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郁 胶囊 07 , .2mg 2次/ ; d 黛力 新 组 口服 氟 哌噻 吨美 利 曲辛 片 1 . m , 05 g 2次/ 。疗 程 均 为 4周 , 察 3组 患 者 的治疗 总 d 观
有 效 率 , 比较焦 虑 自评量 表 ( A ) 抑郁 白评量 表 ( D ) 并 SS 、 S S 得分 。 结 果 治 疗后 舒肝 解 郁 组 和黛 力新 组 患 者 S S S S A 、D 评 分 均 较 治疗 前 明显 降低 ( P<00 ) 总有效 率 、 A 、D .5 ; S S S S二者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义 ( P>00 ) 与 对 照组 比较 差异 有 .5 , 统 计 学 意义 ( P<O0 ) .5 。3组 均 无 明显 不 良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 论 舒 肝解 郁胶 囊 治疗 I S在 改 善 临床症 状 、 B 降低不 良情 绪 等方 面 与 氟 哌噻 吨美 利 曲辛疗 效 相 当 , 作用 少 , 副 值得 临床 推广 。 f 键词】肠 易激 综合 征 ; 肝 解郁 胶 囊 ; 关 舒 氟哌 噻 吨 美利 曲辛 片 ; 效 疗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病例患者因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蕴,进而引发腹痛、腹 泻等症状。
患者长期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导致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会影响脾胃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腹 痛、腹泻等症状。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原则 ,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病例四:气滞血瘀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结词
该病例患者因情志不舒或外伤等原因导致气 滞血瘀,进而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 或因外伤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会 影响脾胃功能,使患者容易出现腹痛、腹泻 等症状。中医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 原则,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
。
THANKS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 便秘等。腹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 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腹胀多伴有排便 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等。部分患者 可有黏液便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VS
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 查和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 及发作频率,是否有诱因及加重因素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等 。实验室检查可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根 据症状及检查结果,医生可作出IBS的诊 断。
02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历史沿革与病因病机
历史沿革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腹 痛、腹泻、便秘等。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历史悠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等。病机则与肝郁脾虚、湿邪内盛、肠道传导失 司等有关。
