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合集下载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是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一个观点,试图通过理性和逻辑的推理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这五路证明分别是来自运动之物、因果关系、可能性和必然性、度量之物和目的论的证明。

这些证明在今天的哲学和科学界并不被普遍接受,也引发了许多的反思和批评。

对于来自运动之物的证明,阿奎那认为一切都是由某种原因而产生的,而这种原因必然是一种第一因果,即上帝。

这一观点忽略了现代科学对宇宙起源和运动规律的解释。

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科学已经提供了多种可能的解释,使得上帝并不是唯一的解释。

这个证明并不能被全然接受。

关于因果关系的证明也存在一些问题。

阿奎那认为一切都必须有一个原因,而这个原因是上帝。

这种“原因必然造成结果”的观点被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质疑,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现象学。

他们认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基于因果关系来推导上帝的存在也并不是一个完全可靠的方法。

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证明也存在一些问题。

阿奎那认为一切都有可能性和必然性,而这种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存在需要一个必然存在的存在者,即上帝。

这种逻辑在面对现代科学的多元宇宙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崩缩现象时并不成立。

科学的发展展示了宇宙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不需要一个统一的存在者来解释,因此这个证明也是值得怀疑的。

第四,度量之物的证明也被质疑。

阿奎那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和善,而这种绝对的美和善必然是上帝的属性。

这种观点在美学和伦理学上并不被普遍接受。

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于美和善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个文化和时代内也存在多元的美学和伦理观念。

基于度量之物的证明并不能建立上帝的存在。

目的论的证明也存在问题。

阿奎那认为一切都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必然由一个万物的最终目的者所设定,即上帝。

这种观点被认为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忽略了自然界的自然规律以及生命的进化规律。

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一定需要一个上帝的存在来解释。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
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就像是一场思维的奇妙冒险。

我就想啊,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想象超级英雄。

比如说,我想象一个超级英雄叫无敌侠,他有各种超强的能力,在我的想象里无敌侠是最厉害的。

按照安瑟伦的逻辑,如果无敌侠只在我的脑袋里,那他就不是最厉害的,他得真的出现在现实世界里才能是真正最厉害的超级英雄。

可是我们都知道,光靠想象中的超级英雄的概念,不能就真的让他出现在大街上拯救世界啊。

不过呢,这也让我对哲学的脑洞大开有了新的认识。

安瑟伦这种论证就像是在玩一个概念的魔术。

他让我看到了人类思维可以把概念和现实的界限模糊起来,试图从纯粹的思想中拽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上帝。

这也让我思考,我们对于存在的定义是不是太简单了呢?我们平常觉得存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像桌子椅子,但是安瑟伦说,像上帝这种超级伟大的存在,用我们平常的存在定义去衡量就不合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他这个论证有点像是给自己的信仰找一个高大上的理论依据。

就好比我特别喜欢巧克力,我就说最完美的食物是巧克力,然后按照安瑟伦的思路,最完美的食物如果只在我的想象里那它就不完美了,所以巧克力必须是世界上最真实、最无处不在的食物,这显然很荒谬。

但是对于相信上帝的人来说,安瑟伦的论证就像是给他们的信仰大厦又加固了一层超级坚固的理论外壳。

安瑟伦的上帝存在论虽然有点难以让人完全信服,但是却像一颗思维的石子,投进了哲学思考的池塘,激起了层层的涟漪,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概念、存在和信仰这些复杂的东西。

而且,这也让我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有了个超级有趣的话题,我可以神秘兮兮地跟他们说:“你知道吗?有人能从脑袋里想象出上帝存在的证据呢!”。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篇一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最近读了安瑟伦的上帝存在论,哎呀,这可真是让我脑袋转了好几个弯儿!说真的,一开始我觉得这理论简直太玄乎了。

什么从“无与伦比的存在”来推断上帝的存在,我心里就犯嘀咕:这能靠谱吗?也许在安瑟伦的那个时代,这种思考方式很厉害,但放在现在,我觉得可能就有点不够劲儿了。

不过呢,仔细想想,又觉得好像也有点儿道理。

我就在想啊,我们人类一直在追寻着某种超越自身的力量,难道这就是上帝?可这又让我很疑惑,难道仅仅因为我们想象中有这么一个无与伦比的存在,就真的能证明上帝存在吗?我觉得安瑟伦的论证过程,有点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往上堆,看似稳固,可也许轻轻一推就倒了。

