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平运用痛泻要方重用陈皮

合集下载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63期 203·药物与临床·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的疗效观察张超,周荣军,吴绍钦(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外科,江苏 南京)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对出现慢性腹泻的患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60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慢性腹泻的患者,对其采用摇号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痛泻药方加味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

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慢性腹泻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较高,临床可大力普及应用。

关键词:痛泻药方加味;胆囊切除术;慢性腹泻中图分类号:R44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63.111本文引用格式:张超,周荣军,吴绍钦.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203.0 引言 胆囊切除术后较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慢性腹泻属于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临床症状为频繁腹泻、腹痛等,并伴随胃肠道功能紊乱,如大量使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其症状更加明显[1]。

临床口服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效果不佳,患者满意度较低。

目前提出采用痛泻要方加味对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具有显著治疗效果,本文将针对此方式展开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60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慢性腹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摇号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6至78岁,平均(52.2±2.4)岁;实验组3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5至77岁,平均(51.6±2.1)岁。

痛泻要方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痛泻要方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痛泻要方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钱锋;卜平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年(卷),期】2011(014)002
【摘要】@@ 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陈皮和防风组成,为古代治泻名方,具有健脾舒肝、止痛止泻的作用,为后世开创治疗腹痛腹泻、泻后痛减的脾虚肝旺腹泻的先河.现就近年有关痛泻要方的研究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217-219)
【作者】钱锋;卜平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225001;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2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5;R285
【相关文献】
1.穴位埋线治疗常见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李登科;董蕊;杨才德
2.原发性肝细胞癌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J], 吴婧婧;黄琦
3.金荞麦的药理学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探讨 [J], 程康;王秀梅;曹晓琳;薛红卫
4.垂盆草在肝病治疗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尹怡铭;万新焕;赵方舒;倪雯婷;李保宏;王晓晴;孙允红;田景振
5.中西药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梁荣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胃散--邓中甲

平胃散--邓中甲

平胃散--邓中甲平胃散刚才我们讨论了平胃散的主治证候分析。

从它的病机来看,它是湿困脾胃,湿邪阻滞脾胃,引起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通过燥湿,恢复脾的运化,解除湿邪的困滞。

我们前面讲到这一节概述时提到过,除湿药和行气药往往相互配合。

所以在治法当中也结合行气来和胃。

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

方解下行。

所以陈皮的作用,我打个比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升降方面,就像一个,要在地上大一根桩桩向下,你垂直的直接往下,打起来很费劲,你往下打一下,摇一摇,打一下,摇一摇,它就容易下去。

或者你把这个一根地下钉的木桩桩要把它拔起来,你完全垂直的向上拔,很费力气,你拔一拔,摇一摇,再拔一拔,摇一摇,它容易出来。

陈皮起作用,我比喻它这种对补泻升降作用,就是疏理气机,摇一摇的这个作用。

所以别小看了这个药物,配在其中,对疏理气机,不管当助运脾还是化湿,是都很重要的。

甘草是使药,它可以补脾,也可以调和诸药,所以整个这个方药味不多,配伍很精当,精练,它成为一个燥湿运脾,治疗湿困脾胃的一张基础方。

也就是对后世的很多方剂,运用这些基本结构。

运用随证加减脘腹胀满、舌苔厚腻。

(湿邪阻滞的部位是中焦,湿阻气机以后,脘腹胀满,是平胃散证往往出现的。

要了解它湿邪阻滞气机,脾不健运,湿邪阻滞,那舌苔上面的厚腻,反应出湿浊阻滞的特点。

) 随证加减平胃散是基础方,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味用药。

水湿郁滞,可以化热,如果阳气不足,多产生寒湿,性质不同,治法也不同。

如果它属于湿热,一般舌苔是黄腻的。

如属寒湿,阳气不足不能温化。

·证属湿热,加入黄连、黄芩。

(侧重在清热燥湿)·证属寒湿,加入干姜、草豆蔻。

(温脾胃阳气,草豆蔻燥湿温中)·兼食滞,加山楂、神曲、麦芽。

(食滞可以加重湿阻中焦,配合消食药,体现标本兼顾)·兼气滞,加木香、砂仁(厚朴陈皮的行气、理气不够,木香、砂仁可行气和胃)·呕吐甚,加藿香、半夏(加藿香、半夏,此方即为不换金正气散,增加化湿、和胃、止呕)·泄泻甚,加茯苓、泽泻(可以渗湿止泻,利小便,实大便)使用注意阴虚气郁,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

详解中药方剂【痛泻要方】:主治肝旺脾虚,...

