管在认识世界自认世界里面我们不需要找上帝,我们也找不着上帝,但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在我们的道德世界里面,一个上帝的存在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