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张扬

学习目标: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3.理解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学习重难点: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是一座山。他太高,太飘渺,所以世人都读不懂他。也因此,李白在我们心目中就多种多样。那么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李白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回答,老师引导并介绍:自信李白,失意李白,狂喜李白,柔情李白,不屈李白,侠客李白)

三、作者及创作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世人评价:1.元稹、钱起、白居易三奇评价。

2.余光中: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四.整体感知

1.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山:所梦内容

吟:吟唱。一说古诗体裁,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歌行体”:《长歌行》《短歌行》《梁思吟》《兵车行》《游子吟》《秋浦歌》《琵琶行》等)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2.字音字形

天姥(mǔ)瀛(yíng)州剡( shàn)溪渌(lù)水谢公屐(jī)暝(míng)

殷(yǐn)岩泉栗(lì)深林訇(hōng)然鸾(luán)回车魂悸(jì)觉(jué)时

3.重要实词解释(见导学案)

4.诵读并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入梦之由。

第二部分(第2段),写梦中奇景。

第三部分(第3段),写惊梦长叹。

五、分层鉴赏诵读

(一) 诵读并分析第1段

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学生代表发言师生点评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板书:入梦之由)

(二) 诵读并分析第2段

1.说说第二段前两句中的“飞”“送”两字妙在哪里?

学生代表发言师生点评

明确:“飞”用“夸张”,“送”用“拟人”,描写出神入化,足见“飞”的何等迅速,心情急切。“湖月”的何等有情。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对吴越及天姥山的那种兴奋、轻快、急切、神往之情。

小结:第二段写梦入仙境(板书:梦入仙境)

(三)诵读并分析第3段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余的同学思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

学生代表发言师生点评

明确:反映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全诗前两段侧重对景物的描写,最后一段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而这两句正是点睛之笔,升华了诗歌主题。

小结:第三段写出梦长叹(板书:出梦长叹)

六、拓展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随堂练习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本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也有说成“雁别愁心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明确: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愁心”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七、课堂总结

诗人通过自己梦游的经历,把自己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诗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人世光阴花上露,而宏图未展,其焦虑之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之感都寓其中。尽管前方冰封大河、雪满太行,尽管心里矛盾重重,难割难舍。但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当奴才的李白最终还是舍下了官位、舍下了玄宗、舍下了自己的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去了。让我们再次朗读,来结束这一次梦游吧!

八、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诗歌

板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入梦之由厌恶现实

梦入仙境向往自由

出梦长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