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措施论文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从施工技术的角度对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类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关系,最后提出了改善措施。
标签:混凝土抗压强度因素改善措施混凝土的力学性质是判断硬化后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标准,包括强度和变形。
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质。
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密切相关。
一般来讲,混凝土强度越大,混凝土的刚度、不透水性、抗风化及耐蚀性也越高,通常用混凝土强度来评定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1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骨料和水泥石界面是受力破坏高发部位,并且以粘结面破坏为主。
除此以外,水泥石强度较低时也常常出现水泥石自身破坏。
由此可总结出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水泥石强度,二是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强度。
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得知,这两项因素的形成主要取决骨料性质、水泥实际强度、水灰比,以及施工质量、养护效果。
1.1 组成材料和配合比①水泥实际强度与水灰比。
在施工中,水泥强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泥实际强度及水灰比的控制。
水灰比一定,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实际强度成正比关系。
水泥实际强度越大,硬化水泥石强度就越大,骨料之间更易于胶结,由此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假设水泥实际强度一定,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大,与骨料粘结力就越大,由此也能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如果水灰比太小,混合料粘稠度过大,不易振捣密实,难免出现蜂窝或孔洞,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②骨料的选择。
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度取决于骨料的表面状况,水泥石与骨料粘结度差,必然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讲,选用有粗糙表面的碎石能够增强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性,最终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采用有光滑表面的卵石,则会降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鉴于此,在配合比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碎石混凝土。
在水灰比低于0.4的条件下,卵石混凝土与碎石混凝土在强度上往往呈现明显的差异。
另外,选择骨料时还须注意骨料最大粒径。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的分析及确保强度的主要措施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的分析及确保强度的主要措施摘要:混凝土的强度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性能指标,它作为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也常用来作为一般评定混凝土质量的指标。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因素;确保措施Abstract: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fers to the performance index, it for the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the main parameters, are also used to as a general assessment of the concrete quality indicators.Key words: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Factors; Ensure that measures混凝土的强度有抗压、抗拉、抗弯及抗剪等,其中以抗压强度为最大,故混凝土主要用于承受压力。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最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它常作为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也常来作为一般评定混凝土质量的指标。
目前我国以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特征值。
(根据标准实验方法,标准试件,标准养护条件,标准龄期测定其抗压强度来确定)混凝土是多项的,非匀质的混合材料。
普通混凝土由水、水泥、砂子(细骨料)、石子(粗骨料)、外加剂及掺和料,按适当比例,经搅拌振捣而成。
其组成基本原理是:水泥(交结材料)加水形成水泥浆,填充骨料空隙,并包裹骨料表面。
水泥浆未凝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便于施工,水泥浆凝结后,将其松散骨料粘结成为一坚实人工石材。
实践证明:在一般生产工艺条件下,普通混凝土只要在完全密实状态时其强度与水灰比为线性关系W/C=αa•αb/(fcu•o+αa•αb••fce)强度关系式。
商混c30混凝土强度

商混c30混凝土强度商混C30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C30代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意味着在标准条件下,混凝土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30吨。
本文将探讨C30混凝土强度标准、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一、C30混凝土强度标准根据我国相关规定,C30混凝土表示混凝土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
在实际工程中,强度试验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二、影响C30混凝土强度的因素1.水泥强度: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其强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使用强度较高的高标号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骨料:骨料的类型、级配和质量对混凝土强度有一定影响。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合理的骨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
3.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强度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水泥用量、骨料比例和用水量等因素都需要精心设计。
4.浇筑和养护:浇筑过程中的振动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很大影响。
充分振实和保证湿润的养护条件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三、提高C30混凝土强度的方法1.选用高强度水泥:使用强度较高的高标号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优化骨料级配:合理搭配不同粒径的骨料,使其在混凝土中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提高混凝土强度。
3.控制混凝土用水量:合理控制用水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水分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良影响。
4.加强混凝土养护:确保混凝土在养护期间保持湿润,有利于强度的发展。
5.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浇筑速度,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综上所述,要提高C30混凝土强度,需从水泥、骨料、配合比、浇筑和养护等多方面进行控制。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首先,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对混凝土强度起着关键作用。
混凝土
的主要组成是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
水泥的品种和用量、骨料的种类
和粒径分布、水灰比、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
外加剂,并控制好水灰比。
其次,施工工艺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一定影响。
施工过程中,应注
意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捣实程度,以避免过度或不足。
另外,施工过程
中应注意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均匀性。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施
工温度适宜,避免过早脱模或过早干燥等问题。
此外,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也会影响其强度。
养护期间,应确保混凝土
表面湿润,避免水分蒸发和混凝土过早干燥。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还
可以采取覆盖保湿措施,以提供更好的养护条件。
另外,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和特殊工程需要,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例如,可以通过选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如高强度
水泥、矿渣粉、硅酸盐水泥等。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特殊的外加剂,如
缓凝剂、减水剂等,以调整混凝土的性能。
总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施工工艺、养护条件等。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材
料和配比,注意施工工艺和养护条件,并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只有综合考
虑这些因素,并加以合理控制和操作,才能使混凝土获得较高的强度。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措施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184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措施◎高正摘要:本文分析了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骨料质量等内部因素以及施工条件,硬化温度,湿度和使用年限等外部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和施工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因素;措施混凝土是一种人造石材,通过将水泥,沙子和石头与水混合而固化并硬化。
混凝土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耐用性,经济性和可加工性,使其成为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
但是,由于混凝土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严重影响,因此混凝土质量的形成对外部干扰非常敏感,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可加工性差,坍落度破损,混凝土离析,表面蜂窝状和混凝土的强度可能会发生设计要求和质量问题,例如强度变化和均匀性差。
混凝土的高强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在严重的情况下,建筑物倒塌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
一、影响混凝土强度主要因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许多混凝土强度测试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水泥石和骨料之间的粘合强度有关,粘结强度取决于水泥的强度等级,水灰比和集料的性能。
土壤强度还受建筑质量,维护条件和使用年限的影响。
(一)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最重要和决定性的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成分,当水灰比恒定时,水泥的强度水平越高,水泥与骨料之间的结合力越强,而配合的混凝土越强。
如果水泥的强度水平是恒定的,则水灰比越小,则所配制的混凝土越坚固,否则它将更低。
水合水泥所需的水量是恒定的,通常占水泥质量的23%。
因此,当混凝土硬化时,多余的水会残留在混凝土中或蒸发形成孔和通道,混凝土承受载荷破坏的能力大大降低。
因此,水灰比越小,则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是,如果水灰比过小,则对混凝土的施工性造成影响,振动少,阻碍施工,引起混凝土的各种缺陷,并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二)骨料的影响粗骨料(石子)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粗骨料的强度,颗粒的级配和多余成分的含量上。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水泥的种类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种类和用量的水泥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
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复合材料水泥等水泥种类的强度和硬化时间等性能不同,因此混凝土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水泥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过量使用会导致热裂缝和收缩等问题。
二、骨料的种类和粒径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粒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
粗骨料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过大的粒径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同时,骨料的种类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常见的骨料种类有石子、砂石等。
三、配合比和拌合时间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合时间也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着影响。
