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

合集下载

痛泻要方组方原则及其临证特点浅析

痛泻要方组方原则及其临证特点浅析

痛泻要方组方原则及其临证特点浅析张彦卿【摘要】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20【总页数】3页(P3012-3014)【关键词】痛泻要方;组方原则;辨证;中医药疗法【作者】张彦卿【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510317【正文语种】中文痛泻要方曾先后为《丹溪心法》《医学正传》《古今医统大全》《医方考》《景岳全书》《不知医必要》《医方集解》及《竹林女科》等书所记载收藏。

痛泻要方首见于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丹溪心法·泄泻》云:“治痛泻,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炒陈皮(一两)防风(一两),久泻,加升麻六钱。

上锉。

分八帖,水煎或丸服。

”时无方名,仅于“痛泻”之下列出本方4味药物及用量以及煎煮方法,朱丹溪首先提出痛泻病名。

最先为该方4味药物组成方剂命名的是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当时名称为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大全·三十五卷》:“草窗白术芍药散,治痛泻要方。

白术(炒)、芍药(炒)各二两,陈皮半两、防风一两。

右咀,或煎或散或丸,皆可服。

久泻者加升麻六钱。

”最早命名为痛泻要方的是明·吴琨《医方考·卷二》:“刘草窗痛泻要方: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防风一两,炒陈皮一两半,痛泻不止,此方主治之。

”虽然痛泻要方主方药物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药味不变,但根据原文记载,其用量与古代文献记载有所不同,主要比例变化在于白芍、陈皮、防风,有些古代文献记载的痛泻要方特地突出了防风的用量。

药物的炮制方法,差别在于陈皮炒与不炒,其他药物炮制方法都是统一的。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
佐使: 防风 一两(5g)—— 在白术作用下,鼓舞脾胃清阳 在白芍作用下,散郁以助疏肝 祛风以助祛湿,风能胜湿 为脾经之引经药
四逆散
主治:肝郁气滞 治则:透邪解郁,调畅气机
病机:外邪传经内入,正气奋起抗邪,邪气 不得入,正气不得出,阳气郁而不伸, 不能达于四末,故手足冷
方s 解
君: 柴胡 9g ——生发阳气,透邪外出
痛泻要方
主治:腹痛泄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 薄白,脉两关不调,脉弦而缓。
病机:肝郁脾虚,以脾为主
《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 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腹泻
治则: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方解
君:白术 二两(15g)——健脾燥湿止泻
臣:白芍 二两(15g) ——Fra bibliotek肝缓急止痛佐:陈皮 一两半(10g) —— 理气祛湿 醒脾祛湿
臣:芍药 9g ——养血敛阴,柔肝
二者相伍,疏肝解郁,而不伤阴血,养血敛阴以条达 肝气
佐:枳实 9g ——理气开郁
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以调畅气机 与白芍相伍,理气和血,柔肝止痛
使:炙甘草 9g ——调药和中
感谢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方名】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处】《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丹溪心法》【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组成】白术(30克)白芍(20克)陈皮(15克)防风(20克)【方歌】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九煎补泻并用理肝脾若非食伤医便错【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牌运失常所致。

《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其特点是泻必腹痛。

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

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

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

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牌和胃,为佐药。

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牌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

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化裁】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

【临证加减】(1)水湿下注——茯苓、车前子,利湿止泻。

(2)脾虚——党参、山药,健脾益气。

【现代运用】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小儿消化不良等证属肝强脾弱者。

【注意事项】(1)阳明湿热之腹痛泄泻忌用——应该用芍药汤。

(2)热毒之腹痛泄泻忌用——应该用白头翁汤【附方】无。

【附注】本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为辨证要点。

【文献】方论江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

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

截泻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58例

截泻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58例
机制可能是通过对 ⅥP 、5 一 HT等神经递质 的改变 ,从 而 达到对脑一 肠轴的精细调节 ,发挥治疗 的作用 。
参考 文献
[ 1 ] 中华 医学会消化病学分 会胃肠 动力学组. 肠 易激综合征 诊断和 治疗的共 识意
痛 ;薏苡仁 、芡实助 白术 、茯苓 以健脾渗湿,陈皮理气燥 湿醒脾 ,藿香芳香化湿 ,木香行气止痛,葛根鼓舞脾 胃清
◎寸
代人 生活节奏加快 ,生 活饮食无规律 ,思虑劳倦 ,情志不 畅,肝气郁结 ,横逆犯脾 ,脾虚则运化失调,肠道清浊不 分 ,传导失 司而致本病 发生 。故 中医当以抑肝 扶脾 为治 则 ,健脾抑激汤 由痛泻要方合七味 白术散组方而成 ,治以 健脾化湿 、疏肝理气 。方 中以炒 白术 、党参 、茯苓健脾渗 湿 ;防风辛能散肝郁 ,香能舒脾气 ,具有燥湿 以助止泻之
功,又为脾 经引经之药 ;白芍与 炙甘草 合用柔肝 缓急止

