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例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

1 临床 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7例 病 例 来 自本 院 门 诊 , 诊 以 腹 . 7 就 痛、 腹泻 为主 的初 、 中学 生患 者 。符 合 18 高 9 6年 成 都
全 国慢性 腹泻 学术 讨论 会上 制定 的 IS临床 诊 断 参 考 B
标 准…。病例 随 机分 为 中药治 疗组 和 西药对 照组 。治 疗组 4 0例 , 1 男 8例 , 2 女 2例 , 年龄 1— 1 4 9岁 , 程 2 病 0
少 不及 12 症 状改 善不 明显 为无 效 。 /及
其确 切 病 因 尚不 明 了。 因 为 中 学 生 作 业 负 担 较
重, 情绪不 稳 定 ,学 心 易
IS 作 者 自 20 B, 0 2年至 2 0 0 6年 采 用 痛 泻 要 方 加 味 治 疗 中学生 腹 泻 型 IS 0例 , 果 较 佳 , 效 巩 固 , 报 导 B4 效 疗 现
14 统 计学处 理 : . 数据 采用 检 验及 t 检验 。
2 结 果
两组 疗 效 比较 结果见 表 1 。
例( ) %
表 1 两 组 治 愈 率 及 总 有 效 率 比较
与 对 照组 相 比 P<0 0 , .5
P<0 0 , P<0 O 。 .5 . l
3 讨 论
IS的发病 与 患 者 对 某 些 含 物 耐 受有 关 , 过 免 疫 B 通
引起 IS的有 关 临床症 状 , B 而肝脾 失 调 , 旺乘 脾则 是 肝
IS的 主 要 发病 机 制 。 中学 生 阶 段 课 业 负 担 重 , 绪 B 情 不 稳 、 试频 繁 , 习压力 大 , 考 学 心理 负担 重 , 之饮食 等 加 因素 , 以易 引 发 IS 所 B 。腹 泻 型 IS也很 常见 , 现 腹 B 表 痛、 泻、 腹 泻后 痛 减 。 中学 生 处 于 长 身体 阶段 , 气 未 正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表现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眼底病变和部分全身系统疾病进程中,由于发病原因与部位各不相同,其对患者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轻者视网膜上少量出血可完全吸收,重者血液会进入玻璃体、严重损害视力。
眼底出血的治疗目前仍以药物方法为主。
血塞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毛细血管出血,抑制病情发展[7]。
生蒲黄汤方中生蒲黄、墨旱莲止血解毒,郁金、丹参行气止痛,赤芍活血散瘀,生地黄滋阴凉血,牡丹皮镇静解痉。
诸药合用,共奏止血行气、活血化瘀、解毒止痛之效[8]。
生蒲黄汤联合血塞通治疗眼底出血可以有效改善视力,缓解出血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参考文献][1] 孙丽平,董玉,王鹏.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及临床证型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1):105-106.[2] 王树森.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8):126-126.[3] 李元朝,徐珊容.生蒲黄汤辨证治疗眼底出血患者疗效及对患者眼底出血吸收、纤溶状态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8,33(17):2514-2515,2616.[4] 张春英.生蒲黄汤联合西医治疗眼底出血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17,35(8):130-133.[5] 吴浩然,仝小林,田佳星.蒲黄、三七、仙鹤草治疗糖尿病瘀血阻络型眼底出血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J].吉林中医药,2020,40(8):1001-1003.[6] 刁婷婷.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6):94-95.[7] 郝美玲,路明,唐豪, 等.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瘀血阻滞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29(5):351-355.[8] 李婧.生蒲黄汤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2):255-257.[收稿日期]2020-09-30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典型症状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青少年为多发[1-2]。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岁, 最大 6 3岁 , 平 均年 龄 3 8 . 0岁 : 病 程 最 短 6个 月 , 最长 1 1 年, 平 均 病 程
4 . 3年 。对 照 组 3 4例 : 男 1 5例 , 女 1 9
勤
建立数 据库 并进 行统 计 ,以 P < 0 . 0 5为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P<0 . 001。
2 . 1 治 疗 组 予 痛 泻 要 方 加 味 。 处 方 : 炒 白术 1 5 g , 炒 白芍 1 5 g , 陈皮 9 g , 防风 9 g , 薏 苡仁 1 5 g , 炒
扁豆 1 5 g , 砂仁 3 g ( 后下 ) , 合欢皮 1 2 g , 香附9 g 。 脾 胃虚 弱 加 炙
义。
3 - 4 治 疗 结 果
例; 年龄最 小 1 9岁 , 最大 6 4岁 , 平 均
年龄 3 7 . 5岁 : 病 程 最 短 5个 月 . 最 长 1 3年 ,平 均 病 程 4 . 6年 。2组 患 者 性
3 . 4 . 1 2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见表 1 。
别、 年龄 、 病 程 等 方 面 比较 . 差 异 无 统
黄芪 1 5 g 、 党参 2 0 g 、 云茯 苓 2 0 g 、 淮 山药 1 5 g ; 寒 热错 杂加 乌 梅 1 0 g 、 黄连 3 g 、 干姜 3 g ; 肾 阳虚 者 ( 五更 泄 ) 加补骨脂 1 0 g 、 吴 茱
照 组 服 用 奥 体 溴铵 , 2组 均 治 疗 4周 后 观 察 疗 效 , 同时 比较 2组 治疗 前 后 临床 症 状 积 分 。结 果 : 治
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1 . 1 8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 3 . 5 3 %。 治 疗后 2组 临床 症 状 积 分 均 较 治 疗 前明显降低 , 治 疗 组 明显 低 于 对 照 组 。结论 : 痛 泻 要 方 加味 治 疗腹 泻型 肠 易激 综 合征 疗 效肯 定 . 值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罗俊勇罗献伦广东省大埔县中医医院,广东大埔514299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8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P>0.05)。
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
标签:痛泻要方加味;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未定型[1]。
