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学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台州某路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1.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台州地区计划修建一条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其中经过调查该路段地处Ⅳ4区,路基为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离地面高度为1.1m,路基填土高度为0.5m,属于中湿状态;根据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指标”及相应的“分布图”,得到最热月平均气温>30℃,最低气温低于-9℃,年降雨量>1000mm。
近期双向混合交通量为21000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
该路线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丰富的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等材料供应。
(2)土基回弹指数的确定设计路段处于Ⅳ4区,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粘土,稠度为,查表“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得土基回弹模量为MPa。
土基回弹模量<40 MPa,所以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进行填土层50cm处外加25cm厚的石灰处理填土层,查表“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得土基回弹模量为200MPa。
(3)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1-1。
预测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
沥青路面累计标准轴载次数按15年设计。
(4)设计轴载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 表1-2序号 汽车 型号 总重 (kN) 载重 (kN) 前轴重 (kN) 后轴重 (kN) 后轴数 轮组数 1 桑塔纳 21 10 7 14 2 五十铃 42 20 14 28 3 解放CA10B 1 双 4 黄河JN150 1 双 5 黄河JN162 1 双 6交通SH3612×2双轴载换算(弯沉及沥青层弯拉应力分析时) 表1-3车型 i P (kN)i n (辆/d )35.421⎪⎭⎫⎝⎛P P n C C i i (辆/日)五十铃 前轴14 — —— — 后轴2818799 解放CA10B 前轴— — — — 后轴 1 1 4536 黄河JN150 前轴1 后轴 1 1 黄河JN162 前轴1 后轴 1 1 交通SH361 前轴1 后轴2×1∑=⎪⎭⎫⎝⎛=Ki i i P P n C C N 135.421 (次/日)轴载换算(半刚性层弯拉应力分析时) 表1-4车型 i P (kN)i n (辆/d )821⎪⎭⎫⎝⎛P P n C C i i (辆/日)五十铃 前轴14 — — — — 后轴28 — — — — 解放CA10B 前轴— — — — 后轴11 4536 黄河JN150 前轴49 — — — — 后轴 1 1 黄河JN162 前轴1 后轴 1 1 交通SH361 前轴60 1 后轴2×21∑=⎪⎭⎫⎝⎛=Ki i i P P n C C N 1821 (次/日)(5)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累计当量轴次)交通量计算详见以下列表,得到累计轴载次数结果见下表,属于重交通等级。
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目录路基路面设计任务书(3页)···············序章一、设计资料 (1)二、交通分析 (1)三、初拟路面结构 (3)四、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3)五、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3)六、设计标准的确定 (4)七、确定石灰土碎石层层厚度 (5)八、验算层底拉应力 (7)九、防冻厚度验算 (10)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一、 设计资料(见任务书)二、交通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4.35121()Ki i i PN C C n P ==∑预测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车型桑塔纳五十铃解放CA10 黄河JN150 黄河JN162 交通SH361 数量in (辆/d ) 8685.495 14953.057791.143185.035668.11563.63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车型iP KN1C2Ci n4.3512()i i PC C n P桑塔纳 前轴 1.0 6.4 8685.495 -后轴 21 1.0 1.0 -五十铃 前轴 1.0 6.4 14953.05 - 后轴 42 1.0 1.0 2198 解放CA10 前轴 19.4 1.0 6.4 7791.14 - 后轴 60.85 1.0 1.0 898 黄河JN150 前轴 49.1 1.0 6.4 3185.035 924 后轴 101.6 1.0 1.0 3413 黄河JN162 前轴 59.5 1.0 6.4 668.115 447 后轴 115.0 1.0 1.0 1227 交通SH361前轴 60.0 1.0 6.4 63.6344 后轴110.02.2 1.0213 总和i N9364注:小于25kN 轴载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
沥青道路课程设计

沥青道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沥青道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沥青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沥青道路施工工艺流程,了解各施工环节的关键技术要求。
3. 学生能了解沥青道路养护维修的基本知识,提高对道路使用寿命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沥青道路常见病害及其成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对沥青道路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专业、投身工程建设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道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道路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科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道路工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沥青道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沥青基本知识:沥青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2. 沥青道路施工工艺:包括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摊铺、碾压、接缝处理等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3. 沥青道路养护维修:介绍沥青道路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道路养护维修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沥青路面养护与维修4. 沥青道路工程设计:沥青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包括道路结构、材料选择、施工方案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工程设计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沥青基本知识学习,课堂讲解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沥青的基本性质。