但反过来想,难道我们就因为可能会倒,就不去搭了吗?这又让我陷入了纠结。

也许上帝存在于我们的信仰之中,是我们心灵的寄托。

可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信仰难道就能等同于真实存在吗?哎呀呀,我这脑子都快成浆糊啦!总之,读安瑟伦的上帝存在论,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它让我思考了这么多深刻的问题,恨它让我想得头疼还没个确定的答案。

不过,这一路思考下来,感觉也还不错啦!篇二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安瑟伦上帝存在论的那些事儿。

刚开始接触这玩意儿,我直接懵圈了,啥呀这是?上帝存在还有理论?我心里那叫一个怀疑。

我就寻思,这安瑟伦是不是脑洞开太大了?但是吧,随着我深入去读,去琢磨,好像又有点门道。

他说的那个无与伦比的存在,也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的某种终极力量。

可我又忍不住问自己:这力量真的就是上帝吗?会不会只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个幻影?我觉得安瑟伦就像个超级聪明的魔术师,把一堆概念变来变去,让你觉得好像有道理。

可我总觉得这里面有猫腻,是不是他在忽悠我们?也许他自己都没搞清楚呢!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忽悠,能忽悠得这么有水平,也挺厉害的。

我一边读一边想,这上帝要是真存在,为啥世界还有这么多糟心事儿?难道他不管?还是说这根本就说明上帝不存在?哎呀,我这脑袋都要炸了!读个这破理论,把我折腾得够呛。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

安瑟伦上帝存在论读后感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就像是一场思维的奇妙冒险,读完之后让我脑袋里像是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安瑟伦说,上帝是那个最伟大的存在,是一个我们能想象到的最无与伦比的东西。

他的论证就像是在构建一个超级概念的大厦。

他说,这个最伟大的存在如果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那可就不是最伟大的了,因为一个既存在于想象又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肯定比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更伟大。

所以,上帝必然存在于现实。

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哦。

这就好比我想象我有一个超级无敌酷的飞行滑板,可以带我去任何地方。

但是如果这个飞行滑板只存在于我的想象里,那它肯定没有一个真正能载着我飞来飞去的飞行滑板厉害。

这论证里感觉有点像是在玩文字游戏。

从概念直接跳到现实存在,就好像我想象我有一百亿美元,然后就说因为存在的一百亿美元比想象中的更厉害,所以我就真的有一百亿美元了,这显然不可能嘛。

这中间缺了点实实在在的证据。

而且这个论证有点像在自说自话的循环论证。

他先预设了上帝是最伟大的存在这个前提,然后用这个前提来证明上帝存在。

这就好比我先认定我家的猫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猫,然后说因为最聪明的猫肯定会做数学题,我家猫是最聪明的,所以它肯定会做数学题。

但这个最聪明的前提本身就很可疑啊。

但是呢,我们也得佩服安瑟伦这种脑洞大开的思维方式。

他在那个时代就试图用逻辑来探讨上帝这种抽象又神秘的存在,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给上帝存在这个问题找一条理性的路。

虽然这条路可能有点崎岖,充满了漏洞,但它开启了人们用哲学思维来思考宗教问题的大门。

在现代,我们可能会觉得他的论证有点幼稚,可在当时,这说不定就像一颗思维的炸弹,炸出了很多新的思考方向。

就像我们现在看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想法很傻,但在当时也是一种普遍的认知,而正是从这些看似傻的想法开始,人类不断探索,才有了现在对地球的正确认识。

安瑟伦的上帝存在论也算是哲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有趣的“怪咖”思想,让我们看到人类对未知和超验事物不断追问的勇气和执着。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1. 引言1.1 五路证明的背景五路证明是指由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五种逻辑推理,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这五种证明分别是:第一路证明(基于运动之必有初因)、第二路证明(基于效果之必有原因)、第三路证明(基于存在之必有本体)、第四路证明(基于度量之必有最佳)、第五路证明(基于方向之必有智慧)。

这些证明被认为是基督教神学中最具影响力和重要性的观点之一,对于信仰的启发和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路证明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阿奎那对其进行了深化和发展,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这五种逻辑推理,阿奎那试图证明上帝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引导人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来认识和信仰上帝。

的提出,开启了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思想的新篇章,对当代人们探讨宇宙和神秘世界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五路证明是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所提出的,被认为是西方神学和哲学史上最著名的神学论证之一。

这些证明试图通过理性推理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从而为基督宗教的信仰提供理性基础。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于:五路证明提供了理性基础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为信徒提供了坚实的信仰基础。

在现代世界,科学和理性思维盛行,五路证明的出现为那些需要理性支撑来坚定信仰的人提供了方向。

五路证明的出现挑战了无神论者和非理性主义者的观点,为信仰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持。