针刺董氏奇穴治疗肠易激综合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坐位 , 于患者 足底 行啄法 5 8遍重点 在足跟 部 。患者 仰 卧 , ~ 医者脚法 同上沿 大腿 内侧足 三 阴经操作 3 ~5遍 。此 法 治疗 后, 患者 下肢应感 稍麻和温热 为度 。疲劳局部方 法 : 多采 用疏
经 理经等法 , 如脚 压法 、 脚揉 法 、 脚搓 法 、 点法 等 , 局 部软 组 使
陷谷 , 土 经 上 的 木 穴 , 以 调 理 土 木 , 脾 疏 肝 , 《 灸 大 为 可 健 据 针
2 4 1 通 过 对 治 疗 前 后 症 状 分 级 、 分 变 化 对 比 , 刺 董 氏 .. 评 针
奇穴对肠易激 综 合症 的总 体症 状 改善 率 为 6. 8 , 9 0 结果 见
表 I 。
表 1 治疗前后症状分级情况
成》 记载陷谷“ 主面 目浮肿及 水病 、 善噫 、 肠鸣腹痛 、 热病无 度 、 汗不出 、 振寒 疟疾 ” 且 手 足 阳明经 相通 , ; 故又 能 调理 大肠 经 气, 使肠道气机通畅 。火主在足厥 阴肝经上 , 当于足 厥阴肝 相 经之输穴太冲 , ( ) 经上 的土穴 , 可 以调理 土木 , 为 肝 木 也 疏肝 健脾 , 柔肝止痛 。肠 门在手太 阳小 肠经上 , 医学入 门》 《 认为小
轻 度 ( 示 后 方 觉 有 症 状 ) 2级 一 中 度 ( 症 状 , 能 正 常 活 提 ; 有 但
动) 3级一重度 ( ; 有症状 , 响正 常活动 ) 影 。频率 分 级 : 0级一 无 ; 级 一偶 尔 ( ~2 时间 内出现 ) 2级 一经 常 (5 ~ 1 1 4 ; 2 5 %时间 内出现 )3级 一持续 ( 0 以上时 间内 出现 ) O ; 5 。腹 痛 分级标准 : 级 一无疼 痛症状 ; o 工级 一有疼痛症状 , 不影响工作 或不需 要 服药 ; Ⅱ级 一有疼 痛 症状 , 分影 响工 作或 需要 服 部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
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
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
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
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
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
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
中西医综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探析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0 7 (0 12 — 03 0 10- 992 1 )00 2— 2 -
肠 易激综 合 征(B ) 一种 发病 机 制不 甚 明 了的肠 功 能紊 乱 腹 泻 、 不 适及 全身 症状 等 , 随访 一月 观察 复发情况 。 IS是 腹部 并 性疾 病 , 现 为 以腹痛 、 部 不适 、 表 腹 排便 习惯 改变 为 主要 特 征 , 同 1 疗 效评 定 : 效 : 症状 消失 , 无 复发 。好转 : . 5 显 临床 观察 临床症 状 时伴 有抑郁 、 失眠 、 焦虑 、 头晕 、 痛等 精神 症状 , 病是 最 常见 的 减 轻好转 , 察部 分复 发 。无 效 : 症状无 变化 。 头 本 观 临床
止。
内蒙古 中医药
分平衡 ; 进 胃液分 泌 , 强消 化功 能 。据 笔者 观察 , 药合用 在 月 。 7 4 9. 促 增 两 4 7— 7 治 疗腹泻 型 I S B 方面能 够起 到相互 协 同 的作用 , 具有 较好 的临 床 【 中华 医学会 消化 病 学分会 胃肠 动 力学组 . 易激综合征诊 断和 2 ] 肠 治 疗的共识 意见f . J 中华 消化杂 志 ,0 81 ( 8 ,, — 0 ] 2 0 ,, 2 ) 1 8 4 . 3 效果 , 未发 现毒副作 用 。 综 合疗法 强调 患者 在治 疗 疾病 中的 主体 作用 和病 因 防治 的 【 陈灏 珠, 3 】 丁训 杰, 王卫 平, 实 用 内科 学 【 】 1 版. 等. M . 1 北京 , 民 第 人
21年 l 01 O月
条 静脉通 道通 畅 , 测呼 吸 、 监 心率 、 血压 和 血氧 饱 和度 。③ 呼吸 功
2 3
如 果 孩子 手 足 出现 疱疹 , 可采 用外 洗 法 , 野 菊花 、 草 、 则 用 紫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魏汝波.电针、 2 】 中频电治疗背肌筋膜炎8例 . 5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2 0 42 3 0 7. 3 —4 2.
