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克劳士比质量管理思想

现的情景之下。
究其本质,是要寻求完美意识和有限理性之间的平衡。
克劳士比认为,零缺陷管理有四个特点,这四个特点就是他后来提出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原则一: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传统观点认为,质量的含义就是相比较、相对而言的好;零缺陷管理的观点认为,质量就是要符合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顾客的要求。
所以,提升质量的基础在于使每个人都在第一次时就把事情做对,一次就做到符合要求。
克劳士比认为,质量不分高与低,也不分好与差,只分有与无。
任何产品、服务或过程,只要符合要求就是有质量。
过低顾客不能接受,过高则浪费资源。
因此对质量定义达成共识十分重要。
为此,公司的管理层必须做好以下三项:一是清楚制定质量标准和对员工的工作要求;二是为员工达到要求提供工具和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三是鼓励员工为达到要求而努力工作。
原则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传统观点认为,高质量来自于检验、测试和检查;零缺陷管理的观点认为,事先防范才是提高质量的最有效办法。
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预防是第一位的。
克劳士比曾说:“通过预防缺陷可以使你致富”。
他提出,培训、纪律、榜样和领导可以产生预防效用,管理层必须下决心持续地致力于营造以预防为导向的工作环境。
原则三: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传统观点认为,员工执行质量管理只要同标准差不多就行了,即使稍有误差也问题不大;零缺陷管理的观点认为, 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
克劳士比提出,领导者必须通过对所有员工的培训,提供时间和工具等方面的资源,帮助他们达到符合要求的目标。
原则四: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一个用于诊断组织效率和效果的管理工具。
在这里,克劳士比摒弃了传统的以“质量成本”来衡量质量标准的常规方法。
他认为,“成本”会使人产生误解,似乎是理所当然应该支出的。
用“成本”会麻痹管理者的头脑,而“代价”则不同。
(完整版)零缺陷管理理论基础

知识库(零缺点)零缺点的始源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来源则零缺点与 MQM 、精益生产、 ISO 9000 之间的关系不要持两重标准质量是芭蕾舞,而不是曲棍球零缺点的始源被誉为全世界质量管理大师、“零缺点”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克劳士比,从60 年月初提出“零缺点”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点运动,后传至日本国,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行,使日本国的制造业产质量量快速提升,而且登上了世界级水平。
既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的质量运动。
“零缺点”又称无弊端 ZD ,零缺点的思想主张公司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弊端,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
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仔细的态度把工作做得正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耗费,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赖过后的查验来纠正。
零缺点重申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切合我们承诺的顾客要求,团队力量、制度约束。
睁开零缺点运动能够提升全员对产质量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进而保证产质量量和工作质量。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来源则原则一、什么是质量?·质量即切合要求,而不是好。
质量的定义就是切合要求而不是好。
“好、优秀、漂亮、独到”等描绘都是主观和含糊的。
原则二、质量是如何产生的?·预防产生质量·查验不可以产生质量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查验。
查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不好的里面精选出来的,而不是促使改良。
查验见告已发生的事情太迟、缺点工作产生,会遗漏一些缺点,不可以产生切合项。
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含交流、计划、考证以及逐渐除去出现不切合的机遇。
经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的达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挽救上边。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零缺点,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工作标准一定是零缺点,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在某些时候知足要求,或许是每次都切合大多数要求而已。
零缺陷管理

53
对预防加以规划
制定改进政策 建立系统以预防问题 开始踏上确定质量之路就是 要识别出我们自己造成的 问题,并能找到预防它们 产生的方法。
54
5
“开车理论”
控制 衡 量 (被动的信息) 速度表
保证
体系和过程 (被动的信息)
交通规则
管理
哲 学 (鞭策行动)
“第一次把事情 做对”
6
管理哲学
正确的事 关系管理 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业务管理
客户
信誉
销售
效率
员工
供应商
帮助员工成功
帮助供应商成功 帮助客户成功
