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拼-敢当领头雁韩宗训
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浅析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褚遵强(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鄂庄煤矿,山东莱芜271122)摘要要在企业内树立和提倡人人都要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理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用创新去推动工作,去开创新局面,形成一个没有创新就是过,创新不罚过的氛围。
关键词人才培育环境机制创新型人才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1-11-30作者简介:褚遵强(1981-),男,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鄂庄煤矿办公室副主任。
近年来,新矿集团鄂庄煤矿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树立了“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尽其才”的人才理念,着力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煤炭企业人才创新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1要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1.1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在企业内树立和提倡人人都要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理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用创新去推动工作,去开创新局面,形成一个没有创新就是过,创新不罚过的氛围。
无论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应把创新看成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振兴企业的具体行为,成为广大员工约定俗成的工作习惯。
1.2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大胆使用创新型人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大胆起用那些专业知识丰富,创新意识强烈,而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的人才。
对这些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的“双冒尖”的人敢不敢用,不仅体现领导者的胸怀和胆识,还关系到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发挥。
要本着德才兼备但又不因瑕掩玉的原则,宽容他们的个性和不足,不求全责备,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一技之长,发挥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力。
不信任是抑制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
对创新型人才,不应等他们成熟后才去使用,而是要主动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尽早进行创新锻炼,催化人才早熟。
在使用过程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神力量、足够的工作责任感。
红色人物目录划分

红色人物目录划分救国爱民于水火北斗光明引大道——葛文 (135)把生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于泮池 (139)共产党人的正气——张宝钿 (143)党的忠诚战士——甄济培 (147)强健勇敢显威风——强勇 (151)单臂驰骋五十春——张晋 (155)炮声隆隆诗意浓——徐学成 (161)南征北战是英豪——郜国武 (165)铁打的战斗英雄——陆启荣 (169)威震敌胆的剿匪县长——徐月卿 (173)难忘岁月——李锦华 (179)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李林 (183)虎穴暗斗——刘绵 (187)另类情操——李孑 (191)终身把戏剧艺术献给人民的人——陈颙 (195)坚定信念直向前——朱蔚蕃 (199)沿着毛泽东指引的道路前进——刘晓铎 (203)冷眼观经济——刘日新 (207)红色教授——卫兴华 (211)革命精神在“孩子剧团”升华——徐非光 (215)忠心为党坚定不移——李楚 (219)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黄英夫 (223)走出死亡线的老红军——郑加平 (227)争做“革命的千里眼、顺风耳”——王宪祥 (231)在党旗下奋斗——王桂兰 (235)烽火中走出的“老航空”——曾明 (239)功勋卓著老英模——李春华 (243)英雄本色——宋祥华 (247)白衣战士——许宝卿 (251)留下革命的足迹——孙传耿 (255)忠诚于党奋斗不懈——张映农 (259)一生革命不停步——赵福珍 (263)烽火硝烟中的青春岁月——登巴图 (267)毛主席接见的县委书记——卫乃如 (271)党的好战士——王天羿 (275)翰墨追昔——任秀生 (279)大地之子——雷根善 (283)亲历硝烟传承精神——王顺才 (287)血与火的洗礼——马刚 (291)此生无悔——吴克昌 (295)爱国者的“长征”——陈干群 (299)追求卓越人生——江岚 (303)坦荡人生——李锡文 (307)应举合作社的领路人——韩鸿绪 (311)献出一片赤诚——凌照远 (315)少怀壮志干革命老骥伏枥葆本色——新一 (319)为了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张福元 (323)从讨饭娃到资深记者——田牧 (329)平凡之中不平凡——赵世才 (333)辉煌两代人——马志远马大哲 (337)老红军父亲熏陶立志钱学森教诲拼搏两弹——吕长堂 (341)以诗参战以诗证史——朱子奇 (347)红旗渠上的排险英雄——任羊成 (351)苦命孩子成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虎根 (355)不待扬鞭自奋蹄——赵华荃 (359)自学成才的党史专家——张亦民 (363)国防科技一尖兵——恽仁祥 (367)父与子的战歌——阿英钱毅 (371)战斗尖兵勇立新功——邢玉堂 (375)一个老战士的情怀——何衡昆 (379)生命的火花——刘亚娜 (383)。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
万钢
【期刊名称】《人民周刊》
【年(卷),期】2024()6
【摘要】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至今,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怀对祖国的深沉之爱、对
科学的坚定信仰,行走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
他们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属于科学家的独特精神气质。
【总页数】1页(P94-94)
【作者】万钢
【作者单位】中国科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自强不息攀登不止记丰达印染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祖余
2.自强不息攀登数控系统技术的顶峰
3.知难而进勇攀登自强不息创佳绩--记河南省“劳动模范”、三隆公司电气车间璩超高
4.立志攀登,自强不息——我心中的“泰山挑山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弘扬大别山精神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革命群众怀揣希望、勇于 战斗、敢于面对生死考 验 ,新时期的理想信念更是解决企业发展、社会进
、
始终 把理 想信念作为创业 创新 的精 神支柱
习近 平总 书记 强调 , “ 实 现 中 国梦 必 须 弘 扬 步 、 个人 成 长 的 “ 总开关” “ 总 闸门” 。河 南 省 本
中国精神” “ 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一个政党 ,任 土崛起的大型骨干、创新企业通过企业组织内部 自 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 的理想信 我加压 ,不断激发每一个社会细胞和组织 的干劲、 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 ,就会迷失奋斗 目标 韧劲 ,全员上下面对 困难 勇于攻坚 ,企业与员工 目
和前进方 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 ,就 标 明确、思想统一 ,在 自我加压的过程 中实现一个
会失去精神支柱而 自我瓦解” “ 革命战争年代 ,革 又一个 目标 ,形成了干事创业 的新理念精神 ,形成 命 先 烈 在 生 死考 验 面 前之 所 以能够 赴 汤 蹈 火 、视 死 了坚 定信 心 的新河 南人 精神 。这 种精 神激 发了活 力 ,
众的 双创 ’全程服务体系 ,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 和经济结构升级。大别山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
线上线下 良性互动 ,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 成部分 ,是河南精神 的核心 ,革命 战争时期 以大别
天立地 。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进发。”河南 山为中心 的中原儿女秉持 坚守信念 、胸怀全局、 省作为 中部经济大省 ,实现这一 目标 ,既要完善政 前仆后继、 团结一心、 不怕牺牲、 勇 当前锋 的精神 ,
2 0 1 7 年3 月 5日,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 策、搭建平 台、精准服务 ,又要大力弘扬具有河南 告 中指出 “ 要持续推进 ‘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 精神内涵的 “ 创新精神” 和“ 创业精神 , 培育更多、
从“干”字中感悟毛丰美的成事之道

从“干”字中感悟毛丰美的成事之道
李长勇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在学习毛丰美先进事迹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让大梨树村从穷山沟变成"中国最美乡村"?我想,那座高高矗立的"干"字碑回答了这个问题。
学习毛丰美,就要从他的"干"字精神中感悟他的成事之道。
从"苦干"中感悟他的信念之坚。
毛丰美说过,"要实现美好蓝图,没有巧道可走,只有干,只有流大汗,只有脱皮掉肉"。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李长勇
【作者单位】大连市甘井子区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3
【相关文献】