详解中药方剂【痛泻要方】:主治肝旺脾虚,...

详解中药方剂【痛泻要方】:主治肝旺脾虚,...
详解中药方剂【痛泻要方】: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功效与作用:
补脾泻肝。

主治:
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

用量用法:
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现代参照原方比例,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因每人情况不同,需要辩证论治,切不可自行用药。

方解:
本方中白术燥湿健脾,陈皮理气醒脾,白芍养血泻肝,防风散肝舒脾。

四药配伍,既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又可以调气机以止痛泻。

主要用于治疗肝旺脾虚之泻。

方用白术、陈皮健脾,和中燥湿;白芍抑肝,并能缓急止痛;防风散肝舒脾;补中寓疏,为其配伍待点。

临床应用以每因情绪影响而痛泄泻,泻后痛不止,为其辨证。

临床如见腹痛较甚,可倍白芍,加甘草,木香;大便如水样,加茯苓、车前子;证属虚寒,加附子、炮姜;大便中夹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加山楂、神曲。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缓和肠管蠕动,解痉止痛,并有抗菌作用。

故可用于急性腹泻。

本方尚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排除胃肠道积气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故又可用于慢性腹泻。

【郭永来《杏林集叶》胃痛与腹痛的辨证治疗】

【郭永来《杏林集叶》胃痛与腹痛的辨证治疗】

【郭永来《杏林集叶》胃痛与腹痛的辨证治疗】无论什么性质的胃病,有时都能出现一个共同的证状,那就是“胃痛”。

胃痛一病,在最早的中医书籍中称之为“心痛”,古人认为,胃脘部即是“心”,比如《伤寒论》一书中就有很多心胃不分的条文,如:“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这里的“心下”就是指的胃。

又如:“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下之。

”这里的“胃”就是指的肠。

直到唐代仍是如此,如《千金方》就仍有九种心痛之说,直到宋代仍沿用着,清楚的标明“心口”痛就是胃脘痛,这是金元时代的事了。

对于急性胃痛,疼痛剧烈者,中医多诊为肝气克脾,也叫“土虚木乘”,我想这是不会有什么大错的,在治疗的时候也就多从“疏肝理气,平肝,抑肝”的理论来指导。

然而这种方法也并不全面,假如急性胃痛同时又伴有呕吐者,即不能对证。

有呕吐者,就应从胆论治,胆气宜降,肝气宜疏,正如脾气宜升,胃气宜降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平常说的木能疏土,其实就是胆气参与消化的过程,胆气息息下降,这是胆的正常生理,反之若胆气不降,必致上逆,则痛吐作矣。

故余治此证,若只痛不吐者,常用疏肝理气法,药如:枳壳、柴胡、白芍、甘草、川楝子、元胡等随证加减,但如兼有呕吐者,必当加用大黄、芒硝、半夏、茵陈等以疏肝利胆,此所谓“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

用半夏之类是为降胃气,因中医说,胆胃同气,宜降不宜升,胃气降则胆气也降是也。

1.急性上腹痛验方处方:川楝子元胡大黄芒硝甘草主治: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证,急性胰腺炎等急性上腹疼痛。

用法:水煎服,以大便泄下,一日二至三次为好。

按:此方即金铃泻肝汤与调胃承气汤合方,我以此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用来治疗胆道蛔虫证,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因暴饮暴食所致的消化不良性急腹疼,胰腺炎的急腹疼等,均有良效,常常1-2剂即愈。

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如有热者加龙胆草,茵陈,川连,黄芩之类,呕吐者加川连,吴茱萸(左金丸)半夏,胆道症状明显者可加茵陈,郁金,栀子,气滞者加三棱,文术,青陈皮,肠梗阻症状明显的加枳实厚朴,平素体弱者大黄芒硝宜少用,但治此病的原则是必须使腑气通畅,此所谓“通则不痛,痛随利减”是也,故不管便秘与否均用大黄,一般说,能使患者大便一日二-三次为度最好,泻太多则体力不支,也不好,故大黄芒硝的用量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痛泻要方组方原则及其临证特点浅析