菲利普•克劳士比
14
组织为什么会存在
任何组织都具有相同的目的: “提供需要的解决之道”
15
完整性原则
帮助员工成功 帮助供应商成功
帮助客户成功
管理质量的概念适用于使用者/供应者关系;
50
检验/评估
PONC 1 PONC2 PONC3
分
1. 过程 2. 过程 终 端 产 品
类
51
“10的规则”
$1 $10 $100 $1,000 $10,000
52
预防: 使某些事不发生
菲利浦 ·克劳士比
11
成为可信赖的规则
政策:建立工作准则 教育:传达信念 要求:问题的解答 坚持:追求一致性
12
自我评估
建议:评估自己的组织的可信赖状况
13
第三章
三个需要:员工、客户和供应商 就像古希腊经典著作中那些独创性的概念一样,这些思想 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们将为现实世界中追求 成功的人们提供一个舞台。这些原则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 于组织,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结合——就像一顿营养均衡美 食;它们互为前提,缺一不可:
零缺陷的基本思想

零缺陷的基本思想马尔考姆·小福布斯(福布斯集团主席兼CEO)说:―管理理论的一次伟大跳越。
克劳士比的真知灼见比以往的任何时候更具有穿透力。
‖葛里格·沃森(美国质量协会前任总裁、董事局现任主席)说:―克劳士比的哲学思想已经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里根深蒂固,…他所创造的注重实效的概念,早已成为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
‖零缺陷管理哲学(Crosbyism)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
Crosbyism 基本原则:∙一个核心: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二个基本点:有用的和可信赖的∙三个需要:任何组织都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四个基本原则:质量就是符合要求;预防的系统产生质量;质量的工作准则是零缺陷;必须用质量代价(金钱)来衡量质量表现Crosbyism 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工作=(业务+关系)×哲学∙开车理论:一次做对―三要素‖——控制系统、保证体系和运营管理∙克劳士比成本曲线:质量提高,成本降低;速度提升,成本下降∙质量免费原理:内部一致性带来成本的降低,符合客户要求则会扩大市场份额、产生溢价∙完整性原理:F=CER×CTR,即:卓越表现=(文化成熟度×效能×关系)×一次做对率∙质量代价原理:PONC=COST–EFC–POC,即:质量代价=总成本–无失误运作成本–质量成本∙精灵通则:创建可信赖的组织的基本要求——PERI:政策(P)、教育(E)、要求(R)和坚持(I)∙质量成熟度方格: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企业健康诊断方格:昏迷状态、重病护理、加强护理、治愈和健康∙领导成熟度评估方格:议程、哲学、关系和全球化∙克氏疫苗:诚信、系统、沟通、运营和政策Crosbyism 的思想表述: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管理者花上半天时间摘录克劳士比的书籍,将会发现他或她所花费的时间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

克劳⼠⽐零缺陷管理克劳⼠⽐的零缺陷管理零缺陷(Zero Defects)管理,由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师、"零缺陷"之⽗的美国质量管理学家菲利浦·克劳⼠⽐(Philip B. Crosby)'于1962年⾸次提出的。
⽬录1 克劳⼠⽐零缺陷管理的简介2 克劳⼠⽐零缺陷管理的原理2.1 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2.2 克劳斯⽐质量免费理论3 克劳⼠⽐零缺陷管理的核⼼4 克劳⼠⽐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4.1 原则⼀:什么是质量?4.2 原则⼆:质量是怎样产⽣的?4.3 原则三:什么是⼯作标准?4.4 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5 零缺陷管理与MQM、精益⽣产⽅式JIT、ISO9000之间的关系6 零缺陷管理在中国7 零缺陷管理案例分析[1]8 相关条⽬9 参考⽂献克劳⼠⽐零缺陷管理的简介菲利浦·克劳⼠⽐在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零缺陷运动。
后传⾄⽇本,在⽇本制造业中全⾯推⼴,使⽇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并且达到了世界级⽔平,继⽽扩⼤到⼯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Zero Defects)"⼜称⽆缺点ZD,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来进⾏经营管理,⽣产者、⼯作者要努⼒使⾃⼰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质量标准⽬标⽽奋⽃。
它要求⽣产⼯作者从⼀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作做得准确⽆误,在⽣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的要求来合理安排,⽽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
零缺陷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承诺的顾客要求。
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保证产品质量和⼯作质量。
克劳⼠⽐有⼀句名⾔:"质量是免费的"(Quality is free)。
之所以不能免费是由于"没有第⼀次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形成了"缺陷"。
克劳士比质量管理观点

克劳士比质量管理观点
以下是其主要观点:
1.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克劳士比认为,质量的定义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优秀。