通过理性推理证明上帝的存在,使得信仰不再仅仅是盲目从众,而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推理之上。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重要性在于为信徒提供了理性基础和哲学支撑,使得信仰更加坚定和深入。

这些证明不仅是中世纪神学思想的杰作,也是现代信仰的重要支柱之一。

2. 正文2.1 第一路证明的反思第一路证明是指由运动推至必有第一动者这一论证。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上帝存在一直是人类探讨的话题之一,不同的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

宗教人士相信上帝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而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则持怀疑态度。

在基督教哲学和神学中,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常被用来支持上帝的存在。

这些证明也引发了许多反思和质疑。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五路证明。

这五路证明是由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它们分别是:第一路证明,宇宙运动的起因;第二路证明,因果关系的起因;第三路证明,可能性和必然性;第四路证明,论述了绝对和相对的好;第五路证明,宇宙设计者的存在。

首先是宇宙运动的起因。

这一路证明指出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事物,都必须有一个第一位运动者,这个第一位运动者就是上帝。

这个论证存在一个问题,即如果一切运动事物都必须有一个第一位运动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宇宙自身看作是这个第一位运动者呢?为什么非要把它归因于上帝?第二路证明则是因果关系的起因。

这一路证明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有原因,而且这个原因必须是上帝。

这个原因也可能是宇宙自身,也可能是其他未知的原因。

我们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性,因此这个证明并不十分有力。

第三路证明关于可能性和必然性。

这一路证明主张世界上一切都有可能性和必然性,而这必然性则来自上帝。

这个论证依然有个问题,即我们如何判断某种事物是必然性还是可能性呢?这种判断是否可以被科学证明或者被逻辑证明?如果不能,那么这个论证就缺乏说服力。

第四路证明是论述了绝对和相对的好。

这一路证明认为,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中的一些事物相对好和绝对好,而这个绝对好就是上帝。

这个论证也存在问题,即我们如何去定义什么是绝对好呢?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这就导致了对“绝对好”的概念的模糊和主观性。

最后是宇宙设计者的存在。

这一路证明认为宇宙是有设计的,而这个设计者就是上帝。

这个论证可以被否定,因为宇宙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有设计者,它也可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存在诸多的问题和质疑。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

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的反思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是由哲学家圣托马斯· 阿奎那提出的一种推理,用以支持上帝的存在。

这五种证明分别是来自运动、因果关系、可能性与必然性、度量与品质、以及目的论。

这些证明并非没有争议。

在哲学和神学领域,这些证明一直都受到了批评和反思。

本文将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进行反思和探讨,从而深入了解这些证明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来自运动的证明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因此必然存在第一动者,即上帝。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不可逆推论”表明,即使世界中一切都在运动,我们也无法推断出存在一个第一动者。

这是因为原因之一是我们无法确定运动的起源,运动是否从一开始就存在,或者是无始的。

这种证明存在着推论的不确定性和逻辑的漏洞,使得其成为一个值得商榷的存在证明。

来自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证明认为存在着一种必然存在的基础存在者,即上帝。

这一论证仍然受到一些批评。

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因果关系的问题”指出,我们无法确定存在着必然性的存在者,即使世界中一切都是可能性的。

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所有可能性和可能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也无法确定这些可能性是否一直存在。

这种证明也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第四,来自度量与品质的证明认为存在着一种完美之物,即上帝。

这一论证也存在缺陷。

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多元论”指出,我们无法确定存在着一种完美之物,就像我们无法确定存在着一种最好的价值标准。

这一证明也存在着价值判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都受到了批评和反思。

它们并非一种完全有效的推理,而是存在着逻辑和推论的不足。

在哲学和神学领域,这些证明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它们激发了人们对上帝存在的讨论和思考,促使人们深入了解世界和宇宙的本质,从而拓展了我们的认知和思维。

尽管这些证明存在着缺陷和局限性,但它们仍然对人类的进步和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及一些分析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及一些分析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及⼀些分析在⼤多数⼈看来,终极关怀这个词⼤概就像遥远⽽闪烁的星⾠那般模糊,它存在,可是于⼰却毫⽆意义。

他们究其⼀⽣也不愿在尘世的操劳之中向之投往⼀瞥。

⽣存的价值,死亡的意义,万物的本质,宇宙的源起,上帝的存在……这些超越⼈类理性⼜永恒闪耀着灿烂光芒的命题早已不再如往昔般光泽亮丽。

它们成了⼀⼩撮苦⾏僧们的神秘暗号,在它最忠实的信徒之间⼝⽿相传;成了某种精神的图腾,为它的⼦民讴歌与膜拜;化作⼀种灵魂深处的信仰,在所有向往彼岸世界之⼈的⾎液⾥不息地奔流。