1.切实发扬毛丰美“干”字精神以振兴成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省“学习毛丰美实干促振兴”座谈会在毛丰美干部学校召开 [J], ;
2.站在“干”字碑前——致毛丰美 [J], 王聪颖;
3.毛丰美“干”字精神永放光芒 [J], ;
4.深入学习践行毛丰美“干”字精神——大力弘扬毛丰美精神推动辽宁振兴发展新
实践 [J], 辛桂梓
5.大力弘扬毛丰美精神彰显铁路“四个干”精神的实践价值 [J], 陶宝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承“红头船精神”,践行立德育人

传承“红头船精神”,践行立德育人发布时间:2021-12-29T07:28:08.8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月第22期作者:蔡式莹[导读] “红头船精神”是历史上的红头船商人在长期海上商业贸易活动中创造的蔡式莹汕头市澄海汇璟实验小学广东汕头 515800摘要:“红头船精神”是历史上的红头船商人在长期海上商业贸易活动中创造的,丰富而有特色的红头船文化哺育、滋养出来的,以冒险拼搏、同舟共济、诚实守信为主要内涵的一种潮人精神。
这是潮汕先人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潮汕文化的精华,红头船正是汕头精神的象征。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潮汕教育工作者,必须巧用校园这片沃土,传承红头船精神,践行立德育人,让学生追寻这种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红头船精神”,不断充实自己,奉献自己,以爱为根,用热血去谱写美好未来!关键词:“红头船精神”;立德育人;侨批;拼搏;感恩潮汕先民乘红头船出外谋生,催生了以海洋文化为内核的“红头船精神”,这是先人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潮汕文化的精华,红头船正是汕头精神的象征。
教师应根据德育课程标准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挖掘潮汕先辈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孕育产生的红头船精神,巧用学校这片沃土,传承“红头船精神”,践行立德育人,“红头船精神”是历史上的红头船商人在长期海上商业贸易活动中创造的,丰富而有特色的红头船文化哺育、滋养出来的,以冒险拼搏、同舟共济、诚实守信为主要内涵的一种潮人精神。
红头船行驶于海上丝绸之路,红头船文化是汕头“海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头船精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产物。
一、巧用海洋文化特征,认识侨批文化。
潮汕地区的海洋文化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潮汕地区三面高山环抱,一面向海,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陆路的迁移显得比较困难。
对潮汕先人来说,海洋成为他们的出路,走出去才有活路才有翻身的机会,因为海洋所以需要坐船,于是就有了红头船和潮人商帮,有了寄钱回唐山的一封封侨批,这使“红头船精神”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征,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创新灵活开展组织学生参观樟林红头船公园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红头船精神,认识侨批文化,探求古港承载的红头船历史——樟林古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之一,早在清代中叶便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粤东地区乃至毗邻诸省出海贸易和移民的重要港口,被誉为“通洋总汇”,繁荣兴盛达百年以上。
激活引领发展“头雁效应”

激活引领发展“头雁效应”作者:韦婧房德华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4期今年3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经山历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引发人们对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注。
剧中,性格直爽的市区干部吴小蒿不甘于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通过干部遴选考试,考取了楷坡镇副镇长,上任后与经验丰富的镇长贺丰收扎根基层,克服各种困难,带领乡亲过上了更加红火的小康日子。
吴小蒿的故事,是返乡、扎根乡村、立业为民的山东基层干部们激荡青春、焕发风采的缩影。
近年来,山东以组织振兴为引领,通过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万名干部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推动组织资源力量向乡村倾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头雁”带领“群雁”飞向更远方。
90后、未婚女孩、退役军人、村支书,集这几个身份于一身,王成成为此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
2019年夏天,沂水县面向退役军人公开选拔农村党组织书记,26岁的王成成通过面试、考察、公示等环节,被任命为院东头镇西墙裕村党支部书记。
西墙峪村自然环境好,但是基础设施差,村民收入微薄,村里各种关系比较复杂,之前的三任党支部书记都没能干下去。
“这个年轻丫头、一个外村人,能融入这个村集体吗?”在村民的质疑声中,经历5年军营锤炼的王成成硬着头皮上任了。