他强调在工作中应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避免缺陷和错误的发生。
2. 零缺陷:克劳士比倡导追求零缺陷的目标,即通过预防和改进来消除缺陷,而不是依赖事后的检验和修复。
3. 质量的成本:克劳士比提出了质量的成本概念,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失败成本。
他认为,通过预防和改进来降低失败成本,从而提高质量和降低总成本。
4. 质量改进的基本要素:克劳士比认为,质量改进的基本要素包括管理层的承诺、质量教育、工作标准、衡量和评估、改进的实施以及对改进的认可。
5. 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克劳士比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符合要求、预防为主、零缺陷和持续改进。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观点强调预防和持续改进,通过消除缺陷和追求零缺陷来提高质量和效率。
他的思想对质量管理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组织的质量改进实践中。
克劳士比的零缺陷PPT课件

1 简介
1.7 阻碍成功的“迷宫”
“他们都陷入了一个无形的“迷 宫”。迷宫的墙使他们局限于按传统观
念进行操作。而这种伎观念得到的只能
是一般标准绩效质量。”
克劳士比
菲利浦.
9
1 简介
1.7 阻碍成功的“迷宫”
无形的“迷宫”:
迷宫有“四堵墙”、“天花板”和“地板”: (1)“北墙”--标着“定义”。上面写着:质量出自于一些收集起来的程序,诸
25
2 概念
2.3.2 原则二:质量系统 预防(Prevention)产生质量 检验(Inspection)不能产生质量 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 太迟---缺陷已经产生 会遗漏---些缺陷 不能产生符合项 预防:使某些事不发生 工作开始之前的审慎活动 较便宜的经营之道
26
2 概念
是什么; (6)“地板”--标着“资料”。上面散乱地放着计划、系统、文章和书籍,结果
发现这些均未能使任何事情得到改变。
10
1 简介
1.8 被问题困扰的组织 “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如果不能令人满意,就
表示他们的质量有问题。不过,这还只是这家公司 问题的表面病而已。组织问题困扰大多具有相同的 病症。” (1)质量不统一 (2)修修补补的习惯 (3)允许犯错误 (4)质量不合要求的代价 (5)管理层不肯正视问题的根源
組織的變革
指導
計划/管理
協調
教育
鼓舞人們
教育
意識
贊賞
慶賀
識別需改進的方面
衡量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設定目標
實施改進工作
改正行動
消除真正的不便
深化改進工作
持續改進
21
2 概念 前言:
零缺陷:克劳士比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

零缺陷:克劳士比质量管理思想在管理咨询界,克劳士比是以其思想和写手出名的。
他大约每周写一篇文章,每年出一本书。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多产的质量管理名师的著作多半畅销。
有人戏言说:拍电影找斯皮尔伯格,写书找克劳士比。
在克劳士比的著作中,他用独具风格的克氏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质量管理思想,提出了不少新概念。
比如,他提出了质量管理进程划分的五阶段、质量改进的十四步、质量改进的三要素等等。
然而,贯穿克劳士比整个思想核心的,依然是他那著名的零缺陷质量管理思想。
“零缺陷”显然已经成为克劳士比在质量管理领域的logo(品牌)。
零缺陷管理零缺陷管理又称无缺点管理(ZD,ZeroDefects),它以抛弃“缺点难免论”为前提,树立“无缺点”的观念为指导,要求生产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
克劳士比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了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传到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继而扩大到工商经营的所有领域。
中国专门研究零缺陷管理的学者杨钢认为,零缺陷管理思想体系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三个需要。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指零缺陷管理本身。
具体要求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
每个人都坚持一次性完成工作,就不会造成返工和浪费,不让缺陷产生也就意味着不会把问题带到下道工序或其他岗位,那么就可以减少处理缺陷和失误造成的成本,经济效益也会显著增长。
两个基本点指的是“有用的”和“可信赖的”。
“有用的”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思维,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它有用,判断是否有用,不是站在自身角度而是站在客户角度,看的是最终结果而不是阶段结果。
但是,有用不等于可靠,而不可靠又会影响有用,这就需要“可信赖的”。
零缺陷管理追求既有用又可靠的结果。
任何组织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三个需要包括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管理零缺陷(Zero Defects)管理,由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的美国质量管理学家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于1962年首次提出的。