【】 王奎. 3 背肌筋膜炎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颈腰痛杂志,0 2 I8 18 2 0 ,5- 5 ; 【】 王金田, 4 王德江主编. 临床实用理疗学 辽宁: 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 辽
4 统计 学分 析
中频电刺激 治疗广泛用 于肌筋膜 炎的治疗 , 人体受 到 电刺激 后神 经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统可以释放一些具有镇痛效应的物质 ( 内啡呔)使其在神经组织内、 , 脑脊 液中甚至血浆中的含量增高 , 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经皮的中频电刺激在 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引起肌肉收缩震颤, 使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消散, 同 时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加强, 免疫功能提高。 超短 波的频 率更 高 , 电介 质的 阻力变 小 , 可作 用于更 深层 的机 体组 织… 另外 超 。 短波对炎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超短波可以改善血液和淋 巴循环 , 血管通 透 性增高 , 局部组织血氧含量、 白细胞和抗体增加, 使炎症病灶迅速局限 化, 炎症 产物 加速排 除 , 使病 灶p H值向碱 陛移行 , 除局部 组织 的酸 中毒。 消 此外, 超短波还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 , 减少炎性物质的刺激作用。 综上所述 ,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中频电刺激联合超短波治疗背肌筋膜炎 具有协 同效应 , 仅可 以缓 解患者 的疼痛症 状 , 不 还可 以消除炎症 , 加速疾 病 治愈, 防止复发, 减轻患者的痛苦,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 文献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 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ri beb we sn rmeI S 属胃肠道功能紊乱 i t l o l y do ,B ) ra 性疾病, 发病多与胃肠道动力异常或内脏感觉高敏感陛有关, 其发病率较 高, 常为胃肠道疼痛伴随排便异常, 患者多伴有明显的失眠、 焦虑甚至抑郁 的情绪 障碍 。 临床症 状主要分 为腹泻 型、 便秘 型和腹 泻便秘 交替型 , 医治 西 疗不理想,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效果较佳, 现报告 如 下 : 1 资 料与方 法
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疗效评价

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疗效评价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等不适症状。
在传统医学中,针灸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就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进行评价。
一、针灸治疗成为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选择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当中。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这类顽固性胃肠道问题,针灸也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1. 缓解腹部不适感:针灸通过调理身体内部能量流动,可以达到舒缓消化系统不适的效果。
经过正确选择穴位和施针方法后,可以显著减轻患者在腹部区域所感受到的不适。
2. 调节胃肠功能: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系统的运作,缓解便秘或腹泻等不适症状。
3. 改善心理状态:针灸在治疗中还具有平衡和调节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促进身体内各种物质的平衡,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二、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临床上有许多文献报道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这些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实验组(接受针灸)和对照组(未接受针灸)的治疗效果来评估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1. 疼痛缓解:一项对18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经过8周的针灸治疗后,实验组的腹痛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2. 症状缓解: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便秘、腹胀等主要症状,并且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其中一项对226例患者进行的系统评价发现,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相比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
3. 长期效果:一些长期随访调查显示,针灸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愈率和总体有效率较高,并且具有持久效果。
而且,在一些比较中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80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减治疗 , 对照组患 者使 用蒙脱石散治疗 。结果治疗组有效 3 8例 , 有效率 为 9 5 %, 对 照组有 效 3 0例 , 有效 率为 7 5 %。
两组患者 比较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使用 中药资 生汤治 疗肠易激 综合征 有很好 的疗效 , 在 临床上有 一
苓 和苡仁渗湿健脾 , 砂仁、 藿香化 湿和 中, 理气 醒脾 ; 神 曲和 焦楂 可以开 胃助食 , 能 够帮助 消化 。临证 时 , 根据 患者 的症 状, 肝郁气滞或者 肾阳不足 , 加 以疏 肝理气 、 温 肾暖脾 、 涩肠 止泻之剂 , 能够 提 高临 床疗效 。本方 经过 临床 观 察能 够
肠易激综合 征在 消化科是 比较 常见 的疾病 , 多发 病 , 病
程较长 , 而且 反复发作 , 目前对其 病 因和发病 的机制不 是 十 分清楚 , 多认 为是 由于 胃肠动力学异常和 内脏 的感觉异 常所 导致 。造成这些功能异 常的原 因可能是 由于情绪 、 饮食、
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汤加减治疗 , 效果 比较显著 , 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0 9年 2月 ~2 0 1 1 年 2月来 自我 院 从 附表 可以看 出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过统计 学 处理 ,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 P< 0 . 0 5 ) 。