上任不到一个月,她跑遍了全村10个自然村,走访了200余户家庭。
根据调研结果,一系列布局谋划陆续付诸实施,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红色旅游、扶持“農家乐”经营户、打造“三产融合”产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致富也有了奔头。
2020年,临沂市评选出10名“沂蒙优秀兵支书”,王成成入选。
“大家都往城里挤,但是我就想扎根在这青山绿水间,这里一样能实现人生理想。
”王成成表示。
和王成成一样,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于广阔的农村天地,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扶上马、送一程。
为了让“兵支书”快速成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临沂市从培训学习、结对帮带、发展经费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激励,鼓励引导“兵支书”们领办合作社、村级公司等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带领广大群众与合作社抱团发展。
鼓足勇气深化改革的例子

鼓足勇气深化改革的例子18枚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有人问:蛇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回答: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开始的。
”袁庚说。
正是特区精神,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不止在小岗,也不止在特区。
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一个个精神坐标在神州大地散发夺目光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奋勇前行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叶前孙飞陈诺1917年生于广东宝安一个海员之家的袁庚,早年曾加入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
关于他,更为人所知的是1978年担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随后创办蛇口工业区所进行的改革开放探索,打造了“中国特色经济特区的雏形”。
1943年出生于安徽凤阳的严金昌,曾经历过没吃没穿、住在“泥巴垒的墙,一下雨就漏”的房子里的日子。
如今,他已住上前店后宅的楼房,门前的泥巴路也成了柏油路。
1978年对他也是个特别的年份。
这年,他和其他17位村民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巨浪。
从包产到户的“星星之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风生水起;从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在袁庚、严金昌等改革开放先锋的带动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令世人震撼。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见证了中国经济破冰前行、乘风破浪的奋进勃发,也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注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2月3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右)和严付昌展示自家领取的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周牧摄/本刊18枚红手印摁响惊雷“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这张“生死契约”,诞生于1978年的一个冬夜。
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文物,如今被陈列在国家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敢闯敢拼敢当领头雁
――记铜陵市郊区安铜办事处马鞍村特色养殖协会韩宗训
他,一名很普通的农村青年,中等个子,黑黑的皮肤,言谈举止间,不时透露出一种商人般精明的气质,又带着农村青年的憨厚与朴实。
如果不是对他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你很难想像,他是一个带领着五个特色养殖企业,年生产销售额愈千万的农村养殖协会的负责人,一个领导着农村新型农业产业化革命的生力军,他就是铜陵市郊区安铜办事处马鞍村特色养殖协会的法定代表人韩宗训。
韩宗训,男,1974年4月出生于享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美誉的铜陵市远郊—安铜。
家乡偏僻的地理位置和贫乏的资源条件,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为家庭条件的影响,学习成绩一向优秀的韩宗训1995年大学毕业后,毫不留念城市生活,毅然放弃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只身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老家——铜陵市郊区安铜办马鞍村。
这时,大家都很不理解:别人都在家等着国家分配,在城里扎根落户,你怎么还没等到派遣证发下来,就主动要求回老家了?韩宗训却哈哈一笑:“农村更需要知识青年,家乡也盼望着我们学成归来、建设家乡啊!”