痛泻要方组方原则及其临证特点浅析

痛泻要方组方原则及其临证特点浅析张彦卿【摘要】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20【总页数】3页(P3012-3014)【关键词】痛泻要方;组方原则;辨证;中医药疗法【作者】张彦卿【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510317【正文语种】中文痛泻要方曾先后为《丹溪心法》《医学正传》《古今医统大全》《医方考》《景岳全书》《不知医必要》《医方集解》及《竹林女科》等书所记载收藏。

痛泻要方首见于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丹溪心法·泄泻》云:“治痛泻,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炒陈皮(一两)防风(一两),久泻,加升麻六钱。

上锉。

分八帖,水煎或丸服。

”时无方名,仅于“痛泻”之下列出本方4味药物及用量以及煎煮方法,朱丹溪首先提出痛泻病名。

最先为该方4味药物组成方剂命名的是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当时名称为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大全·三十五卷》:“草窗白术芍药散,治痛泻要方。

白术(炒)、芍药(炒)各二两,陈皮半两、防风一两。

右咀,或煎或散或丸,皆可服。

久泻者加升麻六钱。

”最早命名为痛泻要方的是明·吴琨《医方考·卷二》:“刘草窗痛泻要方: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防风一两,炒陈皮一两半,痛泻不止,此方主治之。

”虽然痛泻要方主方药物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药味不变,但根据原文记载,其用量与古代文献记载有所不同,主要比例变化在于白芍、陈皮、防风,有些古代文献记载的痛泻要方特地突出了防风的用量。

药物的炮制方法,差别在于陈皮炒与不炒,其他药物炮制方法都是统一的。

痛泻要方配伍疏肝药治疗休息痢80例

痛泻要方配伍疏肝药治疗休息痢80例

痛泻要方配伍疏肝药治疗休息痢80例
刘全林;宋太平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3(028)011
【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配伍疏肝药治疗休息痢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160例休息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加蒙脱石散冲剂,而治疗组服用痛泻要方配伍疏肝药,治疗两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完全缓解7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完全缓解4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68.75%.两组止泻、止痛、治疗纳差等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配伍疏肝药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祛湿的作用,对于治疗肝郁脾虚型休息痢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总页数】2页(P2283-2284)
【作者】刘全林;宋太平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附属肛肠病医院,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附属肛肠病医院,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休息痢”论治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心得 [J], 张福军;杜洪喆;陈汉江
2.休息痢源流考析 [J], 王丽丹;吕冠华;王洪杰;
3.休息痢源流考析 [J], 王丽丹;吕冠华;王洪杰
4.援绝神丹治疗休息痢杂谈 [J], 冯志鹏
5.鸦胆子——治疗休息痢之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渡舟验案精选》(51-100案)

《刘渡舟验案精选》(51-100案)

《刘渡舟验案精选》(51-100案)《刘渡舟验案精选》(51-100案)标签:刘渡舟医案【51】肝郁挟痰刘××,女,34岁。

主诉:头晕、胸闷、善太息、心烦、咳嗽、短气,情怀抑郁、默默寡欢。

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弦脉主肝,滑脉主痰,此乃气郁挟痰之象。

治当理气以化痰。

柴胡10g、香附10g、青皮10g、白术12g、天麻10g、半夏12g、茯苓15g、陈皮10g、炙甘草6g、全栝蒌9g、杏仁6g。

服药三剂,心胸开朗。

继服十二剂,病告痊愈。

[按语]本案为肝气郁结挟痰邪内阻为患。

肝气郁滞不舒,故胸闷、太息;脾虚则痰浊内生,上蒙清阳,故头目眩晕、舌苔白腻、脉来弦滑。

故治以疏肝理气,兼化痰浊。

方用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以二陈汤和胃化痰降逆;加白术健运中州,以绝生痰之源;加天麻熄风去湿止晕。

方药切中肝郁痰阻之病机,故获效为速。

应当指出的是:权衡气郁与痰阻孰轻孰重,是治疗肝郁挟痰证的重要一环。

本案痰气交郁,气结痰宁,治当着重疏肝理气,佐以化痰运湿。

只有肝郁得疏,气机条达,一身津液流畅,则湿自化而痰自消。

正如庞安常所说:“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

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52】肝郁挟食刘××,女,28岁,农民。

正值经行之际,因家庭琐事而与丈夫争吵,遂胸胁满闷、时欲太息。

不顾行经而赌气下水劳动,以致发生每次行经之际,先寒后热、寒多热少、有如疟状。

兼见脘腹胀满、倦怠乏力、不欲饮食、强食则嗳腐吞酸。

经色赤黑而暗。

观其舌苔厚腻,切其六脉濡滑。

刘老根据脉滑及舌苔厚腻,辨为:肝气郁结,挟有饮食停滞之证。

遂投柴平煎加减以疏肝平胃,消食导滞为法。

柴胡16g、黄芩8g、半夏14g、党参10g、苍术12g、厚朴10g、陈皮10g、焦三仙30g、炙甘草4g、生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于每月行经之时服三剂。