笔者临床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患者,取得一定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②取得患者知情同意;③排除血液系统疾病、重度脱水和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1.5±7.4)岁;病程5个月至5年,平均(1.4±0.7)年。
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19例,年龄20~64岁,平均(41.4±7.7)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1.5±0.6)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2例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2例
曹方会
【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1)006
【摘要】目的:总结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临床辨证均属肝郁脾虚型,采用痛泻要方为主方,并随症加减,服药1~3个疗程,并随访半年以上,以观察服药后的疗效.结果:42例患者经服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后,其中显效病例为23例(54.7%),有效15例(35.7%),无效4例(9.5%),总有效率为90.5%.结论: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经服用病泻要方加味治疗后,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曹方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223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
【相关文献】
1.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临床研究 [J], 陈天良
2.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J], 马冬颖;彭莉莉
3.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67例 [J], 刘少康;王芹
4.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J], 罗俊勇;罗献伦
5.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J], 林江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目的观察中药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适合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值得临床参考。
标签: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1],是一种慢性的,易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自2013年8~2015年2月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綜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门诊符合肠道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2~64岁,平均(37.8±2.7)岁,病程1~14年,平均(7.3±4.6)年。
对照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21~61岁,平均(36.8±2.9)岁,病程1~13年,平均(7.4±4.4)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2]:①腹痛经排便后减轻,或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病情持续6个月以上。
②腹胀、稀便或水样便,多带粘液,无脓血症状,每天排便>3次,可伴排便急迫感和失眠、心悸、焦虑等植物神经功能了紊乱症状,结肠区压痛(﹢);③血尿粪常规,大便细菌培养,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沉,甲状腺功能测定,结肠镜或钡剂灌肠、X线、腹部B超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患;④随诊仍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疾病。
1.3方法治疗组:痛泻要方加减,组成:炒白术30 g、炒白芍20 g、防风12 g、陈皮15 g、茯苓15 g、甘草10 g。
随证加减,久泻不止者,加乌梅10 g、诃子10 g,挟食滞者加神曲15 g、山楂10 g、麦芽10 g,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0 g、枳壳15 g,香附10 g,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党参20 g、黄芪30 g、扁豆10 g,便秘者去茯苓、白术,加大黄6 g,枳实10 g,厚扑15 g。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2例_许芸斐

第11卷 第8期 2009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8Aug .,20094 讨 论环状混合痔目前在临床中主要治疗措施仍为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如单纯剥扎切除,适合痔核较小,数量少,且相对孤立的混合痔。
而环状混合痔采用此术式,则面临诸多弊病,如:疼痛剧烈,肛门皮肤水肿,肛门狭窄,尿储留等等并发症,且疗程长,复发率高等。
若采用环切术又常因术中出血多,术后致肛门失禁,狭窄,黏膜外翻,或肛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多而未被广泛采用。
笔者采用改良术式,避免了这些缺点,因为:⑴环状混合痔剥扎皮肤黏膜较多,若采用V形切口缝合,适量保留了肛门皮肤与黏膜,增宽肛管,避免术后肛门狭窄。
⑵闭式内扩约肌侧切,切口小,不用缝合,微创。
更重要的是解除肛管的紧张度,缓解了因内扩约肌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剧痛,有效促进血液。
淋巴循环,减轻和避免了术后肛门水肿的发生[3],有利术后排便,也促进切口愈合,更无肛门狭窄之虑。
⑶痔上黏膜消痔灵注射,产生无菌性炎症,痔上粘膜粘连而不下垂,利于防止黏膜下垂或外翻,更好的防止复发。
术中注意:⑴适量保留肛管皮肤与黏膜;⑵游离皮瓣时要彻底清除其附着的静脉丛和结缔组织,只保留皮肤;⑶断离内扩约肌要适当,既要达到扩肛目的,又要避免肛门失禁;⑷痔上黏膜注射时,不能注入过深以免进入肌层。