面对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他曾多次泛起去城里工作的念头,可是一次次想起那衣食无忧的生活,又一次次地放弃去城市的念头,为了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能够生存下去,他顾不了知识分子的颜面,一心想着在这片土地上要干出人模狗样来,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做事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开过水果店,日子慢慢过得好起来的同时,也渐
渐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济意识。
然而这些在他看来只是小打小闹,最终不能实现他致富和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安铜办马鞍村宣传农村发展养殖业是一项富民工程的宣传活动中,韩宗训认为这是一次可以自己致富而且能带动周边乡亲们致富的好机会。
发展养殖业能致富的观点在山沟里没有见识的农民不了解,认为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尤其是近年来禽流感等疾病的流行,弄不好会倾家荡产,可能会赔上自己多年积蓄不说,甚至会留下沉重的债务。
韩宗训在得知办事处宣传这一政策后,主动找到有养殖意愿的村民,言明养殖番鸭的想法,于是,说干就干,他伙同村民跑资金,协调建养殖场房的用地,硬是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内与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建起了一个年出栏番鸭2万只规模的番鸭养殖场。
养番鸭场建立起来了,但最重要的是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发挥优良品种潜在作用的基础和提高养番鸭效益的保证。
不同品种的番鸭要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技术和措施,并进行科学的配套。
为此,韩宗训亲自到外地番鸭养殖基地进行学习,从节约成本、防止各类疫病的发生到饲料的配制等各环节严格把关,有效地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保证了番鸭的生长和经济效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实践中他增长了经验、阅历和才干,最后韩宗训终于闯出了门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干出了名堂。
在他的指导下养殖场经营的红红火火,从建场时的年出栏2万只番鸭,发展到现在年出栏4万只番鸭,年营业收入达到320万元,经济效益增长了一倍。
用韩宗训的话说:“我现在的想法是,这只能是小富,算不上是大的发展。
能不能做大还要看今后!我下一步设想,在发展好本公司的基础上,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民共同致富,并以此为依托,形成公司
+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民发家致富,逐步形成以养番鸭为主,以养鱼、养猪为辅的综合养殖体系。
”
说得出他做得到,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马鞍村的村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先后有三位村民主动找到韩宗训,提出要发展养番鸭,而韩宗训则更是兴奋不已,他主动帮助这些找上门的养殖户找幼苗,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防疫知识和养殖方法,有一次,其中一个养殖户家里养的800只番鸭,接连死了100多只,韩宗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找上门,他对鸭舍的消毒、饲料管理、防疫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番鸭进行了活鸭解剖,硬是花了几天的功夫,找出了鸭的病源把问题解决后才回家。
在他的帮助下,这些养殖户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现在他们年出栏番鸭均在2万只以上,看到一批批出栏的番鸭,韩宗训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逢人就说,你们看,养番鸭赚钱吧!
不仅如此,韩宗训更是以身作责,他没事的时候总爱到周边的村民家中闲聊,不经意间总是不自觉地讲起他的养鸭经,在他的鼓动下,周边的村民都主动养起了番鸭,而他也无偿地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村民解决番鸭销售难题。
2008年5月,通过长期的市场调查,韩宗训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定位到了特色养殖上。
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他一手扶持创办的安东综合养殖公司,成功的把传统养猪业与新型科学养殖结合起来,并创建了铜陵市郊区安铜办事处马鞍村特色养殖协会,开辟了安铜办养殖史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取得了令人睹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带动了家乡人们走上了科学养殖的道路,踏上了致富的列车,进而推动了安铜办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韩宗训已经是安铜办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
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籍二十多本,并在其他养殖户遇到资金困难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广大村民看到马鞍村特色养殖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各村民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大力发展种养业,都想通过放塘养鱼、养鸭、养猪等,发展家庭经济。
在他的带动下,马鞍村先后办起了两家番鸭养殖场、一家养猪场、一家养鸭企业和一家水产养殖企业。
合理分配全村种养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从而导致内部恶性竞争;并利用协会的集中优势,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各养殖户,发展三高农业,提高种养业经济效益,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良好的开局是走向成功的基石,韩宗训正是凭着这种敢闯敢拼敢当领头雁的精神不仅让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而且他还凭借自己在养殖方面积累的知识,以无私的精神帮助周边的农户共同走向致富的道路。
他深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与扶持下,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把番鸭养好,争取早日做大做强,早日带动马鞍村民共同走向富裕,为振兴地方经济争做致富领头雁。
如今,他又在谋划开发农村物业管理新领域,自筹资金50万元,成了美好物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建设干净、美丽的新农村谋划着。
在安铜办这偏僻落后、人们思想意识差的贫困山区,正需要像韩宗训这样一
个不畏艰难、敢闯敢拼、利用科技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他的创业精神成为地方群众脱贫致富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