配合比的合理性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过多或过少的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拌合时间的长短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拌合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过长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四、养护条件和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和时间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养护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的环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选用高性能水泥选用高性能水泥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性能水泥具有早强、高强的特点,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
但是,高性能水泥的价格较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优化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合理增加水泥用量和粗骨料用量,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但是,过度增加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和裂缝,需要注意。
三、控制拌合时间控制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也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有效方法。
拌合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硬化过早,强度下降;拌合时间过短则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水利、交通、民用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设计混凝土结构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1.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水等。
水泥是混凝土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优质水泥应具有高早期强度、长期强度和稳定性。
砂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料,其质量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好的砂和石子应该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强度。
2.混合比混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配比。
不同的混合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过多的水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而过少的水则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下降,难以施工。
因此,混合比的设计应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3.浇注和养护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过程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浇注应该采用适当的震动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养护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4.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气温、湿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养护效果,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会较慢。
5.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在浇注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浇注速度,避免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发生分层和凝结不良等情况。
此外,应注意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控制方法1.优化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应选择优质的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使用量。
此外,应合理控制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
2.严格控制混合比混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使用量。
混合比的调整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论述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和调整方法

论述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和调整方法1.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控制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首要因素。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确保混凝土中水、水泥和骨料的比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获得较高的强度。
2.水灰比: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有很大影响。
适当降低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
3.水胶比:水胶比是混凝土中水与胶凝材料(水泥和粉煤灰等)的质量比。
适当调整水胶比可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与强度,通常,降低水胶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4.水泥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在混凝土中的强度贡献有所不同。
常用的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等。
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的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5.骨料品种和粒径:混凝土中的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和粒径的骨料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控制好骨料的质量和粒径分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6.矿物掺合料的添加: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可以部分替代水泥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适量添加矿物掺合料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7.掺合料的添加:适量添加某些掺合料,如粉煤灰、石粉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掺合料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颗粒形状,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及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8.养护条件: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环境条件对其强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温湿养护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长期强度提高。
9.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分散性和均匀性,促进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10.掺入特殊添加剂:添加特殊添加剂,如减水剂、增稠剂、增强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工作性能和强度发展。
11.砂浆粘结剂:砂浆粘结剂是浆体材料中的胶凝材料。
选择合适的砂浆粘结剂和调整其用量可以改善砂浆的流动性和强度。
12.混凝土固化过程: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发生水化反应和水泥凝聚,形成水化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摘要:目前,我国各地大量涌现的高层建筑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作为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关键材料之一的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骨料、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和,经一定时间硬化而形成的人造石材。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
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和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
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由于它的组成材料以及它的特殊用途,因此其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就成为质量控制中一项极其常见而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因素提高措施
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
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或 mpa计)表示。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我国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尺寸试件。
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混凝土划
分为十四个等级,
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 0。
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因素主要有水泥等级和水灰比、集料、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等有关。
1.水灰比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
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
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
和变形。
因此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2.粗骨料的影响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决定于骨料的表面粗糙度。
如: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力比卵石大;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
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一般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
对于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
果砂的含泥量大,含有一定量的有害杂质,也会降低混凝土强度。
因此,通常在施工中使用清水砂。
3.龄期的影响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其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最初7~14d内强度增长较快,28d以后增长缓慢。
4.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很大,一般混凝土应在18-23度之间标准养护。
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上升越快,反之则慢。
在-5度时,混凝土浇注工作必须停止,如果想继续浇注混凝土的话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根据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分析,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尽可能降低水灰比为使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游离水分减少,采
用较小的水灰比,用水量小的干硬性混凝土,或在混凝土中掺入减
水剂。
2.改善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粒径不同的砂
粒互相搭配的情况,级配良好的砂,空隙率较小,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而且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
和耐久性.
3.掺外加剂以改善抗冻性,抗渗性,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的百分之五,外加剂的掺量很小,却能显著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技术经济效果,使用方便,因此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而且以成为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水以外的第5组分.
4.采用湿热处理,进行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建筑材料,1985.
[2]王金海.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施工技
术,2005,3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4]薛吉安.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建筑设计,2005.
[5]高海芳.浅谈原材料及配合比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影响.甘肃科技,2005.
[6]建设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