3 讨 论
1 . 2 诊 断标准
标准 : 在过去 的一 年至少累积有 3 个 月存在腹部 的不适 或者 腹 部的疼痛 , 并且伴有 以下特点 中的两项 的患者 。( 1 ) 症 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0-2012年7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有无差别。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91,p=0.003;副作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5.61,
p=0.003。
结论中医针对患者病症,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病变之一。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且多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发生该病多与患者的体质、饮食、精神等有关。
该病常反复发作,西药很难控制。
我院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很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0-2012年7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38.8±5.3岁;男性45例,女性33例。
患者病程7个月-12年之间,中位病程为5.6年。
所有患者均经实验
室检查血常规、粪常规等无异常,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阴性,排除其他器质性的病变。
根据中医分型,肝脾不和型43例,脾胃虚弱型27例,肾阳虚衰型8例。
1.2 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1]。
患者在近3个月里的每个月有3天及以上时间出现反复的腰痛或腰部不适症状,且具有以下三项中的两项及以上。
①排便后以上症状明显改善;②症状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③症状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
1.3 研究分组
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中医和西医方法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分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患者具有基线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根据患者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施治。
(1)肝脾不和型:治以调和肝脾的药物。
痛泻要方加减:厚朴6g、陈皮
8g、防风9g、木香10g、白术10g、柴胡12g、莱菔子10g、香附10g、柴胡12g、茯苓15g、白芍药15g。
水煎服,三碗水煎至一碗,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2)脾胃虚弱型: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化湿的药物。
参苓白术散加减:厚朴6g、甘草6g、陈皮8g、山药10g、木香10g、薏苡仁10g、砂仁10g、白术10、g扁豆15g、茯苓15g、党参15g。
水煎服,三碗水煎至一碗,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3)肾阳虚衰型:治以温肾健脾的药物。
证见腹泻者四神丸加减:五味
子6g、吴茱茰6g、肉豆蔻6g、炮姜6g、陈皮8g、附子9g、白术10g、升麻12g、补骨脂12g、茯苓15g、黄芪20g;证见便秘者济川煎加减:附子6g、牛膝6g、枳壳9g、肉苁蓉9g、当归10g、火麻仁10g、木香10g、泽泻10g。
水煎服,三碗水煎至一碗,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对照组:根据患者腹泻、便秘的不同症状采用对症治疗方法进行药物治疗。
若腹泻给予易蒙停2~4mg,每日4次;若便秘则给予西沙比利10mg,每日2次。
待症状消失后停药。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及副作用有无差别。
疗效:治愈,患者腰痛或腰部不适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恢复正常;好转:患者腰痛或腰部不适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腰痛或腰部不适症状没有改善,大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没有改变。
观察患者有无面红、口干、心悸、腹痛、肠鸣、腹泻、腹胀、恶心、头晕等副作用。
1.6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17例,总有效例数39例,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例数
31例,总有效率为79.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8.91,
p=0.003<0.05。
2.2 副作用
观察组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副作用率为0%;对照组共有13例患者出现副作用,副作用率为33.3%,其中8例患者有腹胀、头晕、恶心,5例患者出现肠鸣、腹痛。
两组副作用率比较,x2=15.61,p=0.003<0.05。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上属于“泄泻”、“腹痛”的范畴,是肝、脾、肾虚弱引起,多与湿邪有关[2]。
由于长期生活习惯以及自身体质,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温煦,最终引起湿邪发作,肠道传道阻滞,引起肠易激综合征[3]。
该病患者常病程长、病情反复,西药通常很难治愈。
本文中肝脾不和型43例,脾胃虚弱型27例,肾阳虚衰型8例。
可见患者中该病以肝脾不和型为主,即病变部位为肝脏和脾脏,调和肝脾、疏肝理气、健脾化湿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机理。
根据患者证型辨证施治能够较好的针对疾病机理发挥治疗效果。
对比中医辨证施治和西药治疗效果发现,中医组治疗后均有效,对照组仍有8例患者无效,两组总有效率不同,中医组显著优于西药组。
同时,中药副作用小的优点非常明显,中药组有一例副作用,西药组共13例副作用,两组副作用率不同,中医组显著低于西药组。
综上,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疗效局限,且副作用明显;而中医根据辨证分型施治有显著的疗效,不易产生副作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longstreth gf,thompson wg,chey wd,houghton la,mearin f,spiller rc.funetionalboweldisorder.gastmenterology,2006,130:1480-1491.
[2] 余怀平,杨树成.桂枝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5例的体会.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6):812.
[3] 李定国,李兆东.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华消化杂志,2003,1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