两月而瘥。

[按语]脾胃消化饮食水谷,需赖肝木之气疏达相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完 诊断后 ,按 照 恩 师 的经 验 开 好 处 方 后 递 给 恩 师 , 然后 由恩师将 方子交 给 病人 。记 得 有一 天 ,一位 患 眩 晕 的病 人来就诊 ,我按 常规很 快 就 开好 了经 验方 ,药 用 :苍 术 、谷 精草 、 白菊花 、枸 杞子 。恩 师接 过 处方 说重开 ,我丈二 和 尚摸 不着 头 脑 ,难 道药 开 错 了? 随
1 o月 2日二诊 ,痛泻减轻 ,纳 差未 已 。上 方去 藿
香 、佩 兰 ,加 薏 苡 仁 2 g 4 ,炒 扁 豆 1 g 5 。继 服 5剂 。 服后 腹痛 腹泻 消失 。随访 2年 ,痛 泻不再 发作 。
收 稿 日 期徐 珊 ,男 ,5 4岁 , 主 任 中 医 师 、教 授 。
五 剂 告 痊 。我 求 教 于 恩 师 ,答 日 : “ 风 先 治 血 ,血 行 治 风 自灭 。 闻 之 ,茅 塞 顿 开 。 自此 ,我 才 真 正 领 悟 到 中 ” 医学 博 大精 深 , “ 医者 易 也 ” 的 “ ” 并 非 我 原 本 理 解 易 关 键词 痛 泻要 方 肝 郁脾 虚 陈皮 周 海 平
浙江中医杂 志 21 年 4月第 4 00 5卷第 4期
危 险 ,却 落下 了左 侧颜 面连 及 上肢抽 搐 ,每 隔 个把 小
时 就要抽动 十几分钟 ,非 常 痛苦 。他 来 医 院时适 逢 恩 师 出差 在外 。我想 有恩师 蝉 蜕验 方在 手 ,又 有 多例病 人 的施 治验证 ,治疗 此病 还不 是 小菜 一 碟 !于 是 ,便 自告 奋 勇 为 他 开 了药 方 :蝉 蜕 四两 。可 是 ,三 天 下 来 ,病人 仍然抽 搐不 已 ,未 见 任何 改 观 ,这 就 使 我感 到纳 闷了 。为何 验方不 见 灵验 ,效 方 没有 效 果 呢? 恩 师 回来 ,我作 了汇 报 ,并 请 高诊 。望 闻问切 之后 ,恩 师在蝉蜕 方上加 了鸡血 藤等补 血行血 数药 ,一 剂症减 ,
玄妙 ,是研究生命乃 至宇宙运 动变化规律的大学问 。
恩师诊 治妇科疾 病享 有 盛誉 ,其 实 在我 看来 他 更
擅 长 治 疗 疑 难 杂 症 。 他 毕 生 致 力 于 临 床 ,治 学 不 尚 浮
痛泻要方 最早见 于 《 景岳 全 书 》引刘 草窗 方 ,药 味组 成为 :白术 ,白芍 ,陈皮 ,防风 ,各药 比例为 6: 4: 2 3: 。方 中 自术 甘能益 气健脾 ,苦 能燥 湿 ,善 治脾
虚湿 困之腹泻 ,白芍 酸敛 肝气 ,以制 其疏 泄 太 过 ,可
华 ,但 求实学 ,无论历 代名 药 验方 还 是 民 间单 方 草 药 ,只要 临床 实 践 有 效 ,悉 予 应用 。恩 师诊 务 繁 忙 , 每天来 自省 内外 的病人 有 二百 人左 右 ,工作 时间一 般 在十- d n 以上 。他对 每 一个 病人 都 耐 心聆 听 ,细心 - , ̄
来 ,恩师 刚从 学术会 议 上听 人介 绍 了单 味仙 鹤 草治 疗 眩晕 的经验 ,他认 为仙 鹤草 又名 脱 力草 ,具 有补 气 之 功 ,但嫌力 弱 ,加用 党参 以增 强 其补 益 之 力 ,适 用 于 气虚 之眩晕 。投用本 方 ,效 如 桴鼓 ,而 参 鹤 汤方 从 此 便成 了恩师治疗 眩晕新 的经验 方 。 追溯 历代名 医 的史 迹 ,从 中不无 启迪 之 处 。他 们 那种 “ 医乃仁术 ” 宁为 良医” 的献 身精 神 ;博采 众 ,“ 方 ,精益求 精 的治 学态度 ;淡 于名利 ,普救 民生 的行 医作风 ,实 乃成为 一代 名 医的 重要 因 素 。我深 深地 感 到 :恩师不 愧为患 者和学 生心 目中真正 的名 医 。
取 效 。然本 品辛散 苦 燥 ,温能 助 热 ,舌 红 少津 、 内有
实 热者 慎用 。
如 治 刘 某 某 ,男 性 ,5 2岁 。 2 0 0 6年 9月 2 日初 8
诊 。患者 自诉 经 常感 觉 到突 然 间 不 明原 因 大便 泄 泻 ,
泻必腹 痛 ,纳食 欠 香 ,反 复 发作 ,持 续 半年余 ,舌质
系全 国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 导老 师。
收 稿 日期 2 1 l2 0 oO 一1
为 白术 止泻 之 助 ,更 能 柔 肝 缓 急 ,为 治 腹 痛之 要 药 , 二 味为 痛 、泻 主 症 而 设 ,故 本 方 又 称 为 “ 白术 芍 药
散” 。防风 辛能 疏 散 肝 风 ,且 香 可 舒 脾 ,一 般 作 为 脾 之 引经药 ,具有 止痛止 泻作 用 ;陈皮辛 温 行气 ,可 助
即 ,恩 师 报 出 了 药 方 :仙 鹤 草 二 两 ,潞 党 参 一 两 。 原
周 师运 用痛泻要 方治 疗 肝郁 脾 虚痛 泻症 喜重 用 陈
皮 ,肝郁 脾 虚 痛 泻 症 临 床 表 现 为 :不 明 原 因肠 鸣腹 痛 ,大便 泄泻 ,泻必 腹 痛 ,舌 苔薄 自 ,脉 弦缓 。治宜 舒 肝健脾 ,缓 急 止 痛 。周 师 拟 痛 泻 要 方 加 味方 治 之 ,
淡 、苔 白腻 ,脉 弦 。治 宜疏 肝 健脾 祛 湿 。拟痛 泻要 方
加味 :陈 皮 2 g 0 ,焦 白术 、 白芍 、防风 、藿 香 、佩 兰
各 l g 每 日 1剂 ,水 煎 服 。 5 。 O。 剂
路走 来 ,我 一 直 庆 幸 遇 上 了老 中 医 张 兆 智 先
生 ,先 生 是 我 学 业 和 人 生 的 良 师 。 谨 以此文 纪念恩 师诞辰 一百周 年 。