第 2 0 1 1 3 卷 年 第 1 2 0 【 】 月 期 ・ 总 下 第 半 1 7 月 2 期 刊
的 ,为健脾抑激汤在 I B s的临床应 用进一 步提供 了实验 依据 。中医学认为 ,肝主情 志 ,本病病 因主要 与情志不 畅相关 ,恰恰与脑一 肠轴学说一致 。故健脾抑激汤其作 用
血浆 VI P 、5 - HT水平 ,从而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 征的 目
( 本 文校对 : 吴义红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8 1 2 )
截泻 汤合痛泻要 方治疗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1 5 8例
陈其 雨 司鹏 飞
( 1 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舞钢 4 6 2 5 0 0 ;2 北京 中医药大 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 0 0 0 2 9 )

痛泻要方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理及临床研究

痛泻要方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理及临床研究
[ 1 3 ]
党参、 黄芪、 附片、 炮姜, 加木香、 槟榔、 山楂、 神曲治 疗溃疡性结肠炎 4 0例。结果显效 3 2例; 有效 6例。
2 7 ] 刘经等 [ 用痛泻要方加味联合整肠生治疗慢性溃
以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1 4 ] 5 6例, 总有效率 9 8 . 2 1 %。费玉明等 [ 以痛泻要方
观察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
[ 1 0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3 0例中治愈 1 2例, 有 效1 0例, 总有效率 7 3 . 3 %。何洁玲 以抑肝扶脾 法为治则, 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加味治疗, 7 8例总 7 . 4 %。且 治 疗 期 间 无 明 显 不 良 反 应。 有效率 为 9 王秀珍
g 、 陈皮、 茯苓、 猪苓、 白芍、 防风、 乌梅、 黄柏各 1 0g 、 丁香 6g ; 寒证明显者加吴萸、 炮附片各 1 0g ; 热证明 、 黄芩 1 0g 。每天 1剂, 水煎 2次, 取 显者加黄连 6g 汁4 0 0m l , 分早晚 2次于饭前 0 . 5 h 服。治疗 4周为 1个疗程, 服 药 1~3个 疗 程 后 治 愈 4 6例, 有效 7 例。胡凤林
2 8 ] 9 3 . 3 %。魏利平 [ 用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味
5 7例, 总有效率 9 8 . 7 %。 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1 曾兰生等 广和
[ 1 6 ] [ 1 5 ]
以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
综合征 5 6例, 治愈 2 2例, 3 2例好转, 2例无效。梁 以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为基本方加减治 疗I B S 患者 5 5例 , 对腹痛、 水样便及便次增多的有
[ 1 ]
G E r 不断将表皮生长因子的刺激 过度表达的 E 导入细胞中, 引起细胞持续分裂增殖, 最终导致肿瘤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0JJ5425);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9B424)作者简介:张婷(1995 06—),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治则与治法研究,E mail:zt13142165695@163 com通信作者:刘富林(1968 0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疗,E mail:lfl1038@163 com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张 婷 施 敏 廖陈敏 刘富林(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长沙,410208)摘要 痛泻要方(TXYF)是治疗痛泻的经典名方,近年来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基础研究逐渐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

国内外学者对TXYF治疗UC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阐明了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

本文检索近年来TXYF治疗UC的相关文献,从调节免疫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调节胃肠平滑肌、调控细胞凋亡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痛泻要方;白术芍药散;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综述ResearchProgressonMechanismofTongxieyaoFormulaintheTreatmentofUlcerativeColitisZHANGTing,SHIMin,LIAOChenmin,LIUFulin(Hu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208,China)Abstract TongxieyaoFormulaisaclassicprescriptionforthetreatmentofpaindiarrhea.Ithasachievedremarkableeffectinthetreatmentofulcerativecolitis(UC)inrecentyears.BasicresearchhasgraduallyexploreditsmechanismofactioninthetreatmentofUCfromamicroscopicperspective.ThepharmacologicalmechanismofTXYFinthetreatmentofUChasbeensystematicallystudiedby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andthemechanismofactionofTXYFinthetreatmentofUChasbeenpreliminarilyeluci dated.Inthispaper,relevantliteratureonthetreatmentofUCbyTXYFinrecentyearswerereviewedfromtheaspectsofregulatingimmunefunction,repairingintestinalmucosalbarrier,regulatinggastrointestinalsmoothmuscle,andregulatingtheprocessofapop tosis,etc.inordertoprovidenewideasforfurtherresearch.Keywords TongxieyaoFormula(TXYF);BaizhuShaoyaoPowder;Ulcerativecolitis;Mechanismofaction;Review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0.029 痛泻要方(TongxieYaofang,TXYF)是治疗痛泻的经典方,最早出现于《丹溪心法》卷二泄泻章,虽无方名,但明确标明“治痛泄”,明代《古今医统大全》中称此方为“白术芍药散”,《医方考》改其名为“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的功效与作用