我们的脆弱源于宇宙所赋予的某种本能,这个本能⼜指引着我们追求⾃⾝存在的来源与归宿,追求对⽣命的关怀,追求永恒与⽆限。

⼈不过是⼀⽀会思想的芦苇,倘若没有对超验存在的信仰与敬畏,没有对世界本原的追寻与求索,我们的灵魂该是如何的残破啊!上帝——我所指的并⾮宗教意义上的⼈格神,哲学意义的上帝与之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上帝存在⽆需说明与阐释,后者则由理性出发去理解这样⼀个超验存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然⽽却是难以给“上帝”做⼀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思维去阐明它所具有的超然属性:思与在的统⼀,永恒,⽆限。

尽管“上帝”这个称谓值得考量,历史上柏拉图称之为“创世者——Demiurgos”,亚⾥⼠多德成为“努斯——Neus”,普罗提诺所谓的“太⼀”,⽼⼦所云“道”,经院哲学所信仰的上帝,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梵天,湿婆,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太上单⼦”,⿊格尔的“绝对精神”……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着相似之处,并且意指⼀种绝对,永恒,⽆限的概念。

由于上帝⼴为⼈知,故在此⽤来称谓。

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宇宙的本原就为⼈所着迷,也使得当时关于上帝(创世者)的思考具有浓重宇宙论的⾊彩。

在亚⾥⼠多德建⽴起逻辑体系之后,因果观念成为了⼈们⼼中的共识:我们难以想象⼀件没有原因⽽⾃发形成结果的事物。

即便是⼏何学,也是那些由经验所产⽣的公理⽽形成的⼀个逻辑完备的系统(事实并⾮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今天到这儿来采取漫谈形式和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我可能是早年研究哲学的原因,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比较强,所以从我个人理性层面上来说,我很难相信上帝的存在,我需要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证明。

中世纪教会里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先信仰而后理解,一个是先理解而后信仰。

基督教之于西方文化的关系我喜欢用“如影随形”四个字来概括,基督教对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基督徒肯定相信上帝的存在。

对一般人来说成为基督徒很简单,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

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甚至更早,在罗马帝国时,基督教还没有成为统治地位的宗教时,有一批博学的思想家,他们既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同时又有希腊哲学的底蕴和素养,他们在奠定基督教教义时也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只是要信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理论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区别,中国人的信仰从来不想证明,而西方人总想把信仰的对象用理论的方法加以证明。

接下来一共要讲到五种上帝存在的证明。

早期的基督教在理论上特别强调超理性的信仰,因此基督教早期的教父奠定的很多教义都是用理性无法推敲的,因为其荒谬,所以才可信。

我们理性理解不了上帝的奥秘,我们就否定上帝吗?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否定的是我们的理性,因为它太狭小,装不下无穷无尽的东西。

我们人类的理性很可怜,不要以为我们的理性可以理解一切,有些东西是超出我们理解范围之外的。

整个世界的奥秘是无限的,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以有限的东西去理解无限的东西,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承认我们是有限的,而面对无限的时候我们有限的理性对它无能为力,我们宁信仰它而不去理解它。

因为我们理解不了。

我们如果要理解,只能按人的理性规定去理解,但是这样很可能就歪曲了它。

早期的著名教父奥普斯丁认为上帝创造世界不是在时间、空间中创造,甚至也不是在任何一个宇宙中创造,因为连宇宙也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说上帝在宇宙中创造宇宙。

世界不在什么之上,世界就是世界,我们唯物主义就是这样相信的,这是个信仰。

因此你说这个世界从根本上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信仰问题。

你问他世界为什么最初是不动的,他问你世界为什么最初就是运动的?这两个问题都不能回答,因为只能是信仰。

你相信有个上帝,你当然相信他是全知全能的。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根本不相信上帝,我说上帝是最完满的,你说那不是,上帝不是最完满的,安拉才是最完满的,或者我们唯物主义说没有最完满的。

因此像我们说的这类问题,实际上是个信仰问题。

那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

那么紧接着我们来讲第二个论证。

托马斯•安奎拉的著名的宇宙能证明,即托马斯五路的五个证明。

第一个证明,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被推动的。

我们必须假定,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第二个证明跟这同构,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作为结果它都有原因,而上帝就是终极原因。

第三个证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或然性存在的。

从概率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在某一个时候这些或然性的东西它都不存在,而在概率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有这种正好都不存在的情况,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后来会有这些东西,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他就不可能从无中产生出来。

但是,我们明明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东西,因此所有的东西不可能都是或然性的,它一定有必然性的存在。