基本 方药物 组 成 :陈 皮 1 ~2 g 白术 、 白芍 、防风 5 0,
各 l g 每 日 1 ,5 7天 为 1 程 。 周 师 认 为 : 肝 O。 剂 ~ 疗
郁脾 虚痛泻 症 主要 病 因 为肝郁 ,肝失 疏 泄 ,而陈 皮系 理气药 ,具 疏泄之 功 ,且 具 醒脾 之效 ,所 以重用 得 以
陶 红 玲
周海平运用痛泻要方重用陈皮
浙 江省舟 山市 妇幼保健 院 浙江 舟 山 3 6 0 100
周海平 主任 中 医师 系 舟 山市 名老 中医 ,临床擅 用
古方 ,对运 用痛泻 要方 治疗 肝郁 脾 虚痛 泻症 有 其独 特
的用 药经验 。
为容易 的 “ ” 易 ,其 旨在 中医 的 内涵就 象 《 经 》一样 易
芍药 以 止 痛 ,苦 能 燥 湿 ,尤 助 白术 以止 泻 。四 药 合 用 ,使 肝之 强者有所 制约 ,脾 之 弱 者有 所 培补 ,以成
止痛止 泻之 功 。
地诊查 ,和蔼地 嘱咐 ,病人满 意 而 归是 他 的追 求 。门
诊 上 班 时 ,通 常 我 们 几 个 学 生 分 别 坐 在 恩 师 的 四 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