痛泻要方的功效与作用

痛泻要方的功效与作用痛泻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症状。

该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腹泻症状,恢复肠胃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痛泻方的功效和作用。

痛泻方由苍莪术、牵牛花、大黄、木香、紫苏等中草药组成。

这些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泻痹、消肿、止泻、止痛等药理作用。

首先,痛泻方具有泻痹作用。

痛泻方中的苍莪术和大黄等草药含有较高的咖啡碱,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可以刺激肠道排空,加速粪便的排出,缓解腹泻症状。

其次,痛泻方具有消肿作用。

牵牛花是痛泻方中的一个主要成分,具有消肿、解毒的作用。

它含有牵牛花甙和牵牛花醇等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肠道黏膜的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腹泻引起的不适感。

此外,痛泻方还具有止泻作用。

痛泻方中的木香、紫苏等草药含有较多的鞣酸和鞣质,具有收敛作用,可以收缩肠道黏膜血管,减少肠道分泌液的排出,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最后,痛泻方还具有止痛作用。

大黄是痛泻方中的另一个主要成分,含有大黄素等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止痛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腹泻引起的腹痛不适感。

总的来说,痛泻方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它可以通过泻痹作用促进肠道蠕动,加速粪便排出,缓解腹泻;通过消肿作用减轻肠道黏膜的水肿和炎症反应;通过止泻作用收敛肠道黏膜血管,减少肠道分泌液的排出;通过止痛作用减轻腹泻引起的腹痛不适感。

痛泻方一般以汤剂的形式使用,服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痛泻方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症状。

它能够通过泻痹、消肿、止泻、止痛等作用,缓解腹泻症状,恢复肠胃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方剂学讲痛泻要方(二)半夏泻心汤及附方五

方剂学讲痛泻要方(二)半夏泻心汤及附方五

方剂学讲痛泻要方(二)半夏泻心汤及附方五方剂学 30讲痛泻要方刚才讨论到痛泻要方,痛泻要方从它药物组成,和它的主治证候特点来看,痛泻在临床运用上,反映出痛这个特征,很明显,因为泻有很多类型,我们后面的方逐渐涉及到泄泻的类型多了,这种肝旺脾虚泄泻呢,它的主治证候描述中间,历代医家,从《丹溪心法》,它是出现了组成,到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他把这方具体的功用固定下来。

他当然也没有命名,他写的"治痛泻要方"。

这四个药,治痛泻要方。

《医方集解》里就把它,名字就叫痛泻要方,是这样的。

所以过去出处都写的《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张景岳也没说是他的方,他当然也没有说是《丹溪心法》就有这个方,他说刘草窗方,刘草窗这个人,姓刘,草窗不是名,他是隐居的,是个文人,一个诗人,喜欢在门窗上挂很多植物。

他收集了一些方,别人要打听药方呢,引路的人都告诉,就那草窗先生那个地方。

草窗那个地方。

后来喊惯了,就叫刘草窗。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方解君白朮健脾燥湿臣白芍化湿佐陈皮柔肝,缓急止痛佐使防风散肝疏脾但用这个药来讲,肝旺脾虚,疼痛是引用这个方当中,历来都是治腹泻、腹痛,泄泻。

泻必腹痛。

说明肝旺以后,肝脾不和,肝木克伐脾土,引起腹痛是主症之一。

这卸泻主要是湿盛,湿盛则泄,脾不运湿,所以这里面有白朮、陈皮这一类。

白朮健脾,用来燥湿,陈皮可以化湿,用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所以肝旺针对用芍药柔肝这一点,也是它的特点。

柔肝,缓急止痛。

痛泄。

对于这个主治,二版教材,是泻必腹痛,泻后痛减,那是用的“减”。

我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

后来五版教材泻后痛不减。

但以后又调整了,中专教材我没有看过,我听说中专教材是把泻后痛减不减回避了。

光是泻比腹痛,当然这也是个处理方法。

在临床上,这类病人,往往一痛就要泻,泻了由于脾不运湿和湿的积滞,能够也个排出机会,一般疼痛会减少,会缓解一些。

然后又加上逐渐的水湿积累,胃肠道总会有一定的待排出的积滞,这一形成过程,本来正常情况下,肝的疏泄要帮助脾胃运化,肝旺情况下疏泄太过,这种疏泄一作用,它就会造成肝脾不和的腹泻,要泄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