第四个证明就是完满性。

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从不完满到比较完满到非常完满形成一个系列,那么这个系列最端,,而这个最完满的东西就是上帝。

这四个证明都叫宇宙能证明,它们具有同构性,根据一个系列往上追溯,但是又不可能追溯到无限,必须终止,然后我们终止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上帝。

第五个证明是目的能证明。

自然界和谐有序充满了目的性,每个事物好像都有自己的目的。

看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也充满了目的。

它的目的从哪儿来呢?我们就必然相信,肯定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他按照一定的意图,创造人类事物。

第三个证明就是近代的证明。

到了17世纪,在理性精神崛起以后,几乎所有合格的科
学家和优秀的哲学家都是在基督教的背景下来思考问题的。

他们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改变过去基督教强调奇迹,强调上帝的意志,强调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而要尽可能把理性精神作为一个本质灌注到基督教中,把理性变成基督的本质。

科学家要研究自然,这个自然是充满规律的,而我们同时又是基督徒,我们又相信这个世界是被上帝创造的,那么,就必然呼唤、要求一个遵守规则的上帝,这是近代理性崛起时的一个特点。

我要是想认识上帝,我们只需要认识上帝的作品,认识大自然。

我们对自然的规律掌握得越清楚,我们越是会发现自然充满和谐、井然有序,我们就越会赞美它的创造者。

第四个证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证明,叫博弈论证明。

17世纪法国有个大数学家叫帕斯卡,他同时是神秘主义者和天主教徒。

帕斯卡本人特别反对当时像英国自然神论这种证明。

他认为用理性推出上帝的存在是枉费心机的,因为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

帕斯卡这点跟我说的最早作证明以前的教父派的观点有点相同。

他认为我们的理性非常有限,我们不可能用数学公理的方式来推出上帝。

因此他坚决反对像英国那种自然神论,设计论证明用一种逻辑理性来推出理性。

那上帝推不出来,而他认为上帝是巨大的无限的对象。

他说这种无限的混沌,把我们和上帝隔开了。

简单的说,你信它他就存在,你不信它他就不存在。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想上帝存在呢?赌博啊!于是他提出一个上帝存在的博弈论证明,他说我们现在就这样,我们赌一把吧!我赌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哪一个赢的机会更大?赌徒嘛,赌场上你就要算我到底哪一个赢面更大,好,你想一想,如果你赌上帝不存在,那么如果你赌赢了,上帝果然不存在,你赢不了什么。

因为上帝不存在嘛,你赌它果然不存在,你赢了,它也赢不了什么,但如果你输了,这个代价就大了,你赌它不存在,而它果然不存在,你将来在它面前你怎么交代。

你说当时我举手时我不想你存在,你输的就大了吧。

反过来你要赌它存在呢?拟想想如果你赌输了,它不存在你失去不了什么,因为拟说它存在,它不存在,你赌输了,但是它不存在,你也输不了什么,但你要赌赢了你就赢大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因此博弈论证明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宁愿赌上帝存在,我们不要赌它不存在,否则我们就亏的比较大。

这种证明当然不是证明,这个完全是从一个现实功利的角度来出发,但是它里面也充满了智慧。

最后一个证明就是康德证明。

康德具体的反驳了宇宙论的证明,同时也反驳自然神论的证明。

康德同样也认为,你既不能用理性的证据来证明上帝不存在,也不能用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因为上帝存在与否是超出推理的证据的,因为理论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我们只能说理性所对应的经验世界现象,世界范围里面我们找不着上帝,但是超出经验范围,现象之外的那个本体世界,又涉及上帝那个问题,我们无法回答,因为我们的经验论不能应用的经验之外的东西上面去,否则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矛盾,一系列的幻象。

这是康德的观点。

因此关于上帝,我们在认识论世界里面不能谈他。

在自然界中我们找不着上帝,在自然界之外我们对它一无所知。

因此我们既不能说上帝存在也不能说上帝不存在。

我们既不能用理性来证实上帝也不能用理性来证伪上帝,所以我们就把上帝束之高阁,我们不谈他。

在自然科领域里面,在经验世界里面,我们就只研究自然现象而已,研究自然世界,我们获得科学结论够了,所以我们把上帝赶出自然界,我们不谈他,这个做法基本上跟自然神论还是有点相同,只不过不同的就是说关于在自然之外的上帝有没有,我不给出肯定性的答案,当然我也不给出否定性答案。

他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证明,他认为尽管在认识世界自认世界里面我们不需要找上帝,我们也找不着上帝,但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在我们的道德世界里面,一个上帝的存在是必要的。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及其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