重庆交通大学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路面课程设计题一1 工程概况东北某地区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100km/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5年。
所在地区自然区划II-2,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属2-2区,年均降雨量734mm,年平均气温10.2℃,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2℃,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4.8℃,多年最低气温为-气温-20℃。
2 交通量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选取下面三个中的1个,2500辆/日、3200辆/日、4000辆/日。
增长率6%。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各类车型非满载和满载车数量、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均采用水平三查表确定3 材料参数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下列模量中的一个50MPa、70MPa、8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0.95,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0.8。
其他材料参数根据水平三查表选取。
沥青蠕变劲度300MPa,路基类型参数2沥青混合料饱和度区60%车辙试验:试件厚度50mm,普通沥青混凝土变形量取4~5,改性沥青混凝土变形量取1~2。
4 环境参数沥青层永久变形基准等效温度18.2℃,基准路面结构温度调整系数(结构层疲劳)1.16,基准路面结构温度调整系数(路基顶面压应变)1.19,冻结指数242℃▪日,季节冻土地区调整系数0.949。
路面低温设计温度-20℃。
5 设计任务:1)初拟路面结构(路面结构采用半刚性基层),确定设计指标2)确定车道系数和方向系数3)采用水平三确定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4)根据水平三确定材料参数5)进行结构验算6)提交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东北地区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新建路面设计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该项目位于辽宁省,属于高速公路,起点桩号为K320+380,终点桩号为K380+380,设计使用年限为15.0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2500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6.0%, 方向系数取55.0%, 车道系数取45.0%。
沥青路课程设计

沥青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性能要求及施工技术,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对沥青路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掌握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性能要求。
2.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3.了解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能够熟练操作实验设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和性能测试。
5.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6.能够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沥青路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道路工程行业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交通安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性能要求2.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3.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沥青路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性能要求,沥青混合料的配制方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沥青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和性能测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沥青路面施工技术》2.参考书:《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手册》3.多媒体资料:沥青路面施工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沥青混合料配制设备、性能测试设备等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广西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广西沥青路面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广西沥青路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沥青路面的结构、性能、施工工艺和养护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描述沥青路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解释沥青路面的一些基本性能指标,如抗滑性、耐久性等。
3.概述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养护方法。
4.分析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性能测试等。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1.认识沥青路面在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性。
2.培养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责任感。
3.激发对道路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沥青路面概述:介绍沥青路面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
2.沥青路面结构:讲解沥青路面的各层结构及其功能,包括面层、基层、底基层等。
3.沥青路面性能:介绍沥青路面的主要性能指标,如抗滑性、耐久性、温度稳定性等。
4.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讲解沥青路面的施工流程,包括混合料制备、摊铺、压实等。
5.沥青路面养护:介绍沥青路面的养护方法,如清扫、浇水、修补等。