目录1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简介2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原理2.1 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2.2 克劳斯比质量免费理论3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核心4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4.1 原则一:什么是质量?4.2 原则二:质量是怎样产生的?4.3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4.4 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5 零缺陷管理与MQM、精益生产方式JIT、ISO9000之间的关系6 零缺陷管理在中国7 零缺陷管理案例分析[1]8 相关条目9 参考文献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简介菲利浦·克劳士比在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
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达到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Zero Defects)"又称无缺点ZD,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
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
零缺陷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承诺的顾客要求。
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克劳士比有一句名言:"质量是免费的"(Quality is free)。
之所以不能免费是由于"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形成了"缺陷"。
美国许多公司常耗用了相当于营业总额的15%~20%去消除缺陷。
因此,在质量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其结合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Do it right at first time),亦即人们在每一时刻、对每一作业都需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
只有这样,那些浪费在补救措施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可以避免,这就是"质量是免费"的含义。
克劳士比还总结出质量管理的四条定理,其中定理一强调"质量是符合标准",定理三指出"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的"。
他指明:狭义的产品质量只要"符合标准"即可,并不一定要追求"零故障"、"零波动"、"零缺陷"。
事实上这种要求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产品精度要视情而定,否则会产生不经济的生产状态。
而过程的工作质量却要求是"零缺陷"的。
实际上,"零缺陷"的理念与朱兰的两元定义在质量的构成的认识上是不谋而合的。
因此,在理解"零缺陷"时,必须注意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在概念上的区别:"缺陷"属过程工作质量的范畴;而产品质量不仅是由质量特性体现的、而且也是通过过程工作质量形成的。
所以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理论为六西格玛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六西格玛管理的对象是过程的"工作质量"。
因此,对过程要设计、调整、优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使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能不能实现工作中的"零缺陷"目标,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态度问题。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原理克劳士比提出的零缺陷管理的原理主要有: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零缺陷管理完整性定理、克劳士比的“开车理论”、克劳士比质量成本曲线、克劳士比质量免费原理、零缺陷管理质量战略图、零缺陷管理的杠杆原理、零缺陷管理的精灵原理等。
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在零缺陷管理中,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
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
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克劳斯比质量免费理论克劳士比有一句名言:“质量是免费的”。
过去质量之所以不能免费是由于“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形成了“缺陷”。
美国许多公司常常耗用相当于营业总额的15%~20%去消除缺陷。
克劳士比零缺陷管理的核心零缺陷管理的核心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包含了三个层次: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和第一次做正确。
因此,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就是开车,首先控制系统必须是好的。
要确保开车过程顺畅,还必须有良好的交通规则的支持,也就是保证体系必不可少。
控制系统做得再好、质量手册编得再精美、通过的认证再多,但如果没有人执行,那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因此,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必须确保质量经理确实是在“开车”,而并不仅仅是编制一些文件。
图1:零缺陷管理的三要素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原则一:什么是质量?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好、卓越"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