◆参考文献[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S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2 ]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 M ]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698.[ 3 ] MarVin L Corman.结肠和直肠外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1.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患,近年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等可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4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治疗,实验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为(1.87±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5±1.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反复腹痛,并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1],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持续存在。
本病常发生于中青年患者群体,在生化检查、实验室常规检查以及细菌学检查方面常无明显异常改变[2]。
目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耐受、心理因素、肠道感染以及抗生素滥用等有密切关系[3],其病理学基础主要为神经异常、胃肠动力学异常等,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笔者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1例。
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为20~67岁,平均年龄为(40.32±3.12)岁;病程为5个月至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14±1.08)年,实验组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41.89±3.23);病程为5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为(5.54±1.1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例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
更新日期:2009-03-10点击:
作者:刘辉华1临床资料2治疗方法3疗效观察4典型病例5讨论与体会[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7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41.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痛泻要方;治疗应用
笔者近年来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32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1~50岁30例,50岁以上2例,平均36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3个月,平均2年。
全部病例依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的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选痛泻要方加味治疗。
药物:
陈皮10g白芍15g白术18g
防风6g佛手10g木香6g
甘草6g
加味: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胁胀甚者加素馨花12g,柴胡10g;大便秘结者加枳实10g,玄参12g;大便溏烂者加白扁豆18g,党参10g;伴心悸失眠者加茯苓20g,柏子仁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上、下午各服1次,连服7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判断疗效。
3.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评定。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随访复查无异常。
好转: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粪便症状接近正常或便秘减轻。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大便仍无规律。
3.2治疗结果治愈19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治愈患者经随访6个月,无复发。
患者,女,38岁,1998年8月10日初诊。
诉反复腹部隐痛、腹泻1月余。
每日解大便3~4次,排便后疼痛减轻,无粘液血便,食欲欠佳,伴心烦,易怒,睡眠欠佳,身体稍感疲乏,症状反复,时轻时重。
体检: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粘膜基本正常,大便常规检查正常。
患者曾服用补脾益肠丸、整肠生、西沙必利等药,效果不很理想。
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断为腹泻(气机郁滞,肝脾失调),以疏理气机,调和肝脾为治,投痛泻要方加味,药物如下:白芍12g陈皮10g白术12g
防风10g茯苓20g佛手10g
素馨花10g柴胡10g白扁豆2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上、下午各服1次,连续服用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予以7剂,腹痛消失,大便成形,其他症状均消失。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功
能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是肠运动及分泌功能紊乱的疾病。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理生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腹痛产生与肠腔压力增加、肠肌收缩和痛阈降低有关,实际上没有炎性改变〔2〕。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可属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
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便秘、腹胀、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部分病人还可出现失眠、疲乏、头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反复或持续出现。
其病多因情志不舒,肝失条达,肝旺脾虚,气机郁滞,而至肝脾失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传导失司,出现胃肠道的一系列症状。
我们在治疗时注重疏理气机,调和肝脾,采用《景岳全书》的“痛泻要方”为主,根据不同症状予以加味,治疗效果颇满意。
作者单位:刘辉华柳州铁路局玉林医院537001广西玉林市铁机路7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