6.沥青路面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裂缝、车辙等,并介绍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沥青路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沥青路面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沥青路面的性能测试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大连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大连沥青路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沥青路面的基本概念,掌握沥青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2. 学生能够掌握沥青路面的结构组成,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包括原材料选择、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等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沥青路面的病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对沥青路面进行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道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绿色施工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本课程针对大连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沥青路面基本概念:沥青的分类、性质及用途,使学生掌握沥青的基本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2.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介绍沥青路面的各层结构及其功能,分析各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3.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讲解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运输、摊铺和碾压等施工过程,使学生了解施工要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4. 沥青路面病害与防治:分析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 沥青路面病害及其防治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介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 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指导学生编制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沥青路面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技术;2. 使学生了解沥青路面的结构、材料及性能要求;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沥青路面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沥青路面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和质量检测;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沥青路面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沥青路面工程的专业兴趣和敬业精神;2.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环保、节能、低碳的工程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沥青路面工程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沥青路面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沥青路面基本概念:沥青的物理性质、沥青混合料的分类及组成;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介绍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分析各结构层的功能及材料要求;3. 沥青路面材料:详细讲解沥青、矿料、填料等原材料的选择及性能要求;4. 沥青混合料设计:阐述沥青混合料设计原理,介绍配合比设计方法;5.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包括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生产、摊铺、碾压等施工工艺;6.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与验收:介绍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及验收标准;7. 沥青路面养护与维修:分析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成因,介绍养护和维修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沥青路面基本概念及结构设计;第二周:沥青路面材料及沥青混合料设计;第三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第四周:沥青路面质量控制、验收及养护维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一、基本资料新建高速公路地处Ⅳ3区,为双向四车道,沿线土质为中液限粘土,填方路基高3m,地表长期积水距路床0.7m,属干燥状态,E=50MPa。
年降雨量为470mm,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6℃,多年最大冻深为120mm,平均冻结指数为700℃,最大冻结指数1150℃.D。
此地有大量碎石集料,并有石灰水泥供应。
二、交通量资料及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轴载换算采用如下公式:式中:N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n 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日)P—标准轴载(KN)P 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C1—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C2—轴数系数表 1 轴载换算结果表○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20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0.4~0.5,取0.45累计当量轴次:=[(1+0.094)20-1]×365×5250.32×0.45÷0.094=46149415.19 次(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3)○1轴载换算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式中:N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日)niP —标准轴载(KN)—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Pi—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C1C—轴数系数2表2 轴载换算结果表○2累计当量轴次车道系数取0.45累计当量轴次:=[(1+0.094)20-1]×365×3878.64×0.45÷0.094=34092582.5 次三、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并考虑公路的沿线有大量碎石集料,并有石灰水泥供应,初拟以下路面结构组合表3 结构组合参数(cm )15℃模量20℃模量(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 2000 1400 1.4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 1800 1200 1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 1200 1000 0.84 水泥稳定碎石待定1500(弯沉计算用)1500(弯沉计算用)0.5 3600(弯拉应力计算用)3600(弯拉应力计算用)5 石灰土35 550(弯沉计算用)550(弯沉计算用)0.225 1500(弯拉应力计算用)1500(弯拉应力计算用)6 土基50 50四、设计指标的确定(1)设计弯沉值l dl d=600N e−0.2A c A s A b 式中:l d—设计弯沉值N e—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年标准轴载作用次数A c—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取1.0A 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A b—基层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为1.0所以l d=600N e−0.2A