原则二:质量是怎样产生的?预防产生质量检验不能产生质量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
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太迟、缺陷已经产生,不能产生符合项。
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
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或者是每次都符合大部分要求而已。
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
它是一种认真地符合我们所同意的要求的个人承诺。
如果我们要让工作具有质量,那么,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而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了。
这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零缺陷管理作为一种心态:事情第一次就做对;避免双重标准;决不允许有错误;非常重视预防;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时才行。
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代价(金钱),而不是指数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
指数是一种把不符合项用相关的坏消息进行软处理的方法。
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软化了坏消息,那么管理者将永远不会采取行动。
而通过展示不符合项的货币价值,我们就能够增加对问题的认识。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当要求没有符合时产生的额外的费用。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浪费的代价:浪费时间、人力和物资。
这是不必要的代价。
零缺陷管理与MQM、精益生产方式JIT、ISO9000之间的关系底层是ISO9000族质量保证体系,是支持MQM、零缺陷管理、及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基本条件,它相当于汽车里的说明书,是指导性重要文件。
第二层是MQM(现代品质管理体系)。
它是在ISO9000系列基础上,对生产型企业的品质管理进一步深化与控制,从经营的角度,创造各部门的品质控制与改善,是零缺陷的基础。
第三层"零缺陷"运动,零缺陷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产品质量要求,对于其它工作业务、供应商同时提出零缺陷工作标准,强调预防过程管理。
无论是企业内部过程还是外部过程都必须符合双方同意的承诺要求;重视预防系统和不符合要求的代价的计算分析,从而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业务质量。
顶层是精益生产方式JIT。
精益生产方式JIT是更为广阔的管理,其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拉动式生产而实行资源整合全面管理,包括优化生产工作流程,减少多余的环节,推行零库存,降低采购成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减少浪费,提高工作质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它涉及企业内部更多细化管理,如MRPII、ERP、供应链、价值链等管理思想,是一项更深层次、更广泛、更有效、更全面的管理。
零缺陷管理在中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零缺陷管理风行西方世界的时候,它也伴随着日本人的“全面质量管理”悄然进入了中国。
到90年代,随着国内开放程度的提高,各种管理思潮与方法都纷至沓来,“零缺陷”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一些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的企业家率先扛起了零缺陷管理的大旗。
荣事达企业曾在《荣事达的零缺陷管理》一书中最早提到“零缺陷管理”。
但是,中国企业的厂长和经理们并不认为它对企业的质量会有多大的意义。
随后,一个台湾人根据克劳士比的《质量免费》改写了一本《零缺点的质量管理》,用克劳士比的话来表达就是:“它使一些久居‘洞穴’的人们看到了透射进门里的阳光。
”1996年,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对“中国造”失去了信心。
国家总理一针见血地指出:质量就是企业管理的纲!国家经贸委在《国有大中企业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范》中明确指出:“企业要推行零缺陷管理的先进模式。
”1998年,克劳士比学院(中国)北京克劳士比管理顾问中心宣告成立,中国的质量文化开始掀起一轮变革。
青岛四方、联想、海尔等国内一些代表现代管理思想的企业先后派人到北京学习,并纷纷开始在企业中推行“零缺陷”管理。
青岛四方质保部部长事后不无感触地说到:以前搞全面质量管理,后来搞ISO9000质量认证,后又搞2000版转换,但总感觉质量提高不大,现在搞“零缺陷”管理,效果很明显,不仅是生产部门,就是行政部门都在考虑怎么把工作做好了。
”“零缺陷”为中国缔造了一批优秀的企业。
零缺陷管理案例分析[1]案例:零缺陷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一、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质量意识质量工作离不开。
以人为本”。
人员的素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因此,血站在加强“零缺陷”管理知识教育的同时,主要开展了下列活动,深入进行“零缺陷”管理。
(1)开展主题活动一“三找”。
具体来说,“三找”活动包含“一想、二定、三找”3个方面的工作。
一想即想谁是自己的用户;-定ap定用户链、定岗位点;三找即找用户之不满,找自身之不足,找上家之不妥。
通过“三找”活动,可帮助员工树立服务意识,让其了解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为不制造、不接受、不传递有缺陷的产品打下基础。
(2)开展劳动竞赛和红旗岗位、质量明星的评比活动。