c A s A b=600×(4.615×107)−0.2×1.0×1.0×1.0=17.6 (0.01mm)(2)各层材料按容许层底拉应力σR,按下列公式计算:σR =σsK s式中:σR—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σs—路面结构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即该材料能承受设计年限N e次加载的疲劳弯拉应力(Mpa)K 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计算结果表4 各层材料按容许层底拉应力σR五、路基处于干燥状态时路面结构厚度的计算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弯沉值按新建路面 F 公式计算)LD= 17.6 (0.01mm)H( 4 )= 250 mm LS= 19.2 (0.01mm)H( 4 )= 300 mm LS= 17.4 (0.01mm)H( 4 )= 294 mm(仅考虑弯沉)2)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4 )= 294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294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294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294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294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3)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294 mm(仅考虑弯沉)H( 4 )= 294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4)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水泥稳定碎石 300 mm----------------------------------------石灰土 300 mm----------------------------------------土基六、路基处于中湿状态时路面结构厚度的计算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弯沉值按新建路面 F 公式计算)LD= 17.6 (0.01mm)H( 4 )= 300 mm LS= 18.6 (0.01mm)H( 4 )= 350 mm LS= 17.1 (0.01mm)H( 4 )= 333 mm(仅考虑弯沉)2.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4 )= 333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333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333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333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333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3.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333 mm(仅考虑弯沉)H( 4 )= 333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4.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45cm沥青层厚度18cm,总厚度为 86cm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5.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水泥稳定碎石 340 mm----------------------------------------石灰土 350 mm----------------------------------------土基七、材料组成及用量设计参照《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及已建成高速公路实例,初定路面材料如下:⑴表面层(AC13):最佳沥青用量 4.8%⁄密度 2.405 g cm3碎石:砂:石屑:矿粉=38:35:21:6⑵中面层(AC20):最佳沥青用量 4.3%⁄密度 2.45 g cm3碎石(10~20):碎石(5~50):砂:石屑:矿粉=45:16:16:18:5⑶下面层(AC20):最佳沥青用量 3.8%⁄密度 2.44 g cm3碎石(10~30):碎石:(10~20)碎石(5~50):砂:矿粉=13:27:25:29:6⑷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 6%⁄最大干密度 2.31 g cm3(9.5~31.5):(4.75~9.5):(2.36~4.75):(0~2.36)=30:32:16:22⑸石灰土:石灰剂量 11%八、面层施工要求面层施工过程可分为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输、现场铺筑两个阶段(1)拌合及运输在工厂拌制混合料所用的固定式拌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
前者系在每盘拌和时计量混合料各种材料的重量,而后者则在计量各种材料之后连续不断地送进拌和器中拌和。
此处建议采用的是间歇式拌和机。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拌。
试拌时对所用的各种矿料及沥青应严格计量。
通过试拌和抽样检验确定每盘热拌的配合比及其总重量(间歇式拌和机)、或各种矿料进料口开启的大晓及沥青和矿料进料的速度(连续式拌和机)、适宜的沥青用量、拌和时间、矿料和沥青加热温度ⅱ以及沥青混合料出厂的温度ⅲ对试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之后,即可选定施工的配合比ⅲ运输车辆采用30t的大中型自卸汽车;a、运输车辆装备棉被、苫布等保温防尘装置,防止成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扬尘污染;b、运输车辆车槽四角密封坚固,防止在运输成品过程中呈热融状态的沥青由于滴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c、每层展筑完成后,进行交通管制,如遇大风或沙尘污染,在下层施工前留意清扫干净;d、在与一期工程交叉施工时,协调好焙烧炉道路交通,如确实需要通过,须经我方同意,对车辆进行清洗后方可通过,但严禁挖掘机等重型机械通过。
(2)现场铺筑展筑工序如下:A、基层预备和放样面层展筑前,应对基层和路基进行检查处理,确保道路的基层和面层有很好的黏结,减少水分浸进基层。
为了控制混合料的摊展厚度,在预备好基层之后进行丈量放样,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的松展厚度ⅲ采用自动调平摊展机摊展时,还应放出引导摊展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俗称走钢丝)。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施工前应展筑试验段。
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为100~200m。
试验段宜在直线段上展筑,如在其它道路上展筑时,路面结构等条件应相同,路面各结构的试验可安排在不同的试验段上。
B、摊铺沥青混合料用机械摊铺(个别三角段人工摊铺)。
沥青混合料摊展机有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种。
二者的构造和技术性能大致相同。
C、碾压沥青混合料(下面层)的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拟采用以下机械组合:组合ⅰ:初压:双钢轮压路机初压(静压)一遍(不低于135℃);复压:胶轮压路机静压2遍,双钢轮压路机重振2遍;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组合ⅱ:初压:双钢轮压路机初压(静压)一遍(不低于135℃);复压:双钢轮压路机重振2遍,胶轮压路机静压2遍(两者交替碾压至压实度达到要求);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3)接缝施工沥青路面的各种施工缝(包括纵缝、横缝、新旧路面的接缝等)处,往往由于压实不足,轻易产生台阶、裂缝、疏松等病害,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施工时必须十分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